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魏晋南北朝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语言学
《玉篇》原貌
今本玉篇:謙,苦嫌切。輕也,讓也,敬也。
古本玉篇:謙,去兼反。《周易》:謙,輕也。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 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先,卑而不 可踰。野王案:謙猶沖謙也。《尚書》:滿招 損,謙受益是也。《囯語》謙謙之德。賈逵曰: 謙謙,猶小小也。《說文》:謙,敬也。《倉 頡篇》:謙,虛也。
《广雅· 卷六· 释训》:唏唏、㰤㰤、㗿㗿、呵 呵、啞啞è ,笑也。 《广雅· 卷六· 释亲》:翁□爸爹㸙父也。 《广雅· 卷七· 释室》:䆫、牖,䦳也。 《广雅· 卷八· 释器》:牒牘牑牏版也。 《广雅· 卷八· 释乐》:塤xūn象稱錘以土為之 有六孔。
《广雅· 卷九· 释天》: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饑三穀 不升曰饉四穀不升曰㱂五穀不升曰大侵。 㱂:《谷梁传· 襄公二十四年》:“四谷不升谓之康”《韩 诗外传》:“四谷不升谓之荒。” 《广雅· 卷九· 释地》:神□度四海内東西九十萬里南北
2、字书:吕忱《字林》
吕忱,字伯雍,为《韵书》作者吕静之兄。 唐代封演《闻见记》。 《字林》七卷,分为五百四十部首。凡一万二 千八百二十四字,比《说文》多了3471个字。 异字 古籀奇惑之字。
释义的不同
窜: 《字林》:“逃也。” 《说文》:“匿也。” 《左传· 定公四年》:“天誘其衷,致罰於楚, 而君又竄之。” 清任大椿所辑《字林考逸》八卷。 清陶方琦《字林考逸补本》一卷。
《广雅· 卷十· 释草》:奚毒附子也一嵗為萴cè 子二嵗為烏喙三嵗為附子四嵗為烏頭五嵗為天 䧺。 天䧺:天雄
《广雅· 卷十· 释木》:含桃,櫻桃也。 《广雅· 卷十· 释虫》:蟱(虫禺)魚伯青蚨也。 《淮南万毕术》:“青蚨还钱:青蚨一名鱼伯,或曰 蒲,以其子母各等,置瓮中,埋东行阴垣下,三日后 开之,即相从。以母血涂八十一钱,亦以子血涂八十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
第一节复习思考题
1.概念:骈文。 2.说明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发展。
第二节
魏晋散文作家作品
第二节 魏晋散文作家作品1
魏晋时期,国家内部分裂及外族侵扰十分剧烈, 反映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的散文,也在发 展变化中呈现出多种风格。三国散文,逐渐向 清新通脱发展,抒情成分显著增加,并重视文 学的价值和社会作用。
第二节 魏晋散文作家作品9
2.叙事简洁,说理严密,辞婉情切,熔叙事、议论、 抒情为一炉。
先从追掉先帝功业未成与艰难形势领起,忠爱之情统 帅全篇。接着点明天下大势未定,大声疾呼如不救亡 图存,将陷国破家亡惨境,由势入理,笔势峻拔。然 后说忠臣志士竭力忘身,还有转危为安希望。在此基 础上又提出要广开言路。
第二节 魏晋散文作家作品6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 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 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魏晋南北朝书信多富于抒情性,鲜明地体现出作者的个性和 风格。或尽情倾吐,或随意挥洒,都如见其人。表现手法灵 活多样,或寥寥数语,或扬扬洒洒,率真自然,不避俚俗, 著名作家多是书信能手。
第二节 魏晋散文作家作品12
曹丕《与吴质书》,是写给好友吴质的信。曹丕和 吴质、徐干、刘桢、应瑒、陈琳都是文学好友。建 安二十二年瘟疫流行,徐干、刘桢、应瑒、陈琳相 继病死,曹丕因感伤逝者而给吴质写了这封信。信 中一面悼念死去的朋友,表现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一面对于以前的朋友一一进行了品评,在伤势之中 勉励老友珍惜时光。文笔流畅,语言朴实,俯仰咏 叹,一往情深。抒情色彩极浓,回忆往事,感叹嘘 唏;追念死者,怆然泣下;品评人物,不胜缅怀; 伤势年华,忧思叹惋。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
地方政府在执行 政务过程中的自主权较大
• 利弊:
• 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地方政府在行政 执行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但毕竟背离 了中央集权的要求,也使地方官的贪残难 以受到有效的遏制。
御史台三类官吏及其职责
尚书省在行政 执行过程中拥有较大的权力
• 首先是尚书省享有对诏敕的解释权,以便 更好地实施决策。
• 其次是尚书省在行政执行中的组织指挥权, 凡事涉若干机构的行政决策,由尚书省会 同有关机构共同解决。
地方政府在执行 政务过程中的自主权较大
• 原因:
• 这一时期大部分时间处于战乱状态,地方 行政长官职兼军、政,中央政府的权威因 此下降。
单选题(2004.10)
• 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北魏在州之上设置
了具有中央派出机构性质的(
)
• A.行省
• B.道
• C.路
• D.行台
单选题(2005.1)
•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统治的最突出特点是
补充:九品中正制
• 中正在评定品状时,常根据个人的主观意 愿,任意决定品第高低,“今之中正,定 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威福, 夺灭朝权势,爱恶随心,情伪由己。”
• 魏晋时期的世家大族正是利用九品中正制 加强和巩固了门阀统治,维护了等级特权。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高门华 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选举之弊,至此而极。”
• 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 第三节 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 第四节 行政官员的管理
地方行政管理层次调整的必然性
• 首先是州的数量大量增加。 • 其次是郡的滥设。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3)
•
•
陆机生于江东望族,胸怀大志。可是, 陆机生于江东望族,胸怀大志。可是, 正当他潜心读书时(20岁),晋灭了吴 晋灭了吴, 正当他潜心读书时(20岁),晋灭了吴, 于是闭门不出读书十年。晋太康末年,他 于是闭门不出读书十年。晋太康末年, 与弟陆云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 与弟陆云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拜了当时 文坛领袖张华,得到张的赏识, 文坛领袖张华,得到张的赏识,由张引进 结识了不少名流与权贵,从此步入仕途。 结识了不少名流与权贵,从此步入仕途。 官至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 官至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其后转入司 马氏内部争权夺位斗争,一代名士, 马氏内部争权夺位斗争,一代名士,被诬 陷惨遭杀身之祸。 陷惨遭杀身之祸。
