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合集下载

《中国人史纲》的读后感2

《中国人史纲》的读后感2

《中国人史纲》的读后感2《中国人史纲》的读后感2提要:每每闲暇时,翻开《中国人史纲》,目随笔走、易随页转、思绪纵横,每读到有见地处就会频濒点头,读到幽默、轻快处就会呵呵出笑地产e网《中国人史纲》的读后感2中国的历史很久前就在历史课上学习过了,努力回想曾经背诵过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更多的片段竟然是于曾经红极一时的电视连续剧,以史为鉴这四个字让我时时感到很羞愧,为此,我曾多次去图书馆捧起了《资治通鉴》努力钻研,可是每次没看几页,疲倦的感觉就笼罩了过来,我不得不承认:我读不懂历史,无法感悟历史。

直到我遇到了引人入胜而又线索明晰的史书《中国人史纲》,我才从心底深处感受到读历史的那种激动人心的感觉。

就像一个孩子去了解母亲的人生经历,就像一个孤儿突然找了了兄弟姐妹,找到了亲人,大家亲密地聚在一起共同话家常、说心里话,更像一个长辈讲述族人的历史,教育我成长一般。

心内是温暖的、感激的、宽容的,不论那段历史是屈辱的还是黑暗的,无论那里的人是丑陋的还是阴险的,无论山河是分裂还是被侵略。

柏杨老先生采用快意恩仇的笔调,从我国的神话时代说起,直至20世纪结束,其历经了十年监狱的艰辛,并以自己深刻的人生经历来写作此书,自有很多深刻和独到之处。

一、有感于成书的经历。

七十年代,柏杨负责《中华日报》家庭版《大力水手漫画》专栏,因其刊出的一张漫画讽刺蒋介石父子独裁统治台湾,触怒了当局,柏杨被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被捕入狱,判处死刑,后改判为有期徒刑。

在狱中,柏杨为驱赶绝望,让心思有所寄托,努力把握住任何一点能读书的时间开始读书,读二十五史。

七、八个月后,他的前妻又提出离婚。

这些对柏杨无疑是双重致命打击。

绝望之余,他绝食二十余日。

之后,一个彻底的领悟,让他重新振作。

他在阅读、思考之余,开始写《中国人史纲》。

狱中随时检查,文稿随时可能被抄出来充公、烧毁,而且同囚室的人抗议他书写,有人根本就觉得他无聊、可笑……冷嘲热讽、瞠目怒视、龇牙咧嘴,不一而足。

中国人史纲

中国人史纲

谢谢! 谢谢!
洒脱自在、游刃有余的表述。作者常常开 洒脱自在、游刃有余的表述。 门见山又一针见血地进入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 和最关键的人物,分析勾勒,寥寥数笔, 和最关键的人物,分析勾勒,寥寥数笔,便使 历史中那些老朽的事件和人物神采顿生, 历史中那些老朽的事件和人物神采顿生,也使 隐藏在历史积尘下的规则与真相昭然若揭。 隐藏在历史积尘下的规则与真相昭然若揭。 每章最后的“东西方世界”一节, 每章最后的“东西方世界”一节,别具匠 心和视野。宋明之后,尤其是十六世纪开始, 心和视野。宋明之后,尤其是十六世纪开始, 西方政治文明突破性地发展起来, 西方政治文明突破性地发展起来,科技之光兴 中西方的发展遂于此分道扬镳, 起,中西方的发展遂于此分道扬镳,并终于导 致十九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的不堪收拾。 中国社会的不堪收拾 致十九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的不堪收拾。今天的 人在扼腕叹息之余,更应该明白到, 人在扼腕叹息之余,更应该明白到,不仅仅从 中国历史, 中国来看中国历史 中国来看中国历史,和不仅仅从中国历史来看 中国未来的发展,是多么必要和意义非凡。 中国未来的发展,是多么必要和意义非凡。
这是柏杨先生在前言中令我最感动的一句话。 这是柏杨先生在前言中令我最感动的一句话。
在这里, 在这里,我主要讲的是在看 中国人史纲》 完《中国人史纲》后我的个人观 点及各方的评价。 点及各方的评价。因为我并不知 道大家对历史及相关的内容是否 感兴趣。 感兴趣。
中国人共同的家族史、 中国人共同的家族史、最好读的中 国通史 柏杨名著《中国人史纲》 柏杨名著《中国人史纲》,代表的 是作家写史的一个高度, 是作家写史的一个高度,是平民治史的 一个高度。 一个高度。在将历史写得精彩好看又不 乏深刻洞见方面,至今无人可以逾越, 乏深刻洞见方面,至今无人可以逾越, 甚至可以说,连个堪称及格的竞争者都 甚至可以说, 没有。 没有。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中国人史纲》是一本关于中国人民的历史著作,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智慧充满了敬意。

首先,这本书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气。

从古代的夏、商、周三代,到近代的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而这些变革常常伴随着战乱、困苦和牺牲,但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时代搏斗,努力寻找自己的出路。

