饲料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饲料学复习资料

饲料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饲料:是指能提供给动物所需要的某种或多种营养物质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可食物质营养物质:能被动物消化吸收利用的各种物资。

饲料分8大类:1.粗饲料2.青绿饲料3.青贮饲料4.能量饲料5.蛋白质补充料6.矿物质饲料7.维生素饲料8.非营养性添加剂饲料(简答题)按营养物质和生产分类:1.全价配合饲料2.浓缩饲料3.精料补充料4.添加剂预混料(简答题)按配合饲料形状分类:1.粉料2.颗粒饲料3.碎饲料4.压扁料5.膨化饲料6.液体饲料7.块状饲料第二章水分平衡:有空气湿度与饲料干燥度差,而是两者间水分扩散,当达到平衡时,扩散停止,此时的水分称为水分平衡。

一般保存饲料的碎粉以不高于14%为宜。

酸败:油脂在空气重放置过久,产生难闻的气味,这种变化叫做酸败。

酸价:油脂氧化酸败的程度,以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KOH的毫克数。

第三章饲料营养价值:饲料本身所含营养物质以及这些营养物质被动物利用后所产生的营养效果。

容重:代表单位容积原料的质量。

(简答题)概略养分分析法的优缺点:P30这种分析方法能够简便、快捷、长期应用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研与生产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该分析方法仅能给出饲料中的“粗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值,而未能给出“粗营养物质”中各种具体营养成分的含量,在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时不十分准确。

抗营养因子:存在于饲料中,且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产生负面影响,并对动物的健康状况产生负作用的化合物成为抗营养因子。

新鲜基础:又称为湿重或鲜重。

风干基础:干物质为90%或88%。

全干基础:没有水分活100%的干物质。

计算题:公式:(任一饲料基础上的任一组分%) /(此基础上的干物质%)=(另一种饲料基础上的同一组分%)/(此基础上的干物质%) 例题见P34 消化率:饲料某营养物质的可消化营养物质占饲料该营养物质总量的百分比。

可消化营养物质=食入-粪排出第四章青绿饲料青绿饲料:新鲜的、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植物性饲料。

饲料生产学复习要点

饲料生产学复习要点

饲料生产学第一章绪论1、饲料:人提供给动物所采食的食物(成分)。

2、饲料生产学:饲料栽培,采收加工及配合饲料生产的科学。

3、饲料的分类(1)按饲料的来源分类: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矿物性饲料;其他特种饲料-工业生产饲料(人工合成饲料)、微生物性饲料(2)按营养成分分类: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维生素补加饲料、矿物质补充饲料等(3)按饲料形态分类:粗饲料、青饲料、精饲料、干草、青贮饲料等(4)饲料新分类法4、(1)原料成本压力巨大(2)违禁事件经常发生(3)高铜锌饲料,长期使用对环境(土壤)产生污染。

(4)镇静剂:安定,氯丙嗪等(5)抗生素滥用5、饲料生产的要求(1)安全:对动物安全,对人安全(2)合法: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3)营养:能满足动物的营养和保健需要(4)廉价:尽量降低成本第二章能量(禾谷类)饲料定义:干物质中CF含量18%以下,CP含量20%以一下的饲料,干物质55%以上。

一、玉米1、品种和产区•饲料玉米为主,少量食用品种(如甜玉米,糯玉米和爆玉米等)•主产区:东北,华北。

2、收获:籽实收获、青贮玉米、青刈玉米3、饲用3.1籽实及加工副产品(一)籽实:应用最多的能量饲料。

•CP:8-9%;ME:13Mj;EE:5%;CF:1.2;NFE:74%;Ash:1.5•蛋白质氨基酸不平衡,缺乏Lys,Met和Try•饲喂方式:粉碎;压片;膨化•玉米籽实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和胚(胚芽、胚根和子叶)(二)加工副产品加工副产品主要为淀粉和酒精加工的副产品,包括:玉米粉、玉米片、膨化玉米粉。

(1)玉米纤维•由玉米皮和玉米浆组成•CP:18-24% 含硫高,猪和反刍动物的优质饲料,ME较低。

(2)胚芽粕和玉米油(3)玉米蛋白粉•CP:55-60%•叶黄素:280-300ppm•各种动物蛋白补充料,南方用量较多,用于蛋黄和肉鸡皮肤着色。

•氨基酸不平衡,缺乏Lys., Met., 和Tryp.(4)玉米酒精糟粉(DDGs)3.2玉米秸秆(除去玉米穗剩余的植株)•牛、羊和鹿等反刍动物的粗饲料,CP:5%;消化率45-50%•可以粉碎、揉碎、制粒和压块饲用3.3青刈玉米•反刍动物和猪的青绿多汁饲料。

饲料学复习题

饲料学复习题

饲料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部分1、饲料添加剂:是指添加到饲粮中能保护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调节机体代谢、增进动物健康,从而改善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改进动物产品品质的物质的总称。

2酸化剂:能使饲料酸化的物质叫酸化剂。

3、全价配合饲料:完全严格按照营养需要或饲料标准配合成的饲料,可以全面满足饲喂对象和营养需要用户不必另外添加任何营养性饲用物质而直接饲喂动物。

4、预混料:指由一种或多种的添加剂原料(或单体)与载体或稀释剂搅拌均匀的混合物,又称添加剂预混料或预混料。

5、能量饲料:以干物质计算,粗蛋白含量低于20%,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一类饲料叫能量饲料.6、国际分类法:是以各种饲料干物质中的主要营养特性为基础,将饲料分为甘草和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非营养性添加剂饲料。

编号系统:给每种饲料一个标准的编号,由6位数字组成,分为3节。

节之间以“—”连接。

第一位数(代表8大类的编号),第二节2位数,三节3位数(此5位数代表某饲料的编号顺序)共799992种饲料编号。

7、浓缩饲料:又称平衡用配合饲料浓缩饲料主要由三部分原料构成,即蛋白质饲料、常量矿物质饲料(钙、磷、食盐)、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通常为全价饲料中除去能量饲料的剩余部分。

