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唐婉在古诗词中邂逅之沈园二首

合集下载

悼亡诗:沈园二首

悼亡诗:沈园二首

©⽆忧考⽹为⼤家收集整理了《悼亡诗:沈园⼆⾸》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梦断⾹消四⼗年,沈园柳⽼不飞绵;此⾝⾏作稽⼭⼟,犹吊遗踪⼀帐然。

城上斜阳画⾓哀,沈园⽆复旧池台;伤⼼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特录】红酥⼿,黄籘酒,满城春⾊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怀愁绪,⼏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钗头凤》·陆游世情薄,⼈情恶,⾬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成各,今⾮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声寒,夜阑珊,怕⼈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作者】: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阴(今浙江绍兴)⼈,南宋杰出爱国诗⼈。

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

年轻时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即位,赐进⼠出⾝,后官⾄宝章阁待制。

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陆游创作⼒⾮常旺盛,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仅在他的诗集《剑南诗稿》中保存⾄今的就有9300多⾸,他⾃⾔“六⼗年间万⾸诗”。

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

【背景】⼀:《沈园⼆⾸》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作,连同此后关于沈园的多⾸悼亡诗,可以说构成了⼀个具有相当情节和规模的系列。

在民间流出最⼴的其实是‘沈园’系列真正的起点——陆游和唐婉各赋的《钗头凤》⼀⾸。

陆游与唐婉的故事,是中国封建制度造成的最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之⼀。

唐婉,陆游的表妹,陆游母舅唐诚⼥⼉,⾃幼⽂静灵秀,才华横溢。

陆家曾以⼀只精美⽆⽐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

陆游⼆⼗岁(绍兴⼗四)与唐婉结合。

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才便是德),后陆母认为唐婉把⼉⼦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婉。

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位温顺本分的王⽒⼥为妻。

沈园①(二首)

沈园①(二首)

沈园①(⼆⾸)2019-05-22其⼀城上斜阳画⾓②哀,沈园⾮复旧池台。

伤⼼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③照影来。

其⼆梦断⾹销④四⼗年,沈园柳⽼不吹绵⑤。

此⾝⾏作稽⼭⑥⼟,犹吊遗踪⼀泫⑦然。

【注释】①沈园:故址在今浙州绍兴,今已修复。

②画⾓:绘有花纹的⾓。

⾓是古代军队中的⼀种管乐。

③惊鸿:惊飞的鸿(⼀种⽔鸟)。

鸿飞动时,姿态优美,古⼈以之⽐美⼥。

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

”这⾥作者⽤以⽐喻其所怀念的亡妻唐⽒。

④梦断⾹销:⽐喻⾃⼰过去⽣活的消逝和唐⽒的死亡。

⑤绵:这⾥指柳絮。

⑥稽⼭:会稽⼭,在绍兴。

⑦泫然:流泪貌。

【赏析】《沈园》⼆⾸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作,连同此后关于沈园的多⾸悼亡诗,构成了⼀个诗歌系列。

陆游被誉为“亘古男⼉⼀放翁”,诗风豪迈,但是在抒写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也极尽⼉⼥之情的缠绵悱恻。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特别是唐婉的早逝,给陆游的⼀⽣造成了极⼤的情感创伤。

