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第十一章练习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共 63 道题)
47.【多选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五次大规模社会流动的典型特征是(ABCDE)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得以建立 B 社会分化愈益深刻 C 社会各阶层的职业地位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升降变化 D 新的社会阶层成长壮大 E 形成了一种由十大社会阶层组成的新阶层结构 文字解析: P222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7.【单选题】分工理论最早的阐发者是(B) A 卢梭 B 亚当斯密 c 法约尔 D 孟德斯鸠 文字解析:p210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8.【单选题】“分工”概念最早出现于(A) A《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B《资本论》 C《社会分工论》 D《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 文字解析:P210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28.【单选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社会流动发生于(A) A1949-1956 年 B1957-1965 年 c1966-1977 年 D1978-1991 年 文字解析: P221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29.【多选题】构成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的是(AB) A 阶级分析 B 分层研究 C 社会流动分析 D 社会控制分析 E 社区分析 文字解析:P207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30。【多选题】卢梭认为,人类存在两种不平等,主要包括(AB) A 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 B 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 c 经济上的不平等 D 教育上的不平等 E 身份地位的不平等 文字解析:P207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概念题1.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华中农大2011年研)(1)社会分层(华中农大2011年研;河北大学2010年研;北科大2010年研;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2)社会流动(北科大2011年研;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研;中财2007年研)答:(1)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含义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2)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区别与联系社会分层研究主要是从静态的共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
社会流动主要是从动态的历史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
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调整是通过社会流动实现的。
2.社会分化(中财2008年研)答: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
社会分化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后者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地位差别的扩大趋势。
社会学正是从社会分化的角度考察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
3.阶层(华中农大2010年研)答: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不同的层次在资源的占有和获得机会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反应了社会的不平等。
同时,阶级、阶层概念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
4.精英循环(帕累托)(人大2007年研)答:精英循环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是指社会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基本机制,体现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
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的精英不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社会学概论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1.2 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
11.2.1 功能理论的解释
• •
功能理论关于社会分层的解释 功能主义者认为,任何一个社会中都有一些工作比另外一些工 作重要,这些职位要正常运转,就必须要由最有资格的人来承
担职位。
• 而许多重要职业,如医生、工程师、律师等,都要求接受很多 的教育和培训,要化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因此必须要 通过给占据这些重要社会位置的能人提供更多的实质性的刺激 (财富、权力和声望)来保证有能力的人愿意为取得承担这此
着重阐述了社会生产方式如何引起社会的不平等,那么,韦伯 更注重探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所获得的财富、权力和声望的差 异。在分层标准和理论分析方法上,两人也存在差异。比较而 言,韦伯的分析方法是多角度的,他把阶级和阶层分解为三个
彼此不同但又相关的三个方面:权力、财富和声望。
11.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主要理论
(P164) • 社会地位就是社会关系之网中的各个纽结,如女儿、公司经理、 工程师等。
中 国 社 会 的 十 个 社 会 阶 层 和 五 种 社 会 地 位 等 级
11.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主要理论
11.1.1 什么社会分层
• • •
2. 与社会分层相关的主要概念 (2)社会地位。 社会成员通过有关途径(继承、制度分配、社会化、创造性 活
11.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主要理论
