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年级三校联考历史试题卷答题
山东省泰安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c18bac0029bd64783e2c27.png)
高一年级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二,本卷为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台题目要求:1.下蚕是有关省份的汽车号牌图片,这些省份的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2.巴金在《家》中写道:“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
”“长房长孙”的说法源自中国古代的A.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礼乐制D.宗法制3.按西周宗法制规定,下表中有第一继承权的应是4.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最能反映出A.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C.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5.我国古代部分朝代选官制度经历了如下变化: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与这些选官方式对应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分别是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军功D.军功——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6.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都对我国的政治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下列对这三种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制度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为统治者巩固统治提供了制度保障D.地方长官都通过世袭产生7.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①封建专制进一步加强.②皇权更加巩固③封建制度逐渐衰落④实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8.古希腊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了民主政治的许多形式。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主要受下列哪一制度的影响?A.陶片放逐法 B.五百人会议制度C.首席将军制度D.陪审法庭制度9。
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在会场门口有监察员审查参会者身份。
20142015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20142015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2a83c767ec102de3bd896c.png)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2014-2015 高一上学期史期末考(有答案)一、(30 小,每 2 分,共 60 分,答案涂在答卡上) 1 .《?地理志》:“秦遂并兼四海,以周制轻微,侯所,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郡。
”资猜中的“周制”是指 A .郡制 B .分封制 C.王位世制 D.行省制 2. 分封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
以下象中反响分封制遇到破坏、于崩的是:① “周交,射王中肩” ②“烽火侯” ③依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可是,到了春秋期国医生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 ④“立嫡以不以,立子以不以。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③④3.在《楼梦》第九十回中,母:“自然先宝玉娶了,而后林丫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反响出母 A. 拥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 固守的家庭等念 C. 拥有厚的宗法念 D. 依照幼有序的婚姻俗4. 易中天在《帝国的》中秦始皇称帝是“一革命”,“始皇帝” “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色是 A .率土之,莫非王臣 B .同文,人同 C.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D.皇至高无上5. 代一位皇帝的弟弟梁孝王入晋,皇帝相当,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他五人侯爵之位,并多物件。
梁孝王死后,皇帝将梁孝王所之国分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的爵位统统提高王。
史学者到段故事,最合适的解是 A .皇帝友兄弟,也疼子侄 B .用提高其子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力 C.加位于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挡外祸 D.皇帝实行开疆政策,使境国梁国迅速展 6. 下边是某学生在复出的一表格,在比完各后一步出最后一的“教”。
朝代西早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表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盘据原由分封侯度使力重内外重影响武帝加中央集,牢固展大一场面后患无,由盛衰唐朝亡,五代十国开始教你最正确的“教” 当是 A .国家能否一常常决定于皇帝的素 B .必削弱地方政的力量,化中央集 C.地方盘据不出在王朝末年 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立关系 7. 认识决唐朝后期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分裂盘据,北宋早期采纳了一系列的加中央集的措施,些措施的极作用是① 除了藩盘据的基② 了国家的一③有益于社会的展④有益于各政府部工作效率的提高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8.“洪武皇帝⋯⋯希望紧紧将力抓在自己手中,并独自理国家大事。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a47c7e4e009581b6bd9eb0a.png)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只交第二张卷子(选择题答题纸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80分)第Ⅰ卷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
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的影响最大A.分封制B.宗法制C.等级制D.禅让制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建立三公九卿制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D.开创皇帝制度3.浙江省古称“江浙行省”。
“江浙行省”这一行政设置最早出现在A.唐朝B.南宋C.元朝D.明朝4.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其中“改土归流”是指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5.北宋为削弱相权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三公九卿制B.实行内外朝制度C.设立参知政事等副宰相D.实行三省六部制6.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内阁B.军机处C.三司D.枢密院7.“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
1900年,在甲午战争失败五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
”这里说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19世纪八十年代,左宗棠收复的领土是A.香港B.台湾C.山东D.新疆9.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说:“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宣言中说:“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14—15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历史(附答案)
![14—15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历史(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49b100fad6195f312ba6d9.png)
抚顺市重点高中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新课标高考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同一宗族内部的庶子即使政治地位高于宗子,也只能参与宗子祭祀,不能成为主祭人,这一现象A.符合分封制的分封原则B.表明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密切C.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D.符合宗法制的基本精神2.1959~1962年,中国史学界部分人对“打破王朝体系”口号的理解是,在历史研究中把帝王将相的活动、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以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沿革都予以删减。
这种主张A.体现了批判继承的原则B.正确地贯彻了“阶级斗争”观点C.将会削弱历史的史鉴功能D.遵循了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的原则3.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铜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B.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4.西周后期,政府在设关(门)、市的地方,开始对出入关门的货物或者在市场营销的商品征税。
这说明当时A.工商业发展受到政府的阻碍B.工商业者属于政府官员C.“工商食官”制度受到冲击D.政府完全垄断了工商业5.宋代“二程”的思想对于儒学发展的意义在于:他们第一次以“天理”作为最高范畴,系统地整理了儒家学说,认为“凡事皆有理”而“万理出于一理”。
这从理论上确立了A.儒学思想的统治思想地位B.儒家学派的最终形成C.儒家伦理学说的先天权威性D.理学作为统治思想的合理性6.南朝人王愔称:“次仲(人名)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
江苏省宿迁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三校联考试题 历史
![江苏省宿迁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三校联考试题 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3fb73b1f121dd36a32d82eb.png)
江苏省宿迁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三校联考试题历史2014.12.2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下列对这幅图的历史内涵的推测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图中成王厉行分封制,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履行D.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维护政治联系的主要纽带2.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3.“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主要是在批评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清朝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的有关机密要务的皇帝谕旨称为“廷寄”。
