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剂介绍
方剂学各论理气剂
旋覆代赭汤
• 出自《伤寒论》 • 构成:
旋覆花三两(9g) 人参二两(6g) 生姜五两(15g) 代 赭石一两(6g) 甘草炙,三两(9g) 半夏洗,半升(9g) 大枣擘,十二枚(4枚) •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胃脘痞闷或胀痛,按之 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 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 煎服法:水煎服。
理气剂
气虚 补气—四君子汤
•气
气脱
益气固脱—独参汤、生 脉散
补益剂
旳
气陷 益气升阳—补中益气汤
病 变
•
气机 运营
气逆
肺─咳、喘 胃─呕吐呃逆
降气
失调
气滞
肝─肋、乳房、少腹 脾胃─脘腹
行气
第一节 行气
• 适应病证:合用于气机郁滞证。一般以脾胃气滞 和肝气郁滞为多见,脾胃气滞症见脘腹胀痛,嗳 气泛酸,呕恶食少,大便失常等;肝郁气滞症见 胸胁胀痛,或疝气痛,或月经不调,或痛经等。
苏叶 理气宽胸,疏通气血
半夏厚朴汤
• 随证加减: 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 胁肋痛者,加川楝子、元胡以疏肝行气止痛; 咽痛者,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 使用注意:气郁化火,阴伤津亏者,不宜使用本 方。
天台乌药散
• 出自《医学发明》 • 构成:
天台乌药 木香 小茴香微炒 青皮汤浸,去白,焙 高良 姜炒,各半两(15g) 槟榔锉,二个(9g) 川楝子十个 (12g) 巴豆七十粒(12g) •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 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小肠疝气,少腹引动睾 丸而痛,偏坠肿胀,或少腹疼痛,苔白,脉弦。 • 煎服法:巴豆与川楝子同炒黑,去巴豆,水煎取 汁,冲入适量黄酒服。
理气剂简介
重点: 瓜蒌和薤白的配伍。
配伍要点:瓜蒌+薤白
【运用】 1.辨证要点:
·瓜蒌薤白白酒汤·
胸痛,喘息短气,苔白腻,脉弦紧。
2.临证加减:
寒邪较重:加干姜、桂枝、附子
气滞甚:加厚朴、枳实
兼血瘀:加丹参、赤芍
附方
• 瓜蒌薤白半夏汤 :瓜蒌实一枚(24g) 薤白 三两(9g) 半夏半升(12g)白酒一斗(适量)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病机】 胸阳不振,痰阻气滞
【方解】
·瓜蒌薤白白酒汤·
君:瓜蒌实 ─ 理气宽胸,化痰散结
臣:薤 白 ─通阳散结,行气止痛
二药相合,散胸中之阴寒,化上焦之痰浊,宣胸中之阳 气以宽胸,乃治疗胸痹之要药。
佐:白酒 ─ 行气活血, 增薤白行气通阳之功
配伍特点
行气与祛痰并行, 宽胸与通阳相协, 寓散寒化痰活厥逆证
调畅气机
柴胡、白芍 枳实
肝脾不和 (肝脾气郁)
肝气郁滞 调肝药 柴胡、白芍 脾气郁滞 理脾药 枳实 、甘草
四逆散
基本配伍结构
芍药 柴胡
枳实
疏肝解郁
补养肝血,条达肝气 防柴胡升散耗伤阴血
理气和血
理气解郁 舒畅气机
四逆散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的 基础方。
瓜蒌薤白酒汤
《金匮要略》
张仲景
【组成与用法】
·瓜蒌薤白白酒汤·
瓜蒌实一枚(24g) 薤白半升(12g)
白酒七升(适量)
水煎服。
功用
理气剂
返回目录
运 用
2.若气郁偏重者,可重用香附,酌加 木香、枳壳;血郁偏重者,重用川芎,酌 加桃仁、红花;湿郁偏重者,重用苍术, 酌加茯苓、泽泻;食郁偏重者,重用神曲 ,酌加山楂、麦芽;火郁偏重者,重用山 栀,酌加黄芩、黄连;痰郁偏重者,酌加 半夏、瓜蒌。
返回目录
枳实薤白桂枝汤
《金匮要略》
组成
枳实四枚(12g) 薤白半升(9g) 桂枝一两(6g) 厚朴四两(12g) 瓜蒌一枚 (12g)
第十一章
理 气 剂
一、概念
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 用于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二、功用和适应证
功 用:行气或者降气
适应证:气滞或气逆病证
三、分类与适应证
行 气
肝气郁滞 脾胃气滞 肺气上逆
降 气
胃气上逆
四、注意事项
1.辨清虚实。 2.气滞而兼气逆者,宜行气与降气并用。 3.理气剂多属芳香辛燥之品,慎勿过剂; 阴虚体弱者慎用。
功 用 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配伍特点
标本兼顾:温补肝肾
治本,行气祛寒治标
运 用
1.为治疗肝肾不足,寒凝气滞之睾丸、疝 气或少腹疼痛常用方。以睾丸、疝气或少腹疼 痛,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2.视虚、寒、气滞三者轻重调整配伍,若 腹痛甚者加香附;睾丸痛甚者加青皮、橘核。 3.常用于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炎、附睾炎 、鞘膜积液、腹股沟疝等。
