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分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五章 《分式》全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五章《分式》全章教学设计第十五章分式15.1.1 从分数到分式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描述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描述这种关系,我们引入了分式的概念,并建立了数学模型。
学生需要理解分式的概念,并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值为零的条件。
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值为零的条件。
难点: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值为零的条件。
一、复引入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
2.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
8m + nab + aba + b233x - 4.2①。
1 + x + y。
2/2.2/2^2.33/2x + 2x + 1a + b2x二、探究新知1.分式的定义1)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分式:30 + v)/(30 - v) 和 90/(30 + v) = 60/(30 - v)观察这些式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像分数一样,都是A/B的形式。
分数的分子A和分母B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
归纳: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2) 为了使分式有意义,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B≠0的条件。
例如,对于分式2x/(1x + y),分母1x + y不能为0,即x≠ -y。
学生可以自学教材中的例1和思考题,巩固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对于分式A/B,当A=0时,分式的值为0.而当B=0时,分式无意义。
学生需要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值为零的条件。
巩固练:教材第129页练第2和第3题。
3.补充例题:当分式的分子为零时,分式的值为多少?分析:当分式的分子为零时,分式的值为0,因为分子为零,分式的值就是0/分母,即0.答案: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分子为零。
三、归纳总结1.分式是分数的推广,分式由分子和分母组成。
2.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时,分式有意义;当分式的分母为零时,分式无意义。
第十五章 分式【教案】八年级上册数学
一、单元学习主题本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数与式”主题中的“分式”.1.课标分析《标准2022》指出初中阶段数与代数领域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和“函数”三个主题,“数与式”是学生理解数学符号,以及感悟用数学符号表达事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的关键内容,是学生初步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感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重要载体.“数与式”是代数的基本语言,现阶段关注用字母表述代数式,以及代数式的运算,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运算和推理,通过字母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数与式”的教学:教师应该把握“数与式”的整体性,一方面,通过负数、有理数和实数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数是对数量的抽象,知道绝对值是对数量大小和线段长度的表述,进而体会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形结合的意义,会进行实数的运算;另一方面,通过代数式和代数式运算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通过基于符号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感悟数学结论的一般性,理解运算方法与运算律的关系,提升运算能力.2.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分式”,本章包括三个小节:15.1分式;15.2分式的运算;15.3分式方程.“数与式”主题通过从计算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整数的概念,从把一个具体物体分为若干份的活动中抽象出分数的概念,这是一种从实物到数的抽象;为更好地反映这个一般规律,在研究整数和分数的过程中,又抽象出整式和分式的概念,这是一种从数到式的抽象.分数与分式是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即相对于分式而言,分数是具体的、特殊的对象,分式是把具体的分数一般化后的抽象形式.本单元强调的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处处突出类比在本单元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概念、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四则运算法则等方面,分数与分式均相对应,两者具有一致性,也可以说是数式通性.本单元自始至终重视分式与实际的联系,选择一些适合分式内容又接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展开编写.一方面要体现与研究分数类似,研究分式同样也是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以分式为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代数式(包含分式)、分式方程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体会数学中的建模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意识,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分式,它是“数与代数”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整数与整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知识,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数学学习经验,特别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基本思路已经比较熟悉,因此本单元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来展开分式教学,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分式方程的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任务,能否以分式方程为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对学生应用意识和模型观念的一个重要考量,也是教学的关键.虽然分式整章的学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但利用分式方程解决问题的特殊性,对学生来说仍是一个难点,分式方程化整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基础,对解出的未知数进行检验确认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所以在此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非常自然、合理的,这对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不可缺少的.四、单元学习目标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在了解分式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2.能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并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提高学生的知识类比和迁移能力,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3.通过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逐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4.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范围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了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模型观念.5.掌握可化分式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分式方程过程中的化归思想,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6.经历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一种重要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五、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六、单元评价与课后作业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针对性原则:每课时课后作业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层次性原则:教师注意将课后作业分层进行,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层次性.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渗透人人学习数学,人人有所获.重视过程与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生活性原则:本节课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应回归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根据以上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设置为两部分,基础性课后作业和拓展性课后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单元教材分析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分式的性质、运算规则等。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和掌握分式的知识。
4.学生通过分式学习,能够总结出分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分式的学习,对分式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学生能够通过分式的学习,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3.学生能够理解分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实用性意识。
其次,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本章节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理解分式的概念和性质;第二层次:培养学生运用分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层次: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最后,教学目标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分式的概念、性质、运算及分式方程的求解;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探讨分式的性质、运算规则等,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和掌握分式的知识。我会引导学生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解答,共同提高。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加深对分式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分式:15.1.1从分数到分式》优质课获奖教案_0
从分数到分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三、课堂讲解回顾与思考:1.下列两个整数相除如何表示成分数的形式:3÷4= , 10 ÷ 3= ,2、在代数式中,整式的除法也可以类似地表示。
试用用类似分数的形式表示下列整式的除法:(1) 90÷x 可以用式来表示。
(2)60÷(x-6)可以用式子来表示新课引入:引例11.长方形的面积为10cm²,长为7cm,宽应为____cm;长方形的面积为S,长为a,宽应为______.引例22.把体积为200cm ³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cm ²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____cm ;把体积为V 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 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______.想一想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即A÷B )的形式不同点分数的分子A 与分母B 都是整数分式的分子A 与分母B 都是整式, 并且分母 B 中含有字母、a S 、S V 与a133200引入新知: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就叫做分式.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分式?类比 分数 来 学习 分式 1、分数,有意义吗?2、分式成立有条件吗?有什么条件?3、计算a =-1, a =2时,分式值分别是多少? 讨论我们知道:除数不能为0,那么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呢?分式的分母表示除数,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当B ≠0时,分式才能有意义,否则无意义. 讲解例1:(1)当x 时,分式 有意义;(2)当x 时,分式 有意义;(3)当b 时,分式 有意义; sb -275-x 7232S 5122+x SV 1222-+-x y xy x x 321-x xb351-(4)当x ,y 满足关系 时,分式 有意义.类比 分数 来 学习 分式补充例题:当 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零 :解:由分子|x|-2=0,得 x =±2。
新人教版 数学 八年级上册 第十五章 分式 15.1.1从分数到分式1教案2
15.1.1 从分数到分式课标依据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分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分式)表示。
一、教材分析“从分数到分式”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中八年级上第十五章的第一节内容,是中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式的概念与整式是紧密相联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前面知识的进一步运用和巩固。
学生掌握了分式的意义后,为进一步学习分式、函数、方程等知识作好铺垫;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是以分数为基础,类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从对式的认识从整式扩展到有理式。
学好本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速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能力,并让学生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分数有意义到分式有意义,从判断分母是否为0到求解分母何时值为0,并将此规律应用于求解最简单的分式方程(分式值为0),既是知识的同化迁移,也包括了调整和重组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我校是农村初中,学习基础有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对数学学习感觉很困难,导致学习兴趣低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平时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式的概念,会辨别分式与整式.2.会求分式有意义时的字母满足的条件,并能求出分式值为零的这一特殊情况时字母满足的条件.过程与方法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通过类比分数研究分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验发现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引导探究,培养学生严谨创新的思维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分式的概念;教学难点会求分式有意义时的字母满足的条件,并能求出分式值为零的这一特殊情况时字母满足的条件.五、教法学法本节课运用启发类比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认识,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分式的意义,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使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上第15章《分式》全章教案