因⽽即使是到了晚年,陆游对往事仍然难以释怀,《沈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就的。

第⼀⾸诗,“城上斜阳”,点明了傍晚的时间,惨淡的斜阳映衬着沈园,为我们渲染出⼀种悲凉氛围,以此作为全诗的背景。

除了视觉上的斜阳惨淡之外,还配以听觉上的“画⾓哀”,加深了悲哀之感。

在唐婉郁郁⽽终后,陆游多想再看到她的容颜。

但这只能是空想,甚⾄沈园的景物在时间的流逝中也不复依旧。

虽然旧物不再,诗⼈还是试图找寻以前⽣活的点滴痕迹,于是看到了“桥下春波绿”⼀如往⽇,感到似见故⼈。

这样的旧情旧景却只是引起诗⼈更多的哀叹。

当年的唐婉就如“翩若惊鸿”的美丽仙⼦,飘然降临于春波之上。

两⼈分开之后,不期⽽遇所引起的只是⽆限伤⼼。

⼀切早已⽆可挽回,那照影惊鸿已⼀去不复返了。

第⼆⾸诗是诗⼈故地重游,唐婉已逝世四⼗年了。

诗⼈⽤ “梦断⾹销”代指唐婉之死。

当⽇沈园的柳树已⽼,不再飞绵,诗⼈此时也年逾古稀,正如园中⽼树,⾏将就⽊。

因⽽下句诗⼈说 “此⾝⾏作稽⼭⼟”,点明⾃⼰终将化作⼀捧尘⼟埋葬在会稽⼭下。

陆游《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陆游《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陆游《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原文翻译及赏析陆游《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原文其一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埋泉下土,墨痕犹鏁壁间尘。

陆游《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注释1、蘸:泡在水里。

2、陌:路。

前两句说,城南的小路又迎来了春天,只见路边的梅花依然在盛开,然而却不见当年在此相逢的亲人了。

3、玉骨:指唐婉。

4、泉下:黄泉之下。

5、墨痕:指写在墙上的《钗头凤》。

6、鏁:同锁。

后两句说,时间已经过了很久,我心上人也已化为地下的土了,你看那当年写在墙壁上的《钗头凤》的墨痕,也快要让尘土遮盖住了。

陆游《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翻译其一:路上通往城南的道路,堪虞接近城南,越不敢放开步子向前行走;因为到了沈园,心中思绪万千,就更加叫人痛心。

其二:五十多年过去了,梅花依然芬芳清香,常常被牵挂在游客的衣袖上;别致的小桥还是静静地泡在绿水中,景还是当年景,只是人不在了啊!陆游《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赏析《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绝句组诗。

这是陆游八十一岁时写的回忆原妻唐婉七绝。

诗人目睹旧物,触景生情,回忆起同唐婉在沈园相会情形,更加痛切肺腑。

首句写“行”,二句写“情”,写“行”用“已怕”,写“情”用“更伤”,一种悲痛的心情流露已尽。

三四两句,“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寺桥春水生”,进一步运用反衬的手法,写梅花香、春水桥,用“在”、“生”二字写景物,加倍显出诗人当时心情的悲愁。

这首诗,写得更为痛切。

诗人从梅花写到唐氏,想到当年在沈园相会时的情况,令人痛断心肠,表达了诗人对唐婉的坚贞爱情。

首句写“城南小陌”,这是诗人上次去沈园,同唐婉相遇的道路。

用“又逢春”三字,写出时间又过一年,并为下一句作了伏笔。

二句“只见梅花不见人”,实写“人”,非写“梅花”。

三四两句用“久成”、“犹鏁”,作进一步写,深切地写出诗人对唐氏的怀念。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

陆游与唐婉秋风萧瑟,朔风凛冽。

这一天,在浙江绍兴的沈园,来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他拄着拐杖,迈着沉重的步子,眼里满是柔情。

一切都是那么地熟悉,又是那么地陌生。

他走到一处院墙前,停下了脚步,看着墙上依稀的字迹喃喃自语:“四十年了,仿佛每时每刻都能看见你”。

突然,他声泪俱下,一腔悲绪难以抑制,他拿出随身所带的笔砚,在沈园的墙上,题下“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哪怕只是低头看看桥下的流水,都仿佛产生了水中有你倒影的错觉。

他,陆游,那个“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诗人,此时此刻尽是思念,可他与一生挚爱的唐婉早已天各一方。

唐婉,陆游舅舅唐闳之女,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两人一见钟情,双方父母也都非常认可。

