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读书笔记3000字 - 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3000字(优秀10篇)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3000字(优秀10篇)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3000字(优秀10篇)国学经典心得体会3000字篇1暑假得此机会赴北京学习国学经典,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

不得不承认,诵读国学经典的确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熏陶,对小学生而言亦是如此。

这种国学经典的浸染,看起来是个大工程,突破起来也是个难点,但这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视野的拓展,个人素质的提高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两天的课程培训下来,杭州的拱宸桥小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拱宸桥小学在国学经典教学方面走得非常扎实,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的是入学礼。

开学初的入学礼仪(正衣襟、拜孔子、观国学馆等等)让孩子从思想上重视国学、礼仪、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王崧舟校长所打造的“乐学模式”也是让我感受很深:始于“悦读”,基于“熟读”,贵在“悟读”,成在“化读”。

在国学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提倡“儿童视角”,非常在意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另外,王校长还呈现了“文化种子”的习得。

以每天三诵、每课一练、每周一课、每月一查、学期一赛、学年一年来作为主要途径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拱宸桥小学王校长的“以教立心,以文化成”理念,把国学经典教育做得的确是有声有色。

感受了拱宸桥小学的国学教育特色以及其他几位专家灼见之后,我也有了很多思考,现就几点来说明:一、国学经典教育要有重视氛围的营造。

几位专家都讲到了,陶冶熏陶在国学经典教学中很重要。

国学经典教育的实现并不只是通过那一周一节校本课,更不止于课堂上的教与学,还应该有一种环境、氛围的熏陶,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习得或强化。

如果只把国学教育的压力放在三四十分钟的课堂上,那这节课跟普通的文学课并没有太多差别,反而会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应该打造国学经典学习的文化氛围。

比如关于国学经典读书活动的开展、绘画活动的开展,文化墙的更新、班级读书角或者黑板报等栏目的更新。

在楼梯处或走廊也可以有一些国学经典里面的诗文、或者宣传国学经典教学的标语等等。

再另外,也可以通过“升旗仪式”“大队活动”来辅助宣传,多加熏陶。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8篇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8篇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8篇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1妈妈告诉我,十三岁之前是人记忆最好的时候,所以,我一直坚持诵读经典。

四年级的时候,我背完了《论语》上册,班上进行“国学经典”考查时,我总是高高地举起手积极回答问题。

每次我背诵原文都很流利,但老师让我讲解意思的时候,我却很多都不知道,于是便下定决心要好好看看《论语》的译文。

这个寒假,我读完了《论语译注》上册,书中在每一句原文下都做了解释,阅读这本书可以一边复习原文,一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这使我收获很大。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学而第一”,这是《论语》的第一篇,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关于“学习”主题的对话讨论,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学习”,还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

有子,姓有名若,他是孔子的学生,他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经常提出孔子的优点,并心向孔子学习。

其为人处世也深得孔子的赞赏。

曾子,姓曾名参,也是孔子的学生,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他的学习方法之一,他每天都会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了心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都复习了呢?”子禽,姓陈名亢,孔子的学生之一,他的特点是非常好问,遇到什么小问题也要请教孔子,所以进步总是又快又大。

孔子是一位知识渊博、很有智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无数,同学们又称他为“圣人”和“师仙”。

在学生有困难时他总是乐于帮助并耐心讲解。

他那么博学却始终保持谦虚,很善于从别人身上学习,人们夸他他也从不骄傲。

他总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说“如果三个人走在一起,当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长处去学习,以他的短处为自己改正的参照。

”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懂得了: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就算有天大的学问,也要像孔子那样谦逊好学。

有子懂得欣赏他人,曾子坚持每日三省,子禽总是勤学好问,孔子更是善于以他人为师,这些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国学经典书籍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0篇)

国学经典书籍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0篇)

国学经典书籍读书笔记国学经典书籍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书籍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学经典书籍读书笔记篇1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

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

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

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

《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

《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

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同事中人才济济,读大学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

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

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

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

基本功练得更扎实。

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

”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

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6篇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6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多读书,读好书是市委的倡导,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行为习惯。