第十五章分式15.1分式15.从分数到分式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建立数学模型,并理解分式的概念.2.能够通过分式的定义理解和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及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及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整式?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多项式?2.判断以下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①8m +n 3;②1+x +y 2;③a 2b +ab 23;④a +b 2;⑤2x 2+2x +1;⑥3a 2+b 2;⑦3x 2-42x . 二、探究新知1.分式的定义(1)学生看教材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9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 千米/时.轮船顺流航行9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9030+v 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为6030-v小时,所以9030+v =6030-v. (2)学生完成教材第127页“思考〞中的题.观察:以上的式子9030+v ,6030-v ,S a ,V s,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发现,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A B(即A÷B)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 与分母B 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 ,B 都是整式,并且B 中都含有字母.归纳: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B叫做分式. 稳固练习:教材第129页练习第2题.2.自学教材第128页思考:要使分式有意义,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分式的分母表示除数,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当B ≠0时,分式A B才有意义. 学生自学例1.例1以下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1)23x ;(2)x x -1;(3)15-3b ;(4)x +y x -y.解:(1)要使分式23x有意义,那么分母3x ≠0,即x ≠0; (2)要使分式x x -1有意义,那么分母x -1≠0,即x ≠1; (3)要使分式15-3b有意义,那么分母5-3b ≠0,即b ≠53; (4)要使分式x +y x -y有意义,那么分母x -y ≠0,即x ≠y. 思考: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稳固练习:教材第129页练习第3题.3.补充例题: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m m -1;(2)m -2m +3;(3)m 2-1m +1. 思考:当分式为0时,分式的分子、分母各满足什么条件?分析: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 答案:(1)m =0;(2)m =2;(3)m =1.三、归纳总结1.分式的概念.2.分式的分母不为0时,分式有意义;分式的分母为0时,分式无意义.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四、布置作业,3题.在引入分式这个概念之前先复习分数的概念,通过类比来自主探究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从而更好更快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同时也培养学生利用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15.分式的根本性质(2课时)第1课时分式的根本性质1.了解分式的根本性质,灵活运用分式的根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2.会用分式的根本性质求分式变形中的符号法那么.重点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根本性质.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根本性质进行分式变形.一、类比引新1.计算:(1)56×215;(2)45÷815. 思考:在运算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性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计算后答复:运用了分数的根本性质.2.你能说出分数的根本性质吗?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3.尝试用字母表示分数的根本性质:小组讨论交流如何用字母表示分数的根本性质,然后写出分数的根本性质的字母表达式.a b =a·c b·c ,a b =a÷c b÷c.(其中a ,b ,c 是实数,且c ≠0) 二、探究新知1.分式与分数也有类似的性质,你能说出分式的根本性质吗?分式的根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性质吗?A B =A·C B·C ,A B =A÷C B÷C.(其中A ,B ,C 是整式,且C ≠0) 如x 2x =12,b a =ab a 2,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回忆分数的根本性质,让学生类比写出分式的根本性质,这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学生尝试着用式子表示分式的性质,加强对学生的抽象表达能力的培养.2.想一想以下等式成立吗?为什么?-a -b =a b ;-a b =a -b=-a b .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总结.例1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以下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不含“-〞号:(1)-2a -3a;(2)-3x 2y ;(3)--x 2y . 例2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以下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都化为正数:(1)x +1-2x -1;(2)2-x -x 2+3;(3)-x -1x +1. 引导学生在完成习题的根底上进行归纳,使学生掌握分式的变号法那么.例3填空:(1)x 3xy =〔〕y ,3x 2+3xy 6x 2=x +y 〔〕; (2)1ab =〔〕a 2b ,2a -b a 2=〔〕a 2b.(b ≠0) 解:(1)因为x 3xy的分母xy 除以x 才能化为y ,为保证分式的值不变,根据分式的根本性质,分子也需除以x ,即x 3xy =x 3÷x xy ÷x =x 2y. 同样地,因为3x 2+3xy 6x 2的分子3x 2+3xy 除以3x 才能化为x +y ,所以分母也需除以3x ,即3x 2+3xy 6x 2=〔3x 2+3xy 〕÷〔3x 〕6x 2÷〔3x 〕=x +y 2x . 所以,括号中应分别填入x 2和2x.(2)因为1ab的分母ab 乘a 才能化为a 2b ,为保证分式的值不变,根据分式的根本性质,分子也需乘a ,即1ab =1·a ab·a =a a 2b. 同样地,因为2a -b a 2的分母a 2乘b 才能化为a 2b ,所以分子也需乘b ,即 2a -b a 2=〔2a -b 〕·b a 2·b=2ab -b 2a 2b . 所以,括号中应分别填a 和2ab -b 2.在解决例题1,2的第(2)小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的分母发生的变化,再思考分式的分子如何变化;在解决例2的第(1)小题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的分子发生的变化,再思考分式的分母随之应该如何变化.三、课堂小结1.分式的根本性质是什么?2.分式的变号法那么是什么?3.如何利用分式的根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知识、理顺思维.四、布置作业,5题.通过算数中分数的根本性质,用类比的方法给出分式的根本性质,学生接受起来并不感到困难,但要重点强调分子分母同乘(或除)的整式不能为零,让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和习惯.第2课时分式的约分、通分1.类比分数的约分、通分,理解分式约分、通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公分母的概念.2.类比分数的约分、通分,掌握分式约分、通分的方法与步骤.重点运用分式的根本性质正确地进行分式的约分与通分.难点通分时最简分分母确实定;运用通分法那么将分式进行变形.一、类比引新1.在计算56×215时,我们采用了“约分〞的方法,分数的约分约去的是什么?分式a 2+ab a 2b,a +b ab相等吗?为什么? 利用分式的根本性质,分式a 2+ab a 2b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a ,并不改变分式的值,可以得到a +b ab. 教师点拨:分式a 2+ab a 2b 可以化为a +b ab,我们把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__分式的约分__. 2.怎样计算45+67?怎样把45,67通分? 类似的,你能把分式a b ,c d变成同分母的分式吗? 利用分式的根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__分式的通分__.二、探究新知1.约分:(1)-25a 2bc 315ab 2c ;(2)x 2-9x 2+6x +9; (3)6x 2-12xy +6y 23x -3y. 分析:为约分,要先找出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解:(1)-25a 2bc 315ab 2c =-5abc ·5ac 25abc ·3b=-5ac 23b ; (2)x 2-9x 2+6x +9=〔x +3〕〔x -3〕〔x +3〕2=x -3x +3; (3)6x 2-12xy +6y 23x -3y =6〔x -y 〕23〔x -y 〕=2(x -y ). 假设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那么往往需要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__最简分式__.(不能再化简的分式)2.练习:约分:2ax 2y 3axy 2;-2a 〔a +b 〕3b 〔a +b 〕;〔a -x 〕2〔x -a 〕3;x 2-4xy +2y ;m 2-3m 9-m 2;992-198.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集体订正.3.讨论:分式12x 3y 2z ,14x 2y 3,16xy 4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 提出最简公分母概念.一般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它叫做最简公分母.学生讨论、小组交流、总结得出求最简公分母的步骤:(1)系数取各分式的分母中系数最小公倍数;(2)各分式的分母中所有字母或因式都要取到;(3)相同字母(或因式)的幂取指数最大的;(4)所得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各字母(或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其中系数都取正数)即为最简公分母.4.通分:(1)32a 2b 与a -b ab 2c ;(2)2x x -5与3x x +5. 分析:为通分,要先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解:(1)最简公分母是2a 2b 2c .32a 2b =3·bc 2a 2b ·bc =3bc 2a 2b 2c, a -b ab 2c =〔a -b 〕·2a ab 2c ·2a=2a 2-2ab 2a 2b 2c . (2)最简公分母是(x -5)(x +5).2x x -5=2x 〔x +5〕〔x -5〕〔x +5〕=2x 2+10x x 2-25, 3x x +5=3x 〔x -5〕〔x +5〕〔x -5〕=3x 2-15x x 2-25. 5.练习:通分:(1)13x 2与512xy ;(2)1x 2+x 与1x 2-x ;(3)1〔2-x 〕2与x x 2-4.教师引导:通分的关键是先确定最简公分母;如果分式的分母是多项式那么应先将分母分解因式,再按上述的方法确定分式的最简公分母.学生板演并互批及时纠错.6.思考:分数和分式在约分和通分的做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这些做法的根据是什么? 教师让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作以小结.三、课堂小结1.什么是分式的约分?怎样进行分式的约分?什么是最简分式?2.什么是分式的通分?怎样进行分式的通分?什么是最简公分母?3.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惑?四、布置作业,7题.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分式的根本性质后学的,重点是运用分式的根本性质正确的约分和通分,约分时要注意一定要约成最简分式,熟练运用因式分解;通分时要将分式变形后再确定最简公分母.15.2分式的运算15.分式的乘除(2课时)第1课时分式的乘除法1.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那么.2.运用法那么进行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重点掌握分式的乘除运算.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一、复习导入1.分数的乘除法的法那么是什么?2.计算:35×1512;35÷152. 由分数的运算法那么知35×1512=3×155×12;35÷152=35×215=3×25×15. 3.什么是倒数?我们在小学学习了分数的乘除法,对于分式如何进行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内容.二、探究新知问题1: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体容器,其容积为V ,底面的长为a ,宽为b 时,当容器的水占容积的m n时,水面的高度是多少? 问题2:大拖拉机m 天耕地a hm 2,小拖拉机n 天耕地b hm 2,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问题1求容积的高V ab ·m n ,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a m ÷b n倍.根据上面的计算,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对分式的乘除法的法那么是什么?分式的乘法法那么: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分式的除法法那么: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a b ·c d =a·c b·d ;a b ÷c d =a b ·d c =a·d b·c. 三、举例分析例1计算:(1)4x 3y ·y 2x 3;(2)ab 32c 2÷-5a 2b 24cd. 分析: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那么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再计算结果.解:(1)4x 3y ·y 2x 3=4xy 6x 3y =23x 2; (2)ab 32c 2÷-5a 2b 24cd =ab 32c 2·4cd -5a 2b 2=-4ab 3cd 10a 2b 2c 2=-2bd 5ac. 例2计算:(1)a 2-4a +4a 2-2a +1·a -1a 2-4; (2)149-m 2÷1m 2-7m. 分析:这两题是分子与分母是多项式的情况,首先要因式分解,然后运用法那么.解:(1)原式〔a -2〕2〔a -1〕2·a -1〔a +2〕〔a -2〕=a -2〔a -1〕〔a +2〕; (2)原式1〔7-m 〕〔7+m 〕÷1m 〔m -7〕=1〔7-m 〕〔7+m 〕·m 〔m -7〕1=-m m +7. 例3“丰收1号〞小麦试验田边长为a 米(a >1)的正方形去掉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蓄水池后余下的局部,“丰收2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 -1)米的正方形,两块试验田的小麦都收获了500千克.(1)哪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2)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低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多少倍?分析:此题的实质是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用.解:(1)略.