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服务器安全防护部署精品文档12页

合集下载

基于Linux的网络安全策略和保护措施

基于Linux的网络安全策略和保护措施

基于Linux的网络安全策略和保护措施因为较之微软的Windows NT网络操作系统而言,Linux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效率性和安全性。

操作系统需具备相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整个系统广泛采用Linux操作系统作为应用的基础平台。

而Linux系统内核是开放的源代码,网络本身的安全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Linux网络操作系统是用于管理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并为整个网络中的用户提供服务,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一种系统软件。

如何确保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是网络安全的根本所在。

只有网络操作系统安全可靠,才能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

因此,详细分析Linux系统的安全机制,找出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给出相应的安全策略和保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 Linux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安全机制Linux网络操作系统提供了用户帐号、文件系统权限和系统日志文件等基本安全机制,如果这些安全机制配置不当,就会使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网络系统管理员必须谨慎地设置这些安全机制。

1.1 Linux系统的用户帐号在Linux系统中,用户帐号是用户的身份标志,它由用户名和用户口令组成。

在Linux系统中,系统将输入的用户名存放在/etc/passwd文件中,而将输入的口令以加密的形式存放在/etc/shadow文件中。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口令和其他信息由操作系统保护,能够对其进行访问的只能是超级用户(root)和操作系统的一些应用程序。

但是如果配置不当或在一些系统运行出错的情况下,这些信息可以被普通用户得到。

进而,不怀好意的用户就可以使用一类被称为“口令破解”的工具去得到加密前的口令。

1.2 Linux的文件系统权限Linux文件系统的安全主要是通过设置文件的权限来实现的。

每一个Linux 的文件或目录,都有3组属性,分别定义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用户组和其他人的使用权限(只读、可写、可执行、允许SUID、允许SGID等)。

Linux使用注意事项与安全建议

Linux使用注意事项与安全建议

Linux使用注意事项与安全建议Linux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很高的优势。

然而,如何正确地使用Linux系统,以及采取便于保护和维护系统的安全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使用Linux系统的注意事项和安全建议。

一、系统更新与漏洞修复及时更新系统软件和补丁,以确保系统安全性。

Linux社区开发者们经常发布系统更新和漏洞修复的补丁,这些更新可以填补系统中的安全漏洞。

定期检查并更新您的Linux系统非常重要。

二、强化系统密码使用强密码可以避免被恶意攻击者猜解密码的风险。

建议密码长度不少于8位,并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

避免使用与个人信息有关的密码,例如生日、电话号码等。

三、用户权限管理合理设置用户权限可以有效减少恶意软件对系统的破坏。

不要将管理员权限随意地赋予其他用户,仅将其授予真正需要从事系统管理任务的用户。

使用sudo命令提升权限可以降低意外操作对系统的影响。

四、防火墙与网络安全启用防火墙是保护Linux系统的有效方式。

配置防火墙规则以限制对系统的未经授权访问。

定期检查网络连接并监控可疑活动,同时使用可信的防病毒软件来保护系统免受恶意软件的侵害。

五、远程登录安全远程登录是使用Linux系统的常见方式,但也是系统安全风险的一个薄弱环节。

为避免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建议使用SSH协议进行远程登录,同时禁用不安全的协议,如Telnet。

六、备份数据定期备份重要数据是防范数据丢失或遭受恶意软件攻击的重要措施。

创建有效的数据备份策略,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加密和存储安全。

七、定期监测日志监测系统日志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入侵尝试或异常活动。

Linux系统提供了各种工具来查看和分析日志文件。

了解和分析日志记录对检测和防范潜在的安全威胁至关重要。

八、软件安装与更新仅从官方和可信的源安装软件,以减少恶意软件的风险。

定期更新所有软件,以确保系统软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九、物理环境安全保护Linux系统的物理环境也非常重要。

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

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服务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

因此,加强服务器的安全防护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使服务器更安全呢?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具体的防护措施,可以从以下五大方面入手:一、安全设置1、加强服务器的安全设置以Linux为操作平台的服务器安全设置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服务器的安全隐患,以确保它的安全性。

安全设置主要包括:登录用户名与密码的安全设置、系统口令的安全设置、BIOS的安全设置、使用SSL通信协议、命令存储的修改设置、隐藏系统信息、启用日志记录功能以及设置服务器有关目录的权限等。

2、加强内网和外网的安全防范服务器需要对外提供服务,它既有域名,又有公网IP,显然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因此,可以给服务器分配私有的IP地址,并且运用防火墙来做NAT (网络地址转换),可将其进行隐藏。

有些攻击来源于内网,如果把内网计算机和服务器放置在相同的局域网之内,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很多安全隐患,所以必须把它划分为不同的虚拟局域网。

运用防火墙的“网络地址转换”来提供相互间的访问,这样就能极大提高服务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把服务器连接至防火墙的DMZ(隔离区)端口,将不适宜对外公布的重要信息的服务器,放在内部网络,进而在提供对外服务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内部网络。

3、网络管理员,要不断加强网络日常安全的维护与管理要对“管理员用户名与密码”定期修改;要对服务器系统的新增用户情况进行定时核对,并且需要认真仔细了解网络用户的各种功能;要及时更新服务器系统的杀毒软件以及病毒数据库,必要时,可针对比较特殊的病毒,安装专门的杀毒程序,同时要定期查杀服务器的系统病毒,定期查看CPU的正常工作使用状态、后台工作进程以及应用程序等。

如若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给予妥当处理。

因为很多“病毒与木马程序”,都是运用系统漏洞来进行攻击的,所以需要不断自动更新服务器系统,以及定期扫描服务器系统的漏洞。

很多服务器已经成为了“病毒、木马程序”感染的重灾区。

服务器安全防范措施

服务器安全防范措施

服务器安全防范措施1.定期更新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定期更新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可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及时修补已知的安全漏洞,提高系统的抵御能力。

2.强化服务器密码策略:设置强密码要求,要求密码长度适当,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换密码。

