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共性特征及预防对策

合集下载

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

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

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第一篇: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的思考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频发,不良的思想、文化、风气随社会的高度发展而充斥泛滥,导致青少年的心灵受到严重侵蚀,特别是寒暑假期间,青少年脱离了学校的教管,父母又忙于工作,更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发时期。

据统计,2013年以来,华蓥市青少年犯罪案件共27件,34名青少年进行拘留教育,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是当前社会各界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犯罪人员日趋呈现低龄化。

根据近几年来的数据统计,青少年案件中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出现危害社会行为的逐渐增多,且年龄结构逐渐偏小,一般从10岁开始表现出劣迹的,13、14岁就容易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到15至18岁,青少年正处于叛逆的阶段,使得这一阶段更加成为犯罪高峰年龄;当到了18到24岁初涉社会时,正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人冲动的性格暴露无遗,这一阶段所犯案件都是。

由此可见,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呈现低龄化,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监管,加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二)犯罪方式逐渐形成团伙化。

2012年3月25日晚,华蓥市天池镇雷家桥老纸厂(原广安示范纸厂)附近发生一起杀人案,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杨某(男,24岁,广安市代市镇人)、贺某(男,18岁,华蓥市阳和镇人)、王某(男,19岁,华蓥市双河镇人),杨某某(男,21岁,华蓥市双河镇人),四名犯罪嫌疑人坐上受害人的出租车到达老纸厂后,见此处偏僻、寂静便将受害人赵某某拖下车,抢走其身上的600余元现金并将其杀害,之后又若无其事的回到双河镇网吧上网。

纵观现状,青少年犯罪日趋由单独作案向集体性的共同作案转化,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去年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共同犯罪的案件占犯罪总数的一半以上,青少年团伙犯罪中,已有相当数量的犯罪团伙向犯罪集团发展,许多青少年犯罪团伙不仅有称号、有头目,而且有纪律、有章法,特别是当团伙中加入了“两劳人员”或“惯犯”、“累犯”等成员时,团伙便很快从一般的结伙犯罪发展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从而加大了作案的成功几率,一旦犯案就多是大案要案。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有哪些预防青少年犯罪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如今,我国的犯罪人员年龄呈现偏小的趋势,不少犯罪都是由青少年实施的。

青少年在身体与心理上的发展可能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引诱。

在此,我们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呢?本文将对这个问题作具体介绍。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1、对待青少年犯罪,要以预防、教育为主、惩戒为辅。

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提高家庭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的氛围。

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家庭环境,作为家庭环境的营造者的父母,要认真对待,引起重视,时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不断学习,提高素质。

做好孩子生活的榜样,让孩子从小就形成良好的习惯。

对一个家庭来说,从小就培养了孩子良好的习惯,他的家庭教育就算是成功的。

否则,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等他长大了才发现,就晚了,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理。

当然,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较主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学会尊重人,对人有礼貌,而这点却恰恰让我们许多父母给忽视的。

试想,一个从来不懂得礼貌,又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在生活中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吗?其次就是我们的父母也要不断地学习,不要盲目营造“家庭民主”,要注意如何去爱孩子,要理解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特别是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多给孩子鼓励。

不放任,也不死板,既要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父母的温爱,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威严。

这才是真正和谐、文明的家庭。

2、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善育人方法,多赞颂美德,而教师惩戒学生的手段也不可少(不是指体罚),但要合理而适度。

教师善于以身作则,通过个人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在教学上,可以模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进行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自己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任何时候不要超越人的“伦理底线”,要有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以此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性格。

3、学校要开设法制课程,加强对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法制培训教育。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第一篇: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诱因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摘要: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青少年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等情况,不仅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青少年的状况,对于某一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前途与未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国家的未来。

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营造优良的环境,全力维护青少年权益,努力提高青少年法制素质,为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贡献力量。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校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责任青少年犯罪(juvenile delinquency),青少年这个概念在犯罪学中一般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

这个概念包含“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横跨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年龄区域。

2001年“四五”普法启动时,中央电视台和司法部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以了解社会对一些法律问题的关注情况。

后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所列出的10个法律问题中最为人们所关心的就是青少年犯罪问题。

从这项调查看,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

[1] 犯罪是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一面特殊镜子,能从反面反映某一社会人们的文化、道德素养以及精神面貌,暴露社会某些方面的弊病与问题。

可以说,青少年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等情况,不仅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青少年的状况,对于某一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前途与未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据日本70年代的统计表明,14岁--20岁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占全国青少年的1.36%,英国为3%,美国为5%,南朝鲜为2.2%。

青少年犯罪的共性特征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共性特征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共性特征及预防对策[摘要]目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在众多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有着一些共性的特征。

文章分析总结这些特征,并探求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期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共性特征;原因;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这一概念是根据犯罪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划分,在我国一般是以16岁作为是否追究刑事责任的分界线,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等八种严重犯罪的,也应当负刑事责任。

所以笔者认为青少年犯罪指在14-25岁实施的违法行为并需负刑事责任的人。

下面将从青少年犯罪过程呈现的共性特征,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及如何有效预防犯罪方面做初步探讨。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共性特征(一)犯罪主体构成方面的特征1.犯罪主体趋于低龄化各种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龄呈越来越小的趋势。