• 第三节 陆机《文赋》的文论思想 陆机《文赋》 • • 一、陆机及《文赋》的理论结构 陆机及《文赋》
•
陆机(261—303),字士衡,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 ),字士衡 今上海松江) 西晋著名的文学家、 (今上海松江)人。西晋著名的文学家、 文学理论家。其祖父陆逊为吴国丞相, 文学理论家。其祖父陆逊为吴国丞相,父 陆抗为吴国大司马。 陆抗为吴国大司马。
•
• 2、艺术构思的过程 、
•
陆机在《文赋》 陆机在《文赋》中生动描写了艺术构思活动 的情况: 的情况 •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其致也, 曈昽而弥鲜 而弥鲜, 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 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 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 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 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 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 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 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 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 于一瞬。 于一瞬。”
魏晋南北时期
五胡十六国兴替的历史相当繁乱,这里仅述其 大势。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界,这百来年 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既人们常说的“胡亡氐乱”。永嘉 (307-313)之乱后“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 权一度为氐族前秦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战失 败后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 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前秦灭亡后北方重又 分裂,关中、关东、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 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厉 害。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五胡乱华”。
“晋归义羌侯” 印
“晋鲜卑归义侯” 印
西晋
刘 渊 304
「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 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他自 北方所有大大小小的七十八个政权中选出 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 国。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 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 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 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
西晋
西 晋 基 业 的 开 创 者 : 司 马 懿
208年,辟为丞相府文学掾,加入曹氏集团。 时年30岁。 220~226年,魏文帝时期,渐受重用。文帝伐 吴,以抚军大将军留守许昌。与曹真等 受遗诏辅佐明帝。 227~239年,魏明帝时期,长期在外统兵,官 至太尉。抵御诸葛亮北伐,平辽东公孙 渊。与大将军曹爽(曹真子)同受遗诏 辅佐齐王曹芳,拜太傅。 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曹爽,独秉大权。
(二)曹魏的政治和经济 1.曹操坚持“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的选 官原则,选取了许多政治、军事才能之人。 2.曹丕——九品中正制。(家世、道德、才 能——家世) 3.为保持固定的兵源,曹魏建立了士家制。 4.曹操鉴于“土业无主,皆为公田”的状况, 募民屯田以解决北方粮食的紧缺。 5.曹操颁行租调制,户调取代了人头税。
第四章__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第二节 选士制度
“九品中正”选士制度 九品中正”
1 设置中正官 。郡置小中正,州置大中正 , 郡置小中正,
中央政府现职官员,担任其原籍贯的中正 中央政府现职官员, 官。 2 品第人物。 品第人物。
3 按品授官。 按品授官。 4 清定品级。 清定品级。
第三节 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 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
作业: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述评 作业: 要求: 要求: 1.2000字以上,打印稿。 2000字以上 打印稿。 字以上, 2 .基本内容要有颜之推生平简介、 《颜氏家 基本内容要有颜之推生平简介、 基本内容简述、对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评价。 训》基本内容简述、对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评价。 3。基本格式 。 4。完成时间:10月31号。 完成时间:10月31号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1.设置
1 魏明帝置律博士,教授刑律,招收律学弟子。这是我国古 魏明帝置律博士,教授刑律,招收律学弟子。 代法律分科设学之始。 代法律分科设学之始。 2 晋武帝立书博士设弟子员,教习书法 。 晋武帝立书博士设弟子员, 3 宋文帝开设医学,这是我国医学专科教育之始,也是世界 宋文帝开设医学,这是我国医学专科教育之始, 上最早的医学专科学校。 上最早的医学专科学校。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教育 Nhomakorabea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太学与国子学并列
