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大全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4张)
(4)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原 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____。
解析 (1)该微粒为中性微粒,即核电荷数等于核外 电子数,为18号元素氩。 (2)该微粒能使溴水褪色,即为还原性微粒,且出现 浑浊,即有难溶性的非金属单质。符合条件的为硫 元素。 (3)该微粒得到一个电子可变成原子,故为19号元素 钾。 (4)该微粒失去一个电子可变成原子,故为17号元素 氯。
答案 失去。
能量较高的电子排布在离原子核较远的
电子层上,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弱,故易
4.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分析下表填写下列空白: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2He(氦) 10Ne(氖) 18Ar(氩) 36Kr(氪) 54Xe(氙) 86Rn(氡)
L 8 8 8 8 8
答案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电子层上的电子
数目必须遵守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该结构 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9,不符合排布规律。
4.分析离子结构示意图,概括离子的核电荷数 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答案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阴离 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其差值均为它们 所带的电荷数。
5.原子形成阳离子或阴离子后,其电子层结构 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 原子形成阳离子后,要减少一个电子层, 形成阴离子后电子层数不变,但最外层电子数增 多,它们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答案
(1)Ar
(2)S2-
(3)K+
(4)Cl-
8.A、B、C三种元素,其中有一种金属元素,A、 B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相同。又知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 和为17,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之和为31。试通过计 算确定这三种元素的名称。 解析 设元素A、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y和x,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A )
由于金属、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 子都没有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在化学反 应中容易得、失电子,从而达到相对 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是怎 样的呢?形成的粒子又是什么呢?
二. 离子
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1 2 8 1
3.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 4 ,在化学反 应中,容易 得到 电子,化学性质 不稳定 。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的。
【练习2】1.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化学性
质最稳定的是 B ,易失去电子的是 C , 易得到电子的是 AD,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C__, 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A__D__,属于稀有气体元 素的是____B_____。
练习
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原
子的核电荷数为 ,核外有 个电子层,第
二层上有 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个电
子。
【亲手尝试】根据氧原子的结构图画出结构示意图
第一层(2个) 第二层(6个)
(最外层)
+8 2 6
3.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⑴第一层最多容纳__2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__8_个电子。 (2)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__2_个电子。 ⑶电子先排满第__1_层,再排第__2_层,排满第__2_层,再 排第_3__层。(按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层排布)
【讨论与分析】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在化学反应中,为 了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它们得失电子的情况是怎 么的?请举例说明。
最外层电子数 ﹤4
易失电子 不稳定
最外层电子 ≥ 4
1-36号元素轨道图
dz2
价键法(VB法)价键理论一: 1、要点: ⑴、共价键的形成条件:①、先决条件: 原子具有未成对电子;②、配对电子参与 成键的原子轨道要满足对称匹配、能量相 近以及最大重叠的原则;③、两原子具有 成单的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服从保里不 相容原理。 ⑵、共价键的本质:是由于原子相互接近 时轨道重叠,原子间通过共用自旋相反的 电子使能量降低而成键。 ⑶、共价键的特征:①、饱和性,一个原 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包括激发后形成的 未成对电子),便和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配对成键;而未成对电子数是有限的,故 形成化学键的数目是有限的。②、根据原 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原子轨道沿其角度 分布最大值方向重叠,即共价键具有一定 的方向性。 ⑷、共价键的类型:单键、双键和叁键。
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原子 元素 序数 名称
1 氢H
原子结构 示意图
电子排布式
1s1
轨道表示式 (电子排布图)
2013/9/12
2 氦 He
1s2
3 锂 Li 4 铍 Be 5 硼 Be 6 碳C 7 氮N 8 氧O
1s22s2 1s22s2 1s22s22p1 1s22s22p2 1s22s22p3 1s22s22p4
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 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
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第一电离能。 符号:“I1”,单位:Kj/mol^-1。 “气态”、“电中性”、“基态” 是保证最低能量的条件。
[规律] 1.总体上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较 小非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较大. 2.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左到 右有增大的趋势 3.同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从上到 下逐渐减小
35 溴 Br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
