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 单选题

合集下载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 单选题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 单选题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单选题宋元时代的政治思想1.面对宋朝严峻的局势,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是()。

A.吏治与财政改革 B.岁币改革C.税制改革 D.整顿纲纪2.范仲淹等人发动的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是()。

A.改革土地制度 B.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 C.三教合流 D.强本节用3.宋代()对财政经济问题关注较多,提出了较系统的富国主张。

A.范仲淹B.欧阳修C.李觏 D.叶适4.范仲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思想和李觏强本节用,寓兵于农的改革主张,为稍后的()做了理论铺垫。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5.北宋著名政治家()是“熙宁变法”的主将,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A.柳宗元B.范仲淹C.李觏 D.王安石6.宋元时期,我国传统政治哲学发生重大转型,()兴起,并在元代被立为官学,成为中国古代后期的政治指导思想。

A.儒学B.理学C.古文经学 D.今文经学7.()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引老庄思想入儒,提出太极说。

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又名《易通》)。

A.周敦颐B.胡瑗C.韩愈 D.邵雍8.()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朱子语类》等。

他继承发展前人思想,建立了理学的宏大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为理学上升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

A.程颢B.程颐C.朱熹 D.张载9.北宋时期,胡瑗、孙复、石介继承唐朝韩愈、李翱学说,注重义理,开风气之先,推动理学形成,被称为“()”。

A.宋初三先生B.北宋五子C.三玄 D.竹林七贤14.理学兴起于宋代,在南宋末初步实现了与政权的结合。

而理学官学化的最终完成则是在()。

A.北宋B.元代C.明代 D.清代15.在()的努力下,理学进入了国家最高学府,理学经典成了国子诸生的教科书。

这是元代理学官学化的标志性事件。

他为元代理学的官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A.朱熹B.郝经C.许衡 D.赵复明清政治思想1.明初,封建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6课时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6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6课时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6

第6课时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5·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月考)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来,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其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C.设置通判,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D.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解析:选D。

A项反映的是削弱地方权力;B项反映的是分割相权;C项反映的是分割地方官的行政权,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

A、B、C均未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

D项反映的是把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最后集中于皇帝手中,最为“全面”,故选D项。

2.(2015·乐山一中检测)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行省制②州郡县制③郡县制④道州县制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解析:选B。

根据所学,元朝实行行省制,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秦朝和西汉实行郡县制,道州县制实行于唐代,按照时间顺序排列,B项正确。

3.(2015·成都七中模拟)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

”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B.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解析:选B。

汉代到宋代中央集权程度是依次加大的,这不能成为评判地方行政好坏的标准,因此A项错误;C项是从军事角度分析的,与材料不符;D项从维护封建统治本身而言,三者没有本质区别。

宋代实行分化事权的办法,集权于中央,使地方没有自主权,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故选B项。

4.(2015·浙江温州平阳中学模拟)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高中历史知识点题库 102明清时期的思想

高中历史知识点题库 102明清时期的思想

1.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A.抗清斗争失败B.思想领域内文字狱的压制C.君主专制空前加强D.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答案:D解析:一定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而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故选D项。

题干评注:明清时期的思想问题评注: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表明了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经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表现在思想领域就是反思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潮的涌现。

这股文化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2.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者的主张都()A.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B.是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C.反映自然经济的需要D.反映当时统治阶级的经济思想答案:A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种主张都是当时经济发展的产物,所以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B、C、D三项只符合商鞅的主张。

题干评注:明清时期的思想问题评注: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表明了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经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表现在思想领域就是反思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潮的涌现。

这股文化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3.当西方近代科学逐步兴起,启蒙思想日益活跃之时,中国科技文化却远远地落在世界后面,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不包括()A.外国殖民势力对中国不断侵略和蓄意渗透B.统治者一再兴起文字狱C.封建经济政策和传统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D.闭关自守使中国断绝了与西方的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审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所隐含的时间信息是17、18世纪前后,B、C、D三项内容与该时间对应,但不符合题干要求,A项内容应发生在1840年之后,符合题干要求。

从宋明理学到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测试题

从宋明理学到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测试题

从宋明理学到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3江西南昌检测)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C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2.(2014湖南衡阳高三联考)荀子的思想在西汉时期大受推崇,而朱熹却认为:“荀卿(荀子)全是申、韩(法家)……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

