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应用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微专题——逆温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逆温现象:(1)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3)影响1.逆温的弊(1)对环境影响:①空气对流运动被抑制;②加重大气污染(2)对天气影响:①易产生大雾天气阴雨天气(锋面逆温)和冻雨天气。
(3)对交通影响:①能见度降低;②地面湿滑。
2.逆温的利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作为气候资源利用:逆温的下部光热条件适中,一般以发展喜温凉的作物和蔬菜为主;逆温带的中部逆温现象强烈,冬暖夏凉,一般以发展果树和冬季蔬菜基地为主;逆温带上部降水充裕,以发展林、草和药材为宜。
【高考题再现】(2015四川文综3、4)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图2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1~2题.图21.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2015浙江文综9、10)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
完成3~4题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考点突破一】锋面逆温1、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长时间、大范围的低温、大雪、冻雨等气象灾害。
《逆温现象》 讲义
《逆温现象》讲义一、什么是逆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认为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
然而,有时候会出现一种反常的现象,那就是在一定高度范围内,气温不是随高度升高而降低,而是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逆温现象。
逆温就好像是大气中的一层“盖子”,把下方的空气“捂”在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从垂直方向上来看,正常情况下,大气的温度分布是底层温度高,高层温度低,就如同一个“头重脚轻”的结构。
但在逆温出现时,这个结构发生了反转,变成了“头轻脚重”。
逆温现象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等类型。
二、逆温现象的形成原因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地面失去了太阳的短波辐射加热,同时自身又不断向外辐射长波能量而冷却。
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降温较快,而上层的空气冷却降温较慢,这样就形成了从地面开始向上气温逐渐升高的逆温层。
这种辐射逆温在日出后会逐渐消失。
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时,底层空气受冷降温,而上层空气仍保持原来的温度,从而形成逆温。
比如,在冬季,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吹向大陆时,有可能会出现平流逆温。
3、下沉逆温在高压控制的区域,空气下沉压缩增温。
由于空气下沉过程中,绝热压缩升温比辐射冷却升温要快,从而形成逆温。
这种逆温通常出现在高气压区。
4、锋面逆温在锋面附近,冷暖空气交汇。
暖气团位于冷气团之上,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在这个过渡区内就可能出现逆温现象。
三、逆温现象的影响逆温现象对大气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逆温层的存在会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
这就像是给污染物加了一个“盖子”,导致污染物在近地面聚集,从而加重了大气污染。
在一些城市,逆温现象频繁出现时,往往会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出行。
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方面,逆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冷空气的下沉,使得作物在冬季免受冻害。
例如,在一些果园,夜间的逆温可以保护果树免受严寒的侵袭。
逆温高考地理知识点
逆温高考地理知识点随着高考的临近,各科目的复习备考也进入紧张阶段。
地理作为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对于多数考生来说,可能是一个相对较为陌生的学科。
其中,逆温是地理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容易被忽视的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将对逆温这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讨。
首先,我们来理解什么是逆温。
逆温是一种与常规温度垂直相反的气象现象,即低层大气温度高于高层大气温度。
这种情况一般在地理环境特殊的地区,例如山谷、盆地等地形地貌中较为常见。
逆温现象会对该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逆温现象在高考地理中具有重要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逆温对气温的分布和变化有何影响?逆温会导致气温在地表附近下降得很慢,甚至上升,而在高空达到大气稳定后才开始大幅下降。
这种气温垂直分布的变化,使得温度垂直递减率变小,从而形成温度倒挂的情况。
逆温现象会造成地表温度与高空温度之间的温差增加,影响空气的垂直对流,进而影响大气环流和降雨的分布。
二、逆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逆温会导致地表温度大幅升高,形成较高的地表温度,使得植被水分蒸发速度加快,降水蒸发量增加。
同时,逆温还会影响气象条件,限制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逆温现象还会使得大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导致空气污染加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三、逆温现象在不同地区的特点有何差异?逆温现象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山谷地区,逆温现象比较明显,因为山谷地势使得阳光照射时间较少,热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传导,从而导致逆温现象的产生。
而在盆地地区,受到地势环境和气象要素的影响,逆温现象更加明显。
此外,逆温现象还会在地理环境特殊的地区,如沙漠和高原等地出现。
总结起来,逆温是高考地理中一个重要且容易被忽视的知识点。
了解逆温的定义以及对气温分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考生在地理考试中的备考和应对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逆温现象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逆温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提高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其应用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其应用一. 逆温现象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1.一般情况——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2.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温度低于0.6℃,也属于逆温现象。