因为读书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而书是最好的老师。

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级。

我认为可以将这五种需求简而言之为物质和精神层面需求,人在物质需求得以基本满足后,更多追求的`是精神的满足,精神越富足满足感越强,而这一满足离不开读书。

我很幸运,有一帮文友,他们善于小说、散文、诗歌、书法、绘画、摄影、收藏等,他们纯粹执着,好学善思,充满了人文关怀,我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被感染和浸润。

我们定期聚在一起,谈观念讲感受,各抒己见,海阔天空。

国学作为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国有学术,它既是中华文明的最好形态,也是中国学术的源头发轫,更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精神家园,自然会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谈论话题。

我是一个物欲感不强的人,所以更趋向精神层面的愉悦。

读书让我很享受,读书让我与时代同步,读书让我与老公共修,因为他也是一个喜欢读书和思考的人。

读书是没有止境的,正如我们的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但读书却是有境界的。

首先,要身心合一。

要静心而读,在喧嚣中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一把椅子,一杯清茶,一本书,一个人,一盏灯,手不释卷,但却惬意满足。

其次,要书人合一。

读书不仅要坐得下来,还要读得进去,要能沉醉其中,乐而忘忧。

比如读韩愈《进学解》中的千古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我很有感悟:做任何事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天道酬勤,工作如此,人生如此。

第三,要天人合一。

读书到一定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气度。

比如:通过读书,我悟到做人要大气、正气和勇气,做女人还要有修养、懂营养、会保养,人要活得有格局、有大爱。

第四,要知行合一,就是认识和实践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识与道德实践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三字经读书笔记3000字(通用8篇)

三字经读书笔记3000字(通用8篇)

三字经读书笔记3000字(通用8篇)三字经读书笔记3000字篇1《三字经》读书笔记《三字经》是我国旧时启蒙教育识字的好教材,是我国南宋时期教育学者兼文学家王应麟创作教育学生、世人在启蒙教育阶段要读《三字经》,它内容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三字经》中让我学到了关于历史、地理、传统道德、自然灾害、教育、礼仪、名人、饮食等方面的知识。

如:“头悬梁锥刺骨,孟宗春笋抱竹归”、“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等等。

《三字经》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如孟子、孟宗、黄香等,他们从小懂得刻苦学习,成为一代代的小楷模;像“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那么勤学的祖辈,教导后辈一点一滴要学习;还有四岁让梨的孔融,“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让我们知道了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还有告诉我们四大发明来历的开头:“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但是让我感受最深刻的还是“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

它想表达的是人的善良本质是差不多的,但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使每个人的品行也会产生差异。

有句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讲的道理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从小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那么对我们今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字经》在历史长河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它既有历史价值又有人文价值,是我们学习中国文化的宝典。

三字经读书笔记3000字篇2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教我读《三字经》,但那时我仅仅是作为口头禅,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也只会其中的几句。

真正开始读《三字经》还是到了三年级上半学期,老师把它作为一项作业布置下来。

当时心里真的觉得老师太可恶,把这种无用的东西当作业,又深奥又难背。

于是乎,每一天读几句《三字经》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每一天早晨,巷子里总能听到我朗朗的读书声。

爸爸对《三字经》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诵的方法也很管用。

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导读: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范文1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

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

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

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

《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

《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

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同事中人才济济,读大学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

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

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

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

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

”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

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

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

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

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

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

国学经典诵读读书笔记范文五篇

国学经典诵读读书笔记范文五篇

国学经典诵读读书笔记范文五篇国学经典诵读读书笔记1孔子用简简洁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成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肯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当的。

我们应当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由于爸爸妈妈赐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敬承。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

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抵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很多不满于埋怨。

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妙的将来。

正如大人们成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国学经典诵读读书笔记2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兴奋地告知了父母让父母共享我的欢乐。

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傲慢哟!”我哪里能听进去,由于我早已被傲慢给“驾驭”了!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乐观地参与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沉醉感染。

特殊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

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法规,为人谦逊。

特殊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索战斗的阅历和教训,正是由于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

而刘秀发觉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

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很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傲慢绝交,与急躁断绝,最终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虚心、诚恳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书,仿佛是我生命中不行缺少的一部分。

国学的读书笔记7篇

国学的读书笔记7篇

国学的读书笔记7篇国学的读书笔记1近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国学经典,通过学习渐渐的了解了书中的意思。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国学经典中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

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这些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

