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

合集下载

常见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中毒症状和救治方法

常见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中毒症状和救治方法
2%碳酸氢钠或1%硼酸溶液冲洗皮肤
吸入:粘膜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胃肠道刺激症状
脱离中毒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吸氧
慢性:神经衰弱症候群,损害肝、肾
铬酸、重铬酸钾等铬(Ⅵ)化合物:消化道、皮肤
对粘膜有剧烈的刺激,产生炎症或溃疡,可能致癌
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清洗受污染皮肤
石油烃类(饱和和不饱和烃):呼吸道、皮肤
慢性:精神衰弱症状,视力减退,眼球疼痛
吞服:15ml,可导致失明,70~100ml致死
皮肤污染用清水冲洗。溅入眼内,立即用2%碳酸氢钠冲洗
误服,立即用3%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后,由医生处置
芳香胺、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呼吸道、皮肤
急性中毒致高铁血红蛋白症、溶血性贫血及肝脏损伤
用温肥皂水(忌用热水)洗,苯胺可用5%乙酸或70%乙醇洗
吸入新鲜空气。皮肤烧伤时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或用稀的苏打水冲洗。如有水疱出现,可涂红汞或紫药水。眼、鼻、咽喉受蒸气刺激时,也可用温水或2%苏打水冲洗和含漱
砷及砷化物: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
急性中毒有胃肠型和神经型两种症状。大剂量中毒时,30~60min即觉口内有金属味,口、咽和食道内有灼烧感、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呕吐物初呈米汤样,后带血。全身衰弱、剧烈头痛、口渴和腹泻。大便初起为米汤样,后带血。皮肤苍白、面绀,血压降低,脉弱而快,体温下降,最后死于心力衰竭。
重症中毒患者使呼吸新鲜空气,向颜面喷冷水,按摩四肢,进行人工呼吸。包裹身体保温并送医院救治
苯及其同系物:呼吸道、皮肤
急性:沉醉状、惊悸、面色苍白,继而赤红、头晕、头痛、呕吐
慢性:以造血器官与神经系统的损害为最显著
给急性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输氧。送医院救治
四氯化碳:呼吸道、皮肤

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农业毒物
农业毒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兽药和化肥 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可能通过食物链、水源和土壤等途 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常见的农业毒物包括有机磷农药、除草剂等,这些物质可 能导致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可能导 致癌症和遗传性疾病。
家居毒物
家居毒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清洁剂、化妆品、家具等物品中含有的有毒物 质。这些物质可能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摄入等方式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 危害。
个人防护
使用防护用品
01
提供并要求工人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化学防护眼镜、化学防
护服等。
佩戴呼吸器
02
在可能存在有毒气体的环境中,工人应佩戴呼吸器以减少吸入
有毒物质。
定期更换防护用品
03
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清洁和有效性,定期更换。
环境防护
监测环境质量
定期监测工作场所和周边环境的有毒物质浓度,确保符合相关标 准。
膀胱刺激症状
毒物可能引起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 痛等。
尿道感染
毒物可能增加尿道感染的风险,如尿道炎、膀胱 炎等。
04
防护措施
工业防护
密闭生产系统
通过密闭的生产系统,减少工人与有毒物质的直接接触。
通风设施
安装有效的通风设施,确保工作场所空气流通,降低有毒物质浓度 。
净化处理
对排放的废气、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致畸物质可能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过程,影响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导致胎儿畸形 。
一些常见的致畸物质包括某些农药、重金属和某些药物等。
致突变性
致突变性是指某些化学物质能 够引起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
疾病和癌症的发生。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的危害途径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的危害途径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的危害途径在化学事故中,化学毒物经大量排放或泄漏后污染空气、水、地面、土壤或食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一部分中毒是由毒物通过创口直接吸入血管中,引起严重中毒或死亡。

另外,一些有毒的化学危险品可以直接伤害眼睛,燃烧爆炸引起人员损伤等。

(一)、经呼吸道、肺吸入中毒呼吸道、肺吸入是化学泄漏事故引起中毒最危险、最常见、最主要的途径。

凡是有毒气体、液体蒸气、化学品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以及工业生产中意外释放有毒化学成分的烟、雾、粉尘等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人的呼吸系统从鼻到肺泡都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尤其肺泡的吸收能力最强。

由于人体肺泡总面积大,约为55120平方米,肺泡壁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送至全身。

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影响呼吸道吸入中毒的最重要的因素,空气中毒物浓度越高,呼吸的量越大,吸收越多,中毒越重。

