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等量代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武汉市东西湖实验小学程利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用一个相等的量去代换另一个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会动手操作、会用一个相等的量去代换另一个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准中间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学具
一、创设情境(感受替换策略)
1.课件播放曹冲称象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七岁的小孩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大难题呢.想知道他是谁吗?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故事吧.
明明是要称大象的重量,为什么曹冲却要人称石头的重量呢?
2.导入课题
师:大象的重量=石头的重量,我们把这两个相等的量叫做“等量”(板书)当不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时,曹冲通过换一换的方法,把大象换成了同样重的石头,称出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1.我会等量代换的方法。
2.我会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思路:等量代换的前提条件是存在“等量”,为了让学生建立“等量”的概念,我从学生熟知的故事《曹冲称象》中引入“等量代换”的思想。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极大地调动了
学生探索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而且与学生所要探索的知识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能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内化替换策略)
1.我们先到水果超市看看。
2
1 个西瓜重
多少千克?
好大的西瓜,1个西瓜重几千克呢?课件演示称一个西瓜的重量.
师:是1千克吗?为什么不是?那是2千克吗?现在天平平衡了吗?1个西瓜重几千克?
设计思路:称物体的重量在二年级学过,借助给主题图中的西瓜称重量,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出新知。
师:你们也想称一称西瓜吗?请用正方形的学具代替砝码,在纸上摆一摆.
1 个西瓜重
多少千克?
2
从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
设计思路:让学生在感知事物之间存在等量关系后,根据提供的信息提问题,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建立了清晰的等量关系表象,解决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的问题,为后面操
想一想:
==( )++
=
+个
从题目中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找一找谁可以帮大忙?怎样代换呢?总结方法:看---找---换
设计思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学习,在此时总结等量代换的方法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掌握这一类型的问题的解
学生互相交流完以后指名回答。注意:看---找---换
3.今天所学的等量代换在古时候就存在,并出示课后思考题。
教学反思:
《等量代换》是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例2,“等量代换”是一种很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怎样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去经历这种数学思想的感性积累?去获得一种数学方法的领悟呢?带着这些思考,我尝试以直观体验为主线,由直观感受等量关系到操作体验等量代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课堂上孩子们展现的思维过程中,让我看到:孩子们在有经历、有体验的数学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数学思考,很好地掌握了“等量代换”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熟知的故事《曹冲称象》引入“等量代换”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孩子们都知道曹冲称出大象的方法,但只限于感性的认识,对里面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并没有提到理性的高度。通过这节课学习,我觉得学生对此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然后结合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题含义,让学生明白相等的量才能进行代
换,“等”是“换”的前提。本课有一个鲜明的探究主线和层次,本课主线是从“体验等量关系”、“感受方法的多样性”、“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教学全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一是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等量代换思想,在运用教材时,从“换”字入手,化解学生对等量代换的陌生感觉。二是发挥教材的编排作用,既尊重教材,又灵活运用教材。在例题的操作中,这个环节应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多让学生说一说代换的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初步建立等量代换的思想。在处理练习做一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解决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利用“等量代换”进行了多样化的换算。这次讲课任务虽然结束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地思考,感觉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今后应从这方面多下功夫;其次是课堂的语言组织能力,应尽量做到精辟,简洁;还有就是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尤其是要多预设一些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免措手不及。这节课重要的着眼点就是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实现知识的建模,可这节课觉得自己说的太多,没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还有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确实非常困难,这些都是值得我深思的地方。等量代换》是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例2,“等量代换”是一种很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怎样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去经历这种数学思想的感性积累?去获得一种数学方法的领悟呢?带着这些思考,我尝试以直观体验为主线,由直观感受等量关系到操作体验等量代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课堂上孩子们展现的思维过程中,让我看到:孩子们在有经历、有体验的数学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数学思考,很好地掌握了“等量代换”这种数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