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罐安全管理制度
储罐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储罐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c04108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8.png)
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储罐区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保障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储罐区,包括油罐区、液化气罐区、化学品罐区等。
二、管理职责第三条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储罐区的安全生产工作,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四条各部门应明确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储罐区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三、储罐区安全管理第五条储罐区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设计、建造和改造,确保储罐区结构安全可靠。
第六条储罐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包括禁止烟火、禁止通行、紧急疏散等。
第七条储罐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应急照明、通风设备、防雷设施等。
第八条储罐区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储罐区作业管理第九条储罐区作业前,操作人员应进行安全检查,确认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环境安全。
第十条储罐区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
第十一条储罐区作业过程中,应保持通风良好,确保作业区域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二条储罐区作业完成后,操作人员应关闭相关设备,清理作业现场,做好交接工作。
五、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第十三条定期对储罐区进行安全检查,包括设备设施、安全设施、作业环境等方面。
第十四条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整改,确保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对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上报,并采取临时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六、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第十六条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第十七条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损失。
第十八条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落实责任,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奖惩与考核第十九条对在储罐区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常压储罐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常压储罐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c9614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16.png)
常压储罐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常压储罐的安全管理,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常压储罐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定义常压储罐:指在常压下存储或加工各种液体或气体的容器。
储罐管理人员:指公司指定负责常压储罐安全管理的人员。
第四条主要内容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常压储罐的设施管理、操作管理、维护管理和应急管理。
第五条职责分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制度,并组织实施;各部门负责按照本制度进行管理。
第二章设施管理第六条设施选用在选用新的常压储罐时,要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需进行审批文件的备案工作。
第七条设施维护1. 定期检查常压储罐设施,确保其完好无损,严禁有漏气、漏液现象。
2. 发现常压储罐设施有问题时,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第三章操作管理第八条操作规程1. 制定常压储罐操作规程,明确操作人员的操作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
2. 操作规程应经过安全管理部门审查并全体操作人员培训后方可实施。
第九条设备操作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获得相应资质证书后方可操作储罐设备。
2.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做好记录。
3.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相关人员。
第十条储罐液位监测1. 定期对常压储罐进行液位监测,确保液位正常。
2. 发现液位异常时,应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章维护管理第十一条维护计划1. 制定常压储罐的维护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维护工作。
2. 维护计划应包括定期检查和定期维修。
第十二条定期检查1. 定期对常压储罐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
2. 定期检查内容包括储罐设施、防火设施、电气设备等。
第十三条定期维修1. 定期对常压储罐设施进行维修,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2. 定期维修工作应由具备相关技术资质的人员负责。
第五章应急管理第十四条应急预案1. 制定常压储罐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应急职责和措施。
仓库储罐安全管理规定范本(三篇)
![仓库储罐安全管理规定范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d3d33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1b.png)
仓库储罐安全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仓库储罐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仓库内所有的储罐,具体包括但不限于燃油储罐、化学品储罐等。
第三条本规定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储罐的设计、建设、使用、维护、检验、保养和事故应急处理等。
第四条本规定由公司仓库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改,并向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和执行。
第五条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本规定,严禁擅自更改、忽略或者违反规定。
第二章储罐的设计和建设第六条储罐的设计和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以及本公司的相关规定。
第七条储罐的选择必须满足仓库的储存需求,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第八条储罐的安装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并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九条储罐的安装位置必须远离火源、热源和易燃易爆物品,周围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第十条储罐的排放孔必须设置防雷避雷装置,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三章储罐的使用和维护第十一条储罐的加料和出料必须由专业操作人员进行,并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指南执行。
