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燃料与燃烧
中考化学燃烧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燃烧知识点总结一、燃烧的基本原理1.1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源于燃料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物质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从而产生新的物质。
同时,燃烧是放热反应,能够释放大量的能量。
1.2 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其中,燃料是燃烧的物质,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着火点是燃料被点燃的温度。
1.3 燃烧的过程燃烧的过程可分为初燃和持续燃烧两个阶段。
初燃是燃料首次点燃,持续燃烧是在初燃后燃料继续燃烧并释放热量。
二、燃烧的反应类型2.1 完全燃烧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充足氧化反应,产生气体和水。
例如,烃类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式为:CnHm + (n+m/4)O2 → nCO2 + m/2H2O。
2.2 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接触不充分,导致氧化反应不完全,产生气体、水和一定量的碳和一氧化碳。
例如,烃类物质不完全燃烧的反应式为:CnHm + (n+m/2)O2 → nCO + (m/2)H2O。
2.3 明火与隐火明火是指燃烧产生的可见光和可见热的过程,如蜡烛的燃烧;而隐火是指燃烧产生的光和热不明显,不易察觉的过程,如气体泄漏导致地下室爆炸。
2.4 奶油燃烧奶油燃烧是指光照射下的燃烧,通常发生在漏油的地方或者食用油、汽油等具有易燃性的液体。
此种燃烧可能会导致火灾,需引起高度重视。
三、燃烧的应用3.1 火焰火焰是燃烧产物燃烧所产生的可见光和可见热。
不同物质燃烧所产生的火焰颜色不同,这是原子或分子在高温下发生辐射激发的结果。
3.2 燃烧的能量利用燃烧产生的热能可以被利用来发电、供暖、照明等。
例如,在发电厂中,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用于满足各行业的电力需求。
3.3 工业生产在化工生产、冶炼、矿山等工业领域,都需要燃料的燃烧来提供能量,推动设备运转和生产。
3.4 煤气和油气的利用煤气和油气是利用煤炭和石油燃烧所得到的气体燃料,用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能量供应。
初三化学——燃烧及其利用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燃烧及其利用燃料的燃烧: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煤成分:主要含C元素,是混合物形成:古代植物经复杂变化形成的石油成分:主要含C、H元素,是混合物形成:古代动植物遗体形成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清洁能源CH4+2O2点燃CO2+2H2O其它燃料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 C2H5OH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氢气:最理想的燃料,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燃料充分燃烧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危害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响一氧化碳及其他气体、烟尘的排放燃烧与能量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放热现象: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现象如燃料的燃烧为放热现象吸热现象: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现象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即为吸热现象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典型题例】例1:右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1实验2实验3(2)干粉灭火器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例2: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例3: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___________________;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
初三化学 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着火点;2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明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说降温到着火点以下;1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2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石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馆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四、缓慢氧化、自燃、爆炸1缓慢氧化:还原剂与氧化剂发生不发光、不剧烈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食物腐败等都是缓慢氧化;2自燃:有些可燃物堆积在一起,在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产生一定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积越多,引起物质的温度升高,如果温度达到了这种物质的着火点,不经点火也会自动燃烧起来,从而引发火灾;如:白磷自燃3爆炸: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电火花点火发生爆炸;五、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发生急剧燃烧,使气体体积发生迅速膨胀而引起的;提示罐内含有大量空气,鼓气时使塑料瓶中面粉充满金属罐,这是罐内就是空气和面粉的混合物,遇到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就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引起气体体积膨胀;2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粉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点拨爆炸化学上其实质是氧化反应;提示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的原因: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注意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习题1.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用水浇灭B不用铝制容器长时间泡制糖醋食品C.回收废弃金属,避免资源浪费D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3.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A. 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 隔绝空气D. 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5.为防止面粉加工厂发生爆炸,应张贴的标志是6.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 H2、C02B. C0、02C. H2、COD. CO、N27.“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移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8.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9.