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图数据和地图语言(2) 地图与地图学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地图学课件第三章地图数据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时地图数据源的发展
实时地图数据源的采集技术不断发展,例如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 时获取各种交通信息和动态数据。
实时地图数据源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例如智能交通、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 对实时地图的需求越来越大。
实时地图数据源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成为重要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用户 隐私和数据安全。
多源地图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
多源地图数据融合技术不断发展,可以将 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地图数据进行整合 和融合,形成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地图。
多源地图数据融合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 化成为重要方向,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 和规范,促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多源地图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 例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领 域,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物流配送
物流公司可以通过地图专题数 据了解道路状况、交通状况等 信息,优化配送路线。
灾害应急
在灾害发生时,可以通过地图专题 数据了解灾区的受灾情况、救援进 展等信息,为救援工作提供支持。
04
网络地图数据源
网络地图数据源的种类
商业地图数据数据。
地图学课件第三章 地图数据源
目录
• 地图数据源概述 • 地图基础数据源 • 地图专题数据源 • 网络地图数据源 • 地图数据源的发展趋势
01
地图数据源概述
地图数据源的定义
01
地图数据源是指用于制作地图的 各种地理信息数据的来源,包括 地图、遥感影像、GPS数据、测 量数据等。
02
地图数据源是地图学中非常重要 的概念,它是地图制作的基础, 直接影响地图的质量和精度。
卫星地图
在气象预报、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等领域有广泛应 用。
实时地图数据源的发展
实时地图数据源的采集技术不断发展,例如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 时获取各种交通信息和动态数据。
实时地图数据源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例如智能交通、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 对实时地图的需求越来越大。
实时地图数据源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成为重要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用户 隐私和数据安全。
多源地图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
多源地图数据融合技术不断发展,可以将 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地图数据进行整合 和融合,形成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地图。
多源地图数据融合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 化成为重要方向,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 和规范,促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多源地图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 例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领 域,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物流配送
物流公司可以通过地图专题数 据了解道路状况、交通状况等 信息,优化配送路线。
灾害应急
在灾害发生时,可以通过地图专题 数据了解灾区的受灾情况、救援进 展等信息,为救援工作提供支持。
04
网络地图数据源
网络地图数据源的种类
商业地图数据数据。
地图学课件第三章 地图数据源
目录
• 地图数据源概述 • 地图基础数据源 • 地图专题数据源 • 网络地图数据源 • 地图数据源的发展趋势
01
地图数据源概述
地图数据源的定义
01
地图数据源是指用于制作地图的 各种地理信息数据的来源,包括 地图、遥感影像、GPS数据、测 量数据等。
02
地图数据源是地图学中非常重要 的概念,它是地图制作的基础, 直接影响地图的质量和精度。
卫星地图
在气象预报、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等领域有广泛应 用。
第三章 地图数据和地图语言(2)
(1)性质特征的描述
利用 形状、结构、颜色、方向等视觉变 量描述性质特征。
地图上的点状符号
郑州市 水准点
道路
沼泽
境界
树林
(2)数量特征的描述
(3)关系特征的描述
描述地图符号系统分类、分级以及层次结 构和空间组合。 主要由 形状、色相、结构 这三个视觉变 量进行表达。
