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基础理论(六)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学时:81学时学分:4.5学分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是介绍和阐释中医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课程,是探讨和研究中医学理论体系必修的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医学其它各门课程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6学时)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重点:中医理论体系与中医学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第二章精气、阴阳、五行学说(12学时)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在中医学中的具体应用;了解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重点: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难点:五行制化和胜复第三章藏象(20学时)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方法,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和主要病理变化,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掌握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掌握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熟悉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熟悉五脏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了解脏腑的生理特性,了解五脏与液、志、华之间的联系,了解心包络与命门学说的概念。

重点:脏腑的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

难点:脏腑的生理特性,肾阴、肾阳、肾精、肾气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三焦的部位形态及功能掌握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生理功能,掌握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掌握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掌握气、血的生成和运行,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功能)。

重点:气的分类,血液运行,津液代谢。

难点:气的分类。

第五章经络(6学时)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和经络的生理功能,掌握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和表里关系,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督、任、冲、带脉的循行路线和主要功能;熟悉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熟悉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了解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的循行特点和主要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病因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病因

湿性粘滞 湿性趋下
粘 腻 性 症状的粘滞性,如二便粘腻不爽、分泌物粘滞 等
停 滞 性 病程的缠绵性,起病缓,传变慢,病程迁延, 缠绵难愈
就 下 性 易于伤人下部,腰膝症状为多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病因
【燥 邪】
温燥:主发于夏秋交替之际 凉燥:主发于秋冬交替之际
燥邪性质
致病特征
干涩伤津,失于濡润 以口、鼻、咽、唇等官窍干 燥,皮肤干涩,毛发不荣为 特征
怒则气上 忧则气闭 思则气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影响病情变化 中医基情础志理论波-第动六,章病病因情恶化;情志和缓,病情好转
第六章 病 因
【学习要求】
了解中医病因学的特点 掌握各种病因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思考题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病因
概说
一、病因的概念
病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是导致人体发生疾 病的原因。
二、病因学说的概念
研究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其临床表现的 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病因
三、中医病因学的特点
1、整体观念
2、审因—辨证求因
根据一系列相关症状、体征推求病因
3、因果关系的相互影响
四、中医病因的分类
外因
外感六淫;疫疠
内因 其他病因
七情;饮食;劳倦
外伤:金刃、创伤、跌仆;水火烫伤 病理产物:瘀血;痰饮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病因
第一节 外感病因
六淫
一、关于六淫的概念
1.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气候,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病因
【湿 邪】
以水为事,久居湿地
湿



感受雾露之气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

中药学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先秦时期《诗经》中涉及的植物和动物共300多种,其中不少是后世本草著作中收载的药物;《山海经》载有100余种动物和植物药,并记述了它们的医疗用途。

二、秦汉时期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共载药365种。

三、魏晋南北时期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成书于公元500年左右,载药730多种。

南朝刘宋时期雷学著《炮炙论》是先存最早炮炙专著。

四、隋唐时期公元659年颁布的《新修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共载药844种。

五、宋代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也是我国乃世界药学史的重大事件。

六、宋元时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的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

七、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总结,全书52卷,收药1892种,付图1100多幅,付方11000余首。

八、清代1765年的《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心增716种。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第一节产地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的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

如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江苏的薄荷、苍术,广东的砂仁,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等。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一)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者刚开花时采收。

(二)叶类:叶类药材采集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

有些特定的品种如霜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

(三)花类:花的采收,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由于花朵次第开放,所以要分次采收,采摘时间很重要。

有效花要求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如银花、槐花、辛夷等,有的在刚开放时采摘最好,如月季花。

(四)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枸杞等;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该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等。

中药学教材

中药学教材

中药学教材
第一章:中药学概论
1.1 中药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组成、性质、功效、用法、用量等方面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1.2 中药学的分类
中药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来源、性味归经等。

第二章:中药的分类与性味归经
2.1 中药的来源分类
•植物药
•动物药
•矿物药
2.2 中药的性味归经
•四气:寒、凉、温、热
•五味:辛、甘、苦、酸、咸
•归经:归肝经、归心经、归脾经、归肺经、归肾经
第三章:中药学基础理论
3.1 中药药性
中药药性是指中药的性质和作用特点,通常包括归经、五味、四气等。

3.2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关系
中药的药效主要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有关,不同成分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

