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原理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税收学原理复习材料

税收学原理复习材料

税收学原理复习材料税收学原理是研究税收产生与发展、确定与配置、分摊与传递、影响与调控等问题的学科。

税收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具有收入调控、资源配置和社会调控的功能。

下面是税收学原理的复习材料,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税收学的基本原理。

一、税收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税收的定义:税收是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强制收取纳税人的财产或收入的一种行政行为。

2.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纳税人无权选择是否缴纳税款,也无权决定缴纳多少税款;(2)无直接对价性: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具体服务或商品无直接对应关系,不是一种按比例交换的行为;(3)公益性:税收是政府强制征收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公共事业和公共产品的提供,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4)经济调控性:税收可以通过调节税收政策的方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二、税收的分类与功能1.税收的分类:(1)按税种分类:直接税和间接税,例如所得税、增值税等;(2)按征税对象分类: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3)按征税方式分类:按比例征收、按差额征收等。

2.税收的功能:(1)财政收入功能:税收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用于公共事业和公共产品的提供;(2)资源配置功能:通过税收政策调节市场供需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3)收入再分配功能:通过税收调节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4)经济调控功能:通过调节税收政策,实现宏观经济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三、税收的原理与原则1.科学性原则:税收原则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规律,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

2.公正性原则:税收应该按照纳税人的不同能力原则进行征收,实现公平和公正。

3.易于征收原则:税收征收办法应当便于管理、操作和监督,降低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4.经济效率原则:税收政策应当实现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避免产生不良经济影响。

5.稳定性原则:税收政策应当具有稳定性,不频繁调整税收政策,避免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不确定性。

税收学考试复习提纲

税收学考试复习提纲

1、混合销售:混合销售是指一项业务同时涉及增值税货物销售和营业税劳务。

2、兼营销售:兼营销售是指增值税的纳税人在销售货物和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同时,还兼营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3、增值税:是对从事产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在产制、批发、零售的每一个周转环节,以产品销售和营业服务所取得的增值额,按单一税率课征4、营业税:营业税是对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及从事各种应税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

5、消费税:是对从事产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选择少数商品,在产制或零售环节,从价或从量,按差别税率课征6、财产税:是以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统称7、行为目的税:是政府为特定的社会经济政策目的和意图而设计征收的税种。

8、税收的特征及其特点税收在历史上也称为税、租税、赋税或捐税,它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律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财政收入。

特点:强制性无偿性规范性9、最优税收:最优税收就是同时实现效率和公平目标的税收。

10、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和负税人,因税收而承受得福利损失或经济利益的牺牲11、直接负担:由纳税人自己直接承担的税负称为直接负担12、间接负担:因负税转嫁而负税人间接承担的税负称为间接负担13、直接税:不能转嫁的税种称为直接税14、间接税:能够转嫁的税种称为间接税15、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实现条件如果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资源的重新配置已不可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已经使社会效用达到最大,这种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资源最优配置状态,或帕累托最优。

实现帕累托最优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交换最优:任何两个消费者,任何两种商品进行交换时的边际消费替代率相等。

生产最优:任何两个生产者,使用任何两种资源进行生产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交换和生产结合最优:同时满足交换和生产最优条件,即商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商品生产的边际技术转化率16、什么是税收负担,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税收负担水平,人均国民收入通常呈正相关的关系。

税收学原理 复习资料

税收学原理   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每题的考中几率约为14.8%】1. 税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的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

2. 代扣代缴义务人:指税法规定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3. 代收代缴义务人:指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往来关系,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和单位。

4. 征税对象: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

5. 税率:纳税人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关系与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6. 边际税率:是指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

7. 政府剩余: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通过组织与管理经济社会活动所增加的社会财富。

8. 外部性:企业或个人强加于市场之外的其他人的成本或效益。

9. 税收原则:国家设计税收制度,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10. 能力原则:根据各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个人应承担的税收。

11. 最小牺牲:全体纳税人因纳税所直接牺牲的效用最小,即全社会所获得的效用最大。

12. 税收的社会公平:税收应该在社会和政治意义上满足公平的要求,通过税收手段妥善协调社会上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政治上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13. 税收的效率原则:以尽量小的税收成本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益。