产生逆温的条件:设理论温度(按温度的直减率变化)为T,实际温度为T S (1)当T S≥T时,开始出现逆温现象(2)当T S<T时,逆温现象消失二. 成因类型1. 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下图中第一个图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情况;过程:在晴朗无云或微风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表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b)。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见下图c)。
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以出现,以冬季最强。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 平流逆温:当暖空气平流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上,会发生接触冷却作用,愈近地面的空气降温愈多,而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
3.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的原理及应用
逆温现象的原理及应用引言逆温现象是大气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主要指的是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非典型情况。
在逆温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加,与常规的温度递减情况相反。
逆温现象的原理和应用在多个领域中展示出重要价值。
逆温现象的原理逆温现象的形成原理主要与大气层中的垂直温度梯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随着高度的升高,大气温度会逐渐降低,这是因为空气受到的压力减小,分子速度增加而导致的。
然而,在某些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垂直温度梯度可能会发生反转,导致逆温现象的出现。
温度逆转层逆温现象通常发生在大气中的某个特定高度范围内,这一范围称为温度逆转层。
温度逆转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空气在该层内很难上升或下沉,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屏障的效果。
这也是逆温现象在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方面,例如航空领域的气流管制和高空作业等。
形成机制逆温现象的形成机制有多种可能性。
其中一种常见的形成机制是地面散热不足,地表温度比较高,在上层的空气温度却相对较低。
这种情况常出现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表受晒后,减少辐射散热而温度上升。
另一种形成机制是通过风向和山脉等地形特征的影响,将暖流隔离在冷流之上形成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的应用逆温现象在很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
空气污染治理逆温层的存在能够限制大气的垂直混合,导致臭氧和其他污染物在低层积累,进而影响空气质量。
因此,研究和监测逆温现象对于控制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时监测逆温层的高度和变化趋势,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减排措施,提高空气质量。
无人机技术逆温现象对于无人机(UAV)的飞行具有重要影响。
逆温层的存在会对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和高度控制造成挑战。
研究逆温层的高度和特性,可以帮助无人机通过逆温层或避开逆温层,以提高飞行效率和安全性。
气象预测逆温现象对天气和气候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影响。
逆温层的存在可以影响低层大气的稳定性和风向风速的分布,从而对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高中地理关于“逆温问题”的专题讲解
关于“逆温问题”的专题讲解国家级示范中学——安岳中学石洪春一、什么是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现象。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
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如果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米或者气温上升都可以看作是逆温现象。
二、产生逆温的原因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
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
3.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4. 锋面逆温: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即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
如下图,从A点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可见,由下面的冷空气到上面的暖空气,等温线通过锋面的区域时必有曲折,曲折的程度视两种气团间的温度对比而决定,曲折段(如图中BC段)就出现了逆温层。
逆温现象Word 文档
逆温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能力很弱,而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却很强。
因此,大气近地层内的温度变化主要是受地表长波辐射的影响,空气温度随地面温度的变化而自下而上的变化。
一般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发生大气温度层结逆转的现象,即r-rd=0及r-rd<0。
①定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②分类:根据逆温的生成过程,分为五类a.辐射逆温:晴朗、少云无风的夜间,风速<3m/s(二级)时,地面因强烈的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近地面气温下降快,较高气层冷却慢,气温下降慢,形成自地面向上发展的逆温层,称为辐射逆温。
条件:晴朗、微风、无云或云层很薄很高,使地面失去保温层,散热快又多,因而降温激烈,微风有助逆温层向上扩散,但风速<2~3m/s,如风大,上下层空气间的湍流交换加强,热量下传,不利于逆温层的形成。
(a)正常温度层结(b)逆温开始生成,随地面辐射增强,迅速冷却,逐渐向上发展(c)辐射达到最强时为黎明前(d)日出后,地面增温,空气自上而下增温,逆温逐渐消失(e)上午10时左右,逆温消失这种逆温冬季最强,中纬度地区可达200~300mb.下沉逆温(压缩逆温)高压控制区较大气团下沉运动时,常使原来稳定层结的空气压缩成逆温层结。
假定某高度有一气层ABCD,厚度为h,当它下沉时,由于周围大气对它的压力逐渐增大,以及由于水平辐射作用,该气层被压缩成A¢B¢C¢D¢,厚度减小为h¢(<h)。