(2)500〔a -1〕2÷500a 2-1=500〔a -1〕2·a 2-1500=a +1a -1. “丰收2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丰收1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的a +1a -1倍. 四、随堂练习1.计算:(1)c 2ab ·a 2b 2c ;(2)-n 22m ·4m 25n 3;(3)y 7x ÷(-2x); (4)-8xy÷2y 5x ;(5)-a 2-4a 2-2a +1·a 2-1a 2+4a +4;(6)y 2-6y +9y +2÷(3-y). 答案:(1)abc ;(2)-2m 5n ;(3)-y 14;(4)-20x 2;(5)-〔a +1〕〔a -2〕〔a -1〕〔a +2〕;(6)3-y y +2. 2.教材第137页练习1,2,3题.五、课堂小结(1)分式的乘除法法那么;(2)运用法那么时注意符号的变化;(3)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应用;(4)步骤要完整,结果要最简.最后结果中的分子、分母既可保持乘积的形式,也可以写成一个多项式,如〔a -1〕2a 或a 2-2a +1a. 六、布置作业,2题.本节课从两个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出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分式的乘除法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接着,从分数的乘除法那么的角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归纳总结出分式的乘法法那么.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而且能表达由数到式的开展过程.第2课时分式的乘方及乘方与乘除的混合运算1.进一步熟练分式的乘除法法那么,会进行分式的乘、除法的混合运算.2.理解分式乘方的原理,掌握乘方的规律,并能运用乘方规律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 重点分式的乘方运算,分式的乘除法、乘方混合运算.难点分式的乘除法、乘方混合运算,以及分式乘法、除法、乘方运算中符号确实定.一、复习引入1.分式的乘除法法那么.分式的乘法法那么: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用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分式的除法法那么: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2.乘方的意义:a n =a·a·a·…·a(n 为正整数).二、探究新知例1(教材例4) 计算2x 5x -3÷325x 2-9·x 5x +3. 解:2x 5x -3÷325x 2-9·x 5x +3=2x 5x -3·25x 2-93·x 5x +3(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2x 23.(约分到最简公式) 分式乘除运算的一般步骤:(1)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2)分子、分母中能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分解因式;(3)确定分式的符号,然后约分;(4)结果应是最简分式.1.由整式的乘方引出分式的乘方,并由特殊到一般地引导学生进行归纳.(1)(a b )2=a b ·a b =a 2b 2; ↑↑由乘方的意义由分式的乘法法那么(2)同理:(a b )3=a b ·a b ·a b =a 3b 3; (a b )n =a b ·a b ·…·a b n 个=a ·a ·…·an 个b ·b ·…·bn 个=a n b n . 2.分式乘方法那么:分式:(a b )n =a nb n .(n 为正整数) 文字表达:分式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3.目前为止,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那么都有什么?(1)a n ·a n =a m +n ;(2)a m ÷a n =a m -n ;(3)(a m )n =a mn ;(4)(ab)n =a n b n ;(5)(a b )n =a nb n . 三、举例分析例2计算:(1)(-2a 2b 3c)2; (2)(a 2b -cd 3)3÷2a d 3·(c 2a )2. (3)(-x 2y )2·(-y 2x )3÷(-y x)4; (4)a 2-b 2a 2+b 2÷(a -b a +b)2. 解:(1)原式=〔-2a 2b 〕2〔3c 〕2=4a 4b 29c 2; (2)原式=a 6b 3-c 3d 9·d 32a ·c 24a 2=-a 3b 38cd 6; (3)原式=x 4y 2·(-y 6x 3)·x 4y 4=-x 5; (4)原式=〔a +b 〕〔a -b 〕a 2+b 2·〔a +b 〕2〔a -b 〕2=〔a +b 〕3〔a -b 〕〔a 2+b 2〕. 学生板演、纠错并及时总结做题方法及应注意的地方:①对于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应注意运算顺序,但在做乘方运算的同时,可将除变乘;②做乘方运算要先确定符号.例3计算:(1)b 3n -1c 2a 2n +1·a 2n -1b 3n -2;(2)(xy -x 2)÷x 2-2xy +y 2xy ·x -y x 2; (3)(a 2-b 2ab )2÷(a -b a)2. 解:(1)原式=b 3n -2·b ·c 2a 2n -1·a 2·a 2n -1b3n -2=bc 2a 2; (2)原式=-x 〔x -y 〕1·xy 〔x -y 〕2·x -y x 2=-y ; (3)原式=〔a +b 〕2〔a -b 〕2a 2b 2·a 2〔a -b 〕2=a 2+2ab +b 2b 2. 本例题是本节课运算题目的拓展,对于(1)指数为字母,不过方法不变;(2)(3)是较复杂的乘除乘方混合运算,要进一步让学生熟悉运算顺序,注意做题步骤.四、稳固练习教材第139页练习第1,2题.五、课堂小结1.分式的乘方法那么.2.运算中的本卷须知.六、布置作业.分式的乘方运算这一课的教学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分数的乘方的运算方法,然后采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得出分式的乘方法那么.在讲解例题和练习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大家都参与进来,提高学习效率.15.分式的加减(2课时)第1课时分式的加减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加减法那么,并会运用它们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重点运用分式的加减运算法那么进行运算.难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通分?2.通分的关键是什么?3.什么叫最简公分母?4.通分的作用是什么?(引出新课)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139页问题3和问题4.教材第140页“思考〞.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类似,它们的实质相同.观察以下分数加减运算的式子:15+25=35,15-25=-15,12+13=36+26=56,12-13=36-26=16.你能将它们推广,得出分式的加减法法那么吗?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得到分式的加减法法那么.学生讨论:组内交流,教师点拨.2.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公式:a c ±b c =a±b c.文字表达: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3.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分式:a b ±c d =ad bd ±bc bd =ad±bcbd.文字表达: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三、典型例题例1(教材例6) 计算:(1)5x +3y x 2-y 2-2x x 2-y 2;(2)12p +3q +12p -3q . 解:(1)5x +3y x 2-y 2-2x x 2-y 2=5x +3y -2x x 2-y 2=3x +3y x 2-y 2=3x -y;(2)12p +3q +12p -3q =2p -3q 〔2p +3q 〕〔2p -3q 〕+2p +3q〔2p +3q 〕〔2p -3q 〕=2p -3q +2p +3q 〔2p +3q 〕〔2p -3q 〕=4p4p 2-9q 2.小结:(1)注意分数线有括号的作用,分子相加减时,要注意添括号. (2)把分子相加减后,如果所得结果不是最简分式,要约分. 例2计算:m +2n n -m +n m -n -2mn -m. 分析:(1)分母是否相同?(2)如何把分母化为相同的?(3)注意符号问题. 解:原式=m +2n n -m -n n -m -2mn -m=m +2n -n -2mn -m=n -mn -m=1.四、课堂练习1.教材第141页练习1,2题. 2.计算:(1)56ab -23ac +34abc ;(2)12m 2-9+23-m ; (3)a +2-42-a;(4)a 2-b 2ab -ab -b 2ab -ab 2.五、课堂小结1.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需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2.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那么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3.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为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4.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那么应该是最简分式. 六、布置作业 ,5题.从直观的分数加减运算开始,先介绍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的具体方法,通过类比的思想方法,由数的运算引出式的运算规律,表达了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内在联系.而后,利用同样的类比方法,安排学习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这样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的开展规律,有助于知识的层层落实与掌握.第2课时分式的混合运算1.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能灵活运用运算律简便运算.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一、复习引入回忆:我们已经学习了分式的哪些运算? 1.分式的乘除运算主要是通过( )进行的,分式的加减运算主要是通过( )进行的.2.分数的混合运算法那么是( ),类似的,分式的混合运算法那么是先算( ),再算( ),最后算( ),有括号的先算( )里面的.二、探究新知 1.典型例题 例1计算:(x +2x -2+4x 2-4x +4)÷x x -2. 分析:应先算括号里的. 例2计算:x +2y +4y 2x -2y -4x 2yx 2-4y 2.分析:(1)此题应采用逐步通分的方法依次进行; (2)x +2y 可以看作x +2y1.例3计算:12x -1x +y ·(x +y 2x-x -y).分析:此题可用分配律简便计算.例4 [1〔a +b 〕2-1〔a -b 〕2]÷(1a +b -1a -b).分析:可先把被除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后再约分.例5(教材例7) 计算(2a b )2·1a -b -a b ÷b4.解:(2a b )2·1a -b -a b ÷b4=4a 2b 2·1a -b -a b ·4b=4a 2b 2〔a -b 〕-4a b 2=4a 2b 2〔a -b 〕-4a 〔a -b 〕b 2〔a -b 〕 =4a 2-4a 2+4ab b 2〔a -b 〕=4ab b 2〔a -b 〕=4aab -b 2. 点拨: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例6(教材例8) 计算: (1)(m +2+52-m )·2m -43-m; (2)(x +2x 2-2x -x -1x 2-4x +4)÷x -4x .解:(1)(m +2+52-m )·2m -43-m=〔m +2〕〔2-m 〕+52-m ·2m -43-m=9-m 22-m ·2〔m -2〕3-m =〔3-m 〕〔3+m 〕2-m ·-2〔2-m 〕3-m=-2(m +3);(2)(x +2x 2-2x -x -1x 2-4x +4)÷x -4x=[x +2x 〔x -2〕-x -1〔x -2〕2]·xx -4 =〔x +2〕〔x -2〕-〔x -1〕x x 〔x -2〕2·xx -4=x 2-4-x 2+x〔x -2〕2〔x -4〕 =1〔x -2〕2.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般按分式的运算顺序法那么进行计算,但恰当地使用运算律会使运算简便.(2)要随时注意分子、分母可进行因式分解的式子,以备约分或通分时用,可防止运算烦琐.(3)注意括号的“添〞或“去〞、“变大〞与“变小〞. (4)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强化练习,引导学生及时纠正在例题中出现的错误,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三、稳固练习1.(1)x 2x -1-x -1;(2)(1-2x +1)2÷x -1x +1;(3)2ab 〔a -b 〕〔a -c 〕+2bc 〔a -b 〕〔c -a 〕; (4)(1x -y +1x +y )÷xy x 2-y 2. 2.教材第142页第1,2题.四、课堂小结1.分式的混合运算法那么是先算( ),再算( ),最后算( ),有括号先算( )里的.2.一些题应用运算律、公式能简便运算.五、布置作业 1..2.先化简再求值1x +1-1x 2-1·x 2-2x +1x +1,其中x =2-1.分式的混合运算是分式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涉及到因式分解和通分这两个较难的知识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例题、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法那么并提高运算能力.15.整数指数幂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a -n =1a n .(a ≠0,n 是正整数)2.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3.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重点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会有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 难点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一、复习引入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 m ·a n =a m +n (m ,n 是正整数); (2)幂的乘方:(a m )n =a mn (m ,n 是正整数);(3)积的乘方:(ab)n =a n b n (n 是正整数);(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 m ÷a n =a m -n (a ≠0,m ,n 是正整数,m >n); (5)分式的乘方:(a b )n =a nb n (n 是正整数).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即当a ≠0时,a 0=1. 二、探究新知(一)≠0时,a 3÷a 5=a 3a 5=a 3a 3·a 2=1a2,再假设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 m ÷a n =a m -n (a ≠0,m ,n 是正整数,m >n)中的m >n 这个条件去掉,那么a 3÷a 5=a 3-5=a -2.于是得到a -2=1a 2(a ≠0).总结: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一般的,我们规定:当n 是正整数时,a -n =1a n (a ≠0).2.练习稳固:填空:(1)-22=________, (2)(-2)2=________, (3)(-2)0=________,(4)20=________,(5)2-3=________,(5)(-2)-3=________. 3.例1 (教材例9) 计算: (1)a-2÷a 5;(2)(b 3a 2)-2; (3)(a -1b 2)3;(4)a -2b 2·(a 2b -2)-3. 解:(1)a -2÷a 5=a-2-5=a -7=1a7;(2)(b 3a 2)-2=b -6a -4=a 4b -6=a 4b 6;(3)(a -1b 2)3=a -3b 6=b 6a 3; (4)a-2b 2·(a 2b -2)-3=a -2b 2·a -6b 6=a -8b 8=b 8a 8. [分析] 本例题是应用推广后的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与用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一样,但计算结果有负指数幂时,要写成分式形式.4.练习:计算:(1)(x 3y -2)2;(2)x 2y -2·(x -2y)3;(3)(3x 2y -2)2÷(x -2y)3.5.例2判断以下等式是否正确? (1)a m ÷a n =a m ·a -n ;(2)(a b)n =a n b -n .[分析] 类比负数的引入使减法转化为加法,得到负指数幂的引入可以使除法转化为幂的乘法这个结论,从而使分式的运算与整式的运算统一起来,然后再判断等式是否正确.(二)因为0.1=110=10-1;0.01=________=________;0.001=________=________……××10-5.我们可以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即将它们表示成a ×10-n的形式,其中n 是正整数,1≤|a|<10.2.例3(教材例10) 纳米是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10-9米,把1纳米的物体放到乒乓球上,就如同把乒乓球放到地球上.1立方毫米的空间可以放多少个1立方纳米的物体?(物体之间的间隙忽略不计)[分析] 这是一个介绍纳米的应用题,是应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以下各数: 0.0004,,00045,009.4.