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肺炎(讲课)

合集下载

腺病毒肺炎PPT课件

腺病毒肺炎PPT课件
全年均可见,不同地区流行季节存在差异 我国北方地区ADV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好发于冬春季 湖南地区(单中心)夏初多见
13
20.00%
18.00%
16.00%
腺 病
14.00%
毒 12.00%
检 出
10.00%
率 8.00%
6.00%
4.00%
2.00%
0.00%
15.63% 12.80% 13.50% 11.50%
2007年~2014年湖南地 区ALRTI住院儿童ADV 常见型别为1~7型,以
3、7型为优势
2007年~2014年 型别变化
15
流行病学
腺病毒检出率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12.52%
2014.5-2015.4
9.95%
2015.5-2016.4
7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或携带者(ADV在患者鼻咽分泌 物中可持续排毒5~10天,1、2型可长达数周或数月,潜 伏期末至急性期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经空气飞沫传播是呼吸系统感染的主要传播方 式,亦可通过手、污染的物品传播;直接黏膜接触、粪口途径是结膜炎、胃肠炎的主要传播方式
8
流行病学
6.888 2008.9-2009.8 2009.9-2010.8 2010.9-2011.8 2011.9-2012.8 2012.9-2013.8 2013.9-2014.3
2007年~2014年湖南地区ALRTI住院儿童ADV的检出状况
14
2007年~2014年腺病毒型别分布
易感人群:作为常见机会性感染病原体,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常常发生在6个月至5 岁的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缺陷或功能低下的人群

腺病毒性肺炎是怎么回事?

腺病毒性肺炎是怎么回事?

腺病毒性肺炎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腺病毒性肺炎的病理病因,腺病毒性肺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腺病毒性肺炎病因*一、发病原因腺病毒是DNA病毒,1953年Robwz等人首次从人腺样体细胞分离到。

病毒颗粒含DNA和蛋白质,在细胞核内繁殖。

电子显微镜观察此病毒为完整的20面体结构,剖面可见致病的核和衣壳(capsid),无囊膜,外衣壳直径约60~90nm衣壳由252个子粒组成,其中240个子粒组成6个一组的6面体构成20面体的20个三角形的面,12个子粒是五邻体构成12个顶端,每个五邻体的基部伸出一根纤丝",使病毒体类似通讯卫星样构型。

双股DNA基因组,分子量(20~25)106,末端重复,5'末端连接有蛋白质,有感染性,核内复制。

腺病毒在感染的细胞匀浆中非常稳定,耐寒,可在4℃几周内,-25℃几个月内保持其感染性,相对不耐热,紫外线照射30min 可灭活其感染性。

对酸碱度及温度的耐受范围较宽,在pH6.0~9.5的室温条件下可保持其最高感染力。

现已知人腺病毒有42个血清型 (命名为腺病毒H1~H42),按基因组的同源性、组内重组潜力及其他几种标准可分为6个亚属(A~F)或看成是42个型而归属为6个种,同一亚属内的腺病毒都具有共同的致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

腺病毒又可按其与不同的动物红细胞凝集的特征分为4个亚群。

多数型别并不引起人的严重疾病,但某些型别能引起敏感人群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成人中1%,5岁以下儿童中有5%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腺病毒引起,不显性的感染常见由Ad1、Ad2、Ad5引起,大多数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就感染过这些型的腺病毒,其中50%发病症状轻,为非特异的。