3.配置防火墙:利用防火墙对服务器进行保护,限制进出服务器的网络流量,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4.加密服务器数据传输:使用SSL/TLS协议对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加密,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5.网络隔离:通过配置网络安全策略和网络设备,将服务器与公网隔离,减少暴露在外界的风险。

6.定期备份数据:定期对服务器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同时备份可以提供恢复数据的手段。

7.使用安全认证机制:采用双因素身份认证、密码策略、访问控制列表等安全认证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服务器。

8.安装杀毒软件和入侵检测系统:安装杀毒软件可以及时发现和清除病毒,入侵检测系统可以监控服务器的异常行为。

9.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关闭不需要的服务和端口,减少服务器暴露在互联网上的攻击面,降低风险。

10.监控和日志记录:设置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服务器的运行状况和异常行为,同时设置日志记录,方便追踪和分析安全事件。

11.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对服务器的安全事件进行审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安全问题,进行处置和改进。

12.加强员工教育和意识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意识培训,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习惯。

总之,服务器安全防范措施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包括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并且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以保障服务器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保密。

Linux系统的系统安全加固和防护措施

Linux系统的系统安全加固和防护措施

Linux系统的系统安全加固和防护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Linux系统广泛应用于互联网服务器等重要领域,其系统安全加固和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Linux系统的系统安全加固和防护措施。

一、操作系统的安全加固1. 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版本:经常检查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最新版本,以获取最新的安全补丁和功能更新。

同时,及时删除不再使用的软件和插件,减少潜在的漏洞。

2. 强化账户和密码策略:对超级用户(root)账户和其他普通账户设定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此外,禁止使用弱密码和常见密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 配置文件权限设置:限制普通用户对系统核心配置文件的访问权限,避免恶意代码或攻击者利用改动配置文件来破坏系统稳定性。

4.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检查系统中运行的服务和开放的端口,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减少系统的攻击面。

5. 安装防火墙:配置和启动防火墙,限制进出系统的网络流量,防止外部攻击和恶意流量的入侵。

二、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1. 用户权限管理:为每个用户分配合适的权限,限制其对系统资源和敏感文件的访问。

使用sudo(superuser do)命令,授予合适的特权给普通用户,降低系统被滥用的风险。

2. 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通过使用ACL实现对文件和目录的详细权限控制,限制除所有者和管理员外的其他用户对文件的访问与修改。

3. 文件加密:通过使用加密文件系统或单独对敏感文件进行加密,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即使系统受到攻击,攻击者也无法窃取敏感信息。

三、日志和监控1. 日志管理:配置系统日志以记录关键事件和错误信息。

定期检查系统日志,及时发现异常和潜在威胁,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

2. 实施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部署IDS和IPS来监控系统的网络流量和行为,及时识别并阻止潜在的攻击。

3. 安全审计:进行定期的系统安全审计,发现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和风险,及时加以修复和改进。

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

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

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服务器安全防护的相关措施,以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机密性。

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潜在风险并提高网络环境下服务器的安全水平。

2. 物理访问限制2.1 硬件设备放置:将服务器存放于物理受限区域,并设置相应监测与报警装置。

2.2 准入权限管理:仅允许经过身份验证且具有必要权限人员进入机房或操作室。

3.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3.1 用户账户管理:- 创建强密码策略,并定期更换用户密码;- 设置多因素身份验证(如指纹识别)来增加登录层级;- 及时禁用不再使用或存在异常行为的账户。

4. 操作系统及软件更新定期检查并升级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关键软件到最新版本,修复已知漏洞;同时关闭无需开启服务端口避免攻击突破点。

5.日志记录与审计启动合适类型日志功能进行重要事件迹象记录,包括登录、文件访问等操作。

定期审计日志以发现异常行为。

6.网络安全防护6.1 防火墙设置:配置和管理适当的防火墙规则来限制对服务器的非授权访问。

6.2 网络隔离与分段:将内部网络划分成多个区域,并使用虚拟专用网(VPN)进行远程连接,确保数据传输加密且受到保护。

7.应急响应计划制定并实施针对各类威胁事件或紧急情况的详细预案,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恢复系统功能及服务。

8.员工教育与意识提升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增强员工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认知水平;同时建立报告机制鼓励主动上报可疑行为。

9. 相关附件:- 剩余存放空间监测表格- 物理准入权限申请表10. 法律名词及注释:- 身份验证: 在计算机科学中指确认用户是否是其所声称身份真正合法持有者之过程;- 操作系统更新: 是通过修补程序来解决软件中的错误、漏洞或者增加新功能;- 防火墙: 是一种网络安全系统,用于监控和控制进出服务器的数据流量。

服务器安全解决方案

服务器安全解决方案

服务器安全解决方案一想起服务器安全,脑海里瞬间涌现出密密麻麻的数据流、防不胜防的网络攻击、以及层出不穷的安全漏洞。

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告诉我,这个方案必须得细致入微,才能确保服务器稳如磐石。

1.硬件防护2.网络防护(1)部署防火墙: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基石,能有效阻断非法访问和攻击。

建议使用双向防火墙,既能防止外部攻击,也能防止内部数据泄露。

(2)网络隔离:将服务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物理隔离,避免外部攻击直接影响到服务器。

(3)VPN技术:使用VPN技术,为远程访问提供加密通道,确保数据传输安全。

(4)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发现异常行为及时报警。

3.系统防护(1)定期更新系统补丁:保持系统更新,及时修复已知漏洞。

(2)使用强密码策略:设置复杂且难以猜测的密码,定期更换密码。

(3)限制用户权限: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权限,避免权限滥用。

(4)安全审计:开启安全审计功能,记录系统操作日志,便于追踪问题。

4.数据防护(1)数据备份: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不会因为硬件故障或攻击而丢失。

(2)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避免数据泄露。

(3)数据访问控制: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避免数据被非法访问。

5.安全管理(1)制定安全政策:明确安全目标和要求,为员工提供安全培训。

(2)安全监控:实时监控服务器运行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应急响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响应。

