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促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持续提升课堂效率和课堂效益。如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个观点:

一、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情境创设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1、创设的情境应有真实性

有效的情境创设,要尽可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情境,只有真实的情境才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这种真实的任务,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才能使学生产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心态,进而激发学习的动力。如:在一堂相关《平面图形的理解》的课中,老师在桌子上摆了几个学生常见的物品:有印泥、硬胶棒、积木(积木中有长方体、正方体)。老师先由学生介绍每种立体图形的形状,让学生再次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印象。这时老师开始表演魔术:先出示一张白纸,

遮住桌子,隔一会再让学生观察:“咦,白纸上怎么变出了长方形!”老师就问: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变出长方形的吗?因为学生有盖印泥的经验,孩子们纷纷说出方法:拿长方体往印泥上一按,再往白纸上按一下,白纸就会有长方形了。老师问:长方体能变出长方形,为什么不是别的图形呢?“因为长方体的下面是长方形”这样学生对长方体、长方形的区分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接着老师让学生自己表演,把自己玩的心得介绍给其他同学,这样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将图形的知识已经潜移默化的掌握了。

2、创设的情境应有思考性

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想探究,并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是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往往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把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展开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点,明确提问不但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

权利。所以要作到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的目的。比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先播放课件(一个小朋友在喂5只鸡,先跑来了2只鸡,又跑来了1只。)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你刚才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这样比起老师直接问“有几只小鸡”更能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提升学生思考的欲望。然后再问学生:“你们能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吗”?

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我想这样的提问,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能够想办法自己来解决,问题的解决办法又处于群体思考的“最近发展区”里,这样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并最终是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

三、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但仅在教学活动之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即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对学生实行评价是使学生持续理解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持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在课堂评价中我

主要采用了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如:你真行、你真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等;多彩的视觉刺激评价,如:小组比赛在黑板上评红旗、添笑脸、奖励五角星等;还有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无声的示意;孩子回答完问题后,与之握握手、摸摸他的头、对他实行肯定或安慰。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简单还是有难度的,是准确还是不全面的,都能听到教师的表扬语言,我们的评价确实要以鼓励为主,但更要注意方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一旦发现学生的解题结果与标准答案不符,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相关评价。

四、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现,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练习时要体现层次性,以适合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

1、设计的练习要有层次感

老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所以练习题既要有基础的题,也要有发展思维的题,要利于学生的提升。

案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第一、在得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马上请学生使用公式,口

算其他图形面积,并在计算过程中巧妙安排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自己去推想。

第二、使用得到的公式,协助小兔解决开课时遇到的“一块长方形的土地和一块正方形的土地,哪块土地的面积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它的长和宽,或者边长。

第三、练习求书签的面积。先让学生估算,再量实际的长和宽,强化公式的使用。

第四、“把这块地的长增加8米,宽增加5米”求新的面积,在前面形成的结论的基础上拓展,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灵活性和全面性。

2、设计的练习要有开放性

问题的开放不但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在学习了《0的理解》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有一只小猫钓了4条鱼,但在回家的路上它的袋子破了,小猫却一点都不知道。小朋友,你认为小猫到家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课堂顿时沸沸扬扬,学生思维异常活跃,都在竭尽全力寻找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经过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

生1:我认为会掉一条剩3条,因为它家离河近。我还会列式:4-3=1

生2:我认为会掉两条小的,剩两条大的。4-2=2

生3:我认为会全部掉了,剩下0条。4-4=0

生4:我认为还剩4条死鱼,因为水漏干了,鱼就死了……4-0=4 其实,学生能说出这些,说明孩子们的思维已经被打开了,已经将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了。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我们应该做到“教和学的有效统一”,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和实践水平。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