功用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配伍特点
标本兼顾 上下并治 治上治标为主
运 用
1.治疗痰涎壅盛,上实下虚之喘咳常 用方。以胸膈满闷,痰多稀白,苔白滑或 白腻为辨证要点。 2.若痰涎壅盛,喘咳气逆难卧者,可 酌加沉香;兼表证者,可酌加麻黄、杏仁 ;兼气虚者,可酌加人参等。
第十三章 理气剂
第十一章理气剂概念: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用于治疗气滞或气逆的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适应范围:气机逆乱或阻滞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病证。
分类:1、气滞(气机郁滞)——肝气郁滞(胁肋胀痛、善太息)脾胃气滞(腹胀食少呐呆)——行气——越鞠丸2、气逆(气机逆乱,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胃气上逆(呕吐、呃逆)肺气上逆(咳嗽、喘促)——降气——苏子降气汤使用注意:1、辨别病情虚实:勿犯虚虚之戒。
若气滞,当需行气,误用补气则气滞更甚;气虚当补气,误用行气,则易伤正而气更虚。
2、理气药多属性味辛温香燥之品,易伤易阴耗气,故应中病即止。
3、单纯气虚或阴虚火旺之人忘用,孕妇慎用。
(气行则血行)第一节行气越鞠丸《丹溪心法》〖命名〗越,发越。
鞠,聚集,郁结。
本方可发越郁结之气——使郁结之气慢慢发越、解散,故名越鞠丸。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用法〗水煎服〖功用〗行气解郁主治;六郁证。
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六郁:气郁→血、痰、火、湿、食病机:温热邪毒内陷心包,痰热蒙蔽清窍。
邪闭心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兼夹痰浊上蒙清窍——加重神昏热闭气机——舌蹇不语热甚厥深——手足厥冷方解:香附:行气开郁以治气郁。
——君川芎:行气活血以治血郁。
川芎为血中之气药。
苍术:燥湿健脾以治湿郁。
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
神曲:消食和胃以治食郁。
——臣佐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郁证的代表方,因其产生病因不同,故临床表现亦不完全相同。
以胸膈痞闷,脘腹刺痛或胀痛,饮食不消等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临床应视何郁为主,调整其君药并加味相应药物。
偏重于气郁,重用香附,酌加木香、枳壳、厚朴。
偏重于血郁,重用川芎,酌加桃仁、赤芍、红花。
偏重于湿郁,重用苍术,酌加茯苓、泽泻。
偏重于火郁,重用栀子,酌加黄芩、黄连。
偏重于痰郁,酌加半夏、瓜蒌。
偏重于气郁,重用神曲,酌加山楂、麦芽。
第二节降气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刻局方》〖组成〗紫苏子,半夏,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用法〗加姜,枣,苏叶同煎〖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
医学理气剂
配伍意义
乌 药 ----疏肝行气,散寒止痛
君
青 皮,木 香 ----疏肝理气止痛
臣
小茴香,良 姜 ----暖肝散寒止痛
槟 榔 ----下气导滞破坚
佐
川楝子(与巴豆同炒,制其苦寒)
----行气散结
配伍特点
行气与散寒并用,行气以疏肝, 散寒以止痛
加味乌药汤
功用: 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主治: 肝郁气滞之痛经
横逆犯胃----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配伍意义
乌药 ----行气疏肝以解郁
君
沉香 ----下气降逆而平喘
臣
槟榔 ----行气导滞以除痞满
下气降逆平喘急 佐
人参 ----益气扶正
瓜蒌薤白白酒汤
功用: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治:胸痹,胸阳不振,痰气互结证
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咳唾, 短气 病证解析 胸阳不振 气滞痰阻 胸部闷痛,甚者彻背 凝聚为痰
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 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病证解析
气机失常——气郁-胸膈痞闷 肝郁气滞 血行不畅——血郁-脘腹胀痛
郁久化火——火郁-嗳腐吞酸
运化失司——湿郁-胸痞腹胀 脾胃气滞 聚湿成痰——痰郁-恶心呕吐
食滞不化——食郁-饮食不消
配伍意义