(4)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评估安全风险,持续改进。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服务器的安全保驾护航,让企业安心发展,客户放心使用。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安全就是生命线,我们一定要将它牢牢握在手中。

注意事项:1.时刻关注硬件状况,别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硬件故障有时就像慢性病,不留意就会突然恶化。

解决办法就是定期检查,比如电源是否稳定,散热系统是否高效,这些都得像体检一样,定期做。

2.网络防护可不能马虎,防火墙的规则得定期审查,别让新的攻击手段钻了空子。

Linux操作系统的漏洞及防范措施

Linux操作系统的漏洞及防范措施

Linux操作系统的漏洞及防范措施Linux操作系统的漏洞威胁会被黑客利用,从而危害到系统安全。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了Linux操作系统的漏洞及防范措施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Linux操作系统的漏洞及防范措施一1. 安全漏洞:Linux VMLinux 任意内核执行拒绝服务漏洞漏洞描述:Linux 是 UNIX 操作系统的变种,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版本,其中某些版本的内核存在安全问题,可能导致拒绝服务攻击。

如果本地用户从命令行执行第二种内核时,该内核通常会被正在运行的内核杀死,但是对于某些版本的内核来说,第二种内核会使正在运行的内核崩溃,从而导致拒绝服务。

防范措施:如果不能立刻安装补丁或者升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减少风险:禁止用户运行第二种内核。

建议使用Linux系统的用户立刻升级到2.4.12或更新内核2. 安全漏洞:SuSE Linux SuSEHelp CGI 脚本执行任意命令漏洞漏洞描述:SuSE Linux由SuSE发布的免费、开放源代码的UNIX操作系统的变种。

susehelp是SuSE用户帮助文档的一部分,用来快速解决用户遇到的常见问题。

该程序存在一个安全问题,可能允许攻击者执行任意命令。

这是由于susehelp所带的几个CGI脚本在打开文件时没有过滤用户输入的元字符造成的。

防范措施:如果不能立刻安装补丁或者升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减少风险:暂时去掉这些CGI脚本的执行权限。

厂商已经发布了补丁以修复该安全问题。

3. 安全漏洞:RedHat Linux IPTables 保存选项无法恢复规则漏洞漏洞描述:Red Hat Linux 是免费、开放源代码的UNIX操作系统的变种,是由Red Hat 公司发布和维护的。

该系统的防火墙存在一个安全问题,可能导致管理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系统暴露在危险之中。

这是由于“-c”选项创建了一个iptables无读权限的文件,当系统重新启动,iptables试图加载这个文件时会失败,这样该系统就会失去保护。

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

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

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文档:1、服务器硬件安全防护措施- 使用安全可靠的硬件设备,如防火墙、安全芯片等- 配置服务器密钥和密码,定期更换,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访问- 采用可信赖的供应商,定期检查和更新硬件设备2、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安全防护措施-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协议,减少攻击面- 配置合适的防火墙和安全策略,限制访问3、认证和访问控制安全防护措施- 强化用户认证机制,使用复杂的密码和多因素认证- 定期审计和清理无效账号,避免安全隐患- 限制用户权限,按需授权,避免滥用和误操作4、数据备份和恢复安全防护措施- 建立合理的备份策略,定期备份关键数据- 分离备份数据和生产环境,防止一旦遭受攻击也无法被破坏- 定期测试数据恢复流程,确保数据可靠性和完整性5、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监控和过滤网络流量- 加密数据传输,使用安全的网络协议和加密算法- 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修复发现的漏洞6、日志监控和分析安全防护措施- 启用日志记录和监控功能,记录关键操作和事件- 安全审计和日志分析,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攻击迹象- 建立预警机制和响应计划,快速应对安全事件和事故7、物理安全防护措施- 服务器部署在受控的安全区域,防止未授权人员接触- 访问服务器的机房需要身份验证和监控录像等措施- 定期检查服务器硬件和设施,确保安全可靠8、员工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 提供有关服务器安全的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强调保密协议和信息安全政策的重要性,加强安全管理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服务器配置清单附件2: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更新记录附件3:备份策略和恢复测试报告附件4:网络安全扫描和测试报告附件5:安全审计和日志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服务器:指一种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用于存储、处理和传递数据。

2、防火墙:一种网络安全设备,通过控制和监视网络流量,保护服务器免受未授权访问和恶意攻击。

Linux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

Linux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

Linux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王杰林2012-3-19目前公司已经确定,数据库应用层和中间键应用层。

而服务器的安全是从两个方面来保障的。

一个是网络安全方面,另一个是程序安全方面。

当程序没有漏洞,但是网络安全没有保障,那么所有的程序和数据都可能被丢失或破解。

如果程序留有漏洞和后门,就算网络配置的再安全,也是枉然。

这两个安全得到了保障才能真正的保证服务器的安全,仅仅采用网络安全配置是没有作用的。

下面对于公司的Linux服务器安全设置和程序开发及安全应用措施如下:一、网络安全配置1、服务器系统的安全配置◆Linux操作系统的防火墙设置选择软件:由于公司采用的是Ubuntu Server 64bit Linux 操作系统。

在这种操作系统下,有一个高级别安全性能的防火墙IPFire最新版,IPFire是基于状态检测的防火墙,采用了内容过滤引擎,通讯服务质量(QoS :解决网络延迟,阻塞,丢失数据包,传输顺序出错等问题的一种技术,确保重要业务量不受延迟或丢弃,同时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

),虚拟专用网络技术(VPN :主要功能是:信息包分类,带宽管理,通信量管理,公平带宽,传输保证)和大量的检测记录。

而且设置简单,上手快。

设置:a、开启数据库的端口,这个是可以根据公司的要求设置的,比如,3306,4580,8868等等从1000-65535之间,一个终端只开放一个端口;b、开放22端口,即SSH远程管理端口,只针对某个终端开放;c、ubuntu service 版linux的最高权限用户root不要设置使用固定密码(系统会在每隔5分钟自动生成一个密码,连服务器管理员都不可能知道的);◆安装杀毒软件目前网络上用的比较多的杀毒软件,像avast、卡巴斯基都有linux版本的。

