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程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军事理论考试复习要点

军事理论考试复习要点

军事理论考试复习要点军事理论是军事科学的基础和核心,是军人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军事理论考试,下面将介绍一些复习的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军事思想理论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思想: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思想的核心要义,明确其丰富内涵和指导意义。

2. 邓小平军事思想:了解邓小平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掌握其在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3. 战争观: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战争的本质和规律,理解战争的目的、手段和特点。

二、军事科学基础知识1. 军事战略:掌握军事战略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内容,熟悉不同类型战略的特点和实施方法。

2. 军事战术:了解战术的定义和分类,熟悉常见战术手段和战斗力的要素。

3. 军事组织与管理:熟悉军事组织的层级结构和管理原则,了解军事指挥系统和作战指挥的基本模式。

三、军事技术知识1. 军事装备:了解不同类型的军事装备,包括地面武器装备、航空器材和舰船装备等。

2. 军事通信:掌握军事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现代战争中的通信保障重要性。

3. 军事情报:熟悉军事情报收集、分析和利用的方法,了解现代信息化战争对情报工作的要求。

四、军事法律规范1. 国际人道法:了解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掌握军人在战场上应遵守的规范。

2. 军事纪律:熟悉军人的职责和义务,了解军事纪律的内容和约束作用。

3. 国防法律法规:了解国家的国防法律法规体系,理解国家安全和军事安全的基本概念。

五、军事历史1. 古代战争史:了解古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战争史,分析古代战争的典型特点和战略战术方法。

2. 近代战争史:熟悉近代各国的战争史,重点掌握近代战争的形势、背景和影响。

3. 当代战争:了解当代战争的形态和特点,研究现代战争的主要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六、军事对抗与合作1. 军事安全:了解军事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军事安全的保障措施和应对策略。

2. 军事力量对比与平衡:分析全球军力对比的格局和影响因素,了解国际军事平衡的演变和调整。

军事理论复习题重点

军事理论复习题重点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
一、简答题:
1.国防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2.我国颁布的国防法规有哪些?(列举10部)
3.概括一下我国古代国防的兴衰并谈谈我国国防历史给我们有哪些启示?
4.简析国际战略格局的未来发展走向。

5.为什么说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华民族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6.《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哪些?
7.什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
8.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有哪些?。

9.什么是人民战争思想?
10.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有哪些?
11.什么是军事高技术?
12.军事高技术有哪七大特点?
13.军事高技术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哪几项技术?
14.中国始终奉行什么样的国防政策并说出中国制定国防政策的根本依据。

15.什么是国际战略环境?
16.目前国际战略形势的总体状况怎样?
17.什么是军事高技术?
18.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19.信息化战争作战样式有哪些?
20.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二、论述题:
1.如何打赢信息化战争。

2.日前,中国海监南海总队在对中国南海进行搜索及监视取证中,共发现各类投产外国油气平台30余座。

请就该事件谈谈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以及我国在该方面的政策。

3.谈谈你对“英雄”概念的界定,并说说当代大学生如何体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谈谈日本对我国潜在和现实的威胁。

军事理论重点(最终版)

军事理论重点(最终版)

军事理论重点(最终版)军事理论重点1.国防?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军用卫星包括哪几类?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等。

4.传统伪装措施有哪些?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障伪装、烟幕伪装、假目标伪装、灯光与音响伪装。

5.隐身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并简单阐述主要有以下几种:(1)新材料技术:a.多频谱隐身材料、b.纳米材料、c.智能型隐身材料;(2)等离子体技术;(3)应用仿生技术。

6.谈谈你对人民战争基本属性的认识?(1)正义性战争的政治目的是符合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根本利益的,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的,战争有了正义性才会有群众性,失去了正义性就不会有真正的群众性。

(2)群众性人民战争对人民群众的组织动员更广泛,更深入,由于人民战争的领导者们在思想上是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能够形成比一般战争的声势要大得多的,群众自觉投入战争活动的动人场面,群众会表现出较高的参军,参战,支前等热情。

