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的起源和爆发的原因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影响的爱国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
这场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一、外国侵略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9世纪中叶,中国遭遇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
这些战争导致了中国的领土丧失和财政困境。
同时,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这种外国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二、政治腐败导致民众不满当时的清朝政府腐败不堪,官员贪污受贿,无视民众的利益,导致百姓生活困苦,社会不稳定。
政府对境外侵略的无力回应以及对官员腐败行为的默许使得民众对清朝政府的不满情绪积聚。
义和团运动成为了一种反抗不满的表达方式。
三、传统乡村社会的变革与焦虑在清朝末年,中国乡村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农村经济的衰落、土地流失等问题使得农民生活愈发艰难。
同时,乡村地区的机构废土地被西方势力侵占,让大量农民失去了生计。
这种乡村社会的变革和农民的焦虑状态为义和团运动提供了参与者和支持者。
四、大规模灾荒引发民众不满情绪在清朝末年,中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灾荒,包括黄河、长江等流域的洪涝灾害等。
庄稼被毁,人们饥寒交迫。
然而,政府并未采取有效的救灾措施,使得民众对政府的失望和愤怒达到了顶点。
义和团运动成为了民众反抗灾荒和政府无能的一种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包括外国侵略与不平等条约签订、政治腐败导致民众不满、传统乡村社会的变革与焦虑,以及大规模灾荒引发的民众不满情绪。
这些原因共同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反抗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义和团运动中,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尊严而奋斗。
义和团运动不仅仅是一场反对外国侵略的运动,更是中国社会各界对不公平和不正义的声音和反抗。
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后来中国革命和民族运动的一个重要先导。
初三历史义和团运动历史影响评述
初三历史义和团运动历史影响评述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深远。
本文将评述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背景、动因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这个时期正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最为严重的时期。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受到了严重的侵害和动摇。
外国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限制中国的主权,瓜分中国的领土,掠夺中国的资源,导致中国人民的生活陷入困境。
二、动因义和团运动的动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对外国势力的恐惧、中国民族主义的崛起、农民阶级的不满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最终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首先,中国民众对外国势力的恐惧是义和团运动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行为使得中国人民感到极度的愤慨和不安。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抵抗外国侵略者,才能够保护祖国的安全和尊严。
其次,中国民族主义的崛起也为义和团运动提供了土壤。
随着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传入,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国的衰落,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中华的方案。
这些方案中,农民阶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在外国侵略下生活艰难,对社会不公不满。
他们通过加入义和团运动来抗击外国侵略者。
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社会、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
首先,在社会方面,义和团运动动员了大量的农民加入到抵抗外国侵略的行动中。
这种社会动员的力量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抵抗意识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同时,义和团运动也揭示了封建统治的腐败和无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冲击。
其次,在政治方面,义和团运动暴露了清朝政府的软弱和无力,促使中国民众对政治体制进行反思,并推动了后来的政治改革运动。
义和团运动迫使清政府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直到辛亥革命才真正结束了封建统治。
最后,在文化方面,义和团运动催生了一批民族英雄,并激发了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感。
这种爱国情感在后来的运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力量。
义和团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1、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极大地阻碍中国的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例如:不平等条约、 领土主权、特权等等)。 2、帝国主义列强扶植它们在中国的代理人— —中国的反动统治集团来实施间接统治。 3、帝国主义也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地点、领 域产生了某些积极影响和作用。 4、帝国主义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东方人民真 正走上文明发展的道路。
瓦德西
将开进清宫的八国联军在午门外列队
德国侵略军在北京城墙上架设大炮
沙俄军队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 区构筑街垒
1900年,日军与清军巡捕残杀义和团
被残杀的义和团团员
辛丑条约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 年还清,年息4厘,以海关税、 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 许各国派兵把守,中国人则不准 居住; 大沽炮台及北京到大沽沿路的所 有炮台一律拆除;准许各国在北 京及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12 个战略要地驻军; 要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 义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 民成立或参加任何反帝组织,违 者处死; 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 班列六部之首,以办理今后的对 外事宜。
三、落后的宗教信仰和组织形式。
其法以片纸书咒,净口诵毕,则其人忽扑。
少时起立,即狂舞呓语,或称关帝下降,或 言孔明附身。 《安泽县志》
„„太原街上的义和团就多了起来,在街上 三三两两练拳。一次我从柳巷到西肖墙,见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在练拳,向东南叩头, 口诵:唐僧、八戒、孙悟空等语后,跌倒爬 起来即精神百倍练习武艺。
学神拳先叫先生在一张红纸上写下自己的名
字,什么庄的人,共多少人。俺六个人再跪 下烧香,不烧白纸。求老师,我求的孙膑, 他们有的求刘备、张飞等。求神附体,附了 体就成了神拳,就会刀枪不入,胆量大,打 仗不怕死,敢往上冲。俺六个人就这样当了 神拳。 谢家贵 原义和团员,山东省茌平县
高三历史简评义和团运动专题辅导