于是,陆家就以家传的一只精美凤钗作为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婚事。

陆游二十岁的时候,迎娶了小他三岁的表妹唐婉。

婚后,他们二人恩爱有加、形影不离。

陆游更是把功名利禄抛之脑后,整日沉溺于两人的小天地之中,他们一起吟诗作对,踏青游玩。

陆游母亲一心盼望儿子能够金榜题名,她看不惯二人整日沉溺于卿卿我我,更怕耽误了陆游的大好前程,于是对唐婉心生不满。

陆母便以唐婉入门一年没有身孕,犯了“七出”中的无子为由,强令陆游休妻。

封建礼教下,母命难违,陆游别无他法,素来孝顺的他只能在一纸休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但休妻后,二人还是难舍难分。

于是,陆游另筑别院私下安置唐婉。

可是,这点小把戏很快被陆母察觉,并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又命陆游娶王氏为妻。

也许是之前的爱情太过美好,惹来了上天的嫉妒吧。

一段天作之合的姻缘,就这样被生生拆散。

与此同时,心灰意冷的唐婉也在父母的逼迫下,改嫁皇家后裔赵士程。

婚后,赵士程将她视作瑰宝,小心呵护,精心照顾。

唐婉也为他生下了一儿一女。

自与唐婉一别,陆游便知,此生难有相见之日,纵使相见,那又如何?他收起满腔悲愤,努力克制对唐婉的思念,开始了考取功名之路。

十年寒窗苦读,他本应状元及第,却遭当朝宰相秦桧阻挠。

两首《钗头凤》,两首《沈园》,陆游和唐婉的爱情到底有多凄美?

两首《钗头凤》,两首《沈园》,陆游和唐婉的爱情到底有多凄美?

两首《钗头凤》,两首《沈园》,陆游和唐婉的爱情到底有多凄美?《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爱情永恒,自古至今爱情在历史长河中如一朵莲花,漂流千年,当他们漂流到我们身边的时候,它带给我们的有幸福,有苦涩,有期待,有煎熬。

但不变的是它的美丽。

现代世界里的爱情,多了一份自由,少了些门当户对。

但古人如果看看现在年轻人世界里的爱情估计会后悔早生了千年吧,毕竟那时候,他们的爱情,更多的时候牺牲在了政治、家庭、父母的操控中。

因此,爱情也多了一份无奈和凄凉。

本期我们就一起走进沈园,聆听陆游和唐婉的凄惨爱情故事。

公元1206年,梅花开得正盛之际,已迈入耄耋之年的陆游寒夜梦回沈园。

梦中沈园春如故。

春水初生,梅花次第开,花香四绕,亭台水榭城南路依旧,然唯梦旧景未闻君。

梦中惊醒的的陆游惆怅万分,作绝句一首:梦游沈家园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双鬓发白的陆游,抚须长叹。

梦中人已不再,而回忆却如困兽,从来不曾温柔。

人生悲凉之处,莫过于物是人非,念想之处,已沦为不能踏入的天涯。

万物在历时四季洗礼之后又开始焕发新的生命力。

可是这世间的人事呀,虽宛如四季,只是历尽寒冬之后,再无春。

梅花香依旧,循着小道信步走去,故人颜依稀还在眼前,而这梅花香径太漫长,这美梦太短暂,未曾见君,却见黎明破晓。

三年后,八十四岁的陆游重游魂牵梦绕之处,又作《春游》一绝:《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越明年,陆游卒,终年八十五岁。

时隔807年后的今天,在浙江省绍兴市的沈园,这座建成于宋朝的私家园林,让陆游牵挂一生之地,游客络绎不绝。

让人们慕名而来的不光是园林久经历史洗刷的静美,更因为在沈园,陆游曾留下了千古名篇,其中以他与唐婉互和的《钗头凤》最为盛名。

【诗歌鉴赏】陆游《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陆游《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陆游《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陆游《沈园二首》原文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沈园二首》注释、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2、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3、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