香附 ----行气解郁,以治气郁 川芎 ----活血行气,以治血瘀 栀子 ----清热泻火,以治火郁 苍术 ----悦脾化湿,以治湿郁 神曲 ----消食和胃,以治食郁
干姜 ----温中散寒
佐
麦芽 ----消食和胃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补中健脾
炙甘草 -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消补兼施,寒热并用,消重于补,清大于温
第7章 理气剂
5逍遥散(丸、口服液、冲剂) 逍遥散( 逍遥散 口服液、冲剂)
【组成】柴胡 白芍 当归 茯苓 组成】 白术 甘草 薄荷 生姜 来源】 太平惠民合剂局方》2000版 【来源】 《太平惠民合剂局方》2000版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1、调节内分泌 2、保肝 3、增加胃肠蠕动
【功能与主治】 功能与主治】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用于情感性精神病、乳腺增生、 用于情感性精神病、乳腺增生、男性乳房发 育症、更年期综合征、 育症、更年期综合征、肝炎等
3、胃肠安丸 、
【组成】木香 沉香 枳壳 组成】 檀香 大黄 厚朴 朱砂 麝香 巴豆霜 大枣 川芎 来源】 2000年版 【来源】 经验方 2000年版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1、抗腹泻 2、抑制胃肠运动 3、抗菌
【功能与主治】芳香化浊、理气止痛、健胃导滞 功能与主治】芳香化浊、理气止痛、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肠炎、痢疾、 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肠炎、痢疾、脘 腹胀满、腹痛、食积乳积。 腹胀满、腹痛、食积乳积。
【功能与主治】健胃和胃、理气止痛 功能与主治】健胃和胃、 用于脾胃气虚、寒湿滞于中焦,纳呆嗳气, 用于脾胃气虚、寒湿滞于中焦,纳呆嗳气, 腔腹胀满或疼痛,呕吐泄泻等症。 腔腹胀满或疼痛,呕吐泄泻等症。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用于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妊娠恶阻, 用于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妊娠恶阻, 氮质血症等疾病。 氮质血症等疾病。
【主要药理作用】 主要药理作用】
1、对胃肠运动的调节 2、利胆 止咳、祛痰、 3、止咳、祛痰、平喘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消化、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用于消化、呼吸系统疾病,也用于 冠心病、心肌炎、 冠心病、心肌炎、肺心病等
1、香砂六君子汤(丸、片、合剂、颗粒) 、 合剂、颗粒)
方剂学理气剂课件
方剂学理气剂课件一、方剂学概述二、理气剂的定义与作用理气剂,顾名思义,是指具有调理气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作用的方剂。
理气剂在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气机不畅、气血不和、阴阳失衡等病证。
根据病证的不同,理气剂可分为行气剂、降气剂、补气剂、温气剂、清热剂等类型。
三、理气剂的制法与特点1.制法理气剂的制法主要有两种:煎剂和丸剂。
煎剂是将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次服用。
丸剂是将药物研成粉末,加蜜或水制成丸状,每次服用一定数量。
2.特点(1)药物配伍:理气剂在药物配伍上,注重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实现调理气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2)药效缓和:理气剂药效缓和,适用于慢性病、虚弱病患者。
(3)药力持久:理气剂药力持久,作用范围广泛,可同时治疗多种病证。
四、临床常用理气剂1.行气剂行气剂具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止痛等作用,适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等病证。
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
2.降气剂降气剂具有降逆止呕、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等作用,适用于胃气上逆、肝气犯胃等病证。
如半夏厚朴汤、四逆散等。
3.补气剂补气剂具有补益气血、调理气机、强壮身体等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气虚等病证。
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4.温气剂温气剂具有温中散寒、调和气血、止痛等作用,适用于寒凝气滞、脾胃虚寒等病证。
