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验试验规程

合集下载

2019版检验操作规程

2019版检验操作规程

2019版检验操作规程检验操作规程是指检验人员在进行检验工作时需遵循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要求提高,2019版检验操作规程作为最新版本的规范,为检验人员提供了更加科学、系统和规范的操作指导。

下面将对2019版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详细阐述。

一、总则1. 宗旨:保障实验室检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规范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实验室进行检验工作的人员。

3. 术语和定义:对实验室检验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进行说明,以保持统一性。

4. 命名规则:对检验操作规程的编号及命名进行规定,以便查找和管理。

二、检验技术规范1. 检验项目的选择:根据检验要求和目的,合理选择检验项目。

2. 检验方法的选择:根据检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

3. 样品的制备与处理: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和处理,以确保得到准确和可靠的检验结果。

4. 仪器设备的校准与维护:定期对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5. 试剂的选择与采购:选择质量可靠、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并确保其采购来源可靠。

三、检验过程规范1. 样品的接收与登记:对接收到的样品进行登记并记录相关信息,确保样品的溯源和完整性。

2. 试验操作环境的准备:检验前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3. 检验操作前准备:根据检验要求和方法,准备好所需的试剂、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4. 正式检验操作:按照规定的检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相关数据和观察结果。

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在检验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生成检验报告或评价。

7. 结果评价与解释: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和解释,并提供相关建议和意见。

8. 结果报告与归档:对检验结果进行报告和归档,确保结果可追溯和保密。

四、质量管理规范1.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持续改进。

临床检验标准化实验室完整SOP程序文件

临床检验标准化实验室完整SOP程序文件
C1、HAVAbIgM标准操作规程
C2、PreS1标准操作规程
C3、HBSAg标准操作规程
C4、HBSAb标准操作规程
C5、HBEAg标准操作规程
C6、HBcAb标准操作规程
C7、HBcAbIgM标准操作规程
C8、HCVIgG标准操作规程
C9、HCVIgM标准操作规程
C10、HDVAg标准操作规程
C11、HDVIgG标准操作规程
7、凡是肝炎病人和透析病人的血液标本及疑有黄疸的血标本,都视为肝炎的污染标本,应贴上红色危险标记,放在规定区域内,引起警惕和防止扩大污染面。
8、溢出试管外的血液,应立即用碘酒棉签擦拭干净,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手,并注意试管有无破裂。
9、当针头和碎玻璃刺伤手时,用流水冲洗,挤出血水,应立即用碘酒消毒局部。
c标准操作规程b10血清蛋白电泳标准操作规程b11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标准操作规程b12腺苷脱氨酶ada标准操作规程b13尿肌酸测定标准操作规程b14肌钙蛋白tnt测定标准操作规程b15肿瘤相关物质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免疫室发光放免室c1havabigm标准操作规程c2pres1标准操作规程c3hbsag标准操作规程c4hbsab标准操作规程c5hbeag标准操作规程c6hbcab标准操作规程c7hbcabigm标准操作规程c8hcvigg标准操作规程c9hcvigm标准操作规程c10hdvag标准操作规程c11hdvigg标准操作规程c12hdvigm标准操作规程c13hevabigg标准操作规程c14hevabigm标准操作规程c15hgvab标准操作规程c16ttvigg标准操作规程c17寒冷凝集反应标准操作规程c18ena多肽抗体谱标准操作规程c19ana标准操作规程c20dsdna标准操作规程c21幽门螺杆菌抗体标准操作规程c22嗜异性凝集试验标准操作规程c23肥达氏反应标准操作规程c24胰岛素测定标准操作规程标准操作规程c25c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标准操作规程c26胰高血糖素测定标准操作规程标准操作规程c271微球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282微球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29thp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30抗tgtm抗体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31抗ins抗体测定标准操作规c32人iii型前胶原放射免疫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33逶明质酸放免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34型胶原放免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35内皮素放免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36肺肿瘤标记cy211放免测定标准操作规程c37t3t4tshft3ft4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c38afpceaferbrovgipsafpsaca125ca199ca153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c39hcgprlfshlhe2p孕酮t睾酮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c40铁蛋白叶酸vitb12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c41ckmbctnimyo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c42ige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c43地高辛茶碱皮质醇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戊酸安定环胞霉素标准操作程序c44dpd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c45过敏原测定标准操作程序d血液骨髓室fcmd1d二聚体标准操作规程d23p试验标准操作规程d3骨髓细胞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d4过氧化物酶pox染色标准操作规程d5苏丹黑bsbb染色标准操作规程d6中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一生物安全制度1、医务人员1每1-2年做体检一次并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2每1—2年检查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水平发现乙型肝炎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3检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好工作服不允许在实验室进食和吸烟。

4检验人员在工作前后和被污染后应用肥皂和流水清洗必要时由消毒液浸泡双手每季度抽查检验人员的手并做细菌培养一次。

2、环境消毒隔离1实验室应分为清洁区和操作区清洁区要注意保护不受污染。

操作有气溶胶可能的标本应配置生物安全柜及其它防护设置如紫外线灯排气扇等操作区的工作台及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每周大扫除一次。

2采血室每日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台一次采血结束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桌子和地面一次紫外线每日照射消毒一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紫外线强度定期测定。

并做记录。

3、各种检验标本的收集送检必须用相应指定的容器留取不得外溢污染。

4、静脉及末稍采血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巾一带一消毒所用止血带及纸垫每日消毒末稍采血一人一片一管杜绝交叉污染。

