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第九章 肠道杆菌
合集下载
《病理学》第9章 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自身抗体:PCA(胃壁细胞微粒体抗体) IFA(壁细胞内的内因子抗体)
chronic gastritis
慢性浅表性胃炎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肉眼观察:黏膜充血,浅表糜烂 镜下变化:病变位于黏膜浅层,淋巴 细胞、浆细胞浸润,粘膜充血、水肿。
chronic gastritis
chronic gastritis
chronic gastritis
慢性萎缩性胃炎,AB/PAS 染色:
胃腺上皮--紫红色
肠上皮化生--蓝色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is associated with autoantibodies that block or bind intrinsic factor. Another type of autoantibody demonstrated here is anti-parietal cell antibody.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chronic ulcerative colitis
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遗传倾向、肠粘膜结构异常、感染、 免疫反应异常和精神神经因素等可能在发 病中起作用。
局限性肠炎
regional enteritis
又称Crohn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部分性肠
梗阻、腹部包块等症状。
regional enteritis
肉眼:回肠末段最常受累,但消化道的其他部位 及消化道外器官(如关节)均可累及。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 分界清楚。 肠壁全层炎受累肠壁明显增厚,肠腔狭窄。 溃疡形成裂隙状溃疡。 卵石症溃疡间肠粘膜水肿隆起,而呈铺路石样外观。
食管与胃交界齿状线数厘米以上黏膜出现单 层柱状上皮化生
chronic gastritis
慢性浅表性胃炎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肉眼观察:黏膜充血,浅表糜烂 镜下变化:病变位于黏膜浅层,淋巴 细胞、浆细胞浸润,粘膜充血、水肿。
chronic gastritis
chronic gastritis
chronic gastritis
慢性萎缩性胃炎,AB/PAS 染色:
胃腺上皮--紫红色
肠上皮化生--蓝色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is associated with autoantibodies that block or bind intrinsic factor. Another type of autoantibody demonstrated here is anti-parietal cell antibody.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chronic ulcerative colitis
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遗传倾向、肠粘膜结构异常、感染、 免疫反应异常和精神神经因素等可能在发 病中起作用。
局限性肠炎
regional enteritis
又称Crohn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部分性肠
梗阻、腹部包块等症状。
regional enteritis
肉眼:回肠末段最常受累,但消化道的其他部位 及消化道外器官(如关节)均可累及。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 分界清楚。 肠壁全层炎受累肠壁明显增厚,肠腔狭窄。 溃疡形成裂隙状溃疡。 卵石症溃疡间肠粘膜水肿隆起,而呈铺路石样外观。
食管与胃交界齿状线数厘米以上黏膜出现单 层柱状上皮化生
肠道杆菌_课件
❖ 内毒素------肠壁通透性------毒素吸收------毒血症症状------发 热、神志障碍、中毒性休克
❖ 内毒素------肠壁植物神经------肠蠕动失调、痉挛------腹痛、腹 泻、里急后重
❖ 所致疾病
菌痢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 ❖表现:
潜伏期数小时至7天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 有5个种,E、 coli就是最常
见得临床分离菌 ❖ 大多数就是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菌 肠外感染 某些血清型可导致腹泻 ❖ 就是基因工程中得主要工程 菌 ❖ 常作为水源、饮水、食物粪 便污染得指标
生物学性状
❖ 形态染色:大多有菌毛,多数有周鞭毛, 少数有荚膜,不产生芽胞。
❖ 培养: ❖ 生化反应:
分解乳糖
肠道杆菌
共同生物学特性
➢ 形态与结构:G-杆菌,无芽胞,多有菌毛、鞭毛; ➢ 培养:营养要求不高,常用得选择鉴别培养基有:
生化反应:活泼,乳糖发酵试验; ➢ 抵抗力:弱; ➢ 变异:耐药性、毒素产生、H-O变异、S-R变异; ➢ 抗原结构:包括O抗原、H抗原和K抗原。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防治原则
❖ 隔离患者、彻底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 试用得口服菌苗: 链霉素依赖株重组活菌苗。 双价疫苗,具有广谱保护作 用。
❖ 磺胺药、氯霉素、痢特灵等 均有效,亦可选用环丙沙星、 菌必治等
沙门菌属 Salmonella