14. 税收的经济效率:它要求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损失最小。

15. 税收的额外负担:指政府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干扰了纳税人正常的经济决策,从而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16. 税收职能:是税收这一分配范畴本身固有的和经常起作用的职责或功能。

17. 税收的调节职能:指税收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通过改变社会成员占有社会产品份额,影响其经济利益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功能。

18. 税收效应: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即通常所受的税收调节或效用。

税收学原理题库

税收学原理题库

税收学原理题库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税收2、征税对象3、纳税人4、税率5、超额累进税率6。

减税、免税7。

起征点与免征额8。

税收体系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的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即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3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4税率:是指政府征税的比率。

税率是税收制度得的核心,反映的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制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二、判断题1、在税收的“三性”中,强制性是税收的第一性。

()无偿性是第一性2、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基本标志,是鉴别一种分配方式(主要指财政收入)是不是税的基本尺度或标志。

(√)税收的重要意义3、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模式下,依据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税收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公债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税收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公债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4、税目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征税对象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5、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

(√)起征点规定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6。

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

()纳税人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负税人是指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人7。

当计税价格为含税价格,即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流转税额时,如果没有现成的含税价格,就需要组成计税价格。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税率)。

税收原理的基础知识

税收原理的基础知识

3. 一般情况下不易转嫁。
3、财产税类
以纳税人拥有财产的数量或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财产税分类
课征范围
财产税性质
1.稳定性强,适宜 地方征收; 2.不易转嫁,属于 直接税种; 3.有一定程度的公 平作用。
一般财产税:房 产税、车辆购 置税、契税等
特别财产税: 遗产税和赠与

44、、资资源源税税类类
销售收入的扣减因素
以不含税销售收入为征 税对象
不是销售收入扣减因素
税收与价格分类法举例1:
• 价内税举例: 某卷烟厂销售一批卷烟给一批发商,销售收 入1400万元,消费税率45%。计算本笔业 务应纳消费税额。 应纳消费税额=1400×45% =630万元
解释:该批发商支付总价款1400万元,厂商 再从中支付消费税金630万元,厂商在核算 利润时需要从1400万元销售收入中扣除630 万元消费税金。
3.2累进税率
• 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 干等级,分别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 象的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
• 累进税率分为:
– 全额累进税率 – 超额累进税率
• 累进税率特点: --能体现量力负担的原则。
累进税率(图示)
5%
10%
15%
(5100) 20%
0 500
2000
例:课税对象数额= 5000
从量税收=实物 量×单位税额
税收不依价格的 变动而变动。税 收利益与价格变 动成反比
从价税收=计税 价格×税率
税收随着价格 的变动而变动。
(三)税收与价格关系分类法
价内税
以含税价格为计税价 格的税种
价外税
以不含税价格为计税价 格的税种

税法原理复习资料

税法原理复习资料

税法原理复习资料(内部资料)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本质和特点(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一般的社会共同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

(二)税收的本质税收的本质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

它表现在:1、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2、税收体现一定的社会产品分配关系。

(三)税收的特征(即三性)税收的本质既然是以国家为主体所形成的特定的分配关系,表现为国家占有一部分社会剩余产品,必然要求税收具有三性,即征收上的强制性、缴纳上的无偿性和征收比例或数额上的固定性。

二、社会主义社会税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一)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对剩余产品进行“社会扣除”的手段之一。

(二)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需要通过税收来正确处理国家与它们之间的分配关系。

(三)通过税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四)税收是国家管理经济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经济杠杆。

第二节税法概述一、税法的概念及特点(一)税法的概念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规定的有关调整国家在筹集财政资金方面形成的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的表现形式有法律、条例、决定、命令、规章等。

(二)税法的特点1、税法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在执行过程中又具有相对灵活性的法律形式。

2、在确定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上,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一种不对等性。

3、在处理税务争议所适用的程序上,税法与其他部门法不同。

首先要分清争议的性质,纳税人对征税发生一般税务争议时,必须先履行纳税义务,以保证国家税款征收任务不受影响,不存在其他部门法所规定的协商、调解程序。

二、税法的调整对象税法的调整对象是参与税收征纳过程的主体之间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税务机关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之间发生的经济分配关系。