气层下沉过程是绝热的,则CD下沉到C¢D¢的距离h¢比AB到A¢B¢的距离大,使气层顶部的绝热增温大于底部,若下沉距离很大时,就可能使顶部增温的气温高于底部增温后的气温。
形成逆温。
如原在1000米高度(AB)稳定层结(中性)为10℃的气块,下沉到500米时(A¢B¢)底部温度上升到15℃,顶部温度上升到16℃。
地理专题突破:关于高考地理逆温现象这些点经常考(附专题设计)
(1)不利影响
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谭老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有利影响
(3)锋面逆温: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形成逆温。
(4)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一般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地理专题突破:关于高考地理逆温现象这些点经常考(附专题设计)
逆温现象
1.含义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答案】A
【解析】 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7.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2.出现逆温的最大高度可从图中直接读出,为400米,注意纵坐标表示高度。故选C。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第3题。
3.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逆温现象与热力环流考点归纳及应用
1.逆温的定义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1)一般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2)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温度低于0.6℃,也属于逆温现象。
2.常见的逆温类型:(1)辐射逆温——近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
形成过程:在晴朗无云或微风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表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b)。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见下图c)。
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以出现,以冬季最强。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平流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上,会发生接触冷却作用,愈近地面的空气降温愈多,而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
(3)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形成过程: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4)锋面逆温: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即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
3、逆温产生的影响:①对大气的影响:大气层结稳定,加剧大气污染;多雾且不易扩散,大气能见度降低;产生晴、干天气;易产生冻雨现象。
逆温在农业上的应用
逆温是指地面接近冬季,气温低于水平面,而高空温度却高于水平面的气象现象。
近年来,人们开始将逆温现象应用于农业领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段:逆温概述逆温是一种气象现象,指地面接近冬季,气温低于水平面,而高空温度却高于水平面。
逆温是指垂直方向温度的倒挂,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白天气温较高时产生,夜间气温较低时达到最大强度。
逆温具有较强的空间和时间上变化性,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第二段:逆温对农业产生的影响逆温现象对农业生产有着积极的影响,具有保温和调温的作用。
在夜间,逆温为地面提供了良好的保温层,能够减少霜冻的发生。
同时,逆温现象也能起到温室效应,提供温暖的环境给植物生长。
第三段:逆温在灌溉上的应用逆温在干旱地区的灌溉中也有很好的应用。
利用逆温现象,调整灌溉时间便可使水分最大限度地被吸收,节约水资源。
逆温在农业中还可应用于土壤水分蒸发和农作物生产中,有益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第四段:逆温在防霜上的应用逆温现象在防霜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
通过冬季的逆温现象使得霜冻不易形成,这对冬季常常遭受霜害的果农非常有益。
可以在防霜季节选择合适时间进行果树的喷洒作业,以生产良好的果品。
第五段:逆温在发电上的应用逆温现象在发电上也可谓物尽其用。
逆温现象天空温度高温度差大,通过透过逆温现象,利用热管技术将逆温产生的温度差变化可直接转化为电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地球和太阳为生命造就的重要物质资源。
总结:逆温现象在农业生产和环保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前景无限。
然而正是由于我们的人类活动,频发的气候异常事件屡见不鲜,应该时刻警觉,推动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让我们的地球有机会重现它的繁荣。
高中地理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4逆温新人教版必修1(20200912173959)
1•逆温现象含义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 100米,气温降低0.6 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 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 •逆温的发展过程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 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 上消失。
逆温的影响⑴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矢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 通事故。
(2) 加剧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 康。
(3) 对航空造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 利,因为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时空变化图(单位:C /百米),完成下列问题。
考点4逆温。
这主要无逆温 ............ 逆就生成 ............... »逆观消失(1)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3)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氏—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D. 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答案】⑴C (2) C (3) B【解析】⑴图中所给“垂直温度梯度(匸/他米)并不是气温•而是上升一个单位高程后气温的变化值,正负表 示温度 升高或降饥只要垂直递减率等于或大于零」就属于逆温现象。