第十二条储罐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罐体清洁,定期清除积水、沉淀物和杂物。
第十三条储罐的维护保养工作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包括定期检查、清洗罐体、更换密封件等。
第十四条储罐维修或更换工作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并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四章储罐的检验和保养第十五条储罐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定期检验,确保其安全可靠。
第十六条储罐的定期检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密封性能测试、防腐蚀性能检查等。
第十七条储罐定期检验的周期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公司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规定确定。
第十八条储罐在检验期间必须停止使用,并进行必要的净化和维修工作。
第五章储罐事故应急处理第十九条储罐事故应急处理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
地下储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地下储罐区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517c68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d.png)
高新技术产业与创新创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各国家和地区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引擎。
在这个领域内,大量的资本和人才正在汇聚,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和成功的创业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新技术产业与创新创业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利用高新技术促进创新创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以先进科技为基础,以高科技产品和技术为主导的产业。
高新技术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等。
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技的进步,创新创业的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投身于这个领域。
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加轻松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仅如此,高新技术产业也为创新创业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政府部门和各大机构纷纷推出各种扶持政策和创业平台,企业家们可以利用这些机会来获取更多的创业资金和资源,推动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
高新技术产业与创新创业的相互关系非常紧密。
在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下,创新创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也促进了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未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相互促进和完善。
如何利用高新技术促进创新创业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来寻找商机和市场。
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我们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高销售额和利润。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和技术研发来优化产品和服务。
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进步和日新月异的变革,让企业家们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和机会来推动自己的企业发展。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资源整合和资金扶持来促进创新创业。
政府部门和各大机构纷纷推出各种创业项目和扶持政策,企业家们可以利用这些机会获得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持自己的创新创业活动。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规定(3篇)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425ee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2.png)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储罐作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储罐作业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储罐作业,包括但不限于石油、化工、冶金、建材、食品等行业。
第三条储罐作业安全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参与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储罐作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储罐作业安全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组织开展储罐作业安全教育培训;(三)对储罐作业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四)组织制定和实施储罐作业应急预案;(五)参与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安全管理内容第七条储罐作业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储罐设施安全管理(一)储罐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拆除等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二)储罐设施应当定期进行检测、检验,确保其安全性能;(三)储罐设施周围应当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四)储罐设施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附件和监测仪表。
二、储罐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一)储罐作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二)储罐作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三)储罐作业人员应当穿戴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品;(四)储罐作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作业流程。
三、储罐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一)储罐作业场所应当保持整洁、有序,不得堆放杂物;(二)储罐作业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防泄漏设施等;(三)储罐作业场所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确保作业环境安全;(四)储罐作业场所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储气罐区安全管理制度(5篇)