分为肠道沙门菌和邦 戈沙门菌两个种,2000多个 血清型,对人致病得主要有: 引起肠热症得伤寒、副伤 寒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得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 菌、猪霍乱沙门菌。
细菌性痢疾 Ø急性:分为典型和中毒型菌痢。
人体肠道菌群总论ppt课件
人体微生态系
研究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科学 四个生态领域
口腔、胃肠道、泌尿系统和皮肤
胃肠道微生态学研究最多
组成正常菌群
微生态失调时引起的生理性改变 肠道益生菌的研究和应用
人体肠道菌群总论
1
胃肠道微生态环境
约有1014个,体细胞10倍 30属,300~500种微生物
细菌、真菌、病毒、原虫等 主要是细菌
人体肠道菌群总论
18
发病机理
耐药菌株的葡萄球菌或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在肠内大量迅速繁殖,结果产生大量内、外 毒素,毒素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 素),两者均致病变,但后者毒性更强,使 肠道和全身呈严重中毒反应
免疫反应:认为系肠道局部组织对抗生素 及其代谢产物发生变态反应所致,这可解释 为什么本病有时粪便检查病原菌阴性
在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和治疗上,微生态调节剂 (简称生态制剂)主要是由益生菌制成的调节剂。 肠道菌群失调时可以用有益的肠道菌去恢复肠道 菌群的平衡。使用生态制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双 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含量,恢复肠道菌 群的平衡。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最重要的生理性 细菌,其枯附于肠道上皮细胞后,定植形成稳定 的膜菌群,发挥生物屏障、营养、免疫、消除内 毒素血症、抗肿瘤及抗衰老等作用。
人体肠道菌群总论
19
病理特征
病变主要发生在结肠,病变位于距肛门25cm者超 过75%,位于25-60cm者占15%,局限于右半结 肠者约10%。
肉眼可见多个分散隆起的2-20mm大小的黄白斑, 早期病变呈点状,进展期伪膜融合,最后大片脱 落留下裸露区。
早期为固有膜局灶坏死伴中性多形核浸润。较重 期出现腺体破坏,病变之间粘膜正常。严重期结 构完全破坏,固有膜广泛受累。
人体肠道菌群总论
研究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科学 四个生态领域
口腔、胃肠道、泌尿系统和皮肤
胃肠道微生态学研究最多
组成正常菌群
微生态失调时引起的生理性改变 肠道益生菌的研究和应用
人体肠道菌群总论
1
胃肠道微生态环境
约有1014个,体细胞10倍 30属,300~500种微生物
细菌、真菌、病毒、原虫等 主要是细菌
人体肠道菌群总论
18
发病机理
耐药菌株的葡萄球菌或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在肠内大量迅速繁殖,结果产生大量内、外 毒素,毒素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 素),两者均致病变,但后者毒性更强,使 肠道和全身呈严重中毒反应
免疫反应:认为系肠道局部组织对抗生素 及其代谢产物发生变态反应所致,这可解释 为什么本病有时粪便检查病原菌阴性
在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和治疗上,微生态调节剂 (简称生态制剂)主要是由益生菌制成的调节剂。 肠道菌群失调时可以用有益的肠道菌去恢复肠道 菌群的平衡。使用生态制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双 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含量,恢复肠道菌 群的平衡。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最重要的生理性 细菌,其枯附于肠道上皮细胞后,定植形成稳定 的膜菌群,发挥生物屏障、营养、免疫、消除内 毒素血症、抗肿瘤及抗衰老等作用。
人体肠道菌群总论
19
病理特征
病变主要发生在结肠,病变位于距肛门25cm者超 过75%,位于25-60cm者占15%,局限于右半结 肠者约10%。
肉眼可见多个分散隆起的2-20mm大小的黄白斑, 早期病变呈点状,进展期伪膜融合,最后大片脱 落留下裸露区。
早期为固有膜局灶坏死伴中性多形核浸润。较重 期出现腺体破坏,病变之间粘膜正常。严重期结 构完全破坏,固有膜广泛受累。
人体肠道菌群总论
肠道杆菌PPT课件
为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 污染食品是EHEC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如牛肉 致病物质是菌毛和毒素:
菌毛介导细菌与宿主细胞结合 释放毒素VT
B亚单位与宿主细胞特异糖脂受体结合
A亚单位使核糖体灭活,终止蛋白质合成 VT:VT-I与ST基本相同,VT-Ⅱ与ST有60%同源 性 重要血清型:O157:H7
胃肠炎:粪便、呕吐物、可疑物 败血症:血液
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液、骨髓穿刺液 胆汁肉汤基 (增菌培养)
粪便、肛拭、呕吐物 伊红美兰琼脂平板 铁质双糖琼脂
SS琼脂平板
(纯分离及
(分离培养)
初步鉴定)
血清学鉴定
系列生化反应 动力试验
KI培养基:A大肠埃希菌 B志贺菌 C阴性对照
KI培养基:A沙门菌 B变形杆菌 C阴性对照
菌经淋巴液到肠系膜淋巴结,经胸导管入血 第一次菌血症(低热、不适、全身疼痛)
随血流进入肝、脾、肾、胆囊,繁殖入血
第二次菌血症
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WBC 减少,胆囊中细菌随胆汁进入肠道
排出体外
超敏反应