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10.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一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足够氧气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11.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12.发生火灾时,下列的自救措施正确的是①室内起火时,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②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③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逃脱④撤离时,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快速撤离A. 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3.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A .油锅中的有着火用锅盖盖灭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C .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D .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许多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燃烧、镁和盐酸反应等;但也有些化学反应会吸热,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CO 2高温→ 2CO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1) 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做饭、取暖等;(2) 工业染料的利用,如:水泥工业、冶金工业、陶瓷工业等;(3) 航运、航天燃料的利用,如:汽车、轮船、火车、飞机等;(4) 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可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二、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形成,古代生物的遗骸在地下经过漫长年代发生复杂变化形成的,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形成的周期非常长;化石燃料都是不再生的能源;1煤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它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氮、氢、硫、氧等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矿物质①煤是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氢元素和少量氮、硫等元素;②煤作为燃料利用的是碳元素与氧气反应放热;③煤干馏可得煤焦油、煤气、焦炭,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④煤气主要成分为:H 2、CH 4、CO 等;2石油①石油属于混合物,主要含碳和氢元素;②石油蒸馏可得: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这一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③石油蒸馏的原理: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④石油不能能直接用作燃料,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是常用的燃料;⑤煤气泄漏会造成人体中毒,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时,不能加热、不能猛烈撞击; 3天然气①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易燃烧;CH 4+2O 2点燃 CO 2+2H 2O①收集甲烷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②区分H 2、CO 、CH 4:三种气体都具可燃性,可利用其燃烧产物来鉴别;③沼池的底部即为沼气;把植物残体、动植物粪便等放在密闭沼气池中发酵制取;农村可用沼气解决生活用料、照明等问题,提高肥效;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1空气污染的原因①煤中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硫和氮元素等;煤燃烧会排放出的有害气体:SO2、二氧化氮等污染物;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③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粉、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①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汽油或柴油;②汽油或柴油燃烧会产生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化合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③为减少大气的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改进发动机结构,使燃料燃烧充分;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的排放;禁止没有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使用清洁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四、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1.酒精的制取学名乙醇,化学式C2H5OH①乙醇由高粱、玉米、薯类等经过发酵、蒸馏得的,属于可再生能源;②性质: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C2H5OH+302点燃==2CO2+3H20;③用途: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染料;它属于可再生能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酒精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④乙醇作燃料的优缺点优点:制取成本低,较易贮存;缺点:燃烧时会产生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物质;2.氢气①性质:无毒,极易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热量;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氢气作燃料的优缺点:优点:氢气本身无毒,极易燃烧,燃烧值高,其燃烧产物为水;缺点: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3.能源展望: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汽油、柴油和酒精等,从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考虑,这些燃料各自的优缺点:煤、汽油、柴油的成本低,放热高,但污染大;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酒精等燃料污染小,使用成本高;氢气无污染,但成本高,贮存困难;故相比酒精是较好的燃料,因为它是再生能源;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核能、风能和潮汐能等;这既能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之危机,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习题鉴别H2、CO及CH4常采用的方法是A.根据燃烧产物的不同B.根据燃烧时火焰的不同C.根据是否能发生爆炸D.根据密度大小我国决定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它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的混合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B.燃料中的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或化工合成等方法制得C.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燃料D.燃烧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是因为它不含硫元素和氮元素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甲烷、天然气、CH4B.乙醇、酒精、C2H5OHC.甲烷、沼气、CH4D.一氧化碳、煤气、CO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A.都有发光、放热现象B.反应都很剧烈C.都是氧化反应D.都要达到着火点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下列物质的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的是A.柴油B.氢气C.硫D.煤木材燃烧时,把木材架空一些,目的是A.使热量散失B.使木材着火点降低C.使木材变成易燃物D.使木材与氧气充分接触。
