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开题报告】
萧山方言的特殊语序
萧山方言的特殊语序萧山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该方言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同一意义的词或句子,语序与普通话不同。
刘丹青认为,一种语言最重要的语序类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句结构语序,二是介词类型(2001)。
简单地来说,世界语言的语序主要有VO和OV两种类型。
同普通话一样,萧山方言属于VO型语言,其可推测出的参项有些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同,但也是一种不典型的VO语言。
萧山方言与普通话同属SVO型语言,为什么语序会与普通话不同?下面我们以语序类型学理论为基础,探析萧山方言的特殊语序,挖掘其类型特色与形成原因。
本文用例均以萧山城厢方言为准。
一、语素倒置萧山方言的语素顺序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也存在语素倒置的现象。
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偏正结构中,有时还具有“大名冠小名”的特征,即形成“中心语素+修饰语素”的结构,在一般情况下,它们与普通话相应的词意义相同。
例如:萧山方言:菜干、牢监、历日、料作、菜蔬、人客、气力、闹热、欢喜、替代、俭勤、适合普通话:干菜、监牢、日历、作料、蔬菜、客人、力气、热闹、喜欢、代替、勤俭、合适以上两类例子在萧山方言中都可以使用,只是前者主要用在比较老式的口语或俗语谚语中,比如“罚愿罚得灵,牢监无罪人”“榫卯勿对,气力白累”“狮子挂摇铃,闹热在后头”“男俭勤,耜头角浪出黄金;女俭勤,猪栏角头出白银”;而后者则用在较为新式或正规的场合,即两种语序的词有“文”和“白”的差异,可以视为文白异序(汪化云,2005)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菜蔬”和“人客”,它们和“菜干、牢监、历日、料作”的结构相同,但是词义与普通话相应的词不同。
“菜蔬”的词义扩大了,还兼有肉类、水产、海鲜、副食品等各类食物的意思。
“人客”,仅指“前来拜访或作客的人”,词义缩小。
根据Greenberg类型学的观点,萧山方言“中心语素+修饰语素”结构符合VO 语言核心在前的特征;至于“文白异序”现象,则反映了在方言接触过程中北方官话不典型VO语序对萧山方言的影响。
试论萧山方言中的特色词缀现象
试论萧山方言中的特色词缀现象试论萧山方言中的特色词缀现象严凌摘要本文通过简要介绍萧山的地理位置文化涵养等方面的背景资料经过适当举例归纳对比萧山市区及沙地围垦等地比较小范围中的方言变化此外本文也列举了一部分具有萧山方言特色的词缀现象通过对词缀的分析详细探究萧山方言的特色关键词萧山方言词缀吴语导语萧山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南岸东邻绍兴南接诸暨西连富阳北隔钱塘江与杭州余杭海宁相望2001年月据《萧山县志》记载萧山的语言体系属杭绍方言群因受邻县方言影响县内各地区之间的言语各有特点超山南阳等地有较多的海宁话因素瓜沥党山等地绍兴语音较重欢潭浦阳一带含较多的诸暨音韵许贤楼塔地带掺杂着富阳词汇西兴浦沿等地受杭州话的溶融较大代表本县方言的是城厢镇语言现如今超山已归入余杭欢潭也已经改名为进化许贤已更名为蜀山西兴已划为滨江区但萧山的方言却依旧有着其鲜明的特色这一特点在词缀中也有较多的凸显本文拟从对词缀的分析中详细探究萧山方言特色词缀是词与结构体的附加成分没有具体的意义主要起构词作用分为典型词缀和类词缀两种类词缀的语义已经开始虚化但是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词缀那样的虚化程度在萧山方言中与普通话较为一致的词缀则多为典型词缀具有本地方言特色的则以类词缀居多下文将简要介绍各类词缀在萧山方言中儿老作为词缀的现象则比较少阿与儿似乎有一种制约关系就绝大多数方言而言这两个词缀不同时出现《助字辨略》说南人称阿北人称老以及赵元任先生的《国语字典》中也曾提及阿专名词的前附语通行于中部和南部诸省相较于一江之隔的杭州则在方言中出现了较多以儿作词缀的现象如小伢儿环儿等这或许与杭州曾经作为宋室南下的都城有关杭州中心地区的方言中有较多的词缀使用方式更接近与北方地区而萧山则更多的保持了上古以来的原貌前缀阿王力先生认为阿字作为词头是在上古末期产生的它作为人名的词头是从小字开始的如阿娇汉武帝后之小字阿瞒曹操的小字阿斗刘禅的小字它还可以作为亲属称谓的词头如阿爷阿婆其用法主要有三种放在姓名字行第前如阿张阿二等等放在行第前的这组词可以用作称呼而由前缀老构成的排行名词则很少用作专有称呼在萧山的老城区也不乏有以此作为店名的如阿二理发店阿六香烟等等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也有一档方言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放在亲属称谓前