抿此,團示区间均发生逆温,选6 (2) 只要垂直递减率等于或大于零』就属于逆温现象,其中垂直递减率等于零处对应的海拔高度为发生大 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350米,选S(3) 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空气对流减弱,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污染物净化罰一般不利于大气成 云致雨;对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无影响&【易错剖析】本题组考查逆温及其影响。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应用(讲解)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其应用(讲解与练习)一. 逆温现象1.一般情况——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2.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温度低于0.6℃,也属于逆温现象。
产生逆温的条件:设理论温度(按温度的直减率变化)为T,实际温度为T S(1)当TS ≥T时,开始出现逆温现象(2)当TS<T时,逆温现象消失二. 成因类型1. 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
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
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2. 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逆温。
3.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气温的影响因素和逆温现象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气温的影响因素和逆温现象【内容解读】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差异以及多因素导致的热量再分配,使得地球各处获得的热量存在差异。
而正是由于受热的差异才导致环流的产生。
受热差异可以从地气系统的受热过程、与外界热量交换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逆温是大气受热变化的另一类现象,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较大的影响与应用。
【教学目标】1.掌握气温高低变化的影响因素(三个层面);2.知道气温高低的变化;3.知道逆温概念,掌握逆温类型、特点及影响【教学过程】一、基础检验(一)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分布(输入端)(2)下垫面状况(过程端)下垫面指地球表面的特征,如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和地表粗糙度、植被、土壤湿度、雪被面积等等,它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
下垫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地面的比热容及反射率。
一般可以跟水汽进行联系。
水汽含量较大,比热容较大。
吸热慢,放热慢。
一般来说,深色土壤的反射率比浅色土壤小,潮湿土壤的反射率比干燥土壤小,粗糙表面的反射率比平滑表面小,陆地表面的平均反射率为10—35%,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95%。
(3)大气受热和大气的保温大气主要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因此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的热量少,温度低。
大气向地面传递的热量称为大气逆辐射。
与大气中CO2和水汽含量有关。
大气层本身存在温室气体,具有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当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比重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得全球变暖。
水汽含量的变化主要是对比:晴天与阴天;沿海与内陆两对关系对比昼夜温差。
【描述语言】:晴天,云量少,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较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因此晴天昼夜温差大。
阴天则相反。
2.与外界热量交换3.人类活动(1)热岛效应城市排放出的热量较多,气温高。
【小尺度】(2)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高考地理知识库逆温现象
高考地理知识库逆温现象高考地理知识库-逆温现象高考地理知识库是为了帮助考生备考地理科目而设计的全面知识整理。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理知识中的逆温现象,包括定义、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考生对逆温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高考答题提供参考。
逆温现象是指某一层大气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但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逆温现象会发生。
以下将从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形成原因逆温现象的形成与地表和大气的热量交换有关。
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表辐射冷却作用明显,地表温度迅速下降,而空气温度下降较慢。
这时,地表的冷空气重量高于暖空气,形成温度逆转层,即逆温现象。
二、影响因素逆温现象的形成和维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地形、大气压力场和气象条件。
地形是逆温现象形成的重要因素,山谷、盆地等地形容易形成逆温现象。
大气压力场也会对逆温现象的形成产生影响,如高压系统的存在有利于逆温现象的发展。
此外,气象条件也会对逆温现象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如逆温通常出现在风力较弱、空气湿度较小、无云的情况下。
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逆温现象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逆温现象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影响。
逆温现象可以减轻低温对作物的影响,延长作物的生长季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尤其在寒冷地区,逆温现象对农业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逆温现象对城市和工业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逆温现象可以形成温暖而稳定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城市空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降低大气污染程度。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逆温现象的影响需要被充分考虑。