”荀子思想在宋代遭到如此待遇的主要原因是()A宋代奉理学为官方哲学B程朱理学主张人性本善C儒家思想排斥法家理论D与“存天理,灭人欲”相悖3.(2014河南开封高三一模)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4.(2013吉林长春检测)在鹅湖之会上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时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A南辕北辙B大同小异C水火不容D大异小同5.(2014北京丰台高三期末)著名作家曹聚仁在谈到宋明时期在谈到宋明时期两位儒学大师时,曾经这样比喻:第一个人,看见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第二个人会让弟子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

“第一个人”是()A朱熹B陆九渊C王阳明D黄宗羲6.(2014广东肇庆高三检测)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材料的“□□”指的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7.(2014河南洛阳高三检测)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因此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

宋元明清思想

宋元明清思想

南宋:朱熹(集大成者)(1)世界观:理之源在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2)方法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3)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陆九渊思想主张:①“心即理也”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心是万物本原。

③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王阳明思想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宋明理学的影响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相同点:1)学派: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都是儒家的发展;2)内容(主张):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3)实质: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4)影响:都压制、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不同点:1)对”理’的认识:程朱理学认为,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中,理是外在的;心学认为,理在心内,“心即理”2)哲学范畴:前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主观唯心;3)认识“理”的方法:前者格物致知(探究世间万物去领悟天理);后者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内省、自制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理学与苏格拉底的观点相似---“美德即知识”心学与苏格拉底的观点相似—“认识你自己”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明清儒学发展背景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政治思想史第三次作业

政治思想史第三次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姓名程率课程代码110065课程名称中国政治思想史评阅教师第三次任务共四次任务江苏开放大学平时作业三( 第九至第十一章)评语:评阅时间:年月日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宋代功利思想的代表人物有(abcd )。

A.李靓B.王安石C.陈亮D.叶适2、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在富国方面,颁发了(abcd )等。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免役法D.市易法3、宋明理学的政治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宋代主要以(abc )为代表。

A.张载B.程颐C.朱熹D.王阳明4、张载从改革时弊的愿望出发,把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与北宋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提出了(abc )等思想主张,这是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

A.为生民立道B.仁道及人C.足民D.安民5、朱熹不满于南宋的偏安一隅的局面和社会腐败积弊,提出了一些改良的政治主张,首先要改革军制,另外还提出了(bcd )等措施。

A.爱民厚生B.打击豪强C.防止兼并D.减轻赋役6、黄宗羲提出变法救世的具体措施有(abc )。

A.至相权以分君权B.设学校以监视朝政C.设方镇以去集权之弊D.正人心厚风俗7、顾炎武政治思想主要包括(abcd )。

A.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B.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C.“寓封建之意于郡县”的政治主张D.正人心、后风俗的主张8、顾炎武在反对君主个人独裁专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权治众的主张。

分权的基本内容是(abcd )。

A.辟官B.莅位C.理财D.治军9、王夫之以民本思想为基础,提出(ab )的治国策略。

A.宽以养民B.严以治吏C.行教化D.爱民厚生10、唐甄认为,贤君治国应该具备(abcd )条件。

A.君主要抑尊B.君主要向天下人求教C.君主应该以节俭示天下D.君主要知人善任,尚贤与能二、填空题(每空1分,空10分)1、宋代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思想是功利思想,以李靓为发端。

2、李靓认为天道与民心是一致的,君主要顺应天意,体察民心,把安民、“养民”作为首要的政务。

高三一轮复习选择题专训——宋元明清

高三一轮复习选择题专训——宋元明清

高三一轮复习选择题专训——宋元明清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学号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与内地武人节度使不同,边将权力极大。

如宋太祖派遣士兵前往郭进(某边将)驻地时,总不忘警告他们:“汝辈当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

这反映了宋初() [单选题] *A.崇文抑武并未施行B.中央集权严重削弱C.武将尚有政治空间(正确答案)D.武人干政目无法纪2.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十分重视整顿服饰礼制。

他废弃了元朝的官服制度,上采周汉、下取唐宋,承袭古制,严格等级,职官朝服,以袍衫为尚,用冠冕衣裳。

凡遇大祀、冬至等重要礼节,不论官员职位高低,都要按传统戴梁冠,穿赤罗衣裳。

朱元璋的举措意在() [单选题] *A.加强中央集权统治B.提倡官服平等一致C.强化政权正统地位(正确答案)D.警示官员勤政尚俭3.自宋太祖立下不杀大臣及言事官始,宋代皇帝常以“虚心以为从谏之本,从谏以为永治之本”自诫。