九年级上册化学燃料的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燃料的知识点总结化学燃料的知识点总结燃料是维持人类社会运转的重要能源,而在化学领域,我们常常将燃料定义为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并产生能量的物质。
熟悉化学燃料的性质和特点,对于我们理解能源转换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九年级上册化学中与燃料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燃烧与火焰燃烧是燃料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剧烈反应所产生的化学变化。
常见的燃烧反应有氧燃烧(吸氧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缺氧燃烧)两种。
氧燃烧是指燃料与充足的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的能量,这是常见的完全燃烧过程。
而缺氧燃烧则是在燃料与不充足的氧气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碳等有毒气体,同时释放的能量较少。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可见光,它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
例如,一个蜡烛的火焰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蓝色的近光区,黄色的中光区和无色透明的远光区。
蓝色近光区是最热的部分,其中的气体处于高温高能量的状态,发出蓝光。
黄色中光区处于较低的温度,因此发出黄光。
而远光区中的气体温度已经下降至非常低,无法发出可见光。
二、燃料的分类燃料可以分为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1. 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主要由化石形成,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这些燃料来源于数百万年前植物和动物的遗骸,在地壳中经过高压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的。
化石燃料的热值高、易储存和运输,因此在人类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长期依赖化石燃料的使用也带来了环境问题,例如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等。
2.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持续供应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发展的热点,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常见燃料的性质与应用1. 煤炭煤炭是一种黑色的固体燃料,主要成分是碳、氢、氧、氮、硫等元素。
具有高热值、广泛分布和开采方便等特点,因此在能源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煤炭的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初三化学燃烧的三个条件
初三化学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之一。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它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
这三个条件分别是: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我们来看燃料的条件。
燃料是燃烧反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燃烧反应中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
燃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常见的有木材、煤炭、汽油等。
燃料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要和使用条件来确定,不同的燃料燃烧时产生的能量也有所不同。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会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我们来看氧气的条件。
氧气是燃烧反应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氧气就无法进行燃烧反应。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占空气体积的约20%。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在燃烧反应中,氧气与燃料发生反应,形成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所以,只有当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氧气时,燃料才能充分燃烧。
我们来看点火源的条件。
点火源是燃烧反应发生的触发因素,是启动燃烧反应的关键。
常见的点火源有火柴、打火机、电火花等。
点火源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能量,使燃料开始燃烧。
一旦燃料被点燃,它会释放出热能,进而引燃周围的燃料,形成火焰。
火焰是燃烧反应的显著特征,它是燃料氧化的产物,在火焰中,燃料和氧气充分混合,发生快速氧化反应。
总结起来,燃烧反应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燃料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氧气是燃烧反应的必要因素,点火源是启动燃烧反应的关键。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齐备时,燃烧反应才能发生。
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反应,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利用燃烧反应来获得热能和光能,推动机械设备的运转,照明和取暖等。
同时,燃烧反应也会产生一些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进行燃烧反应时,我们需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燃料,控制燃烧过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了解燃烧反应的三个条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燃烧反应的本质,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人教版化学燃料和燃烧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Designer :Mr. Liu课题一:燃烧与灭火1、 燃烧的定义: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2、 燃烧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环境温度要高于着火点)着火点:物质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是固定值,不可改变。
变化的是环境温度。