我这里推荐使用能够avast,因为其是免费的。

在杀毒方面也比较强,下面是国内检测杀毒软件的2011年的数据:◆多终端应用Linux是可以多终端独立应用的,为了保障服务器和数据的安全。

linux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内容

linux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内容

linux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内容
1. 更新操作系统:确保在系统中安装了最新的安全补丁和更新,以修复已知的漏洞和弱点。

2. 强密码策略:设置密码策略,要求用户使用强密码,包括至少8个字符,包含字母、数字和
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改密码。

3. 用户权限管理:为每个用户分配适当的权限,并限制对敏感文件和系统配置的访问权限。


免使用管理员权限进行常规操作。

4. 防火墙设置:配置防火墙以限制网络流量,并只允许必要的端口和服务通过。

拒绝来自未知
来源或可疑IP地址的连接。

5. 安全审计:启用并配置安全审计工具,以跟踪对系统和文件的访问、登录尝试和其他安全事件。

6. 文件和目录权限:设置适当的文件和目录权限,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和修改敏感文件。

7.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以减少攻击面。

8. 加密通信:对重要的网络通信采取加密措施,如使用SSL/TLS进行安全的远程登录、传输
和数据传输。

9. 安全日志管理:配置日志记录和监控系统,以及定期检查日志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10. 定期备份:定期备份系统和重要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恶意破坏。

11. 安全性测试和漏洞扫描:进行定期的安全性测试和漏洞扫描,以发现并修复系统中的安全
漏洞。

12. 非必要软件和服务的删除:删除不必要的软件和服务,减少系统的攻击面。

13.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为用户提供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教育他们遵循最佳的安全实践,
如不点击垃圾邮件的链接或下载未知来源的文件。

服务器安全防护方案

服务器安全防护方案

1、首先需要从基本做起,及时安装系统补丁。

不论是Windows还是Linux,任何操作系统都有漏洞,及时的打上补丁避免漏洞被蓄意攻击利用,是服务器安全最重要的保证之一。

2、安装和配置部署防火墙。

对服务器安全而言,安装软件防火墙非常必要。

防火墙对于非法访问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是安装了防火墙并不等于服务器安全了。

在安装防火墙之后,你需要根据自身的网络环境,对防火墙进行适当的配置以达到最好的防护效果。

3、部署杀毒软件。

现在网络上的病毒非常猖獗,这就需要在网络服务器上安装网络版的杀毒软件来控制病毒传播,同时,在网络杀毒软件的使用中,必须要定期或及时升级杀毒软件,并且每天自动更新病毒库。

4、关闭不需要的服务和端口。

服务器操作系统在安装时,会默认启动一些不需要的服务,这样会占用系统的资源,而且也会增加系统的安全隐患。

5、定期对服务器进行备份。

为防止不能预料的系统故障或用户不小心的非法操作,必须对系统进行安全备份。

6、账号和密码保护。

账号和密码保护可以说是服务器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目前网上大部分对服务器系统的攻击都是从截获或猜测密码开始。

一旦黑客进入了系统,那么前面的防卫措施几乎就失去了作用,所以对服务器系统管理员的账号和密码进行管理是保证系统安全非常重要的措施。

7、监测系统日志。

通过运行系统日志程序,系统会记录下所有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形,包括最近登录时间、使用的账号、进行的活动等。

日志程序会定期生成报表,通过对报表进行分析,你可以知道是否有异常现象。

从以上7个方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服务器安全防护的技巧,同时我们也了解了构成云服务器的安全问题。

都说云可能引发一场数据安全防护的变革,只要确保云本身安全的前提下,其大数据和处理效率高的特性让传统的IT安全防护等级提升了好几倍,安全系数自然也会提高好几倍。

这种成倍的安全防护效果一旦从量变转为质变,自然会引起一场安全防护的革命。

青云安全服务是一家从事服务器安全防护、入侵检测、服务器代维等为一体的公司,免费服务器安全检测,并有24小时在线运维工程师为您服务。

linux服务器的安全配置策略

linux服务器的安全配置策略

linux服务器的安全配置策略
Linux服务器的安全配置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服务器是许多网络服务和工作负载的集中点,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它。

以下是
一些基本的Linux服务器安全配置策略:
1. 更新和补丁管理:确保服务器及其软件包(如操作系统、Web服务器、数据库等)都是最新版本,并安装所有安全补丁。

2. 防火墙设置:设置防火墙规则以限制对服务器的访问。

这包括只允
许必要的网络接口和端口,并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3. 用户和组管理:限制对服务器的访问权限,只允许必要的用户和组
访问。

使用强密码策略,并定期更改密码。

4. 文件权限:确保文件和目录的权限设置正确,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5. 远程访问控制:限制远程访问服务器的数量和类型,并使用安全的
远程访问协议(如SSH)。

6. 日志管理:记录所有活动和错误日志,以便于故障排除和安全审计。

7. 限制根访问:禁用root用户默认登录,并限制只有必要的情况下
才使用root权限。

8. 加密和备份:使用加密存储和备份策略来保护敏感数据。

定期备份
数据,并确保备份的安全存储。

9. 防病毒软件:安装并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以防止恶意软件攻击服
务器。

10. 安全审计和监控:实施安全审计和监控策略,以确保服务器始终
处于安全状态。

可以使用安全监控工具(如防火墙日志分析器)来监
视和分析服务器活动。

此外,还需要考虑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以确保服务器始终
处于最佳安全状态。

总之,确保您的Linux服务器遵循上述最佳实践,以提高安全性并降低风险。

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

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

引言概述:服务器安全防护是当前互联网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黑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攻击的日益频繁,服务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安全威胁。