根据浙江省未成年违法犯罪管教所的专项调查,“不少未成年犯从11-12岁就开始有劣迹,14岁便走上犯罪的道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始终在高位上升期。

”[1]据《东方新报》报道,80多岁曾发祥老人被毒死一案,主犯竟是自己10岁的孙子,而其他人员也是未满12岁的孩童。

2.“三失”青少年是犯罪的高发群体不难发现,犯罪青少年在犯罪前一般处于脱离学校、游离于社会、脱离家庭管教的“失学、失业、失去家庭温暖”状态,在此期间没有正规的教育,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就业渠道受限继而无固定收入。

处在社会边缘的青少年,容易将自身的不如意转化为对社会的不满,加上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定型,容易被外界的诱惑所吸引。

(二)犯罪行为手段方面的特征1.犯罪行为具有冲动性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外界的刺激下难以控制自身行为,继而将不满情绪转化为犯罪行为。

在现实中,不少暴力冲突都是由同学琐事演变而来,犯罪行为未经过策划,而是在偶然诱因下为之。

2.犯罪手段具有暴力性、残忍性在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暴力犯罪趋势的增强足以证明青少年犯罪的暴力。

青少年犯罪问题与预防措施

青少年犯罪问题与预防措施

青少年犯罪问题与预防措施青少年犯罪是社会中一个严重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年轻人的参与犯罪活动会带来负面影响,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也危及社会的安宁与稳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预防措施。

第一部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其中包括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个人因素。

首先,社会环境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可能导致青少年失去获得良好教育和发展机会的机会。

经济困难、失业率高以及贫困家庭容易让青少年感到绝望和无助,从而更容易走向犯罪。

其次,家庭背景也对青少年的行为起到重要影响。

家庭的不和谐、虐待、缺乏父母关爱和引导,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犯罪行为,都会使青少年产生模仿和学习的动机。

此外,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也使得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易受外界不良影响。

最后,个人因素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可能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孤立、心理问题、追求刺激和寻求认同感等因素也会导致青少年冲动行为,从而犯罪。

第二部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为了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教育部门还可以推行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社会资源要公平分配,确保每个青少年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就业领域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就业机会,从根源上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机会。

此外,加强家庭教育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父母需要从小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以减少外界不良影响。

最后,社会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构,对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惩罚。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摘要】青少年违法犯罪原来越严重,学校、家庭、社会高度的关注。

就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谈谈个人的看法。

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大事。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特点犯罪类型犯罪原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中的孩子一般都为独身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让孩子想到什么就要什么,没有就可能去偷、去抢,还有现代电影、电视的武打、帮派等内容也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常常带入角色中,给社会的管理造成了困难。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结合当今社会,我个人认为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疯狂性。

现在的青少年在不好的视频教导下,由于某些青少年在步入社会的进程中没有形成自己的人格,依样学样,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二)突发性。

由于青少年的立功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

因为心境不好、哥们义气等因素的刺激,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立功。

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三)连续性。

有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只是因为图一时的心快,一次过后,后面去享受犯罪行为带来的快感等,就像电视放的去抢劫就是去证明自己行,头脑聪明,所以就很有连续性。

(四)团伙性。

有的就是几个人之间互相看的顺眼,脾气相投,一说就同意,就聚众一起从事犯罪行为,时聚时散,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

五)动机的单一性和目的的荒诞性。

青少年立功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

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立功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立功。

六)心态的逆反性。

不愿受到管束,喜欢自己想就怎么做,有时一被管教就发脾气,离家出走,最后干出错事。

二、青少年犯罪的类型一)盗窃犯罪。

青少年犯罪与犯罪预防

青少年犯罪与犯罪预防

青少年犯罪与犯罪预防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青少年犯罪的出现给社会治安和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必须从根源上加强犯罪预防工作,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青少年犯罪现状青少年犯罪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参与的违法犯罪行为。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也日趋多样化。

涉及的犯罪行为包括盗窃、抢劫、贩毒、故意伤害等,这些行为不仅侵犯到社会公共利益,也严重危害到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环境影响。

不良的家庭环境、社会文化氛围以及贫困等因素,容易使青少年陷入道德沦丧和犯罪的泥沼。

2.心理问题。

一些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定、自卑、叛逆等,容易导致其产生犯罪行为。

3.教育缺失。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缺失,没有给予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他们面临困惑和挫折时容易选择错误的道路。

二、犯罪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涵盖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

1.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校,父母应该承担起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责任。

父母要做孩子的良好榜样,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亲密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2.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的重要场所,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加强社会关怀。

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投入,依法建立完善的青少年法律援助机制,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法律帮助。

4.加强青少年参与和引导。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建设和公益事业。

组织开展青少年活动和项目,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习惯。

三、犯罪预防成效及展望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关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一、引言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政策提供参考。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 频率高: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群体中占比较大,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2. 集团化倾向:青少年犯罪更容易形成犯罪团伙或集团,其犯罪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3. 倾向性犯罪:青少年犯罪主要表现为偷盗、抢劫、吸毒、校园暴力等与年龄群体相关的犯罪行为。