火柴的着火点比煤炭的着火点要低,容易着火。
物质的着火点各不相同。
同时满足:意味着只要三个条件缺一,就不会造成燃烧,起到灭火的作用。
风吹蜡烛熄灭是因为风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风吹森林大火,越吹越旺。
是因为带来更多的氧气。
※ “烧不坏的手绢”实验说明:着火燃烧的是手绢中的酒精。
酒精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让手绢上的水蒸发,而水蒸发是个吸热过程,这使得手绢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手绢能“安然无恙”。
3、 灭火的方法:⑴清除可燃物或是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如,煤气着火时,要将阀门关闭;森林着火,可设置隔离带;“釜底抽薪”。
⑵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如,盖锅盖来灭油锅中的火;用细沙扑灭实验室中酒精引起的火灾;二氧化碳密度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比较常见。
⑶降低环境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
如,冷却剂:水、干冰等物质来降温。
火着火点 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4、加速可燃物的燃烧的方法: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氧气的浓度。
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氧气中能复燃是因为氧气浓度大。
小木条比木块容易燃烧是因为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5、完全燃烧:燃烧快,放热量多,C、H元素转化成CO2和H2O。
(氧气充足)C+ O2 点燃CO2不完全燃烧:燃烧慢,放热少,C、H元素部分生成CO、C等。
(氧气不足)2C+ O2 点燃2CO 6、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
具有可燃性:2CO+ O2 点燃2CO2。
——大多是由燃料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煤气泄露等形成。
中毒机理: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降低了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使人体缺氧。
7、爆炸:在有限空间内,产生大量气体或气体受热急速膨胀,会形成爆炸。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教案、教学设计
3.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燃料的分类与性质:教师详细讲解各种燃料的分类、性质、用途,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燃料的特点。
2.燃烧原理:教师运用动画、实验演示等方法,讲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等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
3.实验教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实验观察能力。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4.结合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燃料与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可持续发展,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燃料的分类、燃烧原理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正确解题。
3.教师挑选部分典型题目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燃料与燃烧的知识点,梳理知识体系。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本上关于燃料与燃烧的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特别是燃料的分类、性质、燃烧原理等核心概念。
(二)教学设想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解读课件: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知识点 促进燃烧的方法
使燃料充分燃烧,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勤俭能源的重要措施。
知识点 促进燃烧的方法
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如果产生一氧化碳中毒,若是轻微中毒者,应立即撤离中毒环境, 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吸氧;病情严重者,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并 立即送医院治疗。
知识点 爆炸是如何产生的
知识点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美国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用二氧化碳作溶剂的油漆,克服了 常用尤其给人带来危害的油漆的缺点。二氧化碳是气体,通常不 能作溶剂。他们采用的办法是:在一定温度下增大压力,使二氧化 碳处于气态与液态相互转变的一种状态。这样,就可使其作溶剂 从而使油漆溶解。所用二氧化碳是合成氨厂、炼油厂的副产品, 并不需要制取。使用二氧化碳喷漆,干得快,光泽好,不会产生有毒 污染物。
知识点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常见的污染物及成因
(1)酸雨——大量含硫矿物燃料的燃烧,易污染河流、土壤、腐 蚀金属。 (2)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易使人患各种呼吸道疾病。 (3)温室效应——大量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CO2增多,后果是使 地球气候变暖、变旱。
知识点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空中死神: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溶于 雨水形成酸雨,酸雨具有腐蚀性。
知识点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全球气候行动峰会在美国旧召开之际,专 注于能源转型资产研究的智库“碳追踪计划”推出了其最新研究 报告。该报告测算,全球的化石能源需求将会在202X~2030年间 见顶并开始降落,而由此带来的资产风险尚未被化石能源行业及其 投资者充分认识。
知识点 灭火的原理
燃料与燃烧知识点归纳
燃料与燃烧知识点归纳
→CO
2
+ heat
2.增加可燃物的表面积:木条燃烧比木块燃烧快。
3.提高可燃物的温度:用火机点燃纸张。
4.添加助燃剂:酒精灯用酒精作为助燃剂。
注意: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为了实验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尝试。
同时,安全第一,防火防盗,保护生命财产。
如果发生火灾,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并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
7. 化石燃料是由古代动植物在地层下经过漫长的、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
它们所含元素不同,煤主要含有碳、氢、硫、氧等元素,石油主要含有硫、氧、氮等元素,而天然气主要含有甲烷等元素。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动植物尸体的腐烂。
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它是温室气体之一,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极
端气候事件等问题。
因此,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植被覆盖,开发绿色能源等都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措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课件新版鲁教版
你能对下列现象做出解释吗?