计算:(1)(3×10-8)×(4×103);(2)(2×10-3)2÷(10-3)3. 三、课堂小结1.引进了零指数幂和负整数幂,指数的范围扩大到了全体整数,幂的性质仍然成立. 2.科学记数法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值大于10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在应用中,要注意a 必须满足1≤|a|<10,其中n 是正整数.四、布置作业 ,8,9题.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整数指数幂,将以前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扩充.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上,教师重点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验证、探究等活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15.3分式方程(2课时) 第1课时分式方程的解法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2.理解解分式方程的根本思路和解法.3.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重点解分式方程的根本思路和解法. 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 一、复习引入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 km /h ,它以最大航速沿江顺流航行90 km 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km 所用的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根据题意,得9030+v =6030-v.① 方程①有何特点?[概括]方程①中含有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像这样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提问:你还能举出一个分式方程的例子吗? 辨析:判断以下各式哪个是分式方程.(1)x +y =5;(2)x +25=2y -z 3;(3)1x ;(4)y x +5=0;(5)1x +2x =5.根据定义可得:(1)(2)是整式方程,(3)是分式,(4)(5)是分式方程. 二、探究新知1.思考:怎样解分式方程呢?为了解决本问题,请同学们先思考并答复以下问题:(1)回忆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是怎么去分母的,从中能否得到一点启发? (2)有没有方法可以去掉分式方程的分母把它转化为整式方程呢? [可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并进行总结] 方程①可以解答如下:方程两边同乘以(30+v)(30-v),约去分母,得90(30-v)=60(30+v).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v =6.所以江水的流度为6千米/时.[概括]上述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的两边乘以同一个整式,约去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所乘的整式通常取方程中出现的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2.例1解方程:1x -5=10x 2-25.②解:方程两边同乘(x 2-25),约去分母,得x +5=10. 解这个整式方程,,当x =5时,原分式方程左边和右边的分母(x -5)与(x 2-25)都是0,方程中出现的两个分式都没有意义,因此,x =5不是分式方程的根,应当舍去,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在将分式方程变形为整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一个含未知数的整式,并约去了分母,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分式方程的解(或根),这种根通常称为增根.因此,在解分式方程时必须进行检验.3.那么,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在哪里呢?解分式方程去分母时,方程两边要乘同一个含未知数的式子(最简公分母).方程①两边乘(30+v)(30-v),得到整式方程,它的解v =6.当v =6时,(30+v)(30-v)≠0,这就是说,去分母时,①两边乘了同一个不为0的式子,因此所得整式方程的解与①的解相同.方程②两边乘(x -5)(x +5),得到整式方程,它的解x =5.当x =5时,(x -5)(x +5)=0,这就是说,去分母时,②两边乘了同一个等于0的式子,这时所得整式方程的解使②出现分母为0的现象,因此这样的解不是②的解.4.验根的方法: 解分式方程进行检验的关键是看所求得的整式方程的根是否使原分式方程中的分式的分母为零.有时为了简便起见,也可将它代入所乘的整式(即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零.如果为零,即为增根.如例1中的x =5,代入x 2-25=0,可知x =5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三、举例分析 例2(教材例1) 解方程2x -3=3x. 解:方程两边乘x(x -3),得2x =3x -9. 解得x =9.检验:当x =9时,x(x -3)≠0.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 =9. 例3(教材例2) 解方程x x -1-1=3〔x -1〕〔x +2〕. 解:方程两边乘(x -1)(x +2),得x(x +2)-(x -1)(x +2)=3.解得x =1.检验:当x =1时,(x -1)(x +2)=0,因此x =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四、课堂小结1.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教案
第十五章分式15.1 分式15.1.1 从分数到分式1.理解分式的意义,掌握使分式有意义时分母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或字母之间的相互关系.2.在经历探索、思考、类比的过程中,体会分式的意义,感受分式是刻画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的一种模型.3.进一步增强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分式的意义,掌握使分式有意义时分母中字母的取值范围的判别方法.【教学难点】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下,分式值为0的字母的取值情况.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小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教学说明】章前画面和上述问题可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生活,感受数学.对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学生的讨论,最后选取学生代表展示成果,教师及时提出新问题.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刚才大家通过探讨,获得到100602020v v+-,这样的式子,它们是整式吗?如果不是,区别在哪里?思考1(1)长方形的面积为10cm2,长为7cm,宽为;若长方形的面积为S,长为a,则宽应为;(2)把体积为200cm3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cm2的圆柱的容器中,水面高度为cm;把体积为V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应为.思考2 式子S/a、V/S与10/7,200/33有什么区别?它们与10060 2020v v+-,有什么共同点?谈谈你的看法.【教学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感受整式与分式、分式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形成对分式的概念的理解.教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巡视全场,引导学生关注所给式子的分子,分母的特征,此时可类比分数分子、分母进行描述.分式: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 叫做分式.问题2(1)使分式11x-有意义,则x的取值有什么要求?(2)使分式A/B有意义,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教学说明】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结论,然后相互交流,教师再予以总结.【归纳结论】使分式A/B有意义时,必有B≠0.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指出下列各式中的整式与分式:【教学说明】教师总结判断分式的依据: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如果含有字母则是分式,如果不含有字母则不是分式.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结论,这里要注意:π不是字母,是常数,所以x/π是整式.例2填空:(1)当x时,分式23x有意义?(2)当b时,分式153b-有意义?(3)当x ,y 满足关系 时,分式x y x y +-有意义? (4)当x 时,分式231x x + 有意义? 解:(1)由题意有:3x ≠0,故x ≠0,所以当x ≠0时,分式23x 有意义;(2)由题意有:5-3b ≠0,故b ≠5/3,所以当b ≠5/3时,分式153b -有意义;(3)由题意有x-y ≠0,故x ≠y ,所以当x ≠y 时,分式x y x y+-有意义;(4)由题意有x 2+1≠0,因为x 2≥0,x 2+1≥1,故x 为任何数时,分式231x x +有意义.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结论,选取一、两名同学汇报自己的结论,师生共同评论.评析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3)、(4)小题进行反思,巩固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认识.例3什么条件下,下列分式的值为0?(1)1x x - ;(2)23m n m n-+ ;(3)()236x x x x --- . 解:(1)由题意有:x-1=0,∴x=1.当x=1时,分母x ≠0,所以当x=1时,分式1x x-的值为0; (2)由题意有:2m-3n=0,∴m=32n ,∴m+n=52n ,又m+n ≠0,即52n ≠0,∴n ≠0,从而在m=32n ≠0时,分式23m n m n-+的值为0; (3)由题意有:x(x-3)=0,∴x=0或x=3,当x=0时,分母x 2-x-6=-6≠0,当x=3时,x 2-x-6=9-3-6=0,故使分式()236x x x x ---的值为0时,x 的值为x=0. 【教学说明】教学时,教师应讲清楚使分式=0时所必须的条件是:分子=0且分母≠0,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探讨三个问题的结论时,感知分式有意义是确定分式的值的前提条件,然后给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再由老师给予完整解答,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与反思中巩固所学知识.在完成上述例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做教材P4练习,以巩固知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问题都可由学生自己总结,选取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系统地对本节知识进行回顾与思考,针对学生的疑问,可当堂予以解释,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5.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这节课的内容较少,比较贴近实际生活,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分式,能区分整式与分式,对保证分式有意义、分子分母要同时满足什么条件能很准确地指出来.此外,分式的值为0时分子分母也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教学中可以多出具一些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去感知.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1.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能依据分式的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运算.2.通过归纳、类比等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并总结出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3.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能用分式的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教学难点】在分式通分时找几个分母的公分母是关键,在分式的约分时应注意将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进行分解因式.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思考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成立吗?为什么?【教学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分式性质的初步认识.教学时,让学生相互交流,感受新知.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一)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A A C A A CB BC B B C÷==÷,(A、B、C均为整式,且C≠0)试一试【教学说明】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完善答案.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明白通过分子(或分母)的变化特征,来获得分母(或分子)的变化思路,为后面的分式约分和通分作好铺垫.2.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或分母都不含有“-”号:3.不改变分式的值,将下列分式中分子或分母的系数化为整数:【教学说明】2、3两道小题均由学生自主完成,相互交流.教师在学生处理第2题时应引导学生运用分数除法法则得到商的符号来完成分式中分子(或分母)的符号的处理办法,第3题应引导学生运用分式性质在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合适倍数来达到目的,边巡视,边指导,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二)分式的约分分式的约分:把分式的分子、分母中的公因式约去的过程叫做分式的约分,如由2122x x x x =--,就是分式的约分. 最简分式:分子与分母中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分式的约分,一般要约去分子和分母中所有公因式,使所得结果成为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学说明】上述定义或结论,在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分数的约分和前面的1(1)小题进行说明,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获得理性思考,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维方法.试一试4.约分:【教学说明】在学生自主探究,探索问题结论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以下几个方面:(1)找分式的分子、分母中的公因式是否彻底,是否考虑了分子、分母中各项的系数;(2)是否注意到分式的符号的变化;(3)约分是否彻底等,对所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做好个别指导,最后师生共同讨论,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对比自己的解答,进行必要的反思.(三)分式的通分思考:联想分数的约分,如何进行分式的通分呢?试一试5.将下列分式通分:【分析】(1)把分式化成分母相同的分式的过程叫做分式的通分;(2)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而确定最简公分母通常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①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系数;②各个分母中所有不同的因式均作为公分母中的一个因式;③所有因式的指数以它的最高次幂作为公因式中该因式的指数.【教学说明】教学时,给几分钟时间先让学生尝试着解决问题,在学生出现思维盲区时,教师给予详细分析,边讲边演示,在思维的激烈碰撞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分式通分的认识.三、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有哪些知识是难以把握的?你有何想法?【教学说明】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回顾本节学过的知识点有哪些,怎样利用分式的性质来化简分式中分子(或分母)的符号,怎样将分子、分母中的系数化成整数,如何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在约分和通分时最关键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等等,进一步深化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在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做教材P8练习以及习题14.1中的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5.