8、配合饲料:是指按照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要求、不同生产用途的营养需要和饲料等营养价值把多种单一饲料,依一定比例、并按规定的工艺流程均匀混合而生产出的营养价值全面的能满足动物各种实际需求的饲料,有事亦称全价饲料。

9、青贮饲料:青储饲料是指将新鲜的青饲料切断装入密闭容器里,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制成一种具有特殊芳香气味、营养丰富的多汁饲料.10、半干青贮:见课本133。

低水分青贮也叫半干青贮.青饲料刈割后,经风干水分含量降到45%-55%时,植物细胞的渗透压达到5573-6080kPa。

这种条件造成多种微生物的生理干燥状态,使其生命活动受到抑制。

饲料学复习资料

饲料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⒈饲料:能够被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可促进动物生长或修补组织、调节动物生理过程的物质。

⒉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饲料的学问,目的在于揭示饲料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饲料的化学组成与动物营养需要之间的关系。

⒊青贮饲料:把新鲜的绿饲料切短放在密封的容器中,经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芳香气味、营养丰富的多汁饲料。

4.添加剂预混料:指由一种或多种的添加剂原料与载体或稀释剂搅拌均匀的混合物。

5.蛋白质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粗蛋白质含量≥20%的饲料,主要包括豆类、饼粕类、粮食深加工产品、动物蛋白、微生物蛋白饲料等。

6.精料混合料: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及添加剂组成。

为草食动物配制生产,不单独构成饲料,主要用于补充采食饲料不足的那一部分营养。

7.最低所需含糖量:使青贮饲料PH值达到4.2时所需要的原料含糖量。

8.饲料缓冲度:中和青贮原料100g完全干料中碱性物质,并使其PH值下降到4.2所需要的乳酸的克数。

9.浓缩饲料:又称平衡饲料,由蛋白质饲料,常量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三部分原料组成,通常为全价饲料中除去能量饲料剩余的部分。

10.饲料配方:根据动物营养需要所确定的饲粮中各饲料原料的百分比构成。

11.配合饲料:根据动物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生理需要、不同生产性能,多种单一饲料,按照一定比例,并按规定的工艺流程均匀混合而生产出的营养价值全面的能满足动物各种实际需求的饲料。

12.饲料添加剂:为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加入的物质对天然饲料的营养成分起加强或补充作用,这种物质就是饲料添加剂。

13.能量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粗蛋白质含量<20%的饲料,包括谷类籽实、糠麸类、块根块茎类等。

14.粗饲料:自然状态下水分含量在45%以下,在干物质中粗纤维≥18%,能量价值低的饲料。

15.载体:能承载或吸附微量活性添加剂成分的微粒。

16.稀释剂:混合于一组或多组微量活性组分中的物质。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营养: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营养物质(营养素,养分):食物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

3,饲料:4,消化:食物(饲料)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过程。

分类:a,机械性消化b,化学性消化(最重要的环节)c,微生物消化(生物学消化)。

5,吸收:消化道内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的过程。

(以胞吞,胞吐,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为机制)6,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7,(饲料中某养分的)消化率:(饲料中某养分—粪中养分)/饲料中的养分8,瘤胃肝脏氮素循环:瘤胃中产生的氨,除部分被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外,其余的经过瘤胃壁吸收入血,到肝脏合成尿素,合成的一部分尿素经过唾液或直接通过瘤胃壁返回瘤胃而被微生物再利用,另一部分则随尿液排出体外。

这种氨和尿素的循环叫作瘤胃肝脏氮素循环。

(意义:利于反刍动物提高N的利用率)9,必需氨基酸(EAA):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的氨基酸。

9.1,半必需氨基酸:一定条件下,可以代替和节约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胱氨酸,酪氨酸,丝氨酸)9.2,条件性必须氨基酸:在特定条件下,必须由饲粮供给的氨基酸9.3,氨基酸中毒:某种氨基酸过量造成的不良作用不能被补充另外一种氨基酸消除的现象。

9.4,氨基酸平衡:饲粮中各种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与动物维持生长,繁殖,泌乳等的需要相符合。

10,必需脂肪酸(EFA):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

(亚油酸,α—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10.1: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1)表观BV=(食入氮—粪氮—尿氮)/(食入氮—粪氮)×100%(2)真BV=(食入氮—粪氮+MFN—尿氮+MFN)/(食入氮—粪氮+MFN)×100%11,常量元素:在动物体内含量大于体重万分之一的元素,或含量大于70mg/kg的元素。

《饲料学》复习题

《饲料学》复习题

《饲料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NSP:指非淀粉多糖,是植物的结构多糖的总称,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它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葡甘聚糖等)组成。

2、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指原料或成品中单糖或还原性糖的羰基,在加热或长期贮藏过程中,易与氨基酸或胺发生缩合反应(羰氨反应),并产生黑褐色素。

反应结果可降低饲料中有效氨基酸含量,使整个饲料营养价值下降。

3、氮平衡试验:指代谢试验的一种,在氮平衡试验中,沉积氮=食入氮-粪氮-尿氮-体外产品氮。

当沉积氮大于零时,则称为氮的正平衡;沉积氮小于零,则称为氮的负平衡;沉积氮等于零,则称为氮的零平衡或零氮平衡。

4、饲料添加剂:为满足家畜的营养需要,或为达到防止饲料品质劣化、提高饲料适口性、促进动物健康生长和发育、或提高动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目的而人为加入饲料的一些微量成分。

包括营养性和非营养性添加剂。

5、浓缩饲料:主要由3部分原料构成,即蛋白质饲料、常量矿物质饲料(钙、磷、食盐)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通常为全价饲料中除去能量饲料的剩余部分。

它一般占全价配合饲料的20%~40%。

6、蛋白质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饲料。

蛋白质饲料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和非蛋白氮饲料。

7、ANFs:指有些存在于饲料中能够破坏饲料营养成分,或以不同机制阻碍动物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的健康状况产生负作用的这类物质,如戊聚糖、β-葡聚糖、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单宁等。