5、一次性医用器具包括采血针注射器、尿杯、血红蛋白微量吸血吸管应严格做好领发登记注射器先浸泡消毒后由供应室一对一调换统一处理其余一次性器具浸泡消毒后装入污物袋送焚烧炉焚烧。

6、检验人员在进行静脉抽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必须洗手必须戴好帽子与口罩操作台和手被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水认真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双手酒精、碘酒瓶每周更换消毒两次。

7、凡是肝炎病人和透析病人的血液标本及疑有黄疸的血标本都视为肝炎的污染标本应贴上红色危险标记放在规定区域内引起警惕和防止扩大污染面。

8、溢出试管外的血液应立即用碘酒棉签擦拭干净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手并注意试管有无破裂。

9、当针头和碎玻璃刺伤手时,用流水冲洗,挤出血水,应立即用碘酒消毒局部。

10、实验室操作时应戴上手套。

吸取标本离心振荡等应严格按操作规程防止自身和实验室受污染。

11、已检查标本与容器分别浸泡于施康1号消毒液(2000mg/L)中两小时后标本倾弃一次性容器送焚烧重复使用的经清洗消毒和灭菌后再使用均要有记录。

实验室检验试验规程(氮氧分析试样加工规程)

实验室检验试验规程(氮氧分析试样加工规程)

岗位职责:及时、准确地制做出符合标准要求的氮氧分析试样;对不符合要求的试料有权拒收。

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氮氧分析试样加工的岗位。

2 术语及定义试料:为了制备一个或几个试样,从抽样产品中切取足够量的材料,称为试料。

样坯:为了制备试样,经过机械处理或所需热处理后的试料,称为样坯。

试样:经机加工或未经机加工后,具有合格尺寸且满足试验要求的状态的样坯,称为试样。

3 依据文件或标准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1 LGCL-212-2006《记录和档案控制程序》3.2LGCL-223-2006《仪器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3.3 GB/T2975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3.4 GB/T18254 高碳铬轴承钢3.5 GB/T11261 钢铁氧含量的测定脉冲加热惰性熔融—红外线吸收法3.6 GB/T20124 钢铁氮含量的测定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4 工作程序工序流程图:验收试料→编号→(钻取毛坯)→精车试样→自检→装入试样袋→送氮氧分析室4.1 使用设备:砂切机、弓锯床、车床、中空钻床等。

4.2 操作步骤:4.2.1 验收试料:根据送样单对来料核对钢号、炉号、规格、数量等进行验收,并检查表面有无缺陷。

符合要求后,在试验室收样记录上签字收样;对不符合要求的拒收。

4.2.2 编号:按送样单顺序编号,并将试料按顺序排好。

4.2.3直径≤50mm时,利用车床车削至Φ5×60mm,用砂纸打磨,表面粗糙度Ra3.2um 以上。

4.2.4直径>50mm时,先利用中空钻床偏心取样,再利用车床车削至Φ5×60mm,用砂纸打磨,表面粗糙度Ra3.2um以上。

4.2.5 氮氧分析试样加工完毕,自检合格后装入试样袋送交氮氧分析室验收。

5 记录。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保障实验室工作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实验室运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制定本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二、管理体制1.设立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实验室的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并定期组织检验和试验管理培训。

2.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实验室主管、技术负责人、实验员等组成,委员会由实验室主管担任主任。

三、实验室检验管理1.检验前准备1.1检验前必须核准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确保检验内容与要求相符。

1.2确保检验设备和试剂的准确性和易读性。

2.检验过程2.2检验过程中应按照检验方法的要求进行操作,防止操作失误和污染。

2.3检验操作必须标准化,一视同仁,确保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3.检验记录3.1记录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和检验人员信息。

3.2检验记录应有签名和日期,并保留到指定的时间。

四、实验室试验管理1.试验前准备1.1制定试验方案,明确试验目的、范围和要求。

1.2配备试验所需材料、设备和人员,并做好试验环境的准备工作。

2.试验实施2.1按照试验方案安排试验人员进行试验操作。

2.2试验操作要求按照安全和规范的方法进行,确保试验过程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3.试验记录3.1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数据,确保试验结果可追溯和重现。

3.2试验记录应有签名和日期,并保留到指定的时间。

五、设备和试剂管理1.设备管理1.1设备应有专门负责人负责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1.2设备使用前必须检查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做好相应记录。

2.试剂管理2.1试剂储存应按照规定的环境条件进行,防止试剂受潮、变质或损坏。

2.2试剂使用前必须检查试剂的有效期和质量,并做好相应记录。

六、质量控制1.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规程,确保实验室的检验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验,验证和校准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七、知识管理1.定期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知识交流,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试验室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试验室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实验室管理制度(1)自觉遵守各项劳动纪律。

(2)试验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自治区交通质检部门要求进行。

(3)保持试验场地的整洁,爱护仪器设备,保持器具的完好、精确. (4)未经计量部门认可的,及超过使用年限的仪器设备不得使用.(5)化学试剂、有毒物品、易燃品、放射性实验仪器应存放在安全地点,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6)每天下班前,应关好门窗及水、电、气开关.对需要昼夜运行的机器,应检查其运行状态及保险装置,特殊情况下应有专人值班。

(7)试验人员应清正廉洁、实事求是,严禁修改、伪造试验数据。

力学室工作制度1、每日上班应对本室的仪器设备、工具箱、水、电等检查一遍,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进行对环境温度有要求的试验项目前还要调整室内温度.2、试验人员应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完全了解,包括配套的仪器及配件如何正确使用,压力机、万能试验机应尽可能在其量程的20—80%范围内操作.3、试验人员在试验前应熟悉每项试验的操作程序,避免在试验过程中因查阅操作规程而导致试验操作不连贯。