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在分式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这部分知识比较容易理解,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可利用“猜想和验证”的方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地主动学习,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教师应注重提高在验证、交流环节中学生的参与率,尤其是一些后进生可能普遍会感觉无从下手,在交流时不主动,从而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在巩固练习环节上,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练习密度,最好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份练习纸,这样能确保达到一定的练习量.15.2 分式的运算15.2.1 分式的乘除第1课时分式的乘除1.掌握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能进行分式的乘除法运算.2.在经历探索、类比、归纳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3.在类比分数乘除法运算法则获得分式乘除法法则中,让学生体验由数到式的数学发展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式乘除法运算法则,能用它来进行分式乘除法运算.【教学难点】运用分式乘除法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能力.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观察下列算式:由上述算式,我们知道,分数的乘法法则是;分数的除法法则是.思考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吗?【教学说明】让学生直接由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法则感知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类比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可以发现分式的乘除法也有相同的运算法则.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把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式子可表示为:···a d a db c b c=.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用式子可表示为:···a d a c a cb c b d b d÷==.【教学说明】分式的乘除法则可由学生类比分数得到结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新知;教师不必直接给出结论.在教学时,教师可进一步地展示下面的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问题【教学说明】在教学时,上述三个问题教师可延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逐一思考,获得结论.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适时给予指导,同时分别选派2~3名学生上黑板演示,师生共同评析.在问题1中,着重于除式是整式情形,这时应引导学生先将整式看作分母为1的式子来参与计算;问题中侧重于运算结果应予以约分化简,必须是最简分式时才算运算结束;问题3侧重于分式的分母、分子是多项式情形,此时应注重于分解因式,以便于约分化简,整个过程都应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的.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分析】本题是分式乘除法,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运用法则,而分式乘除法实质就是约分.【教学说明】本例仍由学生自主探究,抽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师生共同寻求解题方法,完成解题过程.在完成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做P138练习第2、3题,在这个过程中,仍可让学生举手回答,教师予以点评.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体容器,其容积为V,底面的长为a,宽为b,当容器内的水占容积的m、n时,水面的高为多少?2.大拖拉机m天耕地a公顷,小拖拉机n天耕地b公顷,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教学说明】这两个题可由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结论,教师应关注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模型的能力及是否能正确运用分式乘除法法则来完成解答.【答案】可参见教材P135问题1、问题2的解答.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运用分式乘除法法则解决具体问题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与同伴交流.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5.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分式的乘除不是特别难上的课,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方法.拿乘法来说,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约分再乘;另一种是先乘再约分.一般应这样处理:如果分子分母全是单项式,就用先乘后约分的方法;如果分子分母含有可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就先约分后相乘.当然两种方法并不一定非得有固定的模式,你觉得哪种容易接受就选择哪种.并且在约分时应教给学生一个不容易错的方法,就是约分后把每个约好的式子写在原来的上(分子)下(分母)方,不约的照抄,最后就看写着结果再相乘,既不容易漏乘,也不容易多乘.分式除法可转变为分式乘法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努力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式乘除的意义.由于练习计算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为了避免单纯的机械计算,将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创设学生喜欢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第2课时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与分式的乘方1.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用它们进行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2.理解分式乘方的意义,能进行有关分式乘方的运算.3.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究思考,感受分式乘除混合运算、分式乘方运算方法,进一步增强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4.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发展严密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分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能力.【教学难点】分式乘方法则的理解和运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分式乘除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如何进行分式乘除法混合运算呢?试一试参见教材P138例4.想一想小明同学在计算xy÷yx·xy时,其过程如下:原式=xy÷1=xy,你认为他的计算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教师延时展示上述三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加深对分式乘除法法则的理解,体会分式乘除法混合运算方法.教师对学生的结论给予恰当评析,肯定学生的成绩,对出现的疑问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形成正确认知.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参见教材P138“思考”.【归纳结论】参见教材P138最后一段.【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形成认知,从而感受分式乘方的意义.试一试计算:【教学说明】选派两名同学上黑板计算,其余同学在座位上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最后全班同学一道对两位同学的演示结果进行评析,教师应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完善认知.【归纳结论】分式的乘方,就是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各自乘方.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计算:(1)参见教材P139例5第(2)小题;(2)参见教材P139练习第2题第(2)小题.【分析】分式的乘除、乘方混合运算,应先算乘方,再算乘除,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教学说明】教学时,教师应对一些学生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予以强调,如(-c2d)2=-c4d2或c2d2,(-3c)3=-9c3等错误,引起学生注意.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参见教材P139“练习”第1题.2.计算:(1)参见教材P139“练习”第2题第(1)小题;(2)参见教材P146第3题第(4)小题.【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这些小题,然后相互交流,有时间的话,教师予以评价,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新知.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知识是什么?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谈谈你的看法,并与同伴交流.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5.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由于前面学生已对分式的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课时的教学可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一方面类比整式的乘除混合运算,另一方面类比前面分式的乘除.教学时,教师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15.2.2 分式的加减第1课时 分式的加减1.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能用它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2.经历探究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感受分式的加减法也是实际需要,进而掌握分式的加减方法.3.进一步增强用类比的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锻炼数学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分式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教学难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即化异分母分式为同分母分式的方法.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参见教材P139“问题3”.问题2参见教材P139“问题4”.【教学说明】让学生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思考,得出算式分别为11)3(n n ++ 和322121()s s s s s s --- ,教师巡视,对不能尽快得出算式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让学生能自主分析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参见教材P140“思考”.【归纳结论】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分式,再加减.【教学说明】在师生共同探讨获得分式加减法法则后,教师应强调以下两个问题:①分式加减的最后结果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化为最简分式;②异分母分式加减时,一定要先确定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化为同分母分式后再进行加减法运算.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 参见教材P140例6.解:参见教材P140例6“解”部分.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参见教材P141“练习”.【教学说明】第1题只须与学生核对答案即可,而第2题建议选三名中等成绩同学上黑板演示,其它同学独立探究,然后师生共同评析三位同学的演算过程,在评讲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强调一些需注意的问题:如(1)中的最简公分母;(2)中化为同分母分式后分子应适时添加括号,(3)中应先将22a a b- 化为()()a a b a b +- ,再通分等.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在进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运算时,应关注哪些问题?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用问题形式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5.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这节课教师可采用探究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来完成.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类比分数加减运算的过程,通过将分式中的字母赋值,从而把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推及到分式的加减运算.整个过程中既有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也有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此外还可以通过把例题的再加工,使学生把错误暴露出来,引起他们的共鸣,而这些课堂内学生的差错会成为学生自己可贵的复习资料.接着可出些不同类型的题,让学生再次经历分式的加减运算过程,强化技能,以达到熟练的程度.第2课时分式的混合运算1.进一步掌握分式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2.能进行分式的乘除、加减、乘方混合运算.3.在具体问题情境的探索思考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分式乘除、加减、乘方混合运算.【教学难点】运用分式乘除、加减、乘方等解决实际问题.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一般步骤有哪些?在运算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问题2在进行分式的乘除、加减,乘方混合运算时,你认为应该怎样做?谈谈你的想法.【教学说明】问题1的设置在于巩固上节课学过知识,并能用它解决本节问题,起承上启下作用;问题2则是让学生联想到分式乘除、分式加减法则是类比分数而得到的,因而可类比得到分式混合运算法则.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在探讨中形成认知.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教学说明】上述两个例题都应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试试,然后教师再予以评讲,例1的(1)题侧重于展示分式的混合运算方法;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而第(2)题进一步强调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应先做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教学说明】教学时,可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结论,教师再行讲解.例1中计算(x2+xy+y2)(x-y)时,若已掌握公式(a2+ab+b2)(a-b)=a3-b3,可直接写出结果x3-y3,如果不知道此公式,可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计算.例2中含有一个开放性问题,这里教师应该强调:选择一个值代入时,一定要使原代数式有意义,即不能选x为0,1这两个值.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2.在一块a公顷的稻田上插秧,如果10个人插秧,要用m天完成;如果一台插秧机工作,需比10个人插秧提前3天完成.一台插秧机的工作效率是一个人工作效率的多少倍?【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时,对有困难同学给予指导,最后予以评讲,让学生在自查中反思,积累解题经验和方法.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哪些疑问?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让学生对照上述两个问题自我反思,既系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又查找问题所在,在与同伴交流中加深认识.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5.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加减和乘方混合运算,为达到教学目标,本课时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类比前面不含乘方的混合运算.例题的讲解旨在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当然,无论是例题的分析还是练习题的落实,都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演算并暴露问题,再指出问题所在,为后面的教学提供较好的对比分析材料.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多。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知识归纳