1. 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 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 缸。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 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炉 膛中吹入空气。
使空气流动加快
4. 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5. 在空气中加热铁丝,铁丝不会燃烧;在 氧气中加热铁丝,就会剧烈燃烧,火星四 射。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二课时 促进燃烧的方法
新课导入
工人师傅进行金属焊接时使用的是什么? 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乙炔的不充分燃烧和充分燃烧
乙炔在空气中燃烧 C2H2+O2 点燃 C+H2O C2H2+O2 点燃 CO+H2O
乙炔在氧气中燃烧 C2H2+O2 点燃 CO2+H2O
增大氧气的浓度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一氧化碳的产生
1. 若氧气供给充足时,碳的燃烧是完全的,燃烧的产物是 二氧化碳 C+O2(充足)点燃 CO2
2. 若氧气供给不足时,碳的燃烧是不完全的,燃烧的产物 是一氧化碳 2C+O2(不充足)点燃 2CO
3. 在高温下,炽热的碳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C+CO2 高温 2CO
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CO+CuO △Cu+CO2 ③ 毒性:一氧化碳被吸入肺里,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
碳氧血红蛋白,随血流遍布全身。由于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 合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300倍,故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 地与氧气结合,造成机体急性缺氧。因此一氧化碳有剧毒。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课时◆基础知识: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分别是①;②;③。
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常采取的方法有: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有:可燃物的性质、、。
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措施有:①;②。
3、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指的是可燃物在空间内发生,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如火药爆炸,煤气爆炸等。
注: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明火均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均必须。
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是指、和,它们都属于物,是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元素,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SO2、NO2、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元素。
(3)天然气:主要成分(化学式为),是较清洁的能源。
2、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1)石油:石油分馏(属于变化),石油化工(属于变化)(2)煤:煤的气化、液化和焦化(都属于变化)3、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乙醇 (俗称: , 化学式)化学性质: 可燃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考点梳理:1、知道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化石燃料的成分,认识其对人类的作用及燃烧产物的危害。
◆过程方法:例1:住宅或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解析:灭火通常从三个方面考虑:设法降低火焰温度,使之在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设法切断火与可燃物接触;设法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燃烧与燃料》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燃料的种类、性质、优缺点及环保性能进行讨论。
2.汇报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纠正错误观念,强化正确认识。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化学方程式书写:给出几个燃烧反应,让学生独立书写化学方程式。
2.计算题:设计与燃烧相关的计算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应用题: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灭火原理的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燃烧现象,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知识讲解:讲解燃烧的定义、现象和特点,介绍燃料的种类及其性质。
3.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燃料的优缺点,探讨如何合理使用燃料资源。
5.灭火原理:讲解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1.展示现象:向学生展示火柴、酒精灯等燃烧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的神奇。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现象背后的原因,如:为什么物质会燃烧?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3.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已学的化学方程式、能量转化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导入新课:通过以上环节,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燃烧与燃料》。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燃烧与燃料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中与燃烧与燃料相关的基础练习题,强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鲁教版)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知识解读】(1)探究燃烧的条件①操作: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现象:小木条能燃烧而石头不能燃烧。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操作: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蘸有酒精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现象:蘸有酒精的小棉花团容易点燃,而蘸有水的小棉花团难以点燃。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二——可燃物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
③操作: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现象:在空气中的蜡烛能持续燃烧,而用玻璃杯罩住的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三——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的现象。
2.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知识解读】(1)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反应剧烈。