7.我国和印度存在了12.55万平方公里的争议面积,印度侵占9.2万平方公里,占争议面积74%8.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2500米深度是切断大陆架的标准。

9. 我国宪法第8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有权“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10. 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后发制人。

11. 现代伪装技术包括电子伪装和信息伪装。

12. 人民防空动员是指我国为了战争的需要,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减少空袭损失,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活动13. 国家地缘环境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

军事理论重点

军事理论重点

军事理论重点军事理论重点:1、国防的类型有哪些?我国国防属于什么类型的国防?答:主要有四种: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我国国防属于自卫型国防。

2、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分别爆发于哪一年?答:海湾战争1991年;阿富汗战争2001年;科索沃战争1999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

3、解放战争时期,决定中国命运的三次战略决战(著名的三大战役)是哪三次战役?答: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4、美国、俄罗斯现行军事战略的名称?答:美国现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俄罗斯现行“现实遏制”军事战略。

5、中、俄之间现在是什么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6、俄罗斯陆军编有几大军区?海军有几大舰队?答:俄罗斯陆军编有莫斯科军区、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列宁格勒军区、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军区和高加索军区。

海军编有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太平洋舰队和黑海舰队。

7、俄罗斯将未来的战场,划分为哪几个战争区?答:欧洲、中亚和东亚三个战争区8、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是谁?钱学森9、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是哪里?欧洲10、哪一年中国国民党政府宣布废止《马关条约》,收复台湾、澎湖?1941年11、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是哪年哪月?2005年3月12、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及澎湖列岛,加上周围120余个小岛,总面积约多少万平方公里?约3.6万平方公里13、美国武装力量的部署在全球划分为几个战区?答:太平洋战区、欧洲战区、中央战区、南方战区、北方战区五个战区14、美军冷战后曾执行过的军事战略的名称?答:1989-1992“地区防务战略”;1993-1996“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1997-2001“营造、反应、准备战略”;2002- “先发制人战略”。

15、美国陆军、海军、空军的大体数量?答:陆军约48.3万人,海军约37.3万人,空军约34.5万人。

16、美军第一次使用“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是在什么战争中?答:越南战争。

《军事理论》复习重点(必背).doc

《军事理论》复习重点(必背).doc

《军事理论》复习重点1、什么是国防?其基本要素是什么? ( P10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包含四个要素:一、国防的主体是国家;二、国防的对象是侵略与武装颠覆; 三、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四、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夕卜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回顾我国的国防历史,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P15 )(1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3、新中国第一部《兵役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什么样的兵役制度?( P19 )1955年7月30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兵役法》»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4、根据《兵役法》和国家、军队的有关规定,应届大学毕业生入伍有几种形式?(P20 )通常有三种形式:第一种,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第二种,按军官待遇入伍;第三种,作为士官入伍。

5、"全民国防教育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 P21 )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6、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是什么? ( P24-25 )公民的国防义务有五个方面: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公民享有三个方面的国防权利: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7、我国的国防建设的目标是什么?(P34)具体来讲,国防建设要提高以下?。

四个能力?土:(1 )提高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的能力;(2 )提高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能力;(3 )提高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4 )提高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的能力8、我国现行的国防政策是什么? (35)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⑵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⑶加强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⑷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⑸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⑹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军事理论复习重点

军事理论复习重点

军事理论复习重点专题⼀国际战略环境与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第⼀部分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战略环境,是⼀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盾⽃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国际战略环境概述(⼀)战略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略”。

军事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是战略思想,即国家(集团)对待军事⽃争特别是战争问题的根本⽴场和态度,指导军事⽃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原则,这是它的理论基础;⼆是军事⼒量,主要是国家(集团)军事⼒量的性质、职能、规模、作战能⼒等,这是它的物质条件,具体内容在国家武装⼒量中介绍;三是战略环境,包括世界战略格局、国际战略形势,尤其是周边安全和国内稳定的基本状况,这是它的客观依据。