如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
5.清热剂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调和气血、止痛等作用,适用于热毒内蕴、气滞血瘀等病证。
如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等。
五、理气剂的临床应用1.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选用相应的理气剂进行治疗。
2.灵活加减:在原有方剂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加减,以增强疗效。
3.联合用药:理气剂可与其他类型的方剂联合使用,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4.注意事项:理气剂不宜过量服用,孕妇、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六、理气剂作为中医药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剂,具有调理气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掌握理气剂的制法、特点和临床应用,对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2.理气剂介绍
2021/3/14
44
【病机】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 【治法】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2021/3/14
45
【方解】
君:旋复花─下气消痰
臣:代赭石─降逆止呕 生姜─温胃化痰,降逆止呕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君臣相配,降 逆下气,止呕 化痰
佐:人参、大枣─ 益气补虚以扶助胃气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旋复花+代赭石
(2) 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成: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实 功用:通阳散结,下气祛痰 主治:胸痹(气结较盛者)。气结在胸胸满而痛, 心中痞气,气从胁下上逆抢心,舌苔白腻, 脉沉弦或紧。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组成】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苏叶二两
【用法】
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 日三夜一服。
旋复代赭汤(《伤寒论》)
【组成】
旋复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甘
草三两 代赭石一两 半夏半升
大
枣十二枚
【用法】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伤 痰浊内阻于心下 心下痞硬
寒
误
吐、 下
伤及胃气 胃虚气逆
频频嗳气,或反胃,恶心呕 吐,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臣:半夏─降气化痰 厚朴─降气平喘,宽胸除满
2021/3/14
34
佐:前胡─降气祛痰 肉桂─温肾纳气,使气能归元 温阳化气,以利水化饮 当归─养血和血,血和以助气降 ---“治咳逆上气”,以助平喘止咳 ---配肉桂温补下元,以治下虚 苏叶、生姜 ─ 宣肺散寒、和胃降逆
使:炙甘草、大枣 ─ 调和诸药,调和脾胃
理气剂名词解释
理气剂名词解释
理气剂是一类中药,其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气机,使气血畅通,舒缓情绪,改善身体状况。
理气剂可分为单味药和复方药两种。
单味药指的是只含有一种中草药成分的理气剂。
例如香附、青皮、枳壳等都属于单味理气剂。
这些单味药都有不同的功效和适应症,如香附能够行气止痛、解郁宽肝;青皮能够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枳壳则具有健脾化湿、行气止泻等功效。
复方药则是由多种中草药组成的理气剂。
复方理气剂常见的有柴胡加芍药汤、逍遥散等。
柴胡加芍药汤主要用于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抑郁等症状;逍遥散则常用于治疗肝郁脾虚型头晕目眩、失眠等。
使用理气剂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种类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使用理气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等患者慎用。