富弼曾指责神宗说:“内外之事,多出陛下亲批,恐喜怒任情,善恶无准,此乃致乱之道”。

神宗欣然接受,并称之“金石之言,朕不忘也”。

宋代皇帝的行为旨在() [单选题] *A.维护君权至上(正确答案)B.实现君臣共治的理想C.完善官僚制度D.保持言官的独立地位4.洪武时期所有章奏的处理都是皇帝一人亲批,而永乐、洪熙时期则出现了皇帝与内阁阁臣共议的局面,虽然“批答出自御笔,未尝委之他人”,但所批答之意见已经包含了皇帝与阁臣“造膝密议”的内容。

这说明() [单选题] *A.君主权力受到内阁制约B.阁臣意见影响皇帝决策(正确答案)C.权力运行带有民主色彩D.朝议制度减少决策失误5.宋朝监司是地方州县的统领、监控机构,在实际中与中书省、枢密院接触密切。

御史台、谏院为中央专门监察机构,对监司等地方各级官员有按察权力,同时还掌管监司的考课、复核工作。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明清专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明清专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明清专题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1.金世宗在位时,施政仁德,政治清明,得到史书与历代名家认可。

朱熹称赞“他能尊行尧舜之道,要做大尧舜也由他”。

又说:“他岂能变夷狄之风,恐只是天资高,偶和仁政耳。

”这反映出( )A. 南宋时民族矛盾的缓和B. 传统华夷观念根深蒂固C. 金统治者照搬汉族政治D. 理学蕴含唯物辩证思想2.北宋时期,散文家的作品常常洋溢强烈的民族意识;南宋时期,从岳飞《五岳祠盟记》到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等,亦是如此。

此外,宋代豪放派、婉约派词人,也具有同样意识。

这主要是由于宋代( )A. 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B. 社会经济的繁荣C. 文学作品的传承发展D. 民族交融的加强3.宋代绘画以精妙著称,画家以多样的笔法表现不同山石的纹理,不同季节的水波等,昆虫花鸟亦毫发毕现;当时还出现大量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如《梅谱》《橘录》《昆虫草木略》《禽经》等。

这反映出宋代()A. 关注自然科学成为风尚B. 崇文抑武使文人寄情自然C. 经世致用思潮影响广泛D. 格物致知影响文化的氛围4. “八段锦”起源于北宋,每一段都配有歌诀,都与疾病预防、脏腑调理相匹配,每一段都要求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动作柔和、舒展、自然而不用僵力,所谓“锦”者,是誉其似锦之柔和优美,整套动作练习要求做到自然连贯。

“八段锦”的出现()A. 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B. 说明了中国古人对卫生保健的重视C. 证明了古代中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 有效地避免了大型疫病的广泛传播5.如图为以中国的临安(杭州)、明州(宁波)、泉州、广州为起点的南宋贸易路线,该路线不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这说明当时()A. 中国海上贸易繁荣B. 政府重视贸易管理C. 全球贸易网络形成D. 南宋外贸处于顺差6.明代史家在论史时,总是将史书和“药案”“医方”“药笼”等医家用语联系起来,如“经尤本草,史即药案也,舍此而欲以救世,无他术也”“六经如医家素难(指《素问》《难经》),而诸史则药案也”“聊仿古所谓经验方者,将以备当世药笼也”。

中国古代思想试题汇总

中国古代思想试题汇总

中国古代思想试题1.服饰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

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美”,元朝的“粗壮豪放”等。

这里的周的“秩序井然”,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分封制、文化繁荣、商业兴盛 B.郡县制、文化繁荣、国家富强C.皇帝制、罢黜百家、商业兴盛 D.宗法制、国家富强、理学盛行【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宋明理学【解析】商业兴盛往往会冲击传统的社会生活观念,无法反映宋朝社会的“理性美”,故A 项错误;周的“秩序井然”从制度上来说,是其实施宗法分封制的结果,与郡县制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皇帝制度形成于秦朝,罢黜百家是汉武帝时期,商业兴盛无法反映宋朝社会的“理性美”,故C项错误;周实施宗法分封制,形成等级系列,规范了社会行为,其服饰“秩序井然”,唐代国家富强,经济发展,其服饰“华丽丰满”,宋代理学盛行,行为内敛、不尚奢华,其服饰也出现一种“理性美”,故D项正确。

