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片断及反思
观潮教学课后反思(集锦6篇)
观潮教学课后反思(集锦6篇)作为一名新进老师,课堂教学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项紧要内容,如何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观潮教学课后反思,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观潮教学课后反思第1篇词语教学的最后目的是要让同学学会运用,因此老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同学学会运用。
这堂课中“人声鼎沸”和“闷雷滚动”两个词语的教学设计就力求体现出让同学会“运用”的思想。
老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实在情境,然后让同学依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同学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
不但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同学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
假如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同学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同学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同学语言的进展极有意义。
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
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同学依据自身的理解快捷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同学都能参加,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观潮教学课后反思第2篇我怀着激动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结束了我来到新学校的第一堂语文课,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了今后能切实的提高自身的课堂效率,趁热打铁,适时写下了这篇教后记。
面对小学四班级同学学习语文爱好高,但自制力还不是特别好这种现状,我认为自身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提高:1、生字词教学不足到位,没有做到稳扎稳打。
由于我是第一年任教语文的客观原因,在语文课堂上没有花太多时间放在生字教学这一板块。
对于现在所教的四班级同学的心理情形还不是特别了解,虽然他们正处在低段向高段过度的阶段,但同学自发学习生字词的本领还处于待进展区,所以还需要以老师在课堂上主导生字教学为主,终归生字一直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点之一、对于不理想的字词基础作业情况,我在课后也尽量做了一些适时挽救的措施。
观潮教学反思总结(优秀9篇)
观潮教学反思总结(优秀9篇)《观潮》教学反思篇一这节课整个教学流程是“感受——理解——运用——延伸”。
我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努力达到自己设想。
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遗憾很多:如果课堂上把学生已经激发的情感通过不同方式的诵读训练表达出来,课文思想情感将更深化;如果老师提出问题更精确化,课堂效率会更高一些;如果让学生学会在读思中去自发的发现问题,不始终围绕老师一问一答的形式套教材,老师将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愉快;如果教学环节中细微处弘扬学生个性,教师大胆放开,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将会真正落到实处。
今后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争取打造出使学生更喜欢的课堂来。
《观潮》课文教学反思篇二下课后,我觉得课堂上有几个地方掌握得不好。
一、对单词的理解和学习太粗糙了。
虽然是四年级,但这是一个向高级阶段过渡的时期。
然而,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没有很好地理解单个单词的用法和含义,可能会失去积累的机会。
二、有人怀疑这会影响学生的理解。
情感路线仍然是根据老师的想象来实施的。
是否有情绪灌输的嫌疑?我上课不够大气。
有时我会坚持一种观点《观潮》教学反思篇三要想讲出一节让自己满意的课,真不容易;回忆讲一节课的过程,收获真大,这就是我讲完《观潮》这节课后的最真实的感受。
就这节课而言有成功之处,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我讲的是《观潮》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对本文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我从汇报收获导入,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课前我充分的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
学生在汇报收获时从不同角度进行,既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想突现出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这节课中我和学生共同营建了积极的情感交互过程,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去体验、感悟。
《观潮》教学反思最新9篇
《观潮》教学反思最新9篇《观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⑴出示“潮、浩、沸、涨”等生字,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再口头组词:⑴出示“犹、据、踮、恢”等左右结构的生字,指名读并口头组词。
⑴出示“罩、薄、崩、霎”等生字,说说特点。
⑴出示“闷”:多音字:mēn(闷热闷酒)mèn(闷气闷雷)⑴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置境引入1、播放录像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钱塘江大潮录像的部分内容)2、谈话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好吗?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什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10篇)
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10篇)观潮教学反思篇一《观潮》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
作者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于景,赞美了这一“天下奇观”,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和语言积累运用上。
一、让“读”占“鳌头”语文教学大多是通过读,让同学通过自身的理解体会,把潮水的声势浩大读出来。
但我们班上读得好的同学很少,多数同学朗读不够到位,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加强的。
我觉得在语文课上,同学应该“读”占鳌头,以读为主,以读为本。
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读字当头,一切都在其中。
而要使同学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教师应该为同学创设出良好的情境,让同学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1、加强指导:教给同学一些普通话朗读的基本技巧。
如重音、停顿、语速等。
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
”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抖”等词语。
2、充沛感悟:只有在充沛理解了文本内容,并将文本内化为自身的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同学才干将自身的感情融入文本,读出真情实感。