11.1.1 什么社会分层
• • • •
1.社会分层的含义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社会分层。 (1)分层是一种社会过程。 ( 2 )只有当财富、权力和声望根据人们的社会地位 —— 如年 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和种族等——被不平等地、有系统 地而不是随机地分配时,这个社会才是分层的、不平等的。
《社会学概论》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自考2012版)
• 社会性别和性别不平等 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别,更多地是一种“社会性别”上 的差别,带有社会建构和父权制压迫的特点。同时, “年龄地位”也是构成社会等级的基础。
• (二)种姓、种族和等级的联系与差异 • 种姓:或种姓制度是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 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等 级制度 • 种族:亦称人种,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 遗传特征的人群。 • 等级:指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 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
• 二、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 • 1.新中国成立以来五次大规模的社会流动(领会) 1949-1956,1957-1965,1966-1977,1978-1991,1992 至今 • 2.影响中国社会流动的因素和机制(常考,易出材料、 论述)(综合应用) 先赋因素(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与自致因素(微观 层面)交织,三个层面影响 • 3.当前中国社会流动的特点(常考点,易出简答)
• (二)社会分工与社会不平等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 (1)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 (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的分工”是质的飞跃,社会 出现了主人和奴隶,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者和被 统治者,社会从无阶级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 (3)与真实的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配 和私有制。 (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 (5)“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 乡村的分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不平等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中, 其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为核心的生产关系的不平等
第三节 社会流动
• 一、社会流动 • 概念: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 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移动。 • 索罗金的《社会流动》,是第一部用现代观点 论述社会流动的著作
社会学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阶层
1 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 2 经理人员阶层
3 私营企业主阶层 4
5 办事人员阶层
6 个体工商户阶层
7 商业效劳人员阶层
8
产业工人阶层
9 农业劳动者阶层
1
比例
2.1% 1.6%
1.0% 4..6% 7.2% 7.1%
11.2% 17.5% 42.9% 4.8%。
五个社会等级
十大社会阶层
社会上层 中上层
这种社会分层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但 是这种分层应该有个适度的界限,即应该倡 导自致性的社会分层制度,而不是建立在先 赋地位上的社会分层制度。
为此要做到:首先建立一种时机平等的制度。 不合理的、过分的不平等蕴含着社会冲突。 社会分层中应保持适度不平等。另外,社会 还应有一种平衡过分不平等的制约和补偿机 制。最后,社会还应尽量缩小下层社会的规 模,同时扩大中、上层社会的规模,从而形 成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
一、社会分层的定义
社会分层是指依据
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
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
上下有序的不同等级、层
次的过程与现象。
二、社会分层的原因
社会差异(社会原因) 地位、声望、财富等
最根本的原因:社会分工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阶级的含义: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
于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 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 另一集团的劳动。
(1957-1965)
第三次:社会流动的失序
(1966-1977)源自第四次: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的
转化
(1978-1991)
第五次: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初 步成型 (1992年以来〕
社会学概论课件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三)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若干问题 (1)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即谁是改革的最 (1)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 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 大受益者? 大受益者? (2)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即中间阶层能否 (2)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 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 成为我国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主体? 成为我国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主体? (3)弱势群体问题。 (3)弱势群体问题 弱势群体问题。 (4)阶层范畴与阶级概念的关系问题 (4)阶层范畴与阶级概念的关系问题