(2)燃烧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燃烧的反应物: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但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有氧气参加。
例如,镁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 点燃 C + 2MgO;钠能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4)燃烧的反应条件:点燃(5)燃烧的分类及燃烧的产物注意:①“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又叫“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②要掌握含C、H、O等元素的燃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例,写出乙炔(C2H2)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根据“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可知,反应物应该是乙炔与氧气;b.根据“燃烧的反应条件是点燃”可知,乙炔燃烧的条件是“点燃”;c.根据完全燃烧的产物,因为乙炔(C2H2)含有C、H,所以乙炔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 所以,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点燃4CO2 + 2H2O二、灭火的原理1.移走可燃物2.隔绝氧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知识解读】1.灭火原理实质就是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即可灭火。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1、【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条件】(缺一不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充足的O 2接触; ③可燃物温度达到自身着火点。
3、【影响燃烧的因素】①可燃物的性质。
②可燃物与O 2的接触面积。
③O 2的浓度。
4、【促燃方法】①增大可燃物与O 2的接触面积。
例:工厂锅炉煤加工成粉末状、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②增大O 2的浓度。
(或加快空气流动)例: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炉内鼓入空气、炼钢时不断向炉内鼓入富O 2空气Fe 在纯O 2种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5、【爆炸】①原因: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
化学爆炸四要素:可燃物、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在有限的空间内。
②分类: 注意:锅炉的爆炸是因为炉内循环不畅通,使热量聚积,导致气体膨胀,达到锅炉无法承受的高压,最后产生爆炸。
属于物理变化引起的。
6、【灭火原理】(一条即可)①移除可燃物。
例:森林失火,要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伐木,以形成隔离带②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例:高压水枪喷水灭火③隔绝空气(或O 2)。
例: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灭火器灭火7.【注意】: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例如镁条既可以在O 2中燃烧,也可以在N 2和CO 2中燃烧。
【实验探究题】1.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与燃料的选择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与燃料的选择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与燃料的选择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火焰、光热以及废气等现象。
燃烧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了解燃烧的原理以及燃料的选择对我们理解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有关燃烧与燃料选择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燃料的分类燃料是指能够进行燃烧的物质。
它们主要可分为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两大类。
1. 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指由生物体经过长时间埋藏、分解和变质而形成的燃料。
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主要能源来源,广泛应用于发电、加热、交通等领域。
2. 生物质燃料生物质燃料是指由生物体或其代谢物质作为能源来源的燃料。
例如,木材、秸秆、柴火等都是常见的生物质燃料。
生物质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在一些地区被广泛使用。
二、燃烧的要素与条件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通常有三个要素: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只有当这三个要素同时满足一定条件时,燃烧才能发生。
1. 燃料燃料是发生燃烧的物质,它能与氧气反应产生热量、光热等现象。
燃料可以是固体(如木材、煤)、液体(如汽油、柴油)或气体(如天然气)。
不同的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的火焰颜色、光亮度等特征。
2. 氧气氧气是燃烧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它能与燃料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能量。
空气中含有约21%的氧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空气中的氧气是主要提供燃烧所需的。
在实验室或一些特殊环境中,也可以采用纯氧气进行燃烧。
3. 点火源点火源是引发燃烧的初始能源,它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将燃料与氧气反应起来。
常见的点火源有明火、电火花、摩擦火花等。
通常情况下,燃料的挥发性越高,点燃所需的能量越低。
三、燃烧与能量转化燃烧是一种能量的转化过程,燃料与氧气反应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形式的能量,并释放出来。
这种能量转化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
燃烧反应可以用通式进行表示,例如:燃料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烷烃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其中,燃料是碳氢化合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是废气,而能量则可以利用于发电、供暖等方面。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全套ppt课件
点燃
2C2H2+O2 = 4C+2H2O
点燃
2C2H2+3O2 = 4CO+2H2O
后果:浪费燃料;污染环境; 可能造成煤气(CO)中毒.
点燃
2C2H2+5O2 4CO2+2H2O
活动天地6-4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1.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2.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3.增大氧气浓度 4.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5.增大氧气浓度
CO2? ▪ 3.收集气体后如何验满? ▪ 4.能否用排水法收集CO2?
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 结论。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课堂练习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有哪些错误? 为什么?请改正?