阿附加在表示亲属关系的名词性粘着语素前面构成称谓名词多含亲昵色彩如阿伯/阿叔/阿公公公/阿婆婆婆/阿哥/阿嫂嫂嫂/阿姐/阿弟/阿妹/阿侄/阿爷爷爷/阿娘奶奶/阿爹/阿舅舅舅/阿姨姨妈或与母亲同辈女性的泛称/阿丈丈人随着时代的前进阿爷阿娘阿爹的说法越来越少了更多新成长起来的萧山人多采用爷爷奶奶爸爸等与普通话一致的称呼但这一说法依旧通行于老一代萧山人的口中且更显亲昵放在代词前这是王力先生的说法他认为阿最初作为疑问代词谁字的词头阿谁但这个说法在萧山方言中较少出现在笔者成长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说从未出现过这一情况除了这三种公认的阿词缀用法萧山方言中也还存在着一些更具地方特色的使用方法如附加在一些名词性词根前构成称呼人的名词有昵称色彩或蔑称色彩昵称的如阿肉长辈对小辈的爱称/阿宝/阿囡蔑称的如阿土土里土气的人/阿狗阿猫层次低不值一提的人附加在某些词根前构成称呼人的名词有蔑称色彩如阿飞流里流气的人/阿木林傻乎乎的人/阿背哥背时的人/阿兴搭阿旺水平都一样低的两个人/阿三头不合时宜的人附加在单音节形容词前面使之名词化称呼有这类特征的人或宠物有昵称色彩如阿大/阿小/阿花花狗或花猫老老的本义是年长的如老头/老太婆/老年人作为前缀其实词意义正在虚化多用来构成指人和动物的名词虽然在萧山方言中此类现象出现较少但也有一些词汇随着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在融合本土方言特色的基础之上萧山方言中也吸纳了较多的来自其他地区方言的特色主要类型有附加在单音节的表姓氏的名词性词根前面通过放置在单音节的表姓氏的名词性词根前面形成一个新的称呼名词主要用于对年长者或同辈之间的称呼带有亲近的意思如老李/老王/老张附加在从二到九的基数词前面如老二/老四/老九这些词一般不用作呼语老几除了询问排行外还常用于反问带有轻蔑的意味如你算老几老还能附加在形容词性词根前面构成老大老小等排行名词也形成了一部分的短语如老三指看上去成熟例句蛮老三嗒样子不错嘛看上去很像大人嘛样子不错老三老四指假装经验丰富例句装何个老三老四还是个小毛头不要装成熟你还只是个小孩附加在某些名词性语素前面称谓名词如老爷/老公/老嬷老婆/老板/老板娘/老师老堂堂兄弟例句伊拉老堂毛力烈够在亨头有己的公司他的堂兄弟很厉害在那边有自己的公司此外也有老表表兄弟的说法这两个词在吴方言中视角有特色的词组普通名词如老酒/老茧/老菱菱角/老K扑克实和介实是萧山及邻近地区特有的词缀附加在单复数人称代词前起强调作用实的本字应为是是在弱化过程中通过加在人称代词或短语前加强其指示性这样的说法在萧山城厢地区较为少见多见于沙地地区如实个那葛讨这个怎么办例句实个那葛讨债主追上来了这可怎么办债主追上来了介葛讨那个例句侬就晓得葛葛讨介葛讨做么不做你就知道空口说白话却不做事后缀萧山方言有非常丰富的后缀它们的构词能力比前缀强而且颇具方言特色有些后缀在普通话里甚至没有对应形式或者有些虽有对应形式但词形完全不同有些后缀虽与普通话同形但构词能力不同此外由于入声的存在萧山方言的后缀则更具有浙东的硬气头在萧山方言中最常见用法最复杂的后缀是头它的名词化功能和抽象化功能都很强前文已经提及在萧山方言中儿作后缀的现象较为少见由此普通话中儿所承担的构词任务则由头承担故而萧山方言中的头相比于普通话中的儿更具有语言运用的主动性它可以附加在较大范围的名词性语素动词词性语素和形容词性语素后构成大量的新生名词在这些新生名词中有很大一部分对于词汇的原意并无改变但却更显得具有萧山风味附加在名词性语素后面构成名词具有以下几种意义构成一般事物的具体名称如毛毛头婴儿例句这个毛毛头蛮得人心的这个婴儿很可爱额角头前额例句今朝额角头撞了一回痛撒嘚今天额头撞了一下很痛老篰头植物根部例句老篰头弄掉好嘚吃否来够把植物的根部摘掉吧吃不来的碗脚头剩饭剩菜例句伊恩真省碗脚头都舍不得扔他很省的剩饭剩菜都舍不得扔在萧山方言中还存在此类说法比如布脚头整块布的多余部分零脚头零碎等等构成抽象名词如派头气派例句伊蛮要脸子够很讲派头他很爱面子很讲究气派手头个人的经济情况例句个两天手头紧钞票过段时间再还掰侬这几天手上钱不多前过段时间再还给你路口头路口例句伊一心想回家个毛就在路口头等嘚他一心想着回家现在就等在路口了滩头话语例句个宝贝滩头个会说这孩子真会说话附加在表示时间的名词后具有强调的意味早间头早上例句伊有吃早老酒的习惯一个早间头就吃酒他有喝晨间酒的习惯一个大早就在喝酒上昼头上午例句上昼头事情都没做就吃晏饭了早上没做正事就吃中饭了类似的形式还有晏昼头中午下昼头下午等等此外在萧山不同地区对于下昼头有不同的说法这主要与所处区域有关如城厢街道的居民则常用下昼头而靠近钱塘江的居民如闻堰头蓬等则常用晚昼头黄昏头黄昏例句黄昏头间汰了个浴真味道黄昏时洗了个澡很舒服正月头正月里例句正月头小孩最喜欢了小孩最喜欢过正月了附加在处所指示代词和一般处所词后不改原意依旧表示处所葛浪头这里/亨浪头那里例句葛浪头亨浪头跑跑葛忙的这里那里跑真忙啊城里头/乡下头/村里头例句伊是一个城里头人覅看乡下头人他是一个城里人鄙视乡下人河埠头水边的台阶供人洗衣洗菜用例句姆妈在河埠头汰衣裳过歇回来妈妈在河边洗衣服过一会儿回来东门头/西门头例句东门头的菜比西门头便宜我就顺道买回来嘚东门的菜比西门的便宜我就顺便买了回来附加在量词数量词之后构成量词加在数量词后表示单位含量一分头一分钱一枚/两角头/伍块头五元钱一张/廿块头/五斤头/三间头附加在量词后表示事物计算时以