(一)完善太学管理制度 魏文帝:推行“五经课试法” 魏文帝:推行“五经课试法”。 (二)增设国子学 西晋国子学是我国古代于太学之外专为世族子弟设学之始, 西晋国子学是我国古代于太学之外专为世族子弟设学之始, 这是门阀世族享有特权在教育上的反映。 这是门阀世族享有特权在教育上的反映。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学 《中国美学史》 马工程
三玄
第一,以士人为主体的各类艺术,逐步从服务朝廷礼仪及道德教化中分化出来,成为士人 畅抒幽情、展示自由个性、实现生命价值的方式。首先,艺术独立。文人绘画从服务朝廷、王 侯礼仪的宫室、陵墓壁画中独立出来,山水诗画兴起,获得了更强的审美独立性。文人书法成 为“散怀抱”“畅神情”的审美艺术。诗与乐越来越多地成为个人的表情艺术。文人参与的器 乐(以琴为代表)的发展更趋独立;诗歌也找到了在语言上的声音和谐规律(即四声等)。各 门艺术如书法与绘画、诗歌与音乐等又相互影响。其次,文化空间分化。士人在宫廷、都城之 外另外开辟出了新的审美文化空间:汉大赋主要围绕皇家园林、都城等展开,而此时期私家园 林大发展,其发展轨迹是一种渐近自然的过程:从城市园发展到山林园,山林园中从富贵园到 自然园,自然园中从大园到小园。与此相关,山水田园诗画进一步使自然也成为士人的审美文 化空间。随着宗教的发展,佛寺、道观等也成为士人的审美文化空间。再如包括修禊、清谈等 文人雅集、交游活动的聚集地,也成了独特的审美文化空间,突出的形象标志如聚集“竹林七 贤”的“竹林”,石崇等宴集的金谷园,王羲之等士人集会的“兰亭”,慧远等聚会的石门等。 审美文化空间的分化与多元化,尤其园林艺术的发展,使士人审美意识有了新的安顿处。最后, 艺术的“畅神”功能得到强化。各类艺术都强调畅神,这使士人文艺与民间文艺和工艺等拉开 距离。“畅神”昭示着魏晋南北朝士人基本的文化精神,而神畅、情畅、气畅则可以说是其基 本文化风貌。每个人的神、情、气不同,重畅神则重个性,畅神昭示着个性的自觉,而神气舒 畅的文艺作品蕴涵着浓烈的生命意识。
竹林七贤
第四,士人美学独立分化出来后,朝廷美学在与士人美学结合中,改变着自身原有风貌, 并随着士人美学的发展而发展。三国分立,文化中心在魏,以曹氏父子为核心,以建安七子为 基础,所谓“建安风骨”构成了当时的审美主流。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代表了士人的审美趣味。 时至南朝萧梁,宫廷和王府再次成为审美中心,萧统、萧纲、萧绎等以皇族之尊主导文艺,沈 约、谢朓、王融、周颙等以士人身份推波助澜,形成了一股极尽声色之美、视听之娱的审美潮 流。当然,朝廷文艺与士人文艺往往是很难分开的,比如以“宫体诗”为代表的一直延续到唐 朝的重艳情与声色之美的文艺,确实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宫廷趣味,但从后世对此的不断批 评来看,这种文艺与趣味,也确实不仅代表朝廷官方美学发展史中的主流,还与士人审美趣味 密切相关。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九品中正制
评价:
这种制度实际上是按出身门第品评等第,中正官 的品评直接决定士人官职的大小。 “九品中正制”基 本上为士族地主阶级所操纵,庶族地主的政治权利受 到限制,结果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 面。
这种制度在加强中央选举大权和调动不同出身人们 的积极性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是对人才选 拔的一种新探索。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了解)
1、完善太学管理制度 “五经课考法”(学校——考试) 2、北朝的郡国学校 北魏颁布了第一个学制令,详细规定了大郡、次郡、中郡、小郡 的学校规模以及学官与生员的资格。 3、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选士制度,也称“九品官人法”。这种方法 是在地方的州和郡设置大小中正官,由地方上有声望的人或“著性世 族”担任,将当地士人按“才能”评定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作为授官的依据,然后按品 授官(前三品称为上品,四品以下为下品,下品不能升入上品)。
1、西晋的国子学 招收门阀世族子弟,限五品以上,教育等级性更明显。 2、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 四馆:宋文帝设儒学馆、玄学馆、史学馆和文学馆; 总明观:470年,宋明帝设立总明观(又称东观),设儒、道、文、 史、阴阳五科,阴阳科未招生,实为四科。为藏书、研究和教学三位 一体的机构。是我国最早分专业的综合学校。 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官学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的教育奠定了制度 基础。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的学校教育制度(重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制度(了解) 嵇康的玄学教育思想(自学) 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自学)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
表曰:‚臣以为女人有三从之义,无自专之 道。而父母有罪,追刑已出之女;夫党见诛, 又有随姓之戮。一人之身,内外受辟。今女 既嫁,则为异姓之妻,如或产育,则为他族 之母,此为元恶之所忽。男不得罪于他族, 而女独婴戮于二门。非所以哀矜女弱,蠲明 法制之本分也。臣以为在室之女,从父母之 诛,既醮之妇,从夫家之罚。宜改旧科,以 为永制。‛
庐陵太守羊聃为非作歹,滥施刑杀,一次错 杀无辜一百九十人,‚有司奏聃罪当死‛, 但因景献皇后是他祖姑,属‚议亲‛之列, 竟免处死 南梁武帝时,‚王侯皆长而骄蹇不法‛, ‚或白日杀人于都街;劫贼亡命,咸于王家 首匿‛。
3、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 人物品评之风 《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条写到: ‚王夷甫(王衍)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 白玉柄尘尾,与手都无分别。‛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 ‚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 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 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 若玉山之将崩。‛。
二、诉讼制度的发展 1、皇帝参与录囚 2、建立登闻鼓直诉制度 3、死刑奏报制度 4、刑讯制度: 测罚 :“ 断食三日,听家人进粥二升,女及老 小,一百五十刻乃与粥,满千刻止‛。 测立:戴刑具,鞭二十笞三十后,站在高一尺, 上尖圆,仅容两足的土堆上。首次为七刻; 再次分两回,朝三刻,夕七刻。七日一行鞭, 至鞭杖数满一百五十仍不招供,可免死。此 方法入隋而止。
第四章 三国两晋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主要特点:
魏
蜀
曹魏 西晋魏
北朝 北魏 东魏
北周