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应在同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钱江潮的雄伟气势后进行。
3、维护同学自尊心:同学朗读后,教师不能以简单的好与不好来评判,要引导同学一起讨论该生朗读的优缺点,不只注重横向的比较,更要注重纵向的比较,对有进步的同学要给以鼓励,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激发竞争心理:开展朗读竞赛,教师给同学诚实的评价,并给同学以期盼的目光,使外在的激励变成同学内在的竞争动力。
5、激发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努力激发同学的朗读兴趣,可以为同学创设一些朗读的情境,如扮演读、配乐朗读等。
让同学在这些训练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朗读的乐趣,视朗读为一件乐事。
《观潮》教案及反思(通用13篇)
《观潮》教案及反思《观潮》教案及反思(通用13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潮》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潮》教案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3、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
学习它,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可谓是“天下第一奇观”,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宋代周密的《观潮》。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1. 周密( 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
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
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
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
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
此篇选自《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语文《观潮》教学反思(精选13篇)
语文《观潮》教学反思(精选13篇)语文《观潮》教学反思篇1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在生活经验上的不足,可以借助情景模拟,情景再现,让学生的各个感官得到满足,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与理解,也能运用自己所获得的这种经验感受,去理解作者当时的感受,情感。
在教学《观潮》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借助多媒体展现大潮,体味它的壮观。
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真实画面会带给学生真切的感受,学生的想象毕竟狭窄。
语言文字能不能在头脑中生成画面,生活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见识少,缺少那种生活的体验,想象对他们来说就困难了。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钱塘江大潮是陌生的。
光从文字中去感悟显得有些空洞,因此,在教学开始,我先播放多媒体让学生随我一起观看大潮,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形成对大潮的第一印象。
之后在教学重点段落“潮来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录像片段,然后再来用心朗读课文,把自己观察到的情景读出来,这样很快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领悟文章美的蕴意,使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学生也真正感悟到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当然,上课的问题也不少。
比如,课文读得不够,有些地方学生读得不好,没有气势,教师范读效果不佳。
我想当时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范读,让学生体会大潮的气势效果会好得多。
因此,语文教学要运用多媒体,用直观的感受去体会作者文字的描述,与作者当时的情感产生共鸣,升华自己的情感,这样语文的学习就不难了。
我们现在的学校正给我们创造了这样有利的条件,各科教师们都应抓住机会,恰当运用多媒体,让我们的课生动起来,活泼起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各门科目都想学,乐学。
语文《观潮》教学反思篇2《观潮》是孩子们进入四年级学习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我任教小学语文所教的第一篇课文,原本两个课时的课文,我花费了三个小时讲完,从课文内容到写作手法,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还是意犹未尽。
《观潮》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
《观潮》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观潮》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观潮》的教学反思1《观潮》是一篇写景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文章思路明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展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一、解读文本,感知“天下奇观”。
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
《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宏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
“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文。
潮来之前,作者通过观潮人群急迫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
潮来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再现了大潮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 。
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
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p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的定为:1、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精彩词句,进步学生品读词句的才能。
2、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讲述描写“潮来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绘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创设情景体会“天下奇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才能,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p ,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
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
重点讲述课文最扣人心弦的潮来时宏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教学抓住了本节教学的重点,打破了难点。
1 观潮 教学反思【3篇】
【篇1】1、《观潮》教学反思《观潮》是一篇写景的课文。
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是:1.理解重点词、句、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抓重点段,领悟钱塘大潮的“奇”。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悟钱塘潮的“奇”,更近一层理解“天下奇观”。