第十五章分式
15.1 分式:A/B。
(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
B ≠ 0分式才有意义。
)
分式的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约分、最简分式、通分、最简公分母。
15.2 分式的运算
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的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整数指数幂: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a-n = 1/a n , a≠0)。
归结:a m ·a n = a m + n(m、n是整数)
(a m)n = a m n(m、n是整数)
(ab)n = a n b n(n是整数)
备注: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通常先分解因式,再约分。
15.3 分式方程
概念: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
最简公分母不为0→是分式方程的解;
步骤:分式方程→整式方程→X = a →最简公分母为0 →不是分式方程的解。
去分母解整式方程检验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八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第十五章分式《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
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听课记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相等的条件以及分式的约分与通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探索分式基本性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态度和探究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首先复习上节课关于分式概念的内容,提问学生:“谁能说说什么是分式?分式与分数有什么不同?”•接着,教师展示两个简单的分式,如32x和6x4x2,提问:“这两个分式相等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分式相等的条件。
•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分式,我们需要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那么,分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并回答教师关于分式概念的提问,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认真观察教师给出的分式例子,思考并尝试回答分式相等的条件,为学习分式基本性质做铺垫。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复习旧知和提出问题,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为学习分式基本性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3.1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教师行为:•教师明确指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能为0。
”•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如x−1x,当x=1时,分母为0,分式无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教师给出的例子,尝试自己总结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和清晰讲解,使学生明确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加深了对这一性质的理解。
3.2 分式相等的条件教师行为:•教师给出两个分式相等的例子,如ba=dc(b=0,d=0),并指出:“如果两个分式相等,那么它们的交叉相乘也相等,即ad=b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 分式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分式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第一部分分式的运算一)分式的定义及有关题型考查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数,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为分式。
例1:下列代数式中是分式的有:(x- y)/(2x+ y),π/(2x- y),(x+ y)/(a+ b)。
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 (B≠0)分式无意义:分母为0 (B=0)例1:当x有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 (x-4)/(13x2-6x)2) 2/x3) 2/(x-4)4) (x+4|x|-3x+2)/(x-1)5) x/(x2-2x-3)考查分式的值为的条件:分式值为:分子为A且分母不为0 (A/B) 例1: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0.1) (x-1)/(x+3)2) |x|-23) (x2-2x-3)/(x-5)(x+6)例2:当x为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零:1) 5-|x-1|/(x+4)2) (25-x2)/(x-6)(x+5)考查分式的值为正、负的条件:分式值为正或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 (A/B>0) 分式值为负或小于0:分子分母异号 (A/B<0) 例1:(1) 当x为何值时,分式4/(8-x)为正;2) 当x为何值时,分式5-x/(5+x)为负;3) 当x为何值时,分式(x-2)/(x+3)为非负数.例2:解不等式|x|-2≤(x+1)/(x+5)考查分式的值为1,-1的条件:分式值为1:分子分母值相等 (A/B=1)分式值为-1:分子分母值互为相反数 (A+B=0)例1:若分式|x-2|/(x+2)的值为1,-1,则x的取值分别为3和-1.思维拓展练题:1、若a>b>0,a2+b2-6ab=0,则(a+b)/(a-b)=9/5.2、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分式:-b/2.5/b。
-8/b。
11/b。
则第n 个分式为(3n-1)/b。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方程》教学课件
②解整式方程;
③检验——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
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
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知识要点
二.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审:分析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
2. 设:选择恰当的未知数,注意单位和语言完整。
3
2
=
(a,b为非0常数)是整式方程。
知识梳理
知识点二:分式方程的解法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去分母——将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
②解整式方程;
③检验——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
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
1
1 1 1
+ +
工程的_____,两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___________。
2
3 6 2
在用式子表示上述的量之后,再考虑如何列出方程。
解析
1
3
解:设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 。记总工程量为1,根据工程的实
际进度,得
方程两边乘6,得
1 1 1
+ +
=1
3 6 2
2 + + 3 = 6
解析
解: 设提速前这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 /ℎ,则提速前它行驶
所用时间为 h;提速后列车的平均速度为( + ) /ℎ ,
+50
50) 所用时间为
ℎ。
+
提速后它行驶(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 分式分式的运算
15.2.1 分式的乘除 第1课时 分式的乘除课时目标1.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从中体会“数式通性”和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2.使学生经历分式的乘除运算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归纳知识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通过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学习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运算. 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引入大家之前学习过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现在是否还有印象?师生活动:教师在黑板列出2道分数乘除法的题目,并请两位学生上台板书. 计算:(1)23×56; (2)23÷56.解:(1)23×56 = 2×53×6 = 59. (2)23÷56 = 23×65= 2×63×5 = 45.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引入新课,为学习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作铺垫.探究新知问题1:一个长方体容器的容积为V ,底面的长为a ,宽为b ,高为h ,当容器内的水占容积的mn 时,水高多少?解:水高=h ×mn =Vab ×m n =Vmabn.问题2:大拖拉机m 天耕地a 公顷,小拖拉机n 天耕地b 公顷,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解:倍数=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a m ÷b n =a m ×n b =an bm.问题3:观察下列运算.23×45=2×43×5;57×29=5×27×9;23÷45=23×54=2×53×4;57÷92=5×27×9.猜一猜:a b ×dc =?b a ÷dc =? 解:a b ×d c =a×db×c , b a ÷d c =b a ·c d =b×ca×d.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吗?师生活动:通过教学活动1中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利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为:a b ·c d =a·c b·d ,a b ÷c d =a b ·d c =a·db·c.设计意图:以此活动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我生成的一个过程,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典例精讲 例1 计算:(1)4x3y ·y2x 3; (2)ab 32c 2÷-5a 2b 24cd .解:(1)原式= 4xy6x 3y = 23x 2.(2)原式=ab 32c 2·4cd-5a 2b 2=-4ab 3cd10a 2b 2c 2=-2bd5ac .例2 计算:(1)a 2-4a+4a 2-2a+1·a -1a 2-4; (2)149−m 2÷1m 2-7m .解:(1)原式=(a -2)2(a -1)2·a -1(a -2)(a+2)=(a -2)2(a -1)(a -1)2(a -2)(a+2) =a -2(a -1)(a+2). (2)原式=1(7+m)(7-m)×m(m -7)1=-m7+m .例3 如图,“丰收1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 m 的正方形去掉一个边长为1 m 的正方形蓄水池后余下的部分,“丰收2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 -1)m 的正方形,两块试验田的小麦都收获了500 kg .(1)哪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2)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低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多少倍?解:(1)“丰收1号”小麦的试验田面积是(a 2-1)m 2,单位面积产量是500a 2-1 kg/m 2; “丰收2号”小麦的试验田面积是(a -1)2 m 2,单位面积产量是500(a -1)2 kg/m 2. ∵a >1,∴(a -1)2>0,a 2-1>0.∵(a -1)2-(a 2-1)=2-2a <0,∴(a -1)2<a 2-1. ∴500a 2-1<500(a -1)2.所以“丰收2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2)500(a -1)2÷500a 2-1=500(a -1)2·a 2-1500=(a+1)(a -1)(a -1)2=a+1a -1.所以“丰收2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丰收1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的a+1a -1倍.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引导学生用分式的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体会到能够完整解决问题的喜悦,同时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训练 1.计算:(1)3a 5b ·2b6a 2; (2)2x5mn ÷y4x .解:(1)原式=3a·2b5b·6a 2=15a .(2)原式= 2x5mn ×4xy = 2x·4x5mn·y = 8x 25mny . 2.计算:(1)a -b2ab ·3a 2b3a 2-3b 2; (2)9y 2-x 2x 2+2x+1÷2x -6yx+1. 解:(1)原式= (a -b)·3a 2b2ab·3(a+b)(a -b) = a2a+2b . (2)原式= 9y 2-x 2x 2+2x+1·x+12x -6y=(3y -x)(3y+x)·(x+1)(x+1)2·2(x -3y)=-3y+x2x+2.设计意图:通过巩固训练,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课堂小结1.本节课探究了分式的哪些问题?2.分式的乘法法则:a b ·c d =a·cb·d .3.分式的除法法则:a b ÷c d =a b ·d c =a·d b·c.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课堂8分钟.1.教材第138页练习第2,3题,第146页习题15.2第1,2题.2.七彩作业.第1课时 分式的乘除一、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a b ·cd =a·cb·d ;除法法则:a b ÷c d =a b ·d c =a·d b·c .二、例题讲解.注意:1.运用法则时注意符号的变化; 2.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应用; 3.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三、课堂评价.教学反思第2课时 分式的乘方及乘除混合运算课时目标1.