考纲解读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
2.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3.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掌握1~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
4.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了解原子“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知识再现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原子中微粒的作用2.原子中有关量的关系:电性关系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二.同位素1.概念2.同位素的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不变。
3.与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的比较例题1、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B、比4He多一个中子C、是4He的同位素D、比4He少一个质子2、已知自然界氢的同位素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A、3种 B、6种 C、9种 D、12种3、1999年曾报道合成和分离子含高能量的正离子N5+的化合物N5AsF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N5+共有34个核外电子B、N5+中氮一氮原子间以共有电子对结合C、化合物中N5AsF6中As化合价为-1D、化合物N5A S F6中F化合价为-1三、核外电子的运动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核外电子质量,运动速率,运动的空间,确定的轨道。
2.电子云能级(原子轨道)电子云的轮廓图称之为原子轨道.四.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的排布能层(电子层)n 符号K L M N O P Q能级(原子轨道)每一能层的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能层分成相应的能级。
第n能层中,就有个能级,分别为ns 但不一定每一个能级中都有电子。
能级数=序数。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钠 Na 2 2 6 1
镁 Mg 2 2 6 2
铝 Al 2 2 6 2 1
硅 Si 2 2 6 2 2
磷 P 22623
硫 S 22624
氯 Cl 2 2 6 2 5
氩 Ar 2 2 6 2 6
(备注:斜体元素为锕系、镧系,初高中理科教师群 100035163,Chol-2NBD 整理)
周原元元
镤 Pa 2 2 6 2 6 10 2 6 10 14 2 6 10 2 2 6 1 2
铀 U 2 2 6 2 6 10 2 6 10 14 2 6 10 3 2 6 1 2
镎 Np 2 2 6 2 6 10 2 6 10 14 2 6 10 4 2 6 1 2
钚 Pu 2 2 6 2 6 10 2 6 10 14 2 6 10 6 2 6
261
2
58 铈 Ce 2 2 6 2 6 10 2 6 10 1 2 6 1
2
59 镨 Pr 2 2 6 2 6 10 2 6 10 3 2 6
2
6(32) 60 钕 Nd 2 2 6 2 6 10 2 6 10 4 2 6
2
61 钷 Pm 2 2 6 2 6 10 2 6 10 5 2 6
2
62 釤 Sm 2 2 6 2 6 10 2 6 10 6 2 6
2
40 锆 Zr 2 2 6 2 6 10 2 6 2
2
41 铌 Nb 2 2 6 2 6 10 2 6 4
1
42 鉬 Mo 2 2 6 2 6 10 2 6 5
1
43 锝 Tc 2 2 6 2 6 10 2 6 5
2
44 钌 Ru 2 2 6 2 6 10 2 6 7
1
1.2.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二、元素周期律
1、概念: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 的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本质: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是元素原子核外 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随堂练习:
1、R元素形成的化合物RH3,其中R的化合价是其 最低负化合价,则R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111
88
77
N(氮) O(氧) F(氟)
70
66
64
Ne(氖) —
11~17 号元素 Na(钠) Mg(镁) Al(铝) Si(硅) P(磷)
原子半
径/pm
186
160
143
117
110
S(硫) 104
Cl(氯) Ar(氩)
99
—
提示:(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半径的测定依据与其它元素不同,没有可比性。 (2)表中数据的单位是pm(皮米),1pm=10-12m。
1.2.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各电子层排布的电子数
电子层(从里到外为K、L、M······层) 核电荷数
原子核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运动)
电子层: 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通常运动区域离核
(能层)
〔观察思考2〕观察下表:原子序数为3~9、11~17的元素的原子 半径。用横坐标表示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以纵坐标表 示原子半径,根据数据表作图,表示出3~9、11~17的元素的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半径的函数图像。
3~9号 元素
原子半 径/pm
1-36号元素轨道图
电子亚层,当电子排布处于
全满(s^2、p^6、d^10、f^14) 半满(s^1、p^3、d^5、f^7) 全空(s^0、p^0、d^0、f^0) 时比较稳定。
25 锰 Mn 26 铁 Fe 27 钴 Co 28 镍 Ni 29 铜 Cu 30 锌 Zn
1s22s22p63s23p63d54s2 1s22s22p63s23p63d64s2 1s22s22p63s23p63d74s2 1s22s22p63s23p63d84s2 1s22s22p63s23p63d104s1 1s22s22p63s23p63d104s2
小。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强弱的尺度。金属的电负性
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
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
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
Px S
Py
Pz
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他们 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dxy
dxz
dyz
sp 杂化轨道
sp2 杂化轨道
sp3 杂化轨道
sp3d2 杂化轨道
。
。 ,
; ,
能量最低原理: 核外电子在运动时,总是优先占据能 量更低的轨道,使整个体系处于能量最 低的状态。 泡利不相容原理: 同一轨道上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 电子。该原理有两个推论:
①若两电子处于同一轨道,其自旋方 向一定不同;
②若两个电子自旋相同,它们一定不 在同一轨道;
③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电子。
洪德规则:电子在简并轨道上排 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
⑶ 形成的杂化轨道之间应尽可能地满足最 小排斥原理(化学键间排斥力越小,体系越稳 定),为满足最小排斥原理, 杂化轨道之间的夹 角应达到最大。