8、NPN:指凡含氮的非蛋白可饲物质,均可称为NPN,包括饲料用的尿素、双缩脲、氨、铵盐及其它合成的简单含氮化合物。

9、代谢能:等于其消化能减去尿能和可燃性气体能(特别是反刍动物)后所剩余的能量。

10、净能:饲料净能是饲料能量中能用于维持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动物产品的有效部分,可以用公式表示为:NE=ME-HI式中HI代表体增热。

饲料学复习资料

饲料学复习资料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概略养分: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N浸出物和粗灰分,将这些养分叫概略养分NSP :非淀粉多糖,是植物的结构多糖的总称,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ANF :饲料抗营养因子,有些饲料存在某些能破坏营养成分或以不同机制阻碍动物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的健康状况产生副作用的物质。

抗维生素因子:抗营养因子中的一类。

使某些维生素失活或增加需要量,如抗维生素A因子、抗维生素D因子、抗维生素E因子以及抗维生素B族因子。

根据抗营养作用机理,可将抗维生素因子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破坏维生素的生物学活性,而降低其效价如抗维生素A(脂氧化酶),。

另一种是化学结构与某种维生素相似,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对该维生素构成竞争性抑制,由此干扰机体对该维生素的利用,而导致该维生素缺乏。

如抗维生素K因子(双香豆素),全收粪法:在试验期间精确计算动物采食量,全部无损收集试验动物粪便并准确计量,有代表性地采集饲料样品与粪样并准确分析。

代谢试验:物质代谢试验是利用供试动物采食与排出体外的营养物质之差来测定动物体内组成成分变化情况的一种试验方法。

有效赖氨酸:有效赖氨酸是指在规定的测定条件下测得的总赖氨酸和非有效赖氨酸之差。

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率:氨基酸回肠消化率(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是指饲料氨基酸已被吸收,从肠道消失的部分。

它采用回肠末端瘘管技术收集食糜,根据饲料和食糜中不消化标记物(通常是三氧化二铬)的浓度计算得到的氨基酸回肠消化率,即氨然酸回肠表观消化率。

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食入氨基酸量-食糜氨基酸量/食入氨基酸量×100%。

(回肠末端法是从回肠末端收集食糜样品测定饲料氨基酸利用率的一种生物学方法)它是指食糜到达回肠末端时,从肠道消失的即吸收的日粮氨基酸比例。

测定方法是采用回肠末端漏管技术收集食糜,然后测定饲料及食糜中氨基酸含量及不消化标记物浓度,计算出氨基酸回肠消化率,即表观回肠氨基酸消化率:表观回肠氨基酸消化率=[(食入氨基酸-回肠食糜氨基酸)÷食入氨基酸]×100%真回肠氨基酸消化率=[食入氨基酸-(食糜氨基酸-内源氨基酸)]×100%。

饲料复习资料

饲料复习资料

饲料复习资料饲料复习资料饲料是动物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动物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

因此,了解饲料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于养殖业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饲料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其对动物生产的影响。

一、饲料的基本概念饲料是指供动物食用的各种物质,包括植物性、动物性和无机物质等。

它是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载体。

饲料的主要成分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等。

这些成分在不同的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中的需求量和比例也会有所不同。

二、饲料的分类根据来源和成分的不同,饲料可以分为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混合饲料三大类。

1. 植物性饲料:主要由各类植物的种子、茎、叶、果实等制成。

常见的植物性饲料有玉米、大豆、麦麸、青草等。

植物性饲料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纤维等营养物质。

2. 动物性饲料:主要由动物的副产品制成,如鱼粉、肉骨粉、血粉等。

动物性饲料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3. 混合饲料:是将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饲料。

混合饲料常用于养殖业中,可以满足不同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三、饲料对动物生产的影响饲料对动物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关系到动物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

1. 生长发育:合理的饲料配方和营养平衡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和比例不同,因此,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

2. 健康状况: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对动物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另外,饲料中的抗生素和抗氧化剂等添加剂也可以提高动物的健康状况。

3. 生产性能: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直接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包括肉类和乳制品的产量和质量。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管理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增加养殖业者的收益。

四、饲料的质量控制饲料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动物生产的稳定和提高养殖业的效益至关重要。

饲料学复习重点

饲料学复习重点

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饲料的科学,目的是在于揭示饲料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饲料的化学组成与动物营养需要之间的关系。

饲料是能提供饲养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健康、促进生长和生产且在合理使用下不发生有毒害作用的可食物质。

饲料学对推动我国畜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当前饲料加工企业的特点1、饲料企业规模扩大,专化业水平提高2、产业化经营成为发展趋势。

以饲料企业为“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一条龙经营模式迅速发展。

3、经营方式逐渐改变以品牌、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经营方式在规模企业中渐成气候。

五、当前我国饲料工业存在主要问题1、饲料与饲料添加剂资源缺泛,尤其是蛋白质资源、玉米等缺少(生物燃料)。

2.配合饲料使用比例低。

3.生产规模小;大型集团不多,自配饲料问题多。

4.基础研究薄弱。

5.从事饲料行业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6. 解决饲料安问题刻不容缓。

7. 检查监督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1.饲料化学:各种营养物质生理学与生物学功能;2.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法与原理;3、各种饲料营养特性及饲用价值;4、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5、配合饲料质量管理。

第一节水分一、水的作用二、水的存在形式:游离水(free water)与结合水(bound water)。

三、水的含量一般饲料中水分含量要求12%-14%, 但有些新鲜样水分含量有60%-90%,或更高。

饲料中水分含量高则不宜保藏,易发生霉变变质。

四、水分活度饲料所显示的水蒸汽压(P)对同一温度下的最大水蒸汽压(Po)之比。

即:Aw=P/P0概念: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植物中含量在40%-80%。

动物体内较少。

低聚糖应用低聚糖或寡聚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形成的直链或支链的一类糖。

目前动物营养中所研究的寡聚糖主要是指不能被人或其它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酶分解,但能对机体微生物区系、免疫等功能有影响的特殊糖类物质。

饲料学资料

饲料学资料

饲料学1、理想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比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这种蛋白质的利用率是100%2、美拉德反应:高温时,饲料蛋白质中的游离氨基酸与还原糖的醛基反应生成一种棕褐色氨基酸复合物,这种反应叫做美拉德反应。