此量词为单位袋头如糖按袋头卖/包头/瓶头其后加上名词表示事物以该量词单位的方式存在袋头糖/坛头酒/瓶头酒子子能使词汇名词化和抽象化可以附加在名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和动词性语素后构成名词以子为后缀的现象在萧山方言中相对较为少见且有时表达的意义过于粗俗随着时代的前进在萧山方言中以子作为后缀的词汇越来越少了附加在形容词性语素后面构成指人名词此用法用于指称具有某些特征常指缺陷的人如胖子/哑子/瞎子/呆子/得子傻子/癞子脱发的人/麻子脸上有雀斑的人长子高个子/矮子矮个子例句伊拉舅舅是个长子外甥像阿舅伊肯定不会是个矮子他舅舅是个高个子外甥像舅舅他肯定不会是个矮个子附加在名词性语素后面构成名词构成普通事物的具体名称指称人的身份新娘子/学生子/戏子/婊子狗腿子没有自己主见的跟在人后的人例句伊介个狗腿子葛快换了目标的他这个没有主见的人这么快就换了目标指称身体的一部分腰子肾/软子男性生殖器/脑子/胆子指称一般事物勺子/钮子纽扣/印子印章/毯子/簿子本子/弹子/骰子/雪雹子介于冰雹和雪片之间的颗粒物/心子馅儿/壳子/皮子/条子/团子丸子/对对子对联/票子钢精锅子铝锅例句一个不当心好端端的钢精锅子烧坏嘚一个不小心好好的钢精锅烧破了铅角子硬币例句姆妈掰偶俩个铅角子读书路上买早饭妈妈给我几个硬币吧读书路上要买早饭吃油馓子麻花例句妈妈做的油馓子顶好吃每次都能吃好俩个妈妈做的麻花最好吃每次都能吃好几个肉饼子肉糜例句晏昼头吃肉饼子葛味道中午吃肉末饼真好吃饭格子饭盒例句倒笃菜蒸丝瓜安在饭格子焓焓熟上就好咸菜蒸丝瓜放在饭盒上蒸蒸熟就可以了现在萧山人家使用柴灶越来越少做饭多用电饭煲但依旧沿袭原由的使用习惯将电饭煲上的饭盒称为饭格子谜子谜语例句个毛还有些功夫掰侬猜个迷子现在还有些时间给你猜个谜语迷子通常为沙地地区的称法城厢地区多称谜语与普通话较为接近构成普通事物的抽象名称面子/法子办法/根子底子基础家底例句底子么没有还想做大事哼哼没有家底还想结婚哼哼附在时间词后构成表时间的名词如前日子前天/旧年子去年/前年子前年/葛日子这一天/亨日子那一天上外子昨天例句上外子去读书路上碰着伊够昨天去读书路上我碰到了他普通话中带子后缀有些在普通话中带子后缀的在萧山方言中可以不带如稻稻子/麦麦子/袋袋子/筷筷子/竹竹子/鞋鞋子结语萧山方言在经过漫长的时间冲洗之后也渐渐得出了自己的地方风味本文通过对典型词缀的归纳总结分类概括前缀和后缀而在萧山方言中也还存在不同的分支小范围地区的人们依旧有着自己不同的词缀使用习惯萧山方言也有新派和老派之分随着时代的变化新派与老派之间的差距也在渐渐拉大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依旧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参考文献萧山县志编辑部19878《萧山县志》第二章[M]杭州萧山县志编辑部邵敬敏 20077《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刘新中 200311《几个常见词缀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布》[J]《学术研究》11本文献英语名Briefly on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ffixes used in Xiaoshandialect萧山县志[M]19878125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7118刘新中几个常见词缀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布[J]学术研究200311137。
《方言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
2.文献综述
关于方言特征词的判定,方言特征词的判定有两个标准:一是内部使用覆盖面广,对内一致性强;二是与外区交叉少,对外具有排它性。在某特定方言的词汇系统中,内部覆盖面广的词语都应成为方言特征词。即使某些词与外区交叉点多,也至少可以划为关系特征词。在某特定方言词汇系统中,可能有些词具有很强的排他吐,但是在方言区域内部使用范围窄,不具有整体代表性,这些词则不能成为方言特征词。由于目前方言材料的制约,再加上时间、精力的限制,特定方言特征词的调查收集只能是针对某一代表性的区域来进行,并完善之处。
4.研究内容与论文提纲
本研究首先对东北方言特征词的分类与特点进行分析说明,然后,具体针对“整”、“老”、“造”进行分析,主要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入手。其大致提纲如下所示。
一、东北方言特征词的分类与特点
(一)东北方言特征词的分类
(二)东北方言特征词的特点
二、“整”
(一)语义分析
(二)句法分析
(三)语用分析
[9]路杨. 东北方言泛义动词“整”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0]崔蕾.小议东北方言泛义动词“整”[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3):53-56.