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阶级、 阶级、 (一)阶级、阶层的一般含义 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一般是指社会垂直 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 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二)社会不平等 (三)分层研究的理论视角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1)阶级的含义。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 (1)阶级的含义 阶级的含义。 所谓阶级, 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 大的集团, 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 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 不同, 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 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 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 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 些集团, 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 处的地位不同, 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 个集团的劳动。 个集团的劳动。”
11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1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1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席西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分层1.社会不平等广义:指社会差异,指个人或群体之间的任何差异。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狭义:指个人或群体之间的等级差异。
(美国学者赫勒)2.私有制与人类不平等的产生:探索者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表明,不平等伴随着私有制而来,是建立私有制的唯一基础。
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最早的分工理论解释者和“分工”概念的第一位创始人)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社会分工的前提下科学地讨论了社会不平等3.马克思和恩格思的社会分工理论:○1.分工不同于“自然分工”和实际分工;○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分工是一个质的飞跃;○在出现真正分工的同时,出现了产品分配不均和私有制;○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5.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分工是城乡分离;○6.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分工的发展具有矛盾的性质4.社会不平等的主要范畴(1)阶级、阶层和社会分层。
阶级:根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及其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社会群体。
阶层:① 指班级内部的等级划分;② 一般指社会地位不同的群体。
(2)种姓、种族和等级种姓:或种姓制度是一种社会等级制度,根据血统、血统和职业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或社会群体。
种族:又称种族,是指具有共同生活的身体形态的遗传特征的群体。
等级制度:指根据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的群体或社会群体。
(3)性别和年龄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
两性的突出的区别:① 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女性优于男性。
② 在视觉平衡能力方面,女性比男性差。
③ 在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方面,男性高于女性。
④ 在触觉方面,女性通常比男性更敏感、速度更快。
⑤ 在竞争力、竞争力和社交能力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性性⑥ 男人在记忆力和观察力上不如女人。
5.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阶级分析分层研究阶级分析:把阶级斗争作为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包括社会不平等的演变)的关键。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十一章
(四)竞争式流动和赞助式流动(特纳) 在竞争式流动中,作为公开竞争目标的 较高的社会地位,需通过追求者自身努 力去获得。每个人在竞争策略上可以有 很大的选择性,但都必须接受公平竞争 规则的指导; 赞助式流动则需要由已经获得了较高地 位的人根据某种既定的标准来授予。
(五)个人地位获得模式(布劳和邓肯) 个人地位获得模式是由社会经济状况和 文化传统决定的。 个人地位获得模式强调本人受教育程度 对获得新职业的重要意义。 家庭背景主要通过影响子女受教育条件 而与子女的第一职业发生联系。
三、社会分层的诸种概念
(一)阶级、阶层和社会分层 阶级是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 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阶层,一是指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二 是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 社会分层是指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 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二)种姓、种族和等级 种姓或种姓制度是以血统、血缘和职业 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 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族亦称人种,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 同生活遗传特征(肤色、发色、面容、 体格、血型、头型等)的人群。 等级是指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 同而相互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