3、消化能:为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有的能值,即饲料总能与粪能之差4、表观消化能=总能-粪能5、真消化能=总能-(粪能-代谢粪能)6、内源尿氮:动物在维持生存过程中,必要的最低限度的体蛋白净分解经尿排出的氮7、净能:饲料中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即饲料的代谢能扣去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后剩余的能量8、全价配合饲料:含有动物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并且能满足动物的需要量的完全配合饲料,动物采食这种饲料之后,不需要另外再加其它饲料即可正常生产9、精料补充料:为补充以粗饲料、青饲料、青贮饲料为基础的草食饲养动物的营养,而用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10、浓缩饲料:由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微量元素、维生素和非营养性添加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均匀配合物11、添加剂预混料:由不同种类的添加剂按配方制作的匀质混合物。

12、青饲料:天然水分60%以上的青绿植物13、牧草:广义上指一切可供饲用的细茎草本植物,狭义上指栽培的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14、水生饲料:一般是指“三水一萍”即水浮萍,水葫芦和红萍15、青贮饲料:以天然新鲜青绿植物性饲料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之后调制而成的饲料,具有青绿多汁的特点16、正青贮糖差:饲料实际含糖量和其青贮时最低需要的含糖量之差是正数17、饲料缓冲度:中和100克全干饲料中的碱性元素,并使PH降低到4、2时所需的乳酸克数18、干草:青饲料在未结籽实前刈割下来,经干制后的饲料19、粗饲料: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如干草类,农作物秸秆等20、秸秆:农作物籽实收获以后的茎杆枯叶部分,分禾本科和豆科两大类。

饲料学考试复习资料

饲料学考试复习资料

饲料学考试复习资料饲料学饲料是指凡能被动物采食又能提供给动物某种或多种营养素的物质,人们称之为饲料,从广义上讲,能强化饲养效果的某些非营养物质如各种添加剂也归为饲料之列。

第一章能量饲料(energy feeds)能量饲料是一类在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为第一条件,同时粗蛋白质含量小于20%,含有较高能量的一类饲料。

主要包括禾本科植物的籽实,籽实加工副产品,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块根、块茎、瓜果类及液体能量饲料等。

第一节谷物的籽实类饲料一、籽实类饲料营养概述(一)籽实的结构籽实是动物所采食的饲料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通常在饲料配方中占50%左右,是重要的饲料原料。

谷物籽实也称为“种子”,其外形有球形、卵圆形、纺锤形或扁椭圆形不等。

各种谷类籽实由外向内均可分为4个部分,依次为:种皮、糊粉层、胚乳和胚。

在籽实的成熟过程中,4种组织的功能不同,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也不同。

(二)籽实的营养特点1、可利用能值高籽实类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无氮浸出物,无氮浸出物平均含量在70%以上,并且粗纤维含量较低,平均粗纤维含量在5%以下,只有带壳麦类在10%左右。

所以籽实类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较高,可利用能值较高,这是籽实类饲料最突出的特点。

2、蛋白质含量低,品质差籽实类饲料蛋白质含量平均仅在10%左右,与其所含有的能值相比,蛋白质含量较低,难以满足动物对蛋白质的要求。

但是由于该类饲料是全价配合饲料的主体,所以其蛋白质含量和品质对全价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质和量具有较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籽实类饲料其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只有50%~70%,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几乎都是赖氨酸,蛋氨酸含量也较少。

3、矿物质含量不平衡矿物质含量普遍较低,缺钙。

虽然表面磷的含量较高,但主要是植酸磷,其利用率较低,同时由于它的存在还可以干扰其他矿物质元素的利用,所以有效磷的含量也不高,在实际饲喂过程中要注意补充钙、磷等矿物质。

4、维生素含量不平衡一般来说,籽实类饲料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 l、烟酸、维生素E。

饲料学复习资料共14页

饲料学复习资料共14页

1、饲料营养价值的定义及常用单位。

饲料营养价值是指饲料中含有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或营养素)能满足动物体需要的程度,是饲料被动物利用程度的度量。

常用单位有:消化率、留存率、总可消化养分(TDN)、相对饲料价,相对牧草质量、饲料单位(淀粉价、干草价、燕麦单位、大麦单位、玉米单位)等。

2、概略养分分析系统测定的指标及方法,该分析系统优缺点。

答:优点:概略养分分析体系,该分析方案概括性强,实用,分析方法简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分析成本低。

缺点: (1)CP不能区别真蛋白质和NPN。

(2)CF中各成分的营养价值差别大,纤维素与半纤维素较易消化,木质素不能被消化。

测定值偏低。

(3)EE是真脂肪、色素及脂溶性物质的混合物。

(4)NFE是计算值,偏高。

(5)不能分析特定养分。

3、Van Soest洗涤纤维分析系统。

洗涤纤维分析法由美国康奈尔大学Van Soest所确立,主要用于测定饲料中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该分析方案的纤维组分有:NDF、ADF、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优于传统的粗纤维分析方法。

4、动物实验评定的主要方法和过程。

动物试验评定法是直接利用靶动物来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其结果更加客观和科学。

常用的有:饲养试验、消化试验、代谢试验和屠宰试验等。

1、饲养试验在动物、试验和管理条件一致情况下,给靶动物饲喂不同的饲料或施加不同处理,通过记录或测定靶动物的生产性能指标、体尺指标、某些生理指标、发病率指标等变化,从而评定不同饲料的营养价值或有效性。

2、消化试验通过消化试验,在一定时间内测定试验动物的饲料采食量和粪便排出量,分别测定饲料和粪便中各种养分的含量,从而可以计算出饲料中某种养分的表观消化率。

消化试验可以用全收粪法和指示剂法进行。

全收粪法:准确记录饲料的营养物质进食量和排粪量,从二者之差计算出营养物质消化的数量或消化的比率,即消化率。

指示剂法:采用不被动物消化吸收的成分作为内源或外源指示剂进行消化试验,来测定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饲料学考试复习资料

饲料学考试复习资料

饲料:能够提供饲养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健康、促进生产和生长,且在合理使用下不发生有毒有害作用的物质。