有毒气体的泄漏,往往在短时间大范围形成高浓度毒物环境,其中的人员因为吸入的量多,在极端的时间内造成严重伤害,有时仅一次所吸进的毒气就会造成肺水肿、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水容性气体和蒸汽如氨等可直接引起上呼吸道损伤,而不溶于水的气体或蒸气如少量的盐酸也会损伤肺内组织、刺激气管、支气管和肺泡,造成水肿而使呼吸道损伤,有毒气体也可经呼吸道损伤处入血。

(二)、通过皮肤吸收中毒在化学事故中,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化学毒物可通过表皮、毛孔、汗腺等管道渗透进入人体。

一些脂溶性毒物经过表皮吸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

如沙林、苯、有机磷农药、绿化烃等神经毒害物,可经过皮肤毒害人的神经系统。

经皮肤中毒的过程不比呼吸中毒那么快,但严重时可使人失去知觉。

无法呼吸甚至死亡。

腐蚀性化学危险品(如强酸)喷溅到人体皮肤上,会引起皮肤的腐蚀性灼伤,其灼伤程度及引起的危险一般与化学品浓度以及与皮肤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危害的途径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危害的途径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危害的途径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危害的途径在化学事故中,化学毒物经大量排放或泄漏后污染空气、水、地面、土壤或食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一部分中毒是由毒物通过创口直接吸入血管中,引起严重中毒或死亡。

另外,一些有毒的化学危险品可以直接伤害眼睛,燃烧爆炸引起人员损伤等。

(一)、经呼吸道、肺吸入中毒呼吸道、肺吸入是化学泄漏事故引起中毒最危险、最常见、最主要的途径。

凡是有毒气体、液体蒸气、化学品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以及工业生产中意外释放有毒化学成分的烟、雾、粉尘等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人的呼吸系统从鼻到肺泡都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尤其肺泡的吸收能力最强。

由于人体肺泡总面积大,约为55--120平方米,肺泡壁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送至全身。

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影响呼吸道吸入中毒的最重要的因素,空气中毒物浓度越高,呼吸的量越大,吸收越多,中毒越重。

有毒气体的泄漏,往往在短时间大范围形成高浓度毒物环境,其中的人员因为吸入的量多,在极端的时间内造成严重伤害,有时仅一次所吸进的毒气就会造成肺水肿、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水容性气体和蒸汽如氨等可直接引起上呼吸道损伤,而不溶于水的气体或蒸气如少量的盐酸也会损伤肺内组织、刺激气管、支气管和肺泡,造成水肿而使呼吸道损伤,有毒气体也可经呼吸道损伤处入血。

(二)、通过皮肤吸收中毒在化学事故中,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化学毒物可通过表皮、毛孔、汗腺等管道渗透进入人体。

一些脂溶性毒物经过表皮吸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

如沙林、苯、有机磷农药、绿化烃等神经毒害物,可经过皮肤毒害人的神经系统。

经皮肤中毒的过程不比呼吸中毒那么快,但严重时可使人失去知觉。

无法呼吸甚至死亡。

腐蚀性化学危险品(如强酸)喷溅到人体皮肤上,会引起皮肤的腐蚀性灼伤,其灼伤程度及引起的危险一般与化学品浓度以及与皮肤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

化学进入人体的途径

化学进入人体的途径

化学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化学毒物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进入人体,还会对皮肤、眼睛等黏膜造成刺激。

(1)呼吸道:大部分职业中毒都是毒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然后进入血液,随体液循环停留并蓄积在肝、脑、肾等脏器中,作用快,毒性强。

(2)皮肤: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有些毒物被皮肤吸收而致人中毒,如有机磷农药、硝基化合物等,还有一些刺激或腐蚀皮肤,如接触玻璃纤维、酸碱液等。

(3)消化道:经由污染的手,或被污染的水杯器皿等,将毒物带入消化道而致职业中毒,如进食被铅等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及误服毒物等也可导致中毒。

可接触到化学毒物的环节化学毒物可能出现在生产的重点环节有:(1)原料开采与提炼:开采过程中可形成粉尘,如锰矿中的锰尘﹔逸散出蒸气,如汞矿﹔冶炼过程中可产生大量蒸气或烟,如炼铅。

(2)材料搬运与储藏:液态材料因包装渗透而经皮肤进入人体,如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贮存气态毒物的钢瓶泄漏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3)加料:在加料过程中,固态原料可导致粉尘飞扬,液态原料有蒸气溢出或有液体飞溅。

(4)化学反应:某些化学反应如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可导致意外事故发生,如产热或产气的反应进行太快可发生冒锅或冲料,使物料喷出反应釜,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有毒气体或蒸汽,有的可同时带出有害雾滴。