![储气罐区安全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c2917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2.png)
储气罐区安全管理制度1、非储气罐区运行管理人员严禁进入罐区,必须进入时需经领导批准,在运行管理人员的陪同下方准进入,不得随意动用任何设备。
2、储气罐区的运行管理人员须经过业务培训,考试合格,熟悉罐区各种设备的构造性能及使用要求后方准进行操作,否则不准单独值班。
3、储气罐区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要经常清理杂草、物。
4、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监守岗位。
每次运行检查后都要详细记录贮罐液位、压力及阀门开启状况、运行中发生的问题和处理结果。
贮罐进液时要随时检查液位和压力变化。
值班人员没有做好交接班工作不得离开。
5、储气罐区严禁烟火,任何人不得携带火种,穿带进入罐区。
运行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和导静电鞋。
6、检修人员进入储气罐区检修时,应事先通知运行管理人员。
检修作业中,需开关阀门时应由运行管理人员操作,检修后通知运行人员把阀门恢复到正常位置,方准离开作业现场。
7、储气罐区不准随意动火检修,必须动火时,要按规定办理。
8、储气罐区严禁放散液化石油气,因检修而必须排放时,应通过火炬或装临时火炬放散,火炬放散时应设专人监护。
9、储气罐区内的阀门、法兰等设备,附件要经常维修,不允许有跑、冒、滴、漏现象。
10、储气罐不得超过最高液位、压力和温度,必要时采取降温等措施。
运行的贮罐、管道、设备等各零部件必须齐全,仪表灵敏,阀门开关灵活,不漏气。
11、贮罐的液位监测手段必须灵敏可靠,发现假液位要认真查找原因加以消除。
对于液位计失灵的贮罐只许出液,不许进液。
12、贮罐的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应定期检修和校验必须确保其灵敏可靠,运行贮罐和管道安全阀阀门应处于常开状态。
安全阀起跳应不超过设计压力。
13、贮罐进液时只准向一个罐进液,不准两个或两个以上贮罐同时进液,值班人员不得离开岗位。
14、冬季要做好贮罐和管道的保温防冻和排污工作。
15、储气罐区防雷、防静电装置应完备齐全,并定期检查。
贮罐进液时要控制流速不大于____米/秒,以防产生较多静电。
罐区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罐区安全管理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92e0a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a.png)
罐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罐区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罐区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罐区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罐区安全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执行。
第四条罐区安全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保障人员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和环境安全。
第五条罐区安全管理应落实属地责任,进行层级划分和属地分工,在各级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
第六条罐区安全管理应公开透明,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接受社会和大众监督。
第七条罐区安全管理应注重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八条罐区安全管理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二章罐区安全管理组织架构第九条罐区安全管理委员会是罐区安全管理的最高决策层,负责制定并监督执行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条罐区安全管理委员会由罐区负责人、安全主管、环保主管等组成,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讨论罐区安全工作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罐区负责人是罐区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罐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罐区安全生产。
第十二条安全主管是罐区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负责人,负责制定安全管理计划、组织安全培训和督促检查工作。
第十三条环保主管负责罐区环境管理工作,监督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环境。
第十四条罐区安全管理部门是罐区安全管理的专门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培训、开展安全检查等工作。
第十五条罐区安全管理部门设有安全科、环保科和应急科,分别负责安全管理、环境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
第三章罐区安全设施和装备第十六条罐区应根据生产规模、特点和危险性等,合理设置安全设施和装备。
第十七条罐区应设置安全防护墙、消防设备、喷淋系统、报警系统和监控系统,确保防火、防爆、防泄漏。
第十八条罐区应定期检测和维护设施和装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罐区应建立自动报警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置异常情况。
化工厂储罐的安全管理制度
![化工厂储罐的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9b61e6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e.png)
一、目的与依据为加强化工厂储罐的安全管理,确保储罐运行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储罐及其辅助设施的安全管理。
三、职责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储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实施、监督检查及事故调查处理。
2.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储罐设备的安全运行、维护保养及更新改造。
3. 使用部门:负责储罐的日常操作、维护保养及事故报告。
4. 员工:遵守本制度,确保自身安全。
四、储罐安全管理要求1. 设备要求(1)储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具备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及密封性。
(2)储罐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维修,确保设备完好。
(3)储罐应设置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等安全附件,并定期校验。
2. 操作要求(1)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储罐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2)操作人员应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
(3)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
3. 维护保养要求(1)储罐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维护保养人员应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遵守操作规程。
(3)维护保养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
4. 安全检查要求(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储罐进行检查,确保储罐设备安全运行。
(2)检查内容包括:储罐设备完好情况、安全附件运行情况、操作人员操作情况等。