三、青少年犯罪的成因1. 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环境、家庭暴力、父母溺爱或冷漠等因素会导致青少年的不健康发展和犯罪倾向的增加。

2. 教育因素:教育质量低、学校氛围差、教育失灵等原因会使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3. 社会环境:社会流氓文化、媒体暴力影响、社区犯罪多发等会对青少年产生消极的影响,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4. 心理因素:青少年个体的心理问题,如自卑、攀比心理、叛逆心理等也会导致他们选择犯罪作为表达自我、追求刺激的方式。

四、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1. 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关注与引导,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学校教育:加强学校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注重素质教育,教育青少年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

3. 社会环境改善:加大社会治理力度,扫除社会流氓文化,减少暴力媒体内容,提供安全和健康的社区环境。

4. 心理辅导: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5. 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法律惩处与教育改造措施。

五、总结与建议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特点与成因需要多方面的探索和解决。

未来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研究机制,并在政策制定层面加大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力度,以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人生阶段的转折点,既具有稚嫩纯真的一面,又会出现一些叛逆、冲动和不理智的行为。

因此,青少年犯罪成为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为了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必须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犯罪类型较为单一相对于成年人犯罪者,青少年犯罪者的犯罪类型更加集中,主要以盗窃、打架斗殴、伤害他人、涉毒等为主。

蓄意杀人、绑架、贩毒等重大暴力犯罪,少见于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这也反映了青少年犯罪者的心智不足,还未发展到完全意识到犯罪危害。

(二)喜好闲逛和团伙犯罪青少年活力充沛,好奇心强,喜欢结伴外出,此类闲逛青少年具有易感性、易受影响性强的特点,极其容易被犯罪团伙利用。

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一大特点,青少年犯罪主要以小团伙为主流,少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童年创伤导致了一定的犯罪倾向。

(三)心智发展不完善青少年的发展过程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心智和认知发展还处在探索学习的阶段,自制力、责任心、判断力和理智力比成年人差,在面对困境时会感到恐慌、无助和无从选择。

因此,青少年犯罪者不是纯粹的罪犯,而是极易受到环境刺激、诱惑和吸引的受害者。

(四)教育和家庭环境问题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受到家庭和教育环境的影响,教育和家庭环境的问题既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出路。

许多青少年犯罪者是在家庭和社会环境问題影响下成长的,受到了生活水平的限制,长期缺乏关爱、疏忽、甚至受到家庭暴力和虐待。

同时,教育环境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机会不能够获得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一)家庭教育关注家庭是人际关系中最初的环节,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注重家庭环境和情感关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合理的行为准则。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犯罪行为不仅对自身的未来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挑战。

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年龄低龄化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一些未成年人在 14 岁甚至更小的年龄就开始涉足犯罪活动,这无疑给社会敲响了警钟。

2、犯罪类型多样化青少年犯罪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盗窃、抢劫等类型,还包括网络犯罪、校园暴力、吸毒贩毒等新型犯罪。

其中,网络犯罪的增长速度尤为惊人,如网络诈骗、网络色情传播等。

3、犯罪手段成人化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影视作品的影响,部分青少年犯罪的手段越来越成人化,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隐蔽性,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团伙犯罪增多青少年往往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和对群体的依赖,容易结成团伙进行犯罪活动。

团伙犯罪不仅增加了犯罪的危害性,也使得青少年更容易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5、犯罪动机简单化很多青少年犯罪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好奇或者盲目模仿,缺乏深思熟虑的犯罪动机。

例如,为了追求刺激而参与打架斗殴,或者因为好奇而尝试吸毒。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的好坏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些家庭存在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等问题,导致孩子缺乏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

2、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校园欺凌现象的存在也给一些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了伤害,成为他们犯罪的诱因。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

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文化,如暴力、色情、享乐主义等,这些文化通过网络、影视等渠道传播,容易侵蚀青少年的心灵。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第一篇: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其预防对策,对当今社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原因;预防措施青少年犯罪是指 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据统计,在全国2.2 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同时,青少年犯罪年龄正不断下降,现在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只有15.7岁。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不愿意面对却又无法回避的话题。

加强青少年预防犯罪工作,有利于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不仅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也给青少年自身以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

因此,我们要结合地方实际,加强新时期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必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从犯罪形式看,犯罪呈现多样化一是盗窃犯罪增多,许多青少年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在受到父母或家庭、学校的约束时就开始小偷小摸,从而走向盗窃犯罪。

二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增多。

有很多学生是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在家庭暴力或家庭冷战中成长,造成孩子冷漠、内向、残酷的性格。

还有的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一点委屈,少许的言差语错就要采取残忍的报复手段。

三是网络犯罪迅速兴起,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针对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逐渐兴起,成为新的犯罪形式。

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建议及对策

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建议及对策

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建议及对策【篇一】近年来,各地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迫在眉睫。

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既可有效惩罚未成年犯罪人,又可兼顾未成年人权利的保障,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恶劣性。

当前,未成年人的犯罪中暴力倾向较为明显,犯罪情节趋于恶劣。

2.突发性。

由于未成年人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

一般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一时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