(⼆)战略环境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与战争全局的客观的情况和条件,是⼀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国家战略的客观依据。

国际战略环境是⼀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盾⽃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其核⼼是世界范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它包括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两个⽅⾯。

(三)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特征⼀⽅⾯,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世界⼤战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打不起来,要安全、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民的共同愿望和不懈追求。

另⼀⽅⾯,世界总体和平与局部战争、总体缓和与局部紧张、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相伴相⽣,国际安全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有增⽆减,传统安全问题与⾮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临着新的考验和新的挑战。

当前国际战略环境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局部战争更加频繁;军事安全更加突出;军事变⾰进程加快;国际安全问题多元化⼆、国际战略格局(⼀)定义: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在⼀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

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量的分布、组合和对⽐。

(⼆)战后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1)两极格局的形成⼆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之间很快由同盟转化为对⼿,并于50年代后期形成了两⼤阵营对垒的秩序——雅尔塔体系所塑造的势均⼒敌的两极格局。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的定义:P16~20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要素:●国防的主体:国家●国防的目的:1)捍卫国家的主权;2)保卫国家的统一;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4)维护国家的安全。

●国防的手段: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与军事有关的科技、教育等。

●国防的对象:1)国防要防备和抵抗的是“侵略”;2)国防应把“武装颠覆”作为制止的对象2、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P203、国防的历史启示:P34~351)经济发展是强大的基础;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坚强的关键。

4、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动员法的基本情况:P41~435、我国国防领导体制:P44~476、我国武装力量建设:P57~667、国防动员的概念:P67~68●动员的主体,通常是国家(或政治集团)动员是一种高度体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利益,在国家授权下以国家名义实施的行为,是国家履行职能的特殊表现。

●动员的对象,是一切能够为战争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

动员涉及与战争相关的所有因素。

首先,动员的主要对象是人。

人是进行战争的主体,人的素质、条件和状态,直接影响到动员的质量。

在人的动员中,武装力量的动员又是核心,并且是全部战争动员活动的重点。

其次,是物力的动员。

武器、装备和物资的生产、储备、筹措,早已成为战争动员的重要内容。

●动员的手段。

是国家(或政治集团)“采取紧急措施”,通过转变体制而形成的动员机制。

●动员的实质,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

●动员的过程,分为平时动员准备和战时动员实施。

动员准备是动员实施的基础。

●动员的作用,在于夺取战略主动权,全力保障战争的实施。

主要表现在:1)动员是确定战略目标的依据之一;2)动员是国家迅速实现平战转换的关键;3)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条件;4)动员是保障战时军需民用的根本措施。

军事理论重点

军事理论重点

军事理论重点总结作者: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师范2班519寝室注:带*号的是了解内容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即国家防务,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现代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系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实践活动,是以综合国力为依托的捍卫和巩固国家利益的力量,是以军事实力为基础构成的确保国家生存和发展有良好安全环境的屏障。

3、国防主体:国防活动的组织者或实行者,通常是指统治阶级或国家。

4、国防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5、国防手段:指为了达到国防的目的而采取的一切方法和措施。

6、国防对象:指国防要防备、抵抗外来侵略势力和制止内部反动势力破坏的一切行为。

7、国防的基本类型有:(1)扩张型。

(2)自卫型。

(3)联盟型:a 一元制; b 多元制。

(4)中立型。

我国属于自卫型国防。

8、中国古、近代国防历史的启示有:(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9、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一)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构成的(二)现代国防是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三)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四)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10、现代国防的地位和作用:(一)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捍卫着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二)国防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各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三)国防是巩固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五章军事思想1、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问题等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一)鲜明的阶级性(二)强烈的时代性(三)明显的继承性3、军事思想体系与内容:1 战争观 2 战争问题的方法论 3 战争的指导思想 4 建军指导思想4、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1军事思想是战争实践的行动指南 2军事思想是其他军事学科的理论基础 3 军事思想对其他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5、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答:(1)中国古代兵书不但在中国军事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全世界久负盛名。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的定义、基本要素(1)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2)基本要素:①主体:国家,国防是一种活动,必须有组织者和参与者。