(3)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5. 事故处理要求(1)发生储罐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上级部门,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储罐安全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化工厂储罐的安全运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储罐安全管理制度(精选5篇)
![储罐安全管理制度(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623a8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a.png)
储罐安全管理制度储罐安全管理制度(精选5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储罐安全管理制度(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储罐安全管理制度11、材料仓安全管理(1)仓管人员应严格执行物资管理各项制度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爆、防自然灾害事故“四防”工作。
(2)仓库范围内严禁烟火,不准携带火种进仓。
(3)物资出入应做到存量、帐、物卡、资金“四对口”,库内必须整齐、清洁。
(4)班前班上要做到勤检查,离开仓库时要关锁门、窗,切断电源。
2、备品、备件仓安全管理(1)备品、备件仓内,严禁烟火。
(2)仓内的备品、备件应按不同类别分开存放,特别是不同化学性质的物品不能混合存放。
少量易燃、易爆、有毒的物品应分仓或分区单独存放。
(3)仓库内不准闲杂人员进入。
(4)员工领取劳动保护用品持单交仓管员领取,不得进入仓内。
(5)仓内要注意通风良好,温度不宜超过30℃。
3、储罐区(1)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室内储存必须通风良好,室内温度不宜超过30℃,室内必须有干湿计、温度计,随时测量室内湿度和温度。
(2)露天贮罐夏天要有降温措施,地面温度太高,要定时喷淋。
(3)远离火种、热源、仓储区及工作现场严禁烟火。
(4)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采用防爆电器,开关设在仓外。
(5)保持容器密封,桶装堆垛不宜过大,应留墙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
(6)人员在仓内应注意穿戴防护用品。
(7)储罐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并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8)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工作人员严禁穿钉鞋上班。
(9)按照防雷规定仓储区每年要对避雷装置进行一次检测,不合格的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
(10)灌装或卸车时应注意流速,流速不应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储罐安全管理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罐区消防安全管理,保护罐区免受火灾危害。
危化品储罐安全管理制度
![危化品储罐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137fd6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3.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危化品储罐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危化品储罐的储存、使用、维护、检修及报废等全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危化品储罐的管理,确保储罐的安全运行,降低事故风险。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危化品储罐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危化品储罐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危化品储罐安全管理制度;2. 组织开展安全检查、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3. 确保储罐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4. 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5. 指导、监督各部门落实危化品储罐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1. 仓储部门负责危化品储罐的日常管理,确保储罐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2. 维修部门负责储罐设施的检修、维护和更新;3.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危化品储罐安全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4.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第三章储罐设施及设备管理第七条危化品储罐设施、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具备安全防护功能。
第八条储罐设施、设备应定期进行检验、检测,确保其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第九条储罐设施、设备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第十条储罐设施、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第四章安全管理措施第十一条储罐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明确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储罐区域严禁烟火,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第十三条储罐区域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十四条储罐区域应定期进行通风换气,确保气体浓度符合要求。
第十五条储罐区域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五章应急处置第十六条储罐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第十七条应急处置人员应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掌握应急处置技能。
储油罐安全管理制度
![储油罐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06d9b8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4.png)
储油罐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储油罐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储油罐及其配套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储油罐安全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企业主体责任、政府监管和社会共治的机制。
第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储油罐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确保储油罐安全运行。
第二章储存与管理第五条储油罐应设置在符合国家安全规定的区域内,远离居民区、重要设施和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场所。
第六条储油罐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规范和标准,选用合格的设备材料,确保储油罐的安全性能。
第七条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储油罐应设置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施,并保证其完好有效。
第八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储油罐巡回检查制度,定期对储油罐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九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储油罐充装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进行充装,防止超压、超温等事故的发生。