例如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解放,进行了血战一年多。

不管是在壮烈的战场上,还是在艰苦的生活中,中国人民都表现出了坚毅的勇气和不屈的精神。

其次,这本书也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文化名人和科学家,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孔子到墨子,从陆王心学到现代的科学家,他们代表了中国人民所追求的智慧和思想。

这些人的思想和努力,对中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人民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化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后,这本书还强调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和谐精神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众多民族和文化的大国,而中国人民始终注重团结和合作。

无论是在夏朝的兼并过程中,还是在近代的民族独立斗争中,中国人民一直保持着团结和和谐的精神。

这种团结和和谐不仅体现在各族人民之间,也体现在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中。

中国人民一直强调和谐共处,尊重个体差异,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读完《中国人史纲》这本书,我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向我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气,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团结和和谐的精神。

这些特质让我对中国人民充满了敬意,也激励着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闲谈时,同事推荐了台湾作家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以下简称《史纲》)一书,说可以一读。

借来同事的书,虽不是正版,错字、别字不少,阅读不便,但每每于工作闲暇择页开卷,却也能静下心来,目随笔走、意随页转、思绪纵横。

每读到有见地处就会频濒点头,读到幽默、轻快处就会呵呵出笑,读到悲愤处就不忍继看,推书叹息。

一路下来,看得时断时续,却也一以贯之,积少成多,终于篇末。

看完回想,记不起、搞混杂的地方不少,于是重读,觉得确也有益愉快。

一、有感于叙史脉络清晰。

《史纲》全书近80万字,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一直讲到清朝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中国历史。

《史纲》以世纪分章和以问题分节,不以帝王年号而以公历纪年,每一个世纪又以十年为一个年代,避免了时间的分割和跳跃,使历史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脉络。

作者将国家(王国)的兴衰更替,民族的分化融合,文化宗教的发展、重大历史事件的起承转合,历史人物的生平功过,前后贯串在时间的主线上,使历史流畅,让读者对未知和已知的历史有一个新的了解和整体把握,让读者知始知终,使阅读流畅。

我对达赖喇嘛怎么有如此大的影响感到不解。

读了《史纲》后,我才知道原因。

喇嘛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

喇嘛是西藏语,喇意思是“上”,嘛意思是“人”,喇嘛就是“上人”,就是高僧。

十三世纪时,喇嘛教主八思巴,被蒙古帝国加封为蒙古国师,喇嘛教与政治结合。

十四世纪五十年代,喇嘛教出现了马丁·路德一样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

他有达赖和班禅两位徒弟。

他宣称达赖和班禅可以转世再生。

宗喀巴逝世后达赖以大徒弟的身份继承为喇嘛教教主,班禅以第二徒弟的身份充当副教主。

后来一个汗王将后藏土地献给达赖喇嘛,达赖则要班禅到后藏传播黄教。

达赖主持喇嘛教,成为西藏政治三巨头之一。

从喇嘛教立教时间、传播地域、达赖的教主地位和主教时间上,我知道达赖喇嘛影响大是有原因的。

二、有感于作者的敏锐。

作者在叙史的同时,对历史分析不乏精到之处,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袁浩杰自参加工作以来,没完整看过几本书,但还是洗洗品读了柏杨老先生长达八十万字的《中国人史纲》。

当偶然的机会从舍友书桌上瞥见这本书时,我就决定好好细读它。

或许自幼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对通史之类的著作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前也读过柏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深受感慨,受此影响,也从心底喜欢柏杨老先生。

《中国人史纲》是一本引人入胜而又线索明晰的史书,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一直讲到清朝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中国历史。

柏杨先生在狱中完成此著作,历经了十年监狱的艰辛,他以自己深刻的人生经历来写作此书,于是此书又有“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赞誉。

自有深刻和独到之处。

柏杨老先生素有“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著作风格,他一贯以批判的精神写历史,站在人性的角度评论历史。

《中国人史纲》就以“人”为中心,重点在“人”.这本书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它是狱中成书,因此更能透过文字感受作者对于人性的独特视角的剖析,历史是人的历史,故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性的发展史。

通读此书,给我最多的思考就是人性的问题。

何谓人性?孔子、孟子、老子、老子、荀子等皆有不同的看法,而释迦牟尼与西方的柏拉图等亦有各自的理解。

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低级而高级,于是善恶观念逐渐产生出来,但是无论善还是恶,无非都带着人的烙印,善、恶只是维护人类自身利益的工具罢了。

孔子满口的仁义道德,然而他刚刚出任了鲁国的司寇,就把他的学术上的死对头、名扬天下的大学者少正卯给杀了,看来在政治斗争中,孔子所谓的“仁”乃是具有针对性的,并非一视同仁的。

