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计算四大模型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模型大全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模型大全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模型大全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模型包括以下几种:
1. A字模型:∠1 + ∠2 = ∠c + 180°。

2. 高分角模型:高分角等于底角差的一半。

3. 八字模型:两翼和相等。

4. 飞镖模型:∠d = ∠a + ∠b + ∠c。

5. 镖分分模型:上下之和等于中间两倍。

6. 八字加角分线模型:上下之和等于中间两倍。

7. 双角平分线模型—内内:内内90°+1/2。

8. 双角平分线模型—外外:外外90°-1/2。

9. 双角平分线模型—内外:本质上有某些关联。

10. 一内一外模型:由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和一个外角平分线产生夹角。

11. 两内模型:两个内角平分线的夹角。

12. 两外模型:两个外角平分线的夹角。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请教数学老师或查看教辅资料,以获取更多有关三角形模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11大解题模型模型总结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11大解题模型模型总结

三角形全等的相关模型总结【例题详解】①如图1,在中ABC ∆,,cm 4,6,900==∠=∠BD cm BC CAB AD C 平分,那么点D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cm.②如图2,已知,21∠=∠,43∠=∠.BAC AP ∠平分求证:.图1图2①2(提示:作DE ⊥AB 交AB 于点E)类别1:角平分线模型应用模型1:角平分性质模型:辅助线:过点G 作GE ⊥射线AC②21∠=∠ ,PN PM =∴,43∠=∠ ,PQ PN =∴,BAC PA PQ PM ∠∴=∴平分,.模型2:角平分线+垂线,等腰三角形比呈现辅助线:延长ED 交射线OB 于F 辅助线:过点E 作EF∥射线OB【例题详解】已知:如图2,在中ABC ∆,,,AD AB D BC AD BAC =∠且于交的角平分线)(21.AC AB AM M AD AD CM +=⊥求证:的延长线于交作分析:此题很多同学可能想到延长线段CM,但很快发现与要证明的结论毫无关系。

而此题突破口就在于AB=AD,由此我们可以猜想过C 点作平行线来构造等腰三角形.证明:过点C 作CE∥AB 交AM 的延长线于点E.例题变形:如图,21∠=∠,的中点为AC B ,.,N FB AN M FB CM 于于⊥⊥模型3:角分线,分两边,对称全等要记全两个图形的辅助线都是在射线OA 上取点B ,使OB=OA ,从而使OAC ∆≌△OBC.【例题详解】①、在△ABC 中,∠BAC=60°,∠C=40°,AP 平分∠BAC 交BC 于P,BQ 平分∠ABC 交AC 于Q,求证:AB+BP=BQ+AQ。

思路分析: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的知识:作平行线。

2)解题思路:本题要证明的是AB+BP=BQ+AQ。

形势较为复杂,我们可以通过转化的思想把左式和右式分别转化为几条相等线段的和即可得证。

可过O 作BC 的平行线。

得△ADO≌△AQO。

专题 中点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知识解读)-中考数学(全国通用)

专题  中点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知识解读)-中考数学(全国通用)

专题02 中点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应用(知识解读)【专题说明】线段中点是几何部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后面学习的中线,中位线等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几何证明题中也屡次出现.那么,如果在题中遇到中点你会想到什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还是中位线定理?今天我们重点探究“倍长中线”法以及平行线间夹中点时延长中线交平行等的应用。

【方法技巧】模型1 :倍长中线法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当题中出现中线时,我们经常根据需要将AD延长,使延长部分和中线相等,这种方法叫做“倍长中线”.如下图:此时,易证△ACD≌EDB,进而得到AC=BE且AC//BE.模型2:平行线夹中点如图,AB//CD,点E是BC的中点.可延长DE交AB于点F.模型3:中位线如图,在△ABC中,点D是AB边的中点.可作另一边AC的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如下图所示:由中位线的性质可得,DE//BC且DE=1/2BC.模型4:连接直角顶点,构造斜中定理【典例分析】【模型1 倍长中线法】【典例1】【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中,若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A.SSS B.SAS C.AAS D.HL(2)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A.6<AD<8 B.6≤AD≤8 C.1<AD<7 D.1≤AD≤7【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问题解决】(3)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求证:AC =BF.【变式1-1】(1)在△ABC中,AB=5,AC=3,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2)受到(1)启发,请你证明下面的问题: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变式1-2】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是BC中点,连接AD并延长到点E,连接BE.(1)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CD≌△EBD,并给出证明.(2)若AB=5,AC=3,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变式1-3】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求证:AB=CD.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明AB=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请任意选择其中两种对原题进行证明.(1)延长DE到F,使得EF=DE;(2)作CG⊥DE于G,BF⊥DE于F交DE的延长线于F;(3)过点C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F.【模型2 平行线夹中点】【典例2】如图,已知AB=12,AB⊥BC,垂足为点B,AB⊥AD,垂足为点A,AD=5,BC =10,点E是CD的中点,求AE的长.【变式2-1】如图,AB∥CD,∠BCD=90°,AB=1,BC=4,CD=3,取AD的中点E,连结BE,则BE=.【变式2-2】如图,公园有一条“Z”字形道路AB﹣BC﹣CD,其中AB∥CD,在E、M、F 处各有一个小石凳,且BE=CF,M为BC的中点,连接EM、MF,请问石凳M到石凳E、F的距离ME、MF是否相等?说出你推断的理由.【变式2-3】如图:已知AB∥CD,BC⊥CD,且CD=2AB=12,BC=8,E是AD的中点,①请你用直尺(无刻度)作出一条线段与BE相等;并证明之;②求BE的长.【模型3 中位线】【典例3】如图,△ABC中,AD平分∠BAC,E是BC中点,AD⊥BD,AC=7,AB=4,则DE的值为()A.1B.2C.D.【变式3-1】如图,在△ABC中,D,E,F分别是边AB,BC,CA的中点,若△DEF的周长为10,则△ABC的周长为.【变式3-2】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4,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连接CD和EF.(1)求证:CD=EF;(2)四边形DEFC的面积为.【变式3-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在BC的延长线上,CE=DE=2BC.CD 的中点为F,DE的中点为G,连接AF,FG.(1)求证:四边形AFGD为菱形;(2)连接AG,若BC=2,,求AG的长.【模型4 连接直角顶点,构造斜中定】【典例4】用三种方法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BCA =90°,AD=DB.求证:CD=AB.【变式4-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10,则该斜边长为()A.5B.10C.15D.20【变式4-2】如图,点E是△ABC内一点,∠AEB=90°,D是边AB的中点,延长线段DE 交边BC于点F,点F是边BC的中点.若AB=6,EF=1,则线段AC的长为()A.7B.C.8D.9【变式4-3】用两种方法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1,在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求证:CD=AB.证法1:如图2,在∠ACB的内部作∠BCE=∠B,CE与AB相交于点E.∵∠BCE=∠B,∴.∵∠BCE+∠ACE=90°,∴∠B+∠ACE=90°.又∵,∴∠ACE=∠A.∴EA=EC.∴EA=EB=EC,即CE是斜边AB上的中线,且CE=AB.又∵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即CD与CE重合,∴CD=AB.请把证法1补充完整,并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证法2.专题02 中点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应用(知识解读)【专题说明】线段中点是几何部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后面学习的中线,中位线等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几何证明题中也屡次出现.那么,如果在题中遇到中点你会想到什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还是中位线定理?今天我们重点探究“倍长中线”法以及平行线间夹中点时延长中线交平行的应用。