②整个过程即任务: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

③目的: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④内容: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100千米领空。

]2、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美国)防御性(中国)联盟型(一元体——美:日、韩;多元体——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立型(瑞士——全民皆兵;圣马力诺——完全不设防)3、国防历史的启示;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统一和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坚强的关键;4、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动员法的基本情况;1)国防法2)兵役法3)国防教育法4)反分裂国家法5)国防动员法5、我国国防领导体制;6、我国武装力量建设;7、国防动员的概念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

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8、国防动员的内容。

第二章军事思想1、军事思想的概念2、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及其代表性著作和理论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军事理论复习要点

军事理论复习要点
政治 经济 军事 科技 自然条件
保卫国家主权 国家统一 国家安全 国家发展 国家地位 领土完整
1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2经济强盛是国防强大的基础3国家的统一和名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科技强大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5国防意识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
萌芽于夏商 形成于西周 成熟于春秋 发展于战国及前清
《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 知己知彼 重战 慎战 备战 全胜
古代 近代 现代 当代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军事思想具有时代性
3军事思想还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答:(1)兵役义务; (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5)支持和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什么是国防法规?
答:国防法规是调整国家防务和武装力量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学生军训。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
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历史经验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1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
2.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社会条件下,要首先在反动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并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逐步加以扩大,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依托。

军事理论课程重点5篇

军事理论课程重点5篇

军事理论课程重点5篇第一篇:军事理论课程重点军事理论课程重点1.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组成。

2.我国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3.我国普通高校军事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

4.我国边界线长22800余公里,海岸线长32000余公里。

我国国土总面积1260万平方千米,陆地总面积1040万平方千米,海洋总面积220万平方千米。

5.远程导弹的射程是3000-8000千米,洲际导弹的射程是8000千米以上。

6.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12月13日。

7.根据我国国防法规定,中国公民享有3个国防权力:提出建议权制止和检举权获得补偿权8.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于1983年4月9.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时间是1949年11月11日,海军成立时间是1949年4月23日。

10.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11.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兵书是:《孙子兵法》。

12.中央军事委员会包括: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13.我国七大军区包括: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战区南京战区广州战区成都军区兰州军区14.现代国防基本类型包括: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我国属于:自卫型。

15.我国公民履行兵役的主要形式是: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学生军训。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自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17.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间是:1967年6月17日。

18.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是:1964年10月16日。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通过的时间是:1997年3月14日.20.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标志是:七七卢沟桥事变。

21.我国政府奉行的五项基本原则是:互相尊敬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2.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方针。

23.我国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组织军训开展军事理论课国防教育课。

24.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军事理论复习资料军事理论是军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军事战略、战术、军队组织与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对于军事从业人员来说,熟悉和掌握军事理论是提高作战能力和战斗力的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军事理论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军事理论。

一、战略理论战略是指在一定的目标和条件下,通过统一和协调各种军事手段和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达到战争胜利的一种计划和行动。

战略理论主要包括战略目标的确定、战略计划的制定、战略资源的配置等内容。

在复习战略理论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战略目标的确定:战略目标是指在特定的战争背景下,决定军事行动目的和战争胜利的总体要求。

了解不同战略目标的特点和实现路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战略计划。

2. 战略计划的制定:战略计划是指为实现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全面部署和安排。

复习时,可以学习不同的战略计划制定方法和实际案例,了解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 战略资源的配置:战略资源是指为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人力资源。

复习时,可以了解不同战略资源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这些资源。

二、战术理论战术是指在战斗中组织和指挥部队,以实现战斗目标和战斗胜利的一种行动方式。

战术理论主要包括战斗组织、战斗指挥、兵力运用等内容。

在复习战术理论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战斗组织:战斗组织是指在战斗中将兵力、火力、装备等组织成各种战斗单元和战斗序列的一种方式。

复习时,可以学习不同战斗组织形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2. 战斗指挥:战斗指挥是指在战斗中对部队进行组织、指挥和控制的一种行动方式。