电子排布式
原子结构与性质1、电子排布式:如:氧原子电子排布式:1s2 2s2 2p42、电子排布图:3、原子结构示意图:4、核外电子排布:5、电子式:6、结构式:H-O-H练习1:1、A、B、C、D、E代表5种元素。
请填空:(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C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 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 s nn p n+1,则n=________;原子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__电子,其原子轨道呈________形。
解析:(1)由题意知,A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所以A为氮元素。
(2)氩为18号元素,B的负一价离子电子层结构与氩相同,所以B为氯,C为钾。
(3)因为D元素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即3d5,由此推知D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因此为铁元素。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且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由此推出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因此为铜元素(5)s能级只有1个原子轨道,故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即n=2,所以元素F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3,由此可知F是N元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能量最低原理,可知氮原子的核外电子中2p能级的能量最高,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
3.2原子的结构
最外层电 子数
一般<4
得失电子 趋势
易失 电子
非金属 元素
一般≥4
易得 电子
稀有气体 元素
等于8 (氦=2)
很难得失 电子,是 稳定结构
化学性质
易发生 化学反 应(不 稳定)
极难发生 化学反应 (稳定)
结论
最外层 电子数 决定元 素的化 学性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氯化钠的形成
钠原子
氯原子
----
一、原子的构成
碳原子 结构图
-
电子
-
++
++
++
-
电子 原子核
-
质 子 6+ 原子核6+
原子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6 -
原子核 中子
质子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原子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
原子核
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
位的负电荷
一、原子的构成 想一想:原子显不显电性? 实验:用手接触铁、铜等金属是否会触电?
1.6749×10-27kg/1.67×10-27kg = 1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哪部分?
电子质量很小, 其质量约是质子、 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整个原 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 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相对原子 质量 1 12
质子的质量与中子的质量约相等,电子 的质量是质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 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4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自主解答】(1)L层有8个电子,则M层有4个电子,故A 为硅(Si)。(2)当次外层为K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是
硼(B)
; 当次外层为L层时,最外层电子数
为1.5×8=12,违背了排布规律,故不可能。
(3)C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0+1=11,故为钠,故+1价离子是 Na+。(4) -2价离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1 ,当
4
次外层为K层时,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与Ne
电子层排布相同,则其原子的质子数为10-2 = 8,为氧元 素,写出O2-结构示意图即可;当次外层为L层时,最外层 则有32个电子,故不可能。
【典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变化所决定的 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 增强 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易错选项】C
【易错剖析】 (1)易错选项分析 本题易错选C的原因在于对知识掌握不准确,将“最高价氧 化物的水化物”错误地认为是“氧化物的水化物”,正确 说法是“同周期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2)其他错误选项分析 【标准答案】B
1.(2011·漳州高一检测)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递增 B.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C。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 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其他周期性变化都是由它引起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小而重、带正电(核电荷数) 原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氧原子(O)的结构示意图: 8个质子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电子排布 离核距离:近 能量:低
远 高
+8
原子核
带正电
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电子排布
离核距离:近 能量:低
远 高
1.由内而外,逐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第一层则不超过2个)
n为电子层数
氧原子(O)的结构示意图: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电子排布
离核距离:近
远
能量:低
高
1.由内而外,逐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第一层则不超过2个)
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1.由内而外,逐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周期表:
质子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
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1.由内而外,逐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则不超过2个)
(第一层则不超过2个)
制约条件
①快速判断示意图的正误 ②书写电子数比较多,
达到第三层以上时使用;
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1.由内而外,逐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第一层则不超过2个)
制约条件
①快速判断示意图的正误 ②书写电子数比较多,