[11]徐吉润.东北方言词语特点拾贝[J].汉语学习,1986(02):27-31.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2]杨春宇.东北官话方言特征词例释[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0(02):67-71.
[3]李丹芷. 东北方言泛义动词“整”的探析[D].浙江大学,2015.
方言研究性学习报告
方言研究性学习报告第一篇:方言研究性学习报告研究性学习报告《方言的历史及其发展》小组成员:纪又琳瞿晶俐邹婉琪何松哲邢宁远聂俊朱崧齐(排名不分先后)2015.07.22目录1、内容摘要2、开题报告(1)选题理由及背景(2)研究内容(3)研究目的(4)意义3、正文(1)研究对象、研究方法(2)研究内容、研究假设(3)研究步骤、过程如何(4)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①罗列研究资料②研究结果③研究结果分析④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和设想4、结题报告(1)各成员在项目中的主要贡献(2)各成员研究心得5、参考文献研究性学习报告任务分配1、题目2、班级、姓名(如果是课题组,那么按照贡献大小排列,先大后小,一般不要超过5个)3、内容摘要5、开题报告选题理由及背景所谓方言,就是在一定地域内所形成的特有的语言。
方言历史悠久,从秦始皇统一语言到现在,中国共有80多种不互通的地区语言。
方言不像文字,不能在纸上写出来,不像其他物质文化能在博物馆里展示给人们看,不像物质文化能具象的流传下来,如果把方言写出来是看不懂的,必须读出来才明白,所以它是一种只能言传的文化。
如今我们都使用国家统一的普通话,很多人都处于能听不能说的状态,等到我们成年,下一代可能就会听不懂方言,方言作为一种中国的非物质文化,就会慢慢流失,我们祖先集聚智慧创造出来的交流方式也会流失,其中方言所能表达出来的情感我们现在用普通话是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
如今我们研究方言的现状,就是为了呼吁现在的人们不要忘记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精粹。
研究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话的潮流蔓延到中国的大江南北。
特别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普通话更加成为了思想道德水平与科学文化素质的象征。
若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也算得上半个文化人了(这种现象在农村更为凸显)。
普通话的发扬与壮大势必会影响方言的发展,方言在人们的生活中从主要的交流工具变为次要,并且渐渐的在正式的舞台上暗淡下来。
在加之义务教育的普及,新世纪的少年大都自小学习普通话,也没有机会用方言进行交谈。
《2024年《乡言解颐》熟语研究》范文
《《乡言解颐》熟语研究》篇一《乡言解颐:熟语研究的高质量范文》引言《乡言解颐》作为一部研究乡间熟语的重要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入的研究视角。
熟语作为民间语言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信息是我们了解地域文化和民间生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围绕乡间熟语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乡言熟语的概述乡言熟语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民间生活、文化、历史和习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熟语往往以简洁、生动的形式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乡言熟语通常以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于民间,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二、乡言熟语的分类与研究方法乡言熟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如主题、结构、地域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将乡言熟语分为生活类、情感类、哲理类等。
针对每一种类型的熟语,我们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各类乡言熟语分析1. 生活类乡言熟语:这类熟语反映了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农业生产、家庭生活、社交礼仪等。
例如,“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表达了珍惜时间、勤奋努力的重要性。
2. 情感类乡言熟语:这类熟语表达了人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表达了友谊的深厚和长久。
3. 哲理类乡言熟语:这类熟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生命、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思考。
例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计划。
四、乡言熟语的文化价值与传承乡言熟语作为民间语言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
它们不仅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更是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乡言熟语的研究和传承,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如出版、传播、教育等,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乡言熟语,从而促进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方言研究报告
方言研究报告方言是指地区语音、语法、词汇和习惯用法与普通话或官方语言存在差异的一种交流方式。
方言的存在与发展反映出社会的多样性和地域文化的丰富性。
本文将从方言的定义、特点、传承及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方言的定义:方言是指一种地区独特的语言变体。
方言的形成通常由地理、历史、种族、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不同地区的方言有着相同的基础语言,但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方言的特点:方言具有独特的口音、语调和语音特点。
比如,四川方言的特点是舌端语音,广东方言的特点是鼻音。
此外,方言还有自己的词汇和习惯用法,这些特点使得方言与标准语有别。
方言的传承:方言的传承主要通过家庭和社区进行。
在家庭中,长辈传授给后代方言,使得方言能够代代相传。
而在社区中,通过人们的交流和互动,方言得到保留和发展。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影响,方言的传承面临困难,许多年轻人已经更加倾向于使用标准语。
方言的影响:方言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方言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能体现当地的历史和传统。
其次,方言可以加强社区内的凝聚力,形成共同体感。
此外,方言也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因此,对于方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地域文化,促进地区间互动和交流。
同时,方言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语言变化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对语言学研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方言是不同地区独特的语言变体,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传承方式。
方言的研究对于了解地域文化、语言发展和社会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关注方言,推动方言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萧山话简介
萧山话简介据《萧山县志》,萧山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萧山话,有临绍小片鼻化韵丰富的特点,除萧山话外,临绍小片还包括临安、绍兴、诸暨、余姚等地的方言。
萧山话以原萧山长河一带(现杭州市滨江区)语音为标准。
语音萧山话有29个声母,45个韵母,8个声调。
现在单个字读6个调的较为普遍,读8个调的人已较少。
表一:萧山话声母塞音p p’ b d t t’ g k k’塞擦音dz ts ts’ dʑtɕtɕ’ ʑ擦音v f z s ɕɦh鼻音m n ɲŋ边音l ʔ表二:萧山话声调声调(一)8个调声调(二)6个调调类调值调类调值阴平445 平声445阴上44阳平23 上声13阳上13阴去53 阴去53阳去31 阳去31阴入 5 阴入 5阳入 2 阳入 2词汇萧山方言词汇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普通话同形同义的词,如“太阳”“风”“山”等;第二类是与普通话同形异义的词,如“顺手”(右手)等;第三类是普通话里不见或偶见,而在萧山话里常用的词,如雪雹子”(冰雹),“年脚边”(年底)等。
人称代词:萧山话的人称代词是由韵母的曲折变化构成复数,单、复数的形态变化显得较为规则。
形容词:萧山方言中AAB式重叠式形容词在口语中使用很普遍。
2萧山话历史吴语是汉语历史最为悠久的方言,其祖语可以追溯到2600年前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上层人士习用的汉语方言。