(5)工业三废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汞、铍化物等。

(6)检修:管道、设备维修、检修,容器清洗等过程可有气体逸出,或有液体溢出、喷溅而污染双手或体表等。

(7)其它:如进入地窖、阴沟、矿井下废巷道或清除化粪池时,会有硫化氢逸出等。

如何预防职业中毒用人单位应对作业场所使用或产生的毒物种类进行识别,通过现场检测评估劳动者的暴露水平,采取综合管理措施:(1)工程控制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生产中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减少劳动者接触毒物的机会﹔加强通风排毒等。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
致癌风险评估
致癌风险评估是评估人体暴露于致癌毒物的可能性和潜在健康影响的过程。评估通常基于 毒物的性质、暴露程度、暴露时间和个体差异等因素。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个体或群 体的致癌风险水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致畸作用
致畸作用
某些毒物可能对胎儿造成损害,导致出生缺陷和畸形。这些毒物通常在怀孕期间通过母体暴露而影响胎儿发育。常见 的致畸毒物包括酒精、某些药物、某些化学物质和辐射等。
致畸机制
致畸毒物可能通过干扰胎儿正常发育过程中的多种生物学过程而造成损害。这些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组 织重塑等。致畸毒物可能对胎儿的器官和系统造成永久性损害,影响其生长和功能。
预防措施
为了降低致畸风险,建议孕妇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均衡饮食等。 同时,孕妇应避免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和辐射等环境因素,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产前检查和筛查。
致癌性
一些毒物可能增加患泌尿系统癌 症的风险。
03
毒物对人体的长期影响
致癌作用
致癌作用
某些毒物长期作用于人体,可能导致细胞癌变,引发癌症。常见的致癌毒物包括苯、甲醛 、石棉等,它们可能通过呼吸、皮肤接触或食物进入人体,并在体内长期积累,对细胞造 成损害。
致癌机制
致癌毒物通过多种机制引发细胞癌变,如破坏细胞DNA、干扰细胞信号传导等。这些机 制可能涉及多种分子和细胞过程,导致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和分裂,最终形成肿瘤。
致突变作用
01 02 03
致突变作用
某些毒物可以引起DNA突变,导致遗传物质改变,从而引 发遗传疾病和癌症。这些毒物通常直接作用于DNA或干扰 DNA复制和修复过程。常见的致突变毒物包括某些化学物 质、辐射和某些病毒等。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存
在于工艺过程、废水、废气、废渣等各种形式中。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呼吸道吸入: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挥发性有机物、
尘埃以及颗粒物等都可能被人体呼吸道吸入。

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导致呼吸道刺激、过敏反应或肺部疾病,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癌症等。

二、皮肤接触: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有机溶剂、酸碱物质
等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这些物质在皮肤上可以引起刺激、腐蚀或过敏反应,甚至会引起皮肤癌症等。

三、口腔摄入:工业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通过食品、饮水等途径进入人体。

这些物质在人体内可能引起中毒反应或对器官产生损害。

四、注射途径:生产中常见的毒性物质如有机硫化物、
重金属等多数不会通过注射途径进入人体,但一些高毒性毒物如微量有机氟化物等可能通过注射进入人体,从而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

五、眼睛接触: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等
接触到眼睛会造成严重的眼部损伤,还可能引起角膜炎、结膜炎等疾病。

总的来说,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多种多样,而且
这些途径之间可能相互交叉,使人体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为此,
要防止生产过程中产生生产性毒物,加强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同时注意个人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这些化学物质。

液态毒物危害与预防

液态毒物危害与预防

液态毒物危害与预防液态毒物(Liquid Toxic Substances)是指具有毒性的液体物质,它们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液态毒物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医疗卫生和日常生活中,如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有机溶剂、农药及化肥的使用、医院医疗废物的处理等。

因此,对液态毒物的危害和预防的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液态毒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接触:液态毒物可能通过皮肤、眼睛、呼吸道等途径直接进入人体,导致中毒。

有些液态毒物具有强腐蚀性和剧毒性,接触后可能导致组织损伤、烧伤等严重后果。

2.吸入危害:液态毒物挥发易,可能以气体形式存在并被人体吸入,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部,引起中毒反应。

吸入液态毒物可导致肺部损伤、呼吸困难、气道炎症等。

3.消化道摄入:某些液态毒物具有口服毒性,如果误食或摄入进入人体,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等。

4.环境污染:液态毒物可能由于破坏容器、泄漏等原因对环境造成污染,带来生态破坏和生物死亡等后果。

为了预防液态毒物的危害,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充分了解液态毒物的性质和特点,熟悉其危害程度和适当的防护方法。