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3.连续性。

对某些具有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从而对物质享受有了贪得无厌的欲求,产生连续性犯罪。

4.临时组合性。

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结合,时聚时散,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种偶然性的结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

5.低龄化。

犯罪未成年人的生理年龄日趋呈低龄化。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育提前。

在不良社会环境影响下,未成年人犯罪也不断趋向低龄。

6.成熟化。

当前,众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反映出了其作案手段的高智商化和其反侦察手段的老练化。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1.加强家庭教育,建立和谐亲子关系。

父母应当重视巩固家庭结构,做到尊老爱幼,为儿女做好榜样,维护家庭的稳定。

要改善父母同子女的关系。

父母与子女间应当相互尊重,经常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要强化家庭管理。

父母应当注重科学的家庭管理和家庭教育,在教育子女时应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要严慈得当,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2.在学校开展法制、道德和心理教育。

应当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结合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组织未成年的学生认真学习相关法律,从思想根源上预防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

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能够自觉运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预防

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预防

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预防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引起广泛关注。

以下是针对青少年违法犯
罪现状及预防措施的一些建议:
现状:
1. 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包括盗窃、抢劫、贩毒、暴力犯罪等多种类型。

2. 青少年犯罪多发生在城市地区,被迫参与犯罪活动的主要原因包括家庭问题、缺乏
教育资源、挫折感和无法找到合适的社会角色等。

3. 犯罪嫌疑人中的大部分是初次犯罪的青少年,即使犯罪嫌疑人数量减少,也需要更
好的预防工作来防止再犯罪和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预防措施:
1. 家庭教育:鼓励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提供正面榜样,建立家庭纪律和价值观念,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支持。

2. 学校教育: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识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技巧。

3. 社会参与:社会组织和社区应提供青少年活动和娱乐的场所,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
会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

4. 培养技能:为青少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降低他们参与犯罪的动机和机会。

5. 早期干预:对于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及早识别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包括心理咨询、社会工作和康复计划等。

这些预防措施需要多方合作来实施,包括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

通过共同努力,能够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并帮助他们成为积极、健康和有责
任感的社会成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案范文四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案范文四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案范文四篇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案范文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案1一、未成年人主观特点1.文化水平低,法制意识薄弱首先是由于未成年人正处于发育成长时期,无论生理和心理均未成熟,其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处于逐渐形成阶段,故在此期间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自控能力弱,情绪易走向偏激,易产生逆反心理,易盲目崇拜,其思想和行为常带有片面性、盲目性和一触即发且不计后果的特点。

其次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群体文化素质低,认知鉴别能力差――文盲加法盲。

在犯罪的未成年人中文化结构偏低,小学、初中一年级以下的居多,有的几近于文盲,由于文化水平低,势必影响他们的观察力、判断力、极易被不法之徒威逼利诱,误入歧途有的未成年人参与杀人、抢劫、盗窃等犯罪被捕获在接受公安人员讯问后竟然说:我该说的都说了该让我回家了吧?文盲加法盲,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他们知识水平的局限和社会经验不足,认识问题偏重于直观和感性,理性判断能力差,因而遇事易冲动,行为缺乏自制力,从而导致犯罪,这是青少年犯罪最主要的主观原因。

2.缺乏正确的人生观,是非不明,荣辱不分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没有建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很容易脱离实际,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甚至铤而走险,误入歧途,往往是那些没有远大的理想,缺乏奋斗目标,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缺少修养,不懂得自尊自爱,思想品德差,学业成绩落后的双差生。

他们不求上进,一味追求吃喝玩乐,没有心思学习,从厌学发展到逃学,再发展到弃学,过早步入社会,在不良因素诱惑下,走上歧途。

3.交友不慎现代青少年追求时尚,喜欢结交朋友,尤其是现代传媒发达,交友方式多样,他们交际广泛,既有小朋友,又有成年朋友;既有在校生,又有社会青年;既有遵纪守法的好朋友,又有坏朋友,一旦交上坏朋友,就容易受其不良影响,甚至同流合污,走上犯罪的道路。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在当今社会,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然而,一些未成年人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不仅给他们自身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对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年龄低龄化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呈现出越来越低的趋势。

一些孩子在12、13 岁就开始参与违法犯罪活动,甚至有更小的孩子出现了严重的不良行为。

这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

2、犯罪类型多样化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日益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盗窃、抢劫等财产型犯罪,还涉及到故意伤害、强奸、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暴力型犯罪,甚至出现了网络犯罪、毒品犯罪等新型犯罪。

3、团伙犯罪增多未成年人往往缺乏独立犯罪的能力和胆量,因此团伙犯罪成为了常见的形式。

他们在团伙中相互影响、相互教唆,犯罪的胆子更大,危害也更大。

4、犯罪手段成人化受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等的影响,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呈现出成人化的特点,手段残忍、狡猾,具有较强的反侦察能力。

5、犯罪动机简单化未成年人犯罪的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可能因为一时冲动、好奇、寻求刺激或者为了在同伴中显示自己的“能耐”而犯罪。