长颈漏斗没有 插入液面下
没有用向上排 空气法收集
出气导管太长, 伸入了液面下
CaCO3+2HCl=CaCl2+H2O+CO2
注意:
不用稀硫酸。因为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微 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 阻止石灰石与稀硫酸的反应。
不用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时速 度过快,不容易控制反应过程,不利于收 集气体。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讨论:
▪ 1.为什么不用普通漏斗? ▪ 2.怎样检验制取的气体是
(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 无害物质。
(3)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4)使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
作燃料。
选择燃料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化石燃料的综合应用 1.石油化工
--化学变化。
2.煤的综合利用
煤的气化:煤 不完全燃C烧O、CH4、H2 等 • 煤的焦化:煤 隔绝空气加强热 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中考化学微专题考点详解:专题07 燃料和燃烧(学生版)
专题07 燃料和燃烧燃烧和灭火1.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助燃性的物质);(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可燃性气体泄漏时的注意事项:当室内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泄漏后,室内充满可燃性气体,在此环境中不能进行人工呼吸、打电话或打开换气扇,应先关闭总闸,开窗通风,并在杜绝一切明火的同时查找泄漏的原因。
4.火灾自救策略:(1)迅速找到安全通道;(2)发生火灾时上层空气中氧气少,毒气浓度大,所以要匍匐前进;(3)房间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门开窗,开门开窗会增加氧气量,使火势更加凶猛;(4)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烟尘,使人窒息而死,因此最好用湿布捂住口鼻;(5)若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应逆风而跑,因为顺着风更易被烧伤和发生危险。
1.(2022山西中考)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A. 纸杯着火点变低B. 温度低于着火点C. 与氧气接触面太小D. 纸杯不是可燃物2.(2022湖南湘潭中考)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电器失火立即用水灭火B. 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隔绝空气C. 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D. 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3.(2022年云南省中考)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一一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B.油锅起火一一用锅盖盖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一一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汽油着火一一用水浇灭4.(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日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5.(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
解:设10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 H 2O 100 44 X 3.30g 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 7.5g / 10g * 100% = 75%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x=7.5g
16、
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是CO2与H2O反应的产物使紫色石 Nhomakorabea变红色长颈漏斗
烧杯
2HCl CaCO3 CaCl2 H 2O CO2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 CO2与H2O反应后的产物碳酸 可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2013•永州)下图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 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 瓶中加入约1 /3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 塑料瓶的变化.请问: 烧杯 (1)指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 作是 .振荡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塑料瓶变瘪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O2+Ca(OH)2==CaCO3+H2O
2H 2O 2 MnO2 2H 2O+ O 2
⑶该同学想进一步研究该气体的性质。用烧 瓶收集满该气体,烧瓶用带导管(导管一 端绑有一个气球)的橡皮塞塞紧。如图所 示,挤捏胶头滴管,使液体X滴入烧瓶中, 她惊奇地发现气球逐渐胀大。 NaOH/Ca(OH) A.请你写出液体X的化学式: ,并简述 理由: CO 被液体X吸收使瓶内气压变小 B.该气体是灭火的常用材料,请再举一例该 物质的用途: • 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干冰人 工降雨等)
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
燃烧条件
燃烧速度 释放热量
碳氢的生成物
有充足的氧气
快 多 二氧化碳和水 高
氧气不充足
慢 少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 水和小的炭黑颗粒 低
燃烧效率 碳的燃烧
碳+氧气(充足) 生成二氧化碳
碳+氧气(不充足) 生成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 性质 二氧 用途 化碳 化学性质
通常是无色无味气体,能溶 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加压 降温可变成固体二氧化碳即 干冰,干冰易升华
燃料与燃烧
(全章复习)
请同学们准备好学案、红笔
1.对燃烧与灭火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
2.回顾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3.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二氧化碳在自然界 中的循环。
〖知识回顾〗一 --燃烧与灭火
1、燃烧定义: 氧化反应
2、燃烧的现象:
光、焰、烟、 3、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答:不是越多越好,太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1.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对 这三种燃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混合物 B.燃 烧后都会放出热量 C.都是可再生能源 D.都是重要的化 工原料 2. 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下列说法中与“世 界地球日”的主题无关的是( ) A.使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的汽车 B.开发利用太阳能、水 能等无污染能源 C.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D.我国政府已向全世界承 诺:在全国消灭碘缺乏 3. 在大气层中,因CO2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 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由实验室逸出的CO2增加 B.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C.由于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 降低 D.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生成水的质量为10g-1g=9g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质量比
2H2+O2==2H2O
4 32 (1g) (8g) 36 9g
点燃
12、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 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 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 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CO2在自然 界中具 有不可缺 少的作用
试从二氧化碳的循环角度来看,你们说说有 多少防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途径?