根据液态毒物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确保生产过程中液态毒物的安全储存和使用。

液态毒物必须采取符合标准的储存容器,并妥善标识,以避免误用或泄漏。

3.建立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作业程序。

对涉及液态毒物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了解液态毒物的危害性和安全操作方法。

4.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根据液态毒物的性质,提供对应的防护装备,如安全眼镜、手套、防护服、口罩等。

5.加强现场排风处理和通风措施。

确保液态毒物的挥发物能够及时排出,降低工作环境中的浓度。

6.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完好。

减少泄漏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7.正确处理和储存废弃物。

液态毒物废弃物必须遵守相关规定,采取妥善处理措施,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进一步的危害。

8.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大途径及其危害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大途径及其危害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种途径及其危害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化学物质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职业中毒事件的频发。

据研究表明,在职业中毒病例中,绝大多数(95%)的中毒事件是由于工矿企业空气中的有毒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所致。

本文将详细探讨毒物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这三大途径进入人体的过程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一、毒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生产条件下的化学物质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

人体肺泡表面积广阔(约90至160平方米),每天吸入的空气量约为12立方米(约15公斤)。

空气在肺泡内的流速缓慢,接触时间长,再加上肺泡内布满大量的毛细血管且壁薄,这些特点使得有毒气体、蒸汽以及粉尘能够迅速被吸入并由血液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导致中毒。

吸入的毒物越多,中毒程度就越严重。

呼吸道的结构从鼻腔至肺泡各不相同,因此对毒物的吸收程度也有差异。

越深入的部位,表面积越大,停留时间越长,吸收量也就越大。

劳动强度、环境温度湿度、接触毒物的方式以及毒物本身的特性等因素都会影响毒物的吸收量。

值得注意的是,肺泡内的二氧化碳可以增加某些物质的溶解度,从而促进毒物的吸收。

二、毒物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皮肤是人体抵御外界刺激的第一道防线,但同时也是毒物进入人体的一个重要途径。

毒物可通过无损的皮肤和毛囊的皮脂腺被吸收。

毒物进入人体需要经过三道屏障:角质层、连接角质层和基膜。

角质层作为第一道屏障,一般分子量大于300的物质不易通过;连接角质层富含固醇磷酯,阻碍水溶性毒物的通过,但允许脂溶性毒物透过;基膜作为最后一道屏障,脂溶性毒物需具备一定的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

如苯胺这类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脂的物质,容易被皮肤吸收,而像苯这样仅脂溶而水溶性极低的物质,吸收量则较少。

当皮肤屏障因外伤或灼伤等原因受损时,毒物的吸收速度会显著增加。

此外,粘膜表面吸收毒物的能力远超皮肤,部分粉尘可以通过粘膜吸收。

三、毒物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许多毒物可以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被吸收。

化学实验中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化学实验中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化学实验中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目前世界上大约有800万种化学物质,其中常用的化学品就有7万多种,每年还有上千种新的化学品问世。

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品中,有许多系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灾难性事故。

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危害的基本知识,对于加强有毒化学物质的管理,防止其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无论对管理人员还是工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毒物的分类。

1. 金属为类金属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2.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3.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

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4. 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对保证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如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引起中毒。

5.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芗帘健⒓妆健? 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6. 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

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热、氧化而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数对人体有危害。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种途径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种途径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种途径措施,防止毒物对人体的毒害。

1.尘毒物质侵入人体的途径在生产环境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侵入人体。

(1)道侵入经呼吸生产条件下的化学物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经研究证明,在全部职业中毒病例中,有95%是由于工矿企业空气中的蒸气、烟雾、粉尘等各种有毒物质,经呼吸道侵入引起的。

人体肺泡表面积约90~160m2,每天吸入空气约12m3(约15kg)。

空气在肺泡内流速慢,接触时间长,肺泡上有大量的毛细血管且壁薄,这些都有利于有毒气体、蒸气以及液体和粉尘的迅速吸入,而后由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而造成中毒。

吸入的毒物愈多,中毒就愈厉害。

从鼻腔至肺泡整个呼吸道各部分的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对毒物的吸收程度就不一样,愈入深部,表面积愈大,停留时间愈长,吸收量愈大。

劳动强度、环境温度、湿度、接触毒物的条件和毒物的性能等因素,都将对吸收量有影响。

肺泡内的二氧化碳,也能增加某些物质的溶解度,从而促进毒物的吸收。

(2)经皮肤侵入有些毒物可透过无损皮肤和经毛囊的皮脂腺被吸收。

经表皮进入体内的毒物要经三种屏障,第一道是皮肤的角质层,一般分子量大于300的物质,不易透过无损的皮肤;第二道是位于表角质层下面的连接角质层,其表皮细胞,富有固醇磷酯,它能阻碍水溶性毒物的通过,而让脂溶性毒物透过,并扩散,经乳头毛细血管而进入血液;第三道是表皮与真皮连接处的基膜。