耕地 农用地 园地
3.0 5.0 5.0 1.0 5.0 5.0 2.5 1.5
重 点
1、了解地图数据的类型,和基本组织形式
2、地图符号的分类,掌握根据几何特征的分 类。 3、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及视觉感受效果,掌 握不同视觉变量会产生相应的视觉感受。
4、掌握地图符号的设计要求,学会如何设计 符号。
6 视力及感受规律
7 技术和成本因素
8 传统习惯与标准
(2)符号的设计要求
图案化 象征性 种类简化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2)符号的设计要求
图案化 象征性 种类简化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2)符号的设计要求
图案化 象征性 种类简化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2)符号的设计要求
图案化 象征性 种类简化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课堂练习
设计 图书馆、公园、商场、饭店、汽车 站等点状符号,要求设计的符号具有较强的象征 性。
(三)、 地图符号设计的方法
(1). 符号的构图 构图,就是设计符号的图形,是符号设计 的主体。构图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体的 几何图形。最简洁的几何形状依感受效果排序为:
(地图学课件)第2讲链接(第三章我国地形图采用的地图投影)
此投影在纬度60°以内,采用经差6 °、
Nn=1
纬差4 °为一图幅。经纬线间隔1 °。经线
均为直线,中央经线左右各2 °的经线,
保持长度不变,中央经线的长度较实际长
度略小。纬线为圆弧,边纬线垂直于中央
经线,并保持实长,其余纬线长度较实长
为小。由于每一幅地图的范围不大,所以变形也小。 Ns=1
第五节 我国地形图采用的地图投影
第五节 我国地形图采用的地图投影
我国地形图的投影,除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国际投影和等角圆锥 投影外,其余都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一、国际投影(又称改良多圆锥投影) 5、对多圆锥投影原理的解释 多圆锥投影,中央经线投影为直线且保持长度不变,其余经线投影为对
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赤道投影为直线,其余纬线投影为同轴圆弧, 圆心位于中央经线上,各纬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且与中央经线正 交。
我国地形图的投影,除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国际投影和等角圆锥 投影外,其余都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一、国际投影(又称改良多圆锥投影) 3、拼接时产生的后果 由于各幅地图均系单独投影,虽然同一列与同一行图幅可以密切拼接,
但上下左右四幅拼接在一起,则发生裂隙。如果九幅或更多幅地图 拼接在一起,则变形更大,但仍可有效的进行研究地区的阅读。 4、七十年代以前,我国1/100万地图一直采用国际投影,现在改用等角 圆锥投影。
第五节 我国地形图采用的地图投影
我国地形图的投影,除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国际投影和等角圆锥
投影外,其余都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一、国际投影(又称改良多圆锥投影)
这种投影既不等角也不等积,中央经线是一条没有变形的线,离中央经
线越远,变形越大。
1、此种投影方式应用于1:10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
地图学课件-第三编 地图数据和地图符合
面积分布指事物的占有范围、连续的空间现象。因此面状符号在地图 上是一块图斑。
体积分布可以推想为从某一基准面向上下延伸的空间体,例如人口或一 座城市,可以表示具有体积量度特征的有形实物或概念产物,这些空间现 象可以构成一个光滑曲面。因此体积符号在地图上可以表现为点状、线状、 面状三维模型。 所以把地图上符号的分类确定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体 积符号。
1. 整体感和差异感 整体感:“联合感受”,某些像素和图形是 独 立于另外一些像素和图形的整体。
如:地形图同类要素之间的整体感。 河流、地貌
差异感:“选择性感受”。某种要素图形突 出 于平面上,目标突出与背景。
2. 等级感 观察对象时,能迅速而明显地区分出几个 等级的效果。 产生等级感的视觉变量:尺寸、明度
3. 地图的使用要求 地图的类型、主题、比例尺、地图使用 对象和使用条件等。 影响地图内容的确定, 制约符号设计 4.所需感受水平 资料特点、内容主次、图面结构等影响 感受水平
如,地形图各要素感受水平一致 专题图的主题内容需较强的感受 效果
5.视觉变量 决定视觉效果 影响地图符号的设计 6.视力及视觉感受规律
-点状符号: 指符号的整体大小。 -线状符号:构成它的点尺寸改变,线宽改变。 -面积符号:尺寸与面积符号范围轮廓无关。
3.方向变量 适用于长形或线状的符号。所谓方向变化是对图幅的坐标 系而言,在整幅图中必须和地理坐标的经线或直角坐标线成 同一的交角才不致混乱。
4.颜色变量
是最活跃的一种视觉变量。颜色包括颜色和非颜色,颜色 具有色相、亮度、彩度三种特性,而非颜色却只有亮度特性。 颜色的三种特性对制图来说各有作用,因而也可以各自成为 一种视觉变量。
• 3.间距量表
通过一定量值形成的制图对象排序,利 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不能 确定系统中某一特定物体具体的值
体积分布可以推想为从某一基准面向上下延伸的空间体,例如人口或一 座城市,可以表示具有体积量度特征的有形实物或概念产物,这些空间现 象可以构成一个光滑曲面。因此体积符号在地图上可以表现为点状、线状、 面状三维模型。 所以把地图上符号的分类确定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体 积符号。
1. 整体感和差异感 整体感:“联合感受”,某些像素和图形是 独 立于另外一些像素和图形的整体。