4、在操作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如发现仪器异常,应立即关机,切断电源,并查明原因。

5、万能试验机、压力机使用完毕,应做好使用记录,清理压板上的试验残留物,使机器恢复原状。

6、仪器设备定期保养,压力机、万能试验机定期检定.7、试验配件等使用完应擦干净后放回原处,无用的试验废料应于当日清理完毕。

8、下班前,关闭所有门、窗、水、电。

9、认真执行《试验室管理制度》.水泥室工作制度1、试验前应检查本室所有的仪器设备、配件、水、电等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2、试验人员应对所使用的仪器及配件性能完全了解,做好使用记录。

3、试验人员在试验前应熟悉每项试验的操作程序,避免在试验过程中因查阅操作规程而导致试验操作不连贯.4、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试验时应记录室温。

5、定期保养仪器,保持室内清洁,应注意计量仪器的检定期限。

混凝土实验室检验细则

混凝土实验室检验细则

水泥细度检验细则(负压筛法)一.依据标准:《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1345-2006)二.仪器设备:1.试验筛——45μm方孔筛或80μm方孔筛。

筛网符合GB/T6005R20/3 80μm,GB/T6005R20/3 45μm的要求。

负压筛应附有透明筛盖,筛盖与筛上应有良好的密封性。

2.负压筛析仪——负压可调范围为4000~6000Pa。

3.天平——最大称量值为100g,分度值不大于0.01g。

三.准备工作:将水泥样品充分拌匀,通过0.09mm方孔筛,记录筛余物情况,要防止过筛时间混进其他水泥。

四.方法步骤:1.筛析前,应把负压筛放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

2.80μm筛析试验称取试样25g、45μm筛析试验取试样10g(W),精确至0.01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用毛刷柄轻轻敲击,使试样落下。

筛毕,用天平称量全部筛余物(Ks)。

3.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正常。

五、计算:水泥试样的细度按下式计算:F (%)=100Wg Ks g )水泥试样质量()水泥筛余物质量(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水泥安定性检验细则(标准法)一. 依据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

二. 仪器设备:1. 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JC/T729的要求。

2. 雷氏夹——由铜质材料制成,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 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尖的距离增加应在17.5mm ±2.5mm 范围内,即2x=17.5mm ±2.5mm ,当去掉砝码后的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3. 沸煮箱——有效容积约为410mm ×240 mm ×310 mm ,篦板的结构应不影响试验结果,篦板与加热器之间的距离大于50mm 。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制度1、医务人员1每1-2年做体检一次并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2每1-2年检查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水平发现乙型肝炎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3 检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好工作服不允许在实验室进食和吸烟。

4 检验人员在工作前后和被污染后应用肥皂和流水清洗必要时由消毒液浸泡双手每季度抽查检验人员的手并做细菌培养一次。

2、环境消毒隔离1实验室应分为清洁区和操作区清洁区要注意保护不受污染。

操作有气溶胶可能的标本应配置生物安全柜及其它防护设置如紫外线灯排气扇等操作区的工作台及地面每口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每周大扫除一次。

2采血室每口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台一次采血结束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桌子和地面一次紫外线每口照射消毒一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紫外线强度定期测定。

并做记录。

3、各种检验标本的收集送检必须用相应指定的容器留取不得外溢污染。

4、静脉及末稍采血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巾一带一消毒所用止血带及纸垫每口消毒末稍采血一人一片一管杜绝交叉污染。

5、一次性医用器具包括采血针注射器、尿杯、血红蛋白微量吸血吸管应严格做好领发登记注射器先浸泡消毒后由供应室一对一调换统一处理其余一次性器具浸泡消毒后装入污物袋送焚烧炉焚烧。

6、检验人员在进行静脉抽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必须洗手必须戴好帽子与II罩操作台和手被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水认真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双手酒精、碘酒瓶每周更换消毒两次。

7、凡是肝炎病人和透析病人的血液标本及疑有黄疸的血标本都视为肝炎的污染标本应贴上红色危险标记放在规定区域内引起警惕和防止扩大污染面。

8、溢出试管外的血液应立即用碘酒棉签擦拭干净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手并注意试管有无破裂。

9、当针头和碎玻璃刺伤手时,用流水冲洗,挤出血水,应立即用碘酒消毒局部。

10、实验室操作时应戴上手套。

吸取标本离心振荡等应严格按操作规程防止自身和实验室受污染。

11、己检查标本与容器分别浸泡于施康1号消毒液(2000mg/L)中两小时后标本倾弃一次性容器送焚烧重灾使用的经清洗消毒和灭菌后再使用均要有记录。

实验室检验规章制度

实验室检验规章制度

实验室检验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实验室检验工作,提高检验质量,保障实验室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实验室检验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实验室的检验工作。

第三条实验室检验规章制度的内容包括:实验室管理范围、实验室检验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实验室检验要求和标准、实验室检验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实验室检验设备设施的管理、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等。

第二章实验室管理范围第四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主任、检验人员等。

第五条实验室应具备必要的设备和设施,确保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六条实验室应保证检验过程的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并做好记录和报告。

第七条实验室应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检验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第八条检验人员具有独立开展检验工作的权利,享有和其他员工相同的权利。

第九条检验人员有义务完成工作,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检验人员应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保守秘密。