北齐
陈
1、政权更迭频繁 2、立法频繁,立法技术与律典的篇章体例结 构日趋成熟 3、儒家思想全面入律,从经义决狱、引经注 律到经义入律 4、门阀世族制度形成,官僚特权法律化 5、思想的活跃
第4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 有利于减轻和均平赋税负担 • 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 弱化了对人的束缚,加强了对户的管理 • 具有适应性并奠定了收益课税向财产课税转变的基础 • 体现了很强的法制约束
魏晋南北朝的近400年之间,始终贯穿着国家的分裂、战乱的纷扰 与民族的融合,这是这个时期的突出的政治特点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在国体上仍然是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 国家,政体上仍然是君主制,行政上,在中央实行三省制,地方实 行州郡县三级制,各级官员为皇帝负责。不过,这一时期居于权力 核心的是门阀士族地主。
一、北朝田制、三长制与租调制
1.北魏的均田制 太和九年(485年)十月,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孝文帝采纳李安世的
建议,下诏实行均田制,具体内容包括: • (1)授给农民露田 • (2)授给农民桑田或麻田 • (3)新定居的农民给予少量的宅地和菜地 • (4)官吏依职位高低,授给公田 • (5)授田和还田,都在每年正月举行
南梁的徭役更为繁重,甚至征及女丁。
三、南朝时期的工商杂税
南朝的杂税名目繁多,其中大多是从东晋沿袭下来的,也有新创者, 所以较之东晋更杂、更滥。
1.关税
2.牛埭税
3.塘丁税
4.市税
5.盐、酒专卖
四、南朝时期的其他收入
1.捐献及借贷收入 2.口钱 3.卖官收入
4.赎罪收入
五、南朝的财政支出
1.皇室支出 2.俸禄支出 3.军费支出 4.封建迷信支出
• (4)所纳绢布,大率十匹为公调,二匹为调外费, 三匹为内外百官俸。此外,还有随时征收的杂调。
• (5)减免规定。民年八十已上,听一子不从役。孤 独癃老笃疾贫穷不能自存者,三长内迭养食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管理资料]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一、西域政治形势及鲜卑、柔然、高车、厌哒在西域的争夺汉末董卓之乱,犹如一股强劲的旋风,使飘摇欲坠的汉王朝土崩瓦解。
与军阀割据、王室贵族自相杀戮的同时,北方游牧人如洪水一般从蒙古高原横冲直下,和农耕人争夺生存空间。
一场长达近四百年的战乱由此展开。
在全国范围内,先有魏、蜀、吴三国鼎立;继之而起的是短命的西晋王朝。
西晋之后,在北方,先有五胡十六国的割据政权,后有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的替换。
战争削弱了中原王朝政府对西域的统治,使得这一时期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统辖力量较之两汉时期大为减弱。
西域的政治形势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北匈奴作为一股政治势力退出了西域历史舞台。
匈奴政权崩溃后,匈奴部众一部分南下进入中原,以后融入汉民族之中,一部分西迁中亚,留在蒙古高原的被后起的鲜卑部、拓跋部、高车部及突厥部兼并,匈奴之名不复存在。
西域出现了暂时的权利真空,于是,西域地区原有的数十个大小政权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兼并,形成了七国对峙的局面。
天山以北有乌孙国和车师国;天山以南有焉耆(起)、龟兹、鄯善、于阗和疏勒五国(比如,龟兹国的领土包括了今天的库车、拜城、阿克苏、温宿、新和、乌什、沙雅等地区)。
这种政治格局给来自草原和北中国的鲜卑、柔然、高车、呀哒等民族势力进入西域争霸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导致其在西域地区进行了长时期的活动和战争。
战争给西域的人民造成了很大的痛苦,给西域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西域地区各部族和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同化。
最后,突厥兴起于金山,再次统一了大漠南北和西域各地,结束了300多年的纷乱割据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民族大融合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1,鲜卑、柔然、高车和厌哒等政权在西域进行的一个多世纪的争战,引起了这一地区政局的大动荡,给当地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但是,国内各民族的战争又促成了各民族间的特殊环境和形式下的交流和交往。
【中国古代文论】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
作家论。 ① 作家论。
此间作家论有三要点:a.有专论作家问题 此间作家论有三要点:a.有专论作家问题 的专论文章。如曹丕《典论论文》 的专论文章。如曹丕《典论论文》即专 论作家,刘勰《文心雕龙》 程器》 论作家,刘勰《文心雕龙》之《程器》 才略》 b.认识到文学创作需要特 《才略》等;b.认识到文学创作需要特 殊才能,并具体分析这些才能。 殊才能,并具体分析这些才能。如《颜 氏家训文章》中认为创作要有“才思” 氏家训文章》中认为创作要有“才思”、 天才” 文心雕龙》有神思、 “天才”,《文心雕龙》有神思、练字 等篇即言此;c.强调作家才性之差异 强调作家才性之差异。 等篇即言此;c.强调作家才性之差异。如 刘劭、葛洪、钟嵘、 刘劭、葛洪、钟嵘、刘勰等均论及此问 题。
第四章 魏 晋 南 北 朝 文 论
魏晋南北朝是古文论的一个高峰期, 魏晋南北朝是古文论的一个高峰期,出 个第一: 现4个第一: 第一部文论专篇; 第一部文论专篇;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 第一部诗话; 第一部诗话; 第一部系统的文论专著。 第一部系统的文论专著。
一、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
④ 玄学与三教合流。 玄学与三教合流。 玄学兴起于魏正始年间, 何晏、 王弼为大家 为大家, 玄学兴起于魏正始年间 , 以 何晏 、 王弼 为大家 , 主 要是阐释以道学为主的玄奥之理, 故谓之玄学, 要是阐释以道学为主的玄奥之理 , 故谓之玄学 , 实 为哲学。 玄学兴于正始, 衰于南朝, 其间历“ 为哲学 。 玄学兴于正始 , 衰于南朝 , 其间历 “ 道学 复兴” 儒道兼综” 三教合流” 三期, 复兴 ” 、 “ 儒道兼综 ” 、 “ 三教合流 ” 三期 , 最后 以三教合流形成古代三教归一的复合型文化。 以三教合流形成古代三教归一的复合型文化。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与汉代神仙方术思想融合,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与汉代神仙方术思想融合, 很快本土化了。至魏晋时, 很快本土化了。至魏晋时,玄学之老庄道学及玄学 化的儒学又与佛学沟通,道学之尚“ 化的儒学又与佛学沟通,道学之尚“无”崇“虚”, 正与佛学大乘空宗派之“般若空学”相融, 正与佛学大乘空宗派之“般若空学”相融,且与儒 学之人生修养说之精义向“ 学之人生修养说之精义向“善”沟通,“善哉!” 沟通, 善哉! 为三学在人性修养上的共同追求,三教走向融合。 为三学在人性修养上的共同追求,三教走向融合。