高三历史简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的前身是义和拳,起源于明末清初,其群众基础是农民和手工业者,最初是“反清复明”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活跃在山东、直隶一带。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宗教文化侵略,义和拳自发地投入到反洋教斗争中。
一、兴起的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侵略的加深,外国传教士作威作福,欺压中国人民以及清政府的反动政策(“袒教抑民”)所造成的。
二、义和团的特点1. 发展迅速。
从山东兴起后,迅速发展到直隶、河南、山西、内蒙、东三省等地。
京津一带声势尤其浩大。
2. 自发性。
义和团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组织和统一的领导机构,主要靠揭帖聚会,但他们纪律性很强,有事“传单一出,千人立聚”。
3. 战斗力强。
八国联军的统帅德国人瓦德西在写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人民……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4. 顽强性。
义和团在被清政府出卖后,继续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晚清王朝进行斗争,直到1902年。
三、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的口号,突出反映了反帝要求,触及了“救亡”这一时代主题,表达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劳动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勇敢的反帝精神。
这个口号吸引了社会各阶层,中小地主、封建知识分子甚至部分官僚也加入反帝的行列,壮大了运动的声势。
但这个口号并不科学,“扶清”容易使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造成了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倾向。
四、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的阶级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具有封闭性、落后性,思想朴素。
五、义和团运动的功绩1. 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直接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妄想,使西方殖民者意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不屈的,并迫使他们改变侵略策略,采取寻找代理人、“分而治之”的办法。
2. 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加速了腐朽清王朝的崩溃。
高一历史义和团运动知识点
高一历史义和团运动知识点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本文将从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发展和结果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背景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是中国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外国侵略的加剧。
19世纪末,清朝政权腐朽,国力衰败,社会动荡不安。
同时,列强入侵加深了中国人民的屈辱感和愤怒情绪。
这种情况下,以“拳家”为名称的义和团组织开始兴起,秘密发展壮大。
二、发展过程1. 兴起阶段:义和团起初是一个武术组织,旨在抵御外国侵略。
他们信仰“扶清灭洋”,相信只有清朝夺回国家的主权,才能摆脱列强的束缚。
他们追随“袁世凯”的号召,开始借助拳法和超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和国家。
2. 动员阶段:义和团迅速在华北地区发展壮大,并开始对外国人和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进行袭击。
他们煽动民众的爱国情绪和仇外情绪,认为外国人是中国社会的败类和危险因素。
他们的行动导致了一系列的暴力事件和屠杀。
3. 政府态度:起初,清政府对义和团持鼓励态度,认为他们可以作为对抗外国势力的一种武装力量。
然而,义和团的活动越来越失控,导致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和外交危机。
最终,清政府被迫改变立场,开始对义和团进行镇压。
三、结果与影响1. 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加强: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使中国更加受制于列强的压迫和掠夺。
外国资本进一步渗透中国,经济局势更加恶化。
2. 辛亥革命的影响: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激发了更多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这也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社会基础,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覆灭和中国的民主革命。
3. 对中国社会的警示:义和团运动让人们认识到,单纯的抵抗外国侵略并不足以解决中国遇到的问题。
对科学、教育、军事等方面的弱点进行改革和提升才是中国崛起的关键。
总结起来,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它的发生源于中国社会动荡和外国侵略的加剧,以拳击为特征的义和团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并对外国人和基督教传教士进行袭击。
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名词解释
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名词解释义和团反帝运动,简称义和团,指的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场民间武装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运动。
起初,义和团是道德宗教团体,但随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力增强,义和团逐渐演变成一个反对西方侵略的武装组织。
1. 背景和形成义和团反帝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动荡局势。
在这个时期,中国遭受了多国列强的侵略和分割,并丧失了许多领土和特权。
外国列强的掠夺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引发了广泛的不满情绪。
2. 意义和理念义和团运动所代表的主要意义是中国人民对外国列强入侵的强烈抗议和反抗。
义和团运动的核心理念是爱国主义和抵抗外国压迫。
通过发动武装起义以及举行一系列抵制外国势力的活动,义和团试图恢复中国的独立和尊严。
3. 组织和扩展义和团反帝运动的组织架构相对松散,由几个兄弟姐妹或同乡组成的小组织构成。
这些小组织通常隐藏在农村或城市的社区中,通过秘密会议和传单等方式组织活动。
4. 行动和影响义和团成员通过提倡道德、纳命、抢皇宫等方式来抵制外国列强的压迫。
他们发动了一系列的抗议游行、打砸外国商铺以及袭击外籍教士等行动。
这些行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情绪,但在实质上并没有改变中国民众处于被侵略状态的现实。
5. 暴行和反弹义和团行动中也引发了一些暴力行为,例如杀害外国传教士和中国基督徒等。
这些暴行严重损害了义和团运动的合法性,使其在国内外产生了负面影响,并成为列强与清朝政府共同镇压的借口。
6. 外国干预和镇压由于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威胁,列强国家联合起来派遣联军前往中国进行镇压。
1900年,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时,联军入侵中国并占领北京,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7. 反思和影响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失败使得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单靠武装起义是无法真正解决国家问题的。
这次运动的失败也迫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国家的未来,并提出了大量的改革方案。
总结起来,义和团反帝运动是中国人民在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之下的自发反抗行动。
义和团兴起的经济原因?