2、“精英”理论 帕累托提出的“精英”是个中性概念,意 指社会上最为杰出的人才 广义的精英是指那些在各类活动部门中得 到最高指数的全部人员 狭义的精英是指处于特殊地位的统治者 精英阶级一分为二:执政的精英阶级和不 执政的精英阶级
精英阶级的构成及其地位不是恒定的,随 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中个人的升迁或沦落 都可能发生,而社会的平衡状态则会在这 种变动中得以维持稳定。 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精英循环有两种 情况,一是精英被非精英所取代,二是精 英被另一个精英所取代。在帕累托看来, 人类的历史就是少数精英轮回更替的舞台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社会分层概述(一)什么是社会分层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意即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
(二)韦伯关于分层的三个标准韦伯分层理论的核心是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个标准:财富——经济标准,声望——社会标准,权力——政治标准财富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life chance)。
生活机遇就是个人用其经济收入来交换商品或劳务的能力。
收入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正常情况下的货币获得量。
通常用来表达一个时间单位内的货币流动量。
声望是指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得到的声誉和尊敬。
声望出现的形式:公众的接受与名誉、尊重与钦佩、荣誉与敬意。
权力,就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即便在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
(三)社会地位与地位等级1.社会地位◆一个群体或社会中所界定的社会设置◆在一个社会等级体系或分层系统中的等级设置2.社会经济地位(SES)SES是一种对社会地位的度量方法,他考虑到个人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以及职业声望等内容。
3.辨认社会地位:判断依据:◆有公认的用于对一个人的地位等级序列◆有一些可广泛理解的符号地位符号炫耀性消费:指人们炫耀性的表现地位符号来显示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4.社会地位的等级评定5.地位不一致尽管每一个个体占据许多等级化的社会地位,但是这些地位之间一般明显存在着地位一致。
(四)历史上的分层制度1.奴隶制度◆奴隶制是一种极端的不平等分层体系,其中某一社会群体绝无自由◆奴隶制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经济关系:一些人占有另一些人2.种姓制◆种姓制作为一种不平等的分层体系,其地位由出生所决定,人们一般不能改变他们的社会设置3.等级制◆分层的等级制度与一种叫做封建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随着工业经济制度的发展,社会阶级成了社会分层的主要形式(五)社会阶级◆阶级制度的特点:其群体界限没有奴隶制度、种姓制度以及等级制那么严格◆阶级制度被认为是非常正常公正的,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都无需感谢任何人或者责怪任何人,他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1.阶级分化确定社会阶级的方法:◆客观法◆声望法◆主观法2.阶级意识与虚假意识◆阶级意识:社会阶级成员具有的、涉及他们共同处境和利益的共同意识◆虚假意识:一个人对现实的主观理解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情况(六)西方社会分层研究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研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基本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社会或群体中的层次结构进行描述。
社会学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二、帕累托的社会分层理论 帕累托于1916年出版的《普通社会学总论》 中系统地阐述了精英阶级理论。 1.社会是个异质系统 社会是由社会情绪 、经济生产和政治组织三 个循环系统构成的。 2.精英理论 精英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精英阶级可以划分 为为执政精英和不执政的精英。 帕累托最出了精英阶级的循环。
三、当代社会分层理论 (一)功能主义的分层理论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体 现,它之所以在各个时代、各个社会中普遍存在, 是因为社会运行过程的需要。代表人物有涂尔干、 帕森斯、戴维斯、莫尔、布劳和贝尔等。 戴维斯和莫尔在《分层的一些原则》,阐述 了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观。见教材P257 布劳和邓肯在《美国的职业结构》中论述了 “职业地位”及其对社会分层的意义。见教材 P258
(二)种姓、种族和等级 种姓,是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 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 度。例如,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罗惹尼亚 (即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种族,指在体制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 特征的人群,分为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和欧罗 巴人种。 等级,是指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 而互相形象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
(三)性别和年龄 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 美国学者马列比和杰克林概括了男女50种差别。 年龄是自然产生的生命过程,是一种先赋地 位。年龄地位与其他社会地位一样,是大部分社 会制度中社会等级的基础。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