6、再犯罪率较高由于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尚未成熟,缺乏自我约束和改造的能力,一旦犯罪后,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教育和矫正,很容易再次犯罪。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父母溺爱、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校管理不善,导致校园欺凌等问题的发生。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同样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

如何针对性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是一个十分关键且棘手的问题。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1、从犯罪形式看:①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

楚雄州1997—1998年所查获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两人以上共同作案的人占总数的60%,超过半数。

②内部组织结构紧密。

以2001年末兰州市青少年结伙抢劫出租车司机类案件为例,吕建龙集团的成员分为核心成员、一般成员和外围分子三种,核心成员吕建龙、汪文旭、马慧清、唐占仓4人同居一屋,吕建龙专门制定了值班制度,规定4人中每天留一人在家值班,吕作为集团首脑,通过掌握集团犯罪收入分配权控制了其余6人,形成吕位于塔尖位置的、较为稳定的金字塔状权力结构。

2、从犯罪手段来看:①作案手段凶暴、残忍,犯罪后果严重。

福建省漳平市一名少年犯杀人案,该少年看着手表杀人,计算杀一个人需多长时间,杀完以后还准备杀第二个人。

②犯罪手段趋于成熟化、智能化,具备了一定的反侦察和逃避打击的意识。

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

如2001年末兰州市青少年结伙抢劫出租车司机类案件。

3、从犯罪性质看:盗窃、抢劫犯罪等各类案件俱有出现,并且均有上升趋势,而又以盗窃犯罪居多。

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而有些则走向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更有甚者,模仿电影电视中人的做案手法,呈“英雄”,无所顾忌,不故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

某高校一男生,因多次接受同学吃请,也欲请同学吃请却囊中羞涩,盗窃未成,遂杀人抢劫。

4、从犯罪年龄看:逐渐趋向低龄化。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未来造成巨大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

一些未成年人在 12、13 岁就开始涉足违法犯罪活动,这反映出青少年在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的阶段,就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2、犯罪类型多样化过去,青少年犯罪多以盗窃、抢劫等财产型犯罪为主。

但如今,犯罪类型日益多样化,包括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网络犯罪等。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新型犯罪在青少年中的发生率有所上升。

3、团伙犯罪较为突出青少年往往由于缺乏独立判断和自我约束能力,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和唆使,形成犯罪团伙。

在团伙中,他们互相壮胆,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使得犯罪的危害性更大。

4、犯罪手段成人化受不良影视作品、网络文化等影响,一些青少年犯罪手段呈现出成人化的特点。

他们模仿成人的犯罪方式,甚至使用一些较为残忍和极端的手段来实施犯罪。

5、犯罪动机简单冲动青少年的情绪波动较大,自控能力较弱,往往因为一时的冲动、好奇或者哥们义气而犯罪。

例如,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不能冷静处理,而是选择用暴力解决问题。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父母的溺爱、过度放纵或者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离异等也会使孩子缺乏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进而走向犯罪。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诱因。

一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一些问题逐渐恶化。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论文摘要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在我国,青少年犯罪同样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及关注。

如何针对性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是一个十分关键且棘手的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成因,预防对策目录前言 (1)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一)犯罪类型多样化 (1)(二)犯罪手段成人化 (2)(三)犯罪组织团伙化 (2)(四)犯罪年龄低龄化 (2)(五)犯罪动机突发性 (2)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2)(一)社会原因 (2)(二)家庭原因 (3)(三)学校原因 (3)(四)自身原因 (4)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4)(一)社会方面 (4)(二)家庭方面 (5)(三)学校方面 (6)四、总结 (7)参考文献 (8)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前言当前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同样严重,已经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结合近年来的情况来看,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了多样化、成人化、团伙化、低龄化、突发性等各种特点。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也是初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当前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并且处于上升状态。

青少年犯罪已经是一个严重而复杂的社会问题,不单关系到青少年的自身及其家庭,而且直接联系着整个社会。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逐步加快,可预见在今后的长时期内,青少年犯罪将是我国关注的重心。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青少年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的综合性产物。

家庭教育的缺陷、学校教育的偏差、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以及青少年自身的原因等都是使某些青少年群体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然而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中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人生中的危险时期。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