义和团兴起的经济原因?义和团什么时候产生的?义和团产生于19世纪末,具体哪一年不好说。
义和团爆发的根本原因:19世纪末,各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边疆和邻近国家,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在政治上则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
在文化上他们通过教会深入中国城市和乡村进行侵略活动,使民族危机愈加严重,终于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导火索:1899年10月上旬,山东省冠县蒋家庄(今河北省威县),教民和当地民众发生冲突,义和团冲击当地的教堂。
知县蒋楷派兵前往镇压。
朱红灯率团民数百人与清军进行战斗,将其击败。
至今在平原乡间还流传一句谚语”义和团起平原,不到三月遍地传。
“义和团的起源有多种说法1、白莲教说,这一看法的代表是劳乃宣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
认为义和团起源于白莲教。
2、大刀会说,大刀会是清代华北由贫苦农民为主的一个团体,成员演练“金钟罩”,认为可以刀枪不入,也被认为是义和团的起源之一。
3、乡团说,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起源于民间的乡团组织。
4、拳会说,在清代有许多传播武术的民间团体,如义和拳、梅花拳等,特别是义和拳在长期发展中蒙上了浓厚的民间宗教色彩。
被认为是义和团的前身。
义和团是什么义和团最早兴起于山东和直隶(今河北)交界地区。
它是在义和拳等民间反清祕密结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帝爱国群众组织。
其成员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劳动群众,还有不少无业游民。
义和团的名称最早见于1898年6月山东巡抚张汝梅的奏折。
次年秋起,清 ... 在公文中也开始使用这一名称。
此后,“义和团”一词逐渐取代了“义和拳”,或与“义和拳”并用。
山东的教会势力极为猖獗,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也就异常激烈。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军事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鲁西北地区,群众经过长期酝酿,奋起抗教,终于成为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主要发源地。
至1899年,阎书勤、赵三多等领导的冠县一带的义和拳,以及朱红灯、本明和尚(亦称心诚和尚)领导的茌平、禹城、平原一带的义和拳,已相当活跃,声势甚大。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义和团运动是山东直隶农民、中国基督宗教教徒及传教士、清军三方之间的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在华西方人及华人_的保国保种的暴力运动及其引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你知道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历史上一次声势浩大的起义活动,这次运动先是遭到了朝廷的残酷正镇压,但是之后由于社会矛盾的转化由慈禧所代表的政府又对义和团进行了安抚和维护,其实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腐朽的清政府已经无力抵抗西方侵略的步伐。
但是最后浩浩荡荡的义和团运动还是失败了。
那么这场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呢?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可以从根本原因来看,那个时候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走到了末端,西方列强开始垂涎与中国的地大物博,纷纷希望在侵略的过程中可以分一杯羹。
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危机已经到了逐渐加深的地步,西方国家的侵略让人们对清政府越来越失望,而清政府的软弱和一再妥协也让西方国家更加猖狂。
在这个时期各地涌现出许多不愿意再受压迫的起义,而义和团起义爆发的原因中根本原因也是这个问题。
另外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中还有着直接原因这一方面,义和团首先是在山东出现并开始发展的,而山东曾经发生了一次教堂时间,当时因为农民和教堂之间因为土地的原因产生了很大的纠纷,而农民在这场纠纷中无疑是被压迫的一方,在这种情况下梅花拳拳师赵三多被邀请前去参加对农民的支援,也就是赵三多后来将梅花拳改为了义和拳,这就是义和团最初的雏形。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中直接原因就是因为这场教堂和农民之间的纠纷。
义和团运动的时间清朝末年,清政府越发的腐败无能,国力不断衰弱,西方列强们瞅准时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甲午战争的爆发,战后威海卫、胶州湾等地被迫租借给西方侵略者,令山东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鲁迅先生曾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备受欺凌的山东人民不堪重荷,组织了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最终引发八国联军远征。
在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一定的打击帝国主义列强的作用,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人民群众的觉醒。
但是由于具有笼统排外色彩和愚昧与残暴,也使得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较差。
义和团运动:(一)爆发原因:1、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
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2、义和团爆发的根本原因:19 世纪末,各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边疆和邻近国家,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在政治上则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
在文化上他们通过教会深入中国城市和乡村进行侵略活动,使民族危机愈加严重,终于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导火索:1899 年10 月上旬,山东省平原县杠子李庄,因教民欺压群众,义和团便冲击当地的教堂。
知县蒋楷派兵前往镇压。
朱红灯率团民二三百人(一说近千人)与清军进行战斗,将其击败。
至今在平原乡间还流传一句谚语“义和团起平原,不到三月遍地传”。
(二)失败原因:1、义和团运动本身的缺陷性和盲目性。
①义和团作为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②义和团本身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2、义和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
3、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4、清政府和外国势力的联合镇压。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
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
(三)历史意义:1、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2、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之野心。