感染Ad2这一类腺病毒后,往往形成潜伏感染而长期带病毒,流行性感染多由Ad3、Ad11、Ad7、Ad8型引起。

新兵营中腺病毒所致急性呼吸道感染流行多由Ad4和Ad7引起,偶尔由Ad3、Ad11、Ad21引起,咽结膜热主要由Ad3和Ad7引起,如儿童夏令营的游泳池结膜炎,可呈暴发流行,流行性角膜结膜炎主要由Ad8引起。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 PPT课件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 PPT课件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
规范(2019年版)
解读
汇报人:xx
2023-12-10
目录
• 规范制定背景与意义 • 临床表现与分型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方案及原则 • 儿童腺病毒肺炎预防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规范制定背景与意义
腺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主要为腺病毒感染患者和 无症状感染者,通过呼吸 道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 。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病毒变异研究
针对腺病毒的变异情况,开展病毒学、流行病学 等研究,为疫苗研发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重症病例救治
加强重症腺病毒肺炎病例的救治技术研究,提高 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跨学科合作
加强儿科、呼吸科、感染科等相关学科的合作与 交流,共同应对腺病毒肺炎的挑战。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01
发热
中等热度,持续时间较长。
02
03
04
咳嗽
咳嗽较频繁,有痰。
呼吸困难
轻度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 。
肺部体征
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X 线检查可见肺部炎症浸润影。
重度腺病毒肺炎
发热
高热,持续时间较长,不易退热。
咳嗽
频繁咳嗽,痰多且黏稠。
呼吸困难
肺部体征
明显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显著增快,甚至 出现呼吸衰竭。
01 血常规
了解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辅助 判断感染程度。
02 病原学检测
通过咽拭子、痰、血等标本进行腺病毒核酸检测 ,明确诊断。
03 血清学检查
检测血清中腺病毒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及病情 监测。
影像学检查
01
胸部X线片
观察肺部病变范围、程度及有无并发症。

腺病毒肺炎

腺病毒肺炎

4.面色苍白、发灰,重者肝大明显,易并发心力衰竭。
5.肺部体征出现较迟,发热第三至第五日后肺部开始出现湿罗音,以后肺实变逐渐增大,可有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及管状呼吸音出现。
6.血白细胞计数偏低,多在10X109/L以下,中性粒细胞一般不超过70%。(注:6个月以下婴儿腺病毒肺炎病情多数很轻。)
2.流行病学资料 周围人群尤其是集体儿童机构中可有上感或肺炎流行。病儿年龄在6~24个月,尤应引起警惕。
3.主要临床症状 高热或超高热,多呈稽留热型或不规则。频繁咳嗽或阵发性咳嗽,青紫及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可有阵发性喘憋,部分严重病儿发病后不久即可有烦躁和精神委靡的交替出现。病程超过1周者,还可出现其他系统受累症状。6个月以下尤其是4个月内婴儿症状明显减轻,有时需与其他病原所致的肺炎鉴别。
腺病毒肺炎多数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幼儿,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小儿肺炎。可引起广泛流行,我国北方发病率比南方高,北方多见于冬春季节,南方多见于夏末秋初。近年来我国腺病毒肺炎病情变轻,流行趋势有所下降。
[入院评估)
(一)病史询问要点
1.发病情况 一般骤然起病,大多起病时即有高热,病初即有较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3)AKP积分、NBT及CRP值都明显较细菌感染低,但如继发细菌感染则可升高。
(4)病毒学的快速诊断法有助于早期诊断。血清学抗体检测,若恢复期比急性期效价有4倍以上升高时,可确定为阳性。但两者毕竟都没有分离到病毒。最好将病原体分离与快速检测结合起来,更为可靠,对临床指导意义更大。
2.分析检验和特殊检查结果
(1)血常规 应每周复查,及时发现继发细菌感染的血象改变。只有在继发细菌感染时,才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增高。单纯腺病毒肺炎,疾病早期和晚期白细胞计数大都减少或正常。

腺病毒肺炎(讲课)优秀PPT课件

腺病毒肺炎(讲课)优秀PPT课件
(4)循环系统症状:面色苍白较为常见,重者面色发灰。 心律增快,轻症一般小于160bpm,重症多在160~180bpm,有 时达200bpm。心电图一般为窦性心动过速,重症有右心负荷增 加和T波、ST段的改变及低电压。重症病例的35.8%于发病第 6~14日出现心力衰竭。肝脏逐渐肿大,可达肋下3~6cm,质 较,少数也有脾肿大。
本症根据呼吸系和中毒症状分为轻症及重症。
轻症一般在7~11日体温骤降,其他症状也较快
消失,肺部阴影则需2~6周才能完全吸收。
重症病例于第5~6病日以后显嗜睡,面色苍白发
灰,肝肿大显著,喘憋明显,肺有大片实变,部分病
例有心力衰竭、惊厥、半昏迷。恢复者于第10~15日
退热,肺部病变的恢复期需1~4月之久,3~4个月后
▪ 人群易感性: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腺病毒。但婴幼儿、 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较易感染。幼儿园、 大学容易 发生群体性感染。 人群血清学研究表明,出生最初数月常 存留从母体传递的腺病毒特异性抗体,此后一直到2岁抗体 缺乏,2岁以后才逐渐增多
▪ 流行特征:北方多见于冬春两季节,南方以秋冬季节多见 。
CHENLI
11
四、临床表现
▪ 由于其诸多血清型和嗜组织特性,腺病毒相关疾病谱十分 广泛(见下页),腺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多取决于受感染 者的年龄和免疫状态,大多数感染会影响呼吸道、眼、胃 肠道,很少累及泌尿道、心脏、神经系统、肝脏及胰腺等 。
▪ 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常有自限性)和下呼吸道(支气 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CHENLI
6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中华儿科杂志2013年11月第51卷第11期
CHENLI
7
CHENLI
8