2011年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四章
2012年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4章第四章魏晋南北朝三公官职务完全荣誉化的必然性: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三公级别和待遇基本不变,出任三公官也被朝野公认为就宰相职,但三公并无实权,地位进一步荣誉化,甚至对具体的行政事务也不再负实际责任,仅对军国大事享有咨询权。
从此之后,三公已不再是国家的行政长官,三公府也因此沦为三公个人的秘书机构。
地方行政管理层次调整的必要性:1、首先是州的数量大量增加;2、其次是郡的滥置;3、州郡的滥置导致了州郡所辖的范围急剧减小,使一些州郡徒有虚名,一州辖二郡,甚至委多郡都不辖县,同一个地方立两个郡名,州郡的滥置导致了机构的臃肿和重叠,造成行政效率的低下,加剧了政局的动荡。
地方行政管理层次调整的内容:为了稳定政权,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在不改变原有旧行政体制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一些调整,主要体现为以下的两个方面:1、是在州上设官。
从曹魏开始便在州之上设置都督诸州事,以协调各州行动,北魏还在州之上设置具有中央派出机构性质的“行台”,但北齐之后此制夭折。
2、强化县级的行政管理。
晋朝规定,县令有政绩的可将县级地位升级,又规定官员不曾为县官者不得出任台郎。
北魏也曾有类似规定。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在于强化县级的行政管理。
侨州郡县设置的作用及其弊病:东晋初年,北方士族率领大量依附人口南渡,东晋政府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和保护南迁士族的政治经济利益,便在人流集中的地方按他们的原籍的名称侨置州、郡、县,这样一方面照顾了各大家族的利益,为他们做官增加了位置,也使其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成为合法,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
但侨州郡县与原州郡县并置一处,也造成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混乱。
左郡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一种侧重内部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体制。
左郡县长官由中央政府选派或由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
凡由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长官的左郡县基本上依据各少数民族传统进行治理。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哲学概述背景分析近四百年的社会动荡,在文化上的意义是中华民族的第二次大融合。
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2、政治上,门阀士族把持政权;经济上亦然,表现为对南方的开发。
3、思想发展的趋势:两汉神学经学随汉政权的衰落而失势;道家思想转入宗教信仰;道儒合流形成了新道家思想。
4、社会心理因社会动荡处于裂变之中,人们渴望清净。
5、科学技术有新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
第二节魏晋玄学玄学思潮的形成和演变1、何为玄学?特指兴起于正始年间的以《老》《庄》《易》经典为对象,研究自然与名教关系、言与意关系的新道家思潮。
(1)它是道家老庄一派的变种(2)它又是与儒家紧密联系的学术思潮:名教出自自然,承认名教的存在(3)玄学立足于道家而又调和儒道,何晏既著《道德论》,又以道家思想注《论语》;王弼既注《老子》,又以道家观念注《周易》;阮籍既著《达庄论》,又著《通易论》。
所以玄学家将王弼注的《老》《易》和向秀、郭象注的《庄》,并称为“三玄”。
“三玄”是玄学思想的根基。
2玄学产生的原因(1)玄学是汉代儒家经学衰落的必然结果(2)汉代察举制度的腐化,清议之风及“形名”之学兴起孔子曰: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刘劭《人物志》:名者,所以名实也。
实立而名从之,非名立而实从之。
事贵乎有验,言贵乎有征。
(3)王弼在《周易略例》中提出了“得意忘言”之说,实直接开创了玄学的先声。
汤用彤先生说:王弼首倡得意忘言,虽以解《易》,然实则无论天道人事之任何方面,悉以之为权衡,故能建树有系统之玄学。
(《魏晋玄学论稿》)故玄学的形成直接是由王弼开始的。
(汤先生的话并不正确,历史上第一次提出言意之辩的是荀粲,他认为圣人之意是难以言论的。
)3、玄学的意义王弼说:“玄,谓之深也。
”向秀和郭象也将“玄”字解释为“玄冥”。
玄冥即幽深、玄远之意。
玄学的根本意义当然是玄远之意,所以玄学即玄远之学。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 统治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矛盾日益尖锐。
二、玄儒佛道的相互斗争
• 政治离乱、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意识 形态出现错综复杂的现象
–玄学风行 –佛道传播 –儒学地位动摇;
(一)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 颜之推(531—595年),南北朝时期的梁朝金陵人 (今山东临沂)。他是当时最博学而有思想的学者 ,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 • 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儒家、家教“素为整密”的家庭 。其家世代善《周官》、《左氏》学,多居官,史 册皆有记载。 • 颜之推:“予一生而三化,备荼苦而蓼莘,鸟焚林 而煅翮,鱼夺水而暴鳞,嗟宇宙之辽旷,愧无所而 容身。” ——《观我生赋》
• 2、刘宋的“元嘉四学”和“泰始五部” • 刘宋王朝在其建国的六十年中,比较重视教育,并有一些建树。 在南朝是比较有成绩的。 • [元嘉四学] 宋文帝元嘉十五年(438年)曾下令在京师开设单科 性的四馆。“使丹阳尹庐江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 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散骑常侍雷次宗立儒家,为四馆。 ”(《文献通考》)四馆的产生有其社会与阶级的本源。 • [泰始五部] 宋明帝刘彧泰始六年(470年)“立总明观,征学士 以充之。置东观祭酒、访举各一人,举士二十人,分为儒、道、 文、史、阴阳五部学。”这个总明观实际是一个近似综合性大学 或研究院,儒、道、文、史、阴阳五部实际是五个专业。当然, 这里面主要还是进行研究工作,这在古代大学教育发展史上是一 个巨大的进步。
为什么分裂和战乱如此之久呢?