饲料的营养价值:指饲料本身所含养分以及这些养分被动物利用后所产生的营养效果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于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成分性质的物质饲料原料:以一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或矿物质为来源的饲料平衡日粮: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数量和相互比例基本能满足营养需要的日粮。

日粮配合:拟定饲料配方的过程或步骤。

日粮:指一个个体饲料动物在24h内所采食的各种饲料组分的总量饲粮:指按日粮中各种饲料组分比例配制的饲料粗饲料:指饲料干物质中CF≧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

青绿饲料:供给畜禽饲用的幼嫩青绿饲料植株、茎秆或菜叶,自然状态下水分含量高于60%,种类繁多,分布广,因富含叶绿素得名。

青贮饲料:指天然新鲜青绿植物性饲料为原理,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后调制成的饲料,具有青绿多汁的特点青饲作物:农田栽培的农作物或饲料作物,在结实前会结实期刈割做为青绿饲料所用。

能量饲料:粗蛋白含量低于20%,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一类饲料蛋白质饲料:指干物质中CP≧20%,C F≦18%的饲料饲料添加剂:人们为了满足家畜的营养需要,对天然饲料中已有的营养物质再另外加入起补充或强化作用的一类物质,成为补充物或营养性添加剂。

常量矿物质饲料:包括钙源性饲料、磷源性饲料、食盐以及含硫饲料和含镁饲料再生性饲料资源:指不断产生的资源,一种不灭的养分来源,只要指三大有机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盐化:铡碎或粉碎的秸秆饲料,用1%的食盐水,与等质量的秸秆充分搅拌后,放入容器内或在水泥地面堆放,用塑料薄膜覆盖后,放置12-14小时,使其充分软化。

膨化:利用高压水蒸气处理后突然降压以破坏纤维结构的方法。

全价配合饲料:配合饲料中营养物质种类、数量及其相互比例均能满足畜禽营养需要,并使其达到一定生产水平的饲料。

配合饲料:指按照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要求、不同生产用途的营养需要和饲料的营养价值把多种单一饲料以一定比例按规定的工艺流程均匀混合而产生出的营养价值全面的能满足动物各种实际需求的饲料添加剂预混料:指有一种或多种的添加剂原料与载体或稀释剂搅拌均匀的混合物。

饲料学复习重点

饲料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牧草:广义上指一切可供饲用的细茎草本植物,狭义上指栽培的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2.单细胞蛋白质:是单细胞或具有简单构造的多细胞生物的菌体蛋白的统称。

3.棉酚:棉酚是棉籽中色素腺体所含的一种黄色多酚色素,通常将棉酚和氨基酸或其它物质结合的棉酚称结合棉酚,把具有活性羟基和活性醛基的棉酚称游离棉酚。

4.有机饲料:由有机生产系统生产的植物性、矿物性和动物性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

生产有机饲料就不能使用非有机原料和非有机添加剂。

5.再生性饲料资源:指能不断产生的资源,是一种不灭的养分来源,主要指三大有机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其生产者为植物及微生物。

6.胴体品质:指胴体的重量和组成、瘦肉率、背膘厚度。

7.最低需要含糖量:通常把乳酸菌形成乳酸使PH达4.2时所需的原料含糖量叫做最低需要含糖量8. 饲料缓冲度:中和100g全干饲料中的碱性元素,并使pH降低到4.2时所需的乳酸克数。

9.饼粕类饲料:饼粕类饲料是油料作物籽实榨取油脂后的副产品。

通常称压榨法榨油后的副产品为饼,称浸提法提取油脂后的副产品为粕10.青贮:经过发酵处理使饲料保持新鲜,减少养分损失的调制和贮藏青绿饲料的效方法。

指将青饲料利用生物和化学方法,在密封条件下,使青绿饲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其质量相对不变的一种保鲜技术。

二、填空题(本题共9个小题,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1.自然干燥、人工干燥。

2.麦角固醇。

3.滋味、香味。

4.氰苷、硫葡萄糖苷、皂苷。

5.游离棉酚6.皂角素7.黑芭霉酮、龙葵素(茄素)8.全鱼粉、鱼骨粉9.色氨酸1.青干草调制的方法分为和。

2.在干草制作过程中,青饲料中的可转化为维生素D2。

3.肉的风味包括和。

4.饲料中可能出现有毒有害物质的苷类有、和。

5.当产蛋鸡饲粮中含为50mg/kg时,蛋黄会变成黄绿色或红褐色。

6.紫花苜蓿茎叶中含有能抑制酶的活性,大量鲜用时,易引起牛羊的臌胀病。

饲料学重点

饲料学重点

饲料学复习饲料: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为满足某动物营养需要,通过有目的的劳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成果。

包括能直接饲喂的全价饲料和各种半成品(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精料补充料)。

饲料学:一门研究饲料物质结构、化学特性和营养价值的科学,其任务在于阐明饲料的种类、化学组成、营养特性、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饲料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和原理、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第二章饲料成分第一节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分类 :一、单糖:最简单的一类碳水化合物,属多元羟基醛、酮或它们的缩合物。

–包括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庚糖及衍生糖。

二、低聚糖: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组成。

1)双糖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海藻糖、蜜二糖等。

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非还原性二糖。

麦芽糖:由2分子葡萄糖缩合生成,还原性双糖。

乳糖:由半乳糖与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还原性双糖,主要存在哺乳动物乳中。

纤维二糖:纤维素的基本构成单位,也是其它不少多糖和糖甙的组成成分,2个葡萄糖分子以β-1,4糖苷键连接。

2)其它常见的低聚糖:三糖四糖五糖六糖甘露寡糖甘露寡糖由几个甘露糖分子或甘露糖与葡萄糖通过α-1,6、α-1,2或α-1,3糖苷键连接组成。

三、多糖:10个糖单位以上单糖分子经脱水、缩合而成,属一类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淀粉直链淀粉(溶于热水):α-1,4糖苷键连接的链状分子。