第十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储油罐清罐、洗罐管理制度,确保储油罐内壁清洁,防止残留物质引发火灾事故。
第十一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储油罐应急处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物资,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章作业与管理第十二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储油罐作业管理制度,明确作业程序、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第十三条从事储油罐作业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储油罐作业票制度,实行作业票管理,确保作业安全。
第十五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储油罐作业现场管理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章防护与监控第十六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储油罐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管理制度,确保储油罐安全防护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储油罐监测监控制度,对储油罐的安全性能、运行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储油罐安全管理制度条文
![储油罐安全管理制度条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fd299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6.png)
第一条为了加强储油罐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储油罐及其配套设施的管理、使用和维护。
第三条储油罐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和标准。
二、储油罐安全管理职责第四条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储油罐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企业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六条企业应定期对储油罐及其配套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储油罐设施管理第七条储油罐及其配套设施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
第八条储油罐及其配套设施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安全可靠。
第九条储油罐应设置防雷、防静电、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
第十条储油罐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明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四、储油罐操作管理第十一条储油罐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二条储油罐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第十三条储油罐操作人员应定期对储油罐进行巡回检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四条储油罐操作人员应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熟悉应急处理程序。
五、储油罐消防安全管理第十五条储油罐区应设置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
第十六条储油罐区应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十七条严禁在储油罐区附近进行动火作业,如需进行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六、储油罐环保管理第十八条储油罐应设置环保设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储油罐排放的废气、废水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七、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a5b269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d.png)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保障储罐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储罐作业的单位及其相关人员。
储罐作业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储罐的安装、维修、清洗、液位检测、输送介质等活动。
二、安全管理组织1.单位应建立并完善储罐作业安全管理机构,确定储罐作业安全管理责任人和各级管理人员。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责任人应具备从业资格证书,并接受过相关的安全管理培训。
2.单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储罐作业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储罐作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安全宣传、事故应急处置等工作。
3.单位应定期组织储罐作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管理能力。
三、安全管理制度1.单位应建立并完善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储罐作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确保储罐作业安全进行。
2.单位应编制储罐作业安全管理规范,包括储罐作业的组织架构、作业程序、安全工具、安全标识、操作规程等内容,确保储罐作业的安全进行。
3.单位应定期开展储罐作业安全演练和应急演练,提高储罐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1.单位应定期进行储罐作业的安全检查,密切监测储罐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2.单位应建立储罐作业安全检查记录,记录检查结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3.单位应建立储罐作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
五、应急管理1.单位应建立健全储罐作业的应急管理制度,明确应急预案、应急措施和应急责任人。
2.单位应定期组织储罐作业的应急演练,提高储罐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3.单位应建立储罐作业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上报储罐作业事故并进行处理。
六、安全培训与教育1.单位应定期组织储罐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2.单位应定期开展储罐作业安全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3.单位应建立储罐作业人员安全考核制度,评定员工的安全管理水平。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3篇)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cd3a4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8.png)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加强储罐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提高作业效率,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储罐作业管理中的所有人员。
3. 储罐作业包括储罐的安全巡查、清洁、检修和维护等。