中国近代史上的义和团运动
中国近代史上的义和团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的义和团运动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
它发生于19世纪末的中国,是一场民间抗击外来侵略的运动。
本文将以历史背景、运动起因、运动过程和影响等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一、历史背景19世纪末,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困境中。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国家的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
同时,内部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民众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这种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应运而生。
二、运动起因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北方农村。
当时,北方农民生活困苦,地主剥削残酷,加之天灾频繁,农民们陷入了极度的贫困和绝望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农民开始组织起来,寻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
而这些组织往往以拥护国家、守护家园为宗旨,因此得名为“义和团”。
三、运动过程义和团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最初,义和团只是一些农民组织,他们进行一些抗议活动,要求政府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义和团逐渐演变成一个武装组织。
他们开始进行武装训练,并对外国侵略者进行抵抗。
在这个过程中,义和团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其他阶层的人加入。
四、影响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义和团运动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抗争精神,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其次,义和团运动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关注。
最后,义和团运动也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史上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社会动荡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
它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抵抗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虽然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同时,义和团运动也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关注。
因此,我们应该对义和团运动保持客观的态度,认识到它的历史意义,并从中吸取教训,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近代战争故事-义和团的故事
中国近代战争故事-义和团的故事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从某种意义上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
是19世纪末在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主要针对西方侵略者及其在华附庸,是具有强烈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完全由民间自发的暴力运动。
下面小编给大家讲一讲中国近代战争故事-义和团的故事。
义和团扶清灭洋义和团是从义和拳开始的。
义和拳最早在山东兴起,它兴起的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德国在公元1897年强占胶州湾以后,紧接着又获得了胶州到济南的铁路修筑权。
他们在铁路沿线霸占土地、开矿,把整个山东划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到中国,仅在山东就设立了大小教堂一千多个,传教士三百多人,其中德国人最多,教徒有八万多。
为了偿还甲午战争的赔款,清廷不顾山东境内黄河连年决口带来的灾荒,加紧对百姓的搜刮。
许多洋教士利用高利贷趁火打劫,而清廷的官员只是袒护教会。
义和拳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兴起了。
那时的山东到处都有义和拳,他们在集市相聚比赛,形成与外国教会对抗的组织。
山东巡抚张汝梅曾经企图收编义和拳,但是没人理他。
清廷把他给撤了,让毓(yù)贤当山东巡抚。
毓贤的外号叫“屠夫”,他在山东任曹州知府时,就残杀了二千多人。
可是面对义和拳强大的势力,“屠夫”也没有办法了。
毓贤非常狡猾,他不肯消耗自己的力量,他的如意算盘是,既然义和拳的矛头针对外国侵略者,就让他们闹去,要是再惹出事,就放手杀。
这个时候,正巧慈禧太后要各省办理保甲团练,毓贤就出告示,称义和拳为义和团,承认它是民间团练。
于是各地的义和拳都改称义和团,并且都打出“扶清灭洋”或“保清灭洋”的口号。
教会见义和团在逐渐壮大,就组织教民袭击义和团。
韩庄的教徒用快枪袭击义和团,杀死二十多人;庞庄的义和团在遭到教徒枪击的情况下,被迫还击,烧了一座教堂。
义和团运动知识点总结
义和团运动知识点总结义和团运动,又称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之一。
它发生于19世纪末的中国,具有一定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
下面就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义和团运动的起因1. 政治因素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腐败无能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关注焦点。
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的软弱无能与封建统治的腐败,使国民感到义愤填膺,对外国侵略者和其勾结的买办势力充满了愤怒。
2. 经济因素由于清政府的割地赔款政策和投降战略,使国家经济面临了空前的危局,普通民众的生活陷入了绝境。
3. 宗教因素由于基督教传教士的大规模传教活动,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受到了挑战,引发了中国人民对外来宗教的排斥与反抗。
4. 社会因素随着西方列强及日本、俄国的侵略,中国的封建社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人们的反外情绪日益高涨。
二、义和团运动的主要事件1. 良民起义义和团运动最初的组织是一种秘密的、宗教化的民间组织,布道师率领一些乡绅和游民组织传教士焚舍杀人,这种现象被称作良民起义。
2. 打砸洋货义和团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大肆打砸洋货。
义和团分子肆无忌惮地向外国商店、教堂、住宅等进行破坏。
3. 杀洋人义和团进行了对外国传教士、商人和华侨的屠杀,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4. 北京保卫战义和团围攻了北京的外国使馆,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北京保卫战。