战国时期,长平之战结束,赵军40万人投降秦军,秦江白起名者40万疲惫不堪的俘虏进入长平附近一个名叫“杀谷”的深谷,秦军从高山上抛下土石,40时万人全被活埋。

秦朝末年,巨鹿大战后,20万投降的秦军被项羽全部坑杀。

南梁开国皇帝萧衍先后四次舍身同泰寺,几乎每次都要国家拿出一亿万钱来赎身,而这些巨大的舍身钱莫不是来源于对百姓的盘剥。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中国人史纲》读后感(通用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人史纲》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篇1读到朱元璋大杀功臣了,早就听说书里把明朝说的一无是处,黑暗中的黑暗,专制中的专制。

其实秦汉以来那一个朝代都差不多,明朝只不过做的更成熟一点了,“集大成者”。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属于畅销书、通俗读物类型的,不是学院派的力作,不能做为大学教材。

书中作者的观点很鲜明,比如汉、唐、清所谓黄金时代的赞扬,对大屠杀的惊人描写,对异族(作者认为的“异族”)的极力贬斥,作者是充满正义感和公平感的,但仅属于他自己的而己。

作者显然是熟知中国的历史,并在书中大胆地进行了评论,神彩飞扬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或见解,让人感觉看书像读小说一样。

或许是书的篇幅太小了,不可能进行对中国社会全方位的显示,所以只评点了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历史是一个人所读到的历史,作者也是历史的阅读者,并把自己的所知所学所想写了出来,夹杂着自己很多的感情,畅销书大概都是这类的,好不好关键在于组织的好坏、文笔的流畅与否、个人批判素质如何。

如果是学术型或教材就不可能这样了,需要一本正经,客观描述,有限评议了。

仅此本书作者不能称之为历史学家。

本书的评议应该是严谨学术研究中有争议的几种结论中的一种,,至于为什么舍去其它几种,作为畅销书没有必要再说明了。

书中并没有启发读者自己去思考,因为作者已经把其中一种的思考结论直接当作事实来描述了。

书中并没有给出历史换代的基本规律,书中极少描述每个朝代的经济、社会、政治制度及人文环境、社会阶层,对这些作为基础的这些东西的研究才能产生出历史演进的基本思路。

书中只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进行了述说和评议,其实只不过是把二十五史用现代文翻译了一遍而己,其中夹杂了一些近代历史学研究的结论而己。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合上级头目旨意的判决书。”几千年历史说明,“酷吏酷刑不是偶发事件,而是
一种常态。”柏杨指出,最早一位提出保障人权的是公元前67年给皇帝上书的路
温舒。学到这个史实,是值得向柏杨感谢的。
此书的优点讲得差不多了。下面进入骂街时间!:-)
要说我对这套书的不满之处,那可是太多了。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元丞相
孛罗问:“从盘古至今,几帝几王?”文天祥答:“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
而已,也就是说只有模仿之功,对世界文明算不上什么新的贡献。也许正因为如
此,所以他说:“这些惊人的跳跃翻腾,使中国人互相残杀、互相侮辱,得到的
不是正面成长,而是无限悲恸。”又说:“二十世纪是中国人蒙羞的世纪和向人
类文明交白卷的世纪。而展望未来二十一世纪的一百年,中国人的脚步,恐怕更
为艰难。”居安思危、多讲忧患固然是好的,可是把整个二十世纪定性为“向人
于去世之后,遗孀自动嫁给下一任单于,无论是前任的弟弟、儿子还是孙子,王
昭君就连续和呼韩邪单于及其儿子雕陶莫皋结婚。如此看来,禅让有什么不可能
的?固然这事也可能是后世的编造,但无论是真是假总需要搜求证据,而不应该
仅仅根据现代人的想当然就下结论。
篇幅最短的一章是二十世纪,因为在这里柏杨只记载了一件事:八国联军。
谋,全都不提。这也太曹粉了吧?还好没像曹操给孙权的信里写的那样,说曹操
是“烧船自退”的!
柏杨有一点问题是:总喜欢用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去揣测古代人。例如他认为
尧、舜禅让是不可能的,肯定是舜、禹逼迫的结果(柏杨总是把尧、舜、禹称为
伊祁放勋、姚重华和姒文命)。在一张舜的图像下面,注释道:“姚重华,中国
早期历史上最成功的谋略家之一。”可是古人的想法未必和今人相同。匈奴的单
杨的说法简单之极:明朝的皇帝太差了!除了痛骂皇帝、太监、权臣、科举制度

中国人史纲的读书心得

中国人史纲的读书心得

中国人史纲的读书心得中国人史纲的读书心得汇总5篇不同的书带给我不同的感受,书让我领略风云变化,让我看透人间的喜怒哀乐,让我领悟人生的哲理,徜徉书海中,书中也有一个“我”,品味书墨幽香。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国人史纲的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人史纲的读书心得(篇1)之前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书名叫做《中国人史纲》,不知是被断句为《中国人史纲》好还是《中国人史纲》。

看了两章后觉得还是理解为《中国人史纲》的好,因为发现柏老先生的史笔和别人不同,他注重的是强调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其实是人的历史。