一、经典的社会分层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1.社会分工是阶级产生和演变的基础。 2.生产资料和劳动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主 要标准。 3.共同的生活方式、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是 划分阶级的必要条件。 4.阶级的划分并不排除社会分层的方法。
(三)进化论的社会分层理论 进化论是功能主义和冲突论的折中,代表人 物是格尔哈特伦斯基,其著作为《权力与特权: 社会分层理论》。 伦斯基认为,社会为了求得生存需要的基本 资源是按照功能主义者的方式进行分配的,即吸 引难得的天才担任重要角色;但他也认为,社会 的剩余资源——即不是生存必需的资源——则是 通过相互竞争的集团之间的冲突来分配的。 一旦社会出现了分层,特权集团就会利用便 利条件占有更多的好处。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11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二节 社会化分层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阶级的含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 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 资料的关系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 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 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 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二)社会不平等——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
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三)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 法律上的不平等表现为不同的地位群体享有不同的法定权利
和义务。这里的“法律”包括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总体上讲,法律上的不平等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呈现逐步减 少的趋势,事实上的不平等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 social stratification & social mobility )
社会分层与社会 流动是社会运行 宏观分析的 主要内容
课堂目标
掌握社会分层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 理解社会不平等的各种理论视角 掌握社会流动的概念和分类
了解中国当代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现状以及相关研究
登上国家权力顶峰的 世界政坛女领导人
上个世纪初,首先在新西兰、芬兰等国选出
了各自国家的第一位女国会议员,而从上世 纪50年代初以来,登上国家权力顶峰的女领 袖在不断增加。从那时起到现在,全球产生 的女国家领导人已有50多位,包括女总统、 女总督和女总理(首相)等。女领导人的数量也 是呈越来越多的趋势,50年代1位,60年代3 位,70年代7位,80年代11位,90年代超过 20位。这些人有的已退任,目前在任的有10 余位。
第11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资料
基本方法: (1)主观法(自我评分法);(2)声誉法;(3)客观法。
具体方法: 五等分法(收入不良指数 ):用收入最高的20%人口的收入份额与收 入最低的20%人口的收入份额之比来说明总体收入差距程度。 库兹涅茨比率法:也叫相对收入阶层分布,它通常以收入最高20%人口 的收入比重表示,最低值为0.2。该系数越高,表示收入差距越大。 基尼系数法: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 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在0.2以下 为绝对平等,0.2~0.3相对平等,0.3~0.5为一般可接受的不平等,0.5 以上绝对不平等。 恩格尔系数法:“是家庭食品支出与总收入的比值,它随家庭收入的增 加而下降,即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越贫困。”
❖ 帕累托的“精英理论”
❖ 他根据性质不同的两个标准—— 一个是天赋能力的自然差别, 一个 是掌权与否的社会差别进行交互分类, 得到一个理论图式(如下图) (箭头指示方向则是精英循环路线)
❖ A类是执政精英 C 类是执政阶层中的庸才 ❖ B类是非执政精英 D类是芸芸众生 庸常之辈
精英 非精英
执政
A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条件下个人 的努力很难弥补人们在竞争起点 上的差距,各阶级间业已存在的 壁垒构成了它们相互流动的障碍
●把阶级之间关系对立的性质视 为社会冲突的根源
●个人能力可以缩小乃至弥合竞争起 点上的差距,精英循环足以打破阶级 壁垒
●冲突和革命的根源主要是精英循环 的通道不畅
第三节 社会分层的机制
坦尼克号沉船的故事只是说明社会阶级之重要性的一个例子。
在所有社会中,生活中所欲求的东西是不平等分配的。
第一节 社会分层的相关概念
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指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 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 的 过程与现象。
社会学部分课件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代内流动即个人一生中的流动,指个人 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的或垂直的流 动。 代际流动是两代人之间的职业和社会地 位的流动,具体操作是通过测量儿子的 职业与父亲职业的异同表示出来的。
根据流动的原因: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
自由流动是指个别发生的流动,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 地位、职业的变化或地区的移动。自由流动不会对社 会结构和人口的分布产生重大的影响。 结构性流动是相对于自由流动而言的。凡是由于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突变,或由于某项社会发明与创造 而引起的相当多的人的流动,包括有组织的和无组织 的流动,都是结构性的流动。
十大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上层:高层领导干 部、大企业经理人员、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私 人企业主(1%)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1%
经理人员阶层(1.5%
中上层:中低层领导干部 、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等 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企业 主(16.0%)