•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地区间经济联系薄弱 。统一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割据状态; • 地区经济各自独立,分裂后,任何一方的政治、经济 力量都不足以统一全面。 • 东汉末年,镇压黄巾军起义为割据势力扩大自己的经 济基础和军事力量创造了条件。 • 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重重。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
•
玄学的兴起与当时“名士”的处境也分不开, 由于东汉后期的社会大动荡,打破了儒家礼法制度, 出现了典章残落,文教荡然,纲纪衰坠,萍浮离乱 状况,特别是魏晋间自正始以来二十多年,政局极 度紧张,名士们在失望之余滋长了清淡风气。魏晋 之际,曹氏、司马氏两个集团进行鲜血淋漓的残杀, 当权人士得失急骤 ,生死无常,在这种情况下, 悲观失望,消极颓废,成了他们的主导思想,放浪 形骸,纵情享乐成了他们的人生目的。 一本正经 的“礼法”再也不能维持了,虚无放荡的玄风弥漫 一时,形成了玄学压倒经学的时期。玄学家们标榜 心胸务为高远,心神超然无累,高唱重神理而轻形 骸。这种谈尚玄远,还可为他们的放纵行为作辩护, 同时玄学清淡,迂诞浮华,又可故示清高,用以震 懾世俗,使人产生如“野鹤之立鸡群”之感,以哗 众取宠。这样,魏晋玄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为当 时玄学家的利己的伪善的处世哲学。
(五)魏晋玄学的特点:与汉代经 学比较 5、方法上由复杂到简单,具体到抽 象。 汉代经学:复杂、烦琐,其方 法总体上是就事论事。 玄学:力图找出万物统一的最 高原理,给所有事物以居高临下的 解决。
(五)魏晋玄学的特点:与汉代经 学比较 6、由师承家法上传下受的讲经形式 转向不任年辈,平等会友,诘理求 胜的辩论形式。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 学思想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哲学的 基本格局和玄学的兴起
一、魏晋南北朝哲学的基本格局
从东汉末年到隋王朝的统一,中国大致 经历了390余年的社会大动荡。正是由于 社会局势的动荡,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 思想也十分复杂、十分活跃 。在这个时 期主要有六大思想系统,即:玄学、佛 学、道教、儒学、名学、无神论等六大 思潮。在这六大系统之中,又以玄学、 佛学、道教为主体,三者相互影响,形 成了此时的主要哲学流派。
中国史学史讲义04封建史学的初步发展——魏晋南北朝史学
第四章封建史学的初步发展——魏晋南北朝史学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发展一、封建史学发展的表现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史学彻底摆脱“附经立说”的束缚,在学术领域形成一个独立、完整、多样化学科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封建史学得到了初步的巩固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官私修史成风、史籍数量宏富、史著类型多样、史学地位提高。
当时各个政权的统治者面对频繁的政权更迭、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迫切需要借鉴前代王朝兴旺盛衰的经验教训,也迫切需要宣扬本政权开国创业的功德,因而在建国之后几乎都设置史官,组织人力编修前代史和本朝国史。
官修史书外,私人修史也蔚然成风。
他们或总结前代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或针砭事时弊,以为讽谏;或借修史建立名誉,求名当世,传名后世;或为避免遭无故贬斥杀戮,退而著史,寄托情趣。
当时史书的作者几乎遍及地主阶级的各个阶层和各个文化部门。
魏晋以前的史书数量不多,不过200部左右。
而《隋书.经籍志》著录的官私史书多达874部,16558卷,除极少数是东汉、隋朝的史家所撰外,绝大部分产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
如以纪传、编年为体的后汉史有29家、三国史有19家、晋史有18家、十六国史有31家、南朝史有39家、北朝史有18家。
这一时期史书数量之多,卷帙之繁,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比拟的。
“二十四史”中,就有五部成书于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史书类型日趋繁杂,有许多史书类型是前所未有的。
纪传体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编年体则蓬勃发展,作为直接为纪传体和编年体准备材料的起居注,发展成为一大门类。
杂传是借人物反映一定时期历史内容的一种史书类型,分为13类。
所记各类人物,有合传,有分传;有一时的,有一地的;有男的,有女的;有传记,又有序赞、题记、行状。
杂传保留了为史官不及备载和不以为载的“风俗之旧,耆老所传,遗言逸行”(欧阳修《崇文总目叙释.传记类》),有助于历史研究的扩大和深入。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史注作品,有的史家以注史而出名,其名声甚至超过了原作者。
【中国美术史考研真题】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一、选择题1.创造“秀骨清像”风格的画家是()。
A.曹不兴B.卫协C.陆探微D.张僧繇2.北魏时期龙门石窟最杰出的作品是在()。
A.宾阳洞B.古阳洞C.奉先寺D.莲花洞3.被谢赫形容为“六法皆备”的西晋画家是()。
A.卫协B.曹不兴C.曹仲达D.吴道子4.三国时期吴国画家(),曾为孙权做屏风,巧妙的将笔误的墨迹补救为苍蝇,让孙权信以为真。
A.曹仲达B.顾恺之C.张僧繇D.曹不兴5.敦煌莫高窟中的第()窟曾经发现大量的经卷画作等等。
A.26B.37C.17D.186.乾隆皇帝将王羲之()、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合称为“三希”,其书斋因此被命名为三希堂。
A.《儿女贴》B.《快雪时晴帖》C.《秋月贴》D.《兰亭集序》7.《职贡图》的作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家()。
A.曹不兴B.曹仲达C.顾恺之D.萧绎二、填空题1.北魏时期云冈石窟最杰出的作品是()。
2.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家()、()被称为疏体,()、()被称为密体。