4、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55),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

香消:指唐琬亡故。

5、不吹绵:柳絮不飞。

6、行:即将。

稽山: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7、吊:凭吊。

泫然:流泪貌。

陆游《沈园二首》翻译其一:城墙上的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其二: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余,我连梦里也见不到,沈园的柳树和我一样都老了。

连柳絮都没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将就木,仍然来此凭吊,泪落潸然。

陆游《沈园二首》赏析《沈园二首》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绝句组诗,此诗是作者在75岁时创作的两首悼亡诗。

第一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

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

第二首诗写诗人情感的专一,也用反衬手法:以草木无情反衬人物的深情。

全诗体现了诗人忠实、笃厚、纯洁、坚贞的品格。

这组诗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

这两首诗与陆游慷慨激昂的诗篇风格迥异。

感情性质既别,艺术表现自然不同。

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

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

南宋-陆游《沈园二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宋-陆游《沈园二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宋-陆游《沈园二首》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

《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引诗略)。

盖庆元己未也。

”据此可知,这组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己未(1199年),是年陆游七十五岁。

原文:沈园二首南宋-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翻译: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自身即将化为会稽山一抔泥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注释: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

“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

香消,指唐琬亡故。

不吹绵:柳絮不飞。

行:即将。

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吊:凭吊。

泫(xuàn)然:流泪貌。

遗踪:旧址,陈迹。

《沈园二首》原文、诗意及赏析

《沈园二首》原文、诗意及赏析

《沈园二首》原文、诗意及赏析
【原诗】: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译意】:一
城楼上的夕阳已经西斜,画角声音凄厉哀怨,沈园的池塘楼台不再是从前的样子了。

看见那小桥下碧绿的春水,让我悲伤,想起她好像轻盈的惊鸿一般,曾在这里临水照影。


你离开人世间已有四十年,沈园的柳树很古老了,已经没有柳絮飘飞。

我这一生都快化作稽山的泥土,现在凭吊过去的遗迹,仍然禁不住伤心落泪。

【点评】:
这两首诗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当时陆游已七十五岁。

陆游二十岁的时候和表妹唐婉结婚,非常恩爱。

可陆母却不喜欢唐婉,陆游被迫休掉唐婉。

陆游再娶王氏,唐婉改嫁同郡赵士程。

陆游二十七岁的时候,去沈园偶然碰到唐婉,两人都非常悲伤。

陆游写了著名的《钗头凤》词题壁,唐婉看后,回了一首,过了几年抑郁愁怨而死。

中隔四十四年后,陆游又一次来到沈园,然而人事、景物皆非,诗人
感伤万分,吟诗抒怀,倾吐了对唐婉的深切怀念。

陈衍《宋诗精华录》评道:“无此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等伤心之诗。

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

古诗《陆游·沈园二首·其二》注释与赏析

古诗《陆游·沈园二首·其二》注释与赏析

古诗《陆游·沈园二首·其二》注释与赏析陆游·沈园二首·其二梦断香消④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⑤。

此身行⑥作稽山⑦土,犹吊遗踪一泫然⑧。

【注释】①沈园:即沈氏园,位于绍兴市东南的洋河弄。

宋代池台极盛,为越中著名园林。

宋后渐废,今又重建。

②画角:古代乐器名,形如竹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

音色动人,哀历高亢,振奋士气。

③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这里指唐婉。

语出曹植《洛神赋》:“(洛神)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④香消:既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亡去的雅词。

⑤不吹绵:不吐絮。

⑥行:行将,快要。

⑦稽山:会稽山的简称。

在浙江绍兴。

⑧泫然:指流泪。

泫:水点下垂。

赏析这是一段凄楚的爱情故事。

二十岁时,陆游与表妹唐婉成婚,两人恩爱无比,但因唐婉不孕为陆母所难,次年被逐出家门。

后改嫁宽厚的赵士程。

八年后,诗人春游时,在绍兴城外的沈园中,偶遇唐婉及夫,酒宴之后,唐婉携夫离去,陆游伤心之余,便在墙壁上题下《钗头凤》一词:“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次年,唐婉再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同年秋,唐婉病故。