第四章:中药的制备和贮藏
4.1 中药的制备方法
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煎煮、蒸发、浸泡等,不同的药材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4.2 中药的贮藏方式
为了保持中药的药效,中药的贮藏是非常重要的,应避免阳光直射、湿气侵入等情况。

第五章:中药的药理作用
5.1 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中药的药理作用是通过作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产生治疗作用。

5.2 中药的不良反应与毒性
虽然中药具有治疗作用,但也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和毒性,使用时应当慎重。

第六章:中药的临床应用
6.1 中药的临床常用药物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一些中药常用药物,如人参、黄芪、枸杞等。

6.2 中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中药的使用有适应症和禁忌症,使用中应当注意遵医嘱。

以上是关于中药学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药学理论基础知识

中药学理论基础知识

中药学理论基础知识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性质、功效和临床应用的学科,它基于中草药作为药材的研究和开发。

中药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对于中药的科学研究、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药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分类、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等。

一、中药的分类中药根据来源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不同的类别。

其中,植物药是指用整株或部分植物作为药材的药物;动物药是指用动物或动物部分作为药材的药物;矿物药则是指用矿物或矿石作为药材的药物。

植物药是中药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材,其中包括草本药、木本药和菌类药等不同的类型。

二、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性味归经是指中药的性质、味道和归属的经络。

中药的性味主要包括寒、凉、温、热、平五种,分别表示药物的性质。

中药的味道主要包括辛、酸、苦、甘、咸五种,表示药物的味觉特征。

中药的归经则是指药物对应的经络系统,也就是中医理论中的经络系统。

了解中药的性味归经可以帮助医生进行中药的合理运用和配伍。

三、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的药理作用是指中药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影响,包括药物的毒性、药效和药物代谢等。

中药的药理作用是中药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可以了解药物对人体的影响机制,以及药物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方式。

药理作用的研究可以为中药的药效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中药的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品质稳定和药效安全的重要环节。

中药质量控制包括药材质量控制和制剂质量控制。

药材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药材的鉴定、贮藏和加工等环节的监控;制剂质量控制则是对中药制剂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中药的质量稳定,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语中药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对于中药的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提高中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疗效评价的科学性。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精华版】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精华版】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精华版】一、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它将宇宙间的事物和现象归纳为阴阳两种相对的属性,并通过五行(木、火、土、金、水)的生克关系来解释事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1.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标志,阴阳失调则会导致疾病。

2.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将事物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关系表示事物之间的促进作用,相克关系表示事物之间的制约作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整五行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脏腑经络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

1. 脏腑学说脏腑学说将人体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

脏腑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整脏腑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将人体分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它们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经络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整经络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病因病机学说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病因学说和病机学说。

1. 病因学说病因学说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内外因素密切相关。

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脏腑功能失调,外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

病因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整病因,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病机学说病机学说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人体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经络阻滞等原因引起的。

病机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整病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方法,它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环节。

中药学

中药学
C、神农
D、孙思邈
4
【单选题】中药学起源于(C)。
A、神农尝百草
B、祖先寻找食物
C、祖先的生产生活实践
D、祖先的实验
5
【单选题】中药的阴阳五行,药性四气是为了(C)。
A、说明药性
B、迷信
C、阐述物质的特性
D、说明药理
6
【单选题】侧柏可治疗下列哪种病?(B)
A、肾虚
B、脱发
A、烧
B、烤
C、煨
D、炙
5
【单选题】炮制的方法不包括(C)。
A、火制
B、水制
C、蒸制
D、修制
6
【单选题】将药物放在开水中短暂浸煮,迅速取出的炮制方法称为(C)。
A、烫
B、焯
C、潬
D、煮
7
【判断题】食用生首乌会造成脏器的损伤。(√)
8
【判断题】中药炮制中的蒸属于水制。(×)
C、便于服用
D、增加药效
2
【单选题】中药炮制中的修治法不包括(D)。
A、纯净处理
B、粉碎处理
C、切制处理
D、泡制处理
3
【单选题】借助药物在水中沉降的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称为(B)。
A、沉降
B、水飞
C、水分
D、水沉
4
【单选题】将药物用湿纸包住置于热火灰中进行加热的方法被称为(C)。
【单选题】向外发散,作用趋势向外(向上)指的是(D)。
A、升
B、降
C、沉
D、浮
2
【单选题】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收敛固涩、潜阳熄风是(B)的作用。