主要抓住课文的3、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宏伟。
如“隆隆响声”“白浪翻滚”“白色水墙”“风号浪吼”等,运用了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景象。
再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又沸腾起来”等词语,体会观潮的人数多、热情高涨,体会间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
2.指导朗读,感受雄伟奇特的景象。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
首先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
接着我进行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
重点抓住“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塘江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一些,强调指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短语或词语。
然后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使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观潮教学反思(精选9篇)
观潮教学反思(精选9篇)观潮教学反思(精选9篇)1《观潮》是一篇写景的课文。
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是:1、理解重点词、句、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抓重点段,领悟钱塘大潮的“奇”。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悟钱塘潮的“奇”,更近一层理解“天下奇观”。
主要抓住课文的3、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宏伟。
如“隆隆响声”“白浪翻滚”“白色水墙”“风号浪吼”等,运用了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景象。
再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又沸腾起来”等词语,体会观潮的人数多、热情高涨,体会间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
2、指导朗读,感受雄伟奇特的景象。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
首先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
接着我进行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
重点抓住“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塘江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一些,强调指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短语或词语。
然后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使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4篇
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4篇《观潮》教学反思篇一《观潮》一课是我接手四年级二班后上的第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语言奠基,想象基奠“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句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名句,体现了钱塘江奇特卓绝的江潮,也令无数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开课前我用此名句做为导语点名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美留下一个想象。
其次,以读贯穿,想象感悟展开课题为了便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我从“观潮”二字出发,问:“观与看一词都包含有看的层面,作者为何取“观”而不取“看呢”?举手的学生很多,有的说看不好听,很口语,有的说看可以是随便的不细致,还有的说观比看多了一层欣赏,和时间长的意思。
我觉的孩子们理解的都很不错,我点明“既然是在观,就要有所过程,学生们表示同意,那么作者是按怎样的步骤写了自己观潮的过程呢?”学生默读全文很快找到了答案。
接着我们认读了文本中的生词。
在有了第一步的基础后,我就让孩子们去分步阅读文本,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潮水的雄伟壮观。
划出有关句子,朗读交流。
孩子们对潮来时的描写特别感兴趣,因为它那么直观,那么生动。
让他们读后,就让他们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虽然没去过,虽然不能现场感受,但是能结合词句那么想象一回,也是生动的。
我想在孩子们的脑中,至少已经有好多个版本的“钱塘江大潮”了。
最后,图文结合,情感收场在大量的读、说,体味、想象后,钱塘江潮水在孩子们的闹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这时,我出示了文中的插图,观看钱塘潮水,加深对课文句子的理解。
看完,我说:“站在观潮台,面对如此的潮水,你想说什么?”将它写下来。
孩子们写后,进行了交流。
说的就是感受、感叹、神往……如果让你给文章加一个结尾你会怎么加呢?杨思怡同学用了写作中常用的首尾呼应:“钱塘江大潮真是名不虚传,不愧为天下奇观”!一堂课下来,课堂中的一下几个地方处理不够好和预想的差距比较大。
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5篇
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5篇《观潮》教学反思篇一今天我们迎来了第一课《观潮》。
因为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体制内的课文,第一次感受体制内语文课的上法,所以我提前布置了预习作业:熟读课文、通关生字。
我也提前进行了准备,精心制作的PPT,教案从草案到二案,再到最后的定稿。
怎么样用简单的语言去让孩子理解我说的话,我在心里反复进行了练习。
通过课堂上的反馈,孩子的预习作业完成的不错,但是也有几位学生做的不够好。
教师有的语言还是让学生不太懂,对老师每一个环节布置的任务有的孩子不能领会。
但是也有几位同学表现突出。
今天这节课,我其实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的:孩子们能朗读吗?他们喜欢这种类型的课堂吗?他们能感悟出其中的感情吗?······一系列的疑问,所以我准备第一次上课用三课时的时间去讲授。
但是结局出乎我的意料,我们用了两课时的时间讲解完了所有内容,最后另外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观看了钱塘江大潮的视频。
课后我很兴奋,孩子们也很兴奋,大概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亦或是他们真的需要这样的课堂。
下面,我就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一下反思。
一、PPT呈现“钱塘江大潮”图片,学生回答“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这是导入环节,想用图片让孩子对课文先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但是大部分同学站起来回答的时候,都说的是“我觉得这个浪潮像······”但是乔治璋、赵元浩、苏诗雅、乔韵芝这几个孩子说的特别好,“我看到了大潮像水墙,我觉得十分壮观”等类似的答案。
这一环节是老师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还是学生的理解出现了问题,我到现在还不是很明白,也许我们还需要多磨合。
二、生字的学习PPT出示本课的生字,孩子预习的不错,所以生字很快就过关了。
只是第一次这样学习,对读词语的方式不熟悉、有的孩子感到害羞,因此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会越来越棒。
《观潮》教学反思优秀4篇
《观潮》教学反思优秀4篇《观潮》教学反思篇一【主题与问题】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情感、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情感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它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和支配的作用。