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

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

真正好的老师应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

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国学经典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

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国学的读书笔记2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有批判传统文化的风潮。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国学经典读书笔记篇1《国学经典》读书笔记《国学经典》这本书记录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所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中,我最喜欢的篇章是《黄香温席》。

这篇*讲述了黄香小时候,母亲去世了,他十分伤心。

长大了,小黄香便处处关心父亲。

冬天,他为了让父亲休息好,睡在父亲床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床捂暖和了才让父亲上床歇息。

夏天,他为了让父亲不热,睡在父亲床上,用扇子把床扇凉才让父亲睡。

读完这篇*,我被黄香的行为感动了,对父母的孝顺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的。

我还知道了《孟子》中的一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它的意思是:承担天降的大任的人,必须先要经过一番磨练。

孟子认为,要想担当起大任,就必须吃苦受累,不断磨炼自己。

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遇到的困难要勇往直前。

我还从《扇灯录》中学会了一句话:“责我者劝我者益我者顺境扬之存心防患弥缝补漏于劣处规劝掩过增益于善处也。

”它的意思是:那些批评、指责我的人是在劝勉、劝告我,应该取长补短,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应顺境待人、宽厚待人。

别人夸奖我我应该小心防范、积极应对。

在别人指出我的缺点时,要勇于改进、及时补救过错。

这样就可以使人感到心情舒畅。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这样,别人的批评是为了帮助我们改正错误、不断进步,我们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夸奖和批评,并为此而高兴。

《国学经典》这本书不仅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还让我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

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师,引领我走上阅读之路,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真是不读不知道,读了国学受益匪浅!国学经典读书笔记篇2国学经典读书笔记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我阅读《国学经典》的体会。

这本书是北京大学教授带领一群学生共同完成的,旨在让学生们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经典读后感
读国学经典,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
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对于人生、道德、处世有着深
刻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在《论语》中,孔子的言行举止让人感到敬仰和钦佩。

他对待
人的态度温和而又坚定,对待学问的态度谦逊而又执着,对待生活
的态度淡泊而又宽厚。

这种高尚的品格和处世之道,让我深受启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有修养、有情操的人。

在《大学》中,孟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家庭和睦对于国家社会的重要性。

这种注重个人
修养和家庭和睦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家庭和睦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了顺
应自然、不强求、不妄为的处世之道。

这种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
思想,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而不是
被外在的功名利禄所左右。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学思想,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

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国学经典,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成为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国学经典个人读书笔记范文

国学经典个人读书笔记范文

国学经典个人读书笔记范文诵读国学经典,有利于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对于诵读国学经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国学经典读书笔记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国学经典读书笔记篇一书,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师,所以我从小迷漫在书的海洋中。

打开书本,一切不愉快都离我而去。

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中华经典诵读》这本书,它让我徜徉在诗的海洋中。

在读诗中,我收获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节选《战国策》)。

记得有一次,我病好刚回校上课,谁知下午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要考试了,回家要认真复习。

叮零零,放学铃响了。

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业做完了。

我刚拿出语文书准备复习,心想:唉!复习还有什么用,我都请了几天的病假,怎么也考不到第一。

老师说过:要在全组考第一才能当上语文组长。

反正当不了语文组长,还不如看看电视,轻松一下!我拿着作业找妈妈签字,妈妈问:你这么快就复习完了,明天能考好吗?我跟妈妈说了缘由,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不复习,不努力,不去试一试,怎么就知道自已不行呢?更何况你如果有不会的,还可以打电话问老师呢!如果现在放弃了,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吗?语文组长可是你这段时间梦寐以求的啊!听妈妈一说,我便跑进了房间,认真地复习起课本来。

等考试结果出来了,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语文组长,这真是:事到临头,只要及时想办法弥补,都来得及。

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书本准备做作业。

可是又想:不是还有明天吗?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电视。

当我打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时,脑子里忽然想起了《中华经典诵读》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于是,我关掉电视,回房间做作业去了,从读诗中我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从读诗中,我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选自《农夫》);从读诗中,我领略了江南水田美丽的风光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选自《稻田》);从读诗中,我诵读经典,我感受这世间的真谛;诵读经典,我享受这世间的美景;诵读经典,我分享这世间的真情;经典,伴我成长。