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模拟题及答案(卷六)

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模拟题及答案(卷六)

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模拟题及答案(卷六)1.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 《新修本草》B. 《本草纲目》C. 《证类本草》D. 《本草求真》E. 《神农本草经》2.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A. 《本草经集注》B. 《本草拾遗》C. 《神农本草经》D. 《新修本草》E. 《本草纲目》3.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A. 苏敬B. 李C. 李时珍D. 陶弘景E. 唐慎微4. 能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是:A. 炮制、配伍B. 配伍、服法C. 炮制、服法D. 煎法、服法E. 以上均不是5. 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天南星制成胆南星,其目的在于:A. 提高疗效B. 改变药物性能C. 便于服用D. 改变药物作用部位E. 消除或降低毒性6. 能发散或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的药物,在煎煮时宜:A. 先煎B. 久煎C. 包煎D. 另煎E. 不宜久煎7. 下列除()外,均是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A. 炮制B. 配伍C. 剂量D. 煎法E. 服法8.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A. 以四气五味为基础,以所治病为依据。

B. 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

C. 以药性为基础,药效为依据。

D. 以治法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E. 以药味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9. 辛味药治气血阻滞之证是取其:A. 发散之功B. 宣泄之功C. 行气血之功D. 开窍之功E. 宣发之功10. 酸涩味药治遗尿、遗精,是取其:A. 补益之功B. 固涩之功C. 软坚之功D. 固气之功E. 缩小便之功11. 甘、淡,寒的药物多具有:A. 清热生津B. 清热利尿C. 清热凉血D. 清热燥湿E. 清热解毒12. 下列除()外,均是甘味药的作用:A. 补益B. 和中C. 缓急D. 固涩E. 调和药性13. 胁痛、抽搐应选用归何经的药物?A. 心经B. 肝经C. 脾经D. 肾经E. 肺经14. 黄芩配生姜属七情中的:A. 相畏B. 相使C. 相恶D. 相杀E. 相反15. 为了提高疗效和扩大用药范围的配伍形式是:A. 相须、相杀B. 相畏、相反C. 相使、相畏D. 相须、相使E. 相反、相杀16. 在“十八反”中,下列除()外,均反甘草:A. 甘遂B. 大戟C. 芫花D. 海藻E. 巴豆17. 一般中药的常用剂量是:A. 1~3克B. 15~30克C. 3~10克D. 30~40克E. 60克18. 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在七情中称为:A. 相使B. 相畏C. 相杀D. 相须E. 相恶19. 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副作用,在七情中称为:A. 相杀B. 相畏C. 相恶D. 相反E. 相使20. 在“十八反”中,下列除()外,均反藜芦:A. 人参B. 沙参C. 丹参D. 玄参E. 党参21. 下列除()外,均属药性理论的内容:A. 性味B. 归经C. 用法D. 毒性E. 升降浮沉22. 下列除()外,均是苦味药的作用:A. 燥湿B. 通泄C. 降泄D. 渗湿E. 清泄23. 相杀的含义是:A. 功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的功效。

中药综合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中药综合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中药综合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中药综合-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是一种医学疗法,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中药学涉及广泛的内容,其中十二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药综合十二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基础理论中药基础理论包括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中药的来源和采药、中药鉴定等内容。

其中,中药的来源和采药是中药学的关键环节。

根据中医学典籍记载和实践总结,中药的来源可分为草药、木药、矿药和动物药四大类别。

在中药材的采集过程中,要注意区分野生植物和人工培育的植物,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二章:中药材炮制中药材的炮制涉及到加工、制作、炮制和储藏等过程。

其中,加工过程中需要掌握适宜的工艺方法,如水洗、焙炒、炒炙、蒸馏、浸泡等。

不同的药材和药性需要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以提高其药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此外,中药材炮制后也需要妥善的储藏,避免其受潮、虫蛀等现象。

第三章: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中药质量控制从多个方面进行,如外观质量、理化性质、有效成分含量和微生物限度等。

外观质量包括形状、色泽、气味等方面的评估;理化性质主要针对中药的溶解度、比重、密度等特性;有效成分含量是指中药中所含的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的含量;微生物限度则是对中药中的微生物污染进行限制,以保证用药安全。