胃肠炎(食物中毒):由鼠伤寒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引起,发热、 恶心、呕吐、腹痛、水样泻
血清学诊断(Widal试验)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以及副伤寒 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 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做凝集试验, 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正常值:伤寒O ≥ 1/80
H≥ 1/160 副伤寒H ≥ 1/80 意义:O抗体-IgM,H抗体-IgG
败血症:高热、寒战、厌食、贫血,菌 可随血流导致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 心内膜炎
无症状带菌者:1%~5%的患者症状 消失后1年仍可在粪便中检出沙门菌
菌毛介导细菌与宿主细胞结合 释放毒素VT
B亚单位与宿主细胞特异糖脂受体结合
A亚单位使核糖体灭活,终止蛋白质合成 VT:VT-I与ST基本相同,VT-Ⅱ与ST有60%同源 性 重要血清型:O157:H7
胃肠炎:粪便、呕吐物、可疑物 败血症:血液
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液、骨髓穿刺液 胆汁肉汤基 (增菌培养)
粪便、肛拭、呕吐物 伊红美兰琼脂平板 铁质双糖琼脂
SS琼脂平板
(纯分离及
(分离培养)
初步鉴定)
血清学鉴定
系列生化反应 动力试验
KI培养基:A大肠埃希菌 B志贺菌 C阴性对照
KI培养基:A沙门菌 B变形杆菌 C阴性对照
菌经淋巴液到肠系膜淋巴结,经胸导管入血 第一次菌血症(低热、不适、全身疼痛)
随血流进入肝、脾、肾、胆囊,繁殖入血
第二次菌血症
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WBC 减少,胆囊中细菌随胆汁进入肠道
排出体外
超敏反应
胃肠炎(食物中毒):由鼠伤寒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引起,发热、 恶心、呕吐、腹痛、水样泻
血清学诊断(Widal试验)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以及副伤寒 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 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做凝集试验, 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正常值:伤寒O ≥ 1/80
H≥ 1/160 副伤寒H ≥ 1/80 意义:O抗体-IgM,H抗体-IgG
败血症:高热、寒战、厌食、贫血,菌 可随血流导致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 心内膜炎
无症状带菌者:1%~5%的患者症状 消失后1年仍可在粪便中检出沙门菌
人体肠道菌群ppt课件
体质强壮者
普通人
老年人&体质差者
70%
50%
10%
肠道 菌群种类
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需氧菌
类杆菌 双歧杆菌
99%
肠道菌群数量 约重1000g 大约有30个属 400~500种 总体数量>1014 是人体总细胞10多倍
1g
1000g (约80%)
20g
200g
20g
10g
微生态剂
含有一定数量的活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菌、肠球菌等。
益生菌
1
人体不能利用却能选择性刺激肠内有益菌生长繁殖的物质。如各种低聚糖。
益生元
2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物,既能补充益生菌,又能选择性刺激益生菌繁殖,益生作用更强。
合生元
3
谢谢
营养
免疫
生物 拮抗
抗 肿瘤
如双歧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磷壁酸和多糖等通过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 特别是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并促使这些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
抗 衰老
营养
免疫
生物 拮抗
抗 肿瘤
有位微生物学家强调了机体衰老同肠道腐败的关系,他认为机体衰老始于肠道,表现在肠道pH升高,魏氏梭菌及大肠埃希菌增多而双歧杆菌的减少。 大肠埃希菌等腐败细菌增多,引起肠功能紊乱,发生便秘,腹泻和肠道解毒功能减退,肝功能受损。 腐败产物中的氨、胺类、硫化氢、酚类、吲哚、臭素和内毒素等有毒物质产生增多,这些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流,侵蚀全身各组织器官,会加速机体衰老、使免疫力降低,引发老年病如胆固醇增高、动脉硬化、癌症等。
20g
从胃到大肠菌属和浓度都在变化
由于胃酸、胆汁作用及小肠液流量大、蠕动快,因而胃、十二指肠、空肠细菌的种类及数量极少,主要为G+需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和乳酸杆菌。 回肠末端及结肠由于肠液流量少, 蠕动减慢, 细菌数逐渐增加, 主要含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和梭状芽胞杆菌等。多为厌氧菌。
《病理生理学课件ppt》
疾病的认识
1
疾病分类
常见疾病实例的病因、发病机制及
危险因素
2
临床表现
涉及疾病的遗传、生活方式、饮食来自习惯、环境等因素3
预防与治疗
哪些措施可以预防疾病发生,怎样 进行治疗,有哪些疗法和手段
炎症与组织修复
炎症的定义
伤口愈合
如何介绍炎症的发生和影响, 炎症治疗原理
如何促进组织修复及伤口愈 合机制
瘢痕
为什么有些伤口看上去非常 丑陋?如何预防瘢痕生成?