国学的读书笔记

国学的读书笔记

三一文库()〔国学的读书笔记〕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灿烂历史,而国学经典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读国学的读书笔记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国学的读书笔记篇一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灿烂历史,而国学经典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读了《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后,让我受益良多:宽容“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有些摩擦,在这时,我们如果与之相持不下,则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会越来越差,甚至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反之,若我们各自退后一步,宽以待人,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韩信忍一时的胯下之辱,最后却成就自己光彩照人的一生。

“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我们宽容对待他人人,别人也同样会宽容对待你。

毅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成大事者必有第1页共4页毅力,无毅力者则一事无成。

有毅力做事才有始有终,才会有所成就。

就如孔子读《易》一书。

当时的书都是用竹简编成,翻阅不易,耗时颇多,但孔子不怕困难将这部书三遍,都有不同的收获。

这件事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毅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惜时“读书不觉已早春,一寸光阴一寸金。

”作为中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时间也就成了我们学习的强有力的保障。

我们青春正茂、朝气蓬勃,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造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会读书迟”的遗憾。

节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应从小事做起。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中小学生国学经典读书笔记10篇

中小学生国学经典读书笔记10篇

中小学生国学经典读书笔记10篇国学经典读书笔记1《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

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孔子的—《论语》,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论语》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可以教给我们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听后迫不及待的翻开《论语》,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做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必须做到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中,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愉悦。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知。

”这句话是令我感悟最深,受益最多的。

它的意思是说:要学习别人的长处,用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身的不足,并且改正。

让我明白了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是自身变得更加优秀。

别人的缺点呢,就用来当一面“镜子”,看一看自身身上有没有这些缺点,有,就要把它及时改正。

没有,就用来告诫自身,以后不要犯这些错误。

这句话一直伴着我健康快乐的成长,无时无刻的给我警示,指引我如何去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而《论语》应当是阶梯中非常重要的一级,学习《论语》,收获的不但仅是知识,还有好多做人的道理。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2这段时间,我们把《论语》这本书学完了。

还记得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非常的精致,上面还写着非常大气的两个字——论语。

刚翻开书页,就看到了人物介绍。

这本书的作者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__曲阜),中国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闻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师业,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俗话说: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中闻名的弟子有:颜回,曾子,子路,子贡,管仲……《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含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有很多富有启发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国古代名言之一。

全书语言精练,意义深刻,有很多言论被人视为至理名言。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起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中华文化经典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中华文化经典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中华文化经典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中华文化经典读书笔记1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精髓莫过于国学;在岁月的长河中,国学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

为了使我们感受到国学的博大精深,学校给我们每位同学送了一份“礼物”——一本《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

六年级的《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主要收录了《新古文观止》和《古体诗词》中的名篇。

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

《爱莲说》主要表达了作者无意于隐逸,也不贪图荣华富贵,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既抒发了感情,又讽刺了世态。

当我读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时,我可以感受到作者不赞同当一个用隐逸来逃避社会责任的隐士,也不赞同当一个贪图荣华富贵的世俗小人,作者只想当一个正直、清高的君子。

当我读到“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时,我可以感受到在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贪图荣华富贵,只有少数像周敦颐那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不阿世俗。

贪图荣华富贵的人,就是喜欢“牡丹”的人,他们为了名利,成了世俗之人。

而像周敦颐那样的人,即为“爱莲者”,他们为人洒脱,仙风道骨,多数都是思想家、理学家,他们为世俗者所不能了解,算是人群中的圣人,这多么可叹啊!《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中像《爱莲说》这样的名篇比比皆是,这些名篇潜移默化使人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当之无愧的经典阅读。

从品读学习中我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

感谢《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中华文化经典读书笔记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而中华文化的传播媒介丰富,尤其在书中到处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缩影。

文体中涵中华文化。

从古代到近代的中国文学著作,其文体大多为文言文形式,而这种形式至今仍被人们关注。

经典国学的读书笔记

经典国学的读书笔记

经典国学的读书笔记经典国学的读书笔记1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上千年灿烂的历史,《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里就融汇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每首古诗都有注释,__还配有插图,使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

刚开始读《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时比较累,但坚持下来发觉并没有那么难理解。

读多了,读书的速度就变快了,读完一本书后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让我更加喜欢经典了。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第五单元“四时田园”这一部分,它用许多古诗来教育我们:做人要勤勤恳恳,不能懒惰。