三、义和团运动的影响1. 遭受了外国列强的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对手是外国列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外国列强联合起来对义和团进行了残酷镇压。
2. 清政府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显示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3. 对外国侵略者的形象和行为造成了伤害义和团运动对外国侵略者的形象和行为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从而引起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更大的不信任和敌对情绪。
四、义和团运动的意义1.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反侵略的一个重要标志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反侵略的爱国运动,其对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
义和团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
那么,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吧!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有多种多样的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
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义和团的兴起与谣言的煽动或19世纪末华北地区遭受自然灾害有着密切关系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教案,当时帝国主义列强早已从中国获得了传教的权利,通过数十年的发展,____在中国的传播已具有了一定规模。
但是部分传教士或教民依仗列强的支持,在中国横行霸道,拆民房、修教堂、霸占中国平民的财产,甚而干涉中国的司法行政,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
加之在教案的处理过程中一些官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更引起民众不满,因而自发采取行动对抗教会。
各地此起彼伏的反洋教斗争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前奏。
根本原因:19世纪末期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直接原因:清朝末年,中国境内____教会与民众的冲突。
义和团运动的根源与历史背景
义和团运动的根源与历史背景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
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所导致的种种问题。
在那个时期,中国的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困境,造成了人民丧失了民族尊严和自信心。
那么,义和团运动的根源与历史背景是什么呢?一、根源1. 民族自豪感缺失在义和团运动之前,清朝的国家已经渐渐萎靡不振,成为了列强进行掠夺的对象。
当时,西方列强先进的科技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得中国的文化与传统价值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而中国传统的士人文化则让许多民众呈现出奴性化的态度,这样的心态造成了民族自豪感的缺失。
2. 政治安全危机在那个时期,国家的内部政治治理方式也面临着重大危机。
清政府在进行改革时,许多官员利用权力谋取私利,导致百姓积怨,流氓地痞横行。
因此,民众的生活质量严重受损,政治安全危机日益加剧。
3. 贫富差距拉大义和团运动发生时,中国政治、经济制度都存在着许多严重问题。
贫富差距也拉大,许多农民因为生活所迫,加入了义和团运动,以期改变自己的处境。
义和团运动的发生与这些社会问题密切相关。
二、历史背景1. 在世界范围内,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欺凌日益增多19世纪末期,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大规模瓜分殖民化。
而中国,则成为列强所盯梢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国的投降和屈服,让列强陆续取得了许多自己的利益。
例如,1898年,德国对山东进行强占,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瓜分中国》条约》等多项不平等条约。
2. 封建体制长期存在导致社会秩序紊乱清朝的封建体制长期存在,吏治腐败,巨量税收增加,民众的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
社会秩序也变得紊乱,许多流氓地痞横行乡间。
这些因素的累积,导致了许多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
3. 民族情绪高涨19世纪末期,中国知识分子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呼吁公开自由、科学民主。
这种思潮扩散到平民百姓中,许多人向往自由、民主的生活。
在这种背景下,广义的民族情绪也开始高涨。
综上所述,义和团运动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事件,也是那个时期中国的一种集体反抗。
初三历史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及结果
初三历史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及结果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群体性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原因和结果三个方面来阐述初三历史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及结果。
一、历史背景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并对中国进行控制和压迫。
此外,清朝政权腐败无能,国家经济倒退,农民苦不堪言,社会矛盾尖锐,人民愤怒情绪高涨,这些因素为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提供了土壤。
二、原因1. 帝国主义侵略:由于列强的掠夺和压迫,中国经济遭受重创,中国工人和农民生活困苦。
不少外国侵略者还对中国的宗教、文化进行排斥和侮辱,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
这些不公正的行为激发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2. 秘密会社的兴起:在外国侵略和清政府的无能面前,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和自由感到渴望。
秘密会社如义和团应运而生,宣扬拥护皇室、振兴中华的思想,并通过传统的武术和宗教信仰加以团结,呼吁民众参与反帝行动。
3. 社会矛盾的激化: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地主对农民实施剥削,官员道德败坏,人民生活困苦,这些社会问题加剧了人们对现状的不满情绪,也为义和团运动提供了更多的参与者。
三、结果1. 意义深远:义和团运动表明了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的抵抗精神,增强了人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尊心。
它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使外国侵略者更加警惕。
2. 政府动荡:义和团运动给清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展示了政府的腐败无能。