2、税务机关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在征收过程中的征纳程序关系。

3、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上级国家机关与下级国家机关之间,因税收管理权限的划分所产生的具有责权性质的行政管理权限关系。

税收学原理复习重点

税收学原理复习重点

1税收的概念,范畴,认识(界定)论述题税收涵义: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或公共服务,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地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理解: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二、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三、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四、征税的目的是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或公共服务(依据)五、税收必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六、税收征收的对象是居民和经济组织。

税收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以政治权力为依据的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税收的特征又叫税收的形式特征,是税收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

税收的形式特征主要表现为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规范性(简称税收“三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形式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保证税收分配的实现。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税收的稳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纳税人和征税标准等征纳行为规则,征纳双方部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变。

2 税收的职能论述题税收的职能可概括为财政收入(筹集资金)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

1)税收的财政收入职能就是税收的筹集资金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从社会成员处强制性地取得一部分收入,为政府提供公共品,满足公共需要所需物质的功能。

税收收入的特点(一)来源的广泛性(二)形成的稳定性(三)获得的持续性2)税收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制度影响个人、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使社会经济资源得以重新组合、安排的功能。

税收资源配置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平衡产销供求二、合理经济结构三、有效利用资源3)税收的收入分配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影响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格局的功能。

税收收入分配职能丰要体现在调整要素分配格局和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上。

一、个人收人分配的市场决定二、税收对个人收人分配的影响三、税收的收入分配职能4)税收宏观调控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制度,影响社会经济运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功能。

税收学复习整理资料

税收学复习整理资料

税收学复习整理资料第二章:基本概念1.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在税法关系上称为“税法主体”。

2.课税对象:课税对象,是指一个税种对什么征税,是征税的客体。

3.代扣代缴义务人:指税法规定的向纳税人支付款项或代收缴或代征应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4.比例税率:是指不分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形式。

比例税率一般适用于流转税的课征。

5.累进税率:是指一种按照课税对象的大小,实行等级递增的税率形式,即把同一课税对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从低到高的分级递增的税率。

一般适用于对所得和财产的课税。

6.定额税率:也称固定税额,是一种按照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应纳税额的税率形式。

7.速算扣除数:是指在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征税的情况下,根据超额累进税率表中划分的应纳税所得额级距和税率,先用全额累进方法计算出税额,再减去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征税额以后的差额。

即: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应纳税额-超额累进应纳税额于是有:超额累进应纳税额=全额累进应纳税额-速算扣除简答题——1.税制:(由8项目构成)一、课税对象二、纳税人三、税率四、纳税环节五、纳税期限六、减免税七、附合加成八、违章处理。

其中一二三为最主要和基本。

2.税率: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率。

它体现了征税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税率分类:1.比例税率:是指不分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形式。

比例税率一般适用于流转税的课征。

2.定额税率:也称固定税额,是一种按照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应纳税额的税率形式。

3.累进税率:是指一种按照课税对象的大小,实行等级递增的税率形式,即把同一课税对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从低到高的分级递增的税率。

一般适用于对所得和财产的课税。

基本形式1)全额累进税率2)超额累进税率特殊形式3)超率累进税率4)超倍累进税率3.税率的形式:1.比例税率:是指不分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形式。

税收学原理资料

税收学原理资料

2020/7/12
14
税收确立方式的变化
• 强制课征
专制课征的税收是单纯的由上取下的关系。取 什么、取多少和何时取,取决于专制权。
进入专制课征阶段,是税收开始从不成熟形态 走向成熟形态的标志。
• 立宪协赞
政府的税收活动,无论是开征新税、废除旧税, 还是制定或修改税法,都必须以不违反宪法为原 则,并经过民选代议机关的同意。
39373.12 51223.21
95.59 96.54
本章主要内容
• 1.1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 1.2 税收的概念 • 1.3 税收根据 • 1.4 税收职能与作用
2020/7/12
6
1.1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2020/7/12
7
1.1.1 税收的产生
•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税收制度,是古埃及在公元前 3000-2800年间建立的。
2020/7/12
第1章 税收概论
2020/7/12
我国税收收入、财政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年度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税收收入总额 增长比例(%)
5070.8 5973.7 7050.6 8225.5 9093.0 10315.0 12665.8
鹅叫声最小的技术。 孟德斯鸠:税收是公民所付出的自己财产的一
部分,以确保他所余财产的安全或快乐地享用这 些财产。
2020/7/12
17
西方对税收概念的界说
• 近代西方社会对税收范畴的认识 亚当·斯密:作为君主或政府所特有的两项收
• 私人个别需要的主体是普通意义上的社会成员, 它具体包括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整理版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整理版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