如:地形图同类要素之间的整体感。 河流、地貌
差异感:“选择性感受”。某种要素图形突 出 于平面上,目标突出与背景。
2. 等级感 观察对象时,能迅速而明显地区分出几个 等级的效果。 产生等级感的视觉变量:尺寸、明度
3. 地图的使用要求 地图的类型、主题、比例尺、地图使用 对象和使用条件等。 影响地图内容的确定, 制约符号设计 4.所需感受水平 资料特点、内容主次、图面结构等影响 感受水平
如,地形图各要素感受水平一致 专题图的主题内容需较强的感受 效果
5.视觉变量 决定视觉效果 影响地图符号的设计 6.视力及视觉感受规律
-点状符号: 指符号的整体大小。 -线状符号:构成它的点尺寸改变,线宽改变。 -面积符号:尺寸与面积符号范围轮廓无关。
3.方向变量 适用于长形或线状的符号。所谓方向变化是对图幅的坐标 系而言,在整幅图中必须和地理坐标的经线或直角坐标线成 同一的交角才不致混乱。
4.颜色变量
是最活跃的一种视觉变量。颜色包括颜色和非颜色,颜色 具有色相、亮度、彩度三种特性,而非颜色却只有亮度特性。 颜色的三种特性对制图来说各有作用,因而也可以各自成为 一种视觉变量。
• 3.间距量表
通过一定量值形成的制图对象排序,利 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不能 确定系统中某一特定物体具体的值
(完整版)地图学第三章
Cii = ( Bi+ Bi+1 ) / 2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3章 地图概括
等 选取间隔 距离分级
比
长短分级
数
> An
列
… B1 ~ B2 B2 ~ B3
Bn-2 ~ Bn-1 Bn-1 ~ Bn
C11
模
An-2 ~ An-1
C21
C22
式
…
… ……
A1 ~ A2
Cn-1,1
… Cn-1,2
Cn-1,n-1
⑴ 符合方根规律,尺寸缩小: C1 = 1 ⑵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相同 :
√ 线状 C2 = MA / MB
√ 面状 C3 = (MA / MB )2
⑶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不同 :
线状 C2 = ( SA / SB ) ·√MA / MB
√· 面状 C3 = ( fA / fB ) (MA / MB )2
⑷选取级x的调整可适当弥 补地理差异的影响。
河流选取指标
河流条数 指标
比例尺
NA NB
1:10万 → 1:25万 X=2 59 25 (24)
1:25万 → 1:50万 X=3 25 11(9)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3章 地图概括
§3 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3.1 分类 —— 聚类或分群的过程
1. 层次归类 2. 数量分级 3. 等级合并 4. 降维转换 5. 分区选取
行化简 形状、数量、质量 概括的目的:突出制图对象的类型特征,
抽象出其基本规律,使用地图图形传递 信息,并延长地图的时效性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3章 地图概括
§1 地图概括概述
1.1 地图概括的性质
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 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 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地图语言》课件
地图语言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图语 言有望在多个领域,如交通、 城市规划等,发挥更重要的作 用。
六、总结与展望
• 本课程的学习将帮助您深入了解地图语言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 地图语言在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未来地图语言将发展成为一种更加智能、高效的地理信息表达方式。
《地图语言》PPT课件
地图语言是一门关于地图的重要学科,本课程将介绍地图语言的定义、分类、 结构和应用实例,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一、引言
本课程主要介绍地图语言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和历史背景,为后续章节的 内容打下基础。
二、地图语言的基本概念
地图语言的定义
地图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符号系统,用于描述和传达地理空间信息。
地图语言的分类
地图语言可以根据其表达方式和用途进行分类,如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
地图语言的特点
地图语言具有简洁、准确、易于理解和传达的特点,能够有效地表达地理信息。
三、地图语言的结构
地图语言的基本元素
地图语言的基本元素包括符号、 颜色、线条等,用于表示地貌、 水系、建筑等要素。
地图语言的层次结构
地图语言采用层次结构来组织地 理信息,从整体到细节的方式帮 助人们理解地图。
七、参考文献
• 文献1 • 文献2 • 文献3
八、致谢
• 地图语言专家 • 合作伙伴 • 学院领导
地图语言的语法规则
地图语言有一套规范的语法规则, 用于描述地理信息元素的排列和 组合方式。
四、பைடு நூலகம்图语言的应用实例
1
地图应用软件中的地图语言
地图应用软件使用地图语言来展示地理信息,在导航、旅游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
(完整版)《地图学》课件
地图学基本知识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1 地图的相关概念 §2 地图分幅和编号 §3 地图学的定义及学科体系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古代地图
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寻找描 述和分析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工具,从交通 运输、农田水利、市政建设管理、疆土区域 的划分以及行军打仗,都离不开空间信息。 这个最普通的工具就是地图。