腺病毒肺炎

腺病毒肺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北方地区出现较大规模的ADV肺 炎流行,病情严重,死亡率高,七十年代后期发病率下降
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不高,相关报告也较少
病毒学
ADV颗粒为20面体对称结构,直径70~90nm,无包膜,由 衣壳、核心蛋白和DNA组成,线状双链DNA全基因组大小 约为32~36kb,衣壳有252个壳粒,20面体12个顶角壳粒称 五邻体(penton),五邻体上各有一条长度为10~30nm纤突 (fiber),其末端膨大呈球状,其余240个壳粒为六邻体 (hexon),六邻体、五邻体构成ADV的主要抗原
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ADV对机体的致病作用,有病毒的直接损伤和机体的免 疫病理反应两个方面,常因型别、机体免疫状态不同而产 生轻重不一的表现
ADV吸附于呼吸道黏膜纤毛上皮细胞,纤突(fiber)的球 部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启动内吞,在宿主细胞核内增殖成 熟后,短时间内释放大量子代病毒造成细胞破坏而死亡, 同时,招募炎症细胞浸润,诱导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从 而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
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ADV在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以及支气管黏液腺上皮细 胞内繁殖,造成气管与支气管上皮等组织的损伤,黏膜明 显充血、水肿,管腔内有大量坏死物和分泌物,炎症浸润 从支气管、细支气管沿间质扩展,可引起间质性肺炎
表现为呼吸道管壁、小叶间隔、肺泡壁等间质充血水肿、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内出现 由浆液、纤维蛋白、红细胞及巨噬细胞组成的炎性渗出物
与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的主要型别有B组(3,7,11, 14,16,21),C组(1,2,5,6)及E组(4)
型别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3、7型是儿童重症ADV肺炎 的常见型别
病毒学
ADV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对酸和温度耐受范围较大, 对胃酸以及胆汁具有抵抗力,对脂溶剂及胰酶等不敏感, 在干燥环境下保持传染性可达数周时间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PPT课件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PPT课件

提高家长对疾病认识程度
疾病知识普及
向家长详细解释腺病毒肺炎的发病原 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知。
答疑解惑
针对家长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 困惑,医生应耐心解答,消除家长的 恐慌和焦虑情绪。
心理干预措施在患儿中应用
心理评估
对患儿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儿 的情绪状态、心理需求及应对方 式,为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 (2019年版)解读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23-12-16
目录
• 腺病毒肺炎概述 • 诊疗规范核心内容解读 • 临床实践指南应用举例 • 药物治疗进展及新技术应用
目录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腺病毒肺炎概述
腺病毒肺炎定义与流行病学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儿童腺病毒肺炎可能并发细菌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医生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风险评估与预防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如年龄较小、免疫力低下等,应 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如加强护理、避免交 叉感染等,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03
其他创新药物或技术探索
创新药物
针对腺病毒肺炎的创新药 物正在不断研发中,如靶 胞治疗 等新兴技术为腺病毒肺炎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方法。
前景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 新药物的研发,未来腺病 毒肺炎的治疗将更加精准 和有效。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策略
临床实践指南应用举例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名3岁男孩,因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入院。经检查,确诊为腺病毒肺炎。通 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最终痊愈出院 。