二、管理职责1. 本单位应成立储罐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储罐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2. 储罐作业负责人应具备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按照本制度组织和管理作业。
3. 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更改或违反操作规程。
三、安全管理措施1. 储罐作业应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现场管理,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
2. 储罐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如禁止吸烟、禁止明火、禁止静电等。
3. 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爆服、防毒面具等。
4. 储罐作业过程中应加强现场安全巡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危险和隐患。
5. 储罐作业应按照严格的作业流程进行,不得擅自加入其他设备或改变作业顺序。
6. 储罐作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技能。
四、应急处理1. 储罐作业中如发生危险事故或意外情况,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2. 储罐作业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救护设备,如急救箱、消防器材等。
3. 发生危险事故后,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组织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五、安全考核与奖惩1. 对储罐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考核,评估其安全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
2. 对安全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奖励,如颁发证书、发放奖金等。
3. 对安全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如罚款、警告、停职、解雇等。
六、附则1. 储罐作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严格遵守环保、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2.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保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3.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相关部门和人员需严格遵守。
以上为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共500字。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储罐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仓库储罐安全管理规定(5篇)
![仓库储罐安全管理规定(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8d5a9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2.png)
仓库储罐安全管理规定一。
总则为了加强和规范公司仓库储罐的安全管理,确保仓库储罐的安全,促进公司的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二。
仓库储罐安全管理通则(一)根据物资的性质,配备足够的、相适应的消防器材、必要的防护器材、必须的通讯和报警设备,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二)仓库区和储罐区必须设明显的防火等级和危险禁止入内的标识。
危险化学品仓库和罐区要有杜绝火种的安全措施。
(三)仓库区和储罐区出入口通道和通向消防设施的道路必须保持畅通。
主要通道和装卸作业区应设置相适应的照明。
仓库区和储罐区空地杂草要定期割除。
(四)危险化学品仓库、储罐、堆杂草周围20m不得进行试验,分装、电气焊动火等作业,仓库储罐设施检修动火必须办理工作票和动火许可证。
(五)危险化学品仓库储罐区内的照明、电气设备必须符合相应的防火防爆等级要求,每____个月进行一次电气安全检查。
(六)仓库区和储罐区防雷防静电装置,每年进行一次检查测试。
(七)仓库区和储罐区防火防爆防中毒技术,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要求。
三。
库区安全管理(一)仓库管理严格执行“八不准”制度。
不准住人;不准用可燃材料搭建隔层;不准使用碘钨灯;不准使用日光灯;不准使用电熨斗;不准使用电炉子;不准使用电烙铁;不准使用60w以上的灯泡。
(二)氧化剂或具有氧化性的酸,不能与易燃物品同存一库。
(三)盛装性质相抵触(或可能发生反应燃烧爆炸)的气瓶禁止同存一库。
(四)危险物品与普通物品同存一库时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五)危险物品必须分类存放,堆垛之间的通道应符合安全距离要求,不得超高超量储存。
(六)危险化学品仓库保管人员要严格执行“一日三查”制度,即上班后、当班中和下班前检查。
查码垛是否牢固,查包装是否渗漏,查电源是否安全,查库内温度是否偏高,在雨雪天查是否有雨雪进入库内等。
(七)危险化学品要严格执行“五双”制度,“五双”即双人保管,双把锁(匙),双本账,双人发货,双人领用。
严格执行出入登记制度,无论何人进出库区都必须详细登记;严格执行清点账物制度;保管员每周清点,物资部门每月清点,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严格执行禁止烟火制度,进库人员必须交出火种,机动车入库,排气管必须带上火星熄灭器;禁止拖拉机进入库区;严格执行安全操作制度,搬装卸及堆装爆炸物品必须轻装轻卸,轻拿轻放;严禁撞击,开箱应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应在专门的发放时间内进行。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7e68e0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1.png)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加强储罐作业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储罐的作业活动,包括储罐的充装、卸载、清洗、检修、检测等作业。
1.3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管理2.1 成立储罐作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工作。
2.2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生产部门、技术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3 储罐作业现场应设置安全监护人员,负责现场作业安全监护和应急处置。
三、作业前准备3.1 作业前,应进行作业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
3.2 作业人员应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熟悉作业环境和作业流程,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3.3 检查储罐及附件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3.4 准备相应的消防、急救、通讯等应急器材和设施。
四、作业过程管理4.1 储罐充装作业:4.1.1 确认储罐内无残留物料,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物料交叉污染。
4.1.2 确认储罐内压力、温度等参数在安全范围内。
4.1.3 确认充装设备、管道、阀门等设施安全可靠。
4.2 储罐卸载作业:4.2.1 确认储罐内物料性质、浓度等参数,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2.2 确认卸载设备、管道、阀门等设施安全可靠。
4.2.3 确认卸载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
4.3 储罐清洗作业:4.3.1 确认储罐内无残留物料,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物料交叉污染。
4.3.2 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并确认其安全性能。
4.3.3 确认清洗设备、管道、阀门等设施安全可靠。