四十多年后,当七十五岁的陆游再游沈园,便写下了这《沈园二首》,次年再赋《梦游沈园》:“其一: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诗人八十四岁时再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沈园遗梦——陆游和唐婉的凄美爱情故事

沈园遗梦——陆游和唐婉的凄美爱情故事

沈园遗梦——陆游和唐婉的凄美爱情故事有文友希,望能欣赏陆游唐婉的对词【钗头凤】,现在我们一起来鉴赏!【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钗头凤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在浙江的绍兴,有一座沈园。

南宋时那里叫山阴。

传说从前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阙《钗头凤》,第一阙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第二阙是陆游的前妻唐婉所和。

这两阙词虽然出自不同人之手,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因为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陆游和唐婉的沈园情梦。

陆游出生于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

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

唐诚有一女儿名叫唐婉,自幼文静灵秀,善解人意。

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吟诗作对,丽影成双。

两家父母和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这门亲上加亲的婚事。

婚后,陆游、唐婉更是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把科举课业、功名利禄都抛置于九霄云外。

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

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

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

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婉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

但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

陆母因此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婉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贻尽。

【诗歌鉴赏】陆游《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陆游《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陆游《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陆游《沈园二首》原文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祗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石边一泫然。

陆游《沈园二首》注释、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2、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3、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所指唐琬。

4、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55),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

香消:指唐琬亡故。

5、不吹起菖:柳絮不飘。

6、行:即将。

稽山: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7、吊:瞻仰。

泫然:流泪貌。

陆游《沈园二首》翻译其一:城墙上的角声仿佛也在悲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看见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其二: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余,我连梦里也见不到,沈园的柳树和我一样都老了。

连柳絮都没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将就木,仍然来此凭吊,泪落潸然。

陆游《沈园二首》赏析《沈园二首》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绝句组诗,此诗是作者在75岁时创作的两首悼亡诗。

第一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

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

第二首诗写诗人情感的专一,也用反衬手法:以草木无情反衬人物的深情。

全诗体现了诗人忠实、笃厚、纯洁、坚贞的品格。

这组诗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

这两首诗与陆游慷慨激昂的诗篇风格截然不同。

感情性质既别,艺术整体表现自然相同。

写下得深邃旋律优美,含蓄文辞,但仍维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代普雷傍晚的时间,而且图形出来一种伤感氛围,做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伤感的感情色彩。