【答案】D2.下表是不同时期浙江地方志及部分目录,下列选项与该地方志所列史实处于同一时期的是()①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②“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撰写《窦娥冤》③张謇提倡实业立宪、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④黄宗羲倡用“天下之法”取代“一人之法”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新文化运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析】从《临安志》“坊市”信息可以判断是宋代,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朱熹、陆九渊是宋明时期力学代表,故①正确;从《四明志》“学校考(本路蒙古学)”可以判断是元代,关汉卿《窦娥冤》是元曲代表,故②正确;从《山阴志》“选举、学堂、新军、警察”反映的是近代时期,张謇、孙中山是近代人物,故③正确;《绍兴志》名人篇所列是近代人物,而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解析版)

专题04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母题来源】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乙卷)【母题题文】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

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

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答案】A【试题解析】题目围绕宋代官职“通判”展开,通过对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等进行阐述,从规范地方行政的角度考查通判设置目的。

为了削弱藩镇的行政权力,政府除了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废除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等措施外,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并在“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以此分散地方官员权力,与地方知州(府)共同管理地方,起到制衡知州(府),规范地方行政的目的,故A项正确。

B项不符合题意,地方州府的长官不全是武人,“防止武人干政”并不是通判的全部职责,属于以偏概全,也不符合逻辑,“干政”是指干预朝政,而北宋设置通判主要是防范地方势力的割据坐大,与干预朝政无关。

C项不符合逻辑和史实,通判和知州(府)由文官担任,且相互制约,不利于提高军事能力。

D项主体不一致,不符合题意,宋朝在府州设通判,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并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共同构成地方州府的行政班子,一起行使地方州府权力,通判权力也属于州府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削弱州府机构权力,故D项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宋朝地方行政,属于目的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解读题文材料信息的能力。

【命题方向】本题考查宋代政治——中央集权的加强。

【得分要点】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㈠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宋初统治者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政治思想史单选题

政治思想史单选题
37.( B )是隋唐时期儒学复兴的先驱之一,也是儒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A.董仲舒 B.王通C.韩愈 D.柳宗元
38.王通主张的( A ),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儒学的改造、复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A.三教可一 B.三教合一 C.三教归儒 D.独崇儒术
A.李斯 B.陆贾 C.贾谊 D.董仲舒
36.西汉初,汉惠帝四年“除挟书令”,命民间献书,诸子百家之学逐渐复苏,思想文化领域又出现了比较活跃的局面,这在历史上被称为( A )。
A.“百家余绪” B.“百家争鸣” C.“罢黜百家” D.“从谏如流”
39.韩愈吸收儒家传统思想材料,并借鉴佛道,以道对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原则作了重新概括和抽象,提出了( B )。 A.祖统说 B.道统论 C.玄学 D.名教
40.性品说是( C )在人性问题上的基本看法。它是对儒家人性学说的继承与改造,使其更加精致、完整、系统,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 D ),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的突出的关注。
A.国之道 B.为政、从政的方法C.君臣关系、君民关系 D.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的问题
2.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 A )。 A.城邦 B.帝国 C.部落 D.村社
A.《君主论》《国家论六卷》 B.《神学大全》《和平的保卫者》
C.《理想国》《政治学》 D.《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
21.( C )成为启蒙运动的出发点和目的,构造了这一运动的基本精神。它甚至成为18世纪的标志,人们称之为( )。
7.奥古斯丁的传世作( B )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练习岳麓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练习岳麓版

第2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安徽十校联盟摸底)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国扶命。

这表明( )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答案 C 从材料可知,道教的改革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主动适应社会变革,但不能说明儒道出现了融合,所以答案选C,排除A;材料并没有涉及儒学正统地位的问题,所以排除B;修身齐家治国是儒家所奉行的,排除D。

2.[2018湖北七市(州)3月质检]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

据此可知( )A.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B.阳明心学主张以行代知C.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D.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朱熹主张“先知而后行”,而王阳明则提出“知行合一”,更加强调“行”, 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这说明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

故选D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故A项错误;B、C两项表述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排除。

3.(2019江西景德镇质检)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直截简明,容易激活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和超越的批判精神,明中期以后迅速传播开来。

这说明( )A.经济生活影响市民价值取向B.心学已经取代了程朱理学C.心学适应君主专制强化需要D.科举制推动了心学的传播答案 A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崛起。