支链淀粉(不溶于热水):α-1,6糖苷键与主链相连的支链。

淀粉特性糊化:指天然淀粉颗粒在适当温度下在水中膨润,分裂成均匀、有黏性的糊状液体。

老化:指糊化的淀粉缓慢冷却或在室温下长期放置后变得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

胶化:只利用高温或其他手段使淀粉粒破碎的过程。

非淀粉多糖:植物的结构多糖的总称——细胞壁。

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组成。

1)纤维素:β-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聚合体,呈扁带状微纤维,微纤维间与氢键牢固联连接,因而纤维素具有基本不溶性和极大的抗酶性,哺乳动物体内不含β-1,4糖苷键水解酶(纤维素酶),故无法直接利用——微生物纤维素酶。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BY一鸣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

2、养分:食物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

3、粗蛋白质: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氮。

4、粗纤维: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5、中性洗涤纤维:将饲料进行中性洗涤剂处理,得到中性洗涤纤维,是评定饲草中纤维类物质的指标之一。

6、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7、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能合成且能满足蛋白质的需要,不需要从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

8、半必需氨基酸:能代替或部分节约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9、限制氨基酸(LAA):不同生理状态,必需氨基酸特定要求,必需氨基酸之间呈一定比例,某氨基酸的缺乏,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利用,缺乏的氨基酸称之。

10、蛋白质的互补效应:由于各种饲料所含EAA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多种饲料混合可以起到AA取长补短的作用。

11、氨基酸平衡:某种饲粮的EAA的相互比例与动物的需要相比最接近。

12、氨基酸中毒: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使动物生产性能下降,添加其他氨基酸可部分缓解中毒症,但不能完全消除,在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最容易发生。

13、氨基酸拮抗作用: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导致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需要量提高。

14、理想蛋白:AA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15、瘤胃降解蛋白(RDP):瘤胃中可被降解的蛋白质。

16、瘤胃未降解蛋白(过瘤胃蛋白UDP):瘤胃中不被降解的蛋白质。

17、非淀粉多糖(NSP):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组成。

18、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脂肪的增效作用):油脂替代等能值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使代谢能(ME)增加热增耗(HI)降低净能(NE)增加。

19、必需脂肪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特定的前体物形成,用于维持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机能。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重点:理论卷:1.概略养分,养分的功能(一)饲料养分概略分为6大类,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

①水分与干物质(DM):饲料中的水分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含于细胞间,与细胞集合不紧密,易挥发的,称为初水(游离水、自由水);另一种是含于细胞内,与细胞内成分紧密结合,难以发挥,称为结合水(吸附水、束缚水)②粗蛋白质(CP):饲料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

③粗脂肪(EE):饲料中全部脂溶性物质称为粗脂肪,用乙醚浸提,所以又称为乙醚浸出物。

粗脂肪中除了真脂肪外,还有其他脂溶性物质④粗纤维(CF):⑤粗灰分(ash):是饲料完全燃烧后的残渣,主要是矿物质及其盐类,有时包括少量泥沙。

⑥无氮浸出物(NFE):除去以上五种养分后,经计算得出无氮浸出物。

无氮浸出物主要包含易被动物利用淀粉、双糖(蔗糖)、单糖等可溶性糖类,此外还有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常用饲料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一般在50%以上。

(二)养分的基本功能①结构物质:饲料中的养分是动物机体组织、细胞中的构成物质,如骨骼、肌肉、皮肤、结缔组织、牙齿、羽毛、角、爪等组织器官。

②能源:动物在维持生命活动、维持体温、随意活动和生产产品,所需的能量皆来自于饲料中的养分。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都可以为动物供能,但以糖类的功能最为经济。

脂肪除了功能以外还是动物体储存能量的最好的形式。

③生理及代谢调节物:养分中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某些氨基酸、脂肪等,在动物体内起着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

④形成产品(三)养分的来源蛋白质可来源于动物性及植物性饲料糖类可以是淀粉,也可以是非淀粉多糖脂肪也可以是动物源及植物源2.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动物生产和饲料工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组成。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保障动物健康●提高生产水平动物生产的实质是养分的沉淀(肉)或分泌(蛋、奶),营养是动物生产的物质基础●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动物生产总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50% — 80%。

饲料学期末复习资料

饲料学期末复习资料

名称解释:1.饲料2.粗蛋白3.粗饲料4.青贮饲料5.能量饲料6.饲料添加剂7.配合饲料8.浓缩料9.饲料学10.结合水11.风干(半干)状态(基础)12.粗纤维13.青干饲料14.青绿饲料15.矿物质饲料简答题:1.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2.能量饲料的涵义、类别与作用。

3.何谓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非蛋白氮饲料。

4.粗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主要有那些?物理加工有什么作用?5.反刍行为。

6.饲料学的学习目的。

7.我国饲料分类法的原则、编码系统。

8.范氏粗纤维分析方案。

9.常规青贮饲料制作的原理。

10.饲料配方设计原则11.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方法12.开发饲料资源应注意的问题13.作为饲料添加剂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4.何谓饲料添加剂?常用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主要有那些15.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饲料添加剂16.常用的钙源性饲料、磷源性饲料主要有那些17.各类蛋白质饲料应用注意事项、抗营养因子及其处理方法18.调制优良的青贮饲料应具备那些条件?19.特种青贮有那些?20.影响干草及产品的质量的因素有哪些?21.简述消化试验的基本要求22.氨基酸有效性的评定方法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论述题:1.制作青贮饲料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怎样材料制作品质优良的青贮料?2.如何科学合理利用棉籽饼粕、菜籽饼粕、花生饼粕等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3.在设计奶牛配方时需要考虑那些因素?叙述具体的设计过程。

4.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饲料添加剂?5.畜禽养殖业中有机微量元素为什么能够得到广泛应用?6.中国饲料资源有那些特点?怎样合理利用才能满足持续发展的畜牧业的需要?7.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青绿饲料的使用注意事项和饲喂价值8.粗饲料氨化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实际中应注意哪些问题?9.玉米在猪、禽饲粮中用量过多时,会导致瘦肉率下降、体脂变软。

为什么?10.小麦通常被作为鱼类能量饲料的首选原料。

为什么?11.根据鱼粉的营养特性和饲用价值,谈谈在单胃动物的饲料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饲料:是一类在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为第一条件,同时粗蛋白质含量小于20%,含有较高能量的一类饲料。