第四章:中药配伍禁忌中药配伍禁忌是指不同中药之间因药物性质相克或相互作用而不能同时应用的情况。

例如小柴胡汤中的黄连与半夏相克,虚劳奇正汤中的人参与大黄相克。

此外,中药与西药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需要遵循西医药物配伍的原则。

第五章:中药毒理学中药毒理学研究中药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和毒副作用等内容。

中药的毒副作用常常是由于中药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导致的。

例如,某些中药可以损伤肝脏、肾脏等器官。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应注意剂量,严禁过量使用。

第六章: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机制等内容。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半夏的功效是()A、燥湿化痰,止血B、燥湿化痰,活血C、燥湿化痰,杀虫D、燥湿化痰,止呕E、燥湿化痰,祛风参考答案:D半夏反()A、生姜B、乌头C、天南星D、川贝E、栝楼参考答案:B天南星的功效是()A、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消肿散结B、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杀虫止痒C、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肿散结D、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E、燥湿化痰,息风止痉,润肺止咳参考答案:A旋复花的正确煎法是()A、后下B、先煎C、包煎D、冲服E、与它药同煎参考答案:C半夏与陈皮均能()A、燥湿化痰B、理气健脾C、行气止痛D、降逆止呕E、消痞散结参考答案:A桔梗的功效是()A、宣肺,利咽,祛痰平喘B、宣肺,利咽,祛痰排脓C、宣肺平喘,利水消肿D、宣肺,祛痰,止血E、宣肺,利咽,平喘润肠 参考答案:B川贝母的功效不包括()A、清热B、润肺C、化痰D、止咳E、平喘参考答案:E川贝母与浙贝母均能()A、清热化痰散结B、清热散结止血C、温肺化痰止咳D、清热化痰止咳E、清热化痰平喘参考答案:A下列哪味药物不能润肠通便()A、桃仁B、薏苡仁C、杏仁D、栝楼仁E、郁李仁参考答案:B治疗气虚欲脱证,宜选用的药物是:()A、西洋参B、人参C、党参D、北沙参参考答案:B治疗气阴两伤证,宜选用的药物是:()A、人参B、党参C、西洋参D、玄参参考答案:C即补气,又补血的药物是:()A、人参B、西洋参C、制首乌D、党参参考答案:D治疗心气亏虚、心悸、健忘者,宜选用的药物是:()A、人参B、西洋参C、制首乌D、党参参考答案:A治疗卫气不固、表虚自汗,宜选用:()A、西洋参B、黄芪C、党参D、白芍参考答案:B具有燥湿与利尿功效的补气药是()A、人参B、白术C、黄芪D、党参参考答案:B治疗咽喉红肿疼痛,以下药中宜选用:()A、党参B、太子参C、甘草D、山药参考答案:C量大久服可引起浮肿的药物是()A、黄芪B、白术D、甘草参考答案:D既归胃经,又归心经的药物是()A、南沙参B、北沙参C、麦冬D、天冬参考答案:C治疗肾阴亏虚,骨蒸潮热,口渴者,宜选用的药物是()A、天冬B、麦冬C、南沙参D、北沙参参考答案:A五味子不具有的功效是()A、敛肺滋肾B、生津敛汗C、宁心安神D、除痰润肠参考答案:D善安蛔,治疗蛔厥腹痛首选()B、槟榔C、乌梅D、使君子参考答案:C既治肝肾亏虚,又疗大汗欲脱的药物是()A、五味子B、山茱萸C、生黄芪D、西洋参E、莲子参考答案:B功能补肝肾,收敛固涩的药物是()A、枸杞子B、女贞子C、山茱萸D、肉豆蔻E、金樱子参考答案:C桑螵蛸的药用部位是()A、菌核B、孢子C、骨骼D、虫瘿E、卵鞘参考答案:E既补脾止泻,又养心安神的药物是()A、白术B、茯苓C、山药D、芡实E、莲子参考答案:E可用于心悸、失眠、多梦的药物是()A、山茱萸B、五味子C、金樱子D、桑螵蛸参考答案:B既能敛肺止咳,又能涩肠止泻的药物是()A、乌梅B、金樱子C、肉豆蔻D、桑螵蛸参考答案:A上能敛肺气,下能滋肾阴的药物是()A、乌梅B、五味子C、山茱萸D、桑螵蛸参考答案:B虚寒久泻,腹胀食少,宜选()A、乌梅B、桑螵蛸C、肉豆蔻D、金樱子参考答案:C下列一般要饭后服用的药剂()。