三角形的四大模型

三角形的四大模型

三角形的四大模型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它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特点。

在研究三角形时,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型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下面将介绍三角形的四大模型:欧拉模型、特里希亚特中心模型、边-角模型和向量模型。

一、欧拉模型欧拉模型通过研究三角形的顶点、边和面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欧拉公式是欧拉模型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它表达了三角形的顶点数、边数和面数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拉公式,三角形的顶点数加上面数减去边数等于2。

这个定理可以用来验证三角形是否构成一个封闭的几何图形。

欧拉模型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和内心等特殊点的性质。

这些特殊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三角形的对称性、平衡性和内切性质。

二、特里希亚特中心模型特里希亚特中心模型是通过研究三角形的三个特殊点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特里希亚特中心包括三角形的重心、外心和内心。

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外心是三角形三条外接圆的交点,内心是三角形三条内切圆的交点。

特里希亚特中心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三角形的平衡性、外接性和内切性质。

例如,通过研究重心,我们可以了解三角形的平衡点和质心的性质;通过研究外心,我们可以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外心角的性质;通过研究内心,我们可以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内心角的性质。

三、边-角模型边-角模型是通过研究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边-角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三角形的角度关系、边长关系和面积关系。

在边-角模型中,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来计算三角形的角度、边长和面积。

例如,正弦定理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边长,余弦定理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角度,海伦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四、向量模型向量模型是通过利用向量的特性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向量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三角形的平行性、共线性和向量运算等。

在向量模型中,我们可以用向量的减法来计算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用向量的叉乘来计算两个向量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四大模型培训课件

三角形的四大模型培训课件

三角形的四大模型一、三角形的重要概念和性质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2、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三角形角平分线(角分线)中线(分面积等)高(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二、八字模型:证明结论:∠A+∠B=∠C+∠D三、飞镖模型:证明结论:1.∠BOC=∠A+∠B+∠C四、角分线模型:如图,BD、CD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BD、CD相交于点D,试探索∠A与∠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如图,△ABC两个外角(∠CAD、∠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探索∠P与∠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题型一、三角形性质等应用1.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前进10m,向右转15°,再前进10m,又向右转15°,这样一直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米数是()A.120 B.150 C.240 D.3602.如图所示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如果AB=8cm,BE=4cm,DH=3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cm2.3.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S△ABC=4cm2,则S阴影= cm2.4.A、B、C是线段A1B,B1C,C1A的中点,S△ABC的面积是1,则S△A1B1C1的面积.5.一个四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剩下的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画出所有可能的图形,并分别说出内角和和外角和变化情况.6.如图,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1)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PAC+∠PBD;(2)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PBD是否成立?(直接回答)(3)当动点P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题型二、八字模型应用7.(1)如图1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请说明∠A+∠B=∠C+∠D;(2)如图2,AB∥CD,AP、CP分别平分∠BAD、∠BCD,①图2中共有个“8字形”;②若∠ABC=80°,∠ADC=38°,求∠P的度数;(提醒:解决此问题你可以利用图1的结论或用其他方法)③猜想图2中∠P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8.(1)求五角星的五个角之和;(2)求这六个角之和题型三、飞镖模型应用9.如图,已知AB∥DE,BF,EF分别平分∠ABC与∠CED交于点F,探索∠BFE与∠B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0.如图1,E是直线AB,CD内部一点,AB∥CD,连接EA,ED.(1)探究猜想:①若∠A=30°,∠D=40°,则∠AED等于多少度?②若∠A=20°,∠D=60°,则∠AED等于多少度?③猜想图1中∠AED,∠EAB,∠EDC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拓展应用:如图2,射线FE与矩形ABCD的边AB交于点E,与边CD交于点F,①②③④分别是被射线FE隔开的4个区域(不含边界,其中区域③、④位于直线AB上方,P是位于以上四个区域上的点,猜想:∠PEB,∠PFC,∠EPF的关系(不要求证明).题型四、角分线模型应用11.如图,∠A=65°,∠ABD=30°,∠ACB=72°,且CE平分∠ACB,求∠BEC的度数.12.如图,在△ABC中,∠A=42°,∠ABC和∠ACB的三等分线分别交于点D,E,则∠BDC的度数是()A.67°B.84°C.88°D.110°第11题第12题第13题13.如图,若∠DBC=∠D,BD平分∠ABC,∠ABC=50°,则∠BCD的大小为()A.50°B.100°C.130°D.150°14.如图,∠ACD是△ABC的外角,∠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A1BC 的平分线与∠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A n﹣1BC的平分线与∠A n﹣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 n.设∠A=θ.则:(1)∠A1= ;(2)∠A2= ;(3)∠A n= .题型五、其他应用15.已知△ABC中,∠A=60°.(1)如图①,∠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则∠BOC= °.(2)如图②,∠ABC、∠ACB的三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1、O2,则∠BO2C= °.(3)如图③,∠ABC、∠ACB的n等分线分别对应于O1、O2…O n﹣1(内部有n﹣1个点),求∠BO n﹣1C(用n的代数式表示).(4)如图③,已知∠ABC、∠ACB的n等分线对应于O1、O2…O n﹣1,若∠BO n﹣1C=90°,求n的值.16.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如图,若△ABC 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I,过I作DE⊥AI分别交AB、AC于点D、E.(1)请你通过画图、度量,填写右上表(图画在草稿纸上,并尽量画准确)(2)从上表中你发现了∠BIC与∠BDI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写出并说明其中的道理.∠BAC的度数40°60°90°120°∠BIC的度数∠BDI的度数(备用图)。