右图是我国辽宁地区发现的国内惟一完整廷寄,对此正确的说法是A.这张廷寄出现于康熙年间B.廷寄的内容是由军机处决策的C.廷寄的出现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D.为了保密廷寄只能用满文书写5.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定国是诏》D.《海国图志》6.1900年7月,八国联军组成“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俗称都统衙门,负责管理天津城厢事务。
右列款项是该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这批款项可能是用于履行下列哪一条约的?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史的主张。
高一历史-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9c74e5fad02de80d4d84099.png)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尤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
西周时期吸取此教训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2、《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3、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4、《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5、钱穆《国史新论》,其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6、自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终因为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被废除。
下令废除且规定以后不许再立宰相的皇帝是A.汉高相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7、法国对华远征军的一名翻译官曾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
该行径发生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8、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A B C D9、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江苏省徐州市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年级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930e10d227916888486d7fb.png)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中饱含的“叶落归 根”“凝聚亲情”的情感源于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2.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载:“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 以蕃屏周。
”此材料主要记载了西周的A .分封制度B .宗法制度C .礼乐制度D .王位世袭制度3.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
这体现了A .天文历法突出成就B .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C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D .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4:《励学篇》记载:“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 前读。
”说明当时已经形成“读书高贵,读书是进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观念。
最能体现这种观念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5.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从本质上体现了A .从分裂走向统一B .皇权逐步强化C .地方自主性扩大D .中央集权加强6.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一7.汉武帝时中央出现“内朝”、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明朝产生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中央官制的演变从本质上反映了A.权力运行相互制衡 B.决策机构精简商效C.中央机构变化无常 D.君主专制逐渐加强8.对右图两部文献的共性的表述正确是A.都反映了农民的愿望,是太平天国纲领B.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中国近代化C.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但均未获得成功D.都追求绝对平均主义,建立了民主政治9.费正清称“通商条约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条约税则,它定的税率很低,从而使中国人不能维护他们本国的工业。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 一 历 史 试 卷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 一 历 史 试 卷](https://img.taocdn.com/s3/m/864ed8715acfa1c7aa00cc0a.png)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60分)1.韦庆远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
”材料所述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行省制2.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
”由此可见,元代设行省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强化君主专制C.缓解民族矛盾D.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3.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A.妇女B.外邦人C.奴隶D.全体公民4.“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A.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B.成为罗马习惯法的起点C.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D.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
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共和制B.联邦制C.分权制D.总统制6.“代议制度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形式,代议制却不一定等于民主制。
2014-2015学年 高一历史期末 统考 答题卡
![2014-2015学年 高一历史期末 统考 答题卡](https://img.taocdn.com/s3/m/d4c508c849649b6648d7475d.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D A C D B A C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D D C D B B A D 题号21 22 23 24 25答案 C C A D C26.(16分)(1)图6:雅典民主政治图7:三省六部制图8: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图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分(2)民主形式:美国为代议制的间接民主。
2分权力架构:美国遵循三权分立(或权力制衡)的原则2分(3)观点:政治制度应立足于本国国情;学习外国制度不能生搬硬套。
4分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仿行“英式”君主立宪制,推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仿行“美式”民主共和政体,建立民国。
2分(答对一点即可)(4)认识: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类型的民主可以相互借鉴。
2分(答对一点即可)27.(10分)(1)关系:国王受到法律制约,不得擅自废止法律。
2分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
2分(2)制度:责任内阁制。
1分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1分(3)因素:健全法制,依法治国。
2分(4)认识:健全法制是民主发展的基石;健全法制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2分(答对一点2分,其他可酌情给分)28.(12分)(1)军事斗争:北伐战争2分结局: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分(2)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分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2分(3)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
2分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情感;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 2分(答对两点即可)29.(12分)(1)方针:“一边倒”。
1分信息:中美关系缓和 1分因素: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恶化;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2014-201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
![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2014-201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6362ecbe83d049649b6658ab.png)
绥化市三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历史试题第Ⅰ部分选择题一、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60分)1.《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因为该条约导致了()A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 .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C .清政府在军事上直接受帝国主义威胁D .中国局面完全由帝国主义控制2.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
下列哪些语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三权分立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3.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从君主到民主”转型的开始。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D.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统治4.《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其正确的认识是()A.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B.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C.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夸张D.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5.《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6.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22607227284b73f242501f.png)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考试卷高一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北师大版必修①全册。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1、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语‘晋语》日:“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以下对“姓”的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血缘的作用 B.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C.防止了政权更替 D.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2.右图是秦阳陵虎符,它的用途是A.发布诏书B.征收赋税C.任免官吏D.调发军队3.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宋太祖设置通判。