以前我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懒惰,什么事都让别人帮我做。

值日时,我是组长,我就让那八个组员打扫,我则坐在凳子上悠闲地唱着歌。

最后,由于组员不合作,没打扫干净,老师批评了我一顿,我心里像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麻,一起涌上心头。

哎,都怪我!读了这一部分,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从今以后,我渐渐变得勤劳了。

就说去年吧,学校有县里领导来检查卫生,我们组由我负责打扫卫生,在我的牵头下,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为此,还受到县领导的表扬呢。

当然,这得归功于经典诵读!经典诵读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言论也让我们值得去学习和借鉴。

在《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又可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虽然我成绩很一般,但每次考完试骄傲情绪不断滋长。

对于身边学习比我差的同学总是不理不睬,家长、老师说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是收效欠佳。

当我读了孔子的话时,又反省了自己,觉得很惭愧。

连知识渊博的孔子都那么谦虚,何况一个小小的我呢?从此以后,我变得很谦虚,经常向我身边一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百万绿丝中的小苗吸收营养的成分。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读之如沐浴春风,我会让它永远伴我前行……经典国学的读书笔记2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有一段话我记得最深,那就是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是说:“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修养高的.人吗?”我们每天上完课回家,必须先把今天新学的知识复习一遍,再写作业,这样就加强了理解,还能有不一样的感想。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篇一:国学经典读后感国学经典读后感“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却从中透射出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这段时间我认真诵读和网上学习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

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

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

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

《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

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

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

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

国学经典读后感3000字例文

国学经典读后感3000字例文

国学经典读后感3000字例文“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

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

读的是中华文化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

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荀子》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

”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

有的名著,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由于当时未认真理解记忆,许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习《国学经典》之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于是我找出《四书》认真阅读,了解到在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了早期儒学的轨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它的主旨是教人如何做人,告诉我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它是一部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国学经典。

可以说读《四书》,对我们回顾历史、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无疑大有裨益。

其中,《大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科举考试用书之一。

书中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到善”阐释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等修身养性的八项途径。

而《中庸》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它主要阐述“中庸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君子,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3000字-读书笔记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

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

读的是中华文化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

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荀子》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

";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

有的名著,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由于当时未认真理解记忆,许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习《国学经典》之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

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于是我找出《四书》认真阅读,了解到在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了早期儒学的轨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它的主旨是教人如何做人,告诉我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它是一部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国学经典。

可以说读《四书》,对我们回顾历史、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无疑大有裨益。

其中,《大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科举考试用书之一。

书中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到善";阐释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等修身养性的八项途径。

而《中庸》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它主要阐述"中庸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君子,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孔子》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它较为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关于"仁";、"礼";的核心内容。

内容涉及如何做人、君子人格的塑造、学习、教育、务政、治国与安邦等多方面的内容。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它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及推行仁政的事迹,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四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有一段文字,原文为: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意思为: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没有。

";孔
子说:"来坐下!我告诉你。

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

";
这里所谈的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古成语称为"六言六蔽";。

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好品德,都是我们应该喜好好而加以修养的。

但是,如果不通过学习而明白事理,把握其实质,便很容易偏执一隅,造成危害,从而由"六言";(六种美好的品德)变成"六蔽";。

这种事例,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很多的。

就以春秋时期为例,宋国和楚国在弘这个地方开战,楚军正在渡河时,宋军中有将建议冲锋过去消灭楚军。

可宋襄公为了表示"仁";,说是"不鼓不成列";,要等楚军完全渡过河列好阵以后才开战。

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因伤腿而送了命。

这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典型。

此外如著名的"东郭先生与狼";的寓言故事,实际上也是说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的道理。

东郭先生对狼讲仁慈,讲信用,结果反而害了自己。

这些教训都是非常深刻的。

推而广之,"六言六蔽";实际上就是反对教科文,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理论脱离实,而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权达变,掌握精髓和实质。

这是要我们特别加以注意的。

《大学》中又有一段文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谓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之本,此谓之至也。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

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

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

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
意为: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

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

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就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壮。

";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

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必须克服感情偏私问题。

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

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讨厌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