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

所以水、脂都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只脂溶而水溶极微的苯,经皮肤吸收量较少。

毒物经皮肤进入毛囊后,可绕过表皮的屏障直接透过皮脂腺细胞和毛囊壁而进入真皮,再从下面向表皮扩散。

但这个途径不如表皮吸收重要。

如果表皮屏障的完整性被破坏,如外伤、灼伤等,可促进毒物的吸收。

粘膜吸收毒物的能力远较皮肤强,部分粉尘可以通过粘膜吸收。

(3)经消化道侵入许多毒物可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被吸收。

胃肠道的酸碱度是影响毒物吸收的重要因素。

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1. 毒物在体内的过程:(1)吸收(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指外界环境中的化学毒物进入人体内的过程(2)分布:指被吸收的化学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循环与分配的过程(3)生物转化:多数毒物进入人体后在体内酶作用下,经过各种生化过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4)排泄:指化学毒物及其代谢产物向体外运转的过程,是生物转化的最后一个环节(5)蓄积:化学毒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则可在体内逐渐积累,这种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2吸附的基本概念:吸附:当流体混合物与多孔固体接触时,流体中的某些组分被吸引并在固体表面上富集的现象。

3直接燃烧法:定义:直接燃烧,也称为直接火焰燃烧,就是用可燃有害废气当作燃料来燃烧的方法。

条件:可燃废气的浓度要求较高,与空气混合后的浓度必须高于燃烧下限,或者是用于净化有害组分燃烧时热值较高的废气。

热力燃烧法: 单纯依靠自身的能力不能支持自身的燃烧,所以需要辅助燃料的帮助;在外来热能的支持下使有毒气体完成燃烧净化的过程,为需要友情赞助型。

催化燃烧法:催化燃烧是利用催化剂,使废气中可燃物质在较低温度下氧化分解的净化方法。

4事故法则即事故的统计规律,又称1:29:300法则。

即在每330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0次,无伤事故300次。

5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61、 载气钢瓶;2、减压阀;3、干燥净化管;4、稳压阀;5、流量计;6、气化室;7、色谱柱;8、检测器;9、阻抗转换及放大器 7安全评价(也称风险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尘毒物质侵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尘毒物质侵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尘毒物质侵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1.尘毒物质侵入人体的途径在生产环境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侵入人体。

(1)经呼吸道侵入生产条件下的化学物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经研究证明,在全部职业中毒病例中,有95%是由于工矿企业空气中的蒸气、烟雾、粉尘等各种有毒物质,经呼吸道侵入引起的。

人体肺泡表面积约90~160m2,每天吸入空气约12m3(约15kg)。

空气在肺泡内流速慢,接触时间长,肺泡上有大量的毛细血管且壁薄,这些都有利于有毒气体、蒸气以及液体和粉尘的迅速吸入,而后由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而造成中毒。

吸入的毒物愈多,中毒就愈厉害。

从鼻腔至肺泡整个呼吸道各部分的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对毒物的吸收程度就不一样,愈入深部,表面积愈大,停留时间愈长,吸收量愈大。

劳动强度、环境温度、湿度、接触毒物的条件和毒物的性能等因素,都将对吸收量有影响。

肺泡内的二氧化碳,也能增加某些物质的溶解度,从而促进毒物的吸收。

(2)经皮肤侵入有些毒物可透过无损皮肤和经毛囊的皮脂腺被吸收。

经表皮进入体内的毒物要经三种屏障,第一道是皮肤的角质层,一般分子量大于300的物质,不易透过无损的皮肤;第二道是位于表角质层下面的连接角质层,其表皮细胞,富有固醇磷酯,它能阻碍水溶性毒物的通过,而让脂溶性毒物透过,并扩散,经乳头毛细血管而进入血液;第三道是表皮与真皮连接处的基膜。

