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创建“四好村”工作情况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镇创建“四好村”工作情况汇报
XX乡地处XX县城以南,XX河下游西岸,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海拔760米,XX乡东北与灵关镇接壤,西南与天全县交界,全乡辖罗家村、烟溪村、曹家村、XX垴村4个行政村,27个村民小组,1022户3677人。气候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迟秋早,四季分明。乡境内海拔XX米以上皆为针叶、阔叶混交天然林,剑竹、方竹林、黄柏、厚柏林,海拔XX米以下的为百家竹、笼竹、慈竹林,人工速丰林、茶园及园林,植被葱绿。主要山脉有杉木山、大坪山。XX年我乡积极申报创建省、市级“四好村”。现将上半年创建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创建村联村领导及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各自负责抓好联系村创建工作的落实。
二、落实工作责任。领导小组成员是“四好村”创建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亲自安排、亲自推动、亲自检查,对本村的创建活动负总责。要对照“四好村”创建标准和考评指标,细化落实责任,确保创建活动长期有人抓、有人管,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整体联动的创建工作责任体系。对工作不
力、进展缓慢的,要严肃问责。
三、狠抓督促检查。通过将“四好村”创建活动纳入日常工作考核,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建立创建活动通报制度,每月一通报,对开展较好的村进行通报表扬,对开展不力的责令限期整改。抓好经常性的督促指导、经验、总结、自查自评等活动,推动“四好村”创建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四、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干部大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坝坝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四好村”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并举办“农民夜校”培训学习宣传《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带头争创,带动身边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及认真抓好《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及时总结创建活动中的经验,树立先进典型,积极宣传推广,努力营造“四好村”创建活动浓厚氛围。
五、抢抓先机,以新村建设为主体,统一思想、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首先将村上需改造的房屋纳入XX年度进行提升改造,并对危房户按整改、整治的要求进行完善,通过提升、改造,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
六、大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群众收入。烟
溪口村是我乡的贫困村,贫困家庭大多土地资源少、缺乏劳动力,通过产业项目进行帮扶受到较大局限,针对这些问题,驻村工作组着力加强与县人社部门的工作衔接,紧密结合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的扶持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家庭就业帮扶、技能帮扶和社会保险帮扶工作。产业扶贫和政策扶贫双管其下,确保精准扶贫惠及长远。一是开展就业扶贫专项招聘会,“送岗位”进村入户,并做好就业推荐,鼓励贫困家庭中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同时,对贫困户家庭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按8元每人每天的标准进行奖补,目前已有38户贫困户提出申请,预计补助资金6月底前补贴到位。二是开展就业援助。因地制宜开发乡村道路协管、城乡保洁、城乡管理服务、地质灾害监测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今年已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员2人,共计安置9人,每人每月发放补贴1380元。三是实施技能帮扶。结合XX乡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田园XX的定位和烟溪口村产业发展实际,联系县人社局组织开展一期贫困户切培工专项能力培训班,共培训34人。四是落实社保帮扶。通过上门宣传政策、印发宣传资料、算账对比等多种形式,鼓励并帮助烟溪口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参加社会保险,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目
第3页共4页
前,烟溪口村贫困户已有133人参加养老保险。
七、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利用“农民夜校”,多种形式学习法律法规、卫生、科教、致富技术等相关知识,增强村民法律意识,促使社会道德风气良好、让百姓养成勤俭节约,时时守信的好习惯,全村无人参加邪教组织,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形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依法的良好法治环境。热爱劳动、孝敬父母、乡邻友好的良好风气随处可见。
八、采取激励措施,大力推动“卫生文明示范户”评比工作深入开展。分别在两个村开展“卫生文明示范户”评比工作。评比为每月一次,根据日常检查结果,对照评比标准,逐项打分,对被评为“卫生文明示范户”的家庭户发放一定的清洁用品作为奖励,同时悬挂“卫生文明示范户”流动红旗。对获得“卫生文明示范户”的家庭户,评定委员会采取动态管理,将进行不定期检查,对未能保持的及时取旗,对新达标的及时补挂。通过这一评比活动,激励群众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爱卫生”的好习惯,形成“道德风尚好、社会风气好、感恩教育好”的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