主要包括禾本科植物的籽实,籽实加工副产品,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块根、块茎、瓜果类及液体能量饲料等。

籽实的营养特点1、可利用能值高籽实类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无氮浸出物,无氮浸出物平均含量在70%以上,并且粗纤维含量较低,平均粗纤维含量在5%以下,只有带壳麦类在10%左右。

所以籽实类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较高,可利用能值较高,这是籽实类饲料最突出的特点。

2、蛋白质含量低,品质差籽实类饲料蛋白质含量平均仅在10%左右,与其所含有的能值相比,蛋白质含量较低,难以满足动物对蛋白质的要求。

但是由于该类饲料是全价配合饲料的主体,所以其蛋白质含量和品质对全价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质和量具有较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籽实类饲料其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只有50%~70%,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几乎都是赖氨酸,蛋氨酸含量也较少。

3、矿物质含量不平衡矿物质含量普遍较低,缺钙。

虽然表面磷的含量较高,但主要是植酸磷,其利用率较低,同时由于它的存在还可以干扰其他矿物质元素的利用,所以有效磷的含量也不高,在实际饲喂过程中要注意补充钙、磷等矿物质。

4、维生素含量不平衡一般来说,籽实类饲料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 l、烟酸、维生素E。

而较缺乏维生素B2、维生素D和维生素A。

液体能量饲料营养特点1、可提高饲料能量水平,改善动物生产性能2、油脂可提高代谢能的利用率,增加净能量3、可增进动物的食欲,提高动物采食量4、添加油脂可以缓解不良环境温度对动物产生的应激5、添加富含必需脂肪酸的油脂可以生产具有保健作用的动物产品6、油脂的非营养性功能蛋白质补充料:是一类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为第一条件,同时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一类饲料。

包括豆科植物的籽实类,豆科植物籽实加工副产品即饼、粕类,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类饲料及工业副产品类蛋白质饲料等。

小麦麸也称为麸皮,它是以小麦籽实为原料加工面粉后的副产品。

米糠也称为米皮糠、细米糠,它是精制糙米时由稻谷的皮糠层及部分胚芽构成的副产品,大豆饼、粕:是以大豆为原料取油后的副产品。

由于取油方法的不同,而分为饼和粕两大类:我们常把以压榨法或夯榨法取油后的副产品称为大豆饼;将用浸提法或经预压后再浸提取油后的副产品称为大豆粕与植物性饲料相比,动物性饲料具有以下特点:蛋白质含量高,为40%~90%,大多数都在50%以上。

并且就一般植物性饲料中较易缺乏的必需氨基酸在动物性饲料中含量都很丰富,并且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较高;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少,不含粗纤维,动物对他们的消化利用率较高;矿物质元素含量较丰富,特别是钙、磷的含量不但高,而且比例合适,所以动物对矿物质元素的利用率较高;维生素含量丰富,特别是富含B12 ;某些动物性饲料中还含有动物生长未知因子,可以促进动物生长。

鱼粉是利用一种或多种全鱼或是鱼的下脚料(如鱼头、鱼尾、鱼鳍及内脏等)为原料,经过蒸煮、压榨、干燥及粉碎加工之后的粉状物。

如果在加工过程中,把原料鱼经过蒸煮后滤去汁液后,再进行干燥、粉碎得到的鱼粉为普通的鱼粉;如果把滤出或榨出的汁液去油后,浓缩加工成鱼汁膏,再加回到普通鱼粉中制得的鱼粉叫全鱼粉;如果加工的鱼汁膏单独干燥粉碎得到的产品则为鱼精粉;而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仅以鱼的下脚料为原料生产制得的鱼粉则叫粗鱼粉。

在各种鱼粉产品中以全鱼粉质量最好,普通鱼粉次之,粗鱼粉最差。

粗饲料:是一类体积大、难消化、可利用养分少,以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为第一条件,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一类饲料。

主要包括干草类,农副产品类(荚、壳、藤、蔓、秸及秧)、树叶类、糟渣类及含有蛋白质较低的饼粕类饲料。

青绿饲料:凡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新鲜饲草及以放牧形式饲喂的人工种植牧草、草地鲜草等都属于此类饲料。

它包括各科可采食的牧草,栽培青绿饲料,非淀粉质根、茎、瓜类及水生饲料等。

青贮饲料:是以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后调制成的饲料。

青贮饲料可以较好地保存青饲料的营养特性,又是青饲料在冬春季节延续利用的一种形式。

包括常规青贮饲料和半干青贮饲料及加入添加剂的青贮料。

青贮原理:常规青贮是利用原料中和空气中的乳酸菌在切碎的青饲料及其流出汁液中进行密闭条件下的厌氧发酵,产生大量乳酸,使青饲料的pH值降为4.0以下,杀灭或抑制了其他有害杂菌的活动,从而达到完好保存青饲料和供长期饲用的目的。

钙、磷饲料:由于在实际配合饲料时钙与磷经常是需要同时补充的,只是在动物的一些特殊生理时期如幼龄动物快速生长期、禽类的产蛋期等,除补充一定量的常规钙、磷料外还需要额外添加一定量的钙质饲料。

①碳酸钙②磷酸二氢钙③磷酸氢钙④磷酸三钙⑤石粉⑥骨粉⑦贝壳粉⑧蛋壳粉⑨磷酸氢二钠氯、钠、钾饲料①氯化钠②氯化钾微量矿物质饲料㈠铁:动物体内60%~70%的铁在红细胞中,20%在肝和脾中,其余在肌肉的肌球蛋白和肌动球蛋白以及酶系统中,铁对动物体内氧的输送及体内的氧化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动物缺铁会预见现贫血,特别是哺乳期的幼龄动物更易缺铁。

①硫酸亚铁分为1水硫酸亚铁和7水硫酸亚铁两种:②富马酸亚铁③柠檬酸铁络合物④乳酸亚铁㈡铜:铜对动物血液的生成、结缔组织和骨的正常生长、初生动物髓磷脂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饲料中铜容易使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对维生素的破坏作用也很大,所以在选择铜源时要加以注意。