从来都觉得书写历史和做新闻对事实的态度是一样的,要客观的记录事实,轻易不能表露自己的态度,而柏老先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持有鲜明的态度,对前朝的史学家和儒家鸿儒们的错误不留情面的一一批判。

书的开篇题目为“历史的舞台”,介绍了中国的版图和山脉河流。

不要以为这篇只是单纯的介绍自然环境,他介绍的是中华文明兴起、繁盛所发生的地点以及环境与文化的关系。

自然环境影响文化,每个民族都是如此。

柏老说,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建筑文明是最贫乏的一环。

除了万里长城纯军事工程外,古中国缺少雄伟的城市,雄伟的宫殿,更缺少雄伟的民间房舍。

原因有二,一是绝对君权思想的统治,统治者绝不允许别人的房舍建造的比他的好,哪怕接近也不行。

二是中国历史上的新兴政权对与焚烧就政权的建筑物怀有浓烈的兴趣。

比如项羽火烧阿房宫,所以至今我们也无缘再见“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是如何的壮观,也无缘站在吕后运筹谋杀韩信的未央宫中嗅那满是阴谋味道的空气。

柏老讲了开天辟地的故事。

这里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在中国是盘古创造了世界,但主宰世界的却是一个叫玉皇大帝的神祉;在犹太人那里,人们认为是耶和华创造了世界,那主宰世界的也是耶和华。

以前我曾经写文章论述过中华民族并不是真正信奉神祉的民族,信神只不过是处于绝望环境中的一种无望挣扎。

我们信奉神祉的心理远没有西方世界信奉神明那样单纯。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内容简介:本书共19章。

前五章分别是:历史舞台、神话时代、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和信史时代。

后十四章以一世纪为界。

主要写的是从盘古开天辟地到20世纪初的历史。

本书是平民写诗的代表作,语言犀利,文字生动,结构紧凑。

读后感:第一阶段:前88页我目前感觉是简单粗暴啊。

以一种极其犀利的语言,讲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20世纪初的历史。

初读之下十分震撼,无论是古人的史记、资治通鉴,还是现代人编写的一些史学著作,大都较为正式。

又因为很多史学家的阶级立场问题,使得一些历史观点官方化。

而此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看历史,言大众所想,书大众所观。

该书最开始描述了一些地理方面的问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驿马日程的图,从来没深入想过古代的交通,一看到便觉得第一次对古代交通有了直观的了解。

而且文中的语言极其的平民化,比如皇帝的名字。

文中少了对皇帝的过分尊崇和褒贬,显得更加直白。

再来就是关于本书的语言十分的吸引人,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作者直言其所想,他认为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书中的东西方世界让人耳目一新,因为大多数我们都是单独的阅读中国史,而作者却把中西方时期联系在一起,有一种全球观的感觉,不再感觉中国是孤零零一个国家在发展。

第二阶段:88---150页现在又读了一些后,有了一些新的领悟。

首先是对孔子的看法。

从前对孔子的了解,只是觉得那应该是个慈祥严厉的老师,或拿着小棍敲着懒惰的同学,或带着弟子四处游学。

可是在柏杨的描绘中,我看到了另一样的孔子。

柏杨这样写道:本世纪(前五)第一年,鲁国国君姬宋和齐国国君姜杵臼在夹谷会面,孔丘以礼仪专家身份被任命为姬宋的傧相。

于是儒家学派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发生了,会见之后举行的娱乐节目中,齐国演出莱部落的土风舞,孔丘根据儒书,指责齐国不该使用野蛮人表演,而应使用传统的宫廷舞。

齐国再表演宫廷舞时又把男女演员都驱到台阶之下,砍断手足。

还有一段:在孔子担任代理宰相时把一位很有名望的文化人少正卯逮捕,立即处死,然后宣布了少正卯的五大罪状:居心阴险,处处迎合人的意思;行为邪恶,不肯接受劝告;说出的都是谎话,却坚持全是实话;记忆力很强,学问也很渊博,但知道的全都是丑陋的事情;自己错误却把错误润饰成一件好事。

中国人史纲观后感1000字(精选4篇)

中国人史纲观后感1000字(精选4篇)

中国人史纲观后感1000字(精选4篇)中国人史纲观后感800字篇一《中国人史纲》是我在假期里看,厚厚的一大本书,我花不少时间去读它,不过觉得蛮值得的。

《中国人史纲》是台湾作家柏杨在九年多的监狱里写下的巨作,它描述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到二十世纪满清王朝末期腐败无能下的那一段不堪耻辱历史,这部着作贯穿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感时忧国,是一部使人忧天下,探世变的巨着。

它描写没有空洞乏味,但精彩好看不乏深刻的洞察力,是一部好作品。

长期艰难的狱中生活磨炼,使柏杨对历史上各种制度的优劣、政策的得失、社会的兴衰、人心的向背、人性的善恶有着超于常人的洞察力,而这恰是许多高头_式的历史教科书所缺乏的。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用既深邃又开阔的视野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兴衰,东西方不同的境况,让我们了解不同的时期的中国,使我们为中国前期的鼎盛感到自豪光荣,为中国前期的先进而欢呼,为了后期的满清王朝的腐败衰落而痛心,为了后期的落后而受到的屈辱感到悲愤。