现代的吴语,仍然保存着一些在多数现代汉语方言中已经消失的古汉语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保持了浊音和清音声母的分别,所谓“浊音”,现在吴语中的“浊音”包括“清音浊流”(分布在北部吴语区)和“真”浊音(分布在浙南)。
浊音的发音需要振动声带,比如英语中的b、d、g、z都是和吴语一样的浊音,普通话的b、d、g、z则是清音。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萧山人学普通话特别难的原因之一,但是方言有方言的优势,有他自己的特色,尤其是萧山方言,他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特点,这对我们学习古汉语知识有相当大的帮助。
萧山方言不仅与古汉语有联系,与现代汉语也有相同之处。
有关方言的开题报告
有关方言的开题报告篇一:开题报告吉首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名称:学生姓名:学院: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填写时间:衡阳方言的特色量词谭玲学号: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5级中教2班XX年11月篇二:开题报告-浅谈《普通的世界》中的陕北方言河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生用表)装订线篇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1恩施方言特殊形容词重叠浅析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张华指导教师:盛银花教学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1. 课题来源湖北省恩施全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
恩施位于湖北省的西南端,与重庆、湖南相邻,汉族、苗族、土家族混居。
恩施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混居,使恩施方言有很多独特的地方,也形成了恩施地域独特的风俗文化。
恩施方言博大精深,兼有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还有些许湖南方言,可是恩施方言与四川重庆更为相似一些,我以为这是与民族发源地和地理原因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地理分割,主如果源于地形上的不同,使得恩施州各个地域的方言发展也有很大的区别,亲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是恩施方言的一大特色,方言随着时间的转变而转变。
恩是方言带有浓厚的名族气息,词的发展与汉语普通话有很大的区别,带有自己方言的特殊性,这里咱们以形容词的特殊重叠式为例,简单探讨一下关于恩施方言形容词的特殊性,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2.研究目的和意义目的及意义:研究方言不单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具有诸多应用价值。
在理论方面,有助了解本地汉语的历史发展演变进程。
了解地方方言的独特发展方式,有利于丰硕语言的多样性,巩固多元文化发展。
方言辞汇研究是民族一路语规范工作不可缺少的工作。
如现代汉语里形容词的重叠与恩施方言形容词的区别,规范化工作要求决定有些方言形容词或许可以收录到汉语普通话中成为汉语普通话的一部份。
因此必需调查这些辞汇的特殊性、确切含义和利用频率及利用的特殊性等。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当缺乏文献时,方言就可能成为解开地方文化史之谜的钥匙。
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英译方法初探
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英译方法初探杭州方言是浙江方言的一种,是杭州市和周边地区的通用方言。
在杭州的民间曲艺中,使用的是杭州本地方言,其中也包括了许多熟语。
在进行杭州方言熟语的英译时,首先需要明确其含义。
有些熟语是特指某种事物或情况,因此需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和习惯用语。
比如,"泡茶"是杭州方言中的一个熟语,指的是闲着没事干,就跟泡茶一样,这时可以将其翻译为"kill time"或"hang out"。
而"拿乌丝"则是杭州方言中的一种"大师傅"的称谓,可以将其翻译为"skilled master".其次,需要注意语意的传达。
杭州方言熟语中有很多表达含义比较隐晦的俗语,有时需要通过转换词语或加注释才能让翻译准确传达其含义。
比如,"卢龙"指的是卢龙河,是杭州方言中的一种境界。
可以将其翻译为"realm"或"state"。
而"水可田"是指人情往来的无处不在,可以将其翻译为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re everywhere"或 "people are connected in every way."另外,有些杭州方言熟语在翻译时需要注意保留其语言风格和韵律,并且需要对翻译结果进行平衡处理,使其既通顺易懂,又不失原味。
比如, "礼山羊"是杭州方言中的一种熟语,意为很感激,但这种表达方式不太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表达。
可以将其译为"show one's gratitude"或 "appreciate deeply"等,保留其礼貌表达的意思。
总之,杭州方言熟语的英译需要根据文化背景、习俗用语、语言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到传达出准确的含义,并使其在翻译后仍然保留一定的韵味。
方言 开题报告
方言开题报告方言开题报告一、引言方言是指在同一语言系统内,由于地理、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不同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的语言变体。
方言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地域文化、历史传承和社会认同等多重功能。
本文旨在探讨方言的起源与发展、方言的分类和特点以及方言的保护与挑战等方面内容。
二、方言的起源与发展方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
在人类社会形成初期,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不同地域的人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语言系统,这些语言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方言。
方言的发展受到地理、历史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和交通等,这些因素影响了人们的语音发音和词汇选择。
历史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这些因素塑造了方言的发展轨迹。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群体的交流和迁徙等,这些因素促进了方言的传播和变异。
三、方言的分类和特点方言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有地理分类和语音分类。
地理分类是根据方言的地理分布来进行划分,比如北方方言、南方方言等。
语音分类是根据方言的语音特点来进行划分,比如浙江方言、四川方言等。
方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语音方面,方言的语音发音存在差异,比如普通话的“sh”音在一些方言中发音为“s”音。
词汇方面,方言的词汇选择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比如北方方言中的“馍馍”在南方方言中称为“馒头”。
语法方面,方言的语法结构也有所差异,比如某些方言中的否定句结构与普通话不同。
四、方言的保护与挑战方言的保护是重要的语言文化遗产保护任务之一。
方言的保护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学校的方言教育和社会的方言认同等。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方言的使用和传承,同时加强方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学校可以将方言纳入语言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对方言的兴趣和认同。
社会可以通过方言文化节庆、方言歌曲等形式,增强方言的传播和认同感。
然而,方言的保护也面临一些挑战。
方言开题报告答辩演讲稿
方言开题报告答辩演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评委老师对我的方言开题报告的关注。
我今天将就方言的研究意义、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演讲,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意见。
一、方言的研究意义方言是中国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
方言研究对于了解地域文化、推动语言发展以及保护语言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
每个方言都有独特的发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反映了当地的社会风俗、历史沿革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
通过方言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地区的独特文化,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方言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参考。