私人企业主阶层0.6%
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下载-样章.ppt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泰坦尼克号事件(1912.4.15) “优先救助妇女儿童” 妇女儿童:69%生还 男性乘客:17%生还
座舱等级
头等舱 二等舱 三等舱来自乘客身份有钱人 中产阶级、 职员、商人 平民
生还比率
60% 44% 26%
一、社会分层 1、社会地位及社会不平等的理论解释
2)激进派的理论解释
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并不在于社会本身的需 要,而是由于社会中的一部分人或集团通过各 种强制性手段(甚至是暴力手段)来剥夺另外 的人或集团的利益,从而使自己在社会分配中 获得更多的报酬。 社会不平等不是社会所需要的,相反,它是不 合理和有害的。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社会分层概述(一)什么是社会分层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意即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
(二)韦伯关于分层的三个标准韦伯分层理论的核心是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个标准:财富——经济标准,声望——社会标准,权力——政治标准财富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life chance)。
生活机遇就是个人用其经济收入来交换商品或劳务的能力。
收入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正常情况下的货币获得量。
通常用来表达一个时间单位内的货币流动量。
声望是指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得到的声誉和尊敬。
声望出现的形式:公众的接受与名誉、尊重与钦佩、荣誉与敬意。
权力,就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即便在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
(三)社会地位与地位等级1.社会地位◆一个群体或社会中所界定的社会设臵◆在一个社会等级体系或分层系统中的等级设臵2.社会经济地位(SES)SES是一种对社会地位的度量方法,他考虑到个人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以及职业声望等内容。
3.辨认社会地位:判断依据:◆有公认的用于对一个人的地位等级序列◆有一些可广泛理解的符号地位符号炫耀性消费:指人们炫耀性的表现地位符号来显示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4.社会地位的等级评定5.地位不一致尽管每一个个体占据许多等级化的社会地位,但是这些地位之间一般明显存在着地位一致。
(四)历史上的分层制度1.奴隶制度◆奴隶制是一种极端的不平等分层体系,其中某一社会群体绝无自由◆奴隶制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经济关系:一些人占有另一些人2.种姓制◆种姓制作为一种不平等的分层体系,其地位由出生所决定,人们一般不能改变他们的社会设臵3.等级制◆分层的等级制度与一种叫做封建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随着工业经济制度的发展,社会阶级成了社会分层的主要形式(五)社会阶级◆阶级制度的特点:其群体界限没有奴隶制度、种姓制度以及等级制那么严格◆阶级制度被认为是非常正常公正的,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都无需感谢任何人或者责怪任何人,他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1.阶级分化确定社会阶级的方法:◆客观法◆声望法◆主观法2.阶级意识与虚假意识◆阶级意识:社会阶级成员具有的、涉及他们共同处境和利益的共同意识◆虚假意识:一个人对现实的主观理解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情况(六)西方社会分层研究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研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基本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社会或群体中的层次结构进行描述。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
(三)社会分化与分层
这两个概念是讨论社会世界以那些方式分为各个部分 和要素,及这些部分与要素如何通过清晰的界限保持距离 并相互分离。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主要通过两个过程得以发 生:其一,基于组成社会单元不同的活动而发生功能分化 或结构分化;其二,基于一个单元凌驾于另一个单元之上 而形成具有支配与等级序列的分层。 这两个过程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分化侧重 于说明社会结构局部的变迁,分层则用于解释结构的宏观 状况。因此上有人认为社会分工引发社会分化,而分化又 引起了社会分层。(如迪尔凯姆在《社会分工论》中明确 地表达了这一思想。)二者在社会的结构形成过程中也往 往同时发生作用,只要有人类物质生产过程,就有分工及 基于分工之上的结构和等级化。
在形成阶级与阶层的过程中,社会普遍经历了一个分化的过程。
2014-12-21 12
(一)社会分化的含义及特征 1、分化是指事物从同质性向异质性的 变化。 2、社会分化特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 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 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 3、分化的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 样化。
2014-12-21 7
一、社会分层的来源
社会分层的来源也可以解释为社会不 平等的起源问题。对后者的研究表现在哲 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各个学科之中,都 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社会不平等的来源。 在社会学中,对于这一问题也有相关的解 释,主要指社会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自 然差别和社会差别。这些差别总是人类社 会难以避免的或者是必须的,最终以社会 地位的形式表现出来。
2014-12-21 25
2、划分阶级的标准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有人主张主观法, 在人的本性和上帝的意志中寻找;李嘉图、斯密根据 客观的社会分配过程划分阶级。 马克思则认为,阶级的根源不在分配,而在于生 产,是生产及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决定了如何分配、分 配多少。 一个社会既有与主导生产关系相连的基本阶级, 也有非基本阶级,私有制下,基本阶级处于对抗的状 态下,早期是以政治的等级掩盖不平等,资本主义以 经济不平等置换了政治不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不平等,社会分层,社会流动是社会学分析的重要主题,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与社会分工,阶级分析与分层研究,构成了研究社会不平等的两个传统。