腺病毒肺炎讲课PPT课件

腺病毒肺炎讲课PPT课件

病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 性的腺病毒肺炎病例
临床表现:详细描述病例 的临床表现和症状
诊断过程:介绍病例的诊 断方法和过程
治疗结果:说明病例的治 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腺病毒肺炎的预防措施
腺病毒肺炎的治疗方案
腺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和 控制措施
腺病毒肺炎的案例分析和 经验教训
PART SIX
腺病毒肺炎与感染者接触,注意保暖和休息,遵医嘱治疗和护理 康复指导:加强营养,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定期复查
PART FIVE
病例来源:某医院收治的腺病毒肺炎患者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 诊断依据: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 治疗过程:采取抗病毒、抗炎等综合治疗措施
腺病毒可在水源、食物和空气 中存活数周,对紫外线敏感
传染源:腺病毒 肺炎患者和隐性 感染者
传播途径:飞沫 传播、接触传播 和消化道传播
易感人群:儿童、 老年人、身体虚弱 者和免疫功能低下 者
流行季节:全年均 可发病,但春季和 冬季更容易流行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升高 影像学检查:肺部X线或CT检查显示肺部炎症性病变
汇报人:
CONTENTS
汇报人员
腺病毒肺炎概 述
腺病毒肺炎的 病理生理学
腺病毒肺炎的 预防和治疗
腺病毒肺炎的 案例分析
腺病毒肺炎的 科研进展
PART ONE
PART TWO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DNA 病毒,具有多样性
腺病毒肺炎是由腺病毒感染 引起的肺部炎症
腺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 播,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

腺病毒感染诊疗指南PPT课件

腺病毒感染诊疗指南PPT课件
分型
根据病毒血清型和临床表现的不同, 腺病毒感染可分为多个类型,如呼吸 道型、胃肠道型、泌尿道型和眼型等 。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实验室检测
01
02
03
病毒分离培养
通过细胞培养方法,从患 者标本中分离出腺病毒, 并进行病毒鉴定。
抗原检测
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 荧光或免疫酶染色,检测 患者标本中的腺病毒抗原 。
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约为 70-90纳米。
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 触污染物体表面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婴幼儿、老年 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感染。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腺病毒感染可引起呼吸道、胃肠道、 泌尿道及眼部等多种疾病,常见症状 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腹泻、 呕吐、尿痛、结膜炎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加强腺病毒疫苗研发
发展新型抗病毒药物
随着疫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将有更多 针对腺病毒的疫苗问世,提高人群的免疫 水平。
针对腺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研发将持续进行 ,未来可能出现更加高效、低毒的抗病毒 药物。
完善诊疗规范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腺病毒感染的 诊疗规范将更加完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和生活质量。
腺病毒感染诊疗指南
汇报人:xxx
2024-01-27
目录
Contents
• 腺病毒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腺病毒概述
腺病毒结构与特性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 ,属于腺病毒科。

腺病毒肺炎ppt课件

腺病毒肺炎ppt课件
避免接触感染
尽量避免接触有腺病毒肺炎症 状的人或场所,如发现他人有 症状,应立即远离并告知相关 部门。
呼吸道卫生
在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保 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吸入有 害气体和颗粒物。
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 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 的运动和避免吸烟等,以增强
身体免疫力。
05
腺病毒肺炎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比较
临床诊断
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
年龄特点:多发于6个月至3岁儿童。
流行病学特点:冬春季高发,常有接触史,如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的小范围流 行。
实验室诊断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 细胞比例增高。
病原学检查
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等标本 进行腺病毒培养或核酸检测阳性。
血清学检查
04
腺病毒肺炎的预防和控制
疫苗接种
01
02
03
疫苗种类
针对腺病毒肺炎,目前有 针对部分血清型的疫苗, 如4型和5型腺病毒肺炎疫 苗。
接种对象
主要针对5岁以下的儿童 和老年人,以及存在免疫 缺陷或慢性疾病等高危人 群。
接种效果
疫苗接种能够显著降低腺 病毒肺炎的发病率和严重 程度,但接种后仍需注意 个人防护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特别是呼吸、心率、血压等
指标。
保持良好的营养和水分摄入,给 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并
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对症治疗
01
02
03
04
发热
根据体温情况,采用物理降温 或药物降温。
咳嗽
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缓解咳 嗽症状。

解说腺病毒肺炎

解说腺病毒肺炎

解说腺病毒肺炎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20年第1期主任医师施弦(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长沙 410007)2019年以来,儿童腺病毒肺炎在部分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尤其是网上流传的一些疫情消息,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为了应对疫情,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眼下正是北温带和寒带地区腺病毒肺炎的高发期,我们特请专家为大家解说腺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和你的孩子有所帮助。