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上“画角哀”的感官形象,更减可悲之美感。

沈园二首

沈园二首
返回
教学参考
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 龙。”
唐韦应物《鼋头山神女歌》:“精灵变态状无方, 游龙宛转惊鸿翔。”
唐刘禹锡《泰娘歌并引》:“舞学惊鸿水榭春, 歌传(一作撩)上客兰堂暮。”
唐彦谦《洛神》:“惊鸿瞥过游龙去,漫恼陈王 一事无。”
返回
扩展阅读 陆游《钗头凤》词
唐琬《钗头凤》词
这两首绝句作于同时,都表现出了作者对唐琬的深 沉思念。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第一首重在表现人去楼空,往事难再的哀伤; 第二首重在抒发“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长恨。
返回
艺术赏析
一、真情独到,自然天成
陆游对唐琬情意深笃,与唐琬的被迫离异,在他心头刻下 了永远无以弥补的伤痕,而唐琬之抑郁谢世,更使他伤痛不已, 抱恨终身。此番重临旧地,凭吊故人遗迹抚怀往日情事,心中 波澜翻滚,哀伤尤甚。因而,提笔之际,真情充沛,无论写景 叙事还是遣词造句,字里行间,均有一股真情流溢。尽管,作 者当时写这两首诗,只是有感于自己的爱情悲剧,抒写一己之 私衷,无意于为了传示或感动别人而去劳心费神。然而,由于 有真情贯注,却使诗显得折转适宜,措辞得体,无处不工。且 又自然天成,绝去雕琢痕迹。
返回
内容述评
这两首绝句所抒写的是陆游晚年再游沈园时,对前妻唐 琬的深沉怀念。反映出与唐琬的离异在作者心头留下的 深创巨痛,也体现了作者对唐琬一往情深、至死不渝。 这两首绝句诚笃深挚,凄楚动人,反映了封建家长制的 危害和封建礼教的残酷。我们从作者老泪纵横的情态, 从他刻骨铭心的绵绵长恨中,不难认识封建礼教桎梏人 性的罪恶。
作者逸事
• 陆务观作书巢以自处,饮食起居,疾疴呻吟, 未尝不与书俱。每至欲起,书围绕左右,饿积 槁枝,至不得行。时引客观之,客不能入,既 入不能出。于是相与大笑,遂名曰书巢。 ( 《宋人逸事汇编》 )

一对有情人两首《钗头凤》----宋词《钗头凤》背后的爱情故事

一对有情人两首《钗头凤》----宋词《钗头凤》背后的爱情故事

一对有情人两首《钗头凤》----宋词《钗头凤》背后的爱情故事钗头凤:别名折红英、撷芳词、摘红英等。

词牌名。

《钗头凤·红酥手》,《钗头凤·世情薄》,这两首脍炙人口的《钗头凤》相信许多人都听读过,这两首诗是陆游和前妻唐婉共同创作的,但很少有人会愿意去探究这首诗背后藏着的凄婉爱情。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钗头凤》二首,去细细探索这背后的故事。

先来读一遍:钗头凤·红酥手宋代.作者: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钗头凤·世情薄宋代.作者:唐琬(陆游表妹兼妻子)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意缄心事,独语斜难。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一对有情人两首《钗头凤》道不尽爱情的伤痛----陆游/唐琬凄婉的爱情故事1125年,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划破天际,一个婴儿诞生了,这便是我们这篇文章的男主人公之—陆游。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从小便受到文学的熏陶,自身也十分聪颖,家人因此对他寄予厚望。

当时,陆家与唐家互为姻亲,来往密切,陆游由此便认识了唐家唐闳的独生女—唐婉,也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女主角。

说来也怪,两个小孩儿,素未谋面,一见面却觉得熟悉得很,因此,二人便经常一块玩耍读书,享受着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可谓是青梅竹马。

等到陆游及冠,陆唐两家均觉得陆游与唐婉是天作之合,二人成婚后定会和和满满,成为佳话,便举行了婚礼,让唐婉嫁给了陆游。

唐婉与陆游志趣相投,又有着青梅竹马的情分,两人一直过着神仙眷侣的日子,乐不思蜀,密不可分。

然而,陆游的母亲却一直厌恶着唐婉。

一是因为唐婉的嫂子与陆母不和,陆母因此也看唐婉不顺眼。

二是因为陆母思想传统,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唐婉才华横溢,显然不是陆母眼中的贤良妻子。

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沈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组诗作品。

这是作者在七十五岁重游沈园时为怀念其原配夫人唐氏而创作的两首悼亡诗。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译文斜阳下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我曾在这里见到她美丽的身影。

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我眼看着要化作会稽山中的一抔黄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注释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

“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

香消,指唐琬亡故。

不吹绵:柳絮不飞。

行:即将。

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吊:凭吊。

泫(xuàn)然:流泪貌。

赏析: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绍兴)写下的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

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

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

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

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

《沈园二首·陆游》原文与赏析

《沈园二首·陆游》原文与赏析

《沈园二首·陆游》原文与赏析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二十岁左右与唐琬结婚,彼此恩爱,伉俪相得。