三角形计算四大模型

三角形计算四大模型

三角形计算四大模型三角形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几何形状,拥有三边和三个内角。

在数学中,有四种常见的三角形计算模型:余弦定理、正弦定理、海伦公式和面积公式。

这些模型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的各种属性,例如边长、角度和面积。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个模型。

1.余弦定理:余弦定理表达了一个三角形的任意一条边的平方与其余两条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

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为a、b、c,内角对应的顶点分别为A、B、C,那么余弦定理可以表达为:a^2 = b^2 + c^2 - 2bc*cosAb^2 = a^2 + c^2 - 2ac*cosBc^2 = a^2 + b^2 - 2ab*cosC2.正弦定理:正弦定理利用了角度和边长之间的关系。

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为a、b、c,内角对应的顶点分别为A、B、C,那么正弦定理可以表达为:a/sinA = b/sinB = c/sinC3.海伦公式:海伦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为a、b、c,令s为半周长(即s=(a+b+c)/2),那么海伦公式可以表达为:面积 = sqrt(s*(s-a)*(s-b)*(s-c))4.面积公式:面积公式也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面积=(1/2)*b*h这四大模型都能够为我们提供计算三角形属性的方法。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适用于计算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情况,而海伦公式和面积公式则适用于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根据具体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模型来计算三角形的属性。

除了上述四大模型之外,三角形的属性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计算,例如勾股定理、角平分线定理等。

每个模型在不同的问题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场景,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各种三角形计算问题。

微专题 三角形四大常考全等模型

微专题  三角形四大常考全等模型

基本模型
图示
模型总结
有三个直角,常利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角相等
针对训练 3.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 BE⊥MN于E. 求证:DE=AD+BE.
第3题图
证明:∵∠ACB=90°,AC=BC, ∴∠ACD+∠BCE=90°, 又∵AD⊥MN,BE⊥MN,∴∠ADC=∠CEB=90°, ∴∠ACD+∠DAC=90°, ∴∠BCE=∠CAD. 在△ADC和△CEB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4题图
∠A=∠ACF AD=CF , ∠A DF =∠F ∴△ADE≌△CFE(ASA).
W
点击链接至综合提升
例2题图
解:全等.
理由如下:∵∠1=∠2,∴DB=DC.
∵AB=AC,∴∠ABC=∠ACB.
∴∠ABC-∠1=∠ACB-∠2,
∴∠ABD=∠ACD,
在△ABD和△ACD中, AB=AC ∠ABD=∠ACD, BD=CD ∴△ABD≌△ACD(SAS).
基本模型
图示
所给图形可沿某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重合的顶 模型总结 点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解题时要注意其隐含条件,即公共边
【思维教练】要证△ABC≌△DEC, 题干已知BC=CE,AB=DE,∠BAE =∠BCE=90°,只需证明∠B= ∠CED即可.
例4题图
证明:∵∠BAE=∠BCE=90°, ∴∠ABC+∠AEC=180°. ∵∠AEC+∠DEC=180°, ∴∠DEC=∠B. 在△ABC和△DEC中, AB=DE ∠B=∠DEC, BC=EC ∴△ABC≌△DEC(SAS).
微专题 四大常考全等模型
(必考,均在几何图形的证明与计算中涉及考查) 模型一 平移模型 例1 如图,已知BC∥EF,∠B=∠DGC,点D、C在AF上,且AB=DE. 求证:AD=CF. 【找一找】