”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情感的作用。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认为,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生活化,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人生价值观,让学生在美好情感中学习语文,感受生活,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崇高的情感品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
那么如何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统一,进一步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呢?【背景】《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
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用“情”字贯穿始终,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事例】一、创设情境,掀起情感的浪花〖片断一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
)师: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师:“奇观”是什么意思?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师:我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
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
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
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
)(生不断发出赞叹。
)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非常壮观。
生:我认为钱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观”。
生:我真想亲自去看看钱塘江大潮。
〖片断二师:你们还有哪些问题?生:老师,“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为什么说它“横贯江面”?“横贯”是什么意思?师:我们来做个看图填词的练习,你就明白了。
《观潮》教学反思(15篇)
《观潮》教学反思(15篇)《观潮》教学反思1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重点体会“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等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大潮的雄伟气势。
特别是在感悟“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句话时,有学生提问:“老师,作者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我先表扬了学生。
接着,我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逐步添上的词语有什么作用?同时进行一些小镜头“精彩回放”。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观看了视频后,我反问学生:“作者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呢?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有什么作用?”此时学生已经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潮来时的形态和战马向前奔很像。
战马马不停蹄地向前,潮水也是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铺天盖地地涌来。
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了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这样教学抓住了本节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观潮》教学反思2【主题与问题】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情感、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情感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它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和支配的作用。
”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情感的作用。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认为,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生活化,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人生价值观,让学生在美好情感中学习语文,感受生活,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崇高的情感品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
那么如何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统一,进一步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呢?【背景】《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观潮》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观潮》教学反思(通用15篇)《观潮》教学反思1部编版四班级上册的语文开篇之作《观潮》,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顺序特点时,学生在总结“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不是特别的精确。
当学生只说到时间顺序时,我马上继续发问:从哪儿看出来是时间顺序的?学生说到: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早上”“午后一点”“过了好久”。
“早上的时候潮来了吗?”“没有来。
”“那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点发生的事情总结为什么?三个字概括一下。
”“潮没来?”“潮还没来,那我们可以称为叫潮来什么?”同学们有点晕乎乎的了,我马上反问到:早上你准备来上学,但是还没有到学校,那段时间可以称为叫上学前,对吧?”“潮来前?”这样递进式的发问,使学生的思维紧跟课堂的节奏,看着他们一个个求真的眼神儿,感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成的课堂。
突然想起徐文祥老师执教《少年闰土》一课时的不断发问,学生紧跟步伐,丝毫没有时间松懈。
《观潮》教学反思2《观潮》是语文S版四班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
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述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
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异常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以读为主,以读为本。
经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抓重点段,领悟钱塘江大潮的“奇”。
在教学中,我紧紧扣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做文章,经过抓住课文重点句段,引导学生体会:抓住描述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从而引导学生层层深化地领悟钱塘江大潮的“奇”。