但因不容于陆母,被迫离婚。

这个封建家长制造成的爱情悲剧,使陆游甚感痛苦。

数年后,他在沈园偶然与已经改嫁的唐氏相遇,曾题词壁间纪事。

不久,唐琬就郁郁去世。

陆游晚年两次重游沈园,回忆这段往事,总是十分伤感。

第一次是绍熙三年(1192),陆游六十八岁,上距与唐琬相会于沈园已四十年了。

为此他写了一首七律:“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想向唐琬一诉多年来的思念之忱,但幽明路隔,无法传到。

第二次是庆元五年(1199),陆游已七十五岁。

他与唐琬离异,此恨绵绵,终身难以忘怀,于是又写了这里所选的两首绝句。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陆游此次重游时,沈园已三易其主,初归许氏,后又属汪氏。

这次旧地重临,无复旧观,语下有时移事去的隔世之感。

斜阳画角渲染环境气氛,衬托陆游此时感怀悼亡的悲凉心情。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是说只有桥下的一湾春水,曾经是唐琬临流照影之处,但春水依然,人、影俱亡,不禁使他流连哀伤。

“梦断香消四十年”,四十年不是指与唐琬重逢于沈园,而是指唐琬亡故。

“沈园柳老不吹绵”,表明历时之久,且寓有地老天荒之感。

“此身行作稽山土”,指自己行将老死,骨朽后化为故山之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尽管往事久远,自己也不久人世,但凭吊遗踪,悲从中来,不禁老泪纵横。

陆游此时已是七十五岁高龄的老人了,可谓尘缘已断,但对这少年情事,却终身长忆,一往情深,凄惋欲绝。

因此这两首诗写得沉厚深挚,哀感动人。

此后陆游还有怀念唐琬的诗。

开禧元年(1205),陆游八十一岁,于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作诗两绝:“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陆游与唐婉在沈园的诗

陆游与唐婉在沈园的诗

陆游与唐婉在沈园的诗
哎呀,你知道陆游和唐婉在沈园的那些诗吗?那可真是饱含深情,令人动容啊!
想当年,陆游和唐婉这对恩爱夫妻,被迫分离,那得多痛苦啊!就好比是两只相互依偎的鸳鸯,突然被硬生生地扯开。

后来,陆游在沈园偶遇唐婉,心中的思念、悔恨、无奈,一下子全都涌了上来,挥笔写下了。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这几句,难道不让你感受到他的心碎吗?
而唐婉呢,她看到陆游的词,也是肝肠寸断啊!她回了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这不就是她内心痛苦的呐喊吗?
你说,他们的爱情怎么就这么坎坷呢?他们的诗,哪一句不是浸透着泪水?哪一句不是诉说着无奈?
在我看来,陆游和唐婉在沈园的诗,是他们爱情的悲歌,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这些诗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坚贞和无奈,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自由和幸福。

《沈园》陆游和唐婉的故事

《沈园》陆游和唐婉的故事

陆游唐琬的故事陆游和唐琬的故事,是千古的悲剧,万世的传奇。

悲剧开幕的时候,公历叫作1044年。

那年陆游20岁,年少轻狂,正值新婚,况且娶的是青梅竹马的唐琬,陆游心中的喜悦之情不言而喻。

结婚以后,他们“ 伉俪相得”,“ 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

然而这些陆游的娘看在眼里觉得十分的不舒服,再这样下去,儿子的前程就耽误殆尽。

于是就勒令陆游休掉唐琬。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

传说是因为唐琬不孕,才被陆母休掉的。

我深以为然,以陆游之年少,若不是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怎可能休掉和自己情投意合的唐琬呢?他可是深深的爱着唐琬的——然而还是休了。