此外,逆温现象还对交通运输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逆温现象常伴随着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造成困扰,加大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
同时,逆温现象还会导致空气湿度增大,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一定的刺激和负担,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逆温现象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逆温现象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逆温现象产生的原因有: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空,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辐射逆温的厚度可达几十米至几百米。
在极地可达数千米厚。
2.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多出现在秋冬季或春季,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
冬季海洋上来的气团流到冷的下垫面上,或秋季空气由低纬度流到高纬度时,都有可能产生平流逆温。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导致,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器慢,冷空气循山坡下陷至谷底,谷底原来的较为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下降,从而发生气温的倒转现象。
4.下沉逆温:在高压控制区,高空存在着大规模的下沉气流,由于气流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致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
这种逆温多见于副热带反气旋区。
它的特点是范围大,不接地而出现在某一高度上。
这种逆温因为有时像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如果延续时间较长,对污染物的扩散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5.湍流逆温:由于低层的湍流混合而构成的逆温,叫作湍流逆温。
当气层的气温直底置大于干活边界层直底置时,经湍流混合后,气层的温度原产逐渐吻合干活边界层直底置。
因湍流下降的空气按干边界层直底置减少温度。
空气下降至混合层顶部时,它的温度比周围的气温高,混合的结果,并使上层气温减少;空气下陷时,情况恰好相反,以致下层气温增高。
这样就在湍流弱化层,发生逆温。
微专题03 逆温-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3 逆温【考点梳理】1.逆温现象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 ℃。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或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递减率,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如图所示。
2.逆温的类型3.逆温的影响(1)有利方面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③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
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使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
(2)不利方面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出行的天气。
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易造成交通事故。
④对航空造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好题精练】一、单选题气温垂直梯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的度数。
研究人员在福建武夷山主峰黄岗山地区开展气温垂直梯度相关研究。
下图示意研究区域及附近地形剖面。
表为该区域晴天条件下不同时刻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梯度数据(℃/100m)。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象的时段是()A.01时~07时B.07时~13时C.13时~19时D.19时~01时2.导致19时南北坡气温垂直梯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②空气湿度③地形④盛行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研究发现该地区冬季气温垂直梯度北坡小于南坡,其原因是北坡()A.受冷空气影响更大B.受空气湿度影响更大C.受山谷风影响更大D.受海陆位置影响更大【答案】1.A 2.B 3.A【解析】1.气温垂直梯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的度数。
读表可知,1:00~7:00,无论南坡还是北坡,气温垂直梯度数据为负值,即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升高,即是出现逆温现象,A正确。
大气逆温现象使用
例7.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对流 旺盛,若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可以抑制沙尘 暴。读图,回答1)~2)题
1).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0C,要抑制沙 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C A.一6℃以下 B.6℃以下 C.一4℃以下 D.4℃以下 2).右侧图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 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C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A.甲
B.乙
C.丙
D.丁
D
1).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D A.地面辐射减弱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2).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D ) A.19∶00~22∶00 B.04∶00~07∶00 C.07∶00~10∶00 D.13∶00~16∶00
例9.下图是“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 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2).锋面逆温: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在冬半 年有时会形成冻雨一些恶劣性天气。
