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第四章第三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是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非金属及其氧化物,也是为氨、硫酸、硝酸的学习做准备,也是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本节具有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由于硫、氮元素有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性质上有很多的特殊性,学好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获得研究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对学生后续系统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补充说明

通过实验了解氮、硫等非金属极其重要氧化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列举氮、硫元素的单质及其氧化物;通过实验认识硫

单质、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认识硫及

其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认识氮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了解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及其

与水的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能运用相关知

识分析简单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

治的方法。

在知识的深广度把

握上,教师一定要

注意与旧教材的区

别,正确把握学习

目标,严格按照必

修1模块的标准进

行教学。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必修化学是学生化学学习链条中的关键性和枢纽性的环节,是中学化学基础性的保证,不是基础性的全部,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更加关注方法的获取和能力的养成,目标的制定旨在为全体学生打下共同的后续学习基础。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切忌制定过高知识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掌握和能力的养成上。基于这样的要求,本节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硫元素的单质及其氧化物;通过阅读、实验认识硫单质、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认识硫及其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的方法。

2.能列举氮元素的单质及其氧化物;了解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及其与水的反应;了解氮气和氧气的反应。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运用相关氮、硫氧化物的知识分析简单的环境问题。

2.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2.在认识S、N的氧化物对生产生活重要作用的同时,了解SO2、NO2、NO等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重难点分析

作为非金属氧化物的代表,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其中包括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和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这不仅因为从实际应用价值上,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和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分别是工业制硫酸和工业制硝酸的原理反应之一,而且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作为知识载体,使学生第一次接触可逆反应这一难点概念,为后续学习选修模块中的化学平衡打下基础。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是本节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重要性在于通过对这两种氧化物的重要性和负面作用的认识,使学生体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的载体。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中,硫元素、氮元素都处于中间价态,其价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性质的重要性,尤其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是在同种元素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此反应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考虑到普通校学生能力水平,在进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的教学时,可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通过讲述的方式完成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使学生理解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从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的层面看,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学习二氧化硫的知识,是学生获取元素化合物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

基于上述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氧气、水的反应、漂白性)及对大气的污染;2.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及对大气的污染。

教学难点:1.可逆反应的概念;2.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3.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教学内容,建议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硫单质及其氧化物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氮氧化物和大气污染的教学。

四、教学资源建议

本节教学内容所用的教学资源相对丰富,教材中的实验基本上是以往教学中较为成熟的实验;有关环境保护及酸雨的内容各种渠道都可以获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教材中的资源完成下列内容:1.利用实验4—7完成SO2易溶于水、SO2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教学。

2.利用图4-23、4-25、4-25三幅图进行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和仿制的教学。

3.从Internet上下载课改实验区的教学资源。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由于本节教学内容是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基础上元素化学的继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从而使学生明晰元素化合物学习的一般方法。

(二)对教材中的化学实验,教师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或采取演示实验、或采取学生分组实验、或选取探究点设计探究实验来完成,总之要充分发挥实验功能。

(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栏目。如根据SO2、NO2的利用和对大气的污染,开展如何评价SO2、NO2的讨论,树立科学的辩证思想和转化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思想和环境保护意识。

又如,为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在设计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实践活动,受时间、场地等条件限制,全部完成这些活动不太现实。教师可根据本校条件,挑选其中一些活动,也可结合课外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具体建议如下:

1.所选的实践活动一定要学生亲自动手完成,重视学生实验结果,并加以分析、论证,可以以演讲形式进行交流。活动的宗旨是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因此在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环保意识也得到提高。

2.活动的教学要求不要太高,难度也不要太大,关键是让学生体验实践的过程。

3.在活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要求学生做好课前调查、查阅资料、发言准备等。教师应准备好活动必备的用品,如污染物样品、报刊资料、复印材料、图片、投影片或录像片等。

4.教学时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某些活动可以采取收集资料──调查──阅读──讨论的方式进行。

5.教学时应注意尽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到环境问题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6.应该注意的是,其中有些活动并没有固定的答案,活动中也不要强求统一。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学生的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六、课堂评价建议

本节教学内容评价可采用纸笔测验、学习小组评价及课外实践活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采用纸笔测验方式,根据必修模块的课标要求设计习题考察学生掌握情况,习题的设计难度不要超出必修要求。如下列习题:

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