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

合集下载

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雪窦山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③。

越信宿④,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⑤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⑥,高下联络⑦,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⑧,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⑨“雪窦山”字。

(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不类城府: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

④越:过。

信宿:连住两夜。

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⑥畦(qí)、陇:园田间的长条土埂。

陇,通“垄”。

⑦联络:连接。

⑧牧竖:牧童。

征逐:追逐。

⑨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B.若.仿佛若有光皆若.空游无所依C.才.通人卿今者才.略 D.阡陌交.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语段【甲】第一自然段描写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4.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

欢迎共阅《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节选,[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不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A B C D A B C D A B CD 【小题7】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甲文中 所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

【小题8】比较《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两者对理想社会看法的异同【小题9】<<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小题1】C【小题1】D???【小题1】B?“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小题1】(1)对于财货,人们的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欢迎共阅【小题1】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结合语句分析也可)????【小题1】试题分析:C 、盗窃乱贼而不作(贼:害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 A :培养,动词/长,形容词;B :发生,动词/兴起,动词;C :是,动词/为了,介词。

? D 、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

经分析,选D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

中考语文专练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

中考语文专练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

重点难点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从选材上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察文言文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主题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等;从题型上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

【满分技巧】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并能归纳文章所蕴含的观点;体会思想感情,能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限时检测】(一)(2020辽宁阜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田单①将攻狄②,往见鲁仲子③。

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

”鲁仲子曰:“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⑤上之虞⑥,黄金横带⑦而驰于淄、渑之间。

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

”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

”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⑧之所。

及援桴⑨鼓之,狄人乃下。

(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

②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

③鲁仲子:齐国高士。

④夜邑:在今山东掖县。

⑤淄:水名。

⑥虞:通“娱”,娱乐。

⑦黄金横带:腰系黄金的带钩。

⑧矢石:箭和垒石,是守城的武器。

⑨援桴(fú):拿鼓槌。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B.行拂.乱其所为(拂:扰乱)C.田单乃惧.(惧:害怕)D.先生志.之矣(志:记,记住)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诗文知识全解与分层训练:《大道之行也》(解析版)

古诗文知识全解与分层训练:《大道之行也》(解析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①修: ②归: ③作:
2. 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3. 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体现了《大道之行也》中所构想的理想社会,其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能与《大道之行也》“______”和“______”相对应。
(2)易错字形
选贤与能 修睦矜、寡、孤、独 盗窃乱贼而不作是谓大同
2.重点字词解释
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②大道之行也(施行)
③讲信修睦(培养)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独,单独。亲,以……为亲)
⑤皆有所养(供养)
⑥男有分(fèn,职分,职守)
⑦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恨)
⑧不必藏于己(私藏)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中年人,幼童。)
【特殊句式】
倒装句:不必藏于己(状语后置,“藏于己”即“于己藏”。
【出自本课的成语】
1.天下为公:天下是众人公有的。原指不把君位当作一家的私有物。现指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公有,是一种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
【答案】
1. 修:培养(使……得到调整、整治)。归:出嫁,在这里指有归宿。作:兴起。
2. ①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②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盜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3. 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2.路不拾遗:原义是路人看见道路上的失物而不会据为己有,用来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八年级语文《大 道 之 行 也》教案

八年级语文《大 道 之 行 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运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思想观念,如“公平正义”、“和谐共处”等。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的理解。

(2)对课文所传达的思想观念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课文所传达的思想观念。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讲解,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内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大道之行也》,并标注重点字词。

2. 运用文言文写一篇小短文,表达自己对课文所传达的思想观念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如何,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1)通过图片、音乐等multimedia 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氛围。

阅读《大道之行也》含答案

阅读《大道之行也》含答案

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1~6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乙】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深水。

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

四面高山,回环深映。

有象耕雁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鸽,飞行似鹤。

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

有一老人,为众所伏②,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

乍见外人,亦甚惊异。

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

具以实告。

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

此中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

既而辞行,斫树记道。

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 【注】①象耕雁耘:大象、大雁耕田播种。

这是作者想象的天外世界的耕种方式,人已经从繁重的农耕劳动中解脱出来了。

②伏:同"服",信服。

1.(2021海淀一模)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天下为.公不以为.然为.众所伏B.讲信.修睦小信.未孚背信.弃义C.女有归.云归.而岩穴瞑殊途同归.D.盗窃乱贼而不作.其中往来种作.作.奸犯科2.(2021海淀一模)翻译文中两处画直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翻译:因此人们不单敬爱自己的亲戚,不单疼爱自己的子女。

理解:这句话阐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指出每个人除了敬爱亲人、疼爱子女外,还应该按照社会要求承担起照顾矜、寡、孤、独等弱势群体的责任。