奥数几何-三角形五大模型带解析

奥数几何-三角形五大模型带解析

三角形五大模型【专题知识点概述】本讲复习以前所学过的有关平面几何方面的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重点模型重温一、等积模型①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②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如右图12::S S a b =③夹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如右图ACD BCD S S =△△;反之,如果ACD BCD S S =△△,则可知直线平行于CD .④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作特殊的平行四边形);⑤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⑥两个平行四边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二、等分点结论(“鸟头定理”)DC BAbas 2s 1如图,三角形AED 占三角形ABC 面积的23×14=16三、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 (“蝴蝶定理”)① S 1︰S 2=S 4︰S 3 或者S 1×S 3=S 2×S 4 ② ②AO ︰OC=(S 1+S 2)︰(S 4+S 3)梯形中比例关系(“梯形蝴蝶定理”) ①S 1︰S 3=a 2︰b 2②S 1︰S 3︰S 2︰S 4= a 2︰b 2︰ab ︰ab ; ③S 的对应份数为(a+b )2模型四:相似三角形性质如何判断相似(1)相似的基本概念:两个三角形对应边城比例,对应角相等。

(2)判断相似的方法:①两个三角形若有两个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个三角形若有两条边对应成比例,且这两组对应边所夹的角相等则两个S 4S 3s 2s 1O DCBA S 4S 3s 2s 1ba三角形相似。

hh H cb a CB Aac b HC BA①a b c hA B C H=== ; ② S 1︰S 2=a 2︰A 2模型五:燕尾定理S △ABG :S △AGC =S △BGE :S △GEC =BE :EC ; S △BGA :S △BGC =S △AGF :S △GFC =AF :FC ; S △AGC :S △BCG =S △ADG :S △DGB =AD :DB ;【重点难点解析】1. 模型一与其他知识混杂的各种复杂变形2. 在纷繁复杂的图形中如何辨识“鸟头”【竞赛考点挖掘】1. 三角形面积等高成比2. “鸟头定理”3. “蝴蝶定理”F ED CBA【习题精讲】【例1】(难度等级 ※)如图,长方形ABCD 的面积是56平方厘米,点E 、F 、G 分别是长方形ABCD 边上的中点,H 为AD 边上的任意一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例2】(难度等级 ※)如右图,ABFE 和CDEF 都是矩形,AB 的长是4厘米,BC 的长是3厘米,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例3】(难度等级 ※)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BC=8 厘米,AD=6厘米,E 、F 分别为AB 和AC 的中点,那么三角形EBF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例4】(难度等级 ※※※)如图,在面积为1的三角形ABC 中,DC=3BD,F 是AD 的中点,延长CF 交AB 边于E,求三角GHFED CBA FE DCB AFABCDE形AEF 和三角形CDF 的面积之和。

三角形计算四大模型(精.选)

三角形计算四大模型(精.选)

D C B AGFED CB A“铅笔头模型”例(1)如图①,AB∥CD,则∠A+∠C= 。

如图②,AB∥CD,则∠A+∠E+∠C= 。

如图③,AB∥CD,则∠A+∠E+∠F+∠C= 。

如图④,AB∥CD,则∠A+∠E+∠F+∠G+∠C= 。

(2)如图⑤,AB∥CD,则∠A+∠E+∠F+…+∠C= 。

(3)利用上述结论解决问题:如图已知AB∥CD,∠BAE和∠DCE的平分线相交于F,∠E=140°,求∠AFC的度数。

图①图②图③图④“锯齿模型”例3.如图,AB∥CD,猜想∠BED与∠B、∠D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EDCBA如图,已知AB∥EF,BC⊥CD于点C,若∠ABC=30°,∠DEF=45°,则∠CDE等于()ED CB AFED CB An个点FEB如图,直线AB 平行CD ,∠EFA=30,∠FGH=90,∠HMN=30,∠CNP=50,则∠GHM 的大小是多少( )2.如图,已知AB ∥CD ,∠EAF =41∠EAB ,∠ECF =41∠ECD ,试∠AEC 与∠AFC 之间的关系式。

“8字型”如图,俩直线AB,CD 平行,则,∠1+∠2+∠3+∠4+∠5+∠6=“飞镖模型”例1.如图2,40,15,35,B C A B C D ∠=︒∠=︒∠=︒∠=则_________;FEDC BA CABD变式训练:1.如图,已知︒=∠27A ,︒=∠96CBE ,︒=∠30C . 求:ADE ∠的大小.2.如图,五角星ABCDE ,求E D C B A ∠+∠+∠+∠+∠的度数.变式训练:1.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角平分线(平分三角形外角的射线角外角角平分线,如图(2),AEC ∠是ABC ∆的外角,CO 平分ACE ∠,那么射线CO 就是外角平分线)(1)如图(1),在ABC ∆中,两内角角平分线BO,CO 相交于点O ,若ο50=∠A ,则=∠BOC ___________;此时A ∠与BOC ∠有怎样的关系?(2)如图(2),在ABC ∆中,一内角平分线BO 与一外角平分线CO 相交于点O ,ο50=∠A ,则=∠BOC ___________;此时A ∠与BOC ∠有怎样的关系? (3)如图(3),在ABC ∆中,两外角EBC ∠、FCB ∠的平分线,BO,CO 相交于点O ,若ο50=∠A ,则=∠BOC ___________;此时A ∠与BOC ∠有怎样的关系?练习题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 ≠AB ,AD 是斜边上的高,DE ⊥AC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则图中与∠C (∠C 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2.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 则∠AOC+∠DOB=( )3. 如图,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三块,小明只需带上第_______块就可配到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4.如图 a ,已知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 折叠成图案b ,再沿BF 折叠成图案c ,则c 中的∠CFE 的度数是__________。

例谈初中数学有关三角函数应用题的四个模型

例谈初中数学有关三角函数应用题的四个模型

例谈初中数学有关三角函数应用题的四个模型
1.求正弦定理: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三角形对边求角的问题,同
时也常用来求三角形内角与外角之和的问题,如:已知ABC三角形,
A = 105°,
B = 30°,求C角的度数。