1、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即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亦称纳税主体。

2、税率:是税法上对征税对象或税目从价或从量规定的征收比率或征收额度。

3、起征点:即征税对象数额达到开始征税的起点,亦称起税点。

免征额:即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4、社会契约论:主张国家是通过人民或者是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而建立起来的。

5、租庸调:是以田、户、身为课税对象,以人丁为本的一种课税制度。

6、摊丁入地:就是丁银摊入地亩征收。

7、公需说:国家的职能是满足公共需要和增进公共福利,这一职能的实现需要税收来提供物质资源,故此,税收存在的客观依据就在于公共需要或公共福利的存在。

8、义务说:国家是人类组织的最高形式,个人依存于国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就应有征税权,人民纳税是应尽的义务,任何人不得例外。

9、牺牲说:税收对于国家是一种强制征收,对于人民是一种牺牲。

10、外部性: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强加于市场之外的其他人的成本或效益。

11、受益原则:认为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

12、能力原则:是根据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个人应承担的税收。

13、税收弹性:在财政需要增加支出或是税收以外的收入减少时,税收应当能基于法律增加或自动增收。

14、税收收入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变化率与经济变化率之间的比率,反应税收收入对于经济增长的灵敏度。

用公式表示:Er=(T/T)/(Y/Y)15、税收影响点16、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即通常所说的税收调节作用或效应。

17、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改变纳税人的经济决策。

18、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减少了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导致商品生产量的减少和消费水平的降低。

19、税收的乘数机制:在一个存在资源闲置的经济中,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来刺激消费需求,极大地增加产出,即税收的变动使产出呈倍数变化。

复习资料4_税收学

复习资料4_税收学

一,税收的必要性1,税收的存在,最直观的看是由国家的存在决定的;从根本上说,税收的存在是由公共需要决定的。

2,私人需要内容:a,人口或劳动力的再生产。

b,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公共需要即社会整体的需要,内容:人口或劳动力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共同外部条件的再生产。

特性:a,主体的集合性b,客体的不可分性(消费方面的非竞争性,供给方面的非排他性)3,私人事务是满足私人需要的社会活动。

公共事务是满足公共需要的社会活动。

4,公共事务的执行者,既不可能是某个家庭,也不可能是某个厂商。

原因:家庭或厂商都属于民间经济主体,一方面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方面又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5,资源总是稀缺的,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必须将有限的资源在国家和私人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

国家取得经济资源或其支配权的方式有:公产收入,专卖收入,货币发行,借债等6,税收是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成本的补偿形式,履行国家的社会职能,参与生产,它的优点:a,与公产、专卖、规费收入相比,可普遍地作用于社会的所有成员,b,与罚没、摊派、掠夺等收入相比,可形成连绵不断的收入。

c,与货币发行相比,可最大限度的避免社会成员的反对d,与公债、借款相比,可避免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

7,税收在取得经济资源或其支配权方式的优越性:a,它可以普遍地作用于社会的所有成员b,它可以形成稳固的收入c,它可保持经济稳定二,税收的根据1,税收的根据是指国家为什么有权利向人民征税和人民为什么有义务向国家纳税。

2,西方学说:a,利益说从国家与人民之间的互利关系说的主要有社会公共需要说,国家勤劳费用说,交换说。

b,所有权说从人民及其财产对国家的隶属关系说的主要有共有权说,间接所有权说,最高所有权说。

c,掠夺说从剥削关系说的3,国内学说:国家社会职能说,国家最高所有权说,国家政治权利说4,对税收根据的认识,首先取决于对国家本质的认识。

凡认为国家在本质上是为满足公共需要而执行公共事务的社会集团的,会从互利关系或所有关系出发认识税收的根据,主张或赞同利益说和所有权说,反对掠夺说;凡认为国家在本质上是阶级压迫工具的,则会从掠夺关系出发,主张或赞同掠夺说。