让学生经历分式的乘方法则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2.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分式的乘方法则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类比分数的乘除法、乘方混合运算,进行分式的乘除法、乘方混合运算,让学生体会数与式的发展过程,感悟数与式在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上的高度统一,培养学生的类比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 学习重点会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分式的乘除法、乘方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分式的乘除法、乘方混合运算以及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引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分式的乘法法则:a b ·cd = a·cb·d ;分式的除法法则:a b ÷cd=a·d b·c.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来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分式的乘法、除法运算,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探究新知问题1:计算:2x5x -3÷325x 2-9·x5x+3.解:原式=2x 5x -3·25x 2-93·x5x+3=2x 23.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1)(a b )2; (2)(a b )3; (3)(a b )4; (4)(a b )n.(n 为正整数) 解:(1)原式=a b ·a b =a·a b·b =a 2b 2.(2)原式=a b ·a b ·a b =a·a·a b·b·b =a 3b 3.(3)原式=a b ·a b ·a b ·a b =a·a·a·a b·b·b·b =a 4b 4.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前三个小问中等式两边有怎样的联系,再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分式乘法的法则推导出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a b )n =ab ×ab ×…×a b ⏟ n 个=a×a×…×a⏞ n 个b×b×…×b ⏟ n 个=a n b n,即(a b )n =a nb n .(n 为正整数) 教师引导学生用文字描述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观察若干特例,再归纳出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比较、联想、探索,从直观中归纳出理性的规律,促使学生学习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典例精讲 例 计算: (1)(-2a 2b 3c)2; (2)(a 2b-cd 3)3÷2a d 3·(c2a)2.解:(1)原式=(-2a 2b)2(3c)2=4a 4b 29c 2.(2)原式= a 6b 3-c 3d 9 ÷2a d 3·c 24a 2 = a 6b 3-c 3d 9·d 32a ·c 24a 2= -a 3b 38cd 6.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乘方混合运算,利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分式的乘除法、乘方混合运算,体会数与式的发展过程,感悟数与式在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上的高度统一,培养学生的类比意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巩固训练 1.计算:(1)2x 2-3y 2·-5y6x ÷10y-21x 2; (2)a 2-1a 2-4a+4÷a+12−a ·2+a1−a ;(3)(-x 2y )2·(-y 2x)3÷(-y x )4.解:(1)原式=2x 2-3y 2·-5y 6x ·-21x 210y =-7x 36y 2.(2)原式=(a+1)(a -1)(a -2)2·-(a -2)a+1·a+2-(a -1)=a+2a -2.(3)原式=x 4y 2·(-y 6x 3)·x 4y4=-x 5. 2.先化简,再求值:a -1a+2·a 2-4a 2-2a+1÷1a 2-1,其中a 满足a 2-a =0. 解:原式=a -1a+2·(a+2)(a -2)(a -1)2·(a +1)(a -1)=(a -2)(a +1)=a 2-a -2=-2.设计意图:通过巩固训练,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交流,在运算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的运算方法,体会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内化自身的运算认知,在循序渐进的运算中,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同时通过具体的解题步骤,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规范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课堂小结1.本节课探究了分式的哪些问题?2.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3.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课堂8分钟.1.教材第139页练习第1,2题,第146页习题15.2第3题.2.七彩作业.第2课时 分式的乘方及乘除混合运算一、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归根结底是乘法运算. 二、分式的乘方:(a b )n =a nb n ,即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三、例题讲解. 四、课堂评价.教学反思15.2.2分式的加减第1课时分式的加减课时目标1.让学生经历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归纳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知识的类比迁移能力.2.运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类比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数与式的发展过程,感悟数与式在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上的高度统一,培养学生的类比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学习重点运用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运算.学习难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需n天,乙工程队要比甲队多用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教师引导分析,学生思考、交流.解:甲工程队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n ,乙工程队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n+3,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n +1n+3).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分式的加减运算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探究新知问题1:2009年、2010年、2011年某地的森林面积(单位:km 2)分别是S 1,S 2,S 3,2011年与2010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多少?学生小组讨论,选取两名学生分别列出2010年、2011年的森林面积增长率: 解:2010年的森林面积增长率是S 2-S 1S 1,2011年的森林面积增长率是S 3-S 2S 2.根据2010年、2011年的森林面积增长率,得出结论: 解:2011年与2010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S 3-S 2S 2-S 2-S 1S 1.教学中讨论这两个问题时,重点放在列出算式,为引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做准备.问题2:请同学们先填空,再观察下列分数加减运算的过程:15+25= (35),15-25 = (-15); 12+13=(36)+(26)=(56),12-13=(36)-(26)=(16). 追问:你能根据上面的式子,类比分数加减法法则,得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吗? 师生活动:学生先观察分数加减运算的过程,然后选一名学生用符号总结前两个分数加减运算的规律:a c ±bc = a±b c;再选一名学生用符号总结后两个分数加减运算的规律:a b ±cd = ad bd ±bcbd=ad±bc bd .教师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述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类比同分母与异分母分数的加减,学生很容易归纳出同分母分式与异分母分式加减的方法,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典例精讲 例 计算: (1)m+n n+m -n n; (2)a 2a -b -b 2a -b ; (3)5x+3y x 2-y 2-2xx 2-y 2.解:(1)原式=(m+n)+(m -n)n=2mn . (2)原式=a 2-b 2a -b =(a+b)(a -b)a -b =a +b. (3)原式=3x+3yx 2-y2=3(x+y)(x+y)(x -y)=3x -y.设计意图:设置一组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运算,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同时内化运算法则,提升运算能力.巩固训练 1.计算: (1)a 2b 2ab-ab -b 2ab -a2; (2)a 2+b 2a -b-a -b ; (3)12p+3q +12p -3q.解:(1)原式=ab -b(a -b)a(b -a)=ab +b a =a 2b+ba.(2)原式=a 2+b 2-(a -b)(a+b)a -b=2b 2a -b .(3)原式=2p -3q+2p+3q(2p+3q)(2p -3q)=4p4p 2-9q 2.2.观察下列分式的加减的运算过程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把正确的运算过程写下来.(1)a 2+b 2ab -a 2-b 2ab =a 2+b -a 2-b2ab =0;(2)x 2x -1-x -1=x 2x -1-x -11=x 2-(x -1)2x -1=2x -1x -1.解:(1)不正确,a 2+b 2ab -a 2-b 2ab =a 2+b -a 2+b2ab=2b 2ab =1a .(2)不正确,x 2x -1-x -1=x 2x -1-x+11=x 2-(x -1)(x+1)x -1=x 2-x 2+1x -1==1x -1.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巩固训练,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课堂小结1.本节课探究了分式的哪些问题?2.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课堂8分钟.1.教材第141页练习第1,2题,第146页习题15.2第4,5题.2.七彩作业.第1课时分式的加减一、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式子表示为ac ±bc=a±bc;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用式子表示为ab ±cd=adbd±bcbd=ad±bcbd.二、例题讲解:(1)分式加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2)同分母分式相加减时要注意:“把分子相加减”就是把各个分式的分子“整体”相加减,在这里要注意分数线的括号作用;(3)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一般步骤:①通分;②加减;③合并;④约分;(4)整式可以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三、课堂评价.教学反思第2课时分式的混合运算课时目标1.通过类比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归纳得出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数与式的发展过程,感悟数与式在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上的高度统一,培养学生的类比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2.通过运用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通过使学生经历分式混合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辨析提高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学习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学习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及化简求值问题.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有一财主死后,他的两个儿子高兴地打开父亲留下的藏宝地图,看到上面有一段文字记录:计算x 2-2x+1x2-1÷x-1x2+x-x的值,就是我留给你们的全部宝物.老大拿出纸笔一算,一气之下将藏宝图一把扔了,老二连忙捡起,经过仔细思考算出后,生气地一把火烧掉了它.财主忘记了写x的值,两个儿子是怎么计算出宝物的情况的呢?财主到底留下了多少宝物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设计意图:设置故事情境引入新课,让枯燥的计算问题变得更具吸引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究新知 问题1:计算:(x 2-4x+4x 2-4-x x+2)÷x -1x+2.解:原式=[(x -2)2(x -2)(x+2)-xx+2]·x+2x -1=(-2x+2)·x+2x -1=-2x -1.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总结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针对这类题目给学生提供以下建议:(1)一般按分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但恰当地使用运算律会使运算更简便; (2)计算乘除时,要随时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 (3)注意括号的“添”或“去”; (4)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类比、思考,激活原有知识,让学生感悟自己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我生成的过程.典例精讲 例 计算:(1)(2a b )2·1a -b -a b ÷b4; (2)(m +2+52−m )·2m -43−m ;(3)(x+2x 2-2x -x -1x 2-4x+4)÷x -4x .解:(1)原式=4a 2b 2·1a -b -a b ·4b =4a 2b 2(a -b)-4ab 2=4a 2b 2(a -b)-4a(a -b)b 2(a -b)=4a 2-4a 2+4ab b 2(a -b)=4ab b 2(a -b)=4aab -b 2.(2)原式=(m +2+52−m )·2m -43−m =9−m 22−m ·2(m -2)3−m=(3-m)(3+m)2−m·-2(2-m)3−m=-2(m +3)=-2m -6.(3)原式=[x+2x(x -2)-x -1(x -2)2]·xx -4=(x+2)(x -2)-(x -1)x x(x -2)2·xx -4 =x 2-4-x 2+x(x -2)2(x -4)=1(x -2)2.设计意图:设置这一组分式的混合运算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式混合运算时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让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和各项法则,内化自身的运算认知,在循序渐进的运算中,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巩固训练 1.计算:(1)x 2x -1-x -1; (2)(1−2x+1)2÷x -1x+1;(3)2ab(a -b)(a -c)+2bc(a -b)(c -a); (4)(1x -y +1x+y )÷xyx 2-y 2.解:(1)原式=x 2x -1-(x+1)(x -1)x -1=x 2-x 2+1x -1=1x -1.(2)原式=(x+1x+1-2x+1)·x+1x -1=x -1x+1·x+1x -1=1.(3)原式=2ab -2bc(a -b)(a -c)=2b(a -c)(a -b)(a -c)=2ba -b . (4)原式=[x+y(x -y)(x+y)+x -y(x+y)(x -y)]·(x+y)(x -y)xy=2x(x+y)(x -y)]·(x+y)(x -y)xy=2y .2.先化简再求值:1x+1-1x 2-1·x 2-2x+1x+1,其中x =√2-1. 解:原式=1x+1-1(x+1)(x -1)·(x -1)2x+1 =1x+1-x -1(x+1)2=x+1−(x -1)(x+1)2=2(x+1)2.当x =√2-1时,原式=(√2-1+1)2=(√2)2=22=1.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训练,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课堂小结1.