解:由正弦定理:
A:B:C=sinA:sinB:sinC,可得:C = 45°。

2.求余弦定理:余弦定理可以用来求三角形的面积,如果知道三条边的长度,则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如:已知ABC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
度分别为a = 8cm、b = 9cm,夹角C的度数为30°,求ABC三角形的
面积。

解:利用余弦定理,即a² = b² + c²– 2bc⁺cosC,得出:c = 8.11cm,三角形ABC的面积S = ab/2 sinC = 63.07cm²。

3.求正切定理:正切定理常用于求夹角的正切值。

如:已知ABC三角形,A = 30°,∠B = 60°,求tanB的值,解:由正切定理:
tanA:tanB:tanC = a:b:c,可以得出tanB = 1/√3∶1.
4.求正割定理应用:正割定理常用于夹角的正割值的求解,如:已知ABC三角形,A = 45°,B = 60°,求cosA的值,解:由正割定理:cosA:cosB:cosC = a:b:c,可以得出cosA = √3∶2.。

三角形中角度计算相关的模型(飞镖模型、8字模型、角分线模型)

三角形中角度计算相关的模型(飞镖模型、8字模型、角分线模型)

三角形中与角度计算相关的模型两个定理:一、平面内,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

二、平面内,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其不相邻的两个外角和。

由上述两个定理可导出本文如下说要讲述的相关模型:8字模型、飞镖模型、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内外角角平分线模型、共顶点的角平分线与高线夹角模型。

下面一一推导证明。

条件:AD、BC相交于点O。

结论:∠A+∠B=∠C+∠D。

(上面两角之和等于下面两角之和)证明:在∠ABO中,由内角和定理:∠A+∠B+∠BOA=180°在∠CDO中,∠C+∠D+∠COD=180°,∠∠A+∠B+∠BOA=180°=∠C+∠D+∠COD,由对顶角相等:∠BOA=∠COD故有∠A+∠B=∠C+∠D应用:如下左图所示,五角星中,∠A+∠B+∠C+∠D+∠E=180°条件:四边形ABDC如上左图所示。

结论:∠D=∠A+∠B+∠C。

(凹四边形凹外角等于三个内角和)证明:如上右图,连接AD并延长到E,则:∠BDC=∠BDE+∠CDE=(∠B+∠1)+(∠2+∠C)=∠B+∠BAC+∠C。

本质为两个三角形外角和定理证明。

应用:如下左图,则∠A+∠B+∠C+∠D+∠E+∠F=260°(下右图中两个飞镖)。

条件:△ABC 中,BI 、CI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I 。

结论:A I ∠+︒=∠2190 证明: ∵BI 是∠ABC 平分线,∴ABC ∠=∠212 ∵CI 是∠ACB 平分线,∴ACB ∠=∠213由A →B →I →C →A 的飞镖模型可知: ∠I =∠A +∠2+∠3=∠A +ABC ∠21+ACB ∠21=∠A +)180(21A ∠-︒=A ∠+︒2190. 应用:如上图,BI 、CI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I 。

(1) 若∠A =60° ,则∠I =120° (2) 若∠I =110°,则∠A =40° (3) 若∠A =α,则∠I =α2190+︒。

三角形 数学建模 四大常考相似模型

三角形 数学建模 四大常考相似模型
为BC上一点,MN⊥AM,MN交CD 于点N. (1)求证:△ABM∽△MCN; (2)若AB=6,BM=2,求DN的长.
(1)证明:∵∠B=∠C=∠AMN=90°,
∴∠AMB+∠CMN=90°,∠CMN+∠MNC=90°,
∴∠AMB=∠MNC,
∴△ABM∽△MCN.
2.结论: (1)
一线三垂直型 已知:∠B=∠ACE=∠D=90° 结论:(1)△ABC∽△CDE (2)AB·DE=BC·CD (3)当C为BD中点时,△ABC∽△CDE∽△ACE
(2)
一线三等角型 已知:∠B=∠ACE=∠D=α 结论:(1)△ABC∽△CDE (2) AB·DE=BC·CD (3)当C为BD中点时,△ABC∽△CDE∽△ACE
BC
1 3
.
2.如图,在△ABC中,P为边AB上一点,且∠ACP=∠B,若 AP=2,BP=3,则AC的长为 10.
3.如图,在△ABC中,AB=8,AC=6,点D在边AC上,AD=2,若点E在
边AB上,以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AE的长

8或3
32
.
模型解读
模型二 8字型 特征:有一组隐含的等角(即对顶角相等). (1)
第四章 三角形
数学建模 四大常考相似模型
模型解读
特征:有一个公共角. (1)
模型一 A字型
A 字型 已知:DE∥BC 结论:AD = AE = DE
AB AC BC
反 A 字型 (2)
已知:∠AED=∠C 结论:AD = AE = DE
AB AC BC
(3)
反 A 字型(共边共角)
已知:∠ABD=∠C
8 字型 已知:AB∥CD 结论:AO = BO = AB