预防青少犯罪活动的措施和对策

预防青少犯罪活动的措施和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活动的措施和对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新的世纪,他们时逢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正用自己的努力和创造改变国家面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也有极少数青少年,由于自身或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教训十分深刻.为了解当今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剖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提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应对之策,努力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专题研讨等方式,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特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除具备一般性犯罪的形式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犯罪活动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龄小,心理、生理还不成熟,在实施犯罪过程中,他们担心遇到被害人的反抗而不能得逞,为达到犯罪的目的他们往往采取团伙作案,以此减轻自身的恐惧心理,作出一个人不敢为的暴力犯罪.2、犯罪手段暴力化极少数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对宣扬暴力的影视节目津津乐道,甚至刻意模仿,有的动不动就用打碎的啤酒瓶、刀子等尖锐凶器朝被害人身体的要害部位猛刺、乱扎置人于死地而不顾,导致血案发生3、犯罪方式成人化在青少年犯罪中,犯罪方式日益成人经,他们模仿电影、电视剧中的某些情节,采取绑架、打电话等方式进行敲诈勒索,声称如果不把他们索要的现金送到指定的地点就撕票.4、犯罪年龄低龄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理发育年龄大大提高,而由于学生心理发育的滞后,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龄化.二、青少年犯罪活动的原因一社会原因1、社会消极现象的影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存在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这对幼雅、敏感而易于情绪化的青少年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诱发青少年犯罪、堕落、报复等不良心理.由社会腐败而导致的丑恶现象和形成的高消费浪潮,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偏离,他们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贪图物质享受,导致不良后果.2、不良文艺作品的污染文学、影视作品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很大.好的文学、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推动作用,劣质文学、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成长起潜移默化的消极作用.如有些文学、影视作品在有关“青红帮”、“斧头帮”的仿真描绘,成了青少年模仿的对象,许多青少年犯罪团伙的形成与此有关.而对杀人、纵火、绑架、色情细节的渲染,使毫无戒备的青少年不经意地受到侵害.3、文化娱乐场所的诱惑当前,社会上绝大多数文化娱乐场所均以赚钱为第一要义.经营者大多把青少年当成摇钱树,那些不规范的游戏机厅、录相厅、网吧就是典型的例子.有关部门虽明令禁止未成年人入内,但效果并不明显.业主依然我行我素,照样毒害青少年.随着社会的发燕尾服,一些青少年的文化娱乐消费欲望日益膨胀,但手头缺钱,遂产生偷盗、抢劫等邪念及行为.二家庭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优美乐章.但在现实的社会中,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具体表现为:1、家庭管教溺爱许多爱长忙于官场上的繁琐事务和商场上赚钱而无瑕顾及孩子的成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闻不问,放手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保姆,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孩子的教育出现了真空.这样的家庭一旦孩子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失误,就会无所适从.2、家庭管教不当一些家长教育孩子不讲方法,恨铁不成钢,孩子一旦出现问题,轻者训斥,重者拳头加棍棒.有的还将孩子打伤.上述结局不仅仅给孩子的皮肉造成痛苦,更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永久的伤害.3、家长素质不高现在离婚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其父或母一方养育孩子,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缺陷.有这种不健全心理的孩子在成长当是易受到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统计,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生活在残缺家庭的占80%以上.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对自己要求不严.比如: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不学习,整天打麻将等.要求孩子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而自己却制造和推销假冒伪劣商品等等.这些家长忘了一条基本的教育规律即“身教重于言教”.三学校原因1、学校长期推行应试教育在现行招生体制下,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的现象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分数线依然是学生的生命线,学生常有一种无名的恐惧感、压抑感.而这种压力一旦超越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些平时貌似平静、腼腆实则脆弱、偏激的孩子就会做出人们始料不及的异常举动来,不是伤人就是自虐,徒生悲剧.2、问题学生受到不公正待遇在学校里,成绩好的学生得到宠爱,表现差的学生受到嫌弃,此种情况在学校较常见.据调查,犯罪的未成年人在校时被驱逐出教室的占21%,经常挨训的占14%,老师讨厌的占11%.由此可见,教育者的教育态度存在着缺陷.学校在课程教学中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缺乏必要的剖析,没有专门针对青少年如何抵御丑恶风气侵袭的专门课程,学生缺乏免疫力和适应性.学校只注重管,而忽视教.学校教育的偏差,不仅“造就”了一些危害校园的“害群之马”,而且培养了为数不少的懦弱学生.许多学生面对来自同龄人的威胁和不法侵害时竟束手无策.3、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从整体上讲,大多数教师能为人师表,做出表率的.但有个别文化、道德素质不高的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甚至打骂、体罚学生,在这些受害的学生身上,心灵长期受到困扰,回报给社会的报复行为只能导致一些人的违法犯罪.三、预防青少年犯罪活动的措施根据我市社会治安整体状况,要建立起“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障、监督是关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遏制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社会方面1、尽快建立全社会的预防机制首先要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尽快建立起政出一门、统一号令,能够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形成合力的预防体系,设置专门机构,建立工作网络,落实经费;二是尽快健全和完善青少年犯罪的预警系统,发挥其超前防范报警功能,从微观层面上入手做好社会控制工作.在社区里普遍建立起青少年教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活动站、图书馆室、法制学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社会工作站等组织机构.2、创造学生健康成长外部环境社会腐败和不良风气不但诱发青少年犯罪,而且直接干扰青少年的转化.政府和各级执法机关要对社会环境立法整治,持续不断地进行反腐、打黑、扫黄、禁毒、反邪等项工作,净化社会环境,铲除诱发和滋生青少年的社会土壤,同时要对社会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特别是不良网吧进行彻底整顿,并实施长效管理,使其遵纪守法,严格自律,将其变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阵地.3、努力做好问题学生帮教工作犯罪青少年一般都染有恶习,边改边犯,屡教不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学校要建立帮教转化责任制,实施“一把手”工程.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案犯不要歧视、嫌弃,更不能放任不管,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爱心、耐心和帮助,促使他们有信心、有勇气、有机会改邪归正,回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来.二家庭方面1、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方法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要改掉三种毛病:一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的状况;二是过分溺爱的状况;三是训斥加棍棒的状况.上述三种状况的存在都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以平等的态度学会心理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德.2、强化防范意识,承担应尽义务家长自身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认真学习,自己要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教育孩子要做诚实的人,自己首先做到诚实守信,靠勤奋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同时,家庭要强化防范意识,一是要掌握孩子的消费来源,二是留意孩子结交的朋友,三是警惕孩子的谎言.如出现一些违法的苗头,应及早加以纠正.将其苗头消灭在萌芽不留后患.3、提高家长素质,维护家庭团结要尽量减少离异家庭或单亲家庭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要珍惜亲情,承担责任,保持稳定和温馨和家庭环境.事实表明,和睦、完整的家庭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即使在特殊情况下也不要忘记抚养、管教的责任,要给孩子以温暖.三学校方面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学校要切实履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具体做到:驾驶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做好校园暴力事件的防范工作;教育管理要到位.要减少甚至杜绝流失生、辍学生、减少厌学、逃学现象发生,遏制“三不管”现象增强的势头.学校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将会有效地遏制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团伙化的趋势,对综合治理青少年犯罪必将起到很大作用.2、驾驶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青少年随挫折的心理素质青少年犯罪的形成,都是由一般性的违法活动演变而来,而违法活动都是由心理疾病导致的.只有在学校中坚持不断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必要的机构如心理咨询室等,配备专职教师或医生,关心和治病青少年的心理疾病,才能将其违法犯罪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立一支会管理教育教师队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成效与教师的素质在密切的、直接的关系.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要求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绝对不能包庇、纵容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同时,教师必须注意方法的合法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绝对不能野蛮、粗暴,不能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人格权利和受教育的权利,切忌把学生赶出校门.教师应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如果不遵纪守法,学生也会以违法乱纪作为行为方式的选择.教师就成为学生的知心、可靠的朋友,在平等、民主和条件下,互相尊重,才会有交流和沟通,理解和责任,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浅探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及防范对策