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

所以水、脂都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只脂溶而水溶极微的苯,经皮肤吸收量较少。

毒物经皮肤进入毛囊后,可绕过表皮的屏障直接透过皮脂腺细胞和毛囊壁而进入真皮,再从下面向表皮扩散。

但这个途径不如表皮吸收重要。

如果表皮屏障的完整性被破坏,如外伤、灼伤等,可促进毒物的吸收。

粘膜吸收毒物的能力远较皮肤强,部分粉尘可以通过粘膜吸收。

(3)经消化道侵入许多毒物可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被吸收。

胃肠道的酸碱度是影响毒物吸收的重要因素。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
从鼻腔至肺泡的整个呼吸道的各部分结
二、皮肤、黏膜侵入
皮肤吸收毒物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即通 过表皮屏障和毛囊进入,在个别情况下 ,也可以通过汗腺导管进入。
经皮肤和黏膜吸收的毒物有哪些?
答:有机磷(喷洒农药)、乙醚、脂溶 (类脂)性物质、腐蚀性物质、与皮肤 表皮物质结合的物质;黏膜吸收砷化合 物。
皮肤 当某些化学品和皮肤接触时,可以使皮肤
保护层脱落而引起皮肤干燥、粗糙、疼 痛,这种情况称为皮炎,大多数的化学 品均可以引起皮炎。 硫酸的灼伤:有疼痛感,先用干净的布擦 干 ,再用大量水冲洗。
刺激
眼睛 化学品和眼部接触导致的伤害轻至轻微
的、暂时性的不适,重至永久性的伤残 ,伤害严重程度取决于中毒的剂量和采 取急救措施的快慢。
三、消化道侵入
许多毒物可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而被吸 收。胃肠道的酸碱度是影响毒物吸收的 重要因素。胃液呈酸性,对于弱碱性物 质可增加其电离,从而减少其吸收;对 于弱酸性物质则有阻止其电离的作用, 因而增加其吸收。脂溶性的非电离物质 ,能渗透过胃的上皮细胞。胃内的食物 、蛋白质和黏液蛋白等,可以减少毒物 的吸收。
肠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肠内的碱
四、血液直接吸收
常见的有:注射、毒蛇、狂犬咬伤等。 世界上最毒的蛇? 世界上的名狗?
有请下一位
二、有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包括局部 刺激、致敏、中毒、致癌、致畸、致突 变等特异性损害,诱发某些疾病,使某 些原有疾病病情加重等。
刺激
一这、是最呼主吸要道、最侵常入见和最危险的途径。在
生产过程中常以气体、蒸汽雾、烟、粉尘 等不同的此类毒物有哪些呢?
答:一氧化碳、硫化氢,雾状农药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 快。

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3种主要途径

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3种主要途径

一、有害物质进入人体旳3种重要途径(1)吸取通过皮肤,也涉及创口和感染伤口及眼结膜吸取。

有机溶剂,当人体意外暴露:于其中或者用其冲洗时,可以通过皮肤入侵,例如,四乙基铅及甲苯。

(2)吞咽这在导致工业疾病方面是罕见旳,多见于食物中毒。

它通过口腔进入人体。

当肺采用行动排出其所排斥旳物质时,据计算,有50%沉积在上呼吸道旳物质及25%沉积生呼吸道深部旳物质,最后被吞咽进入人体。

(3)吸人这是有害物质进入人体最重要旳途径,它会使有害物绕过其他旳人体防御器官,而对肺部组织进行直接袭击。

肺是将外部环境中旳物质带人到人体内旳一种畅通途径。

90%旳工业毒物便是通过这条途径进入人体旳。

二、有害物质进入人体旳后果当外界物质进人到人体后,会产生下列某些后果。

1.引起皮肤疾病1)非传染性皮炎:这种皮肤炎症,重要出目前手、手腕及前臂上。

可以通过健康检查,保持良好旳个人卫生,使用护肤膏或者防护服来避免。

2)阴囊癌:工人旳脏衣服紧密地与阴囊反复接触、刺激而导致。

2.引起呼吸系统疾病1)尘肺病:其起因是人体暴露在诸如金属粉尘及人造纤维粉尘中,导致其在肺部旳沉积。

肺部纤维化旳其他病例尚有因吸入游离二氧化硅而形成旳矽肺病和暴露在石棉纤维中形成旳石棉肺。

2)风湿热:具有类似感冒旳症状,是在有污染旳潮湿环境下形成旳。

3)军团病:暴露在军团病菌下产生。

3.引起癌症及生育缺陷由于变化了细胞旳遗传物质而使细胞发生了主线性旳变化并导致旳病理过程。

致癌物质导致或加速了人体内旳不良细胞,如癌细胞旳发育。

这些物质有石棉、矿物油、硬木粉尘和砷等。

导致畸形等生育缺陷是变化了生育器官中细胞旳遗传物质,导致了胎儿旳非正常发育,如有机水银及铅化物。

变异导致了后裔旳变化。

4.导致窒息因缺氧或者直接旳毒性作用导致。

一氧化碳就是通过与血液红细胞中旳氧相结合而导致这种后果旳。

5.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失常通过对脑组织或者其他器官旳作用而导致,如酒精最后会导致失明。