病理生理学的历史
路易斯·巴斯德
引入细菌病原学,启发了人们对免疫系统 的研究
恩斯特·鲍尔哈夫
创立了现代病理生理学的理论框架
库尔特·雷 因哈德埃·梅尔克
发现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相结合的概念
伯纳德·考尔斯鲁-特哈佩尔
介绍了去表面和病变影响人体内部的概念, 影响了后来的研究
正常细胞生物学
生命起源
细胞分裂
病理生理学课件PPT
欢迎来到这个有趣而又深奥的领域,病理生理学作为医学与生理学的重要基 础课程,为掌握医学专业基础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
1
病理学
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2
生理学
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3
病理生理学
结合两个领域,全面系统地探讨疾病对机体生理影响的学科
感染与免疫
1 病原微生物
探索从细菌到病毒的 常见病原体及其致病 原理
2 感染的症状
了解各个感染类型的 典型临床表现
3 免疫防御
阐述人体如何通过免 疫反应负责保卫自身 免受微生物感染的过 程
如何从无机物转变为有机体, id 生物细胞的起源
菌群与肠道疾病PPT课件
肠道疾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合理搭配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减少 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保持餐具清洁等,预防肠道 感染。
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
长期使用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素容易破坏肠道菌群平 衡,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肠道疾病,采取合适的治疗 方法,避免病情恶化。
05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将肠道菌群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提高公众对肠道菌群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肠道菌群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的 发育和功能起着重要作 用。
02
肠道菌群可刺激免疫细 胞成熟和分化,提高免 疫力。
03
肠道菌群可调节免疫反 应,维持肠道内环境的 稳定。
04
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免 疫系统功能紊乱,增加 感染和过敏的风险。
04 肠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肠道疾病的诊断方法
粪便检查
通过粪便潜血试验、粪便培养 等方法,检测肠道感染、炎症
肠道菌群的作用
消化食物
营养吸收
免疫调节
肠道菌群帮助分解复杂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
脂肪。
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 维生素B等人体必需营养
素。
肠道菌群刺激免疫系统 发育,提高免疫力。
生物拮抗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维 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肠道菌群的平衡
肠道菌群平衡的重要性
保持人体健康,防止疾病发生。
肠道菌群失衡的影响
肠道菌群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肠道杆菌分析ppt演示课件
. 23
参考答案
• • • • • 沙门菌属 肠热症(发热、相对缓脉、脾肿大、WBC↓) 血液、粪便、尿液均可,查到病原菌即可 采集标本→分离培养→鉴定 肥达试验
.
24
• 患者,男,26岁,在饮用不清洁水后出现发热、 全身不适、四肢酸痛,并有腹痛、腹泻、脓血 便、里急后重等症状。 • 查体示体温39.2℃,腹部压痛。WBC 16×109 /L,中性粒细胞0.93。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 (+++)、RBC(++)。 • 讨论: 1)该病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2)病人为何会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 后重等临床表现? 案例3 3)此为何种血症?
. 21
《疾病学基础》(病原部分)
• 授课班级:2012级护理班+助产班 • 授课时间:2013.4. /2 • 授课教师:李薄冰
.