而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反应迟缓且不力,未能有效控制局面,使得国家的政治局势更加动荡。
3. 后果深远:义和团运动不仅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的入侵,进一步削弱了清政府的实力,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埋下了伏笔。
总体而言,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的一次重要尝试。
它不仅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也暴露出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无力。
虽然义和团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它也带来了后果深远的一系列问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中历史义和团运动原因
初中历史义和团运动原因初中历史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举国规模的群众运动,发生在清朝末年,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原因,从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原因在清朝晚期,社会矛盾愈加尖锐。
传统社会等级森严,百姓贫困,土地兼并和赋税压力加剧,农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
此外,除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外,知识分子也对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感到不满。
康熙和乾隆皇帝时期的改革尝试失败,使得社会积压的矛盾日益加深,促使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二、政治原因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也是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之一。
清政府在外国列强的压力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受到侵害,民族自尊心受到挑战。
此外,清政府在处理国内斗争时表现得犹豫不决,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得人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逐渐积累。
三、经济原因经济危机是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另一个因素。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逐渐衰退,工人阶级日益扩大。
许多职业工人受到失业和低工资的影响,社会不稳定局势进一步加剧。
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剥削使得中国经济受到了极大压抑,中小企业无法生存,商业窘迫,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四、民族主义觉醒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激发了中国人民民族主义觉醒的运动。
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人民开始意识到保卫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人民对于自己国家的地位和尊严感到不满,急需一个象征性的行动来表达他们的抗议情绪。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原因包括社会矛盾的激化、清政府的软弱无能、经济危机以及民族主义觉醒。
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了义和团运动的发生。
该运动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政治效果,但它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爱国情怀,为后来的中国革命运动铺平了道路。
对于我们来说,理解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珍惜现在,并在未来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和谐的社会。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与影响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与影响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一场社会运动,自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期间持续发展了三年。
这场运动由中国农民在清朝晚期发动,目的是反对外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地方官员的不作为,是一场反抗和抗争的民族斗争。
一、义和团运动的起因义和团运动的起因主要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矛盾与不平等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在中国开设租界,强制进入中国市场、占领中国港口并掌控中国国内生产资源。
这些行为导致了中国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在官员的懈怠和无作为的背景下,大批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蔓延,其中以义和团运动最为著名。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源于河北省,当时一些绿林好汉组成了义和团组织,杀害外国传教士和盗取其财产。
然后,这些义和团组织扩散到全国各地,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分散的运动群体。
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及过程义和团运动主要发生在清朝升平年间(1900-1901年),从北京爆发,逐渐扩展到湖南、河南、河北等省份,最终影响到全国各地。
运动爆发后,团员们穿着鲜红的衣服,背上“甲子勋章”,以此来保护自己不受外国人的攻击,还进行了一系列“降鬼神”和“方圆共草”的仪式。
他们对外国传教士、商人和传教站加以攻击和高压,并声称可以祈福和保护人民生活。
同期,清朝政府神机妙算李鸿章迫于列强的压力,与列强签署了《辛丑条约》。
这个条约剥夺了中国的主权和自由,导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和愈演愈烈。
在义和团运动高潮期间,清朝政府想用自己的军队平息这场动荡,但事实证明,政府军队的训练和武器装备都远远不如外国军队,民众的抵抗也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
三、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后来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具体影响。
1. 改变了中国封建统治的政治面貌。
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的封建统治和政治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九省联军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中国各地的起义和反抗情绪,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打下了基础。