柏杨娓娓的诉说了中国人的历史,以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上,梳理几千年的中国,按时间逻辑编写,对于中国人民遇到的艰辛和苦难给以深切的同情,对于那腐败的阶级统治表达谴责。

……总之,作者以人民的观点来深刻的阐述了历史,以人民的处境来判断每一个历史年代和事件,作者的历史观点是一种人性史观点。

他是以一个民主派别的史学家的形象在叙述历史的。

他用人民的眼光来考察每一个朝代的历史形态,作者对酱缸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这使得我们对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糟粕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是酱缸文化,我们要排除那些历史上的糟粕。

我很佩服柏杨先生,他的一生多灾多劫,从过军,坐过牢,数度企图自杀,曾经几乎被枪决……被别人称过为“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

我佩服敢勇于写出自己的话,直接的披露社会百态。

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一)寒假期间,我阅读了《中国人史纲》一书,不由得为我国近代英烈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怀所感动。

浩然正气来自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

有了为国为民的责任感,就会产生舍身取义的壮举。

在这本书中,列举了很多爱国人士,如:钱学森为了祖国的科技发展,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条件和工作待遇,冲破阻力回到当时还相对落后的中国。

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事。

从而体现了他一心报效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怀。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中国许多的历史资料。

让我们对历史的知识更加广了。

对历史这门科目的学习可以事半功倍。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二)最近读完了《中国人史纲》,从序言中知道了此丛书是柏杨先生在火炉般的斗室之中,或蹲在墙角,或坐在地下,膝盖上放着用纸糊成的纸版和着汗珠,一字一字的写成,感觉就像所有古贤“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饱受宫刑之苦,愤而终成《史记》”一样,大家都是源于“愤”而怒气冲天,有一种宣泄的欲望,否则就愤怒成疾了。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文人会有这么多的愤怒,还是现代好啊,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说,中国人幸福指数排在世界前20位!并且逐年上升。

事实果真这这样吗?最近央视记者走基层,国庆期间忙着问:“您幸福吗?”,就冒出个“我姓曾”这样的“神回复”,其实我们中国人一直就这样“被幸福”着呢!但还是我们普通百姓的觉悟高,遇到了苦闷之事,就只是发发口头的牢骚、喝几口闷酒也就把这愤怒化解的烟消云散了。

我们央视记者推出这样的新闻专题报道是何用意,是关心百姓生活的幸福度呢,还是在邀功表功?从央视一贯的作风——报喜不报忧,尽力粉饰太平——来看,央视的用意很显然。

其实我们中国人自己说:“我们现在很幸福,每天忙忙碌碌,赶着还房贷,赶着担心明天的工作,赶着操心小孩的学费,再担心老板是否把自己炒了,我们真幸福得像猪牛!”而第三世界的穷国家印度人偏要说,我们中国人不幸福!印度人可以安心去流浪,也不愁饿死病死,而每个中国人都似乎觉得看不起病,不敢病,心天天放不下,不知明天自己会怎样。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中国人史纲》是一部以中国人为主角,以中国历史为背景的宏大史诗。

作者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和不屈精神,同时也揭示了中国历史上的兴衰和变迁。

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深受感动,也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这部作品让我对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和伟大事件,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中国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岳飞保卫国家,捍卫了中国的疆土;郑和七下西洋,展示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辉煌。

这些故事都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

其次,通过阅读《中国人史纲》,我对中国历史的兴衰和变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无数次的兴起和衰落。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重要时期,如春秋战国、秦汉盛世、唐宋鼎盛、明清王朝等,让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也意识到中国历史上的兴衰变迁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每一次的衰落都会迎来新的兴起,这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最后,通过阅读《中国人史纲》,我对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和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人历来注重家国情怀,崇尚孝道忠义,尊重师长,勤劳勇敢。

这些传统美德和精神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中,始终坚守着这些传统美德和精神,这让我对中国人民的品质和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之,通过阅读《中国人史纲》,我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让我对中国历史的兴衰变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也对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和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这部作品让我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读中国人史纲

读中国人史纲

读《中国人史纲》《中国人史纲》是柏杨的一部力作,读后让人觉得,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书。

这本书是作者在狱中完成的。

柏杨坐了九年牢(1968年至1977年),在狱中读完了二十五史之后,开始写这部书。

柏杨与其它学者修史有些不同,柏杨虽然也可以称得上是学者,但他绝不是那种钻故纸堆的学者,他是人文大师,社会、历史、文化无所不通。

他又是一位杂文家,杂文家与一般的文人作家又不同,杂文家注重批判,看问题深刻,行文活泼。

柏杨写史以“人”为纲,突出的是人,通过人来展现历史,让历史活起来,这确实不同一般。

本书从盘古开天辟地谈起,首开讲史新模式,将中国历史分为神话时代、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和信史时代,这样读者在阅读是就会明确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年代的久远和史料缺乏等因素,其可信度差别是很大的。