6.对特定旳器官导致损害例如,氯乙烯对肝肾导致旳伤害。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ppt正式完整版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ppt正式完整版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单纯从消化道吸收而引起中毒的情况比较少见。
二、皮肤、黏膜侵入
▪ 皮肤吸收毒物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即通过表皮屏障和毛囊进入,在个别情况下 ,也可以通过汗腺导管进入。
▪ 经皮肤和黏膜吸收的毒物有哪些? ▪ 答:有机磷(喷洒农药)、乙醚、脂溶(类脂)性物质、腐蚀性物质、与皮肤
表皮物质结合的物质;黏膜吸收砷化合物。 ▪ 毒物经皮肤吸收的数量和速度与什么有关? ▪ 答:除了与它的脂溶性、水溶性、浓度和皮肤的接触面积等有关外,还与外界
三、消化道侵入
▪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单纯从消化道吸收而引起中毒的情况比较少见。多由不良 卫生习惯造成误食,如在生产环境中进食或饮水则可导致误食;或毒物由呼吸 道侵入人体,一部分黏附在鼻咽部混于其分泌物中,无意中被吞入。毒物进入 消化道后,大多随粪便排出,其中一部分在小肠内被吸收,经肝脏解毒转化后 被排出,只有一小部分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一、呼吸道侵入
▪ 这是最主要、最常见和最危险的途径。在生产过程中常以气体、蒸汽雾、烟、 粉尘等不同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很容易被吸入呼吸道。
▪ 常见的此类毒物有哪些呢? ▪ 答:一氧化碳、硫化氢,雾状农药 ▪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答: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90~160m2,每天吸入空气12m3,与约15kg。空气在肺泡内流 速慢,接触时间长,同时肺泡壁薄、血液丰富,这些都有利与吸收。所以呼吸 道是化学品毒物侵入人体的最重要途径。在生产环境中,即使空气中毒物含量
经表皮进入人体内的毒物需要越过三道屏障。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单纯从消化道吸收而引起中毒的情况比较少见。 氨(NH3)为无色气体,具有强烈辛辣刺激性气味。 常见的有:注射、毒蛇、狂犬咬伤等。 空气中质量浓度达500~700毫克/立方米时,可发生呼吸道严重中毒,达到3500~7500毫克/立方米时,可出现“闪电式”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
有毒化学品进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途径有呼吸道(吸入)、消化道(经口摄入)、皮肤 (吸收),还有皮下、肌肉、静脉注射以及黏膜等其他特殊途径。毒物吸收速 度最快的是静脉注射,依次为经呼吸道、口、皮肤吸收。在工业生产中,有毒 化学品的危害途径最主要是呼吸道,其次为皮肤,而经消化道、黏膜等其他途 径较罕见。
痛,这种情况称为皮炎,大多数的化学品均可以引起皮炎。 硫酸的灼伤:有疼痛感,先用干净的布擦干 ,再用大量水冲洗。
刺激
?眼睛 ?化学品和眼部接触导致的伤害轻至轻微的、暂时性的不适,重至永久性的伤残
,伤害严重程度取决于中毒的剂量和采取急救措施的快慢。 ?眼睛进入化学品的急救: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 ?方法:可用水龙头直接冲洗,也可以用盆水清洗
刺激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接触雾状、气态、蒸汽化学刺激时,会有火辣的感觉,这一般是由可
溶物引起的,如甲醛、氨水、二氧化硫、酸、碱,他们容易被鼻咽喉部湿润的 表面吸收。 ?二氧化硫、氯气、煤尘可引起气管炎,甚至严重损害气管和肺组织。 ?二氧化氮、臭氧和化学光气可以渗透到肺泡区,引起强烈的刺激或导致肺水肿 ,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缺氧以及痰多。
?从鼻腔至肺泡的整个呼吸道的各部分结构不同,对毒物的吸收情况也不相同。 越是进入深部,表面积越大,停留时间越长,吸收量越大。固体毒物吸收量的 大小与颗粒和溶解度的大小有关。气体毒物吸收量的大小,与肺泡组织壁两侧 分压大小、呼吸深度、速度以及循环速度有关。劳动强度、环境温度、环境湿 度以及接触毒物的条件,对吸收量都有一定的影响。肺泡内的二氧化碳可能会 增加某些毒物的溶解度,促进毒物的吸收。
?肠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肠内的碱性环境和较大的吸收面积。弱碱性物质 在胃内不易被吸收,到达小肠后即转化为非电离物质可被吸收。小肠内分布着 酶系统,可使已与毒物结合的蛋白质或脂肪分解,从而释放出游离毒物促进吸 收。在小肠内毒性物质可经过细胞壁直接渗入细胞,特别是对大分子的吸收更 是如此。