在《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一)》的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服务器安全防护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服务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正文:一、加强服务器硬件安全1. 使用安全可靠的硬件设备:选择具有高性能和可靠性的服务器硬件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存储设备等。

2. 实施物理安全措施:采取措施确保服务器设备的物理安全,例如放置服务器的机房应该具备防火和防盗系统,并设置严格的门禁管理措施。

3. 定期设备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服务器硬件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并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防护的效果。

二、加密数据传输与存储2. 数据备份与存储加密: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定期备份,并将备份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3. 强化访问控制:通过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包括密码策略、双因素身份验证等,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操作服务器数据。

三、追踪和监控服务器活动1. 实施审计日志记录:建立并定期审查服务器的日志记录,包括登录活动、文件操作、系统变更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跟踪异常活动。

2. 使用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并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行为,同时保护服务器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3. 监控网络流量:通过监控服务器的网络流量,可以及时发现并阻止来自恶意攻击者的访问和攻击行为。

四、加强系统和应用程序安全1. 定期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及时应用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修复已知的漏洞,防止黑客利用已知漏洞进行攻击。

2. 安装有效的安全软件:部署有效的安全软件,如防病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等,及时发现和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

3. 禁用无用的服务和端口: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以减少被攻击的风险。

五、加强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1. 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服务器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服务器安全的重要性和相关安全措施的了解。

服务器安全防护方案

服务器安全防护方案

服务器安全防护方案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服务器安全成为企业保障业务连续性和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

随着网络攻击的不断增多和演变,企业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服务器安全防护方案,以应对各种威胁和风险。

本文将围绕服务器安全防护方案展开讨论,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服务器安全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服务器的放置位置:服务器应放置在安全可控的机房,远离易受损的地方,如易受水灾、火灾等影响的区域。

2. 门禁系统和监控系统:设置门禁系统和监控系统,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机房,并能随时监控机房内的情况。

3. 防火设施:配备灭火器、自动报警系统等设备,以防止火灾发生。

4. 硬件设备的保护:使用专业机柜,并配备防磁屏蔽罩、防尘罩等设备,保护服务器硬件设备的安全。

二、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服务器安全的关键环节,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服务器的网络安全:1.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搭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过滤,阻止潜在的攻击。

2. 安全策略和权限管理: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和权限管理规范,限制对服务器的访问权限,并定期审查和更新这些规范。

3. 服务器更新和补丁管理:及时升级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和应用程序,安装最新的安全补丁,以修补已知的漏洞。

4. 安全审计和监控:建立安全审计和监控机制,记录服务器的访问情况和异常行为,并及时响应和处理报警信息。

三、应用安全应用安全是服务器安全中的重要环节,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保障服务器的应用安全:1. 访问控制:限制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只允许授权的用户访问关键应用程序,以减少潜在的攻击面。

2. 输入验证和过滤: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验证和过滤,防止恶意输入和注入攻击。

3. 强化密码策略和身份验证:设置复杂的密码策略,并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增强用户身份的安全性。

4. 应用程序安全测试:定期进行应用程序的安全测试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

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

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文档范本:1.系统与网络安全1.1.硬件防护措施1.1.1.使用防火墙1.1.2.定期检查服务器的物理安全性1.2.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2.1.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1.2.2.禁用不必要的服务1.2.3.设置强密码政策1.3.网络安全配置1.3.1.使用网络分段进行隔离1.3.2.启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1.3.3.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进行远程访问2.访问控制措施2.1.用户访问控制2.1.1.设置用户帐户权限2.1.2.实施多因素身份验证2.1.3.定期审查用户帐户权限2.2.远程访问控制2.2.1.限制远程访问权限2.2.2.使用安全的远程访问协议2.2.3.监控远程访问日志3.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3.1.定期备份数据3.2.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位置3.3.定期测试数据恢复过程4.安全更新管理4.1.及时安装软件更新与补丁4.2.定期评估软件漏洞4.3.管理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安全更新5.强化身份认证5.1.强化密码策略5.2.使用双因素身份认证5.3.启用账户锁定机制6.网络监测和事件响应6.1.监控网络流量6.2.启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6.3.设立安全事件响应团队7.正确授权管理7.1.实施最小权限原则7.2.定期审查和更新授权策略7.3.限制敏感数据的访问权限附件:本文档中所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安全策略文件、漏洞报告、网络配置文件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防火墙: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控制和管理网络流量,保护服务器免受非法访问和攻击。

- 操作系统补丁:由操作系统厂商提供的修复漏洞和增强功能的软件更新。

- 网络分段:将网络划分成多个子网,在子网之间设置安全策略,以隔离网络流量。

- 入侵检测系统(IDS):用于监测和识别网络攻击的安全设备。

- 入侵防御系统(IPS):根据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自动将可疑流量进行阻断或限制的安全设备。

第12章 linux操作系统安全

第12章 linux操作系统安全
18
module_list
Linux内核安全技术
可加载的内核模块
用户态 rmmod 内核态 kmod deleted LKM模块 内存回收
清除关联
19
Linux安全服务器的配置
系统记账
最初开发的系统记账用于跟踪用户资源消费情况,从 用户帐号中提取费用为目地的。现在可以把它用于安 全目的,用以提供有关在系统中发生的各种活动的有 价值信息。
Unix操作系统概述 shell工具及程序开发 Linux概述 Linux内核 Linux系统服务 Linux操作系统安全
2
Linux操作系统安全