悲剧的第一幕落下,依我看到这里就可以收尾了,两人再不相见,心里留有这一分思念,直到海枯石烂,足矣。

然而,命运才是这场戏的导演,他安排他们在十年后见面,也就是1055年,陆游31岁。

那是十年后的春天,嫩柳还在轻拂着墙面,百花怒放,陆游礼部会试失利后便邀友人一同游春赏景,试图排解心中的愁苦。

在沈园,陆游意外的见到了唐琬,一瞬间他心中的那种惊奇、激动、狂喜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在看到唐琬臂上——曾经一起吟诗作赋之时挽过自己的地方——挽着赵士程时,陆游心中的凄凉孤寂也是可想而知的。

两人互望的眼神中充盈的那种脉脉的相思更不必多说。

但是两人,安静的走过了——安静而悲伤,那可是十年的天各一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和地,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却不能告诉你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和地,而是相隔十年全无消息,相逢时候,我发现你的身旁多了一行足迹。

之后唐琬在赵士程同意的前提下,派人给陆游送了一点酒菜,默默地表示关怀。

陆游感慨万千,不由得想到了曾经的意气风发,曾经的欢声笑语,较之如今的境遇,万里悲凉之心独上来,便执笔在沈园的一面墙上写下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春绿诗句沈园二首

春绿诗句沈园二首

春绿诗句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山阴城南一个私人花园。

现在绍兴禹迹寺南有遗迹。

陆游二十七岁时于此重逢休妻唐琬,凄然欲绝;庆元五年(1199)陆游七十五岁时重过沈园,时唐琬已死四十年了。

〔画角〕刻有花纹的号角。

〔惊鸿〕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

形容仙子体态轻盈,神态凄婉。

此喻唐琬。

〔梦断香消〕指唐琬的死。

〔不吹绵〕不再飘柳絮。

绵,柳絮。

此为陆游自喻其老。

〔行作稽山土〕快要作稽山的土了。

此言自己已不久人世,快要安葬稽山了。

稽山,会稽山,在今绍兴县东南。

〔泫(xuan)然〕流泪的样子。

泫,水滴下垂。

陆游迫于母命而休爱妻,其伤若何!沈园邂逅,《钗头凤》语,其伤若何!而今惊鸿恨去,残园空留,其伤若何!一情系心,伤随岁增,天下忠于情者,莫如陆翁。

“伤心”,是爱的甜河,是《沈园》绝句的基调;“笃情”,是爱的天国,是《沈园》绝句的化境。

《沈园》二首,上首忆情,下首述志。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二句写沈园全景,景中有情有议。

斜阳夕照,画角传哀:眼中景——惨淡;耳中声——凄婉;心中情——哀伤。

以哀伤之心,观斜阳之景,闻画角之声,其哀伤之情俱着于声景中了。

这就是《文心雕龙》所说的“物以情睹”。

“旧池台”,是指四十八年前与唐琬邂逅时的池台。

“非复”二字,写出沈园的变迁残败,更写出人去物非的感伤。

人去物在已是感伤无极;人去物非,其伤若何?这是进一层的写法。

而这里的“伤”又是从“非复”的议论中来,从看到的沈园景象中来,是在心中的哀伤里注进的新的哀伤。

这就是《文心雕龙》所说的“情以物生”。

情生景,景生情,情景的交合,汇成感情的旋涡。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二句是沈园景物的特写,也是诗人忆旧的抒怀。

特写的画面美妙绝伦:汪汪一碧的春波微漾着,翩然轻盈的惊鸿,在春波中飘忽弄影。

忆旧的抒怀是矛盾的:“春波”的“绿”,“惊鸿”的“影”,给诗人心上吹来温馨的风,甜美的情;“伤心桥”淡化了“春波”的“绿”,“曾是”语消失了“惊鸿”的“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园二首
(陆游七十五岁时再游沈园)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 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 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 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 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 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说 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 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 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 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 者的精神对话。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 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 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 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 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 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返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