B. 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翻译:等到(李庭)再次寻访上一次的踪迹,但重峦叠嶂,再也找不到(以前去过的村落)了。

《北冥有鱼》《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题)

《北冥有鱼》《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题)

《北冥有鱼》《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题)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8-10题。

(9分)[甲]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翼若垂天之云C.是日更定矣是谓大同D.怒而飞一怒而诸侯惧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存在的文言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野马也,尘埃也(古今异义)B.使老有所终女有归(词类活用)C.选贤与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通假)D.南冥者,天池也。

天下为公(表判断)1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庄子笔下的“鹏”硕大无比、志存高远,这一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

如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

B.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目标和动力;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社会是大同社会的具体描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是他最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期盼的愿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与大同社会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C.甲文中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依赖的东西。

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对比阅读习题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对比阅读习题带答案

3 . (1) 译文: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就不会发生。

(2) 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4 .取信于民 ( 表明不欺骗百姓 ) ;“讲信”5 .不同意。

示例 1 :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示例 2 :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六)1 .( 1 )是。

(2 )幼而无父。

(3 )所以。

(4 )来。

2 .( 1 )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

( 2 )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

3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4 .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参考译文】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本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

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

这就是礼的起源。

(七)1 . (1) 以……为亲。

(2) 面对。

2 . (1)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 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3 .提示: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参考译文】【乙】唐玄宗任用韩休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涉及名誉权势。

等到担任宰相后,所做所为很得当时民心。

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苑中打猎游玩,偶尔玩得过度,就对左右的人说:“韩休知道不知道?”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

唐玄宗常常对着镜子默不作声,左右的人说:“韩休担任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

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及赏析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及赏析《大道之行也》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1、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

行,施行4、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

修:培养。

7、独:单独。

8、〔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9、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含答案

眉内容《桃花源记》比较阅读一、 2006 包市(改卷)(甲)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犬相。

此中来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垂髫,并怡然自。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公,与能,。

故人不独其,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壮有所用,幼有所,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不用藏于己;力其不出于身也,不用己。

是故而不,盗窃乱而不作,故外而不,是大同。

6.在原文划横的空缺填写原句。

7.解文中加点的。

交通::8.甲、乙两文都反响了祖先人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样的是,甲文理想社会行了,乙文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垂髫,并怡然自”相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马虎。

(一) 6.信修睦其弃于地也7.交相通8.描述述9.老有所幼有所10.描写了桃花源美的境和幸福的生活二、 2008 南充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溪行,忘路之近。

忽逢桃花林,岸数百步,中无,芳草美,落英;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忧如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犬相。

此中来往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垂髫,并怡然自。

(乙)陶潜,字元亮,少崇敬,博学善属文,脱不,任真自得,之所。

著《五柳先生》曰:“ 堵然,不蔽日,短褐穿,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这样,人之。

甚朋好事,或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大适①融然②。

或无酒,亦雅咏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而和之,曰:“但琴中趣,何弦上声 !” ( 自《晋》 )[ 注 ]①适:足。

②融然:和悦快的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志。

24.解以下句子加点的( 2 分)⑴ 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 脱不()⑷ 或无酒,亦雅咏不()25.从 [乙 ]文中摘出与“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的理想生活形成烈反差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大道之行也》过关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大道之行也》过关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过关练习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一、文学常识。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战国至_________间________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__________编纂的。

二、朗读节奏。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停2处)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停2处)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停3处)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停3处)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停3处)6.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停3处)三、重要字词解释。

(1)大道..之行.也大道:______________;行:______________(2)天下为.公为:______________(3)选贤与能...贤: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4)讲信修.睦修:______________(5)故.人不独.亲其亲故:______________ 独:______________(6)不独亲.①其亲.②亲①:______________;亲②:______________(7)不独子.①其子.②:子①:______________;子②:______________(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______________;寡:______________;孤:______________;独:______________;者:______________(9)货恶..其弃于地也货:______________;恶:______________(10)男有分.分:______________(11)女有归.归:______________(12)盗窃乱贼..而不作.乱:______________;贼: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_(13)外户..而不闭.外户:_____________;外:_____________;户:_____________;闭:_____________ 四、字词分类归纳。

第22课《礼记二则》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第22课《礼记二则》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第22课《礼记》二则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幼有所长.常有高猿长.啸B.男有分.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C.女有归.一屠晚归.D.故.外户而不闭故.虽有名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大道”的内涵是、、。