浅探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及防范对策

浅探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及防范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逐渐严重起来。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十分显著,如何防范未成年人犯罪值得我们深思。

未成年人犯罪特征1. 年龄小,教育程度低未成年人还处于成长发育过程中,一般年龄在18岁以下,智力、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均处于发展阶段。

大部分未成年人的教育程度不高,对外界的信息接触少,对于社会和法律的认识也较不清晰。

2. 家庭环境不稳定未成年人犯罪中很大比例与家庭环境不稳定有关,例如缺乏家庭温暖,家庭成员分居,父母离异,亲人离开,家庭成员年龄差距大等等。

这些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往往容易导致未成年人产生各种问题和青少年犯罪。

3. 生活和社会经验不足未成年人对生活和社会经验缺乏,与成人相比,思维方式较为单纯、想象力较强、好奇心重、急功近利等特点,这些都非常容易受到各种负面影响。

4. 社交圈子和文化氛围不良未成年人主要活跃在学校和社区,大部分未成年人的社交圈子受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极大。

在有些社区,社交圈子的恶劣环境和不良氛围,很容易让未成年人接触到各种犯罪行为,形成恶性循环。

未成年人犯罪防范对策1. 坚持健康的家庭环境家庭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影响极大,家长应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强化父母对未成年人的关心、教育和引导,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2.鼓励未成年人广泛接触并参与社区建设鼓励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文化活动,开拓其社交圈子,多向身边的正面、积极的事物学习和发展自我。

社区要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文化等活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 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让他们知道犯罪的后果和影响,引导他们自觉遵纪守法。

4. 制定健全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政府应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防范工作,建立健全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规范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关爱和惩戒,同时完善社区矫正、心理咨询等相关机制,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犯罪的共性特征及预防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在众多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有着一些共性的特征。

文章分析总结这些特征,并探求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期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共性特征;原因;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这一概念是根据犯罪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划分,在我国一般是以16岁作为是否追究刑事责任的分界线,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等八种严重犯罪的,也应当负刑事责任。

所以笔者认为青少年犯罪指在14-25岁实施的违法行为并需负刑事责任的人。

下面将从青少年犯罪过程呈现的共性特征,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及如何有效预防犯罪方面做初步探讨。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共性特征
(一)犯罪主体构成方面的特征
1.犯罪主体趋于低龄化
各种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龄呈越来越小的趋势。

根据浙江省未成年违法犯罪管教所的专项调查,“不少未成年犯从11-12岁就开始有劣迹,14岁便走上犯罪的道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始终在高位上升期。

”[1]据《东方新报》报道,80多岁曾发祥老人被毒死一案,主犯竟是自己10岁的孙子,而其他人员也是未满12岁的孩童。

2.“三失”青少年是犯罪的高发群体
不难发现,犯罪青少年在犯罪前一般处于脱离学校、游离于社会、脱离家庭管教的“失学、失业、失去家庭温暖”状态,在此期间没有正规的教育,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就业渠道受限继而无固定收入。

处在社会边缘的青少年,容易将自身的不如意转化为对社会的不满,加上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定型,容易被外界的诱惑所吸引。

(二)犯罪行为手段方面的特征
1.犯罪行为具有冲动性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外界的刺激下难以控制自身行为,继而将不满情绪转化为犯罪行为。