第17章-理气剂
臣药——厚朴:
苦辛温, 行气开郁,下气除 满。厚朴酚(Magnolol, C18H18O2 ) 、和厚朴酚 C18H18O2总量≥2% 调整胃肠 运动、抗溃疡、抗菌抗病 毒、松弛血管平滑肌。
佐药——
(1)茯苓:甘淡,渗湿健脾, 杜绝生痰之源。
(2)生姜: A. 辛散郁结之气,降逆止呕。 B. 解半夏之毒。
使药——★苏叶:
芳香行气,轻清疏散 郁结,宣肺上行,引 药至咽喉。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咽中如有物阻,但饮食吞咽
无碍,苔白腻,脉弦滑。
2.临证加减:
(1)肝气郁结→川楝子、 延胡索、香附、郁金, 疏肝解郁止痛。
3.现代运用:
咽异感证、癔病、焦虑性 神经症、抑郁症、顽固 性失眠、慢性咽喉炎等 病属于气滞痰阻者。
佐药——
(1)陈皮,木香:行气宽中以 消除胀满。
(2)干姜,生姜:温暖脾胃, 散寒止痛。
(3)茯苓:甘淡渗湿健脾。
嗳气→ 降胃气→ 旋覆代赭汤
2. 气陷→降太过→
升举中气→补中益气汤 3.气脱→出太过→固脱 4.气闭→入太过,出不来→
开窍剂
5.气滞→气机不通畅
(1)肝气郁滞→胸胁胀痛,月 经不调→越鞠丸,柴胡疏肝 散
(2) 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 痛,嗳气呕恶→枳实消痞丸, 厚朴温中汤
三、分类与治疗原则:
1. 行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逸者
(2)气滞则血瘀→胁肋疼痛(川 芎、白芍)
3.治法: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君药—— 柴胡:
苦辛凉,条达肝气,疏散郁结。
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s)、柴胡 皂苷d的总量≥ 0.3%,保肝,解热, 抗炎,镇静镇痛,镇咳,抗溃疡, 抗菌抗病毒。
12理气剂详解
行气 ·柴胡疏肝散方解君: 柴胡—— 疏肝解郁臣: 香附—— 理气疏肝止痛川芎—— 疏肝行气 , 活血止痛佐: 陈皮 、枳壳—— 理气行滞和胃醋炒?芍药 、甘草—— 养血柔肝 , 缓急止痛使: 甘草—— 调和诸药
行气·柴胡疏肝散组成特点:柴胡疏肝散即四逆散改枳实为枳壳加香附 、 陈皮 、川芎而成辨证要点: 本方为疏肝解郁的常用方胁肋胀痛 , 脉弦
使用注意:痞满属虚多实少者 , 慎用加减变化:• 偏寒者 , 减黄连量,加重干姜或再加高良姜 、 肉桂;• 脾虚甚者 , 重用人参. 白术;• 腹胀甚者 , 酌加陈皮 、木香
行气·枳实消痞丸
厚朴温中汤( 《内外伤辨惑论》 )
行气·厚朴温中汤主治:脾胃气滞寒湿证功用:行气除满 , 温中燥湿
脘腹胀满而痛,四肢倦怠无力,苔白或白腻 , 脉沉弦食欲不振
行气·加味乌药汤方解君: 香附—— 疏肝理气 , 调经止痛臣: 乌药—— 辛散温通 , 行气止痛延胡索—— 活血行气 , 调经止痛佐: 木香 、砂仁—— 行气止痛消胀生姜—— 温胃暖中佐使: 甘草—— 缓急止痛 , 调和诸药
行气·加味乌药汤辨证要点: 肝郁气滞(兼寒)之痛经经前少腹胀痛 , 胀甚于痛苔白 , 脉弦使用注意:经痛绵绵属冲任虚损者 , 不宜用
越鞠丸( 《丹溪心法》 )
行气·越鞠丸主治:六郁证(气血火痰湿食)功用:行气解郁(六郁之中 , 气郁为先)
血郁——脘腹胸胁刺痛 、胀痛火郁—— 口苦吞酸湿郁——胸闷泛恶呕吐食郁—— 纳少 、 嗳腐
主治证候分析:气郁——胸膈痞闷
七情所伤 饮食失节 寒温失宜
行气·越鞠丸
六郁证
痰郁
方解香附—— 行气解郁川芎—— 活血行气 栀子—— 清热泻火 苍术—— 燥湿运脾 神曲—— 消食导滞
理气剂简介
理气剂简介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理气剂的定义•4理气剂的适应证•5理气剂的使用注意•6理气剂的分类o 6.1行气剂o 6.2降气剂•7参考资料•附:o1古籍中的理气剂1拼音lǐ qì jì2英文参考carminative formul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qi regulated formul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3理气剂的定义理气剂(carminative formula qi regulated formula[1])是指以理气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方剂的统称[2][1]。
分行气剂、降气剂等[1]。
4理气剂的适应证气为人体一身之主,贵在冲和流畅,恶抑郁、逆乱和不足,其升降出入有序,则外可护卫皮毛,充实腠理,内可导引血脉,升降阴阳,周行全身,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2]。
当情志失调,或饮食失节,或寒温不适等,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发生气机郁滞、逆乱等病证[2]。
在临床上,气滞证以肝气郁结和脾胃气滞为主,气逆证以肺气上逆与胃气上逆为主[2]。
气滞治宜行气,气逆治宜降气,故理气剂分为行气剂和降气剂两类[2]。