二、指导朗读,感受雄伟壮观的景象。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阅历。
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
《观潮》教学反思(15篇)
《观潮》教学反思(15篇)《观潮》教学反思1《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按时间的推移挨次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方,把钱塘江描绘得有声有色,再现了钱塘江大潮宏伟壮丽的景象。
这是一篇培育同学灵感、关心同学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育同学的审美情趣的好文章。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
《观潮》中描述潮来时的宏伟壮丽的景象这一局部资料是课文的重点,而抓住重点词句来品尝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之美是难点。
这局部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同学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得意,做到了以读为本。
“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或者哪些词语体会到潮来时的壮丽?”同学能够充分进展自己的见解,并把体会到的那种壮丽读出来,同学的感知还是比拟到位的。
读到“浪潮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播放大潮视频,使同学看到真实的情景,感受到了大潮涌动的速度,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概的改变。
这样既稳固了同学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同学读书的爱好。
对于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如此壮丽的缘由,虽然课堂上进展了简洁介绍,可能由于四班级同学对于中国地理的生疏,依旧是一知半解。
2、教学收获〔思得〕。
〔1〕在这节课中,同学为主体的意识表达得非常清晰,比拟充分地发挥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专心性,表达了以人为本。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讲解,主要通过同学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宏伟壮丽。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转变角色参加同学的学习,如在同学读得有味道时,教师也参加他们的朗读,评教师的朗读,从同学的评议中,教师奇妙地指导朗读,极大地激发起同学读书的专心性。
〔2〕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意同学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表达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如在“句子比拟”这一环节,透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好地帮同学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
熟读自然就能成诵,更能够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观潮》教学反思(通用20篇)
《观潮》教学反思《观潮》教学反思(通用20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潮》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潮》教学反思篇1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由远到近抓住“潮”的特点进行叙述。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依“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观”字写了观潮的地点、时间,观潮人的心情,围绕“潮”字写了潮水的汹涌、气势磅礴。
要引导学生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
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不足之处是,由于没有电脑装备,学生生看不到具体的大潮情景,只能靠朗读及想像来体会大潮的美景,不能进行图文对照地学习课文。
《观潮》教学反思篇2我很喜欢这篇课文,文字优美,用词大气,尤其是读起来气势磅礴,荡气回肠。
文章写得如此之美,我们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来感受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呢?在教学中我认为运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的教法比较恰当。
教学时,我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
但我发现学生对课文描写的景象比较陌生,一是由于对课文词语的陌生,二是由于对场面的陌生。
于是我思考是直接给他们先看录相后讲,还是讲完后再看录相呢?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决定先讲再看录相。
《观潮》简短教学反思9篇.doc
《观潮》简短教学反思9篇范例一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
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
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我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
这样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
加上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在和谐的气氛和环节设计中学生很自然地又学到了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技巧──带上动作表演读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称得上独具匠心,效果很好。
范例二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如齐读、男女赛读、表演读、配乐读等,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
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如让学生谈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培养学生的语感,落实五好目标中的朗读好。
在句子比较这一环节里,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
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道填空文段让学生口头回答,同时也落实学生的口才好,更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范例三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
《观潮》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观潮》教学反思(合集15篇)《观潮》教学反思《观潮》教学反思1钱塘江江大潮浙江省,真正能到过钱塘江的小朋友很少,能有幸看到“天下奇观”壮景的小朋友更少。
因此,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真正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之威,咆哮之势,感受到大潮的动态之美是教师教学预设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一、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感悟课文内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着重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
教学时,我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有关“潮”的句子,朗读并感知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和描写方法。