3.杨子华为北齐画家,传世作品为()。
4.山东青州的()内有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的可移动的石造像。
5.顾恺之的人物画作品《女史箴图》是根据西晋()的文学作品()而作;而《洛神赋图》则根据()的《洛神赋》而画。
6.南朝王薇的()为山水画理论著作。
7.南齐谢赫的()以()为理论核心。
8.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它被称为中国第一行书。
三、名词解释1.昙曜五窟2.张家样3.“曹衣出水,吴带当风”4.《洛神赋图》四、简答题1.简述顾恺之的绘画成就。
2.简述《画品》的具体内容。
3.简析云冈石窟的内容。
五、论述题1.论述顾恺之的艺术成就。
2.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所谓“忍辱牺牲”、“施舍”等大慈大悲的主题思想形象 地表现出来。
《伎乐天》采用恰当的装饰 手法,将两位飞天巧妙地布 置在龛沿转角与背光之间的 几何形中,飞天衣饰飘带随 风而起,翩翩起舞。给说法 图画增添了妩媚活泼的气氛。 因此有人要将敦煌莫高窟喻 为“飞天的故乡”了。此图 为西魏飞天中具有代表性的 一幅。
北朝的绘画殿堂—敦煌莫高窟
如果说南朝画家以木结构的寺院为创作中心,那么 北朝画家则是以石窟佛寺为活动场所。因木质不如石 质易于保存,故至今传世的北朝绘画远远多于南朝, 集中在当时少数民族政权开凿 的甘肃、新疆等石窟中。其中 甘肃敦煌莫高窟最引人瞩目。 经历代开凿,如今它有492个 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 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 宝库。
[西魏]敦煌壁画《伎乐天》
伎乐天是佛教中的香 音之神。这是甘肃炳灵 寺石窟中的飞天,无论 构图、形象、动态等方 面的处理,都异于敦煌 壁画中的飞天,形成了 自身独特的风格。
[西秦]壁画《伎乐天》
魏晋南北朝壁画(2)——《九色鹿本生图》
[北魏]敦煌壁画《九色鹿本生》
莫高窟的北朝绘画内容,主要是讲述佛组出世前经历的佛本生故事,与佛出世成道
北魏、纵120cm、横155cm、壁画 敦煌莫高窟254窟右。
魏晋南北朝壁画(4)——《五百强盗成 佛图》
憍jiāo萨罗国有五百强盗作 乱,被国王派大军征剿所俘, 遭受酷刑,被挖去双眼,放逐 山林。佛以神通力吹香山药使 五百强盗眼睛复明。强盗皈依 佛法,剃发出家,隐居山林, 参禅入定,最后成佛。此图为 官兵与强盗作战的场面。官兵 乘骑铠马,戴盔披甲,手握长 枪,与穿裤褶、麻鞋的强盗展 开厮杀。官兵以精良的装备和 有利的地形等优势进逼强盗, 预示强盗必败。该图采用传统 的横卷式连环画构图,一开始 即为激烈的战斗场面,引人入 胜。画面结构紧凑,情节连贯, 情景交融,人物动态生动自然, 面貌神情各异,画面上部飞天 舞动,与下部的场景形成对比, 既具有装饰美感,富有艺术魅 力,又暗示了五百强盗最后成 佛的必然结果,符合佛教要求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 教艺术宝库
敦煌是汉唐河西走廊交通要道的咽喉,东西文化艺术交汇之 地。莫高窟开凿于敦煌东南约20公里的断崖上。前秦建元二 年直至元代,历代均有建造。
在早期壁画中,故事画占据了很大比重。故事画大体可分为 三类:一是宣传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故事;二是宣扬与 佛有关的度化事迹的因缘故事;三是讲述释迦牟尼成佛前从 善积德的本生故事。莫高窟早期壁画中最富人间气息和艺术 魅力的作品多为本生故事画。这些故事画通过生离死别、水
后的说法场景。佛本生故事内容丰富,有鹿王本生、萨垂那本生、须达那本生等故事,
宣扬佛家忍让、善良与因果报应思想,故事以连续的场面展开,从左右向中心发展,构
思完整。画面厚重朴拙,线条粗放,有大片颜色的平涂,可看出受到汉墓壁画及印度阿
旃陀壁画的双重影响。
魏晋南北朝壁画(3)——《萨埵那太子 本生图》
摩诃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 题材常见于早期佛教壁画 中。此幅绘画把太子刺颈 流血,舍身投崖,饿虎围 食,两兄悲号报信,国王 王后悲泣、收骨、造塔埋 骨诸情节严密压缩在同一 画面。人物安排交错有序, 构图紧凑迫塞。整个画面 以因年久变调而深邃难名、 忽明忽暗的棕黑色为主, 人体用粉色烘托,与散布 其间的或平实庄严,或灵 动蜿蜒的各种形状的青灰 色、紫灰色、酱红色纠缠 在一起,造成其逼面而来 的幽冷沉重、阴森凄厉的 气氛。一条条深沉的黑线 和轻如游丝的白线繁复多 变,穿插其间,把人、神、 虎、山、草、木连在一起, 使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 生的事都围绕着勇猛救虎 的主题组织在一起,告诉 人们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虽然故事本身具有鲜明的 纯粹性,但观者不得不折 服其高超的压缩时空的处 理手法,为其造成的严肃、 悲壮的感染力所震慑。
佛教造像和绘画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和一 些画佛像的名家。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 的发展。绘画题材扩大,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登上画 坛。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活动,画家论画的风气渐盛。 工艺美术和雕塑在民族传统式样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艺术 形式,呈现出一种承上启下具有融合性特征的新气象。
龙门宾阳中洞主佛 北魏
响堂山佛像 北魏
四、佛教建筑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北魏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三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一、承上启下的人物画发展
牵牛 甘肃嘉峪关6号墓壁画 西晋
二、南朝的人物画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曹不兴 《维摩诘图》、《释迦牟尼说法 图》
误笔成蝇
卫协 《列女》,以及《上林苑》、《北 风诗》
[魏晋南北朝] 克孜尔千佛 洞菱格图案
[ 魏 晋 南 北 朝
] 克 孜 尔 千 佛 洞 菱 格 图 案 《 乐 神 图 》
[魏晋南北朝] 嘉峪关墓室 壁画《进食 图》
舍身饲虎图(局部) 克孜尔石窟第38窟 4世纪