5理气剂的使用注意理气所用的药物大多有辛温芳香之性[2]。
有较强的促进消化、兴奋平滑肌、解痉止痛等作用,对人体的消化、心血管、神经等系统有一定的调整功能[2]。
使用理气剂时,首先要辨清是气滞还是气逆[2]。
如气滞实证当行气而误用补气,则气滞益甚;若气虚证误用行气,则使其气更虚[2]。
若病情复杂、虚实夹杂者,当虚实并调[2]。
理气剂多为辛温香燥之品,容易耗气伤津,应中病即止,慎勿过剂;对年老体弱、阴血亏虚者以及孕妇,均当慎用[2]。
6理气剂的分类6.1行气剂行气剂适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一般以肝气郁滞和脾胃气滞为多见[2]。
基础中医学:十一、理气剂
君 疏肝解郁,条达肝气
柔肝,配柴胡疏肝 佐
理气宽中
理气疏肝 臣
行气活血
陈皮二钱(10g) 甘草五分(5g)
佐 行气和胃 佐使 调和诸药
功用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
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 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
脉弦。
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方解 栝蒌实一枚(30g) 君 理气宽胸,涤痰散结 薤白半升(20g) 臣 通阳散结,行气止痛 白酒七升(200g) 佐 行气活血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方 旋覆花三两(15g) 君 下气化痰,降逆止噫 解 代赭石一两(5g) 臣 降逆下气
半夏半升(15g) 生姜五两(25g)
佐 祛痰散结,降逆和胃
人参二两(10g) 佐 益气补中,保护胃气
大枣十二枚(4枚)
甘草三两(15g) 使 调和诸药
功用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心下痞 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 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
阴虚体弱者慎用。
行气
越鞠丸《丹溪心法》
方解 香附10g 君 行气解郁(治气郁)
川芎10g
活血祛瘀(治血瘀)
臣
苍术10g
燥湿运脾(治湿郁)
栀子10g
清热泻火(治火郁)
佐
神曲10g
消食导滞(治食郁)
功用
行气解郁
主治 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
吞酸,饮食不消等。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方解 柴胡二钱(10g) 芍药一钱半(10g) 枳壳一钱半(10g) 香附一钱半(10g) 川芎一钱半(10g)
十一、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 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统 称理气剂。
第十四章 理气剂
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能---疏肝养肝并施
香附理气、延胡索活血行气与白芍配伍--- 气血并调 枳壳理气宽中,除痞消胀与疏肝、柔肝药同用--- 肝胃并治 【现代运用】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 良、慢性无黄疸型肝炎等证属肝胃不和者。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二 降气
药物组成:降气药药为主组成 功 主 效:降逆平喘、降逆止呕 治:气机上逆证
行 气 降 气 剂 降 气
柴胡疏肝散 --肝气郁滞证
元胡止痛片 -气滞血瘀所致诸痛证
气滞胃痛颗粒 -肝郁气滞之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苏子降气汤 --上实下虚之痰喘证 旋覆代赭汤 --胃虚痰阻证
第十四章
理气剂
配
清热药—栀子 祛湿药—苍术 祛痰药—半夏
代表方剂:越鞠丸、半夏厚朴汤、柴胡疏肝散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1 越鞠丸
【来源】 《丹溪心法》
【组成】
香附 神曲 川芎 苍术
栀子各等分(各6g)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1 越鞠丸
【主治】六郁证。
【病机】肝脾气机郁滞,致气、血、痰、火、湿、食相因成郁 【功效】行气解郁。 【制方特色】
药物-- 理气药为主组成 作用--行气、降气
概
念
主治--气滞或气逆证
适 应 症 气机郁滞--行气 气机上逆--降气 分
类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十四章 理气剂
使用注意
1.使用理气剂时,应注意病情的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2.气滞与气逆常常相兼并见,故行气与降气也常配合使用。