税收学原理复习归纳

税收学原理复习归纳

1、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都不得征税或减免税收。

2、税收产生的原因一是国家的产生和存在;二是私有财产制度的存在和发展;三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的需要;四是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3、税收产生的四个阶段①自由贡献时期。

在奴隶时期,国家的赋税主要来自诸侯、藩属自由贡献的物品和劳力。

从税收的法制观点看,这种以国家征税权和纳贡者自由纳贡相结合的方式所取得的税收,只是一种没有统一标准的自愿捐赠,还不是严格意义的税收,只是税收的雏形阶段。

②请求援助时期。

随着国家的发展、君权的扩大,财政开支和王室费用都随之增加。

单靠自由纳贡已难以维持,于是封建君主设法增加新税。

特别是遇有战争等特别需要,封建君主更需要开征临时税以应急需。

当时,由于领地经济仍处主导也位,王权有一定的限制,课征新税或开征临时税,需要得到由封建贵族、教士及上层市民组成的民会组织的承诺。

③专制课征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封建国家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和常备军制度。

君权扩张和政费膨胀,使得国君不得不实行专制课征。

一方面笼络贵族和教士,尊重其免税特权,以减少统治阶级内部的阻力;另一方面则废除往日的民会承诺制度,不受约束地任意增加税收。

税收的专制色彩日益增强。

④立宪协赞时期。

取消专制君主的课税特权曾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的神权统治,实行资产民主制和选举制。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论是采取君主立宪制,还是采取议会共和制,一般都要制定宪法和法律,实行法治,国家征收任何税收,都必须经过立法程序,依据法律手续,经过由选举产生的议会制定。

君主、国家元首或行政首脑不得擅自决定征税,人人都有纳税义务,税收的普遍原则得到广泛的承认,公众有了必须依照法定标准评定课征的观念。

4.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国家税收复习资料

国家税收复习资料

国家税收复习资料国家税收复习资料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税收制度已经成为国家财政运作的核心机制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税收制度的相关知识,接下来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国家税收的复习资料。

一、税收的定义和作用税收是指国家依法从居民和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征收一定比例的财产或收入的一种财政手段。

税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通过税收的征收和分配,国家可以引导资源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倾斜,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2. 财政收入来源: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可以用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的发展。

3. 调节收入分配:税收可以通过调节个人和企业的财富分配,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二、税收的分类根据税收的不同性质和征收对象,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1. 直接税: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缴纳给国家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直接税主要通过对个人和企业的收入、财产等进行征收。

2. 间接税: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支付给国家的税款,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间接税主要通过对商品和服务的销售额进行征收。

三、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税收制度是指国家对纳税人征收和管理税收的一整套规范和程序。

税收制度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公平原则:税收应该按照纳税人的经济能力进行征收,即所得高的应该缴纳更多的税款,所得低的应该缴纳较少的税款。

2. 简洁高效原则:税收制度应该简单明了,便于纳税人理解和操作,同时征收过程应该高效便捷,减少纳税人的负担。

3. 稳定可靠原则:税收制度应该稳定可靠,避免频繁调整和变动,以确保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四、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税收制度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税收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税制的简化:简化税制是税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减少税种和税率的数量,降低纳税人的负担。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整理版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整理版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整理版一、税收学原理概述1.税收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税收学原理的意义及其与财政学的关系二、税收的基本概念1.税收的定义和特征2.税收的种类和分类三、税收的功能和目标1.税收的经济功能a.调节经济收入分配b.调节资源配置c.维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2.税收的社会功能a.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b.保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3.税收的政治功能四、税收原则1.公平原则a.税收公平的概念和要求b.不平等税收的原因和影响c.税收公平的实现途径2.效率原则a.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b.税收效率的衡量指标c.提高税收效率的方法3.简易原则a.负担与解放b.税收简易原则的意义和特点4.稳定原则a.稳定性的概念和要求b.稳定性的影响因素c.稳定性的实现途径五、税收的设计和1.税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税制的动因和目标3.现行税制的问题和方向六、税收的减免和优惠政策1.减免政策的概念和目的2.减免政策的分类和实施方式3.优惠政策的概念和作用4.优惠政策的设计和实施问题七、税收征管及其1.税收征管的目标和要求2.税收征管的问题和挑战3.税收征管的方向和措施八、税收的国际比较和国际税收体系1.税收国际比较的目的和方法2.税收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3.国际税收体系的特点和演变九、税收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税收政策制定与评估2.财税和优化资源配置3.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上是一个税收学原理的复习提纲。