Linux身份验证 Linux访问控制技术 Linux内核安全技术 Linux安全服务器的配置
3
Linux身份验证
禁用用户账户 在使用本地身份验证的系统上禁用账户; 在使用分布式身份验证的系统上禁用账户。
6
Linux身份验证
PAM安全验证机制 将鉴别功能从应用程序中独立出来,单独进 行模块化设计,实现和维护;为这些鉴别模 块建立标准API,以便各应用程序能方便的 使用它们提供的各种功能;同时,鉴别机制 对其上层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和最终用户)是 透明的。
7
Linux身份验证
8
Linux访问控制技术
10
Linux访问控制技术
Linux访问控制框架理论及应用 Linux访问控制框架理论主要有GFAC、Flask 和LSM三种。
11
Linux访问控制技术
通用访问控制框架
提供了一个用于表达和支持多安全策略的框 架,其主要目标是:使得描述、形式化和分 析各种访问控制策略更容易;使得用户可以 从系统开发者提供的多个安全策略支持模块 中选择几个进行配置,得到需要的安全策略, 并且可以确信安全策略得到了正确的实施。

linux系统安全措施

linux系统安全措施

linux系统安全措施
在Linux系统中,有许多安全措施可以采取来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Linux系统安全措施:
1. 防火墙设置:通过配置防火墙规则来限制入站和出站流量,只允许必要的网络连接。

2. 更新系统:保持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最新版本,以获取最新的安全补丁和修复程序。

3. 强密码策略:使用复杂的密码,并将其定期更改。

可以通过将密码策略配置为要求密码长度、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来增加密码的强度。

4. 限制用户访问权限:仅将最低必要的访问权限授予用户,减少系统被未授权用户访问的风险。

5. 使用安全套接层(SSL)/传输层安全性(TLS):通过对网络通信进行加密来保护敏感信息的传输。

6. 文件和目录权限设置:为敏感文件和目录设置适当的权限,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

7. 日志记录和监控:定期监控系统日志以发现任何异常活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8. 安全更新管理:及时应用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更新,以修
复已知的漏洞和安全问题。

9.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只启用必要的服务,禁用不必要或不安全的服务,以降低系统遭到攻击的风险。

10. 使用安全软件:安装和使用可信赖的安全软件来提供额外的保护措施,例如防病毒软件和入侵检测系统。

11. 定期备份数据:确保数据定期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受到恶意软件的攻击。

12. 安全认证和授权:使用安全认证和授权机制,例如SSH密钥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列表,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系统。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Linux系统安全措施,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安全策略和措施可以采取,具体取决于系统的需求和安全性要求。

Linux操作系统安装部署规范方案

Linux操作系统安装部署规范方案

Linux操作系统安装部署安全规范为了规范安装Linux系统,减少平台部署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方便管理与维护;体现公司运维规范、专业化,特制定Linux安装部署规范文档一、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操作系统的选择操作系统统一选用Centos 5.X 系统64位版本2、操作系统的安装信息收集1) 服务器的内存大小2)分区的特殊需求3)Ip地址的规划4)防火墙的配置要求5)如未有特殊要求将按照以下规范安装系统二、安装系统过程详细要求操作系统安装过程创建LVM物理卷,使用全部可用空间点击红色框内的LVM(L) 出现下面这个窗口容量),根分区分配20G 空间服务器空间在200G以上者,根分区分配50G空间再继续点击“添加添加swap交换分区分区容量与内存大小相同点击确定然后下一步直接下一步密码默认设置为sd@2012选择“现在定制”安装基本系统里面选择基本、管理工具、系统工具三项应用程序里面选择编辑器一项开发里面选择“开发工具“、“开发库”两项语言支持里面默认选择”中文支持“其他选项里面都不要勾选任何软件包,点击下一步安装系统完成后重启系统三、系统安装完成后设置1.系统setup 设置进入系统后执行setup命令,有时候setup会自动执行选择防火墙配置全部选择Disabled 然后选择OK 退出选择系统服务配置(System services)把acpid apmd autofs cups bluetooth cpuspeed firstboot gpm ip6tables ipm iscsi iscsid netfs nfslock restorecond setroubleshoot smartd xfs yumupdatesd 前面的* 去掉(按空格键去掉) 禁止这些服务开机启动2. 设置系统参数1)sysctl内核参数编辑/etc/sysctl.conf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以下内容# Addnet.ipv4.ip_forward = 1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262144dev_max_backlog = 262144 net.core.somaxconn = 262144net.core.wmem_default = 8388608net.core.rmem_default = 8388608net.core.rmem_max = 16777216net.core.wmem_max = 16777216net.ipv4.tcp_timestamps = 0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 = 1net.ipv4.tcp_syn_retries = 1net.ipv4.tcp_tw_recycle = 1net.ipv4.tcp_tw_len = 1net.ipv4.tcp_tw_reuse = 1net.ipv4.tcp_mem = 94500000 915000000 927000000net.ipv4.tcp_max_orphans = 3276800net.ipv4.tcp_fin_timeout = 30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120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535fs.file-max=102400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302)设置文件描述符执行echo "ulimit -SHn 102400 ">>/etc/profile3、系统文件安全设置1)vim /etc/inittabca::ctrlaltdel:/sbin/shutdown -t3 -r now 找到此处改成#ca::ctrlaltdel:/sbin/shutdown -t3 –r now 前面加上注释防止ctrl+alt+del 重启服务器2)系统帐户配置账号管理vim /etc/passwd 文件以下账号可以锁定或者删除gopher sync games smmsp xfs shudwon rpc rpcuser uucp postgres news nscd operator halt方法1: usermod –L 用户锁定用户2: userdel 用户删除用户删除不需要的用户组vim /etc/group删除与刚才删除的用户名相同的组删除组groupdel 用户组名修改passwd、shadow、group文件权限cd /etcchown root:root passwd shadow groupchmod 600 passwdchmod 600 groupchmod 400 shadow4、IP地址规划服务器一般情况下有两个、四个或以上网卡要求:如无特殊需求,服务器一概配置一个公网IPEth0:配置为公网IPEth1:配置为内网IP如遇服务器只有内网IP::eth1:配置为内网如果内网有多个、依次排列eth2、eth3等5、添加定时校对时间任务:执行:crontab -e 添加下面一行0 1 * * * /usr/sbin/ntpdate 执行chkconfig crond on 确保crond服务为开机启动6、升级系统执行yum update -y 命令升级系统需要长时间等待7、设置iptables防火墙先清除防火墙规则/sbin/iptables -F/sbin/iptables -X执行iptables-save >/etc/sysconfig/iptables 保存防火墙规则编辑/etc/sysconfig/iptables 文件修改为一下内容----------------------------------------------------*filter:INPUT ACCEPT [47:4040]:FORWARD ACCEPT [0:0]:OUTPUT ACCEPT [37:3724]-A INPUT -i lo -j ACCEPT-A INPUT -i eth1 -j ACCEPT (如eth1为内网)-A INPUT -s 222.141.219.36 -j ACCEPT-A INPUT -s 125.46.68.0/26 -j ACCEPTWORD格式可编辑-A INPUT -s 125.46.36.128/25 -j ACCEPT-A INPUT -s 182.118.3.128/25 -j ACCEPT-A INPUT -s 61.158.255.0/24 -j ACCEPT-A INPUT -s 202.111.128.0/24 -j ACCEPT-A INPUT -m state --state RELATED,ESTABLISHED -j ACCEPT -A INPUT -j DROPCOMMIT-------------------------------------------------------开启iptables服务chkconfig iptables onservice iptables restart8、执行完以上所有步骤后重启系统四、本文档所涉及配置,针对所有新装linux系统。