达到第三层以上时使用;
钙(Ca)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族
IA IIA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ⅠB ⅡB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周期表中纵列数第1列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第6列
第7列
第8列
第9列
第10列
第11列
第12列
第13列
第14列
第15列
第16列
第17列
第18列第一周期(1-2号)
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名称
1 H 氢
2 He 氦
2种元素电子排布式 1s 1
1s 2
电子排布图
原子结构
示意图
第二周期(3-10号)
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名称
3 Li 锂
4 Be 铍
5 B 硼
6 C 碳
7 N 氮
8 O 氧
9 F 氟10 Ne 氖
8种元素电子排布式 1s 22s 1 1s 22s 2
1s 22s 22p 1
1s 22s 22p 2
1s 22s 22p 3
1s 22s 22p 4
1s 22s 22p 5
1s 22s 22p 6
电子排布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三周期(11-18号)
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名称
11 Na 钠12 Mg 镁13 Al 铝14 Si 硅15 P 磷16 S 硫17 Cl 氯18 Ar 氩8种元素电子排布式1s 22s 22p 63s 1
1s 22s 22p 63s 2
1s 22s 22p 63s 23p 1
1s 22s 22p 63s 23p 2
1s 22s 22p 63s 23p 3
1s 22s 22p 63s 23p 4
1s 22s 22p 63s 23p 5
1s 22s 22p 63s 23p 6
电子排布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四周期18种(19-36号)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名称
19 K 钾
20 Ca 钙
21 Sc 钪
22 Ti 钛23 V 钒
24 Cr 铬
25 Mn 锰26 Fe 铁
27 Co 钴28 Ni 镍
29 Cu 铜
30 Zn 锌
31 Ga 镓
32 Ge 锗
33 As 砷
34 Se 硒
35 Br 溴
36 Kr 氪
电子排布式
【Ar 】4s 1
1s 22s 22p 63s 23p 64s 2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4s
2
【Ar 】3d 24s 2
1s 22s 22p 63s 23p 63d 34s
2
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
【Ar 】3d 24s 2
1s 22s 22p 63s 23p 63d 64s
2
【Ar 】3d 74s 2
1s 22s 22p 63s 23p 63d 84s
2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1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2
【Ar 】3d 104s 24p 3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4
【Ar 】3d 104s 24p 5
【Ar 】3d 104s 24p 6
第五周期18种
37-54号价电子排布式
4s 1
4s 23d 14s 23d 24s 2
3d 34s 23d 54s 13d 54s 2
3d 64s 23d 74s 2
3d 84s 2
3d
10
4s 13d 104s 24s 24p 14s 24p 24s 24p 34s 24p 44s 24p 54s 24p 6
第六周期32种55-86号 镧系电子排布图
价电子排布图
第七周期?种
满32种87-满118号
锕系
原子结构示意图
共价键分类
s-sσ键
s-pσ键
p-pσ键p-pΠ键分子或离子CO 2SO 2 CO 32-CH 4NH 4+ 中心原子杂
化轨道类型
sp
sp2sp3
a 64+2=65-1=4x 234H 2O NH 3b
2
21sp3sp3
中心原子上
的孤对电子数0100
分子或离子的
价层电子对数
2
3
3
4
VSEPR模型名称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形正四面体形
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名称
直线形V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形正四面体形
配合物形成:颜色改变、溶解度改变
无机含氧酸分子酸性
1、对于同一种元
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2、含氧酸的通式
可写成(HO)mROn,R相同,n值越大,酸性越强。
注意:碳酸因溶解度较小,酸性弱。
1-36号元素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分子结构与性质学习参考 开远一中高三化学备课组周艳芳编拟
Ⅷ 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1)电子运动的特点:①质量极小 ②运动空间极小 ③极高速运动。
电子运动只能用统计的观点来描述它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概率——电子云。
常把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圈出来,人们把这种电子云轮廓图成为原子轨道。
S的原子轨道是球形的(右下图), 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ns np (n≥2) nd (n≥3) nf (n≥4)
P的原子轨道(右下图)是哑铃状(或纺锤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轨道,互相垂直,分别以Px、Py、Pz为符号。
P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也随能层序数增大而增大。
能层序数n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这是由于1s,2s,3s……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
分子结构与性质
杂化轨道类型sp3 sp sp2
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数=1/2(a-xb) 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下列分子或离子的构型VSEPR模型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孤对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氢为1,其它原子=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AB X 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对几种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推测
族行周期元素种类 分子或离子的
立体构型
+11
+321
+11281
+19
2881+422+523
+624
+725+826
+927+1028
+22
+17287+16286+15285
+14284+13283
+12282
+20
2882
+21
2892
+18288
+36
28188
+22
28102
+23
28112
+24
28131+25
28132
+26
28142
+27
28152
+28
28162
+29
28181
+30
28182
+31
28183
+32
28184
+33
28185+34
28186+3528187
轴对称镜面对称
形成配合物的条件:①配位体有孤电子对;②中心原子有空轨道。
法二:价层电子对数=(中心原子价层电子数+配原子数×n+电荷数)/2说明:配原子为H,X-F,Cl,Br,I
n=1;配原子为O,S n=0;配原子为N n=-1。
电荷数:带正电减带负电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