第一节社会不平等一、什么是社会不平等关于什么产社会不平等,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回答,对社会不平等持广义意见者认为:社会不平等即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法国社会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是这种意见的代表。
他认为人类存在着两种不平等,一种是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如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等方面的差别,另一种是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如某些人通过损害别人而得以享受的各种特权,对社会不平等持狭义意见者认为:社会不平等指个人或群体间的等级差异,如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差别,都属于等级差别。
二、社会不平等的相关概念(一)性别和年龄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男性和女性不仅存在基因,荷尔蒙,生理结构等差异,且存在着行为,智力和个性上的差异,男女在各方面的差别达50种以上,一般而言,男女差别最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女性胜于男性,2、在视觉,平衡觉能力方面,女性不如男性,3、在逻辑思维,数学能力方面,男性较高于女性,4、在触觉方面,女性一般比男性敏感,反应更快,5、竞争性,好胜性和合群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生,6、在忘记和观察方面,男性较女性逊色。
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别,更多地是一种社会性别上的差别,带有社会建构和父权制压迫的特别,因此,审视性别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意味着在知识生产的问题上,要通过对社会性别这一变量的强调和分析,使被边缘化的众多女性问题浮出水面,改变社会学中以男性及相关议题为唯一的正统议题的局面。
年龄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生命过程,是一种先赋地位。
年龄也是判断一个人的地位与角色的重要依据,依据一个人的年龄而确定的地位,称为年龄地位,对占据某年龄地位的人行为期望,称为年龄角色,年龄地位与其社会地位一样,构成了大部分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的基础。
(二)种姓,种族和等级种姓或种姓制度是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
纯粹的种姓制度来源于宗教制度,并被认为是一种世袭的,只在内部通婚的,职业群体的等级制。
种族亦称人种,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我生的人群,按照这一定义,可将地球上分为三种,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
种族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上百个民族可以同属于某一种族,但同一民族,不可能同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族。
等级指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等级的普遍特征在于:它不仅严格限定了等级成员的权利,也明确规定了等级成员的义务,并由此而建立了明确的社会秩序制度,等级以社会划分为阶级前提,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等级身份一般世代相承,形成等级制度,等级越高,享受的特权越大。
(三)阶级与阶层所谓阶级,指的是这样一些集团,它们因为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起的作用不同,从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工和多寡也不同。
所谓阶层,一般指阶级内部层次划分,二是泛指具有不社会社会地位的群体。
阶级和阶层概念的使用具有相对性,当强调利益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矛盾和冲突时,人们倾向用阶级一词,当强调利益群体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协调和社会整合时,人们倾向使用阶层一词。
三、社会分工与社会不平等(一)私有制与人类不平等的产生对于不平等的产生和发展,许多思想家,社会科学家都有探索。
但是,首先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早在1775年年初,卢梭便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鲜明地认证了人类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上的。
(二)社会分工与社会不平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工理论认为:第一,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需要,偶然性等原因而发生自然分工,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分工才开始成为真实的分工,第二,从自然分工到真实分工是一个质的飞跃,此时,社会出现了主人和奴隶,第三,在真实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和私有制,第四,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第五,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第六,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分工的发展具有矛盾的性质,一方面,分工促进了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分工将社会中的某一集团和个人,终生固定在特殊的,狭窄的活动范围内。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不平等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中,其实质是以生产资源占有关系为核心的生产关系的不平等、四、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阶级分析与分层研究构成了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
阶级分析传统把阶级斗争作为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所在。