3).地形逆温(盆地和谷底):常发生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 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 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 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 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温度℃
逆温现象 温度℃
正常现象
2、逆温成因:
1)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2)分类(成因)
1).辐射逆温(中高纬度):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 间,由于地面的强烈辐射而散失热量,使近地面气 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 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 下而上消失。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解释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解释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逆温现象是指一种自然现象,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温度的变化和全球变暖的趋势相反。
它表现为在某段时间内,温度比正常变暖的温度更低,尤其是高纬度地区的情况更加突出,且时间越长的情况越趋势越明显。
专家认为,逆温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也可能是全球变暖的一个例外,而其背后的原因和机理也值得仔细研究。
首先,逆温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这意味着它在比较短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强迫大气层进行逆向变化,而这种逆向变化在短时间内会迅速改变气温。
它的原因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速度过快,它影响了大气层的传热和热量输送,造成在某段时间内大气层温度的减少。
其次,逆温现象也可能是一种受全球变暖影响的例外。
这是因为在有些地区,全球变暖引发的温室效应会抑制气温的上升,即使在当地的气温变暖,但温室效应使其比原来更低。
此外,全球变暖也会影响大气层的水汽输送和热量输送,从而影响到气温的变化,而此类气候变化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最后,逆温现象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首先,它会影响大气中水汽输送和热量输送,从而导致一定影响天气的变化,比如说风力会变强,湿度会变大,最终导致当地的温度变化;其次,它会改变地表陆地发热过程,从而影响气候,最终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活动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总之,逆温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可能是全球变暖的一种特例,它会在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改变大气层的温度,并带来一定的影响,
比如说改变气象变化、湿度变化,以及地表陆地发热等,从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
因此,关于逆温现象的了解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便对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所了解,从而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阅读2013年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其应用(讲解与练习)一.逆温现象1.一般情况——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2.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温度低于0.6℃,也属于逆温现象。
产生逆温的条件:设理论温度(按温度的直减率变化)为T ,实际温度为T S (1)当T S ≥T 时,开始出现逆温现象(2)当T S <T 时,逆温现象消失二.成因类型1.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
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
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着,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逆温。
3.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4.锋面逆温: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着,也可出现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
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而且,逆温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观测点距地面锋线愈近,逆温高度愈低。
三.逆温的利与弊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
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
1月份的坡地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
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
从该地逆温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来说:逆温的下部光热条件适中,一般以发展喜温凉的作物和蔬菜为主;逆温带的中部逆温现象强烈,冬暖夏凉,一般以发展果树和冬季蔬菜基地为主;逆温带上部降水充裕,以发展林、草和药材为宜。
2.弊: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不利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20世纪世界6起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有关,小的污染事件就更多了。
很多大气污染物在排放出来时都比周围空气热(汽车尾气、工厂烟囱的烟气等),热空气比重较轻,因此一般情况下,较热的污染气体从冷空气中上升并在上部逐渐扩散。
如果存在逆温现象,暖空气层覆盖在冷空气层之上,较热的污染气体仅能上升到热空气层的底部。
在那里,污染气体的比重没有上部空气轻,也就不再上升,这样它们被局限在近地面的空气中,并在那里聚集。
有时冷暖空气的交界十分明显,可以看到污染空气有一个子坦的顶界。
如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山谷曾发生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就是逆温诱发的。
当然,即使不存在逆温现象,大气污染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逆温却使污染物浓度大大增强。