复习时,可以学习不同战斗指挥方法和技巧,了解如何在战斗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指挥。

3. 兵力运用:兵力运用是指在战斗中合理配置和使用部队的一种方式。

复习时,可以学习不同兵力运用原则和方法,了解如何在战斗中发挥部队的最大战斗力。

三、军队组织与管理军队组织与管理是指在战争和平时期,对军队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军事理论复习重点(整理版)

军事理论复习重点(整理版)

军事理论复习重点(整理版)一.国防的定义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倒,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基本要素1.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

2.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

3.目的要素: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4.手段要素: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三.国防基本类型扩张型(美国)自卫型(中国)联盟型(欧盟)中立型(瑞士)四.我国国防政策:防御型(自卫型)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永远不搞分裂扩张,也不允许别国侵略我国一寸土地。

五.国防的主要内容1.保卫国家主权 2.保卫国家领土 3.保卫和追求国家利益 4.保卫国家荣誉六.《兵役法》主要内容1.把兵役制度改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

2.将我国武装力量改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3.规定了民兵的性质、任务和编组原则及预备役人员、大专院校、高级中学学生实施军训的办法。

4.对对士兵、军官服现役制度作了重要补充。

5.确定了战时实施快速动员的原则和要求。

6.明确省军区、地市军分区、各县市人民武装部为各级政府的兵役机关。

7.对现役军人的优待和退出的安置做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

8.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

9.对违犯《兵役法》的行为规定了处罚办法。

七. 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1. 服现役2. 服预备役3. 参加民兵组织4. 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八. 我国武装力量组成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九. 陆军编程由步兵、炮兵、装甲兵、通信兵、工程兵、防化兵、陆军航空兵、防空兵、电子对抗兵组成。

十.毛泽东军事思想基本内容1.人民战争思想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取得人民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2)广泛的动员与组织武装群众,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坚实基础3)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是进行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和后方4)实行以人民军队为骨干的“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正确组织形式5)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重要条件2.积极防御的战略1)充分做好战争准备2)正确认识战略退却3)战略内线持久的防御战与战役斗争的外线决战的进攻战4)适时地将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和进攻,同敌人进行决战,夺取战争的彻底胜利。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重点整理).doc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重点整理).doc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含义:国防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方面的活动。

主体:国家目的: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手段:以军事为主要手段对象:侵略与武装颠覆基木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

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吋状态转入战吋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1、现代国防有哪些基木特征?答(1)现代国防的概念内涵更加丰富(与传统国防相比有三点明显不同)首先是国防行为的主体是国家,不仅仅是某些国防职能部门的事情•其次国防事业涉及国家的广泛领域既包括军事设施,武器装备等硬件建设,也包括国防教育,动员机制等软件建设•第三是国防斗争贯穿与社会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战争吋期,临战准备和和平吋期.(2)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主要有暴力对抗,威慑手段,谈判方式和运用影响力量. 非暴力手段客观上居于国防的重要地位.(3)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现代国防理论强调是以经济与科技发展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凭借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新理论.(4)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密切一方面: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国家武器准备发展的总水平和国防力量的总规模.另一方面:强大的国防能够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并充分发展国防系统的社会经济功能,多方面支援和促进经济的发展.3、我国国防历史有哪些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军事理论重点

军事理论重点

军事理论重点军事理论课重点整理整理人李草萌第一部分中国国防一.国防的含义是什么?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1.国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国防的主体、目的、手段、对象。

2.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是指统治阶级或国家。

3.目的: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4.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手段主要是军事手段。

国防手段具有全民性化整体性的特征。

5.对象:是防备和抵抗的是“侵略”,把“武装颠覆”作为制止的对象。

三.国防的基本类型都有哪些?1.扩张型。

2.自卫型。

3.联盟型。

4.中立型。

5.我国属自卫型国防。

四.国家与国防是什么关系?国家与国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国防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2.国防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3.国家的性质、制度、政策决定着国防建设。

