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化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不是自给自足,而是与市场联系。随着社会主义改造 小农经济: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小 的基本完成,小农经济被农业合作社所代替。 规模的个体农民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 换。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在第三 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人。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 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即成为市场经济。
(江苏南京二模·1)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 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 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 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 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 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 【解析】题干材料“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 厮杀”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崩溃,政治制度的变革, 根本上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春秋时期,生产力 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而生产力的发展, 表现为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答案】C
解析:选D 考查古代农业。五则农谚反映了播种时间、稻种的选 择、栽插技术、农作物灌溉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A项和B项都是 从某一方面来介绍五则农谚的内容,以偏概全,故不选;而C项和 题干无关。
(无锡一模)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 即在满足自我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 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对上述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 A.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 B.市场需求是影响古代小农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C.古代小农具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 D.古代小农主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生活必需品
庄园经济: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经济模式,我国东汉时也曾盛 行。地主广占田地,建立大庄园,数千农民工作其中。生产资 料和生活资料基本自理,市场不发达。收获物大部分供自己消 费,少量拿出去卖。
(广东模拟)在苏北农村流传着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 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 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 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湖南模拟)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结 晶,它对于农业生产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 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 “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 以上五则农谚反映了( )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赋税制度演变规律
1、收取赋税的形式经历了从实物到货币的发展阶 段(一条鞭法),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反过来又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2、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日益放松,农民可以自由支 配的劳动时间逐渐增多。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一直是封建社会主要耕 作方式,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 (2)农业生产主要特点: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3)基本经济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 (4)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男耕女 织分散经营 (5)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解析:选A 材料认为小农经济的特点主要是自给自足,同时, 小农经济并不排斥商品生产,说明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多种经营的特 点。
2、(1)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沿革 1)原始社会——氏族公有制 2)商周时代:井田制,奴隶主国有 3)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 A.主要形态:封建土地私有制 B.确立原因: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荒地得到开 垦,私田大量出现——根本原因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商鞅变法)——直接原因 C.土地兼并 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 其他原因:繁重的赋役和天灾人祸 抑制兼并对策: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到唐——均田制 :实质上是封建的土地国有制 4)1952年:土地改革,农民个体私有制 5)1956年:对农业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 掌握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 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化历程
1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对立。自然 经济在原始社会就产生,该种经济形态涵盖原始社会、封建社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是自然经济,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 会以及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等于小农经济,并延续至近代结束。过渡时期的小农经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 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 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 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 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 【解析】古代中国南宋以前,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黄河 流域,故从材料中的“秦汉时代”即可排除BC两项, 郡国并存于汉初,排除D项。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 大得多主要是因为南方开发程度低,地广人稀,故选择 A项。
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得出的结 论有( ) B
朝代 西汉 唐朝 北宋 南方 人口(户) 2470685 3920415 3025541 占全国比例 19 43 62 9985785 5148529 1122476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80 56 37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上升 ②三个政权控制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 ③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 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春秋后期: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 “初税亩” ,公开承
3、(2)赋税制度的演变
认土地私有。 2、秦汉:编户齐民制度 3、北魏:租调制—北魏均田制下,受田的农民,每年须缴纳一 农业税(田赋)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和最重要的税种。 定数量的谷物,叫做租;交纳定量的帛(绢)或布,叫做调;还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是征收农业税的最早记 必须服徭役和兵役; 载。从2006年1月1日起国家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 4、唐前期:租庸调制—规定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 税,历时2600年的“皇粮国税”划上了句号。取消农业 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税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扶持社会弱势群体的施政 5、唐后期: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 理念。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6、北宋中期: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按照田地的地势、肥瘠, 把田地划分等级规定各等级的税额。募役法的颁布使轮流充役的 农民可以选择以交钱代替服徭役。由官府出钱雇人充役。 7、明朝:一条鞭法—把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 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少 收税。 8、清朝:摊丁入亩—雍正帝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