方言是语言变异和演变的产物,它反映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通过研究方言,可以了解语言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过程,对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和语言教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最后,方言是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全球化的趋势,方言正面临着濒危和消失的困境。
研究方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方言资源的分布情况、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利用策略,促进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二、方言研究的现状目前,方言研究在中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
由于方言的庞大数量和地域分布,方言研究主要以区域为单位进行,如粤语、闽南语、四川话等。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音系分析、语法研究等。
首先,田野调查是方言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研究者通过深入到方言区进行实地调查,记录方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特点,了解方言的使用情况和沿革过程。
其次,音系分析是方言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音系分析,可以揭示方言的音韵规律和变异情况,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变化特点,为方言分类和比较提供依据。
此外,语法研究也是方言研究的重要内容。
方言之间的语法差异主要表现在句法结构、词序和时态等方面。
研究方言的语法现象可以拓展我们对语言的认识,探索语言变异的规律。
三、方言研究的方法在方言研究中,研究者常常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首先,田野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英译方法初探
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英译方法初探本文将对杭州民间曲艺和方言熟语的英译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更好地跨文化传播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杭州民间曲艺和方言熟语的特点杭州民间曲艺包括评弹、评话、评书、坐唱、弹词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色。
这些曲艺以杭州话为基础,通过歌唱、说唱和表演的形式,讲述着人们的生活故事和感悟,是杭州人民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与曲艺相伴的还有丰富的方言熟语,这些熟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成为了杭州人民交流的重要工具。
这些方言熟语言简意赅,富有地方特色,是杭州人民智慧和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1. 语境翻译法在翻译杭州民间曲艺和方言熟语时,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语境翻译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曲艺和方言熟语所处的具体语境和文化背景,对其进行翻译。
对于一些具有地方色彩的曲艺和方言熟语,可以通过加入相关的文化背景说明,使其更好地传达给外国读者。
也可以借助注释、解释等方式,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杭州民间曲艺和方言熟语的含义和用法。
3. 意译法除了以上两种方法,意译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翻译方法。
这种方法是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合适的英语表达方式,来传达杭州民间曲艺和方言熟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意译法在翻译杭州民间曲艺和方言熟语时,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单词和表达方式,使得翻译更为贴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习惯。
以上三种翻译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应用,以便更好地传达杭州民间曲艺和方言熟语的风采和魅力。
三、跨文化传播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对于杭州民间曲艺和方言熟语来说,跨文化传播既面临着挑战,也蕴藏着机遇。
挑战在于,杭州民间曲艺和方言熟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递。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兼顾原文的表达和目标文化的接受,使得翻译更具有传播效果和感染力。
而机遇则在于,跨文化传播为杭州民间曲艺和方言熟语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杭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杭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学年论文开题报告表格不对,现在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 杭州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研究学生姓名俞浩文指导教师郭振伟分院人文与艺术分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班级 10文学1班学号 10209001412013年 12 月 17日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学年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俞浩文学号1020900141 分院人文与艺术班级 10文学1班论文(设计)题目杭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指导老师姓名郭振伟职称讲师指导老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等)(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普通话的逐步推进,许多地方的家乡话已逐步被汉语普通话同化,但作为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方言,不应随之消失。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有责任的文化人的社会责任。
国家政策的导向:近年来,随着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重视杭州独特的文化遗产,包括杭州方言在内的许多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整理工作已受到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文明要进步,文化要发展,这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党和政府对杭州古城文化保护措施的进一步到位,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和现今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研究,在杭州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研究方面,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二者的历史演变轨迹,准确描写二者语音特点及内部差异;二是研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层次对杭州方言与普通话词语运用的异同;三是研究杭州方言与普通话语法特点,初步建立杭州方言语法研究架构。
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杭州文化研究方面,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挖掘杭州传统文化,作到古为今用,在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作出贡献;二是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整理杭州文化典籍;1三是研究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下,如何保护传统杭州方言特色。
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英译方法初探
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英译方法初探【摘要】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目的入手,探讨了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的特点,并提出了翻译方法的初步探讨。