第四章检验要求和标准第十一条实验室应严格按照检验要求和标准开展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定期对检验要求和标准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十三条实验室应加强对检验要求和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第五章检验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第十四条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检验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实验室应对检验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进行训练和演练,提高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

第十六条实验室应定期检查和评估检验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六章检验设备设施的管理第十七条实验室应对检验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实验室应建立检验设备设施的档案和台账,及时更新设备的信息和维护记录。

第十九条实验室应对检验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的校准和核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七章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第二十条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的体系,加强对检验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最新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最新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精液检查一.标本收集1.在3个月内检查2次至数次,二次之间间隔应>7天,但不超过3周。

2.采样前至少禁欲3天,但不超过7天。

3.采样后1h内送到检验科。

4.用清洁干燥广口塑料或玻璃小瓶收集精液,不宜采用避孕套内的精液。

某些塑料容器具有杀精子作用,但是否合适应事先做实验。

5.应将射精精液全部送检。

6.传送时温度应在20~40℃。

7.容器必须注明患者姓名和(或)识别号(标本号或条码),标本采集日期和时间。

8.和所有体液一样,精液也必须按照潜在生物危害物质处理,因为精液内可能含有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疱疹病毒等。

二.一般性状检查一般性状检查包括记录精液量、颜色、透明度、粘稠度和是否液化。

1.外观正常精液呈灰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

棕色或红色提示出血。

黄色可能服用某种药物。

精子浓度低时精液略显透明。

正常精液是一种均匀黏稠的液体,射精后立即凝固,30 min后开始液化。

若液化时间超过60 min考虑为异常,应记录这种情况。

正常精液可含有不液化的胶冻状颗粒。

2.量用刻度量筒或移液管测定。

正常一次全部射精精液量约2~5 ml。

精液量过多或过少是不育的原因之一。

3.黏稠度在精液全部液化后,用Pasteur滴管吸入精液,然后让精液依靠重力滴落,并观察拉丝长度。

正常精液呈水样,形成不连续小滴。

黏稠度异常时,形成丝状或线状液滴(长度大于2 cm)。

也可使用玻璃棒或注射器测定黏稠度。

4.酸碱度用精密试带检查。

正常人pH为7.2~8.0,平均7.8。

三.精子存活率精子存活率(motility)用活精子比例来反映。

1.伊红染色法【试剂】5 g/L伊红Y染色液:伊红Y 0.5 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

【操作】(1)在载玻片上加新鲜精液和伊红溶液各1滴,混匀后,加上盖玻片,30 s后在高倍镜下观察,活精子不着色。

死精子染成红色。

(2)计数200个精子,计算未着色(活精子)的百分率。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1—检验标本的采集一、标本的正确采集标本采集必须符合2个条件,即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和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地反映检验对象当前病情,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二、标本的贮存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已采集的标本要按检验规定的贮存条件,如室温、冰浴、温浴或防腐贮存,将标本直立置于稳定、干燥、避光、密闭的环境中,避免振摇,以免标本遗洒或溶血影响检测结果.三、标本的运送必须保证运送后标本所分析的结果与刚采集标本后分析的结果一致。

四、标本的签收临床工作人员从口才采集标本并将标本从临床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接收临床标本,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做到认真核对,包括标本来源、标本属性、检查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收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存档.五、标本的处理1、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如果取血后未尽快转送或分离血清、血浆,血清与血块簪时间接触可发生变化。

3、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处理应注意事项:(1)、时间: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①、促凝标本应尽早处理,可在采血5-15分钟后离心;②抗凝标本可采血后立即离心;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30—60分钟后离心;④抗凝全血标本(全血细胞分析、ESR等)不需要离心.(2)、温度:一般标本为室温(最好是22—25℃)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在2—8℃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4)、采血管必须封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影响检测结果,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洒和溢出等。

六、分析前的可变因素1、生物因素:可引起所检测物质在体内的变化,此种变化与检测方法无关,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生物因素。

2、干扰因素:在收集和分析标本过程中,干扰因素常导致分析结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不符.七、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遵照医嘱采集各种标本均应按医嘱执行。

化学试验操作规程

化学试验操作规程

化学试验操作规程一、实验操作前的准备1.仔细阅读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原理、要点等内容。

2.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玻璃器皿、试剂、溶液等是否准备齐备,并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3.确定实验操作的安全措施,如佩戴安全眼镜、手套等。

二、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1.实验台面保持整洁,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并稳定。

2.操作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磕碰、摔坏仪器。

3.使用酒精灯、煤气灯等火源时,要注意防火和安全。

4.实验器材应定期清洗和检修,确保其功能正常。

三、基本操作规范1.实验开始前,先用适当的试剂清洗实验器材,如用酸洗玻璃器皿,用碱洗盘子等。

2.在操作过程中,不得离开操作台,尤其是使用火源时,要特别注意。

3.向试管、烧杯等器皿加热时,要在底部加热,且不得超过底部直径的1/3,以免破裂。

4.使用试剂时,应根据实际需要,慢慢滴加,避免溅出和浪费。

5.在实验室中,不得随意品尝实验物质,以免引起意外或中毒。

四、常见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离心机操作时,要保持平衡,离心轴要放置好中心。

2.使用玻璃棒搅拌试剂时,要轻轻搅拌,避免碰撞容器产生剧烈反应。

3.使用实验室电磁炉时,应先调节火候,再接通电源,避免突然升温引起危险。

4.操作腐蚀性试剂时,应佩戴防酸碱手套和安全眼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5.在使用分液漏斗时,要保持漏嘴的下端始终位于液面之上,以避免溶液倒回漏斗。