古代帝王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A.分割地方权力B.监督监察地方C.发挥文官作用D.掌控官吏任免4.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最确切的是A.隋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官的制度 B.它解决了藩镇格局的问题C.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D.打击了秦汉以来的士族阶层5.“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忠诚的中级官员”是指A.六部官员 B.内阁大臣C.尚书令 D.殿阁大学士6.右图所示人物,对中国近代的重大贡献是A.废除闭关锁国B.开展禁烟运动C.抵御英法联军D.镇压太平天国7.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
2014-2015高一历史答案
![2014-2015高一历史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76b59ddaef5ef7ba0d3c91.png)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
每小题l0分。
共20分。
)
36.
(1)《马关条约》(1分);甲午中日战争(1分)
(2)借口:为东亚安定(1分)
理由:美国投放原子弹(1分)
(3)原因: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害(1分)
影响:有利于亚洲及世界和平(1分)
(4)说明问题:日本军国主义复活(2分)
因素:日方应尊重历史、反省战争。
(2分)
37.
(1)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分)
(2)图一:英国,依据:《权利法案》(2分);
图二:美国,依据:《1787年宪法》(2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4)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民主政治模式的多样性;民主政治需要不断完善;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任答一点,1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10分)
38.(1)根本原因:国家利益冲突。
(1分)
世界格局:两极格局。
(1分)
形成标志:北约、华约建立。
(1分)
瓦解标志:苏联解体。
(1分)
(2)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分)
(3)欧共体、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任答3点,3分)
趋势:多极化趋势加强。
(1分)。
2014-2015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2014-2015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7a5f1087c24028905fc32f.png)
2014-2015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 2.分封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
下列现象中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的是:① “周郑交质,射王中肩” ②“烽火戏诸侯” ③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 ④“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③④ 3.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习俗 4.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书同文,人同伦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皇权至高无上 5. 汉代一位皇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
梁孝王死后,皇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
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 6.下面是某学生在复习时归纳出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
朝代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表现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原因分封诸侯节度使权力过重内轻外重影响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后患无穷,由盛转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 B.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7. 为了解决唐朝后期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分裂割据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是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8.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及答案(高一历史)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及答案(高一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c9df4c3d3968011ca30091f8.png)
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密封装订线内,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的信息填涂准确。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直接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原题目处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8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对夏商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天下为公B.采取民主的方式推选国家最高掌权者C.皇帝制度确立D.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以下中国古籍出现的人名“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体现了中国人的什么观念A.等级观念B.宗法观念C.法治观念D.辈份观念3.“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特点是A.皇帝独尊B.皇位世袭C.君权神授D.家天下4.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A.定期朝觐皇帝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5.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均被认为是比较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是因为他们A.提高丞相地位B.强化中央集权C.重视儒家思想D.大力发展工商业6.“反腐”成为当下的热词。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
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御史大夫B.太尉C.刺史 D.通判7.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的北京城,可见A.丞相上朝B.军机处官员上朝C.内阁大学士上朝D.外国使馆林立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9. 右图是某中学一位高中同学画的一幅题为《闭关锁国》的漫画,其反映的局面最早被打破于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 与《田朝天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A .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B .真正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D .符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11.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末试题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末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994521814791711cc791790.png)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末试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
)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B.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C.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D.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2.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
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下列制度与此规定有关联的是()A.分封制B.科举制C.察举制D.宗法制3.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
“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
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
这表明()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4.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痼疾。
其原因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5.中国当代著名导演艺术家罗锦鳞先生在编导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直接写道:“你是君王,我是百姓,但是我们有同样的发言权。
山东省潍坊三县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三县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355692c77da26924c5b01a.png)
高一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座号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2.右图为《孔子世家谱》。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家谱实际上和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制度密切相关A.宗法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郡县制3.假如有一位秦代朝廷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归纳整理大臣们的奏章之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这位高官应该是A.丞相B.太尉C.郡守D.御史大夫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 B.嬴政自称始皇帝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5.唐朝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古人曾用“事无不总”形容三省六部中的某一部门的职权,这个部门是A.门下省 B.中书省C.尚书省D.礼部6.“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