根据该提纲,你可以复习税收学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目标,税收原则,税收的设计和,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税收征管及其等内容。

同时也可以了解税收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税收在国际比较和国际税收体系中的地位。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税收学原理重点总结(精选五篇)

税收学原理重点总结(精选五篇)

税收学原理重点总结(精选五篇)第一篇:税收学原理重点总结税收学原理1.总体综述要求能利用税收学基本原理提出、分析税制问题:这里自己掌握税收三原则和三性分析。

(三原则:公平、效率、财政,三性:强制、固定、无偿。

)2.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指负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该纳相同的税,而纵向公平有两个含义,即同自己的过去比较和能力不同的人应该区别对待做到公平。

3.税收成本:税收成本包括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

(由于来着两个概念和好理解,也很好瞎编,我就不解释了)4.额外负担:额外负担指政府征税不仅使纳税人付出了税款,还改变了纳税人的决策和行为,如果结果使其境况不如税前,那么就产生了超过税收负担额的福利损失,这种福利损失就是额外负担。

(这里理解时和税收的一些扭曲效应联合起来就容易多了,比如说欧洲正果的窗户税)5.受益原则:这是公平原则的一种阐述,这指国家或政府必须合理使用人民缴纳的税款,应当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使纳税人获得好处,以补偿纳税人缴纳税款造成的损失和牺牲,而人民应按个人从国家或政府公务活动中受益多少老缴纳税收,以资交换。

6.最优商品税理论和最优所得税理论:一言以蔽之,这两个鬼理论都是理论,对一国的税制结构实践意义不大,注意一下商品税转嫁的影响因素和两税种的的意义,后面有说,此处不再累赘。

(总之这里喜欢看就看,不喜欢就不看就瞎编吧,瞎编时用各种假设就行了)7.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通过总总方式将法律规定由其承担的那谁业务变成他人承担的过程;税收归宿指税负转嫁的最后结果或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

(税负转嫁类型现在还不知道的出去罚站去)8.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供求弹性,税种属性(财产税不易转嫁,商品税以转嫁),课税范围,反应期间(短期易转移),市场结构。

9.一般均衡分析及局限性:一般均衡分析告诉我们分析税负归宿时还要考虑要素的可流动性、要素供给的弹性等因素,还要谨慎对待某些司空见惯的政策主张,如:对奢侈品征高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1.为什么说税收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经济范畴?①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②最早期的财政中没有税收因素③国家是税收产生的政治前提④私有财产制度是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⑤税收是凭借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的分配2.你身边有哪些社会经济现象属于税收范畴?当你的工资收入超出一定标准,要交个人所得税;如果你买车,要交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如果你买房、卖房,要交相关的契税、印花税,也可能交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如果你办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的税就更多,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与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可以说,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个角落,税收无处不在。

3.“私有财产制度是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这是否说明只有在私有财产制度下才需要税收这一财政收入的形式?怎样理解国家对国有企业征税的合理性?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来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国家和企业之间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4.就确立方式而言,税收的演进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有什么不同?(1)自由贡献阶段①征税原因:在人类从氏族社会步入奴隶社会后时期内,国王因公产收入难以满足不断扩大的支出需求,便开始依赖于社会成员和被征服部落自由贡献的劳力和物品。

②君臣关系:一种由下敬上的关系,社会成员贡献何物、贡献多少以及何时贡献,都具有较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并不十分严格③意义:自由贡献阶段的税收,还只是处于萌芽阶段,严格说来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税收。