五、实验后的处理1.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电源、瓦斯、水源等设备,并归位整理实验器材。

2.对于产生有害物质的实验,要妥善处理废液废物,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3.清洗玻璃器皿时,应先用洗涤剂浸泡,再用刷子或海绵进行清洗,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六、实验安全与急救措施1.实验室操作时,要注意个人安全,佩戴实验室专用的防护服、手套、眼镜等。

2.实验中如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请求帮助,通过实验室内的紧急呼叫装置或向老师报告。

3.发生火灾时,要迅速用灭火器或毛巾等盖住火源,同时向大家呼救并用安全通道逃离。

试验室操作规程

试验室操作规程

试验室操作规程一、引言试验室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试验室工作的安全、准确和规范进行而制定的。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试验室人员,并应严格遵守。

二、试验室安全1. 试验室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了解试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和紧急情况处理流程。

2. 在试验室内,应保持干燥、整洁和通风良好的工作环境。

3. 所有试验室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安全眼镜、手套等。

4. 禁止在试验室内吃东西、饮水或吸烟。

5. 试验室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如高压区、易燃区等。

三、试验设备操作1. 在进行试验之前,必须检查试验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2. 操作试验设备时,应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进行,严禁超负荷操作或随意调整设备参数。

3. 在试验过程中,应及时记录试验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使用化学试剂时,应按照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注意防止化学品的泄漏和误操作。

四、实验室废弃物处理1. 实验室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包括化学废液、废弃试剂、废纸等。

2. 化学废液应集中存放在专用容器中,并定期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处理。

3. 废弃试剂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严禁随意倾倒或混合处理。

4. 废纸应进行分类收集,可进行再利用或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回收处理。

五、实验室文档管理1. 所有试验室相关文档应进行编号、归档和管理,确保文档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 试验室操作记录应详细、准确地记录试验过程和结果,包括试验日期、试验人员、试验条件等。

3. 试验室人员应定期进行文档的审查和更新,确保文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六、紧急情况处理1. 试验室人员应熟悉试验室的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并定期进行演练。

2. 在发生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保护人员安全并通知相关部门。

3. 在紧急情况处理完毕后,应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记录,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试验室操作规程的行为,将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等。

医学实验室试验操作规程

医学实验室试验操作规程

医学试验室试验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1.本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学试验室的试验操作,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本规程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进行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医学试验室内的各类试验操作,包含但不限于临床化验、免疫学试验、病毒学试验等。

第三条基本原则1.试验操作人员必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依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试验操作必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修改操作步骤。

3.试验操作过程中应保持仪器设备的干净和良好状态,确保操作环境的干净。

4.试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和他人的安全,遵守防护措施。

第二章试验前准备第四条试验装置与设备1.试验装置与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要求,必需经过定期检验和校准,并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2.试验装置与设备的接收、验收、使用和维护和修理必需有专人负责。

3.试验装置与设备的使用记录必需完善,包含设备编号、购置日期、接收日期、验收情况、维护和修理记录等。

第五条试剂与标准品1.试剂必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保持良好的保管状态。

2.试剂的标签必需清楚标注试剂名称、浓度、保管条件、有效期等信息,严禁使用过期试剂。

3.标准品必需经过准确稳定的检定,并保持良好的保管状态。

第六条检测方法与操作流程1.检测方法必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得到确认。

2.操作流程必需明确详实,并严格依照流程进行操作。

3.操作流程必需经过验证和确认,并在开始使用前进行培训。

第七条样本手记与处理1.样本手记必需依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确保手记的样本质量符合检测要求。

2.样本处理必需依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样本的保管、运输和处理必需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第三章试验操作规程第八条操作准备1.试验操作人员必需正确佩戴防护用具,包含试验服、手套、口罩等。

2.试验操作人员必需熟识试验装置与设备的使用方法,做好预热、校准等准备工作。

试验室操作规程

试验室操作规程

试验室操作规程一、目的和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试验室工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保障试验室的正常运行。

本规程适合于所有试验室工作人员。

二、安全要求1. 试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安全鞋、防护眼镜等。

2. 在试验室内禁止吸烟、饮食和嚼口香糖等行为。

3. 试验室内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或者有害物质,必要时应使用安全柜进行储存。

4. 使用化学试剂时,必须严格按照试剂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事故的发生。

5. 使用设备和仪器时,必须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正确操作,确保自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6. 发现设备故障或者安全隐患时,应及时上报,并在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工作。

三、实验操作流程1. 在进行实验前,必须子细阅读实验操作手册,并了解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设备和仪器,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校准和准备。

3.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样品的采集、制备和处理。

4. 按照实验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实验步骤的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包括温度、湿度、pH值等参数的测量和调整。

6. 实验结束后,清洗试剂瓶、设备和仪器,并妥善保管。

7. 将实验数据整理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包括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四、质量控制1. 试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实验技能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必须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3. 实验室试剂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并进行合理的储存和保管,避免试剂的污染和变质。

4.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实验,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一致性。

5. 实验数据必须进行正确的记录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五、应急处理1. 发生化学品泄漏、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试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即将采取应急措施,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的完整。

临床试验实验室检测及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试验实验室检测及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试验实验室检测及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实验室检测及质量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临床检测数据准确、科学真实、可靠,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机构所有临床试验的实验室检测。

操作规程
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报告的准确和可靠是保证临床试验成功的关键部分。