4.4 储罐检修、检测作业:4.4.1 确认储罐内无残留物料,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物料交叉污染。
4.4.2 确认检修、检测设备、工具、仪器等设施安全可靠。
4.4.3 确认检修、检测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1a782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7.png)
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储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储罐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
二、安全责任1.储罐作业安全责任由公司领导层承担,包括但不限于总经理、安全生产负责人等。
2.公司领导层应建立并运行储罐作业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
3.各级管理人员应制定具体的储罐作业安全管理措施,监督和指导实施,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三、安全培训1.储罐作业人员应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明确储罐作业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安全风险。
2.培训应包括但不限于储罐的特性、作业程序、应急救援等,培训内容应经常更新以适应新技术和工艺。
3.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并保证培训记录的有效保存。
四、安全操作规范1.储罐作业人员应按照储罐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擅自变动操作程序。
2.操作人员应熟悉储罐的结构和特性,并根据储罐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
3.作业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包括但不限于穿戴安全装备、严禁吸烟、防止火源等。
4.对于有特殊危险性的储罐作业,应编制详细的安全作业方案,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监督。
五、现场安全监督1.储罐作业现场应配备专职安全监督人员,负责监督作业人员的行为和作业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
2.安全监督人员应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能够有效指导作业人员进行储罐作业。
3.安全监督人员应编制详细的作业监督计划,并对储罐作业进行全程实时监控。
六、事故应急预案1.储罐作业现场应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应急救援流程。
2.应急预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事故类型分类、应急处置流程、应急装备配置等内容,并定期演练和评估。
3.作业人员应熟悉事故应急预案,并参与定期的演练活动,以确保能够正确应对突发状况。
七、安全巡查和检修1.储罐作业现场应进行定期的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巡查情况。
2.对于储罐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应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储罐的安全和可靠性。
储罐安全管理办法(三篇)
![储罐安全管理办法(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82b2d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12.png)
储罐安全管理办法1、装货前储罐的准备1)、储罐要有醒目的标示,标示上注明编号、商品名称、化学性质等内容。
2)、检查罐体编号是否准确,罐牌号与要罐装的化学商品是否一致。
3)、新罐或储罐换装不同性质的化学商品,要按照下列程序操作:高压水冲洗吹干母液清洗吹干。
母液不得重复使用。
4)、检查管道是否对接正确。
2、存货期储罐的保护1)、装有化学商品的露天储罐,当气温超过35℃时,要用冷水喷淋降温。
2)、当储罐表面出现锈蚀时,要及时补刷防锈油漆。
3)、装有腐蚀性化学商品的储罐,每一批货物清罐时,要检查罐体内壁,看镀层有无脱落。
如果发现内壁镀层脱落,能补则补,不能补则换装其他化学商品。
4)、装货储罐,要每天检查开关、阀门,防止油封老化,阀门锈死、管道、罐体穿孔。
5)、正在使用的储罐,聘请具有检测资质的部门按期进行检测,并向检测部门索取《检测证明》。
3、储罐的维修1)、当储罐阀门油封老化,出现渗油时,要立即更换。
2)、经过探伤检查,发现罐体、管道穿孔,要及时修补。
发现罐壁厚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时,或者限定装载量,或者做报废处理。
3)、罐体的维修,要聘请具有检修资质的专业施工队进行。
4)、对储罐的任何修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严格执行《仓库动火规定》。
储罐安全管理办法(二)储罐安全管理是指对储罐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的一系列工作,旨在确保储罐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从储罐安全管理的必要性、管理要点和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储罐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储罐作为一种常用的储存设备,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储罐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将给人员和环境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加强储罐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如下:1.保护人员安全:储罐的事故可能给储罐周围的人员带来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加强储罐安全管理,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保护人员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罐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公司对储罐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港口危险货物储罐安全管理的意见》以及储罐的使用、维护和工艺要求制定。
2、[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常压储罐的管理。
3、[职责]3.1技术中心负责储罐设备的设计、安装、改造、修理、更新的全过程管理、技术档案的建立保管。
3.2储运部门负责按规定对储罐进行现场管理、日常检查和保养的实施。
3.3安环部负责对常压储罐的事故调查和分析处理。
4、[管理内容]4.1储罐的安装4.1.1由储运部门运营计划或工艺要求、提高产品的品质、扩大产品的品种和吞吐量填写《安装立项单》,报技术中心部门。
4.1.2技术中心部接到立项申请后,负责组织设计,审核,安装和验收。
施工过程严格按照《AQ3053-20XX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验收规范进行。
4.2使用前调试验收4.2.1使用前,技术中心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使用部门,安环部门及监理相关部门依照相关的设计,施工规范进行初步验收。
初步验收完成后必须进行充水试验,结果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422竣工验收A、安装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向企业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
4.1.12所有储罐在交付使用单位前,都必须遵照有关的设计、施工规范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验收检查出的所有问题应全部进行整改,经参加验设备到达公司后,仓库和动力设备部根据采购合同要求进行验收;检查外观及包装情况,开箱后按装箱单清点,收集设备资料(使用说明书、安装说明书、产品合格证、维修卡等)、附件及备件。
并校对随机备件。
B、在提货或验收时,若发现设备有破损、缺件等情况由设备管理人员通知采购部,由采购部进行检查、取证、提出索赔。
C、验收合格后,动力设备部填写《设备验收单》,并转相关部门。