2023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三角形中考重难点(模型观念)四大常考全等模型

2023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三角形中考重难点(模型观念)四大常考全等模型
第四章 三角形
中考重难点(模型观念) 四大常考全等模型
模型解读
·数学
模型一 平移型 (1)特征:沿同一直线平移可得两三角形重合.模型展示如下:
已知: AE=BF, CB∥DF, AC∥DE 结论:△ABC≌△EFD
(2)解题思路: 判断三角形全等的关键: ①加(减)共线部分,得某一对应边相等; ②利用平行线性质找对应角相等.
·数学 4.如图,在△ABC中,∠ACB=90°,点E在AC的延长线上, ED⊥AB于点D,若BC=ED,试说明:CE=DB.
解:因为ED⊥AB,所以∠ADE=∠ACB=90°, 因为∠A=∠A,ED=BC,所以△AED≌△ABC(AAS). 所以AE=AB,AC=AD.所以CE=DB.
·数学
模型三 旋转型 (1)特征: ①共顶点,绕该顶点旋转可得两三角形重合; ②不共顶点,绕某一点旋转后,再平移可得到两三角形重合.
解:因为∠BAC=∠DAE, 所以∠BAC+∠DAC=∠DAE+∠DAC, 即∠BAD=∠CAE.
AB=AC 在△BAD和△CAE中,ቐ∠BAD=∠CAE,
AD=AE 所以△BAD≌△CAE(SAS).所以BD=CE.
·数学 6.如图,点C,E,F,B在同一直线上,点A,D在BC异侧, AB∥CD,AE=DF,∠A=∠D. (1)试说明:△ABE≌△DCF; (2)若AB=CF,试说明:△CFD是等腰三角形.
三垂直型
·数学
考虑:△ABE≌△ECD 结论:BC=BE+EC=AB+CD
(2)三个直角(不在同一直线上):
·数学
考虑:△ABE≌△BCD 结论:EC=AB-CD
考虑:△ABE≌△ECD 结论:BC=AB-CD
·数学 7.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点E是 ∠ACB内部的一点,连接CE,作AD⊥CE,BE⊥CE,垂 足分别为点D,E. (1)试说明:△BCE≌△CAD; (2)若BE=5,DE=7,BC=13,则△ACD的周长是 30 .

奥数几何-三角形五大模型带解析

奥数几何-三角形五大模型带解析

奥数几何-三角形五大模型带解析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图形之一,具有丰富的性质和应用。

在奥数竞赛中,常常会涉及到三角形的题目。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我们需要掌握三角形的五大模型,即:全等模型、相似模型、正弦定理模型、余弦定理模型和面积模型。

下面将对这五大模型进行详细解析。

一、全等模型全等模型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和对应角度都相等。

利用全等模型,我们可以简化一些繁杂的计算,直接得到结论。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的对应边长和对应角度分别相等,我们就可以得出它们全等的结论,即△ABC≌△DEF。

利用全等模型,我们可以将问题简化为求解另一个已知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得到答案。

二、相似模型相似模型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相等,但对应边长不一定相等。

相似模型在解决一些比例问题时非常有用。

例如,已知△ABC和△DEF的对应角度分别相等,我们可以推出它们相似的结论,即△ABC∽△DEF。

利用相似模型,我们可以通过已知比例关系,求解未知的边长或角度。

三、正弦定理模型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正弦值与对应边的长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正弦定理模型在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时非常有用。

正弦定理的公式为:sinA/a = sinB/b = sinC/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角度,a、b、c为对应边的长度。

利用正弦定理模型,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角度和边长,求解未知的边长或角度。

四、余弦定理模型余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余弦值与对应边的长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余弦定理模型在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时非常有用。

余弦定理的公式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C为对应的角度。

利用余弦定理模型,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边长和角度,求解未知的边长或角度。

五、面积模型面积模型是指通过三角形的面积关系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

在面积模型中,我们常常使用海伦公式或高度公式来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最新人教版中考数学考点复习第四章三角形重点拓展(一)常考的四大全等模型与证明方法

最新人教版中考数学考点复习第四章三角形重点拓展(一)常考的四大全等模型与证明方法

返回目录
模型图例
模型三:旋转型 特征:绕着某一点旋转某一角度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 (1)自旋型
返回目录
(2)共旋型(手拉手型)
已知:△ABC和△CDE均为 等边三角形,
结论:△BCE≌△ACD, BE=AD, ∠AOB=∠ACB=60°.
已知: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 DEFG均为正方形,
结论:△ADE≌△CDG, AE=CG,AE⊥CG.
返回目录
谢谢
返回目录
∵∠BDC+∠ACD=∠ABD=60°,
∴∠BAE+∠ACD=60°.
∴∠AMC=180°-∠BAE-∠ACD=120°.
(3)证明:∵∠ABD=∠CBE=60°,
∴∠DBQ=180°-∠ABD-∠CBE=60°.
∴∠ABD=∠DBQ. ∠BAE=∠BDC, 在△ABP和△DBQ中, AB=DB,
∠ABP=∠DBQ,
返回目录
(3)DE=CE-BD.理由如下:
∵BD⊥l,CE⊥l,∴∠BDA=∠AEC=90°.
∴∠ABD+∠DAB=90°.
∵∠BAC=90°,∴∠DAB+∠CAE=90°. ∴∠ABD=∠CAE. ∠BDA=∠AEC, 在△ABD和△CAE中, ∠ABD=∠CAE,
AB=CA, ∴△ABD≌△CAE(AAS). ∴AD=CE,BD=AE. ∴DE=AD-AE=CE-BD.
返回目录
典型题目
3. 如图Z1-3,△ABD和△BCE都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E,CD.求证
:AE=DC.
证明:∵△ABD和△BCE都为等边三角形

∴AB=BD,BE=BC,∠ABD=∠EBC.
∴∠ABE=∠DBC.