通过讨论音译法和意译法在熟语翻译中的应用,以及其他翻译方法的探讨,揭示了熟语翻译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总结了熟语翻译方法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对于深入了解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及其翻译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有助于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英译、翻译方法、音译法、意译法、启示、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The background of this study lies in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Hangzhou's folk art and dialects. Hangzhou, as the capital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China, boasts a long history of traditional folk art forms such as storytelling, ballad singing, and comedic performances. These art forms often incorporate local dialectsand expressions, creating a unique linguistic landscape that reflects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region.1.2 研究目的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of Hangzhou folk dialect familiar phrases. Hangzhou, as a city rich in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unique dialect and a rich diversity of folk arts, including folk songs, storytelling, and performance arts. However, the translation of these dialectal familiar phrases poses a challenge due to the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Hangzhou and English.2. 正文2.1 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的特点1. 民间色彩浓厚: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蕴含着深厚的民间文化传统,反映了人们生活中的智慧和情感。
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英译方法初探
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英译方法初探【摘要】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对其英译方法的初步探索,有助于更好地传播和理解这一特殊文化形式。
本文首先介绍了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的概况,接着讨论了英译方法的可行性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研究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对目前的研究不足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相关研究取得进展。
通过本研究,将对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的英译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主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英译方法,实例分析,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成果,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Background IntroductionIn recent years,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dialectal expression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art such as quyi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Among the various types of dialects, the Hangzhou dialect stands out for its richnessand uniqueness, making it a valuable subject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ies.1.2 研究意义研究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的英译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熟语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通过翻译成英文可以将杭州的文化传播到国际上,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对这些熟语进行翻译也有助于提高研究者对杭州方言的认知和理解,促进方言保护与传承。
研究这些熟语的翻译方法,可以对翻译理论和方法做进一步的探讨和探索,为传统文化翻译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萧山话教学工作计划
萧山话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1 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萧山话的基本语音、词汇、语法和基本交际能力。
1.2 帮助学生了解萧山方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
1.3 培养学生对本地文化和方言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萧山话的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2.1 语音:萧山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等语音特点。
2.2 词汇:萧山话的基本词汇,如问候语、数字、时间、家庭成员、动词、形容词等。
2.3 句型:常用的萧山话日常用语、基本交际用语、购物用语、饮食用语等。
2.4 文化:萧山话的地域文化、习俗、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等。
三、教学方法3.1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学习语言。
3.2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音像资料等,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3.3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交际能力。
3.4 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语言游戏,如角色扮演、猜谜语等,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教学安排4.1 在学校落实方言课程,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萧山话课程表。
4.2 设置每周一次的方言课程,每次1-2课时,课程内容包括语音、词汇、句型和文化。
4.3 关于教材的选择,可以结合当地出版的教材,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方言教材。
4.4 组织学生到萧山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本地方言文化,增强学生对地方方言的认同感。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5.1 通过口头交际、书面作业和考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定期进行学业考核。
5.2 组织方言演讲比赛、方言节等活动,以及学生课堂表现、课外活动等进行综合评价。
5.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如奖学金、荣誉证书等。
5.4 注重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鼓励学生多思多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俗编》熟语研究的开题报告
《通俗编》熟语研究的开题报告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我报告的研究课题是《通俗编》熟语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通俗编》中的熟语进行分析研究,深入探讨其在汉语语境中的表达方式、含义和文化内涵等方面,以期为汉语教学和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语的概念及其在汉语中的应用