2. 促进了中国现代思想的发展。
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复习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
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3、义和团运动兴起时间:1898年,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4、义和团运动的作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利益。
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侵华原因:维护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
2、侵华借口:担心义和团势力的发展,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受到损害。
3、经过: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英、法、俄、美、德、意、日、奥匈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后德国将领瓦德西),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
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
侵略军狼狈逃回天津4、罪行:侵略军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5、《辛丑条约》及危害内容:(1)经济上,“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做担保”。
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
(2)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
(4)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已经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6、《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这种说法是准确的。
义和团的兴起原因
一、列強瓜分中國1894年,日本向華發動戰爭,戰勝中國,簽訂了《馬關條約》,並割佔了遼東半島。
俄國聯同法國、德國迫使日本退還遼東半島予中國。
自此以後英、美、日為一方;俄、法、德為另一方的幾個大國爭霸,他們以「租借」為名,強行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
首先是俄國,於1896年,脅誘李鴻章簽訂《中俄密約》。
當中規定中國允許俄國越過黑龍江,在吉林建造一條鐵路以達海參威;1897年德國以鉅野教案為由佔領膠州灣;1898年俄國逼清政府相繼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和《續旅大租地條約》,全權控制旅順口,大連灣等;1899年法國逼清政府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在廣州灣設立海軍基地;為抗衝俄國,英國在1898年與清政府簽訂《中英訂租威海衛專條》,強租威海衛和其海面附近島嶼。
而美國由於正忙於美西戰爭,所以在列強瓜分中國的鬥爭中慢了一步。
因此在1899年9月至11月,分別向各國提出《門戶開放宣言》,強調「機會均等」和「利益均沾」的原則。
《門戶開放政策》雖使中國免受瓜分,但中國主權已盡失,到處都是列強的勢力範圍,在亡國滅種的威脅下,人民同仇共憤,先後奮起反帝救國,終爆發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
二.經濟方面甲午戰後,列強瘋狂向中國輸入資本,嚴重破壞中國本土工業,尤其是華北地區受害最大。
帝國主義主利用以下方式輸出資本:(1) 政治貸款:自1895至1900年間,清政府所借外債達451,000萬兩白銀,為當時國庫收入的5.5倍。
清政府為了償款,除了把海關收入和部份內地稅作抵押外,還將沉重的債務負擔加在人民身上。
由於北方經濟遠不及南方,故此北方人民自然更是苦不堪言。
(2) 開設銀行:甲午戰後,帝國主義除了把舊有的匯豐銀行、橫濱銀行等加以擴充外,還設立華俄道勝銀行,並在各地開設分行。
1898年,華俄道勝銀行吸收了中國政府的股份,除一般業務外,還負責代收中國各種關稅,經營與政府有關的企業,鑄造貨幣等,為俄國控制中國,特別在東北地區提供了有利條件,但嚴重破壞這些地區國民經濟的發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和团的起源和爆发原因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比义和团运动更加持续时间长,褒贬辩论激烈,评价不一,纷争不断,总是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和新的分析而引发问题不断的历史事件。
义和团洋教案真正起于1872年山东冠县梨园屯(值得注意的是,梨园屯并不在山东冠县范围之内,而是处于山东直隶交界的留边地)教案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出逃途中将战争罪责推到义和团身上,命各地清军对其进行剿灭,虽之后仍有义和团余部进行小范围内的抗争和战斗,但总体来说,曾经席卷了山东直隶以及北京的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已然趋于没落,毫无死灰复燃之迹象,那么,这前后长达18年之久的义和团运动以及洋教案运动,若究其真正的起源,则要追溯到更久远的范畴,其原因则更加复杂。
一、义和团的起源在说明义和团的起源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义和团团员的构成以及“义和团”这个名称的演变,义和团在称之为义和团之前,分散在各地曾有过很多名称,例如,以山东曹州府曹县的烧饼刘庄为核心的大刀会,红拳会;还有以东昌府冠县梨园屯为核心的梅花拳;还有在以荏平高唐为核心的神拳,之后又叫做义和拳,还有就是河北境内的梅花拳,义和拳,由此看出各地名称不一致。
在这些之中,山东曹州府曹县的大刀会入会有一条规定:自行购买武器。
就当地的农民生活水平,这一点显然把普通百姓排斥在外,也就是大刀会基本组成人员是富户,目的很简单:防御盗贼,保护资产。
而到了梅花拳,则基本面对对象转化成了广大的劳苦大众,这样,受众层面就扩大了,而到了梨花屯教案时候,赵三多(梅花拳第14代传人)则为了给梅花拳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则改运动中的队伍梅花拳为——义和拳,他也成为义和拳的首领,要注意,赵三多此举意在将教案中的队伍与梅花拳撇清关系(毕竟,在梨花屯教案中,破坏教堂,与教民起冲突最后多多少少在一定程度上与官府发生了一些摩擦)。
而位于鲁西北的朱红灯的大刀会他则直接改名为“义和团”,并宣扬“刀枪不入”“助清灭洋”。
所以说,整体来看,义和团在形成这个名称之前,各地曾用过各种各样的不同称呼,梅花拳、义民会、神拳、神团、义合团等等,最终,各地汇成了一个形式上统一的名称:义和团。
关于义和团起源,目前学界有两种不同说法,一是当时时任直隶吴桥县令的劳乃宣所著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在书中说“义和拳一门,乃白莲教之支流,为离卦教之子孙卦党也”“其为邪教,行迹显然”的义和团起源于白莲教之说,一是明恩缚(A.simth)①和G.N.师达格②最早提出的“团练起源”说,近年来又逐渐发展为是民间文化的作用下,由乡团逐渐发展为义和团。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种说法,首先应该明确劳乃宣的立场,劳乃宣是封建官僚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内部对于义和团拳民的态度,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定义拳民为逆民邪教,要求坚决镇压,代表人物就是袁昶,袁世凯,在地方上就是劳乃宣;二是把义和团当做义和团,允许其发展;三是区别对待义和团中的“良”和“莠”,剿抚并用,当时山东地区的大部分官员都是持此种态度,比如山东巡抚李秉衡,张汝梅,以及后继者毓贤,还有当时平安县令蒋楷。