为确保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实验室必须制订相关的质量控制体系。

1.实验室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符合资质要求的实验室检测人员。

2.实验室应具备有助于检测活动正常实施的设施和环境条件。

3.选用的仪器、试剂、质控品和校验品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应有相应的操作手册供操作人员熟悉和遵守。

操作手册需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签字和注明日期,更新时应重新签字。

5.所用的检验方法应符合相应的方法学评价要求,在检测标本前应对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确认,对报告范围、参考值等进行确认。

6.所用仪器设备应由专人负责管理,使用后应及时记录仪器运行情况,并有签名和使用日期。

7.定期对仪器和检测系统进行维护,建立仪器和检测系统的维护记录。

8.所用仪器设备应定期接受计量检定机构的校验,并保留校验证书。

9.定期对仪器和检测系统进行功能检查,并建立功能检查记录。

10.室内质量控制用以保证检测方法或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间接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11.室间质量评价用以确保实验室维持较高的检测水平,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12.建立双核对双签字制度,确保实验室出具的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13.所有质控活动都应有完整记录。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6篇)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6篇)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检验、试验秩序和行为,实现生产分析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准确提供质量数据,达到质量体系符合性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二、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化验室一切检验和试验活动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

三、管理要求1、检验程序1.1按规定要求采取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

1.2采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

然后,按要求备好保留样品,并做好标识。

1.3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尘埃、温湿度、振动、噪声等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

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

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4检测过程中,要按方法规定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

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

1.5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论,应认真查记录、查计算、查操作、查试剂、查方法、查样品,找出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验,管理制度《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1.6要认真及时填写好质量记录。

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专用表格,书写工整、清楚、真实、准确、完整。

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乱写、乱画和折叠。

当发生笔误时,用"-"注销,并在"-"上方由本人更正。

对未发生的少量空白项画斜杠,整项未发生时,应在此项栏内情况印上"作废"、"检修"、"停运"等印章。

1.7质量记录分为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分析检验报告单、分析检验日报表、质量监督日报表和产品质量合格证五种。

化验室涉及到原始记录和报告单两种。

____分析数据应即时填入原始记录,需计算的分析结果应在确认无误后填写,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由分析者本人填写,在岗其他分析人员复核(两检制),确认无误后,报告给组长。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G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G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G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G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1.操作授权人经过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

2.用途:4.原理真菌(1,3)-β-D葡聚糖能特异性激活反应主剂中的G因子、凝固酶原等,发生凝固蛋白原转变的级联反应从而引起吸光度的变化,根据检测气吸光度的变化从而对真菌(1,3)-β-D葡聚糖浓度进行定量,试剂中添加的两性电解质甘氨酸、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机表面活性剂可抑制脂多糖对B、C因子的激活,对革兰阴性脂多糖有特异性屏蔽作用。

5.样本要求5.1血清的制备:用一次性无热源真空采血管采静脉血4ml,进行3000rpm/min离心10-15min分得血清2小时内检测。

5.2血清保存:标本需冷藏于2-8℃下不超过24小时避免反复冻融。

产品如果需要运输,则应该冷藏运输。

5.3标本前处理:取上述血清0.1ml,加入0.9ml样品处理液中,混匀后70℃孵育10min,取出后立刻放入冷却槽中冷去5min,即为待测血清样品。

6.操作步骤:取待测血清0.2ml直接加入酶反应主剂中,溶解后使用微量加样器转移至9*65mm标准无热源平底试管中,然后再加入0.1ml反应主剂溶液,混匀后,插入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检测系统自动计算出待测血清中真菌(1,3)-β-D葡聚糖含量。

注:每批试剂盒由厂家提供参考标准曲线。

定标使用真菌(1,3)-β-D 葡聚糖纯品,纯度>98%。

7.结果判断结果解释:参考值:正常血清真菌(1,3)-β-D葡聚糖值<60pg/ml。

60pg/ml以下,无深部真菌感染(隐球菌、接合菌除外):60-100pg/ml之间,为观察期,应连续检测。

100pg/ml以上,怀疑为深部真菌将感染,建议临床结症状治疗。

8.注意事项8.1、只能检测(1,3)-β-D葡聚糖含量,不能区分真菌种属,不能检测接合菌和隐球菌。

8.2、实验操作应在无菌无热源的环境下,避免微生物细菌污染8.3、无菌无热源的采血管(建议采用BD血清管),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岗位职责检查来样的表面质量、外形尺寸和试样标识正确制取夹杂物、脱碳层、碳化物不均匀度、平均晶粒度、显微组织、显微孔隙等检验试验的试样对照评级图,准确评定相关级别,及时报出检验的结果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夹杂物、脱碳层、平均晶粒度、显微组织等金相检验岗位。

2 术语及定义非金属夹杂物:在冶炼过程中,由于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而生成的非金属产物或在钢液凝固冷却时,原来溶于钢中的某些元素如硫和氮,由于溶解度降低,而形成硫化物和氮化物等,是钢中不可避免的夹杂。

带状组织:指钢锭凝固时,由结晶偏析形成的组织偏析,经热加工后,延伸成铁素体和珠光体的交替带。

碳化物液析:轴承钢中碳化物液析是钢锭凝固时,由于树枝状偏析使碳和合金元素密集处达到形成亚稳莱氏体共晶的程度,因此碳化物自钢液中直接析出,在热加工后碳化物沿加工方向分布,称这种碳化物为碳化物液析。