(2)请求援助阶段①征税原因:随着奴隶制国家王室费用和军事费用的急剧增加,仅靠公产收入和社会成员的自由贡纳已难以满足支出需要。

②君臣关系:此时的税收不再是完全自发的由下敬上,而是先由上对下提出请求,再由下对上给予援助;下对上援助什么、援助多少以及何时援助,也不再是完全随意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

③意义:请求援助阶段的税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有了税收的一些性质,但还不是很完备。

(3)专制课征阶段①征税原因:到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各国陆续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和常备军制度,王权得到极度扩张,军费不断膨胀。

②君臣关系:专制课征的税收是单纯的由上取下的关系。

至于取什么、取多少和何时取,完全取决于至高无上的专制权。

③意义:进入专制课征阶段,是税收开始从不成熟形态走向成熟形态的标志。

(4)立宪协赞阶段①征税原因:进入立宪协赞阶段后,政府的税收活动,无论是开征新税、废除旧税,还是制定或修改税法,都必须以不违反宪法为原则,并经过民选代议机关的同意。

税收发展到立宪协赞阶段是财政立宪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确立,又是税收进入立宪协赞阶段的主要标志。

②君臣关系:立宪协赞阶段的税收区别于专制课征阶段税收的根本性标志,是国家的课税权不再操之于封建君主,而是操之于民意机关,人们最终掌握了课税权,或者说是课税权的行使必须经过人民的认可。

③意义:税收的确立方式从专制课征过渡到立宪协赞,意味着税收已经步入最高发展阶段。

5.请分别从分配、生产和交换等角度来界定税收范畴。

①政府以税收手段占有和支配一部分社会资源,实际上就是税收参与分配的过程,参与分配的最终结果就表现为政府获得了一定的财政收入。

把税收理解为一种财政收入形式,是着眼于“分配”得出的结论。

②从生产的角度看,政府是在社会分工中专门为社会成员提供其生产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经济部门,它在提供和生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和费用。

税收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费用或者说是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成本的补偿。

③从交换的角度看,一方面政府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享用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社会成员也要向政府缴纳税款,这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社会成员以纳税的方式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相交换,这种交换与普通市场上私人产品的买卖极为相似,于是税收就表现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了。

分别立足于分配、生产和交换等角度来认识税收范畴,得出的是不同的认识,但这些认识非但不相互矛盾,而是对税收范畴认识的拓展和深化。

6.怎样将税收与其它财政收入形式区分开来?主要判断标准:税收具有的强制性、无偿性和确定性等三方面的形式特征政府公债:①具有直接有偿性的特点,这与税收形式上的无偿性和本质上的整体有偿性形成鲜明对照。

②政府公债的发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都是建立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的,而税收则不同,只要发生应税行为,纳税人都必须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收。

③税收是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连续取得的财政收入,而政府公债的发行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财力状况和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的考虑。

一般来说,政府公债是根据需要间断发行而取得的一种收入,不具有确定性的特征。

政府收费①具有直接有偿性,这有别于税收形式上的无偿性和本质上的整体有偿性。

②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收费是非强制的,经济行为主体可以自主地决定是否缴纳政府收费,但税收却是强制的。

③政府收费无论是确立还是废止,以及收费标准的调整等基本上都无须经过立法机关以法律的形式批准,从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就使得政府收费缺乏完备的确定性。

税收形式上的无偿性和本质上的整体有偿性,可将税收与罚没收入、特许权收入等收入形式区分开来。

税收的确定性使税收与货币的财政发行、摊派和罚没收入等区分开来,货币的财政发行、摊派和罚没收入等都不是具有确定性的财政收入形式。

税收的强制性使税收与捐赠收入等区别开来。

与税收相比,捐赠收入取决于捐赠者的意愿,它是自愿的,不具有强制性。

7.怎样理解税收“三性”之间的关系?①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固定性。

②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必须具有强制性。

税收的无偿性,必然要求征税方式的强制性。

强制性是无偿性和固定性得以实现的保证。

强制性征税是对所有者财产的无偿占有,如果国家可以随意征税,没有一个标准,就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的利益。