本部分介绍熟语的定义、特征及其在汉语中的运用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熟语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分类方法和应用范围等方面。
二、《通俗编》中的熟语
本部分将重点分析《通俗编》中的熟语,并对其中的常见熟语进行逐一解析,包括熟语的语言形式、用法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三、熟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在汉语交际中的作用
本部分将着重探讨熟语与文化的关系,分析熟语的文化内涵、价值和在汉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熟语的文化内涵作出深入探究。
四、熟语的教学应用
本部分根据本研究的分析结论,就熟语的教学应用进行探讨,介绍熟语在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提高其汉语交际能力。
本研究对于加深对熟语的理解,拓展语言文化视野,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将采用文本分析和文献综述法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希望能为汉语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萧山话简介
萧山话简介据《萧山县志》,萧山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萧山话,有临绍小片鼻化韵丰富的特点,除萧山话外,临绍小片还包括临安、绍兴、诸暨、余姚等地的方言。
萧山话以原萧山长河一带(现杭州市滨江区)语音为标准。
语音萧山话有29个声母,45个韵母,8个声调。
现在单个字读6个调的较为普遍,读8个调的人已较少。
表一:萧山话声母塞音p p’ b d t t’ g k k’塞擦音dz ts ts’ dʑtɕtɕ’ ʑ擦音v f z s ɕɦh鼻音m n ɲŋ边音l ʔ表二:萧山话声调声调(一)8个调声调(二)6个调调类调值调类调值阴平445 平声445阴上44阳平23 上声13阳上13阴去53 阴去53阳去31 阳去31阴入 5 阴入 5阳入 2 阳入 2词汇萧山方言词汇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普通话同形同义的词,如“太阳”“风”“山”等;第二类是与普通话同形异义的词,如“顺手”(右手)等;第三类是普通话里不见或偶见,而在萧山话里常用的词,如雪雹子”(冰雹),“年脚边”(年底)等。
人称代词:萧山话的人称代词是由韵母的曲折变化构成复数,单、复数的形态变化显得较为规则。
形容词:萧山方言中AAB式重叠式形容词在口语中使用很普遍。
2萧山话历史吴语是汉语历史最为悠久的方言,其祖语可以追溯到2600年前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上层人士习用的汉语方言。
现代的吴语,仍然保存着一些在多数现代汉语方言中已经消失的古汉语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保持了浊音和清音声母的分别,所谓“浊音”,现在吴语中的“浊音”包括“清音浊流”(分布在北部吴语区)和“真”浊音(分布在浙南)。
浊音的发音需要振动声带,比如英语中的b、d、g、z都是和吴语一样的浊音,普通话的b、d、g、z则是清音。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萧山人学普通话特别难的原因之一,但是方言有方言的优势,有他自己的特色,尤其是萧山方言,他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特点,这对我们学习古汉语知识有相当大的帮助。
萧山方言不仅与古汉语有联系,与现代汉语也有相同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萧山方言属杭绍方言群。
因受邻县方言影响,县内各地区之间的言语各有特点。
赭山,南阳等地有较多的海宁话因素;瓜沥,党山等地绍兴语音较重;欢潭,浦阳一带含较多的诸暨音韵;许贤,楼塔地带,渗杂着富阳词语;西兴,浦沿等地受杭州话的溶融较大。
代表本县方言的是城厢镇语言。
萧山方言属江南吴语,较北音接近古音,至今仍有古音余痕。
如:防读作;肥[fei]读作[bi]。
在声调中,保留着较多古汉语入声调。
在句式中,古文中发问常用“何”字,今此种句式犹存,如“何个”(哪一个?),“作何”(作什么?),(“何”读作[xo])。
宋高宗南渡,北方人徙居县境,从此本县方言中较多地夹杂了北音,有些含入声字的词,已经把入声字改为仿北音的舒声字了。
如“鲫鱼”呼作“济鱼”;“后日”呼作“后昵”:“一击”呼作“一记”;亦有全为北音所取代的,如:“黑鱼”呼作“海鱼”;“白鱼”呼为“排鱼”;“蛋黄”呼为“蛋荒”等。
解放后,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影响,本县方言的混杂性有增无减,但除声调变化较大外,声、韵母基本不变。
1959年杭州大学方言调查组曾来萧作过方言调查。
1964—1966年间,浙江省方言调查组再来萧调查,本章的语音部分,系根据当时驻萧调查的蔡勇飞(现杭师院中文系教师)的原稿整理的,主要发音合作者是蔡建华,陈照贤。
而国外对萧山方言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所以对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研究,我们主要靠国内的相关资料。
至于萧山方言熟语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我认为萧山方言熟语在未来的发展过程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加,外来语种的进入。
萧山方言熟语会不断融入外来语言,给萧山方言熟语加入新的意义,并且蓬勃发展。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萧山拥有8000年的悠久文明史,在风俗人情、地域特色等方面自然也有不少有别于他乡的独特魅力。
仅是方言俗语这一项,萧山到底有多少种?每种方言俗语又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问题,恐怕很少有人能答上来。
不过最近,从区文联传来好消息——萧山首本详细叙述方言的书籍《萧山方言》将于本月在跨湖桥文化节举办前后进行首发。
该书的发行,既是向文化节献上的一份“厚礼”,也将对今后各界人士研究萧山方言,了解本土民俗,保护萧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积极作用。
《萧山方言》由本地80多岁的老先生詹镛安历时15年,在广泛收集、系统考证萧山本土最具特色的方言俗语基础上编辑整理而成,全书共计195万字,专业性强,地域特色明显。
据区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书已确定计划印刷1200册,书籍出版后,大部分将赠送给区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镇(街)和学校等,以使更多的萧山人了解本土方言和风情民俗。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一)基本内容:
萧山方言熟语的含义
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图书馆、英特网以及指导老师所提供的资料,查找相关领域的最新
理论、收集资料和研究语料指导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三)研究难点:
目前学术理论界对萧山方言熟语的研究较少,对于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问题研究相当少,在资料查找方面有一定难度。
(四)预期达到的目标:
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撰写进步和计划,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开题报告的撰写、外文文献的收集和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各项工作。
毕业论文按照写作大纲要求,要结构完整、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思维严密、内容充实、格式规范,力求有所创新。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1、第一阶段2009年9月——11月
内容:确定论文题目,完成开题报告,上交指导老师。
2、第二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3月
内容:收集相应的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并上交指导老师。
3、第三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
内容: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修改、定稿、打印、装订。
4、第四阶段2010年5月
内容: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格式:论文:作者题目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专著:作者书名出版者年份)
1、《吴语概说》颜逸明华东大学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2、《汉语熟语通论》武占坤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7
3、《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张辉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3
4、《认知语用学》熊学亮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5、《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6、《萧山方言》詹镛安杭州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