①硫酸铜:由于结晶水的不同,可以分为无水硫酸铜和5水硫酸铜2种㈢锌:锌广泛地分布于动物体内,以肌肉、毛发及眼中含量较高。

它是多种酶和激素的组成成分,对动物的新陈代谢起重要作用,对毛发生长、皮肤健康和组织修补也有关。

缺乏锌时动物生长停滞和上皮细胞代谢异常,出现糙皮病及动物繁殖功能障碍。

①硫酸锌:1水硫酸锌和7水硫酸锌②葡萄糖酸锌③氨基酸锌维生素饲料:主要指由工业合成或提纯的维生素制剂,但是富含维生素的天然青绿饲料不属于维生素类添加剂。

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所谓的非营养性添加剂是配合饲料的添加成分,为强化基础日粮的营养价值、促进动物生长、防治动物疫病而加入到饲料中的微量成分。

饲料:所谓的饲料就是指在合理的饲喂条件下能对动物提供营养物质、调控生理机能、改善动物产品品质、且不发生有毒、有害作用的物质。

国际饲料分类:1粗饲料2青绿饲料3青贮饲料4能量饲料5蛋白质补充料6矿物质饲料7维生素饲料8饲料添加剂配合饲料:是指用两种以上的饲料原料,根据动物的营养需要,按照一定的饲料配方,经过工业生产的,成分平衡、齐全、混合均匀的高品质饲料产品。

日粮是指一头动物一天即24小时所采食的饲料量。

按营养成分进行分类1全价配合饲料2混合饲料3浓缩饲料4预混合饲料5添加剂预混6放牧动物用精料混合料7幼龄动物用代乳饲料8全日粮混合饲料玉米营养特点1、可利用能值高由于玉米含有的无氮浸出物可高达72%左右,且主要是淀粉,其消化率较高;脂肪含量也较高,可达到3.5%~4.5%;粗纤维含量较少,仅为2%左右,总的结果是玉米的可利用能值较高,可以说是籽实类饲料中能值最高的一种。

2、必需脂肪酸含量较高脂肪主要存在于胚中,且含有较多的必需脂肪酸,其中亚油酸高达60%,如果在全价配合饲料中,玉米的比例达到50%以上时,就可完全满足动物对亚油酸的需要量,由于脂肪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所以大量采购玉米时要注意其含水量,特别是应保存在通气干燥处,否则玉米易出现脂肪酸败的现象。

3、蛋白质含量低,且品质差籽实类饲料中含有的蛋白质占10%左右,品质较差,缺乏赖氨酸和色氨酸,因为玉米含有球蛋白、清蛋白和谷蛋白较少,而玉米醇溶蛋白和交链玉米醇溶蛋白较高,而这二种蛋白含有脯氨酸、谷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较多,而缺乏赖氨酸,所以导致其蛋白质品质较差。

4、维生素含量不平衡黄玉米中含有较高的维生素A原和维生素E,而缺乏维生素D和维生素K;富含较高的维生素B1,而缺乏维生素B2和烟酸。

5、矿物质含量不足玉米中缺乏钙,可利用磷含量低,微量元素铁、铜、锰、锌、硒等含量都较低,所以在全价配合饲料中大量使用玉米时要注意补充矿物质。

6、黄玉米含有丰富的黄色素黄玉米中的色素主要存在于胚乳部分,主要成分是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其总含量可高达20mg/kg ,对鸡的皮肤、爪、喙及蛋黄着色起重要作用,尤其对蛋黄着色的效果十分显著。

由于黄玉米可引起猪的脂肪变黄,所以可造成猪屠体品质的下降,尽量少用。

油脂营养特点1、可提高饲料能量水平,改善动物生产性能油脂所含有的能量为谷物籽实所含能量的3倍,且易于被动物所消化吸收。

研究表明,动物的生产性能随着饲料中所含有的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例如,饲料中添加油脂可显著地提高禽类的产蛋量和饲料转化率、可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和增重。

2、油脂可提高代谢能的利用率,增加净能量油脂可以产生额外的热能效应,因为饲料中添加的油脂可以与原基础饲粮内的油脂在脂肪酸组成上发生协同作用,互相补充而提高脂肪总体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添加油脂还可以促进基础饲粮中的非脂养分的利用率,其总的结果是使饲料各级能值利用率得到提高。

3、可增进动物的食欲,提高动物采食量因为油脂的适口性较好,动物比较喜欢采食,所以添加油脂的饲料口感比较好,动物的采食量较高,可较好地提高动物养殖的总体经济效益。

4、添加油脂可以缓解不良环境温度对动物产生的应激因为油脂的体增热小,在高温环境中,由于油脂可提高饲料中的能量浓度,此时即使动物的采食量下降,也可摄入足够的能量,防止动物生产性能的下降,又可减少动物体增热的产生,而缓解热应激对动物的损害;在寒冷时,动物为维持体温恒定,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此时,添加油脂可防止动物生产性能的下降。

5、添加富含必需脂肪酸的油脂可以生产具有保健作用的动物产品可以利用鱼油中富含有廿碳五烯酸(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HA),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强人类的智力和提高免疫力,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证明可以利用猪、禽在其饲料中添加富含这些必需脂肪酸的鱼油,而生产出具有相应营养功能的动物产品。

6、油脂的非营养性功能油脂可以改善饲料的外观及适口性,生产颗粒饲料时添加油脂可以减少模具的磨损,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油脂可降低饲料的粉尘,而减少损失。

试验证明,在预混料中添加1%~2%油脂可减少粉尘20%~50%,其中微量组分减少30%~50%;在粉料中添加油脂5%,可使空气中的粉尘减少50%左右。

秸秆类饲料的营养特点秸秆是农作物收获籽实后剩余的植株,包括藁秆和秕壳。

其中藁秆是农作物籽实收获后的茎秆枯叶部分,如玉米秸、稻草、麦秸等;秕壳是包被籽实的颖片和壳荚等。

秸秆类饲料的营养特点如下:1总能较高,但利用率较低秸秆类饲料中有机物总量很高,一般都在8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