比例尺
表示实地面积(Km2)
1:5000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1:25万 1:50万 1:100万
5 20多 110多 450多 1800 16000 64000 255000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1.3 地图的分类
1.3.4 其他方式
按使用方式划分:桌面用图、挂图、小图册、屏幕地图 按材质划分:纸质、丝绸、石质、木质、塑料等 按外形划分:平面、三维、球形 按结构划分:单幅、多幅、系列图、地图集 按幅面大小:对开、全开、微缩地图 按地图图型:分布图、区划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网格图
七世纪中叶的亚洲(唐朝)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现代地图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由以上地图展示可知,人类以地图作为认识客观 世界、传递时空信息的方式之一,不但没有被其他形
式所代替,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地图的制作精 度不断提高,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应用功能不断扩大、 制图理论日趋成熟。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2.3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地理信息基本概念
• 数据与信息 • 数据(data)——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包括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1 地图的相关概念 §2 地图分幅和编号 §3 地图学的定义及学科体系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古代地图
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寻找描 述和分析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工具,从交通 运输、农田水利、市政建设管理、疆土区域 的划分以及行军打仗,都离不开空间信息。 这个最普通的工具就是地图。
比例尺
表示实地面积(Km2)
1:5000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1:25万 1:50万 1:100万
5 20多 110多 450多 1800 16000 64000 255000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1.3 地图的分类
1.3.4 其他方式
按使用方式划分:桌面用图、挂图、小图册、屏幕地图 按材质划分:纸质、丝绸、石质、木质、塑料等 按外形划分:平面、三维、球形 按结构划分:单幅、多幅、系列图、地图集 按幅面大小:对开、全开、微缩地图 按地图图型:分布图、区划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网格图
七世纪中叶的亚洲(唐朝)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现代地图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由以上地图展示可知,人类以地图作为认识客观 世界、传递时空信息的方式之一,不但没有被其他形
式所代替,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地图的制作精 度不断提高,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应用功能不断扩大、 制图理论日趋成熟。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2.3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地理信息基本概念
• 数据与信息 • 数据(data)——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包括
地图学_第三章地图数据源 PPT课件
定名量表可用于形象的、几何的和 组合的点状符号
定名量表
定性关系 无定量关系
2.顺序量表
按某种标志将制图物体或现象排序,表现 为一种相对的等级,称为顺序量表。
如 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等
顺序量表
分级定性:大小、主次、新旧等
有等级,无数量
排序标志:(1)单因素或多因素: 河流长、宽
(2)定性:长年河、时令河
1. 卫星像片 2. 航空像片:影像地图 3. 地面摄影像片
三、统计资料:年鉴等 四、文字资料 1. 地理考察资料 2. 各种区划资料 3. 政府文告、报刊消息 4. 各种地理学文献 五、GPS数据
§3.2 地理变量与制图数据
一、地理变量的基本类型
(一)基本概念 (1)地理变量: 地理现象的定性或定量描述即构成地理 变量。 (2)制图数据 : 当地理变量用于制图时,这些变量就转化成了制图 数据。
1. 分级数量确定
(1) 符号法分级 艺术符号: 3级 几何符号: 5-7级 线状符号: 3级
(2) 颜色分级 单色版: 5级 多色版: 7-8级
2.标定分级界限的方法 左闭右开、右闭左开
3.分级系统的种类 (1)等间隔分级 (2)有系统地向量表高端变大或变小的间隔分级 (3)按某种变量系统确定分级间隔
制图:
地理变量
分类、分级处理
制图数据
符号化
地图符号
制图实质:研究表达各种地理数据的符号 和图形在地图上的位置。 (二)基本类型
1.按性质分为: 空间数据:构成地理事物的空间形状、
确定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属性数据: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地理事物
的性质和特征。
空间数据: 基本概念:
用来表示地理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和 分布特征诸方面的信息.又称图形数据 作用: -空间定位:确定位置 -空间量度:长度、面积、体积等 -空间结构: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空间聚合:空间数据与专题数据的结合
定名量表
定性关系 无定量关系
2.顺序量表
按某种标志将制图物体或现象排序,表现 为一种相对的等级,称为顺序量表。
如 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等
顺序量表
分级定性:大小、主次、新旧等
有等级,无数量
排序标志:(1)单因素或多因素: 河流长、宽
(2)定性:长年河、时令河
1. 卫星像片 2. 航空像片:影像地图 3. 地面摄影像片
三、统计资料:年鉴等 四、文字资料 1. 地理考察资料 2. 各种区划资料 3. 政府文告、报刊消息 4. 各种地理学文献 五、GPS数据
§3.2 地理变量与制图数据
一、地理变量的基本类型
(一)基本概念 (1)地理变量: 地理现象的定性或定量描述即构成地理 变量。 (2)制图数据 : 当地理变量用于制图时,这些变量就转化成了制图 数据。
1. 分级数量确定
(1) 符号法分级 艺术符号: 3级 几何符号: 5-7级 线状符号: 3级
(2) 颜色分级 单色版: 5级 多色版: 7-8级
2.标定分级界限的方法 左闭右开、右闭左开
3.分级系统的种类 (1)等间隔分级 (2)有系统地向量表高端变大或变小的间隔分级 (3)按某种变量系统确定分级间隔
制图:
地理变量
分类、分级处理
制图数据
符号化
地图符号
制图实质:研究表达各种地理数据的符号 和图形在地图上的位置。 (二)基本类型
1.按性质分为: 空间数据:构成地理事物的空间形状、
确定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属性数据: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地理事物
的性质和特征。
空间数据: 基本概念:
用来表示地理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和 分布特征诸方面的信息.又称图形数据 作用: -空间定位:确定位置 -空间量度:长度、面积、体积等 -空间结构: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空间聚合:空间数据与专题数据的结合
第三章 地图数据和地图语言(1) 地图学 课件
Y a
0
X
点——用一对x,y坐标表示,P(x,y)
线——用一串有序的x,y坐标对表示,P(x1, y1, x2, y2, …, xn, yn)
面——用一串有序且首尾坐标相同的x,y坐标表示,
P(x1, y1, x2, y2, …, xn, yn, x1, y1)
矢量数据中的点、线、面
2)图形数据——矢量数据
15
5
1:5万
3000 1000 500 100
1:100万
高度表 (米)
2)量表系统
各量表系统之间的联系
➢ 以上四种量表的排列是有序的,可以相 互转换的 比率量表数据 间隔量表数据 顺序量表数据 定名量表数据
二、地图数据的来源与加工
1)地图数据的来源
制图资料 地形图、各种专题地图、全国性的指标图、
道路 境界
沼泽 树林
2)量表系统
2.顺序量表——Ordinal Scaling
把对象按某种标志的差别排出顺序,但既无单 位也无起始点,只是一个相对次序。在这类量表水 平上,只能区分出现象的大小、主次、前后等相对 等级,既可定性也可定量。
大
高速公路
高产区
中
主要公路
小
一般公路
低产区
2)量表系统
3.间距量表——Interval Scaling 不仅把对象按某一标志的差别排出顺序,而且
一、 地图符号的实质黄河图说
一、 地图符号的实质
外 国 古 地 图
一、 地图符号的实质
1、从实物到符号
“符号”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人为代指的结 果。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制图对象也渐渐 多起来,形象的画法就困难了,比如:
房屋——有不同材料,不同形式,不同层次 的建筑;
0
X
点——用一对x,y坐标表示,P(x,y)
线——用一串有序的x,y坐标对表示,P(x1, y1, x2, y2, …, xn, yn)
面——用一串有序且首尾坐标相同的x,y坐标表示,
P(x1, y1, x2, y2, …, xn, yn, x1, y1)
矢量数据中的点、线、面
2)图形数据——矢量数据
15
5
1:5万
3000 1000 500 100
1:100万
高度表 (米)
2)量表系统
各量表系统之间的联系
➢ 以上四种量表的排列是有序的,可以相 互转换的 比率量表数据 间隔量表数据 顺序量表数据 定名量表数据
二、地图数据的来源与加工
1)地图数据的来源
制图资料 地形图、各种专题地图、全国性的指标图、
道路 境界
沼泽 树林
2)量表系统
2.顺序量表——Ordinal Scaling
把对象按某种标志的差别排出顺序,但既无单 位也无起始点,只是一个相对次序。在这类量表水 平上,只能区分出现象的大小、主次、前后等相对 等级,既可定性也可定量。
大
高速公路
高产区
中
主要公路
小
一般公路
低产区
2)量表系统
3.间距量表——Interval Scaling 不仅把对象按某一标志的差别排出顺序,而且
一、 地图符号的实质黄河图说
一、 地图符号的实质
外 国 古 地 图
一、 地图符号的实质
1、从实物到符号
“符号”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人为代指的结 果。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制图对象也渐渐 多起来,形象的画法就困难了,比如:
房屋——有不同材料,不同形式,不同层次 的建筑;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图的阅读)地球和地图教育课件
A2.5厘米 B5厘米 C10厘米
D50厘米
绘制一幅教室平面图(纸为20厘米×30厘米), 你认为选用以下哪种比例尺比较合适( )
A 1:100 C 1:300
B 1:1000 D 1:30
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
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式
思考:这两幅图哪幅表反示映的地区理域事范物围更较详大 细?