四.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实力构成的。

2.现代国防是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3.现代国防依赖于全民的强烈的国防观念。

4.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5.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目标。

五.如何认识现代国防的地位与作用?1.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2.国防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各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3.国防是巩固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4.总之,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国防既是生存之本,又是发展之源。

六.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11.1840年,第一次鸦片没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年~1860年,英国“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北京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军事理论复习重点

军事理论复习重点

军理复习题第一课国防1.我国的国防主体是什么?国家。

2.我国的国防对象是什么?侵略/武装颠覆3.我国的国防目的是什么?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4.我国的国防手段有哪些?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5.我国国防的根本职能?维护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6.中日甲午战争发生的时间?1894-1895.1894年日本以清朝出兵朝鲜为由发动了甲午战争。

北洋水师全军抚摩,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被进一步肢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7.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窃取了我国哪些领土?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8.《国际法》界定的现代国家“四要素”?○1主权——一个国家在其领域内拥有的最高权利;○2政权——一个合法政府对国家行使的管辖权;○3领土——单个国家领有的区域,主权行使的空间;○4居民——国家的基本标志,主权行使的对象。

9.《国际法》规定的国家领土包括哪些?领陆、领水、领海、底土(领陆、领水、领海下面的部分)、领空(领陆、领水、领海上面的空域)10.我国现行国防政策的性质是什么?政治性(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服从党和国家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目标)、防御性(中国永远不对外侵略和扩张,但是对于外来的侵略、颠覆以及其他严重侵犯国家利益的行为,必将给予坚决的反击)、人民性(坚信国防事业的力量源泉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坚决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国防,实行全民自卫)、自主性(不依附于任何大国和国家集团,保持国防事务的自主权,同时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团结一切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而奋斗)11.我国的新安全观是什么?核心: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12.十八大明确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二者相统一。

13.《联合国海洋公约》对各国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宽度是如何规定的?领海为基线以外十二海里之水域,沿岸国可制定法律规章加以管理并运用其资源。

军事理论重点整理

军事理论重点整理

军事理论重点整理一、战争形态共经历了哪几种方式?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二、习主席渐进目标: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三、电子对抗:(147页)1.什么是电子对抗技术?是指直接用于电子对抗的各种技术的总称2.无线电侦察的基本方式?侦收与识别、测向与定位四、侦查卫星是指用于什么的人类卫星?获取军事情报(138页)五、不产生电磁辐射的器材对雷达干扰叫:无线干扰六、江泽民永远不变的军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指挥枪)七、神舟五号发射?2003.10.15八、人民战争的基本属性?群众性、正义性、组织性(79页)九、反射性干扰器材有哪些?箔条、电离气悬体、角反射器(156页)十、军事航天技术完成的任务有哪些?(145页)1.增强了军事侦察和指挥控制能力2.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3.对建立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发挥重要作用4.促使军事理论和军队构成发生深刻的变化十一、采用惯性指导的导弹特点?(163页)不易受外界干扰,可全天候工作,发射的导弹数量不受限制,但随着飞行距离的增加,存在积累误差十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担负具体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1.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2.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3.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利的战略支撑4.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作用十三、中国国防?1、什么是国防?其基本要素是什么?(1页)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四个要素:一、国防的主体是国家;二、国防的对象是侵略与武装颠覆;三、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四、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什么是国防动员?(37页)国防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

军事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军事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军事理论教程复习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1. 国防的概念: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 国防包含四个要素:一是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二是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三是目的要素,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四是手段要素,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3. 中国古代的国防时间段: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大约历经了4000年的历史。

4. 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一是“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二是“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三是“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四是“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5. 中国近代的国防:了解如下对外反侵略战争(书P1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 民国时期的国防:军阀混战和中华民族的崛起日本的侵略及中国抗日战争思考题:1.富国强兵(古代、现代):富国→经济建设,强兵→国防建设,从二者的关系角度出发如何理解富国强兵?富国与强兵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富国是强兵之本,只有国富,国防才有可靠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