脱碳:在热加工、热处理时,钢材表面层在炉内气氛作用后造成金属表面碳的损失。

总脱碳层深度:从产品表面到碳含量等于基体含量的那一点距离。

实际晶粒度:钢在具体热处理或热加工条件下实际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度。

3 依据的文件或标准3.1 GB/T224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3.2 GB/T1056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方法3.3 GB/T13298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3.4 GB/T13299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3.5 GB/T6394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3.6 GB/T18254 高碳铬轴承钢3.7 GB/T5216 保证淬透性结构钢4 工作程序:4.1 使用设备:金相显微镜,设备需在计量部门认可的检定周期内使用。

4.2 试验操作4.2.1试样验收核对炉号、钢号、编号、尺寸,制备试样时应避免由于受热及冷加工等对试样组织等造成影响。

符合要求后,由送样人、收样人在试验室收样记录上签字收样,对不符合要求的拒收,退回上工序。

4.2.2.全自动切割4.2.1打开全自动切割机气泵和总电源,按LIGHT键灯亮,检查螺丝是否松动、砂轮片是否完好。

夹紧试样,一推一按,并把盖盖好。

4.2.2调节砂轮片与试样2-3毫米的距离,一般压力保持65bit左右,按PUMP键打开水循环,开泵冲洗开始工作,同时调节转速的快慢,急停时按红色按钮,按回位键回位。

4.2.3 试样特别硬时,采用脉冲方式切割。

4.2.4试样切割完毕后,打开盖,取出试样,清理箱内污垢,待机内水全部干透后,盖上防护罩,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断电并上报维修,不得私自打开或维修。

4.2.3 镶嵌4.2.3.1热镶嵌4.2.3.1.1开机,检查是否存在危险源。

4.2.3.1.2清扫反应器内的卫生,以保证试验面的清洁。

4.2.3.1.3将试样的检验面向下放置,按向下键,加入适量的镶嵌树脂,按下盖子,并顺时针旋转,将盖子拧紧。

黑色的环氧物对脱碳保边有益处。

4.2.3.1.4按向下的键,当听到刺耳的响声后,再稍向上抬起一点。

4.2.3.1.5调整显示面板,选择加热温度为150摄氏度,压力为290bar,加热时间为3分钟,冷却时间为6分钟。

(根据镶嵌树脂量的多少,适当调整加热时间和冷却时间)4.2.3.1.6镶嵌完成后,自动报警。

听到报警声后,将盖子逆时针旋转,盖子松开后,按向上键,取出试样。

注: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断电并上报维修,不得私自打开镶嵌机或维修。

4.2.3.2冷镶嵌4.2.3.2.1选择所需的模具(直径为30mm或40mm),在模具内均匀地涂抹脱模剂,将试样放入模具内,试验面朝下。

4.2.3.2.2将适量的树脂装入一次性塑料杯内,随后倒入适量的固化剂(注意:二者比例没有固定要求,树脂与固化剂比例不同只是对固化时间和流动性有影响,镶嵌本身没有影响),将二者混合,搅拌1-2分钟调匀后,浇注到准备好的模具内。

固化时间10-20分钟,当室温过低时可能导致固化时间延长。

以上操作全部在通风橱内进行。

4.2.3.2.3固化完成后,将模具倒扣在台面上拍打几下,取出试样。

将模具清洗干净。

注意:使用本品时,应远离火源。

4.2.4磨制4.2.4.1全自动磨制4.2.4.1.1 夹持试样,安装磨盘。

4.2.4.1.2打开电源后开机,仔细观察磨样机有无异常。

确认无误后选择单点按钮(SINGLE)或主轴按钮(CENTR),调整压力、转速、时间。

(一次磨制试样不少于3支)。

4.2.4.1.3 用120um的金刚石磨盘先同向磨,转速(200-250)RPm,压力每支试样27N,打开冷却水,磨平为止,(磨料时间可根据情况随时拿下观察);再用35um的金刚石磨盘磨制,(200-250)RPm,压力每支试样27N,打开冷却水,同向磨3分钟。

4.2.4.1.4 抛光用反向磨,选择9u 抛光盘:磨料为红色,压力每支试样27N,适当降低转速(100-150)RPm,时间6-7min,喷洒量:先快(10)后逐渐降至(6);再选择3u抛光盘:磨料为绿色,反向磨制,压力每支试样25N,适当降低转速(100-150)RPm,时间5-6min,喷洒量:先快(10)后逐渐调至(6);最后选择0.05u抛光盘:磨料为白色,反向磨制,压力每支试样22N左右,转速(100-150)RPm,时间2-3min、喷洒量最初为(10)后逐渐降至(6),加入极少量的水。

注:每转换一道工序,必须将试样和夹具冲洗干净,换磨盘时小心夹伤手指。

金刚石磨盘磨样不快时,应用专用磨石磨,不得擅自更换金刚石磨盘。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断电并上报维修,不得私自打开机器或维修。