本节课探究了分式的哪些问题?2.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3.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时注意的问题:(1)一般按分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但恰当地使用运算律会使运算更简便;(2)计算乘除时,要随时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3)注意括号的“添”或“去”;(4)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课堂8分钟.1.教材第142页练习第2题,第146页习题15.2第6题.2.七彩作业.第2课时分式的混合运算一、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二、例题讲解:(1)一般按分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但恰当地使用运算律会使运算简便;(2)计算乘除时,要随时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3)注意括号的“添”或“去”;(4)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三、课堂评价.教学反思15.2.3整数指数幂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课时目标1.让学生经历负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的得出过程,提高学生归纳、类比和抽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通过经历整数指数幂的获得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间合理的内在逻辑,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3.让学生在运用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内化自身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学习重点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学习难点负整数指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课时活动设计复习回顾我们知道,当n是正整数时,a n=a·a·a·…·a⏟n个.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a m·a n=a m+n(m,n是正整数);(2)a m÷a n=a m-n(a≠0,m,n是正整数,并且m>n);(3)(a m)n=a mn(m,n是正整数);(4)(ab)n=a n b n(n是正整数);(5)(ab )n=anb n(n是正整数);(6)a 0= 1 (a ≠0).a m 中的指数m 可以是负整数吗?如果可以,那么负整数指数幂a m 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温故而知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通过复习正整数指数幂和0指数幂的性质,引入负整数指数幂,为新知识的合理介入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完整构建,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探究新知用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2)(将m >n 这一条件去掉)和分式的约分两种方式计算52÷55,并观察两种方式的计算结果,你能有什么发现?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计算,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并总结. 52÷55=52-5=5-3,52÷55=5255=153.观察这两个式子可以发现5-3=153.学生通过上面的内容可以得到a m ÷a n =a m -n 这条性质也适用于像52÷55这样的情形.一般地,当n 是正整数时,a -n =1a n (a ≠0).这就是说,a -n (a ≠0)是a n 的倒数. 引入负整数指数和0指数后,a m ·a n =a m +n (m ,n 是正整数)这条性质能否推广到m ,n 是任意整数的情形?教师通过以下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进行总结. a 3·a -5=a3a 5=1a 2=a -2=a 3+(-5),即a 3·a -5=a 3+(-5);a -3·a -5=1a 3·1a 5=1a 8=a -8=a (-3)+(-5),即a -3·a -5=a (-3)+(-5); a 0·a -5=1·1a 5=1a 5=a -5=a 0+(-5),即a 0·a -5=a (0)+(-5). 归纳:1.a m ·a n =a m +n 这条性质对于m ,n 是任意整数的情形仍然适用; 2.随着指数的取值范围由正整数推广到全体整数,前面提到的运算性质也推广到整数指数幂.设计意图: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让学生类比发现,自己总结结论,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识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归纳、类比和抽象的能力.典例精讲例计算:(1)a-2÷a5;(2)(b 3a2)-2;(3)(a-1b2)3;(4)a-2b2·(a2b-2)-3.解:(1)a-2÷a5=a-2-5=a-7=1a7.(2)(b 3a2)-2=b-6a-4=a4b-6=a4b6.(3)(a-1b2)3=a-3b6=b 6a3 .(4)a-2b2·(a2b-2)-3=a-2b2·a-6b6=a-8b8=b 8a8.提醒:(1)解题时应直接运用这些性质,而不要急于转化为分式形式;(2)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可以逆向进行;(3)通常计算的最后结果要写成分式的形式.设计意图:这是一组直接运用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的题目,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指数由正整数拓展到整数后的新情形,熟练使用运算方法,掌握运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归纳总结根据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当m,n为整数时,a m÷a n=a m-n,a m·a-n=a m+(-n)=a m-n,因此a m÷a n=a m·a-n,即同底数幂的除法a m÷a n可以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法a m·a-n,特别地,ab =a÷b=a·b-1,所以(ab)n=(a·b-1)n,即商的乘方(ab)n可以转化为积的乘方(a·b-1)n,这样,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归纳为:(1)a m÷a n=a m+n(m,n是整数);(2)(a m)n=a mn(m,n是整数);(3)(ab)n=a n b n(n是整数).设计意图:类比负数的引入可以使减法转化为加法,得到负指数幂的引入可以使幂的除法转化为幂的乘法、商可以转化为积这个结论,从而使分式的运算与整式的运算统一起来,将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总结.课堂8分钟.1.教材第145页练习第1,2题,第147页习题15.2第7题.2.七彩作业.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一、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二、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三、例题讲解.四、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教学反思第2课时科学记数法课时目标1.让学生经历小于1的正数的科学记数的获得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归纳、类比和抽象能力.2.通过对小于1的正数的科学记数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本质所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学习重点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学习难点知道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时,a×10-n形式中n的取值与小数中左起第一个非0数字前0的个数的关系.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引入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745 000,2 930 000.2.大于10的数用a ×10n 表示时,a ,n 应满足什么条件?3.负整数指数幂的公式是什么?学生自主交流,讨论.思考: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较大的数,你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完成上述问题,温故而知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同时,提出新的问题,为新知识的学习明确了方向.探究新知1.填空:10-1=110= 0.1 ;10-2=1102= 0.01 ;10-3=1103= 0.001 ;…;10-n = 110n = .反过来:0.1=110=1×10-1;0.01=1102= 1×10-2 ;0.001=1103= 1×10-3 ;…;=110n = 1×10-n .2.解决问题:(1)0.000 025=2.5× 1105 = 2.5×10-5 ;(2)0.000 000 025 7=2.57× 1108 = 2.57×10-8 .运用由特殊到一般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归纳出=10-n ,让学生看到可以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小于1的正数,即将它们表示成a ×10-n 的形式,其中n 是正整数,1≤a <10.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这种亲自参与、探索研究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深化自己的认知,从而构建科学记数法的完整知识体系.典例精讲例纳米(nm)是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 nm=10-9 m.把1 nm3的物体放到乒乓球上,就如同把乒乓球放到地球上.1 mm3的空间可以放多少个1 nm3的物体(物体之间的间隙忽略不计)?解:1 mm=10-3 m,1 nm=10-9 m.(10-3)3÷(10-9)3=10-9÷10-27=10-9-(-27)=1018.所以1 mm3的空间可以放1018个1 nm3的物体.1018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它是1亿(即108)的100亿(即1010)倍.设计意图: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学以致用”.巩固训练计算(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10-5)×(5×10-3);(2)(3×10-15)÷(5×10-4);(3)(1.5×10-16)×(-1.2×10-3); (4)(-1.8×10-10)÷(9×108).解:(1)1.5×10-7;(2)6×10-12;(3)-1.8×10-19;(4)-2×10-19.设计意图:设置这类计算题,不仅是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还为了通过做题让学生意识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能使运算更简便.课堂小结1.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2.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145页练习第1,2题,第147页习题15.2第8,9题.2.七彩作业.第2课时科学记数法一、大于10的数的科学记数:N=a×10n(其中n是正整数,1≤a<10).二、小于1的正数的科学记数:N=a×10-n(其中n是正整数,1≤a<10).三、例题讲解.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精品教案(小结复习)
重点解析 1
解下列方程:
(1) x 3 - 2 x -1 2x - 2
(2)
x2
3
2x
-
x2
1 - 2x
0
解:(1)方程两边同时乘2(x-1),得2x=3-4(x-1),
整理得:6x=7,解得 x 7 . 6
检验:当 x 7 时,2(x-1)≠0, 6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是 x 7 . 6
知识梳理
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审:审清题意,找出题中的相等关系,分清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 设:设出恰当的未知数,注意单位和语言的完整性; 列:根据题中的相等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 解:解所列分式方程; 验:既要检验所得的解是否为所列分式方程的解,又要检验所得的解是否符合 实际问题的要求; 答:写出答案.
本题源自《教材帮》
重点解析 3
班级组织同学乘大巴车前往“研学旅行”基地开展爱国教育活动,基地离学校有 90公里,队伍8:00从学校出发,苏老师因有事情,8:30从学校自驾小车以大巴1.5 倍的速度追赶,追上大巴后继续前行,结果比队伍提前15分钟到达基地. 问: (1)大巴与小车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2)苏老师追上大巴的地点到基地的路程有多远?
根据题意,得:5 20 (1 20%) 2400 2400 2400 ,
y
10 - 2
解得:y=480.
经检验:y=48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原计划安排的工人有480人.
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呀? 和同桌说说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总结反思学习情况。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重点解析 2
若分式方程: 3x - a x2 - 2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p+3q
+
2
1 p-3q
.
判断分式加减法的类型
= 解:原式
(2p
2p - 3q 3q)(2p
- 3q)
(2p
2p 3q 3q)(2p
-
3q)
先通分, 变为同分
母分式加
= 2p - 3q 2p 3q (2p 3q)(2p - 3q)
法 合并同类项
=
4p
(2p 3q)(2p - 3q)
5x 3y - 2x
x2 - y2=3x 3y来自x2 - y2=
(3 x y)
(x y)(x - y)
=
3
x-y
1、判断题:
(1) a b a b a b a b 0 ( X )
aa
a
(2) 1 x 1 x x1 x1 x1
() X
运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例 计算:
(2) 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会进行同分母、异分母的分式 加减,进一步体会通分、约分在分式中的 应用。
重点: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难点:对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中的通分的 理解。
新知引入
3 1 5 3 1 5 1
222
2
2
2 3 3 8 3 6 836 5 1 5 20 10 20 20 20 20 20 4
【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先通分,变为同分母
的分数,再加减。
探究新知
315
222
315 1
2
2
2 3 3 8 3 6 836 5 1 5 20 10 20 20 20 20 20 4
1 2 1 1
【跟踪训练】
计算:
(1)
1 2c 2 d
1 3cd 2
3d 2c 6c2d 2
3
a2
a
b2
a
1
b
b
(a b)(a b)
(2)
3 2m
n
2m n (2m n)2
2 2m n
a2 (4) a 1
a1
1 a1
课堂小结:
⑴ 分式加减运算的方法思路:
异分母 相加减
通分 转化为
同分母 相加减
aa a
a
a2 a2 a2
a2 a2
1 2 2a a
1 4 3 2a 2a 2a
3 2a
1 1 a 1 a 1 2a
a 1 a 1 (a 1)(a 1) (a 1)(a 1) (a 1)(a 1)
归纳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用式子表示为:
a b ab cc c
【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法则】异分母分式相加减, 先通分,变为同分母 的分式,再加减。
用式子表示为:
a c ad bc ad bc b d bd bd bd
运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例 计算: 解:原式
判断分式加减法的类型
(1)5xx2+-3y
y
2
-
2x x2 -y2
;
=
【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法则】异分母分式相加减, 先通分,变为同分母 的分式,再加减。
再见
分母不变 转化为
分子(整式) 相加减
(2)分子相加减时,如果分子是一个多项式,要将分子 看成一个整体,用括号括起来,再运算。
(3)分式加减运算的结果要约分,化为最简分式 (或整式)。
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15.2 第4、5题.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