强兵也是富国的重要保证,没有巩固的国防,一旦外敌入侵,经济建设就无法进行;为了保持一个安全的经济建设环境和生活环境,必须建立与国家地位相适应的国防。

这是社会发展史反复证实了的客观规律。

2.古代国防对现代国防的启示?中国国防历史对国防建设的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7. 国防法规的特性(区别于其他法规的特殊性)主要表现是:(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2)司法适应的优先性;(3)处罚措施的严厉性8. 国防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基本特征:(1)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2)完善了我国的国防领导体制;(3)确立了我国国防的职能任务;(4)贯彻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5)正确处理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6)对国防建设作了前瞻性的规定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军事理论复习要点

军事理论复习要点

军事理论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军事理论课的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内容(2)学习军事理论的意义与作用(3)学习军事理论的方法及要求问题:1.普通高校军事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军事理论教育与国家安全有什么关系?4.军事理论教育具有什么意义?5.如何学习军事理论?6.结合课本介绍与教师讲解,书面总结个人对于大学军事理论课的直观感受与学习期望。

第二章中国国防第一节(1)国防的概念是什么?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一、国防基本要素(一)国防的主体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二)国防的目的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三)国防的手段国防的手段是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四)国防的对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界定,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五)国防的基本类型1.侵略扩张型2.防御自卫型3.互助联盟型4.自主中立型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国防是为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因而属于防御自卫型的国防。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打败了内外反动派和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先进国家制度的国家,从此,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中国的国防才得以建设和巩固,一支强大的铜墙铁壁的现代化的国防力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国防法规与建设国防法规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用于调整国防体制、武装力量建设、国防科技建设、战争动员体制、国防生产、全民防御和国防教育等方面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军事科学概论名词解释:军事科学,亦称为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P2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P4 军事学术是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各学科的总称,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等等P4简答题1、军事科学的任务p3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战争的性质+战争的规律+简要说明2、军事科学的性质p3(1)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综合性科学。

(2)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3、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p6(1)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2)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3)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设备进行科学论证。

(4)为国家准备和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4、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p7(1)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

(2)~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

(3)~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4)~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5、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基本方法p9(1)拓展思维领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

(2)研究战例,借鉴历史。

(3)善于“合成”,融会贯通。

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名词解释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P17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

P37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本质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它主要回答战争是什么,即战争的基本性质和人们对战争所应采取的态度等一系列关于战争的根本问题。

P24 积极防御,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攻之敌的防御。

亦称为攻势防御、决战防御。

P45简答题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及本质特征p17(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沃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

(4)~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5)~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基本内容)p21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隐身技术,又称为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减弱目标自身的反射和辐射特征信号,使其难以被探测发现的技术。

P89简答题1、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主要种类p83(1)电子侦察技术电子侦察是使用电子设备发射并接收电磁辐射信号,或截获有关电磁辐射信号的侦察。

(2)光电侦察技术军用光电侦察装备是利用光源在目标和背景上的反射或目标、背景本身辐射电磁波的差异来探测、识别目标并对它们进行跟踪、瞄准的军用侦察仪器或系统。

(3)雷达侦察技术雷达侦察技术是利用雷达发现、跟踪、定位和识别目标,获取目标信息的技术。

雷达侦察主要探测敌方飞机、导弹、卫星、舰船、车辆、兵器,同时可探测工厂、桥梁、居民点、云雨等。

(4)传感器侦察技术(5)其他侦察技术2、侦察监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p86(1)地面侦察(2)海上侦察(3)航空侦察(4)航天侦察第八章军事航天技术名词解释军事航天技术,是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是军事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P103航天技术,又称为空间技术,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技术,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P103航天器是在外层空间沿一定轨道运行并执行探索、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等任务的飞行器。

P104军用卫星是用于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的一类卫星,现已达4000多颗,占世界各国航天器发射数量的2/3以上。

军用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等。

P106 侦察卫星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

军事通信卫星是用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人造地球卫星,是卫星通信系统的空间部分。