图幅面积相等,判断比例尺、表示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A .西北方100米处 B .西北方60米处
C .正北方100米处 D .正北方60米处
5.两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那么 A .比例尺大的幅图,所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 B .比例尺大的幅图,所表示的范围大,内容详细 C .比例尺小的幅图,所表示的范围大,内容详细 D .比例尺小的幅图,所表示的范围小,内容简单
70° 60°
0°
乙
10°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根据需要准确地选择不同类别的地图。 如:去公园游览,应选择导游图;了解国际时事,应选
择世界政治地图等。 2、相同类别的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内容愈详略 程度则不一样。
选用的比例尺愈大则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 内容详细;选用的比例尺愈小则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 的内容愈简单。
图幅面积相等,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较大
比例尺大
范围小
内容详细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表示范围的 表示内容 大或小 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比例尺
世界政区图 比例尺较()大/小 显示范围()大/小 内容较()详/略
中国政区图
比例尺较()大/小 显示范围()大/小 内容较()详/略
地图上的方向
第三讲地图语言-PPT文档资料
2(n+1) 2 × 41 Q2 = ——4 — = ——4—— = 20.5
定 有 40
个
3(n+1) 3 × 41
数
Q3
=
——— 4
=
———— 4
=
30.75
按内插法计算各分 位数的数值
X1 = N10 + ( N11 -N10 ) × 0.25 X2 = N20 + ( N21 -N20 ) × 0.5 X3 = N30 + ( N31 -N30 ) × 0.75
2.2 地图符号的量表
3.间距量表 通过一定量值形成的制图对象排序
常用的统计量是算术平均值 X 和标准差d
∑X x = ——n —
√ d = ——±—∑(n—X—- x—)2—
分级间隔值: x- 2 d , x- d , x, x + d , x+ 2d
2.2 地图符号的量表
4.比率量表
以明确的比率数值描述制图对象的数值差异
地图符号的比 例分类
比例符号 半比例符号 非比例符号
半比例符号
2.2 地图符号的量表
1.定名量表 2.顺序量表 3.间距量表 4.比率量表
2.2 地图符号的量表
1.定名量表
依据制图对象固有特征进行区分 。 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 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
2.2 地图符号的量表
2.顺序量表
锥体细胞包含三种感色细胞:感红细胞,感绿细胞 和感蓝细胞。其中任何两种受到相应波长 光刺激时,经神经纤维传至大脑,起光学 组合作用,产生色彩感觉。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橙色 红色 420nm 470 510 580 620 700n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案化 象征性 种类简化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课堂练习
设计 图书馆、公园、商场、饭店、汽车 站等点状符号,要求设计的符号具有较强的象征 性。
(三)、 地图符号设计的方法 (1). 符号的构图
构图,就是设计符号的图形,是符号设计 的主体。构图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体的 几何图形。最简洁的几何形状依感受效果排序为:
形状
色彩
视觉变量产生的质量感
线状符号利用色彩产生的质量感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6、动态感 从构图上给读者一种运动的视觉
感受效果。 尺寸或亮度的有规律变化排列可
以产生动感。箭头是形状的特例 。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7、立体感
* 指在二维平面上产生三维视觉效果。 * 产生立体感的原因:
人眼的生理视差 直接或间接与视觉变量的联系 *产生立体感的主要变量: 亮度(光影、黑白对比) 色彩(分层设色) 纹理密度(结构梯尺)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 地图的整体感是必不可少的 * 整体感的核心是,从不同的构图元素 (不同的视觉变量的组合)中产生整体 感,而不是从相同元素中产生。 * 整体感的原则是,构成图形的视觉变 量之间所存在的差别不太明显。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2、差异感 与整体感相反。它重在选择性;
即某一个或几个元素突出于整体之上, 突出表示某些内容。
(2)符号的设计要求
图案化 象征性 种类简化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2)符号的设计要求
图案化 象征性 种类简化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符号的设计要求
图案化 象征性 种类简化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2)符号的设计要求
1、整体感 2、差异感 3、等级感 4、数量感 5、质量感
6、动态感 7、立体感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1、 整 体 感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1、整体感 观察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图形时,整