相似专题四相似三角形的四大模型初中数学

相似专题四相似三角形的四大模型初中数学

【证明】∵∠ACD=∠BCA,∠DAC=∠B, ∴△ACD∽△BCA,∴CADD=AACB. ∵CD=CE,∴∠CDE=∠CED,∴∠ADB=∠CEA. ∵∠DAC=∠B,∴△ADB∽△CEA, ∴AACB=BADE,∴CADD=BADE,∴CD·BD=AD·AE.
模型展示
结论
条件:∠C=∠ABD=∠E=90°. 结论:△ABC∽△BDE.
条件:∠C=∠AGD=∠F=90°. 结论:△ABC∽△EDF.
3 【2023·济南市中区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 E是BC的中点,EF⊥AE交CD于点F.
(1)求证:△ABE∽△ECF. 【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B=∠C=90°,∴∠=90°, ∴∠AEB+∠CEF=90°,∴∠BAE=∠CEF, ∴△ABE∽△ECF.
模型2 8字型 【模型解读】两个三角形若有“一对对顶角+一对等角”, 则出现“8”字型相似.没有说明对应角的关系时,需分 ∠B=∠C或∠B=∠D两种情况讨论.
模型展示
结论
条件:AB∥CD. 结论:△AOB∽△DOC.
条件:∠A=∠C或∠B=∠D. 结论:△AOB∽△COD.
2 【2023·济南期末】如图,AD,BC相交于点P,连接 AC,BD,且∠1=∠2,AC=3,CP=2,DP=1,求 BD的长.
第九章 图形的相似
专题(四) 相似三角形的四大 模型
模型1 A字型 【模型解读】两个三角形若有“一个公共角+一对等角”, 则出现“A”字型相似,没有说明对应角的关系时,需分 ∠AED=∠B或∠AED=∠C两种情况讨论.
模型展示
结论
条件:DE∥BC. 结论:△AED∽△ACB.
模型展示
结论 条件:∠AED=∠B 或AADC=AAEB. 结论:△ AED∽△ABC.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系列之(三)三角形四大模型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系列之(三)三角形四大模型

初中几何模型系列之(三)三角形四大模型
全面完整版+例题解析
第一部分模型展示
一、八字模型:二、飞镖模型:
证明的过程很简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吧!
模型展示
三、角平分线模型
角平分线模型包含三种类型,1.两内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2.两外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3.一条内角和一个外
模型展示
四、角平分线&高线模型
注意:此模型要注意,在此结论三个角的关
系中,∠ B和∠ C之间永远是大角-小角。

第二部分例题解析
点评:此题既可用
8字模型又可用飞
镖模型,同学们一
定要仔细观察!
点评:此题既可用8字模型又可用飞镖模型,同学们
点评:此题用到8字模型的一种特殊情况,大家要体会这种情况!
点评:此题用到两次飞镖模型,大家在做题时要注意构造模型
点评:此题用到两次飞镖模型,大家在做题时要注意观察
点评:此题属于角平分线中两外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的情况
例题解析
点评:此题标准的角平分线
+高线模型,第一问的计算
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第二问的
铺垫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第三部分课后练习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三角形的四大模型

三角形的四大模型

三角形的四大模型一、三角形的重要概念和性质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2、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三角形角平分线〔角分线〕中线〔分面积等〕高〔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二、八字模型:证明结论:∠A+∠B=∠C+∠D三、飞镖模型:证明结论:1.∠BOC=∠A+∠B+∠C四、角分线模型:如图,BD、CD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BD、CD相交于点D,试探索∠A与∠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如图,△ABC两个外角〔∠CAD、∠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探索∠P与∠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题型一、三角形性质等应用1.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前进10m,向右转15°,再前进10m,又向右转15°,这样一直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米数是〔〕A.120 B.150 C.240 D.3602.如下图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如果AB=8cm,BE=4cm,DH=3cm,那么图中阴影局部面积为cm2.3.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S△ABC=4cm2,那么S阴影= cm2.4.A、B、C是线段A1B,B1C,C1A的中点,S△ABC的面积是1,那么S△A1B1C1的面积.5.一个四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剩下的局部可能是什么图形?画出所有可能的图形,并分别说出内角和和外角和变化情况.6.如图,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局部,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局部.当动点P落在某个局部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1〕当动点P落在第①局部时,求证:∠APB=∠PAC+∠PBD;〔2〕当动点P落在第②局部时,∠APB=∠PAC+∠PBD是否成立?〔直接答复〕〔3〕当动点P在第③局部时,全面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题型二、八字模型应用7.〔1〕如图1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请说明∠A+∠B=∠C+∠D;〔2〕如图2,AB∥CD,AP、CP分别平分∠BAD、∠BCD,①图2中共有个“8字形〞;②假设∠ABC=80°,∠ADC=38°,求∠P的度数;〔提醒:解决此问题你可以利用图1的结论或用其他方法〕③猜测图2中∠P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8.〔1〕求五角星的五个角之和;〔2〕求这六个角之和题型三、飞镖模型应用9.如图,AB∥DE,BF,EF分别平分∠ABC与∠CED交于点F,探索∠BFE与∠B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0.如图1,E是直线AB,CD内部一点,AB∥CD,连接EA,ED.〔1〕探究猜测:①假设∠A=30°,∠D=40°,那么∠AED等于多少度?②假设∠A=20°,∠D=60°,那么∠AED等于多少度?③猜测图1中∠AED,∠EAB,∠EDC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拓展应用:如图2,射线FE与矩形ABCD的边AB交于点E,与边CD交于点F,①②③④分别是被射线FE隔开的4个区域〔不含边界,其中区域③、④位于直线AB上方,P是位于以上四个区域上的点,猜测:∠PEB,∠PFC,∠EPF的关系〔不要求证明〕.题型四、角分线模型应用11.如图,∠A=65°,∠ABD=30°,∠ACB=72°,且CE平分∠ACB,求∠BEC的度数.12.如图,在△ABC中,∠A=42°,∠ABC和∠ACB的三等分线分别交于点D,E,那么∠BDC的度数是〔〕A.67°B.84°C.88°D.110°第11题第12题第13题13.如图,假设∠DBC=∠D,BD平分∠ABC,∠ABC=50°,那么∠BCD的大小为〔〕A.50°B.100°C.130°D.150°14.如图,∠ACD是△ABC的外角,∠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A1BC 的平分线与∠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A n﹣1BC的平分线与∠A n﹣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 n.设∠A=θ.那么:〔1〕∠A1= ;〔2〕∠A2= ;〔3〕∠A n= .题型五、其他应用15.△ABC中,∠A=60°.〔1〕如图①,∠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那么∠BOC= °.〔2〕如图②,∠ABC、∠ACB的三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1、O2,那么∠BO2C= °.〔3〕如图③,∠ABC、∠ACB的n等分线分别对应于O1、O2…O n﹣1〔内部有n﹣1个点〕,求∠BO n﹣1C〔用n的代数式表示〕.〔4〕如图③,∠ABC、∠ACB的n等分线对应于O1、O2…O n﹣1,假设∠BO n﹣1C=90°,求n的值.16.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如图,假设△ABC 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I,过I作DE⊥AI分别交AB、AC于点D、E.〔1〕请你通过画图、度量,填写右上表〔图画在草稿纸上,并尽量画准确〕〔2〕从上表中你发现了∠BIC与∠BDI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写出并说明其中的道理.∠BAC的度数40°60°90°120°∠BIC的度数∠BDI的度数〔备用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C
B
A
G F E
D
C
B
A
“铅笔头模型”
例(1)如图①,AB ∥CD ,则∠A+∠C= 。