在学生初步感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之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惊叹大潮的奇观,然后回归整体,朗读背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明显地感到,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认识逐步加深,赞叹、惊讶之神逐步显现。
二、以“声”、“像”辅助释疑解惑在教学过程中,电教手段的适当运用,能创设情景,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在本节课中,对于“闷雷滚动、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的理解,在学生初步了解之后,媒体配以声音,对“如线的潮、横贯江面的潮、如墙的潮和如万马奔腾的潮”的`句子的教学时,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媒体配以相应的画面,帮助了学生理解,促进了学生朗读,感觉效果较好。
三、以“读”促思通文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
《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想象鲜明,富于感染力。
有感情地朗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这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读法:课始的教师激情朗诵;课中学生的自读和齐读相结合;理解后的感情朗读和课尾的背诵。
读的形式多样,以读引思、以读促思、读思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教学片断及反思 【主题与问题】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 “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 应该比那 些缺乏情感、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 更加迅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 “情感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它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和支配的作用。
”这些论述, 都说明了情感的作用。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认为,重视语文学 科的人文性和生活化, 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人生价值观, 让学生在美好情 感中学习语文,感受生活,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崇高的情感品质,是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 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
那么如何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统一, 进 一步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呢? 【背景】 《观潮 》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
文章语言优美,词语 丰富,句子 变化错落有致。
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 令人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如见其景。
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用“情”字贯穿始终, 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 【事例】 一、创设情境,掀起情感的浪花 〖片断一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1 / 11(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
) 师: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 师:“奇观”是什么意思? 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师:我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 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
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
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
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
) (生不断发出赞叹。
) 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非常壮观。
生:我认为钱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观”。
生:我真想亲自去看看钱塘江大潮。
〖片断二 师: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生:老师,“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为什么说它“横贯江面”?“横 贯”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来做个看图填词的练习,你就明白了。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CAI 课件图片:1、钱塘江潮水横贯江面图;2、钱塘江横卧江面图。
),两个词分 别应该填入哪幅图中呢? 生:“横贯”填到图1中,“横卧”填到图2中。
师:能和大家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图2中,江面很平静,就像躺着睡觉似的,所以我填“横卧”;而图1 中潮水是动的,我觉得应该填“横贯”。
师:你很会思考,填得不错,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了。
“横贯”就是横 着通过去的意思。
生:老师,我想听听闷雷滚动的声音。
(师CAI课件音频:闷雷的声音。
) 生:老师,作者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呢?潮水的声音真有那么大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
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
(CAI课 件显示:战马奔腾逐渐切换到潮水奔涌,并作有巨大的响声。
)看到这儿,你是 不是有了更深的体会呢?2 / 11生:我发现潮水向前涌和战马向前奔很像。
战马马不停蹄地向前,江水也是 后浪推前浪,不断地流去。
生:我觉得战马跑得很快,潮水向前涌得也很快,都很有气势。
生: 我听到战马奔跑时的声音和潮水奔腾的声音都是滚滚而来, 震动大地的。
师: 你们有这么深的感受, 我想你也有把潮水的这种气势背出来, 谁来试试? (学生纷纷举手。
) 师:觉得自己能行的,起立! 生:(全体起立。
)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生:(兴奋地点头。
) 师:(电脑播放录像。
)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 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 师:听着动情的背诵看着精彩的画面,使人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 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 声音 (越来越响) , 浪头 (越来越高) , 气势 (越来越大) 。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教学反思 课堂中教师着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在“片段一”,教师精心设计了 从声音到影像的“开场白”, 拨动情弦, 激起学生好奇的涟漪, 荡起想象的浪花, 使学生很快进入观潮的境界。
从心理上讲,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要产生一种 新鲜好奇感,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觉悟,精心设计开场白,以便使下面的整个教学 进程左右逢源,水到渠成。