个图形就好像一个整体,没有哪种元素 显得更加突出。
形状、方向、色彩中的近似色是产 生整体感的主要视觉变量。
形状
色彩
视觉变量产生的质量感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5、 质 量 感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5、质量感 是将观察对象一一分出不同的质
量、类别的感受效果。 *易产生质量感的变量有:形状、色相。 *点状符号用形状较易产生质量感; *面状符号用色相较易产生质量感。
*形状+色彩更易产生质量感。
第三章 地图语言(2)
上一讲 内容回顾
地图变量与制图数据 地图符号的实质 地图符号的分类 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
第二讲 地图符号的视觉感受 及符号设计
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 地图符号的视觉感受效果 地图符号对制图对象的特征描述 地图符号的设计
———— 变化速率
描述符号状态改变的速度,可以反映同一符号在方向、 大小、灰度、饱和度等的变化速度。
(1)性质特征的描述
利用 形状、结构、颜色、方向等视觉变 量描述性质特征。
地图上的点状符号
郑州市 水准点
道路 境界
沼泽 树林
(2)数量特征的描述
(3)关系特征的描述
描述地图符号系统分类、分级以及层次结 构和空间组合。
主要由 形状、色相、结构 这三个视觉变 量进行表达。
耕地
5.0 5.0
3.0 1.0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4、数量感
标准刺激
25
1
130
60
100
由尺寸变量产生数量感
三、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4、数量感 从图形中获得数量上绝对差值
的感受效果。它需要辨别,思考的 过程,且需要有比较的标准。
* 数量感主要由尺寸来实现。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5、质量感
f0
f1
f2
f3
f0
f1
f2
—— 变化次序 时间是有序的,可以类似于二维空间中的前后、 邻接关
系建立时间段之间的先后、相邻拓扑关系.
符号的变化次序描述符号状态改变过程中各帧状态出 现的顺序,依据时间分辨率,可以将连续变化状态离散化处理 成各帧状态值,使其交替出现.
符号色相依据灰---淡红---红--- 蓝的次序反映天气由 阴变晴,反之反映天气由晴变阴.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尺寸变化、光影纹理变化等产生的立体感
课堂练习
设计 首都、省会城市、区、乡镇、村 五类不同行政区域的点状符号。
设计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地方道的 四类等级的线状符号
三 地图符号对制图对象 特征的描述
(1)性质特征的描述 (2)数量特征的描述 (3)关系特征的描述
—— 节奏 描述符号周期性变化的特征,它是由发生时长、变化速率以
及其他参量融合到一起而生成的复合参量, 同时又表现出独立 的视觉意义,用于地理信息的时态特征及变化规律的描述;
有频率(周期)和振幅的进一步区分。
符号大小(面积)
符号灰度
f0
f1
f 2
f 3 时间 f0
f1
f 2
时间
f 3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5.0 5.0
1.5 2.5
农用地 园地
2.0 1.0 5.0 5.0
5.0 5.0
1.0 1.2
林地
2.0 5.0
5.0
0.4 0.3
5.0
1.0 5.0
四、地图符号的设计
(1)符号设计的影响因素 (2)符号设计要求 (3)符号的设计方法
(1)符号设计的影响因素
1 地图内容 2 资料特点 3 使用要求 4 所需感受水平 5 视觉变量 6 视力及感受规律 7 技术和成本因素
对比色、亮度、尺寸等视觉变量易产生差异感。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3、等级感 将观察对象迅速而明显地分出不
同等级的感受效果。 等级感是体现地图内容分级系
统性的重要手段,应用广泛。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3、 等 级 感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3、等级感
尺寸
亮度
密度
产生明显等级感的变量有:尺寸、密 度、亮度,而不能用形状、色相。
8 传统习惯与标准
(2)符号的设计要求
图案化 象征性 种类简化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2)符号的设计要求
图案化 象征性 种类简化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2)符号的设计要求
图案化 象征性 种类简化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课堂练习
设计 图书馆、公园、商场、饭店、汽车 站等点状符号,要求设计的符号具有较强的象征 性。
(三)、 地图符号设计的方法 (1). 符号的构图
构图,就是设计符号的图形,是符号设计 的主体。构图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体的 几何图形。最简洁的几何形状依感受效果排序为:
形状
色彩
视觉变量产生的质量感
线状符号利用色彩产生的质量感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6、动态感 从构图上给读者一种运动的视觉
感受效果。 尺寸或亮度的有规律变化排列可
以产生动感。箭头是形状的特例 。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7、立体感
* 指在二维平面上产生三维视觉效果。 * 产生立体感的原因:
人眼的生理视差 直接或间接与视觉变量的联系 *产生立体感的主要变量: 亮度(光影、黑白对比) 色彩(分层设色) 纹理密度(结构梯尺)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 地图的整体感是必不可少的 * 整体感的核心是,从不同的构图元素 (不同的视觉变量的组合)中产生整体 感,而不是从相同元素中产生。 * 整体感的原则是,构成图形的视觉变 量之间所存在的差别不太明显。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2、差异感 与整体感相反。它重在选择性;