如图②,AB ∥CD ,则∠A +∠E +∠C= 。

如图③,AB ∥CD ,则∠A +∠E +∠F+∠C= 。

如图④,AB ∥CD ,则∠A +∠E +∠F+∠G+∠C= 。

(2)如图⑤,AB ∥CD ,则∠A +∠E +∠F+…+∠C= 。

(3)利用上述结论解决问题:如图已知AB ∥CD ,∠BAE 和∠DCE 的平分线相交于F ,∠E=140°,求∠AFC 的度数。

图① 图②




“锯齿模型”
例3.如图,AB ∥CD ,猜想∠BED 与∠B 、∠D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如图,已知AB ∥EF ,BC ⊥CD 于点C ,若∠ABC =30°,∠DEF =45°,则∠CDE 等于( )
E
D
C
B
A
E
D
C
B
A
F
E D
C
B
A
n 个点
F E D
C
B
A
如图,直线AB 平行CD ,∠EFA=30,∠FGH=90,∠HMN=30,∠CNP=50,则∠GHM 的大小是多少( )
2.如图,已知AB ∥CD ,∠EAF =
41∠EAB ,∠ECF =4
1
∠ECD ,试∠AEC 与∠AFC 之间的关系式。

“8字型”
如图,俩直线AB,CD 平行,则,∠1+∠2+∠3+∠4+∠5+∠6=
“飞镖模型”
例1.如图2,40,15,35,B C A B C D ∠=︒∠=︒∠=︒∠=则_________;
F
E
D
C B
A C
A
B
D
变式训练:
1.如图,已知︒=∠27A ,︒=∠96CBE ,︒=∠30C . 求:ADE ∠的大小.
2.如图,五角星ABCDE ,求E D C B A ∠+∠+∠+∠+∠的度数.
变式训练:
1.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角平分线(平分三角形外角的射线角外角角平分线,如图(2),
AEC ∠是ABC ∆的外角,CO 平分ACE ∠,那么射线CO 就是外角平分线)
(1)如图(1),在ABC ∆中,两内角角平分线BO,CO 相交于点O ,若 50=∠A ,则=∠BOC ___________;此时A ∠与BOC ∠有怎样的关系?
(2)如图(2),在ABC ∆中,一内角平分线BO 与一外角平分线CO 相交于点O , 50=∠A ,则=∠BOC ___________;此时A ∠与BOC ∠有怎样的关系? (3)如图(3),在ABC ∆中,两外角EBC ∠、FCB ∠的平分线,BO,CO 相交于点O ,若
50=∠A ,则=∠BOC ___________;此时A ∠与BOC ∠有怎样的关系?
练习题
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 ≠AB ,AD 是斜边上的高,
DE ⊥AC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则图中与∠C (∠C 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
2.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 则∠AOC+∠DOB=( )
3. 如图,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三块,小明只需带上第_______块就可配到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
4.如图 a ,已知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 折叠成图案b ,再沿BF 折叠成图案c ,则c 中的∠CFE 的度数是__________。

二、证明题
1.在等腰△ABC 中,∠A=90°,∠B 的平分线交AC 与点D ,从C 向BD 作垂线,交BD 延长线于E 。

求证:BD=2CE.
2.如图:在△ABC 中,AB=AC,∠BAC=90°,D 是BC 上一点,EC ⊥BC 于点C ,且EC=BD 。

又已知
DF=EF 。

求证:(1); (2);
ACE ABD ∆≅∆DE AF ⊥
3: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AEF=90°,且EF 交正方形外角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EF .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则AM=EC ,易证
,所以.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DCG
∠ECF AME ∆≅∆EF AE =
4、如图,点M为正三角形ABD的边AB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除外),作60
∠=︒,
DMN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DM与M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射线MN与DBA
D
N
E
A
M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