从材料信息看,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促进了思想解放。

这说明经济生活影响市民价值取向,故选A项。

心学并未取代程朱理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强调心学“容易激活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和超越的批判精神”,故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科举制对心学传播的影响,故D项排除。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试卷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试卷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3.在一块秦朝地砖(右图)上面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的模印字样,下列对地砖上面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该文字是对秦始皇的歌功颂德之词B.“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违背史实C.此时的“海内”包含匈奴控制的地区D.秦始皇对“海内”之“臣”拥有任免权4..《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B.中央集权的强化C.等级制度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5.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6.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封建统治日趋稳固B. 封建统治日趋衰弱C.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 封建国家日趋巩固7.“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②降低了行政效率③参与国事决策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8.《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斧),试诸壤土。

”这段史料说明春秋时期()A.青铜器制造业发达B.农业耕作技术提高C.畜牧业十分发达D.铁制农具的使用9.秦朝律文明确规定:“盗徙封,赎耐。

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测试试题

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测试试题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018·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二)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

此变化说明( )A.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B.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C.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D.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解析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制衡,二府三司制“依事系任”进行事权分割,而没有制衡体制,故选D项。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制约,A项错误;由三省六部制到二府三司制并没有体现中央官僚机构的进一步膨胀,B项错误;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是在秦朝,C项错误。

答案 D2.(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三)宋代历朝皇帝不仅访书、藏书、刻书,而且带头读书,提倡读书。

结果宋代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技术日益进步B.注重文治的基本国策C.理学强调格物致知D.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解析根据材料我们不难得知,宋代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是由于皇帝的诱导和提倡,宋朝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这一切使得宋代读书蔚然成风,故选B项。

答案 B3.(2018·福建福州适测)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A.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B.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C.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D.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解析据材料“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可知通判行使监督权,故选D 项。

材料“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南唐书”可知南唐时已有通判,但未知始设于南唐,A项错误;材料“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可知没有监察的实权,但有“督经总制钱”的权力,故B项错误;地方行政权由州郡长官行使,C项错误。

答案 D4.(2019·广东肇庆模拟)北宋进入《宋史》的官员46%来自寒族。

南宋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1148年为56.3%,1256年为57.9%。

5宋元政治

5宋元政治

一、选择题(80分)1.北宋初年,“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

后其权力有膨胀之势,俨然为路级行政长官。

宋廷在各路又置提点刑狱司等三司分转运使之权。

宋代路级地方行政制度最终形成。

这表明A.分权是宋代集权的必然选择B.控制地方财权是宋代集权的核心思想C.宋代形成路、州、郡、县四级地方行政体制D.宋代地方官制的创新围绕中央权力的加强2.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

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A.通判 B.枢密使 C.三司使 D.转运使3.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汉朝 B.唐朝C.宋朝 D.元朝4.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

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针对这种现象,他所采取的措施是A.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分割宰相的军权 B.各州公文须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C.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 D.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事务5.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可见,宋太宗确实有意要削掉宰相的A.人事权与司法权 B.人事权与兵权C.司法权与财权 D.兵权与财权6.宋代“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一做法A.实现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D.削弱了地方自主处置事务的能力7.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8.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

中国政治思想史试题整理(全)

中国政治思想史试题整理(全)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概述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重民思想,并结合实际谈谈其现实意义。

答:1、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解为主,充分体现了重民思想。

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主张以民情见天命的思想。

周公施政的指导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保民与慎刑罚。

2、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仁和仁政,主张德治和教化;道家的老子反对严刑峻法,认为民众生活贫困是因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困苦,统治者却奢侈腐化,大力提倡无为政治;在社会治理政策上,墨家的墨子主张实行富民政策;3、西汉时期的贾谊,他的重民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强调了民的地位和作用。

指出民是国家之本、政治之本,民心向北会直接影响统治者的成败行失,提出与民为敌,民必胜之的思想。

这是传统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

4、唐朝时期李世民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三点:一、立君为民。

二、民养君。

三、民择君。

5、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就人才问题:他认为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众之中有大量人才,因此他一生也培养和推荐了不少人才。

6、柳宗元的民本思想有:君民关系上,以民为国本、君本。

所以民是国之根本,在官民关系上,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

7、王安石的政治改革思想表现在王安石变法注重对农民问题的解决上。

8、明清时期的朱元璋,在明初,社会残破,经济凋敝,生产争需恢复,他采取了恤民、安民政策。

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明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评价和意义:古代重民思想史承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提出的。

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统治阶级通知的工具,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针对中国古代钟敏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提出理学的主要范畴、命题,构筑了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的“北宋五子”是()、邵雍、()、程颢、程颐。