策划/执行家庭医学刊社腺病毒的前世今生1953年,Rowe医生在扁桃腺手术切除后,组织培养时偶然发现了这种微生物;次年,其他医生在患呼吸道感染者扁桃腺中也发现了同种病原体,于是命名为腺病毒。

随后,不同的医生在世界各地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甚至军人这样看似身体“倍儿棒”的群体中,均发现该病毒的传播和致病。

HAdVs属于腺病毒科,哺乳动物腺病毒属,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

随着人们对腺病毒研究的逐步深入,根据血清中和反应、红细胞凝集抗原表位、基因序列和功能、在新生仓鼠体内的致癌性和在人体的病理学表现,将目前已发现的腺病毒分为7个组90多个型。

不同型别HAdVs的组织嗜性并不一致,可引起不同的疾病。

例如,3和7型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19和37型可引起眼部疾病,40和41型可引起胃肠道疾病,12和31型可引起泌尿系统疾病等。

根据1995~2016年世界范围的流行病毒株统计,各国流行的病毒株不尽相同。

日本流行以3、7型为主,我国近年来的临床调查发现亦以3、7型为主,南方春夏之际多发;儿童时期高发,6岁内患儿占九成,其中一半为2岁内的婴幼儿;除了最容易影响呼吸道外,还会累及眼结膜、消化道黏膜、泌尿道和淋巴结等。

腺病毒会引起哪些疾病及临床表现发热以长程高热为特点,经过1~3天低热后发展为40摄氏度左右的高热,可持续7~10天,重症和合并肺炎并发症等可持续2~3周甚至更久。

呼吸道感染通常早期有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后期可有白色黏痰,合并细菌感染后可有黄色甚至黄绿色痰。

腺病毒肺炎是怎么回事?

腺病毒肺炎是怎么回事?

腺病毒肺炎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腺病毒肺炎的病理病因,腺病毒肺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腺病毒肺炎病因已知腺病毒有41个血清型别,其中很多与人类上、下呼吸道感染密切有关。

从我国北方和南方各地住院病儿的病原学观察,均证明3型和7型腺病毒为腺病毒肺炎的主要病原。

从咽拭子、粪便或死后肺组织可以分离出病毒,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早期(发病5~10天或更早)上升4倍以上。

在一部分麻疹并发肺炎的严重病例,也得到同样的病原学检查结果。

北京等地还发现11型腺病毒也是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较常见的病原(儿科研究所,1964~1966)。

此外,21、14及1、2、5、6等型亦在我国大陆逐渐出现,台湾则以1、2、5、6型为主。

最近白求恩医大对1976~1988年分离的3、7型腺病毒,进行了基因组型的分析,证明7b多导致重症肺炎。

腺病毒是DNA病毒,主要在细胞核内繁殖,耐温、耐酸、耐脂溶剂的能力较强,除了咽、结合膜及淋巴组织外,还在肠道繁殖。

可根据其对特殊动物红细胞的凝集能力分为3组,容易引起婴幼儿肺炎的3、7、11、14、21这一组,均能凝集猴红细胞。

1.呼吸道感染(35%):已知腺病毒有41个血清型别,其中很多与人类上,下呼吸道感染密切有关,从我国北方和南方各地住院病儿的病原学观察,均证明3型和7型腺病毒为腺病毒肺炎的主要病原,从咽拭子,粪便或死后肺组织可以分离出病毒,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早期(发病5~10天或更早)上升4倍以上,在一部分麻疹并发肺炎的严重病例,也得到同样的病原学检查结果,北京等地还发现11型腺病毒也是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较常见的病原(儿科研究所,1964~1966),此外,21,14及1,2,5,6等型亦在我国大陆逐渐出现,台湾则以1,2,5,6型为主,最近白求恩医大对1976~1988年分离的3,7型腺病毒,进行了基因组型的分析,证明7b多导致重症肺炎。

2.病毒感染(33%):腺病毒是DNA病毒,主要在细胞核内繁殖,耐温,耐酸,耐脂溶剂的能力较强,除了咽,结合膜及淋巴组织外,还在肠道繁殖,可根据其对特殊动物红细胞的凝集能力分为3组,容易引起婴幼儿肺炎的3,7,11,14,21这一组,均能凝集猴红细胞。