22
案例2
• 患者男性,30岁,连续发烧6天来医院就诊。 • 查体:T 38.8℃,P 68次/分,WBC 3.8×109/L,腹部 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脾肋下1cm。 • 病史:既往健康,发病前一直参加抗洪抢险。 • 根据病史及体征,临床初步诊断为感染性疾病,请分析 病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患者最可能被哪种病原菌感染? 2.可能患了什么疾病? 3.为进一步确诊,应采集什么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 4.简介进行该种病原学检查的一般程序。 5.还可采用什么血清学方法做辅助诊断?
1、相似的形态结构和染色 2、简单的培养条件
3、活泼的生化反应
4、复杂的抗原构造 5、不强的抵抗力
.
4
引起不同部位的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埃希菌属) 下呼吸道(埃希菌属 )
血液(埃希菌属 ) 胃肠道(埃希菌属 、沙门菌属、志 贺菌属) 泌尿道(埃希菌属 )
参考答案
• • • • • 沙门菌属 肠热症(发热、相对缓脉、脾肿大、WBC↓) 血液、粪便、尿液均可,查到病原菌即可 采集标本→分离培养→鉴定 肥达试验
.
24
• 患者,男,26岁,在饮用不清洁水后出现发热、 全身不适、四肢酸痛,并有腹痛、腹泻、脓血 便、里急后重等症状。 • 查体示体温39.2℃,腹部压痛。WBC 16×109 /L,中性粒细胞0.93。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 (+++)、RBC(++)。 • 讨论: 1)该病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2)病人为何会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 后重等临床表现? 案例3 3)此为何种血症?
. 21
《疾病学基础》(病原部分)
• 授课班级:2012级护理班+助产班 • 授课时间:2013.4. /2 • 授课教师:李薄冰
.
22
案例2
• 患者男性,30岁,连续发烧6天来医院就诊。 • 查体:T 38.8℃,P 68次/分,WBC 3.8×109/L,腹部 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脾肋下1cm。 • 病史:既往健康,发病前一直参加抗洪抢险。 • 根据病史及体征,临床初步诊断为感染性疾病,请分析 病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患者最可能被哪种病原菌感染? 2.可能患了什么疾病? 3.为进一步确诊,应采集什么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 4.简介进行该种病原学检查的一般程序。 5.还可采用什么血清学方法做辅助诊断?
1、相似的形态结构和染色 2、简单的培养条件
3、活泼的生化反应
4、复杂的抗原构造 5、不强的抵抗力
.
4
引起不同部位的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埃希菌属) 下呼吸道(埃希菌属 )
血液(埃希菌属 ) 胃肠道(埃希菌属 、沙门菌属、志 贺菌属) 泌尿道(埃希菌属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埃希菌属
▪ LT对热不稳定,加热65℃30分钟即失去活性。 ▪ LT-II与人类疾病无关,LT-I其抗原性、结构及致病机制与霍
乱肠毒素相似,是引起人类肠胃炎的致病物质。 ▪ LT-I由A亚单位和B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又分为A1与A2两
部分,A1为毒素的活性中心;B亚单位的受体是肠黏膜上皮 细胞表面的CM1神经节苷脂,两者结合后,有利于A亚单位 穿入细胞。经分子生物学分析证实:ETEC产生的LT与霍乱 肠毒素分子结构有80%的同源性。
便污染的检测指标;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中 ,也是重要的实验材料。
第一节 埃希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染色
G-短杆菌,有周鞭毛、普通菌毛和性菌毛,肠外感染菌株常有 多糖包膜。
(二)培养与生化反应
在普通培养基上形成中等大小的S型菌落。本菌生化反应活泼, 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发酵乳糖,可同沙门菌 、志贺菌等区别。典型的大肠埃希菌IMViC“++--”,凡检材中 检出的细菌发酵乳糖,产酸产气,且IMViC试验结果为“++--” 者,证明被检物已被粪便污染,有传播肠道传染病的可能。
肠道杆菌具有下列共同特性:
4.抗原构造
⑵鞭毛(H)抗原:
存在于鞭毛蛋白。细菌失去鞭毛后,动力消失,菌体O抗原外露,为H-O变异。
⑶荚膜或包膜抗原:
多糖或蛋白质性质,不耐热。位于O抗原外围,能阻断O凝集现象。重要的有伤 寒沙门菌的Vi抗原,大肠杆菌的K抗原等。
肠道杆菌具有下列共同特性:
5.抵抗力
因无芽胞,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60℃30分钟即死亡。常用氯进行 饮水消毒。胆盐、煌绿等染料对非致病性肠杆菌。
6.变异性
肠道杆菌易发生变异,除自发突变外,更因相互处于同一密切接触的 肠道微环境,可通过转导、溶原性转换或接合等方式,转移遗传物质 ,导致细菌某些特性发生改变,其中最常见的是耐药性变异。这种变 异在宿主体内及自然界中均可发生,对肠道杆菌的致病性、细菌学诊 断、预防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埃希菌属
❖ 埃希菌属(Escherichia)有6个种,其中大肠埃希 菌(E. coli)是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
❖ 该菌自人体出生数小时后即进入肠道,并伴随终身。 ❖ 大肠埃希菌是肠道内重要的正常菌群成员。 ❖ 一般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内外的感染。