本书的史实皆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叙述,并伴有作者的个人点评和东西方同时代历史事件对比,读来启发尤深。

柏杨先生一生跌宕起伏,其杂文笔锋犀利,写史视角独特,观点鲜明,融故事和社会知识于一体。

本书是柏杨的一本史学巨著,内容完整,趣味性强,是了解中国人历史的一本好书。

古时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央,所以把自己的国家叫中国。

中国还叫中华,华就是“物丰”之意。

作者就是在中国或中华这个历史大舞台上展现中国人,让我们大开眼界。

一般人要理出那么多朝代,那么多帝王,那么多民族,那么多政权……分合离乱,恐怕要穷其一生的精力。

而读《中国人史纲》,可以轻易解决。

在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大舞台上的中国人,虽然种族不同,但最终都包容在这个大舞台之上,成为中国人。

这个大舞台系列剧,柏杨把它理顺得非常清晰,在百万字之内能了解中国历史大纲,了解中国人的脉络,而且能给人那样生动深刻的印象,是一件伟大贡献。

柏杨不愧为大家,他在展示中国人的同时,不乏对历史的评判。

与柏杨一贯的杂文批判精神不同,这部书是作者在监狱中写作的,看不出危运中的情绪,作者的思想是向上的,对中国人充满欣赏和赞扬。

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

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

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篇一:《中国人史纲》读后感这个假期,我读了台湾作家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这本书。

这本书是近代以来中国作家著史的最杰出代表作,讲述和评论了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到二十世纪第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整部中国历史。

它以中国人的特定活动为对象,让历史成为一部电影,人民成为这部电影的主角,而中国大地则是这部电影的演出场地。

柏杨的史观以“人”为中心,自称是平民著史、狱中著史,“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所以取名《中国人史纲》,重点在“人”。

柏杨一生经历坎坷,因有大苦难,所以有大愤懑与大悲悯,这种情怀始终激荡在文字里,才使得柏杨作品的魅力不因时间的流逝而稍有减衰。

本书完成于监狱之中,以世纪为经,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写到20世纪初;以事件为纬,内容涵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篇幅浩大,文字流畅生动,结构精练紧凑。

历史是酷的,我却是浅薄的。

历史并非全是鲜衣怒马繁华似锦,它事实上如此残酷,战争和暴政将它涂抹得血迹斑斑。

这斑斑血迹又迷惘了众生的眼睛,在穿越历史重重迷雾之后却对狰狞的暴徒流露出顶礼膜拜的眼神。

原来颠倒众生的,并非只有倾国倾城的美女。

唯物史观无疑是科学的,但不能否认的是在长河迂回蜿蜒的转弯处,历史是富有戏剧性的。

某一个个体可以影响历史的走向,使它选择了其中的一个方向,而将其余诸般可能性留给了后人遐想与感叹的空间。

历史上最热闹的地方,往往是占少数的权贵们明争暗夺,而最冷清的地方,却充斥着占绝大多数的老百姓。

李唐赵宋复朱明,历史的姓氏不断更迭,历史中人声鼎沸,却不知有一双冷眼在历史的边缘静静旁观,它叫做权利。

历史只有一个,但面孔却有多种。

某个角度上它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换个角度,即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屠夫。

本书的内容精彩绝伦,并且很有特点。

洒脱自在、游刃有余的表述。

作者常常开门见山又一针见血地进入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和最关键的人物,分析勾勒,寥寥数笔,便使历史中那些老朽的事件和人物神采顿生,也使隐藏在历史积尘下的规则与真相昭然若揭。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中国人史纲》是一部以中国人的历史为主线,全面展现中国人文明发展历程的著作。

作者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揭示了中国人的独特性格和文化传统。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通过《中国人史纲》我对中国人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梳理,将中国人的历史分为了不同的时期,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等。

通过对每个时期的详细描述,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人的历史演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分析,揭示了中国人的独特性格和文化传统,使我对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通过《中国人史纲》我对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通过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通过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了解,我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分析,揭示了中国文化传统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影响,使我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通过《中国人史纲》我对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通过对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中国人的独特性格和文化传统,使我对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的了解,我对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的分析,揭示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使我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综上所述,通过《中国人史纲》我对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中国人史纲》是一部以中国人为主角的历史著作,作者通过对中国人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人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在规律。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对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通过《中国人史纲》,我对中国人的性格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中国人一直被认为是勤劳、勇敢、团结的民族,这些性格特点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各种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中国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在古代历史中有所体现,在当代中国,也同样可以看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人的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对中国人的性格特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自豪和自信。

其次,通过《中国人史纲》,我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念,比如孝道、忠诚、诚信等等。

这些价值观念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成为中国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各种事件和人物的描述,作者展现了中国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当代中国,这些价值观念同样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视和尊重这些价值观念。