儿童腺病毒肺炎PPT

儿童腺病毒肺炎PPT

案例三:腺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01 调查目的
了解腺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 征和传播途径。
02 方法
收集病例资料,进行问卷调查 和环境样本检测。
03
结果
04
调查发现,腺病毒肺炎主要在冬 春季高发,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和接 触传播。环境样本检测发现,病 毒在公共场所的物体表面可存活 较长时间。
免疫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可采用丙种球蛋白等免疫制剂进行治疗,以提高机体的 免疫力,促进康复。
04 儿童腺病毒肺炎的预防与 控制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
接种针对腺病毒的疫苗是预防儿童腺病毒肺炎的有效手段,家长 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
个人卫生
教育孩子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易感染部位,保持室内空 气流通,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炎症性 病变,如肺实变、磨玻璃 样改变等。
临床表现
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体征, 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鉴别诊断
其他病毒性肺炎
儿童腺病毒肺炎需要与其他病毒 性肺炎进行鉴别,如呼吸道合胞
病毒肺炎、流感病毒肺炎等。
细菌性肺炎
儿童腺病毒肺炎有时可能与细菌性 肺炎同时发生,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
其他疾病
儿童腺病毒肺炎还需与其他可能导 致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疾病进行鉴 别,如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
03 儿童腺病毒肺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时间,减少活动 量,以降低机体代谢率,缓解病情。
对于痰液较多的患儿,可采用拍背、 吸痰等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
饮食
给予患儿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鼓励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有助 于痰液排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三、腺病毒肺炎的病理
▪ 腺病毒肺炎产生特征性的淋巴细胞浸润的镜下改变, ▪ 肺炎实变可占据一叶的全部,以左肺下叶多见,肺切
面上从实变区可挤压出黄白色坏死物质构成的管型样 物质, ▪ 镜检:以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周围炎为中心,气管和支 气管上皮结构被破坏,粘液腺体发生局灶性坏死,炎 症常进展成坏死、渗出物充满整个管腔,肺泡腔内有 渗出物,大多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液、纤维素。 ▪ 肺泡壁常见坏死
▪ 眼部腺病毒感染常见,最常见的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 ,咽结合膜热是滤泡性结膜炎并发上呼吸道感染
▪ 消化道感染:40与41型肠道腺病毒是2岁以下幼儿的病毒 性胃肠炎的原因,腹泻为水样便,不含血,且平均持续 10天。
.
12
四、临床表现
.
13
四、临床表现
1. 症状
(1)发热:潜伏期3~8天。急骤发热起病,第1~2日起39℃以上的高 热,至第3~4日多呈稽留或不规则的高热;3/5以上超过40℃。重症可 达2-4周。 (2)呼吸系统症状:频咳或轻度阵咳,
▪ 大多数感染发生在出生的最初几年,约半数没有 症状,到10岁左右,很多儿童已经感染过一种或 多种血清型腺病毒。
流行病学
▪ 传染源:腺病毒感染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多数型别的腺病毒可 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 密切接触也是很重要的传播方式。
▪ 人群易感性: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腺病毒。但婴幼儿、 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较易感染。幼儿园、 大学容易 发生群体性感染。 人群血清学研究表明,出生最初数月常 存留从母体传递的腺病毒特异性抗体,此后一直到2岁抗体 缺乏,2岁以后才逐渐增多