在“片段二”,教师多次利用到了CAI课件,能使 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情绪高涨;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理解词句;能把 训练语言与发展思维结合起来。
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 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在 认知、教育、发展等诸方面的任务,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二、情感朗读,激起情感的涟漪 〖片段三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勾 出来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学生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 兴趣。
)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 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 人群又沸腾起来。
看到那条白线, 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 好吗?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3 / 11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老师抓住这个契机。
)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学生如临其境地齐读。
(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 然后又从 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 从概念到形象, 又从形象到概 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 生: 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 变粗, 横贯江面”。
师(和蔼地说):你欣赏他读的哪些地方? 生:流利、正确,有点感情。
(实事求是地评价。
) 师:你能比他读得更有感情吗? 生:(自信地说)能。
学生读“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 粗,横贯江面”。
生:读出了从远到近的感觉。
师:他是怎样读出了从远到近的感觉的呢? 生: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语气逐渐加重,他读出远到近的气势。
师(问读的那个学生):你自己觉得呢? 生:刚才读得还不够有气势,我相信我还能读得更好。
(学生自发地为他的自信喝彩。
) 师:你很自信,那就请你再读一次,我们再欣赏欣赏。
(可以看出老师非常尊重学生, 学生有表现的欲望, 老师就给他提供空间。
) 生:(生读。
) 师: 我也欣赏这句, 但我更欣赏他的勇气和自信。
我也想来读一读, 可以吗? (老师深情并茂地读,还带上了动作表演读。
) (老师读后学生自发地鼓掌。
) 师(很谦虚地问):有没有你欣赏的地方呢? 生:您的字音很准。
师:谢谢你,你很有礼貌,对长辈称呼“您”。
生:老师带上了动作。
师:做动作有什么好处呢? 生:让我们感受到了潮来时的气势越来越凶猛,感觉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生:很直观,让我们加深了理解。
师:那谁来说说,横贯江面是什么意思? 生:占满的意思。
师:你用什么方法理解到的? 生:从你读到“横贯江面”时做的动作体会到的。
4 / 11师:一边观察,一边动脑筋理解,这种学习方法很好。
你们也做做动作读读 这句话。
老师全面巡视,适时帮助,参与学生的读和评议(学生读得铿锵有力,似乎 要把整个江面占满,可以看出学生都理解了),两个学生带上动作读后互相评议 对方, 老师加入其中一组评议时说: “我欣赏这样的孩子, 互相读后纠正, 评议, 这样能帮助我们把书读得更好。
” 〖片段四 生: 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
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 它读好还真不容易。
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准备,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 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学生很积极地准备。
)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学生自发鼓掌,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 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
教师朗读这一句。
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 师:棒极了!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 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你们的朗读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钱塘 江大潮的壮观,现在自己说说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景象,可以看书说,也可以用 自己的话说,还可以跟着老师的画面说。
(学生自由说,兴趣很高。
) 学生一起边看课件画面边说边表演潮来时的景象。
〖教学反思 学生在读中悟情,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
课文不是无情 之物。
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 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体味和揣摩出课文内在意蕴。
正如米作仁先 生所指出的:“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 命。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通过深情朗读,可以使学 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课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课文的情 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
学生便可以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 中升华。
5 / 11三、阅读表达释放情感的精华 〖片段五 师:学到这儿,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请你来给钱塘江观潮的客人当导游,我 们先来设计一个开场白。
生:游客朋友们,大潮就要来了,请跟我来,我会带你看个仔细。
生:游客朋友们,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今天是观潮最 好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哟。
生:游客朋友们,大潮威力无比,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靠近江边。
师:相信你们都是合格的导游。
现在就请你们给画面配上解说词,注意用上 设计好的开场白。
先在小组内练习一下,一会看看哪个组说得最精彩。
(CAI课件视频:潮来时的过程。
) (生在组内练说。
) 师:请大家推荐一个同学来当导游。
生: 游客朋友们, 欢迎您来钱塘江观潮。
你听到了吗?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可江面还是风平浪静。
你看,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 线了。
那条白线移动得很快,越来越粗,横贯江面。
潮水已经涌起两丈多高了, 就像是一堵白色城墙。
潮水越来越近了, 就像是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你听, 那声音快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了。
游客朋友们, 你们认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吗? 师:这位同学介绍得不错,用上了很多课文中的精彩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