而且,一旦形成逆温,由于空气不易对流上升,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使近地面冷空气的密度增大,空气中的污染物增多,很难越过上部较轻的热空气。
逆温现象可能持续一周甚至更长时间。
特定的地形对形成逆温现象特别有利。
如美国洛杉矶就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太平洋吹来的冷空气受山脉阻挡,插人大陆的暖空气之下。
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就在一条大山谷中,当暖锋通过山脊平面时,冷空气仍滞留在山谷之中,形成逆温。
德国煤田丰富的鲁尔山谷在1984年~1985年冬季,长久的逆温现象造成大气污染,许多学校和工厂被迫关闭,私人汽车也被禁止使用,一直持续到空气重新洁净,在大多数天气状况下,除了等待逆温现象自行消失,别无办法。
有些天气状况,如逆温,能影响大气污染的程度;反过来,大气污染也能改变天气条件,如降低能见度,改变气温,增加雨水的酸性等。
这在粉尘造成的大气污染中表现特别突出。
美国密歇根湖的西南方是个工业区,有芝加哥市等工业城市以及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和哈蒙德市。
这些工业区的烟雾向东北方向吹过湖面。
起初,这些烟雾几乎难以察觉,随着水蒸气的凝结,开始出现云雾,最终形成雪晶。
密歇根湖大片降雪区就位于污染烟雾从西南方向向东北延伸的直线地带上。
这说明大气污染会引起降水的变化,当然这些降水是受污染的酸性降水。
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地区性气候也会发生影响,主要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的煤烟、粉尘等污染物改变了大气成分,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引起“温室效应”。
燃烧煤、石油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
二氧化碳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也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使大气吸收更多的辐射与逸散的能量而使地面增温。
因此,局部地区产生逆温现象,会使大气污染更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四.专题练习1.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的A 、B 、C 、D 四种情况中,最有利于某工厂68米高的烟囱灰尘扩散的是()3.下列四种气温垂直变化状况最有利于非典型肺炎扩散的是 ()[2006年·江苏]上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4~6题。
4.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甲 B.乙C.丙D.丁5.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台风过境 ②晴朗无云的夜晚 ③冷空气南下 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⑤暖锋过境 ⑥连续阴雨A ①④B ③⑥C ②③D.⑤⑥6.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 )A 山地B 谷地C 平原D 丘陵1781年,西班牙航海者在图示地区创建洛杉矶镇。
这里每年有200多天出现逆温现象,在人口不太多时,是宁静、环境优美的小城镇。
据此回答7—9题:7.图中两座山峰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A90千米B150千米C115千米D230千米20m 40m 60m 80m 100m A16.3℃ 16.6℃ 16.8℃ 17.0℃ 17.1℃ B21.0℃ 21.0℃ 20.9℃ 20.9℃ 21.0℃ C20.9℃ 20.8℃ 20.6℃ 20.2℃ 20.0℃ D 15.2℃ 14.8℃ 14.7℃ 14.9℃ 15.2℃8.这里经常出现逆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盆(谷)地地形B .大气层上冷下热C .人为释放的废热多D .大气逆辐射作用强9.1952年,洛杉矶有近400名老人因光化学烟雾的污染造成心肺衰竭而死亡。
光化学烟雾是指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混合物。
下列时间最容易产生光化学烟雾的是 A .春季早晨B .夏天中午C .秋天傍晚D .冬天晚上参考下列材料,完成10—12题。
材料一:我国某特大城市2000年7月8日、7月9日天气和空气质量表天气状况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 物 空气质量 级别 空气质量 状况7月8日 晴 158 NOX Ⅱ 轻度污染7月9日 晴 178 NOX Ⅱ 轻度污染材料二:图9是我国某特大城市上空2000年7月8日、7月9日等温面分布示意图。
10.该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来自()A .石油燃烧B .汽车尾气C .煤炭燃烧D .工厂废气11.该城市上空() A 盛行下沉气流 B 气流扩散条件变差C .出现逆温现象 D12.连日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烈,该城市() ()A .可能出现光化学烟雾污染B .臭氧浓度增加C .可能出现龙卷风天气D .氮气浓度增加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13.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辐射减弱B.大气逆辐射减弱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14.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A.19∶00~22∶00B.04∶00~07∶00C.07∶00~10∶00D.13∶00~16∶0015.右图(图3)中曲线表示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分析回答,图4中甲、乙、丙、丁四种气温垂直分布状况,与④处最为接近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00 500 10001000200 3560 2435121o 120o 119o 118o 117o 34o 35o 0 50 100km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对流旺盛,若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可以抑制沙尘暴。
读图回答16—17题16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A.一6℃以下B.6℃以下C.一4℃以下D.4℃以下17、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A.①时段B.②时段C.③时段D.④时段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簸。
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的气温)。
图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下图回答18—19题18..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19.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A.①B.②C.③D.④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0C/100米)时空变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