虽然说从情感态度上讲师认可第二种看法的,但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话考虑,不得不说,态度三才是最明智的,当然前提是利用得当的话,这其实也是义和团最终悲剧的原因所在,从一开始,义和团本身的命运就不曾在发起运动的平民百姓手中,而是在于统治阶级的态度。
但应该明了的是,第三种态度在倾向于剿的时候就和一站在了一起,其实镇压的态度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占很大比例的,一向习惯了顺民,当遇到敢于找麻烦的逆民(也应该叫做义民),姑且不论逆民这称呼是否正确,反正最终是给统治阶级找了麻烦,那么,他最大想做的事无可厚非:镇压他。
这也是劳乃宣所想到的,决不能在自己的境内,在自己的统治范围之内爆发教案,不能沾染外国教会问题,谁都明白,那是在1840年之后最敏感的神经了。
所以,很明了,立场产生偏见,劳乃宣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看到的拳民就是闹事的逆民,所以,在他的著作中就会有很明显的偏见和对于义和团的污蔑轻视。
我们再从劳乃宣的书中所记叙的内容来看,劳乃宣判定义和团是白莲教支流,是邪教,主要是两则依据:《仁宗圣训》③卷99“嘉庆十三年七月戊寅上谕军机大臣”全文和嘉庆二十年十一月初三日的文毅公那彦成④的奏疏。
第一则嘉庆十三年圣谕中提及“义和拳”并有奉旨查禁的明文,第二则文毅公奏疏内记载了义和拳教派源流以及历次拿办成案。
此两则材料仅能证明嘉庆年间的“义和拳”是邪教,但更无直接材料证明光绪年间的义和拳民就是由嘉庆年间的“义和拳”发展而来,也不能直接证明这两处的义和拳是同一源流,而劳乃宣显然是附会之词,将二者混淆。
再者,我们单纯分析白莲教和义和团。
闻香教、八卦教、红阳教、白阳教、红莲教、青莲教、黄莲教、天理教等等都是白莲教的别名或演绎,白莲教是假借“弥勒下生”的民间秘密宗教团体,这句话要值得注意,一是它的信仰是单一的弥勒佛,二是它是秘密的组织。
这两点是白莲教的根本特点,我们再来看义和团,义和团的信仰并不单一,与白莲教相反,它的信仰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包括四类,一类是道家神仙,例如玉皇大帝、八仙等等;一类是忠义之士,例如关羽、孔明;一类是小说中除暴安良的侠客,例如黄三太、黄天霸⑤;一类是英勇的武将,例如西楚霸王、托塔天王。
这四类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并不信仰弥勒佛。
义和团从产生到逐渐发展壮大,从没有丝毫的隐秘性,与白莲教的“秘密”性完全不符,白莲教的秘密性在于它是反对政权的,它是具有政治野心的八卦团体,他的目的是夺取政权,而义和团则大大不同,他的政治口号:扶清灭洋。
宗旨开始是保卫身家,防御盗贼,守望相助到后来的辅助政府,反抗外人。
而且,由义和团所信仰的神仙和人物就可看出,其大多是忠义人士,丝毫没有反抗当权政府的忠义之士。
其次,就义和团的组织来讲,义和团,团有团首,或称会首,练习义和拳者称大师兄、二师兄、三师兄,管事者称大先生、二先生、三先生,并且,他们定期公开亮拳,约期聚会,叫做“亮拳”,所以,很明显,义和团是一个公开的团体。
再者,我们看白莲教讲究八字真言:真空家乡,无生父母⑥;而义和团是讲究降神附体,刀枪不入。
最后我们看白莲教教主是世袭的,而且白莲教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聚众敛财,这些都是义和团没有的。
所以,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信仰还是组织结社还是仪式宗旨上白莲教都和义和团有着很大的不同,或者可以说截然相反的区别,所以,二者的传承关系基本可以说是否定的。
所以,劳乃宣的义和团来源于白莲教之说纯属附会之言。
那么,义和团是怎么来的呢?刚刚在上面已经叙述了义和团名称的由来,义和团最初只是以保卫身家为宗旨的松散的各地单独存在的乡团组织,而随着列强侵略压迫的刺激,教民的欺凌,天灾不断加剧了矛盾,政府在最初对于民团的鼓励,种种因素,最终都促使了义和拳正式成为声势浩大影响逐渐扩大的义和团。
我认为,在这里面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统治阶级也就是政府对于义和团的态度,可以说是导致之后洋教案频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之后义和团遭到扼杀的悲剧所在,但归根结底,统治阶级发展到19世纪末已经趋于没落,对于民间力量,既不能好好利用来抵御外敌,又不能完全控制达到三方平衡的状态,且总是反反复复,无论做出什么样的谕令和指示都只是从统治阶层本身出发考虑,且朝令夕改令地方官员与平民百姓也无从适应,试想,当时民愤如此,人民真正的爱国力量得以激发,只要政府稍微加以引导,只要在中央有那么几个能够左右时局的人正确使用义和团,谁又能够知道近代的历史是不是还会面临继续的危机呢?二、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义和团运动之后能够席卷京津,直隶山东,与自1840年以来的洋教案到1873年山东冠县梨园屯教案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洋教案的问题。
洋教案最初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与普通教民之间的小摩擦,这只是简单地民教矛盾,但是,教民背后所撑腰的洋教士却不想善罢甘休,因为洋教士背后都代表着他所在的这个国家,有国家军事力量,有国家驻清朝大使馆对于教士活动的全力支持,所以,当仅仅是简单地民教矛盾解决方案得不到教士的认可的时候,尽管地方政府已经对教民教士有所妥协,他就认为这个官府,是清政府对于外来传教士的阻碍,所以,洋教士就有意或无意的将本是民教矛盾的简单问题扩大到了官教诉讼。
再来看普通平民百姓一方,虽然在洋教士看来,清地方官员并没有满足教士的要求,但在平民一方,他更不满意地方政府反复无常,时而偏袒教士教民一方的行为,所以在教案发生最初,在还是简单地民教诉讼的时候,平民百姓采取的是士绅向清地方官福呈案的方式,企图能够和平友好通过地方士绅力量协商解决,但是,随着平民和教士对于官府压力的加大,各国公使向中央施压,那么,最终承受压力的还是地方政府,所以,最后只能先向外国公使即教士教民妥协,所以在最初的梨园屯教案中,就剥夺了呈案的士绅的读书人身份,而这样尽管暂时满足了教士的要求,却在民间形成了更大的反抗因素和不满,将本来希望可以协商解决的平民引上了通过暴力手段解决的“拳民”,一旦发展成这种状态则一发不可收拾,而这个时候原本以保卫身家,防御盗贼,守望相助为宗旨的义和拳民就开始转化为仇外拳民,那么,人在不满的激动的极端情绪之下,只能做出更极端的事情:捣毁教堂,拆除教堂,杀洋教士教民,焚毁铁路、电线,仇视一切外来的洋物,外来商品。
其实从近代化来看,这些仇外行为并不利于近代化进程,但是,就当时状况而言,义和拳民的过激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外有侵略者不断侵略,内的清政府却不能够自强却在扮演着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这样的内忧外患,求报国无门,所以整个中国在一种过激的氛围之下只能说明很多中国人是在为这个国家奋斗,是在为这个国家求发展,摆脱侵略者侵略通知的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讲,自1840年之后,中国的人民比中国的清政府更加热爱这个国家,为这个国家付出的给更多,如果清政府能够还有一丝清醒,还能有一个开明的统治者,那么也许当义和团开始发展时,他就会成为守护中华民族的义勇军,也许我们的近代会走得更顺利一些。
当然,没有如果。
总之,当平民不满时,由和谐的士绅呈案就演化成了拳民暴力解决,当教士不满意时,就将普通的民教诉讼演化成了官教诉讼,不管这两种何种变化,唯一确定的是:都加深了刺激了教案向更极端的方向发展。
当拳民暴力解决之时,教士通过管教诉讼,这二者之后,就有了两种权利的交锋,从州县,督抚再到总署的清政府行政权力与教民到教士再到公使的侵略势力相斗争。
这之中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就是教民的态度,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教民的构成,一般教民主要有四类人:一是当地的地主豪绅,当然这些地主豪绅是没有进入仕途的部分,但是与封建当局还保持着不错的关系的富有者,他们们主要是想通过依附教会来逃避官府的征收税收等等;一类是贫苦农民,城镇贫民,在教会在最初发展中,它的赈济确实是帮助到了一部分的贫民改善生活;一类是盗贼,很简单,是通过依附教会来躲避官府拘捕诛杀;一类是民间的宗教人员,当然这些主要是被政府定义为邪教的宗教,所以他们依附教会也只是为了逃避官府索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