最后,通过《中国人史纲》,我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直以来都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勤俭节约、务实求真的。

这种生活方式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成为中国人民族的重要特征。

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各种事件和人物的描述,作者展现了中国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当代中国,这种生活方式同样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视和尊重这种生活方式。

总之,通过阅读《中国人史纲》,我对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自豪和自信。

史学著作《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史学著作《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史学著作《中国人史纲》读后感史学著作《中国人史纲》读后感提要:在院里读书月活动中,我选择了柏杨先生的这本书。

在工作之余,我几乎是手不释卷的将其读完的,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都将其随身携带自史学著作《中国人史纲》读后感“《中国人史纲》不仅是柏杨先生史学著作的代表作,更是中国历史通俗写作中的代表作,更是中国历史通俗写作中的杰出之作、引领之作,至今无人逾越”。

“本书完成于监狱之中,以世纪为经,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写到20世纪初;以事件为纬,内容涵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篇幅浩大,文字流畅生动,结构精简紧凑。

柏杨的史观以“人”为中心,自称是平民著史、狱中著史,“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所以取名《中国人史纲》,着眼点是“人”。

柏杨一生经历坎坷,因有大苦难,所以有大愤懑与大悲悯,这种情怀始终激荡在文字里,才使得柏杨作品得到魅力不因时间的流逝而稍有衰减。

如今,斯人已逝,我们读其书,顿觉其容,犹历历在目,其言,仍历历在耳。

”以上文字,是该书的扉页后面的编辑插话,我非常认同,便摘抄于上。

在院里读书月活动中,我选择了柏杨先生的这本书。

在工作之余,我几乎是手不释卷的将其读完的,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都将其随身携带,有时间便翻翻,有几次,看到晚上过了午夜,也不觉疲倦。

书中翔实的历史素材使我大开眼界,也使我震惊,甚至瞠目结舌。

叹于作者史料之翔实,也叹于以往所学历史教科书之乏善可陈,甚至于空洞和教条。

阅读的过程,也是我思考的过程。

李世民曾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为今用,虽然已物是人非,时代早已变迁,但也不乏借鉴之意。

如今的时代,是日新月异的时代,世界各国人民的科技与思想碰撞、融合。

上世纪形成的两大社会形态阵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风云突变,苏联巨人的倒下,多米诺骨牌效应,已使社会主义国家弹指可数。

回望零落星布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的闭关自守,仍沿用着世袭和独裁的愚民和洗脑政策,有的邯郸学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已只是名称的区别。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初中精选作文【1200字】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初中精选作文【1200字】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初中精选作文【1200字】以前,我总是洋洋自得的对人说,如果我家财万贯的话,我必然会报考历史专业的。

这样说的起因是一方面表白自己其实是有抱负的,另一方面表白自己其实很酷。

历史是酷的,我却是肤浅的。

历史并不是全是鲜衣怒马繁华似锦,它事实上如此残酷,战争和虐政将它涂抹得血迹斑斑。

这斑斑血迹又迷惘了众生的眼睛,在穿梭历史重重迷雾之后却对狰狞的歹徒流露出顶礼膜拜的眼神。

原来倒置众生的,并不是只有倾国倾城的美女。

我不断无奈了解为何明孝陵甬道上的牌匾会将朱元璋这个酷爱杀人的混蛋形容成恩泽天下的圣主,就像我不断无奈了解为何人们会赋予项羽这个徒有武力的莽夫以英雄的地位并崇敬了幽幽数千年。

项羽一把大火烧掉了咸阳,不单给后世的歹徒们开了一个以燃烧故都来章显自己盖世武功的恶劣先例,并且烧尽了保存在咸阳的记录着春秋战国以来灿烂学术思想的名贵典籍。

而同样是因燃烧罗马城而闻名的尼罗,却遗臭千古。

相形之下的不同和痛心,我不知怎样能力言语。

不要说形成黄金时代学术典籍遗失的首恶应是焚书坑儒的始皇赢政,那本是另一片苍茫的眼神。

焚书的起因上儒生建议赢政崇古分封子弟和功臣,这本是儒家恭维奉承的的伎俩,但不幸碰上始皇这个一切都向前看的人政治硬汉。

法家的李斯作出细致剖析之后建议"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为焚书。

可见焚书焚的多是民间非科学方面的书籍,而秦朝所设为数泛滥的博士官,依然存有大量诸子百家的典籍。

事实上,按当时的条件,民间就真的能存有很多的书么?藏书在很大水平上还只是政府行为。

而坑儒的起因则是两个羽士为赢政寻仙药不得,怕上面怪罪,便毁谤赢政后逃之夭夭。

始皇怒发冲冠,坑杀相关四百六十于人。

这其中大致是些方术之士,不外因为赢政也提到了儒生在咸阳舆论迷惑人心,大概也有一些儒家人士混迹于被坑杀之列。

因为这两个起因,儒者们穷尽所有可以想到的歹毒词汇加诸于始皇赢政的身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假期,我读了台湾作家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这本书。