A.韩愈李翱 B.周敦颐张载C.胡瑗孙复 D.朱熹陆九渊
11.理学内部流派众多,但他们在政治取向上高度一致,都以()为归宿。

A.社会改革B.民族统一C.维护君主政治 D.富国强兵
12.陈亮在思想界理学流行,士人多醉心于谈论性命义理的情况下,旗帜鲜明地倡行事功,体现出较强的批判精神,给思想界注入一股新鲜空气。

其思想以“()”,“专及事功”
为特点。

A.性命义理B.修习之术C.天人合一 D.谈王说霸
13.元代,儒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儒学进行了积极调整。

郝经“()”主张的提出为儒学与蒙古统治者的结合作了论证,扫清了思想障碍。

A.以夏变夷B.理一分殊C.三教合一 D.性品说
14.理学兴起于宋代,在南宋末初步实现了与政权的结合。

而理学官学化的最终完成则是在()。

A.北宋B.元代C.明代 D.清代
15.在()的努力下,理学进入了国家最高学府,理学经典成了国子诸生的教科书。

这是元代理学官学化的标志性事件。

他为元代理学的官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A.朱熹B.郝经C.许衡 D.赵复
明清政治思想
1.明初,封建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极力树立君主绝对权威,强化国家机器和对全国臣民的控制,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A.朱元璋B.李自成C.忽必烈 D.皇太极
2.纪纲的作用是严明()关系,因而历来
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A.纪律 B.等级尊卑贵贱C.刑罚 D.风纪
3.朱元璋比较重视安民、恤民,在建国后,确立()的原则。

A.民贵君轻B.民本C.以宽治民 D.吏为民役
4.明太祖朱元璋的政治思想代表了明清统治者()的思想本质。

A.集权与专制B.上帝崇拜C.祖先崇拜 D.重民和政治调节5.在王守仁的心学中,心有多层次的含义。

心不是()。

A.人的感知和认识 B.天地万物的本原C.心的道德属性 D.一个物质器官6.王守仁把()作为自己学说的核心。

A.良知B.行C.君 D.民
7.王阳明心学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分化,形成十多个不同流派。

其中以()最具特色,()是创始人。

该学派发展了心学的世俗化倾向,并倡导平等思想。

A.濂学周敦颐 B.泰州学派王艮C.关学张载 D.洛学程颢
8.()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第一个启蒙学派”。

他们从万物一体,人性自然出发,否定道的神圣性和凡圣差别,肯定个人利益和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向往人人君子、君臣师友的平等社会。

A.桐城学派B.谶纬学派C.泰州学派 D.公羊学派
9.明末清初,伴随着封建制度弊端的暴露和社会的剧烈动荡,()在反思明亡的过程中,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君主专制体制,他们主张天下为公,反对化公为私,提出了宰相理政、学校议政等改革设想。

他们的思想代表着我国古代政治学说的最高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A.陆贾贾谊董仲舒 B.王符、仲长统、左雄、崔寔、荀悦
C.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 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0.()是传统政治哲学的极大成者。

他对传统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达到了中
国古代政治哲学发展的最高峰。

在近代,其
思想的价值为人们所发现和承认,对推动中
国社会政治思想的变革和进步起了积极作
用。

A.韩愈 B.王安石 C.朱熹 D.王夫之
11.清代()直言“帝王皆贼”,揭露了帝王的历史罪恶。

但他仍寄希望于君主,提出
了调整绝对君权的具体设想。

A.唐甄 B.戴震 C.王守仁 D.黄宗羲
12.清中期,汉学家()在考据的基础上,对程朱理学的方法、学风及其理论内核进行
了全面批判。

他重新阐释了天理的内含,又
主张人性自然。

由此,他批驳了理学存理灭
欲的观点,揭露了统治者以理杀人的罪恶行
径,对解除人们的思想禁锢有积极意义。

A.唐甄 B.戴震 C.王守仁 D.黄宗羲
13.清末,( )震惊于深重的社会危机,于是疾呼衰世已到,倡言改革,开一代风气之先,社会影响很大。

他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前夕的一位思想家,也是传统政治思想的最
后一位代表人物。

A.徐光启 B.龚自珍 C.康有为 D.孙中山
14.西学东渐指近代西方()逐渐传入中国的过程。

A.基督教 B.天主教 C.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D.伊斯兰教
1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逐渐转变为()社会。

A.封建 B.资本主义 C.殖民地 D.半封建半殖民地
宋元时期政治思想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D 6.B 7.A 8.C 9.A 10.B 11.C 12.D 13.A 14.B 15.C
明清时期政治思想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D 6.A 7.B 8.C 9.D 10.D 11.A 12.B 13.B 14.C 15.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