能感染人的腺病毒有A-G共7个组,目前 已知有55个不同的血清型(是通过特异性的 抗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和血细胞凝集抑制), 其 中 最 常 见 的 致 病 性 病 型 为 1-8 型
腺病毒
.
3
蛋白一共11种(TP和PⅠ-
▪ 腺病毒为大的,无包 PⅩ)
膜,直径70-90nm的 DNA病毒。
▪ 病毒核心:病毒基因, PⅤ、PⅦ,TP,PⅩ
腺病毒感染与腺病毒
肺炎
陈后余
内容
▪ 病原学 ▪ 流行病学 ▪ 病理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 治疗 ▪ 后遗症期
.
2
一、病原学
1953年,Rowe等描述了一种可以使体外 培养的儿童先一个腺样体组织出现自发退化 的“腺样变性因子”,1956年依据该病毒的最 初来源提议命名为腺病毒。
腺病毒科分两个属,即哺乳动物腺病毒属 和禽腺病毒属
四、临床表现
▪ 由于其诸多血清型和嗜组织特性,腺病毒相关疾病谱十分 广泛(见下页),腺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多取决于受感染 者的年龄和免疫状态,大多数感染会影响呼吸道、眼、胃 肠道,很少累及泌尿道、心脏、神经系统、肝脏及胰腺等 。
▪ 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常有自限性)和下呼吸道(支气 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4)循环系统症状:面色苍白较为常见,重者面色发灰。 心律增快,轻症一般小于160bpm,重症多在160~180bpm,有 时达200bpm。心电图一般为窦性心动过速,重症有右心负荷增 加和T波、ST段的改变及低电压。重症病例的35.8%于发病第 6~14日出现心力衰竭。肝脏逐渐肿大,可达肋下3~6cm,质 较,少数也有脾肿大。
四、临床表现
(5)消化系统症状:半数以上有轻度腹泻、呕吐,重 者常有腹胀。腹泻可能与腺病毒在肠道内繁殖有关。
(6)其他症状:可有卡他性结膜炎、红色丘疹、斑丘 疹、猩红热样皮疹,扁桃体上石灰样小白点的出现率虽不高, 也是本病早期比较特殊的体征。
四、临床表现
2. 病程
本症根据呼吸系和中毒症状分为轻症及重症。 轻症一般在7~11日体温骤降,其他症状也较快 消失,肺部阴影则需2~6周才能完全吸收。 重症病例于第5~6病日以后显嗜睡,面色苍白发 灰,肝肿大显著,喘憋明显,肺有大片实变,部分病 例有心力衰竭、惊厥、半昏迷。恢复者于第10~15日 退热,肺部病变的恢复期需1~4月之久,3~4个月后 尚不吸收者多有肺不张,可能发展成支气管扩张。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腺病毒肺炎后出现闭塞性细支 气管的比例较高。
卡他症状不明显。 呼吸困难及发绀多始于第3~6日,逐渐加重; 重症病例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憋及口唇指 甲青紫。 初期听诊有呼吸音粗或干罗音,湿罗音于发病第 3~4日后出现,日渐加多,并经常有肺气肿征象。 重症病儿可有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多见于第2 周)
四、临床表现
(3)神经系统症状:发病3~4天以后出现嗜睡、萎靡等, 有时烦躁与萎靡交替,在重症晚期出现半昏迷及惊厥。部分病 儿头向后仰,颈部强直。除中毒性脑病外,尚有一部腺病毒所 致的脑炎,故有时需作腰穿鉴别。
五、并发症(-)
1、继发细菌感染
在腺病毒肺炎病程中,可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肺炎球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等感染,以致病势更为严重。在 腺病毒肺炎后期,以下几点常提示有继发细菌感染存在:
①于发病10天左右病情不见好转,或一度减轻又复恶化; ②痰为黄色或淘米水色; ③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灶; ④出现脓胸; ⑤X线检查出现新的阴影; ⑥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核左移;

核衣壳呈规则的20面
.

4
病毒衣壳:多肽PⅡ是衣
流行病学
▪ 腺病毒感染常见且普遍存在,已知的血清型中大 约有半数会引起临床疾病。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 2%--24%以及所有急性腹泻的5%-15%都有腺病 毒引起。但是引起呼吸道感染(常见的为1、2、 3、5、6、8型)和消化道感染(40及41型)的血清 型不一样。
▪ 流行特征:北方多见于冬春两季节,南方以秋冬季节多见 。
.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中华儿科杂志2013年11月第51卷第11期
发病机制
▪ 病毒的有效感染是通过纤突 粘附在细胞表面分子,这种 相互作用的特异性是病毒嗜 组织特性的重要决定因素, 在衣壳与整合素发生相互作 用之后,病毒可以被胞吞作 用进入细胞,进而转移至细 胞核启动病毒转录及DNA的 复制,病毒的结构蛋白在胞 浆内合成,转移至细胞核内 进行病毒可以组装并聚集形 成晶体阵列,增殖性感染导 致每个细胞内产生1万到超过 100万个病毒颗粒,其中仅有 1%--5%具有感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