这本书是近代以来中国作家著史的最杰出代表作,讲述和评论了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到二十世纪第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整部中国历史。

它以中国人的特定活动为对象,让历史成为一部电影,人民成为这部电影的主角,而中国大地则是这部电影的演出场地。

柏杨的史观以“人”为中心,自称是平民著史、狱中著史,“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所以取名《中国人史纲》,重点在“人”。

柏杨一生经历坎坷,因有大苦难,所以有大愤懑与大悲悯,这种情怀始终激荡在文字里,才使得柏杨作品的魅力不因时间的流逝而稍有减衰。

本书完成于监狱之中,以世纪为经,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写到20世纪初;以事件为纬,内容涵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篇幅浩大,文字流畅生动,结构精练紧凑。

历史是酷的,我却是浅薄的。

历史并非全是鲜衣怒马繁华似锦,它事实上如此残酷,战争和暴政将它涂抹得血迹斑斑。

这斑斑血迹又迷惘了众生的眼睛,在穿越历史重重迷雾之后却对狰狞的暴徒流露出顶礼膜拜的眼神。

原来颠倒众生的,并非只有倾国倾城的美女。

唯物史观无疑是科学的,但不能否认的是在长河迂回蜿蜒的转弯处,历史是富有戏剧性的。

某一个个体可以影响历史的走向,使它选择了其中的一个方向,而将其余诸般可能性留给了后人遐想与感叹的空间。

历史上最热闹的地方,往往是占少数的权贵们明争暗夺,而最冷清的地方,却充斥着占绝大多数的老百姓。

李唐赵宋复朱明,历史的姓氏不断更迭,历史中人声鼎沸,却不知有一双冷眼在历史的边缘静静旁观,它叫做权利。

历史只有一个,但面孔却有多种。

某个角度上它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换个角度,即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屠夫。

本书的内容精彩绝伦,并且很有特点。

洒脱自在、游刃有余的表述。

作者常常开门见山又一针见血地进入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和最关键的人物,分析勾勒,寥寥数笔,便使历史中那些老朽的事件和人物神采顿生,也使隐藏在历史积尘下的规则与真相昭然若揭。

每章最后的“东西方世界”一节,别具匠心和视野。

宋明之后,尤其是十六世纪开始,西方政治文明突破性地发展起来,科技之光兴起,中西方的发展遂于此分道扬镳,并终于导致十九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的不堪收拾。

今天的人在扼腕叹息之余,更应该明白到,不仅仅从中国来看中国历史,和不仅仅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未来的发展,是多么必要和意义非凡。

本书特有的以世纪分章和以问题分节,不以帝王年号而以普遍的公历算法来纪年,和将一个世纪分成十个年代来分别表示,等等做法,都使得全书脉络清晰,重点主题一目了然,大大地方便了阅读。

富于文采的白话文字,这可从《史纲》里面不多的几处古诗翻译就可以看出,其用词之妙与精准,绝对可让作者跻身于一流白话文大师之列。

大量地以表格来代替冗长叙事的方式,既简洁明了,也大大地增加了阅读的愉悦感。

例如,作者提到,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不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

当中国强大如汉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时,我们固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

当中国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时,我们仍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

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惟一的立足点。

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国的王朝,所有的国,都是中国的另一种称谓。

看完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受到了震撼,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感悟与思考。

历史,要认清事实。

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一种潮流。

社会在进步,旧的制度被淘汰。

历史,其意义最主要的是文化精神的象征与传承,历史学科就是如此。

我们的民族汉族在历史上曾饱受欺辱,这自然有外在的原因,可更重要的原因在我们自己身上:统治者骄奢淫逸,百姓不能够居安思危。

可是当今有些所谓的“爱国者”仍旧不肯正视历史,却热衷于依靠对历史的意淫来寻求快感,活在古代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而回不到现实。

我觉得,这才是我们民族真正的耻辱。

我们需要做的,是承认历史,以史为鉴,同时反思我们民族在历史上走过的路,摒弃错误的历史观,消除偏见,才能为日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好思想基础。

对过去的事情的掌握和理性分析,使得我们可以跳出事情圈外,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全面的分析,有高屋建瓴之意味。

等我们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积累,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烦恼和忧虑都是如此的渺小。

从自身修为角度来讲,可以让我们能够超然世外远离目光短浅的痛苦。

从处理事情来看,能让我们更好的把握全局,可以站比一般人更高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我一直说,学历史,不能指导你具体发财致富,但是可以更好地指导你的人生。

这个多元的世界,赚钱容易,修身难。

没有好的修为,终生痛苦。

内心的苦痛是物质不能弥补的。

这就是学习历史对自己的最大的帮助。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一个伟大时代的宏伟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历史是相对的,辨证的。

过去相对现在是历史,现在相对未来是历史。

我们作
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读完《中国人史纲》真是感悟颇深,希望这本优秀的著作能被更多人发现并且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