在现实中,不少暴力冲突都是由同学琐事演变而来,犯罪行为未经过策划,而是在偶然诱因下为之。

2.犯罪手段具有暴力性、残忍性
在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暴力犯罪趋势的增强足以证明青少年犯罪的暴力。

手段残忍也是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显著特征,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不仅任意实施暴力,而且动辄杀人灭口。

如2010年,16岁的初一男生陈某在偷盗过程中,被女主人发现后竟残忍将女主人及其幼儿杀害。

(三)犯罪心理动机方面的特征
青少年犯罪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王国新、戚立夫对某省少年犯管教所1050名犯罪青少年的调查,归纳出八种比较显著的犯罪动机,分别是:虚荣好奇、模仿效尤、争胜逞强、贪图享受、出气报复、江湖义气、性欲冲动和害怕困难。

[2]但是为了满足经济需求的侵犯财产型犯罪和故意伤害型犯罪仍占青少年犯罪总量的多数。

由此可见,相对贫困造成的紧张感和日益膨胀的物质需求,很容易产生犯罪动机。

二、青少年犯罪共性特征形成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之所以控而不止,防而有漏是因为它是一个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青少年自身身心失衡
在青少年阶段,情绪具有波动性大和难以自控的特点,容易把握不当。

同时,这一时期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会涌现出各种需求,这些需求得不到适度平衡,就容易使青少年身心处于长期的不稳定状态,会难以自控而违法犯罪。

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容易以偏概全形成偏激的认识。

而且在情绪遇到刺激时会有较大的波动,自制力差,在哥们义气、“复仇”等因素影响下极易导致犯罪。

(二)社会失范的负面影响
社会的转型,网络的兴起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入侵,使文化日趋多元化,而这其中不免会有糟粕。

同时,社会上一些娱乐场所以营利为目的,未尽到其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正面积极的文化精华缺失。

在腐朽文化泛滥之际,正面宣传教育不能很好地引起青少年的注意。

宽松张扬的时代风气冲击着传统的道德体系,市场经济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则被不断强化巩固。

由于青少年辨别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

同时,目前在青少年当中缺少可以亲近的榜样。

(三)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
1.家庭教育的失误
“问题家庭”可以概括为放纵型家庭、不完整家庭和虐待型家庭。

当然除此三
种典型的“问题家庭”外,家庭教育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比如重成绩轻教育;缺乏沟通交流;家风不正等。

2.学校教育的不力
学校作为青少年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但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教育状况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失调和教育理念偏差。

虽一直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德”上的失衡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在一些学校中,缺乏对后进生的关怀,人为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易导致差等生自暴自弃,产生厌学、辍学的现象,本该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过早流入社会。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统筹兼顾的过程,只有集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以下是笔者对预防与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几点建议:
(一)青少年应提高自身素质,塑造健全人格
青少年处于发育阶段,完全可以对其人格进行塑造。

首先,青少年应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在受教育水平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遇到事情难以自我调节,很容易作茧自缚而施暴于他人。

其次,应有意识地提高辨别能力。

明确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遇到困惑时主动与老师家长沟通,应自动屏蔽不良信息的入侵,提高免疫能力。

最后,应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提高心理成熟程度。

无论是消费还是其他事情,都应该量力而行,不攀比虚荣,不去追求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奢侈品。

(二)净化社会环境,构建国民价值体系
总体而言,我们应坚持整顿与建设并重,为其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消除社会不良风气“污染源”。

各级政府要落实监督管理机制,加大监管和查处,禁止“亚文化群”的传播,特别是注意对学校周边文化环境的净化。

其次,树立可亲近的榜样。

榜样的缺失,使青少年在道德建设上没有了参照物,造成青少年的精神缺失。

最后,构建国民价值体系。

在大力禁止不良文化传播的同时,也要注意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形成有实际意义的价值体系,运用中华文化的精华,加大对真善美的宣传,抵制亚文化的影响,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青少年中的蔓延。

(三)抓好家庭学校教育,发挥预防功能
1.强化家庭教育的作用。

首先,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

好的教育方法可以让事情事半功倍,孩子教育也是如此,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需求有效引导,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苛”。

其次,树立良好的家庭榜样。

父母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增强教育的可信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同时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对孩子足够关爱。

最后,加强家庭的管理与约束。

父母应多与孩子沟
通,注意其思想意识变化,在发现思想症结,行为偏差时,应适当疏导管理,争取子女自身消除犯罪倾向。

2.完善改进学校教育内容与理念。

首先,育德育才并重,强化法制教育。

学校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注意对学生品行的培养,加大学校的法制教育。

其次,重点还需作好“双差生”的转化。

应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方针,对其行为积极地矫正,不能一遇到问题就把学生推向社会。

最后,在校严格管理和约束学生行为。

校风校纪的执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学生的行为,所以学校要针对新情况,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各部门配合,齐抓共管。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管理需宽严并济,不能以惩罚为目的,关键在于教育和规范。

参考文献
[1]杨建华,钟其.青少年违法犯罪及预防体系构建[J].法治研究,2007,(3):53.
[2]刘启刚.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预防策略[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