是腹泻和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 大肠埃希菌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被用作粪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兼性厌氧或需氧。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形成光滑、湿润、 灰白色的直径2~3μm的中等大小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有些菌可产生溶 血环;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
肠道杆菌具有下列共同特性:
3.生化反应
生化反应活泼,可分解多种糖类和氨基酸,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是鉴定 菌属和菌种的主要依据。其中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区别肠道非致病菌与致 病菌上有重要意义,前者多能分解乳糖,而后者大多不分解乳糖。
第一节 埃希菌属
2.肠道内感染
某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可引起肠道感染,主要症状为腹泻,统称 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根据其致病机制有以下五种类型。
(1)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
是婴幼儿腹泻及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临床表现从轻度肠泻到严 重的霍乱样腹泻不等。 致病因素主要是肠毒素和定植因子,ETEC的肠毒素分为不耐热肠毒素 (LT)和耐热肠毒素(ST)。
▪ 细菌细胞壁所具有的内毒素活性,会引起发热、白细胞反应 、休克、DIC等病理生理作用。
▪ 产毒素菌株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外毒素(如肠毒素及溶血 毒素)有致泻及溶血等作用。
第一节 埃希菌属
(二)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
大肠埃希菌在肠道内一般不致病,移位至肠道外组织时可引起 化脓性炎症。 肠道外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为多见,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 肾炎等。 其他亦可引起腹膜炎、阑尾炎、胆囊炎、创伤感染等。
病原生物学 第九章 肠道杆菌
学习目标
1. 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形态结构,抗原 构造及生化反应,主要肠道杆菌属的种类名称 、分型(群),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2. 熟悉:肠道杆菌的致病机制,微生物学鉴别要 点,防治原则。
肠道杆菌(enteric bacilli)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动物肠 道中,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 随人和动物的粪便排出,广泛分布于水、土壤或腐物中。 肠道杆菌多数为肠道的正常菌群,仅少数为肠道致病菌, 如伤寒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一旦侵入 机体,将分别引起沙门菌病、志贺菌病以及腹泻等特有的 外源性感染。
第一节 埃希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三)抗原结构
大肠埃希菌抗原主要有O、H、K三种。现已发现O抗原有170种 以上,H抗原多于60种,K抗原100余种。大肠埃希菌血清型的 表示方法按O:K:H排列,如O111:K58 (B4):H2。
第一节 埃希菌属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 大肠埃希菌的表面结构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如黏附素能使 细菌黏附在泌尿道和肠道的黏膜上皮细胞上;K抗原能抗吞 噬,并有抵抗抗体和补体的溶菌作用。
肠道杆菌属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根据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DNA同源性研 究等方法,目前已有44个菌属、170多个种已 确定。尽管种属复杂,但其中与医学关系密切的 菌属主要有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等。
肠道杆菌具有下列共同特性: 1.形态与结构
宽0.3~1.0μm,长1~6μm,中等大小的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多数有鞭 毛,少数有荚膜或包膜,大多有菌毛。
肠道杆菌具有下列共同特性:
4.抗原构造
抗原构造复杂,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荚膜抗原及包膜 (K)抗原、菌毛抗原和肠道杆菌共同抗原。
⑴菌体(O)抗原:
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LPS)的最外层,具有种特异性。O抗原耐热,100℃不被 破坏。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菌株大多具有O抗原,菌落呈光滑(S)型。在人工培 养基上多次传代后,LPS失去外层O特异性侧链,菌落变为粗糙(R)型,为S-R 变异。R型菌株的毒力明显低于S型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