其关于社会不平等的冲突论假设,鲜明地体现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里,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分层研究,批的是以生活机会的分配和获得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不平等研究传统。
该传统的发民及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韦伯关于阶级,地位团体和政党论述,构成了该传统的理念源头,其次是K,戴维斯和W摩尔,他们为功能论的分层原理,提供了最早,最清楚的论述,最后是布劳和邓肯,他们从方法上解决了功能论的分层研究的操作化问题,为社会分层为社会不平等研究的主流范式奠定了基础。
分层研究和阶级分析的根本区别在于,二者对社会不平等是什么的本体论假设不同,在分层研究看来,社会不平等是满足社会整体需要的一种结构形式,社会整体的需要,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不平等的形成及其内在逻辑,阶级分析虽然也认为社会不平等具有某种社会功能,但它认为这种功能满足不是社会整体的需要,而只是社会中少部分人的需要,统治阶级的需要,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不平等的形态及其变化。
阶级分析认为:在一个阶级对立的社会中,不同阶级对资源的价值偏好是不同的,它们获取同一种资源的方式存在着本质差异,单纯的数量分析,实际上是以量的差别来掩盖质的差异,根本不能揭示社会不平等的本质。
第二节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的概念分层原为地质学的一个专用用语,指物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将社会结构与地质构造进行类比,发现社会不平等现象与地质构造的分层有相似之处,于是借用分层以的概念。
创立了社会分层一词,社会分层的实质,是社会资源在社会中的不均等分配,社会分层包含社会分层结构和社会流动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二、社会分层的相关理论(一)古典社会学家的社会分层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等已经发现现代社会的阶级存在和阶级间的斗争,但只有马克思才揭示了阶级产生的真正根源和阶级的本质,建立起科学的阶级,阶层分析方法,马克思对阶级分析新贡献,主要表现在一个方面:其一,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其二,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其三,这个专政本身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达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马克思的贡献,实际上分别对应着阶级分析的两大研究主题:关于统治阶级剥削的研究以及关于被统治阶级反抗的研究、马克思阶级学说的最重要贡献,是将阶级的存在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即所有制联系起来,从生产过程的工人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关系,来揭示阶级的本质。
2、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和马克思一样,韦伯高度重视阶级这一概念,视之为社会分层的重要范畴,但是和马克思不同,韦伯的主要不是从生产资料的的占有关系上理解这个理念,在韦伯看来,阶级范畴意味着从各种经济因素的方面对人们的生活机遇的影响,这涉及两个标准:财产占有状况和市场处境。
前者是指拥有财产的不同标示着不同的阶级地位。
也就是说,对一个人来说,拥有更多的财产就使其在商品市场上能够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生活机遇。
市场处境是指通过向市场提供自己拥有的知识劳动技能并从中获得收益的那种能力。
一些人的市场处境更好的意思就是这些人能够得到更高的收入。
根据上述两个标准,韦伯粗略地区分了四种社会阶级:第一,上层有产阶级,即在财产占有上具有巨大优势的阶级,例如大地主以及食利者阶级等,第二,优势职业阶级,即在市场处境中具有优势的阶级,主要是那些训练有素的专业技术人员,第三,小资产阶级,指在财产和市场处境这两个方面虽具有一些优势但优势又不明显的那些人,第四,工人阶级,他们从事的工作往往只需要非常简单的技能培训,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其市场处境总是居于弱势。
除了阶级范畴,韦伯认为社会分层还受到其他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地位和政党两个范畴。
由此,韦后就构建起包括三个维度在内的社会分层理论:第一,阶级范畴,提供了社会分层的经济标准,第二,地位范畴,提供了社会分层的社会标准,第三,政党范畴,提供了社会分层的政治标准,作为社会标准,地位范畴主要基于社会声望上的差异。
韦伯认为,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这三个维度对社会分层的影响是相对独立的,并有着各自不同的来源,因此我们考察社会分层现象的时候,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标准。
3、帕累托的精英理伦。
精英阶级可以分为两种:执政的精英阶级和不执政的精英阶级,狭义的精英,是指执政的统治精英。
如政府首脑,议员,将军,这些掌握了国家权力的少数精英构成了一个统治集团,对社会大多数人实施统治。
帕累托同时提供了精英循环理论,他认为统治精英阶级的构成及其地位不是恒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统治集团中成员的升迁或沦落都可能发生,旧的精英也会被新的精英所取代,即原来下层阶级产生的能力更强的精英分子会聚集起来,通过暴力或其他方工去取代原来的统治阶级或其中的某些低劣分子。
(二)当代社会分层理论1、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功能主义认为。
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社会分层之所以在各个时代,各个社会中普遍存在,是因为社会运行过程的需要,1945年,美国社会学家K,戴维斯和W,摩尔发表《分层的若干原理》一文,阐述了功能主义的社会传导观:第一,任何社会中都有一些职位比另一些职位更重要,需要有特殊才能和技术的人去不承担,第二,这些能人从事工作之前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第四,社会在回报上对这些特殊才能的人予以倾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会因此而获益,第五,这些职位报酬的不同,就是社会分层所谓的地位差距,第六,表现为稀少物品享有和地位声望上的社会分层差异,对社会具有正功能,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戴维斯和摩尔所阐述的分层原理具有思辨的色彩,将其操作化从而推动分层研究在经验社会学研究中大行其道的,是布劳和邓肯创建的,布劳一邓肯地位获得模型。
他们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无论是声望阶层组成的等级秩序,还是经济阶级组成的等级秩序,乃至政治权力与权威所组成的等级秩序,其根基在于职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