开发新能源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量
保护绿色植物 植树造林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1、三大化石燃料 2、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
3、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4、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拓展
1、CO2的用途虽然不少,但是空气中的CO2是 否越多越好?太多会造成什么后果? 2、什么叫“温室效应”?什么气体可以引起 “温室效应”?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地面吸收的太阳 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 全球变暖,这种现 象叫“温室效应”除了CO2外、甲烷,臭氧、 氟氯代烷等都可以引起“温室效应”。
实验室制法 制法 工业制法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高温 CaCO3 === CaO + CO2↑
1、CO2与石灰水Ca(OH)2反应
CO2+ Ca(OH)2 = H2O +CaCO3 ↓
2、CO2跟水反应 CO2+H2O = H2CO3
H2CO3 =CO2↑+H2O 3、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不能 支持燃烧。 4、CO2不能供呼吸。 5、参与光合作用。
13、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 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 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 如图,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人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人 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面粉充满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 。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①② (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严禁烟火(保持通风) (写出一种即可)
解析:换一种方式抄题 4A + 3B = 2D 4×27 3x 2×10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列式 4×27+3x=2×102 解得x=32
11、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10g,点燃后生成 水,并剩余1g氢气,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 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 ) A.2g氢气和8g氧气 B.1g氢气和9g氧气 C.5g氢气和5g氧 D.4g氢气和6g氧气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和石油的形成 B. 分离石油制得汽油、煤油、柴油等 C.天然气燃烧 D.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5. 新华社的消息曾经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 “可燃冰”分布带。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 燃料总和的2倍,“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 体( CH4.H2O )。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 C.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固态水 D.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 广阔的前景
14、⑴实验室制取CO2可选择下列装置中的 BD/BF (填字母序 2HCl CaCO3 CaCl 2 H 2 O CO2 号,任写一组)。反应方程式 验证二氧化碳的 方法是 (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⑵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试写出验满的方法(包括操作、现 用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 象、结论) 燃,则收集满。 ;若用F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 气时,还可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此时还需要 量筒 (填仪 器名称),氧气由 ② (填“①”或“②”)进入E中。
解析: 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没有可燃性;氮气和二 氧化碳都没有可燃性。氢气有可燃性,但也只 是有可能爆炸。 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0%——75.0%
10、在反应4A+3B=2D中,已知A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 27 , D 的相对分子质 量为 102 , 则 B 的相对分子 质量为 ( ) A.75 B.24 C.32 .8
澄清石灰水
• 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 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 )
A喷石灰水 B直接喷水 C直接放入CO2中
D喷水后放入CO2中
纯碱
灭火 尿素
CO2
人工降雨
汽水
工业原料
致冷剂
光合作用
温 度 计
• 下图是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 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的是
6.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 空气大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很硬 D.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氧气可燃 7.为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在鸡蛋壳上滴加( ) A. 酒精 B. 水 C. 石灰水 D. 稀盐酸
8、在纸叠的小船上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点 燃,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纸不是可燃物 B、纸船没有与氧气接触 C、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能灭火
解析:燃烧的条件是: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9、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 生爆炸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解析:1、根据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有限空间里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从而 引起爆炸.鼓入空气的作用是: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 限即 使面粉充满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 2、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 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