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发达。
”这种制度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均田制D.科举制7.一位历史学家评价中国古代历史上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年级三校联考 历史试题卷答题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这是中国几千年宗法社会衍生出的传统观念。
这说明宗法制 A .以宗教信仰为纽带 B .以家族血缘为纽带 C .以活动地域为纽带 D .以土地财产为纽带 2、“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
材料中“□□”处最有可能填写 A .郡县 B .郡国 C .行省 D .诸侯 3、“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是对中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形象描述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 4、观察下列环渤海地区历史地图,其中应该属于元朝的是( ) A 、B 、C 、D 、5、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最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为 A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 .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 .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 .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6、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演讲中不无自豪地谈到雅典的民主制度:“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对于“全体公民”的界定,较为准确的是A .雅典城邦的所有人B .奴隶和妇女除外的所有人C .具有公民身份的成年男性D .“五百人会议”全体成员7、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年)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班级姓 名考 场座位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便可以像神一样地生活。
”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的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A.宗教B.法律C.理性D.军队8、布鲁图是罗马帝国时期迦太基城里的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
但30天过去了,布鲁图并没有能力还钱,贵族卡西因此告上了法庭,要求布鲁图做他的奴隶,法官同意了卡西的要求。
法官之所以这样判决主要是因为()A.布鲁图是铁匠,地位低下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圣神不可侵犯C.罗马法只保护贵族的利益D.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9、“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则承担了实际A.顾问职责B.立法权力C.行政职责D.司法权力10、1789-1875年间,法国政局动荡,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军事帝国、复辟王朝以及共和体制等。
这突出反映了法国A.国家长期四分五裂B.具有革命浪漫精神C.政治体制不断完善D.民主历程艰难曲折11、“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这描述的是近代哪一国家的政治特点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12、有人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形象地比喻为“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这说明这种政体的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市民的整体素质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革命的彻底性13、“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与“这场战争”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4、“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
”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A B C D15、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是“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图中人物能够完全做主是在什么时候?()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6、中国普通老百姓在法理上从“子民”“蚁民”“臣民”到被承认为国家的主人,成为国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该变化最早开始于下列哪部法律的颁布()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共同纲领》D.《宪法大纲》17、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B.武装斗争,八一建军C.开天辟地,党的创立D.人民胜利,国旗飘扬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平津战役19、1948年秋,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
他还用心的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下图)。
据其行程路线判断,他参加了()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20、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2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十月革命B.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C.一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爆发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22、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
”实现“由理想到现实”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建立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十月革命的胜利23、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4、“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
”此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5、“世纪的握手”新闻照片见证了国共两党领导人相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
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过程是()A、合作——分裂B、分裂——合作——再分裂C、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D、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又合作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本部分共3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6分,第28题20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这两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政治,找出几条大趋势。
……第一: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
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
政治进步,政权自然集中,任何国家都走这条路。
……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
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费城会议原本是要修改邦联条例,但实际上当时大多数代表认为,仅对邦联条例修改并不能达到建立一个“坚强之全国政府”的目的,正如麦迪逊年初在致华盛顿的信中说:“我们有两种选择:13个州的完全分裂和全面联合。
前者将使13个州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13个国家(除自己的法律外);而后者,13州将成为一个完整共和国的郡县,受到一部共同法律的约束。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1)据材料一,钱穆指出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哪一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说明他的看法。
(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立国之初的美国存在什么问题?(2分)美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2分)(3)根据以上材料论述的问题,谈谈你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
(2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
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苑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
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材料三“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是正确的。
”——毛泽东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要问题的依据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出毛泽东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向了什么道路?(2分)(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28、(22分)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三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
(2分)英国在这之后找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4分)(3)材料三所说的“特殊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有何具体表现?(6分)“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作者的此观点说明了什么?(2分)(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政治制度的因素有哪些?(2分)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年级三校联考 历史答题卷二、非选择题(12分+16分+22分=50分) 26.(12分) (1) (2) (3)姓 考 场 座位号 密 封线 内 不要 答 题27.(16分)(1)(2)(3)(4)28.(22分)(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