《设备验收单》见附表、进口设备签订米购时间为报关时间,必须明确进口方式,需办理商检的设备应及时向商检部门报送资料并追踪办理情况。
4.2.3安装A、动力设备部按照绘制并通过核准的设备排布平面图,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基础施工及搬运定位。
B、设备安装要注意其稳固性,减少震动,避免变形,防止不合理的磨损及保持加工精度。
C、安置时除考虑产品加工条件(粉尘,噪音,照明,震动等)外,还应考虑工件存放,运输,符合定置管理和文明生产的要求。
4.2.4调试A、重要设备安装好后,应进行设备调试,检验设备的实际运转能力,以及传动,控制,操纵,润滑,液压等系统是否正常。
B正常负荷情况下,按说明书进行产能和精度测试,合格后由使用部门和动力设备部共同确认并把调试结果填写在《设备验收单》中。
425建档A、设备部门根据设备归属分别予以编号,安装编号标牌,进口免税海关监管设备,须悬挂海关监管标识。
B、验收合格后的设备由动力设备部根据编号规则建立《设备台账》。
同时把相关的复印件存档,包括:设备申请、《采购定单》、采购发票、《设备验收单》、进口设备报关及解控资料的复印件,设备的技术资料,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书,设备维修记录等相关资料。
C、设备台帐的设备名称尽可能标准,同财务统一,登录名称与发票名称不统一时用括号标注发票设备名称。
4.3设备日常管理4.3.1设备状况A、动力设备部及使用部门主管应十分熟悉所管辖范围内的设备数量,完好情况,设备开动率和本单位设备产能情况。
B、生产主管应根据每台设备的技术条件来安排生产任务,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安全生产,延长使用年限,减少维修次数及费用。
4.3.2设备交接班制A、由设备部门绘制《设备点检记录表》发到设备使用部门,设备使用部门按要求即时反馈。
B、设备使用部门每班开机前,必须要按《设备点检记录表》上的内容进行点检、保养。
下班必须要清扫。
C、两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岗位人员交接班时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交接,并在《设备点检记录表》上确认。
433设备定置管理A、设备使用部门严禁擅自移动设备,确需调整,由使用部门向设备部门申请,报副总经理核准后,交财务。
动力设备部备份存档后负责实施,生产部门协助实施。
B、海关监管的设备未解控前未经海关许可不得擅自改装,移动,转借,更换标识,变更用途或进行其它用途。
4.3.4闲置设备管理A、因生产任务变化暂不使用的设备,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设备退库管理。
B、设备部门部门因场地原因,需要原安装位置保留的,由设备部门与使用部门协商解决。
C、动力设备部需为退库设备加足润滑油,防锈油,用罩布盖好悬挂“暂不使用“标示牌。
4.3.5设备盘点A、使用范围按使用说明书要求执行。
B、部门须按照财务盘点制度要求,进行定期盘点,确保帐物相符。
4.4设备操作使用规范4.4.1操作规程A、设备验收合格后,投入生产前,由设备部门编制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润滑“五定”图表。
设备润滑“五定”图表的内容是:定点:规定润滑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润滑油脂牌号;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定量: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定人: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
B、设备部门应对设备操作使用人员进行保养维护和简单维修的培训。
C、岗位操作及维护人员要认真执行设备润滑“五定”图表规定,并做好运行记录。
D生产部门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设备。
442操作人员使用设备或工具时应达到“四项要求”“四项要求”是指整齐,清洁,润滑,安全。
A、整齐:是指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理安全完整B、清洁:是指设备或工具内外清洁,各滑动面,丝杆,齿条等处无油垢,无划伤,各部分不漏水,不漏油,杂物垃圾清扫干净。
C、润滑:是指按时加油,油量达到要求,油质符合标准。
油壶、油枪、油杯齐全,油毡。
油线、油表清洁干净,油路畅通。
D安全:是指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和交接班制度,熟悉设备结构,遵守操作规程,精心维护保养,做到生产安全无事故。
4.4.3操作上岗证(参照程序文件《人力资源控制程序》)4.4.4设备和工具使用A、设备、工具使用必须做到“六不超”:不超重,不超载,不超速,不超压,不超温,不超电流。
B、设备、工具运行时,操作工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5保养与维修(参照文件《设备维护保养制度》)4.5.1保养制度公司的重要设备和主要设备实行三级维修保养制度。
A、初级级保养由设备使用部门现场操作人员负责实施。
主要内容为设备的清洁、润滑、零部件…B、一级保养由动力设备部专业维修人员负责。
主要内容为设备检修,搬迁,拆装,调试等日常维护。
以及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检修,及润滑系统的清洗,换油等,并填写《设备检修/保养记录卡》。
《设备检修/保养记录卡》见附表。
C、二级保养由动力设备部负责实施。
主要内容为根据《设备保养计划表》对相关设备及精度误差较大的设备安排大中修,对较大的设备事故可联系厂家(或外部),协助维修。
《设备保养计划表》见附表。
4.5.2大修计划A、设备部门根据设备制造商提供的维护资料或设备运转及完好情况每年编制一次大中修计划预算,报总经理核准后实施。
B、设备大中修计划时间,设备部门必须与使用部门取得共识,维修时间做详细安排。
4.5.3设备事故发生以下情况之一即可判断为设备事故;A、设备发生故障,影响生产4小时(含)以上的。
B、动力供应中断,造成公司停产30分钟以上的。
C、非客观原因导致设备或重要部件损坏给公司造成较大损失的。
4.5.4设备薄弱环节的立项处理A、凡属下列情况均属设备薄弱环节:1.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停机而反复处理无效的部位;2.运行中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设备、部位;3.运行达不到小修周期要求,经常要进行计划外检修的部位(或设备);4.存在不安全隐患(人身及设备安全),且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无法解决的部位或设备。
B、对薄弱环节的管理1.公司设备部依据资料,列出设备薄弱环节,按时组织审理,确定当前应解决的项目,提出改进方案;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改进方案进行审议,审定后列入检修计划;2.设备薄弱环节改进实施后,要进行效果考察,作出评价意见,经有关领导审阅后,存入设备档案。
4.5.5设备、工具备件A、设备、工具维修计划内的备件由动力设备部申请,采购部门采购;特殊、紧急备件由动力设备部提出做紧急件采购。
B、设备、工具备件存放应做到分类放置,标识清楚,无碰撞损坏,无锈蚀。
C、特殊情况需拆除其它设备备件,保障生产设备运行时,必须得到设备和使用部门主管的书面同意,副总经理核准后方可实施,并需及时将拆除备件的设备恢复正常使用状态。
4.6设备报废4.6.1设备的报废申报A、设备、工具(价值2000元以上)严重损坏和自然损坏后无法修理或无修理价值的、或设备、工具无法满足工艺要求或质量要求,而且设备使用状况较差,零部件或整体设备被市场淘汰,并无法改造的设备由动力设备部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经总经理核准后方可报废。
《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见附表B、动力设备部需将核准的《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及有关报废单据凭证报财务部门。
C、对无法修理或无修理价值的工具、由动力设备部在《设备/工具维修申请单》判定,由责任部门根据判定书提出申请,报总经理核准后,工具方可报废。
《设备/工具维修申请单》见HTL-FM751 -11 462设备的报废处理A、动力设备部对报废的设备必须立即在规定时间内搬迁移出现场。
B、报废的设备,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在档案中予以注销,报废资料需保持半年以上。
5、[相关文件]《质量记录控制程序》HTL-QP-424-01《工具设备维修流程》HTL-JD-WI-016、[相关表单]《设备验收单》HTL-FM-751 -04《设备台帐》HTL-FM-751 -05《设备检修/保养记录表》HTL-FM-751 -06《设备保养计划表》HTL-FM-751 -07《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HTL-FM-751-08A《设备/工具维修申请单》HTL-FM-751 -11《消防设施的维护记录表》HTL-FM-751 -10《设备点检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