所以,征税必须具有固定性。

③总之,税收的“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统一体。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必须无偿征收。

而无偿征收必须借法律的强制手段。

而强制、无偿地征收,又必须具有固定性,否则会遭到纳税的反抗。

8.应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根据?①只有联系特定的经济体制来研究税收根据,才能使税收根据理论与现实结合得更紧密、也更具现实解释力。

②市场经济就是利益经济,其等价交换的基本法则表现为利益的等价交换。

③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在本质上要求政府模拟市场价格机制来征税,。

④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完全可以将政府行使其职能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与纳税人的纳税视为双方进行市场式的交换活动。

⑤政府与纳税人利益的交换,是税收根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有表象。

西方(1)公共需要说主要代表人有法国的波丹和卜攸、德国的克洛克以及意大利的柯萨等。

人民具有某种公共需要,为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由政府履行相应的职能;而要由政府履行相应的职能来增进公共福利,就要使其拥有一定的资财,从而人民就要向政府纳税,因而税收存在的客观依据就在于公共需要或公共福利的存在。

(2)利益说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霍布斯和亚当·斯密、法国的卢梭和蒲鲁东。

政府征税的根据,就是政府维持社会秩序为人们提供利益的交换代价。

“税收价格说”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和林达尔等在“利益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税收价格说”认为,政府的征税权利来自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政府提供了公共产品就必须以税收作为公共产品的价值补偿,税收就是政府为了补偿公共产品的成本,而向从公共产品中受益的消费者收取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价格。

(3)牺牲说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萨伊、英国的穆勒和巴斯泰布尔等。

税收是国家基于公共职务活动的需要而向人民的强制课征,对国家而言是强制权的实施,对人民来说纯粹是一种牺牲。

(4)其它学说①保险说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梯埃尔。

国家如同一个保险公司,国家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人民因受国家保护而向国家缴纳税收,如同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一样。

②掠夺说主要代表人物有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

用剥夺关系解释政府的征税行为的,它认为税收是一个阶级掠夺其他阶级财产的一种手段。

③社会政策说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瓦格纳和美国的塞利格曼。

税收应是矫正社会财富与所得分配不公的手段,是实现社会政策目标的有力工具。

④经济调节说主要代表人物有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

国家征税除了为筹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外,更重要的是全面运用税收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即通过税收调整资源配置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税收进行国民收入与财富的再分配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通过税收调节有效需求以稳定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纳税人权利的基本状况的?我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去保障纳税人的权利?长期以来我国过于强调征税主体的主导地位及其权力的强制性,而忽视纳税主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本体地位及其权利保护的基本状况。

我国的税收理论和税收法律一直将纳税人的权利狭隘化,只是局限在税收征管领域里来认识和界定纳税人权利。

而且,即使是税收征管领域里的纳税人权利也没有得到很好地保障。

我国《宪法》中只是规定了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而并没有明确纳税后的公民将享有怎样的权益,其它法律在纳税问题上对于公民权利的规定也是语焉不详。

2.税收体系:税法的主要分类①税法体系(按税法的效力分类) 税收法律税收法规税收规章②税法体系(按税法的内容分类) 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③税法体系(按税法地位分类) 税收通则法税收单行法④税法体系(按税收管辖权分类) 国内税法国际税法3.税制构成要素有哪些?①对什么课税——课税对象②对谁课税——纳税人③课多少税——税率④什么时候应缴纳——纳税期限⑤如何缴纳——纳税办法⑥在什么地方纳税——纳税地点⑦如果不依法纳税怎么办——违章处罚§4.为什么各国的累进税制普遍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形式?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在税收征管和税收公平等方面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1)在具体的计算上,全额累进计算简便,而超额累进计算比较复杂;(2)在名义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全额累进税的累进程度高、税收负担也要重一些,而超额累进税的累进程度相对低、税收负担也相对轻一些;(3)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附近,全额累进会出现税收负担的增加超过所得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正因为存在这些不同之处,因而各国在实践中更多地采用超额累进税率。

5.税收分类有哪几种方法?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是什么?①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分为:流转税(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行为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财产税(房产税,契税).{最主要}②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分:中央税(关税,消费税),地方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增值税,资源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