军事导航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是通过发射无线电信号,为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提供位置、速度和时间等导航定位信息的卫星。

测地卫星是专门用于大地测量的人造地球卫星。

气象卫星是用于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

简答题1、军事航天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1)极大地增强了军事侦察能力和军事指挥控制能力。

(2)有效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

(3)对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争发挥关键作用。

(4)促使战场进一步向空间延伸。

P110第十二章国际战略格局名词解释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P142 国际战略力量,是指在国际关系中能过独立地发挥作用,并对国际形势及国际战略的运用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体。

P142国际行为主体,亦称为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能独立行使国际权利、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实体。

P142简答题1、国际战略格局的结构类型p143(1)单极格局。

即某一大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一国独霸的局面。

(2)两极格局。

即两大战略力量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相互斗争,对整个国际事务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局面。

(3)多极格局。

即多种战略力量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种相对平衡的战略关系。

(4)多元交叉格局。

这是一种由两极向多极,或由多极向两极的过渡性交叉格局。

2、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动因和过程p144(1)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从根本上说,是决定这种格局的国际战略力量及其相互关系的重大改变。

(2)~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的过程反映了国际战略力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发展过程。

第十三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名词解释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件的总和。

它是周边地区各种力量长期作用的产物,对国防建设具有直接影响。

同时国防建设对周边安全环境具有反作用。

P151威胁分析,主要是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

P153简答题1、中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p151(1)中国是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2)中国周边地区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

(3)中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

(4)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缘战略区的交界处,既受其他大国关系的影响,又影响其他大国关系。

2、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p157(1)国家统一面临复杂形势。

“台独”势力,台湾当局,国际势力(2)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关于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3)边界争端尚未完全解决。

~中印边界争端(4)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后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威胁加大。

(5)非传统安全威胁值得重视。

全球化自然灾害、恐怖威胁、流行传染性疾病、网络安全威胁、跨国犯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战略通道和海外利益安全问题第十四章信息化战争名词解释信息化战争是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识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

P166简答题1、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p169(1)武器装备的高度信息化。

(2)战争能量释放形态的信息主导化。

(3)战场空间的多为一体化。

(4)信息系统成为作战双方的主要打击目标。

(5)制信息权成为战场争夺的核心和基础。

(6)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

(7)软杀伤和硬摧毁有机结合成为作战的普遍法则。

2、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p173(1)战场空间透明化。

(2)作战行动实时化。

(3)打击目标精确化。

(4)力量运用高效化。

(5)作战手段智能化。

(6)制胜机理发生变革。

(7)网络战将成为战略级战争样式。

3、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新要求p176(1)必须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国防观念。

(2)必须将国防信息化建设融入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之中。

(3)必须加强国家战略能力建设。

(4)必须加快信息化军队建设的步伐。

(5)必须创新信息化战争理论体系。

第十五章国防概述名词解释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御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P180简答题1、国防的基本要素p180(1)国防的主体。

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2)国防的对象。

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3)国防的目的。

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国家和主权不可分割,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

决不允许另外的政府干涉本国的事物。

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

凡属本国领土,绝不能丢失,决不允许被分裂、肢解和侵占。

国家要正常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一个安全的内外环境。

(4)国防的手段。

军事、政治、经济、外交。

2、国防历史的启示p187(1)经济发展是国家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巩固国防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保持忧患意识是国防巩固发展的前提。

3、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p188(1)现代国防的概念内涵更丰富。

(2)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3)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4)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更密切。

第十七章国防动员名词解释国防动员,简称动员,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军事威胁,采取非常措施将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装入战时状态,使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而进行的准备、实施及其他相关活动。

P202总动员,亦称为全面动员,是国家采取紧急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战争动员。

局部动员,是国家在部分地区或部门进行的动员。

武装力量动员,国家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

国民经济动员,国家将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和相应的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

是战争动员的基础。

科学技术动员,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实施战争或应对其他军事危机,统一组织科学技术力量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的活动。

人民防空动员,国家战时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所采取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