2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3 甘肃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外景
我国四大名窟:云冈 龙门 麦积山 敦煌
二、早期的石窟壁画 我国四大石窟 1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 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群,是龟兹艺术的发祥地
之一 菱格花纹
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代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地方,也是印 度佛教传入我国内地的桥梁。最能昭示当年佛教美术辉煌的 是占新疆石窟总数3/5的龟兹地区的石窟艺术。
龟兹石窟主要分布在库车、拜城、新和境内,最具代表性的
有库木吐刺、森木赛姆、克孜尔尕gǎ哈、克孜尔、托克拉
克埃肯等石窟。
西域美术奇葩克孜尔千佛洞壁画
新疆是佛教东渐的“桥头堡”,魏晋时期开 凿的克孜尔千佛洞代表了当时的艺术成就, 气势雄伟森严,外来影响大,民族风味浓。 它的壁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菱格图 案。在每个菱格中画着不同的佛本生故事、 因缘故事、供养故事和千佛故事,皆以单幅 的形式表现一个完整的内容。这些菱格还含 有佛教意义,莲瓣表示莲花,山为须弥山, 树为菩提树,皆是佛家吉祥的象征。
至协始精
南朝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顾恺之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传神理论 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张僧繇 《十八宿神形图卷》
六朝三大家 陆探微 顾恺之 张僧繇 陆探微 人物造型:“秀骨清像”
《斫zhuó琴图》
是宋代摹本之一。此图虽不及《洛神赋图》有名,也 不及《洛神赋图》更具代表性,但在风格特征上仍凸 现出顾恺之的千古一绝。这幅图描绘的是古代文人学 士制琴的场景。由于没有具体的历史故事背景,也没 有相关的文字说明,因此很可能是脱离文字的故事性 而强调人物的各自特征。从画面上看,也确实难以找 到故事发生的连贯性和时间的迁移性特点,只是呈现 一个制作场面。各人制作的工艺虽有个同,但从画面 的空间布局上看,工艺流程的先后次序不明显,而且 人物之间的关系也缺乏确定性与连续性。在古代的长 卷人物画中,通常都注重故事的敷演,表达一定的伦 理道德观念。此画恰在这一点上忽略不计。此画在人 物的神态表现上是颇为传神的。如右上角的一文土独 坐于一长方席上,右手食指尖在木架丝线的中部轻轻 地拨动,其目光下注却又不驻于何物,整个脸部呈全 神贯注倾听状,这正是调定音律时所特有的表情神态, 此态可谓传神矣
《女史箴图》高24.8厘米,长348.2厘米,横卷。
洛神赋图卷(摹本局部) 顾恺之 东晋
《洛神赋》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而 创作的。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通过对人物情感及 动态的描绘,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思 恋,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画中的 洛神,凌波飘飘、含情脉脉,生动传神。画面气氛 则悱恻缠绵。这正是曹植赋中“悦其淑美兮心振荡” 的境界。画卷分为三部分:一、惊艳;二、陈情; 三、湝世。整个画面人物个性鲜明,顾盼生姿。在 不同的时空中,人物自然地交替、重叠、变换、疏 密安排相宜。作为背景的山川景物,其描绘巧妙地 推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顾恺之 东晋
《则为规劝之意。那时 候,西晋皇帝昏庸无能,贾后耍阴谋,专朝政,引 起宗室诸王不满。张华作《女史箴》,用韵文形式, 以女史的口气写宫廷规箴。规劝教育宫廷中妇女遵 循封建道德,宣扬对主当忠,对神当敬,对夫当从 的女性箴条。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 的名篇。同时,也列举历史故事来讽喻放荡而堕落 的贾后。才华横溢的画家顾恺之便将此名篇分段, 一段一段画成画,并将相在箴文题于画侧,中国历 史上的旷世名作《女史箴图》由此问世。
返回主目录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
——魏晋南北朝美术
返回主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佛教美术 第三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第四节 山水画的兴起 第五节 南朝陵墓雕塑 第六节 工艺美术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一节 概述
汉末以来剧烈的社会动荡与变革,引起了社会思想的深刻变 化。独尊儒术的局面终被打破,各家思想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佛教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极度兴盛;长期被冷落的老庄思想 也被士族文人视为新的精神支柱。佛教的发展和魏晋玄学的 兴起,对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 影响。
《女史箴图》 此图仍足顾恺之的一幅仕女画卷,为宋人摹本。与《女史箴图》一样,
内容表述了儒家的道德思想,抨击贾氏皇后的不检点行为。仕女的形象 也近似《女史箴图》。其技法古朴,笔墨细腻,画中人物情态各异。虽 线描敷彩,稍觉浮薄,但从图卷的人物形象动态、构图及表现风格上看, 似是以魏晋之际的手笔为根据而摹写的作品。摹写痕迹颇为明显,但并 非粗制滥造,确是一个好底本,非苏州片子所能。宋代版画插图本《列 女传》曾经清阮元翻刻,其每页上端的插图人物动态都与此图相似,但 增加了背景,标为顾恺之图。这一插图与这一画卷相比较,至少可以看 出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一部分面貌。与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洛神赋 图》相比较,此卷更能体现顾恺之的艺术风格,得其风范独多,古朴之 气迎面而来。行笔流畅,人物面部、手臂等处的勾画亦能细处求工,但 略显雍容。顾恺之的原作散佚已久,今能看到忠实于原作的宋人摹本, 已是非常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