即某一个或几个元素突出于整体之上, 突出表示某些内容。
(2)符号的设计要求
图案化 象征性 种类简化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2)符号的设计要求
图案化 象征性 种类简化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符号的设计要求
图案化 象征性 种类简化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2)符号的设计要求
1、整体感 2、差异感 3、等级感 4、数量感 5、质量感
6、动态感 7、立体感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1、 整 体 感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1、整体感 观察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图形时,整
个图形就好像一个整体,没有哪种元素 显得更加突出。
形状、方向、色彩中的近似色是产 生整体感的主要视觉变量。
形状
色彩
视觉变量产生的质量感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5、 质 量 感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5、质量感 是将观察对象一一分出不同的质
量、类别的感受效果。 *易产生质量感的变量有:形状、色相。 *点状符号用形状较易产生质量感; *面状符号用色相较易产生质量感。
*形状+色彩更易产生质量感。
第三章 地图语言(2)
上一讲 内容回顾
地图变量与制图数据 地图符号的实质 地图符号的分类 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
第二讲 地图符号的视觉感受 及符号设计
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 地图符号的视觉感受效果 地图符号对制图对象的特征描述 地图符号的设计
———— 变化速率
描述符号状态改变的速度,可以反映同一符号在方向、 大小、灰度、饱和度等的变化速度。
(1)性质特征的描述
利用 形状、结构、颜色、方向等视觉变 量描述性质特征。
地图上的点状符号
郑州市 水准点
道路 境界
沼泽 树林
(2)数量特征的描述
(3)关系特征的描述
描述地图符号系统分类、分级以及层次结 构和空间组合。
主要由 形状、色相、结构 这三个视觉变 量进行表达。
耕地
5.0 5.0
3.0 1.0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4、数量感
标准刺激
25
1
130
60
100
由尺寸变量产生数量感
三、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4、数量感 从图形中获得数量上绝对差值
的感受效果。它需要辨别,思考的 过程,且需要有比较的标准。
* 数量感主要由尺寸来实现。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5、质量感
f0
f1
f2
f3
f0
f1
f2
—— 变化次序 时间是有序的,可以类似于二维空间中的前后、 邻接关
系建立时间段之间的先后、相邻拓扑关系.
符号的变化次序描述符号状态改变过程中各帧状态出 现的顺序,依据时间分辨率,可以将连续变化状态离散化处理 成各帧状态值,使其交替出现.
符号色相依据灰---淡红---红--- 蓝的次序反映天气由 阴变晴,反之反映天气由晴变阴.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尺寸变化、光影纹理变化等产生的立体感
课堂练习
设计 首都、省会城市、区、乡镇、村 五类不同行政区域的点状符号。
设计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地方道的 四类等级的线状符号
三 地图符号对制图对象 特征的描述
(1)性质特征的描述 (2)数量特征的描述 (3)关系特征的描述
—— 节奏 描述符号周期性变化的特征,它是由发生时长、变化速率以
及其他参量融合到一起而生成的复合参量, 同时又表现出独立 的视觉意义,用于地理信息的时态特征及变化规律的描述;
有频率(周期)和振幅的进一步区分。
符号大小(面积)
符号灰度
f0
f1
f 2
f 3 时间 f0
f1
f 2
时间
f 3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5.0 5.0
1.5 2.5
农用地 园地
2.0 1.0 5.0 5.0
5.0 5.0
1.0 1.2
林地
2.0 5.0
5.0
0.4 0.3
5.0
1.0 5.0
四、地图符号的设计
(1)符号设计的影响因素 (2)符号设计要求 (3)符号的设计方法
(1)符号设计的影响因素
1 地图内容 2 资料特点 3 使用要求 4 所需感受水平 5 视觉变量 6 视力及感受规律 7 技术和成本因素
对比色、亮度、尺寸等视觉变量易产生差异感。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3、等级感 将观察对象迅速而明显地分出不
同等级的感受效果。 等级感是体现地图内容分级系
统性的重要手段,应用广泛。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3、 等 级 感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3、等级感
尺寸
亮度
密度
产生明显等级感的变量有:尺寸、密 度、亮度,而不能用形状、色相。
8 传统习惯与标准
(2)符号的设计要求
图案化 象征性 种类简化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2)符号的设计要求
图案化 象征性 种类简化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2)符号的设计要求
图案化 象征性 种类简化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