《中药学》全套课件完整版(2024)

《中药学》全套课件完整版(2024)

2024/1/30
03
道地药材
指在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
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
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9
中药材采收与加工方法
01
采收时间
根据药材的生长习性、有效成 分积累规律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确定。
2024/1/30
02
采收方法
3
01
中药学概述
2024/1/30
4
中药学定义与特点
01
02
定义
特点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 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1/30
中药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药物之 间的配伍与禁忌,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价值。
宣传教育效果评估
定期对合理用药宣传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宣传教育 工作。
32
2024/1/30
08
总结与展望
33
课程内容总结回顾
中药学基础理论
包括中药的起源、发展、分类及药性理论等,为 学员打下坚实基础。
中药配伍禁忌
深入剖析了中药配伍的原则、方法及禁忌,提高 学员合理用药水平。
ABCD
5
中药学历史与发展
2024/1/30
历史
中药学历史悠久,起源于神农尝 百草,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逐 渐形成了独特的中药学理论体系 。
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 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 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推动 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6
中药学分类与体系

中药学总论中药学总论

中药学总论中药学总论

中药学总论一、引言中药学是研究中药药物性质、制备工艺、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的学科。

中药学总论是中药学的基础科目,涉及中药的起源、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等内容。

本文将从中药学的概念、起源、分类、特点、作用机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是以研究中药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注射剂和中药制剂为主要对象,系统阐述中药的性质、功能、功效、配伍、用法用量以及临床应用等内容的学科。

中药学分为中药药学、中药药理、中药分析化学、中药实验等专业领域。

三、中药学的起源中药学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是《神农本草经》。

这部著作总结了古代祖先对草药的认识和运用,标志着中药学的诞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药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四、中药学的分类中药学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划分,如按照作用特点可分为补品、泻品、清热品等;按照药物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按照药物形态可分为药材、饮片、中药饮片、中成药等。

五、中药学的特点中药学有着独特的特点,包括药理特点突出、配伍应用灵活、治疗方法多样、疗效持久、副作用相对较少等。

这些特点使中药学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优势。

六、中药学的作用机制中药学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分布和排泄机制,以及药物与生物体内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

七、中药学的现状目前,中药学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拥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在中国,中药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中有着重要地位。

同时,中药学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国家都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八、中药学的发展趋势未来,中药学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学科交叉和国际交流合作。

同时,中药学的发展还需要重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加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推动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

九、结论中药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一直在探索中草药的奥秘,努力实现中药在保健和治病中的应用。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1、多选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A.心的主血B.脾的统血C.肝的藏血D.肝的疏泄E.肺朝百脉正确答案:B, C2、单选肺病及心属于()A.相乘B.相侮C.(江南博哥)相克D.母病及子E.子病犯母正确答案:B3、单选统藏失司的出血反映哪两脏病变()A.脾与肺B.心与肝C.脾与肾D.脾与肝E.心与脾正确答案:D4、单选皮肤感邪,常内传于()A.心B.肺C.肝D.脾E.肾正确答案:B5、多选根据五行生克规律来判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逆的有()A.肝病面青见浮脉B.心病面赤见沉脉C.肝病面青见沉脉D.肺病面白见洪脉E.肾病面黑见沉脉正确答案:A, B, D参考解析:根据五行生克规律来判断疾病转归的原则是,以"色脉相符"或"相生"为顺,以"色脉相克"为逆。

肝病色青见弦脉,是色脉相符为顺,若反见浮脉(通常属肺金之脉)则为逆;心病色赤脉洪,是色脉相符为顺,若反见沉脉(通常属肾水之脉)则为逆;肺病色白脉浮,是色脉相符,若反见洪脉(通常属心火之脉)则为逆。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D。

C答案为水生木的关系,E答案是色脉相符,均属顺证。

6、单选因热极深伏,阳热内结而出现寒象者,其病理变化属于()A.阳盛格阴B.阳盛则阴病C.阴盛则寒D.阳虚生外寒E.热极生寒正确答案:A7、多选偏阴质者()A.易感风、暑、热邪B.易感寒湿之邪C.耐寒D.耐热E.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正确答案:B, D, E8、多选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A.阳制约阴B.阴根于阳C.阴消则阳长D.事物的无限可分性E.阴阳相互转化正确答案:D, E9、单选证见头重身困,四肢酸楚,小便混浊不利,大便溏泄。