4.2.4.2 手工磨制4.2.4.2.1 粗磨时,戴好医用指套。

首先检查磨样机的砂轮切割片是否有破损或裂纹,如果有破损或裂纹,更换砂轮切割片。

磨制试样时,双腿应以肩膀宽度叉开,正对磨样机,双手紧持试样,将试样缓慢并轻触砂轮切割片,然后在双手能够适应的情况下,逐步均匀加力。

磨制过程中,为防止试样经过长时间的磨削而产生过热,应随时将试样浸入水中冷却。

为去掉淬火后的氧化铁皮和脱碳层,一般磨去深度0.5-1.0mm左右。

4.2.4.2.2 使用金相预磨机前,检查细磨制样机的砂纸是否破损或失效,否则更换所需型号的砂纸。

打开预磨机后,待转动平稳才能进行研磨。

新换的砂纸第一次使用时,应首先用试样轻压在砂纸的中心,然后逐渐向边缘移动,使砂纸与托盘完全粘合平整。

制样过程中,切忌用力不均匀,造成砂纸破损或试样脱手。

磨制过程中,为防止试样经过长时间的磨削而产生过热,应及时放入水中冷却。

一般用不同型号的砂纸由粗到细磨制2-3道。

每磨一道砂纸,须将试样转换90度,将上一道磨痕全部覆盖。

球化试样在磨制时,易产生严重的扰乱层或切割试样时产生硬化层,磨制时又未磨去,抛光时易出现模糊层,造成评级失误,须重新磨制。

4.2.5抛光试样抛光前,应检查抛光机绒布是否破损,否则应加以更换。

打开抛光机后,待转动平稳才能进行研磨。

新换的绒布第一次使用时,应首先用试样轻压在绒布的中心,然后逐渐向边缘移动,使绒布完全与托盘粘合平整。

抛光机转动正常后,应及时向绒布上加入适量的水和喷洒适量的研磨剂。

试样抛光完成后,用清水将试验面清洗干净,滴上酒精,吹干。

4.2.6腐蚀除夹杂物试样以外,其余检验项目通常都需适度腐蚀,以显示金相组织。

试样腐,在进行试样腐蚀前,应检查吹风机、脱脂棉、酸液及盛装容器的状态。

需要配制酸液时,首先将无水乙醇倒入100毫升的烧杯达到100毫升的刻度线,然后在10毫升的量杯中倒入3-4毫升硝酸,再将量杯中的硝酸溶液缓慢地顺烧杯壁注入乙醇溶液中,并搅拌均匀。

两分钟后,再将烧杯中所配制的溶液倒入专用的滴定瓶中待用。

腐蚀试样时,将配制好的硝酸酒精溶液滴到试样检验面上,(腐蚀应均匀,按检验项目控制腐蚀深度,以能清晰显示金相组织为准)用清水冲洗,再滴上酒精,用风机吹干。

4.2.7显微镜观察4.2.7.1 打开电源开关。

4.2.7.2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色彩的滤色片。

4.2.7.3 根据需要,通过选目镜和物镜以选定放大倍率。

4.2.7.4 将处理干净的试样用压平器压在带橡皮泥的垫片上,为确保试样平整不反弹,橡皮泥不要太多。

将试样放在载物台上,通过弹簧卡紧。

4.2.7.5先调节粗调,再调节微调以调节焦距至成象清晰。

另外可调节光强度和视场光阑及孔径光阑以使图像质量最佳。

4.2.7.6 通过载物台旋钮移动试样即可进行观察。

4.2.7.7如需暗场观察,则将明暗切换杆拉出即可;若需偏振光观察,则将起偏镜和检偏镜放入光路,通过旋转手轮转动检偏镜,即可进行观察。

4.2.7.8 10X目镜中刻有标尺,可进行测量。

4.2.7.9观察完后,关闭开关,切断电源,将载物台下降到最低点。

4.2.8金相检验4.2.8.1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评定4.2.8.1.1 检验夹杂物的试样不经腐蚀直接在显微镜下用目测对比法评定,显微镜放大倍率为90~110×。

视场直径因显微镜不同而异,但仲裁时放大倍率为100×,视场直径以80mm为准。

4.2.8.1.2 根据产品标准的要求,采用相应的试验方法来评定。

常用GB/T10561《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18254《高碳铬轴承钢》等。

4.2.8.1.3 采用GB/T10561标准检验时,显微镜放大倍率为100×,视场直径为80mm,测定整个检验面选最严重视场与评级图对比评定,按其最接近的标准评级图级别数评定。

4.2.8.1.4 非金属夹杂物分为五类:A类为硫化物,B类为氧化物,C类为硅酸盐,D 类为球状氧化物,Ds类为单颗粒球状,前四类夹杂物级别中,又分为粗系和细系。

4.2.8.1.5 同一视场出现不同类型的夹杂物,应按夹杂物形态和粗细,分别评定。

根据产品标准仅要求脆性和塑性夹杂物时,对于同一视场中出现的A、C类夹杂物可合并评定。

4.2.8.1.6 当同类的粗系和细系夹杂物在同一视场中同时出现时,不能分开评定,其级别应将粗系和细系夹杂物的长度或数量相加后按占优势的那系列夹杂物评定。

4.2.8.1.7 GB/T18254对夹杂物的评定4.2.8.1.7.1该标准评定夹杂物分为A、B、C、D四类,A类为硫化物,B类为氧化物,C类为硅酸盐,D类为球状氧化物,这四类夹杂物级别中,又分为粗系和细系。

4.2.8.1.7.2评定时应观察整个检验面,以最严重的视场与图片比较评定级别。

4.2.8.1.7.3当视场中出现相邻两级别间的夹杂物时,应评较低的那一级别。

4.2.8.1.7.4 同一视场出现不同夹杂物,要分开评定。

4.2.8.1.7.5当同类的粗系和细系夹杂物在同一视场中同时出现时,不能分开评定,其级别应将粗系和细系夹杂物的长度或数量相加后按占优势的那系列夹杂物评定。

轴承钢的非金属夹杂物的评定,应根据相应产品技术条件规定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