若兼气虚者,则需配伍补气之品,以虚实兼顾。
香附行气舒肝开郁,以治气郁 既助君药行气开郁
11-理气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紫苏子半夏汤洗七次,各二两半(各9g)川当归去芦,两半(6g)甘草炙,二两(6g)前胡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两(各6g)肉桂去皮,一两半(3g)(一本有陈皮去白,一两半)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子一个,紫苏
五叶,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以上实为主。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
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等。
【治证简析】肺主气,司呼吸,痰涎壅阻于肺,肺失宣降之职,故气机上逆而为咳喘,气机不畅而觉胸膈满闷。“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景岳全书》),肾虚不能纳气,则气短不足以息;肾为水脏,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水液内停,则肢体浮肿;腰为肾之府,下元不足,则腰疼脚软。舌苔白滑或白腻,脉象弦滑等均为肺中痰涎壅盛之象。综上可见,本证病机包括痰涎壅盛与肾阳不足两方面,其中痰涎壅肺为发病之标,肾阳虚馁为致病之本,证系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但气逆痰盛,标急本缓,故当“急则治标”,先以降气祛痰,止咳平喘为法。
2.岳美中:“本方以苏子为主,其主要作用有三:一为除寒温中,一为降逆定喘,一为消痰润肠。苏子得前胡,能降气祛痰,驱风散积;得厚朴、陈皮、生姜,能内疏痰饮,外解风寒;……此方有行有补,有润有燥,治上不遗下,标本兼顾,为豁痰降气,平喘理嗽,利胸快膈,通秘和中,纳气归元之方剂。”(《岳美中医案集》)
【现代研究】
1.镇咳平喘作用:小鼠按25g/kg灌胃以苏子降气汤后1小时,对氨水性咳嗽均有显著的镇咳作用,表现为5分钟内小鼠的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原方去肉桂,镇咳作用无明显差异;但原方去当归后,作用明显减弱。豚鼠灌胃30g/kg的苏子降气汤后1小时,能使组胺加乙酰胆碱喷雾所致的喘息潜伏期明显延长,表现出一定的平喘作用。苏子降气汤对组胺、乙酰胆碱所致痉挛状态的豚鼠离体气管均有非常显著的松驰作用,但对正常气管及心得安所致的气管痉挛无明显影响。
17理气剂.ppt
行
气
臣 草豆蔻—辛温芳香温中散寒燥湿去脾
除 满
佐 陈皮 木香 行气宽中,助厚朴消胀除满
温
干姜
中
生姜 温脾暧胃助散寒止痛
化
湿
茯苓 —渗湿健脾
使 甘草—和中调药。
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寒 少腹引控睾丸而痛 肝经络阴器抵少腹,
寒
寒侵肝脉,经气不利
侵
偏坠肿胀
气滞不行
肝
脉
疝 苔白叶—芳香疏散,宣肺疏肝
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散结
化痰滞 行气滞
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
脘腹胀痛或疼痛 —寒凝气机气机阻滞 寒 湿 不思饮食 —脾失健运
气 四肢倦怠无力 —生化不足
滞 舌苔白腻
证 脉沉弦
寒湿为患之体征
脾
胃 为 寒 湿 所
气 机 受 阻
困
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
君 厚朴— 辛苦温燥,辛散行气消胀兼燥湿除满
腹
木通—能通利血脉除湿
暖肝煎《景岳全书》
睾丸冷痛 肝肾不足
肉 桂 温肾暖肝 君
小腹疼痛 寒客肝脉
小茴香 散寒
肝 肾
畏寒喜暖 气机郁滞
肝温
虚 寒 疝
肾补 虚肝 寒肾
当归—养血补肝 枸杞—补养肝肾
臣
气
气 行 乌药 行气散寒
证
机 气 沉香 止痛
阻止
滞痛 舌质淡白 肝肾虚寒
脉沉细 之体征
茯苓—渗湿健脾
佐
生姜—温散寒凝
咯吐不出
肺胃宣降失常,痰涎内生
痰气郁结于咽喉
肝
吞咽不下
气
郁
梅
或咳 —肺失宣降
结
核
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气·半夏厚朴汤
证治要点:
咽中如有物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苔白腻,脉弦滑
加减变化:
➢ 气郁甚者酌加香附、郁金; ➢ 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延胡索; ➢ 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 ➢ 郁结化热,心烦者酌加栀子、连翘、黄芩
行气·半夏厚朴汤
使用注意: 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 不宜于气郁化火或阴虚津少
降气·苏子降气汤
?方中如加用陈皮?去肉桂,加沉香?