Linux安全

Linux安全

sbinsuloginsbininit增强lilo安全1timeoutxxx2restricted3passwordxxxx4chattretcliloconf整理ppt42基本安全检查etcxinetdconf文件和etcservices文件将不需要的服务关掉如fingertftp等在登陆系统时不显示系统发行信息修改etcinetdconf文件telnetstreamtcpnowaitrootusrsbintcpdintelnetd整理ppt42基本安全使用tcpwrappers在etcinetdconf中配置各种服务通过tcpd启动配置tcpwrappers允许和禁止文件etchostsallowetchostsdeny指明允许访问本机的主机和禁止访问本机的主整理ppt42基本安全禁止对ping请求响应echoprocsysnetipv4icmpechoignoreall加入etcrcdrclocal中以后会自动生效整理ppt42基本安全配置etchostconf文件配置域名解析顺序orderbindhosts打开对ip欺骗的检查nospoof配置etcsecuretty文件编写允许root登录的终端tty防止用root远程登录整理ppt42基本安全对特殊帐户的处理删除所有对系统无用的发行商的帐户如admlpuucpgopher等及其相应的组重要文件改为不可修改etcpasswdetcshadowetcgroupetcgshaodwmount文件系统增加更多的控制修改etcfstab文件比如nosuidnodevnoexec等参数整理ppt42基本安全查找suidsgid文件findperm04000perm02000execls查找无主文件findnogroup查找
配置/etc/securetty文件
编写允许root登录的终端(tty),防止用 root远程登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nux服务器安全防护部署Abstract Linux operating system is an operating system with open source code, its excellent stability, safety, strong load capacity, compared to the Windows operating system has more advantages. But does not represent a safety problem does not exist in the Linux system, Linux system after the installation is complete, must carry out the necessary configuration, to enhance the security of Linux server, and de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system to be attacked,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Keywords Linux The server Safety The firewall System optimiza-tion1 用户权限配置1)屏蔽、删除被操作系统本身启动的不必要的用户和用户组。

Linux 提供了很多默认的用户和用户组,而用户越多,系统就越容易受到利用和攻击,因此删除不必要的用户和用户组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命令:userdel 用户名groupdel 用户组名2)用户口令应使用字母、数字、特殊符号的无规则组合,绝对不要单独使用英语单子或词组,必须保证在密码中存在至少一个特殊符号和一个数字。

强制要求系统中非root用户密码最大使用天数为60天、长度不能小于8位。

命令:vi /etc/login.defsPASS_MAX_DAYS 60PASS_MIN_LENGTH 83)root用户如果忘记注销就离开服务器会很危险,所以强制要求root 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操作则自动注销root用户。

命令:vi /etc/profileTMOUT=3004)检查系统中是否存在空密码的用户,空密码很容易使服务器用户被盗,建议在检查出空密码用户后,排查是否为正常用户,正常用户强制修改密码,非正常用户直接删除。

命令:gawk -F ‘:’ '($2 == “”){print $1}’ /etc/shadow 5)检查系统中是否存在除root之外的特权用户,在Linux系统中建议只有root一个特权用户,非root的特权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降权或删除方式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命令:gawk -F ‘:’ '($3 == “0” && $1 != “root”) {print $1}’ /etc/passwd6)检查root用户的环境变量设置中是否存在‘.’路径,防止root 用户运行非指定的命令,导致木马病毒程序攻击。

删除在$PATH中设置的‘.’路径。

命令:echo $PATH2 系统服务配置Linux系统服务是指执行指定系统功能的程序,是Linux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但不是系统服务都需要开启,为减少系统资源占用,增加系统性能,减少系统的安全隐患,开启系统服务应使用最小最新原则,即非必要服务不开启,如必须开启服务则一定使用服务的最新版本。

下边简要介绍Linux系统中可以关闭的系统服务。

1)acpid是进阶电源管理接口,可以监听来自核心层的电源相关时间而予以回应,在预定义时间内无操作,可以进入节电休眠状态,支持的通用操作有电源开关、电池监视、笔记本开关、笔记本显示屏亮度、休眠、挂机等等。

Linux服务器通常都是7*24运行,访问操作随时发生,节电休眠状态会影响整体系统的反映速度和性能,建议关闭。

2)anacron与循环型的工作任务 cron 有关,可在任务过期后还可以唤醒来继续执行,配置文件在 /etc/anacrontab,可以通过atd和crond 来代替,可通过关闭此服务来减少对系统资源的占用,建议关闭。

3)apmd是基于BOIS的高级电源管理服务,可检测电池电量,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可以自动关机以保护电脑主机。

在机房的服务器不存在电量不足的情况,并且其部分功能已被acpi代替,可通过关闭此服务来减少对系统资源的占用,建议关闭。

4)arptables_jf为arptables网络的用户控制过滤的守护进程,arptables处理arp协议有关包,这些包在iptables中不会处理,一般在服务器外围都会有硬件防火墙,所以此服务的作用不大,可通过关闭此服务来减少对系统资源的占用,建议关闭。