按照六淫致病特点,回答以下问题。

该病应属()A.风邪致病B.寒邪致病C.暑邪致病D.湿邪致病E.燥邪致病正确答案:D10、单选在养生防病时对于阳盛体质的宜忌是()A.宜润忌腻B.宜凉忌热C.宜平忌消D.宜泻忌补E.宜温忌寒正确答案:B11、单选在内外结合的康复疗法中,对于病在脏腑者,应给予()A.内治B.外治C.内治为主,配合外治D.外治为主,配合内治E.内治与外治并重正确答案:C12、单选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A.十二经筋B.十二经别C.十二皮部D.奇经八脉E.十二经脉正确答案:E13、单选心阳不足者,法宜()A.补益心阳B.补养心气C.清心泻火D.活血祛瘀E.补养心血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心主血脉、主神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肝 • 【B】肺 • 【C】脾 • 【D】心 • 【E】肾
【score:1 分】 (1).称为生气之根的是【score:0.50】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称为生气之源的是【score:0.5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 【A】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 【B】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 【D】上荣于头目 •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score:1 分】 (1).营气的分布是【score:0.5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元气的分布是【score:0.5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 【A】冲脉、督脉 • 【B】任脉、冲脉 • 【C】阴维脉、阳维脉 • 【D】阴跷脉、阳跷脉 • 【E】阴跷脉、阴维脉
【score:1 分】 (1).眼睑开合失司,下肢运动不利。其病在 【score:0.50】
• 【E】火
【score:1 分】 (1).五行中具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作用的是 【score:0.5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归属于 【score:0.50】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中药学基础理论(六) (总分:27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B}}B 题型{{/B}}(总题数:25,score:27 分)
• 【A】痰蒙心神 • 【B】痰火扰心 • 【C】肝风夹痰 • 【D】肝阳上亢 • 【E】肝风内动
【score:1 分】 (1).癫病的病机为【score:0.50】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狂病的病机为【score:0.5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 【A】燥邪 • 【B】火邪 • 【C】风邪 • 【D】暑邪 • 【E】湿邪
【score:1 分】 (1).六淫中致病季节性最强的邪气是【score:0.50】
【score:1 分】 (1).辨证是【score:0.5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论治是【score:0.5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 【A】温补派 • 【B】滋阴派 • 【C】攻邪派 • 【D】寒凉派 • 【E】补土派
• 【A】髓海 • 【B】玄府 • 【C】血府 • 【D】气海 • 【E】孤府
【score:1 分】 脑为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脉为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 【A】水 • 【B】木 • 【C】土 • 【D】金
• 【A】宗气 • 【B】元气 • 【C】卫气 • 【D】营气 • 【E】中气
【score:1 分】
(1).贯心脉行呼吸的气是【score:0.50】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通行三焦的气是【score:0.5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六腑中,主贮尿和排尿,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是 【score:0.50】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 【A】疾病恢复的途径 • 【B】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 【C】论治的前提和依据 • 【D】疾病治疗的目的 • 【E】以上均不是
【score:1 分】 (1).治病以汗吐下三法为主者,称为【score:0.5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者,称为 【score:0.5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易致疮痈的邪气是【score:0.5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 【A】胆 • 【B】胃 • 【C】大肠 • 【D】小肠 • 【E】膀胱
【score:1 分】 (1).六腑中,主决断,与人体精神活动有关的是 【score:0.50】
【E】 本题思路:
• 【A】从头走足 • 【B】从手走头 • 【C】从脏走手 • 【D】从足走腹 • 【E】以上都不是
【score:1 分】 (1).手少阳三焦经的走向是【score:0.5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足厥阴肝经的走向是【score:0.50】 【A】 【B】 【C】
• 【A】心肝 • 【B】肝 • 【C】肺肾 • 【D】脾胃肾 • 【E】肺肾大肠
【score:2 分】 (1).血虚病机的常见脏腑是【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与津液排泄障碍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 【A】心
• 【B】脾 • 【C】肝 • 【D】肾 • 【E】肺
【score:1 分】 (1).神明之主是【score:0.50】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水之上源是【score:0.50】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