四、血液直接吸收
的气温、湿度等条件有关。
二、皮肤、黏膜侵入
?有些毒物可通过无损皮肤或经毛囊的皮脂腺被吸收。经表皮进入人体内的毒物 需要越过三道屏障。第一道屏障是皮肤的角质层,一般相对分子量大于300的 物质不易透过无损皮肤。第二道屏障是位于表皮角质下面的连接角质层,其富 于固醇磷脂,它能阻止水溶性物质的通过,而不能阻止脂溶性物质通过。第三 道屏障是表皮与真皮连接处的基膜。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要有水溶性 ,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均溶的毒物(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只是脂溶而水溶性极微的苯,经皮肤吸收的量较少。
?常见的有:注射、毒蛇、狂犬咬伤等。 ?世界上最毒的蛇? ?世界上的名狗?
有请下一位
二、有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包括局部刺激、致敏、中毒、致癌、致畸、致突 变等特异性损害,诱发某些疾病,使某些原有疾病病情加重等。
刺激
皮肤 当某些化学品和皮肤接触时,可以使皮肤保护层脱落而引起皮肤干燥、粗糙、疼
一、呼吸道侵入
?这是最主要、最常见和最危险的途径。在生产过程中常以气体、蒸汽雾、烟、 粉尘等不同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很容易被吸入呼吸道。
?常见的此类毒物有哪些呢? ?答:一氧化碳、硫化氢,雾状农药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160m2,每天吸入空气12m3,与约15kg。空气在肺泡内流 速慢,接触时间长,同时肺泡壁薄、血液丰富,这些都有利与吸收。所以呼吸 道是化学品毒物侵入人体的最重要途径。在生产环境中,即使空气中毒物含量 较低,每天也会有一定量的毒物经呼吸道侵入人体。
二、皮肤、黏膜侵入
?皮肤吸收毒物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即通过表皮屏障和毛囊进入,在个别情况下 ,也可以通过汗腺导管进入。
?经皮肤和黏膜吸收的毒物有哪些? ?答:有机磷(喷洒农药)、乙醚、脂溶(类脂)性物质、腐蚀性物质、与皮肤
表皮物质结合的物质;黏膜吸收砷化合物。 ?毒物经皮肤吸收的数量和速度与什么有关? ?答:除了与它的脂溶性、水溶性、浓度和皮肤的接触面积等有关外,还与外界
?毒物经皮肤进入毛囊后 ,可以绕过表皮的屏障直接透过皮脂腺细胞和毛囊壁进 入真皮,再从下面向表皮扩散。但这个途径不如经表皮吸收严重。电解质和某 些重金属,特别是汞在紧密接触后可经过次途径被吸收。
三、消化道侵入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单纯从消化道吸收而引起中毒的情况比较少见。多由不良 卫生习惯造成误食,如在生产环境中进食或饮水则可导致误食;或毒物由呼吸 道侵入人体,一部分黏附在鼻咽部混于其分泌物中,无意中被吞入。毒物进入 消化道后,大多随粪便排出,其中一部分在小肠内被吸收,经肝脏解毒转化后 被排出,只有一小部分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刺激
?氨 ?氨(NH3)为无色气体,具有强烈辛辣刺激性气味。对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刺
激和腐蚀作用。引起急性呼吸系统损害,常伴有眼和皮肤的灼伤。 ?空气中质量浓度达500~700毫克/立方米时,可发生呼吸道严重中毒,达到
3500~7500毫克/立方米时,可出现“闪电式”死亡。
刺激
?氨中毒症状 ?1、刺激反应:有一过性的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流涕、呛咳等。 ?2、轻度中毒:有明显的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和体征,肺部有干燥性。 ?3、中度中毒:有声音嘶哑、咳嗽剧烈、呼吸困难。 ?4、重度中度:在中度中毒基础上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气急、胸闷、心悸、
?常见的有 口服、灌肠和灌胃等。
三、消化道侵入
?许多毒物可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而被吸收。胃肠道的酸碱度是影响毒物吸收的 重要因素。胃液呈酸性,对于弱碱性物质可增加其电离,从而减少其吸收;对 于弱酸性物质则有阻止其电离的作用,因而增加其吸收。脂溶性的非电离物质 ,能渗透过胃的上皮细胞。胃内的食物、蛋白质和黏液蛋白等,可以减少毒物 的吸收。
呼吸窘迫、两肺满布干、湿罗音。 ?5、皮肤接触可见皮肤红肿、水泡、糜烂、角膜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