5)arpwatch记录日志并构建一个在LAN接口上看到的以太网地址和IP地址对数据库,配合arptables使用,一般在服务器外围都会有硬件防火墙,所以此服务的作用不大,可通过关闭此服务来减少对系统资源的占用,建议关闭。

6)atd单一的计划工作任务,可以通过crond来代替,通过关闭此服务来减少对系统资源的占用,建议关闭。

7)avahi-daemon、avahi-dnsconfd是 zeroconf 协议的实现。

它可以在没有 DNS 服务的局域网里发现基于 zeroconf 协议的设备和服务,非局域网内部服务器建议关闭,来减少系统资源占用。

8)bluetooth蓝牙是给无线便携设备使用的(非 wifi, 802.11),服务器上不会使用,建议关闭。

9)conman管理远程桌面连接的程序,为安全性考虑,建议关闭。

10)cpuspeed用来管理 CPU 的频率功能,在低负载情况下降低CPU 频率来节省电量、降低CPU风扇转速,服务器上建议关闭,减少在CPU频率转换时带来的性能损失。

11)cups系统打印服务,当系统不需为网络提供打印服务时,请关闭系统打印服务。

如果必须开启打印服务,请保证cups升级到最新版本,并且运行在非root用户和用户组上。

12)dhcpd、dhcpd6是DHCP服务器,当系统不需为网络提供DHCP服务时,请关闭此服务。

如果必须开启DHCP服务,请保证dhcpd升级到最新版本。

13)dnsmasq是一个DNS服务工具,它可以应用在内部网和Internet 连接的时候的IP地址NAT转换,也可以用做小型网络的DNS服务,如不需要单独建立DNS服务,建议关闭。

14)ebtables以太网桥防火墙,如服务器作为网桥使用,并需要在数据链路层对封包进行过滤,则开启此服务,否则建议关闭。

15)edac检测ECC内存错误,开需要检测ECC内存时可以开启此服务,正常运行时建议关闭此服务以提高性能。

16)fcoe、fcoe-target让企业用户可以利用它们的以太网将现有服务器与光纤通道SANs连接在一起,而且无需受限于某特定厂商的技术,建议关闭。

17)firstboot是在安装之后的第一次启动时仅需要执行一次的特定任务。

系统安装完毕后,此服务不会自动关闭,需手动完成。

18)ip6tables是IPv6 的软件防火墙,在不使用IPv6的网络中无需开启,建议关闭。

19)iscsi又称为IP-SAN,是一种基于因特网及SCSI-3协议下的存储技术,如果服务器使用SAN存储区域网络,可开启此服务,否则建议关闭此服务,以节省系统资源。

20)isdn是一种互联网的接入方式,除非使用 ISDN 猫来上网,否则建议关闭。

21)isnsd是在TCP/IP网络上自动发现、管理和配置iSCSI和光纤信道设备(光纤信道协议),如使用存储区域网络则开启此服务,否则建议关闭。

22)lldpad提供通过英特尔链路层发现协议代理增强对数据中心的以太网支持,普通服务器可以关闭此服务。

23)mailman、sendmail是系统邮件服务,当系统不作为邮件服务器使用时关闭。

24)mcelogd收集、解码硬件检测错误数据,普通服务器不需要此服务提供的工具,建议关闭。

25)mdmonitor该服务用来监测 Software RAID 或 LVM 的信息,如果需要在服务器上使用Software RAID,可以开启此服务,否则建议关闭此服务,以增加服务器性能。

26)memcached高性能的,分布式的内存对象缓存系统,一般可用于加快动态Web应用程序,减轻数据库负载,如果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使用,建议开启此服务,非数据库服务器建议关闭此服务。

27)mip6d在IPv6网络中允许节点在移动中保持联系,在未使用IPv6网络服务器上建议关闭此服务。

28)multipathd多路径设备管理工具,配合iscsi服务使用,在未使用存储区域网络的主机上建议关闭。

29)named是DNS(BIND)服务器守护进程,配合DNS服务使用,在未开启DNS服务的主机上建议关闭。

30)netconsole将kernel的printk消息通过udp发送到远程主机的syslogd上,如果需要远程日志管理功能可开启此服务,建议关闭。

31)nfs用于 Unix/Linux/BSD 系列操作系统的标准文件共享方式,服务器需要连接到局域网中的其它服务器并进行文件共享可以开启此服务,否则建议关闭此服务。

32)nfslock 通过TCP/IP网络共享文件的协议,此守护进程提供了NFS文件锁定功能,使用nfs服务需要开启此服务,否则建议关闭此服务。

33)nscd服务名缓存进程,它为NIS和LDAP等服务提供更快的验证,一般服务器上建议关闭此服务。

34)ntpd是通过互联网自动更新系统时间,容易被攻击者利用,建议关闭此服务,并定期手动校对系统时间。

35)oddjobd是D-BUS的服务,为客户执行特定任务时连接到它,并发出请求使用系统范围的消息总线,一般服务器上建议关闭此服务以增加性能。

36)pcscd智能卡读卡器支持工具,未使用读卡器设备的服务器上建议关闭此服务。

37)portreserve用于帮助服务占用端口号,用于确保某个端口不被占用,在开发调试期可以开启此服务帮助开发者正确使用端口号,在运行稳定的服务器上建议关闭此服务提高服务器性能。

38)postgresql是PostgreSQL 关系数据库引擎,未使用PostgreSQL 的服务器建议关闭此服务。

39)pppoe-server是ADSL连接守护进程,未使用ADSL连接网络的服务器建议关闭此服务。

40)systemtap监控和跟踪运行中的Linux 内核的操作的动态方法,在开发中开发者使用此工具对Linux内核进行调试,而不在需要重新编译、安装新内核、重启等过程,在稳定运行的服务器上建议关闭此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