4.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5.阅读《大道之行也》一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亲:①盗窃乱贼而不作.作:(2)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阅读《大道之行也》选文,回答后面小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孤:(2)分:(3)作:7.翻译下列句子(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8.结合选文,找到文中所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以及对待特殊人群的福利保障体系分别是怎样的?9.【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023北京初三(上)期末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3北京初三(上)期末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3北京初三(上)期末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对比阅读(2023秋·北京朝阳·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三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丙】兼足①天下之道在明②分。

掩地表亩③,刺屮殖谷④,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

守时力民,进事长功⑤,和齐百姓,使人不偷,是将率⑥之事也。

若夫兼而覆之⑦,兼而爱之,兼而制⑧之,岁虽凶败水旱⑨,使百姓无冻馁⑩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节选自《荀子·富国》)【注】①[兼足]都很富足。

②[明]明确。

③[掩地表亩]开垦田地,画好地界。

④[刺屮殖谷]除草种植农作物。

⑤[进事长功]促进生产,增加收益。

⑥[率]同“帅”,行政长官。

⑦[兼而覆之] 庇护所有的民众。

⑧[制]管理。

⑨[凶败水旱]旱涝年岁,饥荒欠收。

⑩[冻馁]受冻挨饿。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得道.多助津津乐道.B.外户.而不闭夜色入户.足不出户.C.便舍.船屋舍.俨然舍身取义D.复.行数十步不复.出焉山重水复.2.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版(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甲】原文略【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2分)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②以其境过清清:③南流数十步南:④不可名状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乙文: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10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礼记·礼运》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2)能够概括和阐述“大道之行也”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文化视野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追求和谐社会;(3)培养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礼记·礼运》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2. “大道之行也”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难点1. 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2. 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关键字词和句式;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大道之行也”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解释关键字词和句式;2. 讨论话题:设计相关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3. 阅读材料:推荐相关课外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礼记》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关键字词和句式;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解释关键字词和句式,分析“大道之行也”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大道之行也”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态度;5.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评价与反思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课外阅读:了解学生对推荐阅读材料的阅读情况,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5.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2课《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2课《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练习题

《大道之行也》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仿佛..若有光仿佛:___________(2)货恶.其弃于地也恶:___________(3)故外户.而不闭户:___________(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______2、《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两文反映了古人对人类__________的追求,不同的是,前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__________,后文则是__________。

(3分)3、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句与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

(3分)4、[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5分)1、(4分)(1)好像(2)憎恶(3)门(4)类2、(3分)理想社会具体的想象理论纲领3、(3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4、(5分)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了。

(完整版)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

(完整版)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

《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选贤与.能( ) 谷年十有.五(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3.甲乙两段文字都写到了老人。

你认为乙文给你带来的启示是什么?【甲】《大道之行也》【乙】《杨氏入穴》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⑴故人不独亲.其亲()⑵谋闭而不兴.()⑶此.殊不缺也 ( )4迫.暮( )2、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落:落英缤纷居民之大聚落也b、果:未果,寻病终子果来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d、处:处处志之故可同处3、补出下面句子中的主语:()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出。

4、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诗文比较阅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诗文比较阅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诗文比较阅读一、《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2.【甲】文中“惟吾德馨”的“惟”是什么意思?【乙】文中“惟”的同义词是哪一个?(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3.【甲】文中“吾”指的是谁?【乙】文中“吾”的同义词是哪一个?(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4.请用【乙】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甲】文的文意。

(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5.从文章的线索来看,【乙】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情感线索来呈现内容,【甲】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立意贯穿始终,两文线索各具特色,但他们仍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围绕作者的主观感受而展开的。

(2分)26、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乙文表达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洁白的操守和正直品德的生活态度。

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集萃

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集萃

【甲】大道之行也【乙】《礼论》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译文】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

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不超过物资供应的限度,物资供应不是无限度的满足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

这就是礼的起源。

【注释】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女有归.(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故.制礼义以分之(4)以.养人之欲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

3. 【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4. 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

①避免天下混乱;②确定名分;③平衡人的欲望;④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选贤与.能()谷年十有.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3.甲乙两段文字都写到了老人。

你认为乙文给你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甲】《大道之行也》
【乙】《杨氏入穴》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⑵谋闭而不兴.
()
⑶此.殊不缺也()4迫.暮
()
2、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落:落英缤纷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寻病终子果来
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d、处:处处志之故可同处
3、补出下面句子中的主语: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出。

4、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不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5、翻译下列句子:
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⑵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甲]大道之行也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1) 仿佛()若有光 (2)货恶()其弃于地也
(3) 故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2.<<桃花源记>> <<大道之行也>>两文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的追求,不同的是,前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后文则是
13.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甲文中所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

14.[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15.比较《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两者对理想社会看法的异同
16.<<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