证治要点: 喘咳气急,痰多稀白,苔白滑或白腻 兼呼多吸少,腰疼脚弱
使用注意: 阴虚或肺热咳喘,不宜用
降气·苏子降气汤
临床应用:
1)痰多喘甚:+泻肺平喘药:葶苈子、桑白皮 2)喘不能平卧或动则气短难续:
+纳气平喘药:胡桃肉、沉香、诃子 3)肾阳虚明显:+温肾助阳药:附子、补骨脂 4)水肿、小便不利:+利尿药
分述
行气剂 降气剂
分述·降气
适应证 气机上逆(降逆气)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 胃气上逆——呕吐,呃逆,噫气
苏子降气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降气·苏子降气汤
组成: 苏子 半夏 当归 甘草 前胡 厚朴 肉桂 生姜 大枣 苏叶
降气·苏子降气汤
功效: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 上实下虚之喘咳
证治要点: 心下痞硬,噫气(嗳气)不除,呕呃, 苔白滑,脉弦虚
噫: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
随证加减:
o胃气不虚,去人参、大枣,加重代赭石用量 o痰多,加茯苓、陈皮
?旋覆代赭汤、半夏泻心汤比较
旋覆代赭汤以旋复花、代赭石之降逆下气 配伍半夏、生姜之和胃散结为主, 以降逆和胃,治实顾虚为组方特点 适用于中虚痰阻气逆之痞证
慎勿过剂 (3)年老体弱,孕妇及素有出血倾向者,
慎用
分述
行气剂 降气剂
分述·行气
适应证 气机郁滞(疏畅气机) 肝气郁滞——胸胁胀痛,或疝气痛,
或月经不调,或痛经
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嗳气吞酸,
呕恶少食,大便异常
瓜蒌薤白白酒汤
(《金匮要略》)
行气·瓜蒌薤白白酒汤
主治: 胸阳不振,痰阻气滞之胸痹
一散一敛,既加强平喘之功, 又使发散而不耗伤肺气,敛肺而不留邪
臣: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 ——降气平喘,止咳化痰
佐: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止咳平喘 使:甘草——和中调药
降气·定喘汤
证治要点: 痰多色黄,苔黄腻,脉滑数 或兼微恶寒
使用注意: 阴虚咳喘,不宜用
降气·定喘汤
随证加减:
▪ 无表证者,减少麻黄用量; ▪ 痰多者,加瓜蒌、胆南星; ▪ 肺热重者,酌加生石膏、鱼腥草
证治要点:为治疗胸痹的基础方 胸痛,喘息短气, 舌苔白腻,脉弦紧
行气·瓜蒌薤白白酒汤
随证加减:
▪ 气滞甚者,加厚朴、枳实、桂枝 (即枳实薤白桂枝汤)
▪ 痰浊甚者,加半夏(即瓜蒌薤白半夏汤) ▪ 寒邪较重者,可加干姜、附子、桂枝 ▪ 兼血瘀者,可加丹参、赤芍、桃仁、红花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行气·半夏厚朴汤
上实下虚
上实——痰涎壅盛,痰阻气滞,肺失宣降
胸膈满闷,喘咳痰多,苔白滑
下虚——肾阳虚乏,不能纳气,水湿内停
腰酸脚弱;呼多吸少,喘咳短气;浮肿
降气·苏子降气汤
方解
君:苏子——降气平喘,止咳化痰 臣:半夏、厚朴、前胡
——祛痰止咳,降气平喘 佐: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
当归——养血润燥,止咳 生姜、苏叶——宣肺散寒 使:甘草、大枣——和中调药
?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小青龙汤比较
旋复代赭汤
(《伤寒论》)
降气·旋覆代赭汤
组成: 旋覆花 人参 生姜 代赭石 甘草 半夏 大枣
降气·旋覆代赭汤
主治: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机上逆
(胃虚痰阻气逆)
功效: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降气·旋覆代赭汤
主证分析:
汗 胃
脾不运湿,湿聚为痰 ——痰阻气滞——心下痞硬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气 气脱
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气 足 气虚 补益剂
的
病 气 气陷
变
机 运 气逆
行 失
理气剂
常 气滞
(温里剂)
气滞——行气剂 气逆——降气剂
概述·使用注意
(1)辨清虚实及有无兼杂 (2)芳香辛燥之品易伤津耗气,
半夏泻心汤以黄芩、黄连之苦寒泄热 配伍干姜、半夏之辛温开结为主, 以温清并用,辛开苦降为组方特点, 适用于寒热互结之痞证
本章共选正方10首,按其功效及主治的不同,分为行气 和降气两类。
⒈ 行气 本类方剂均有行气作用,适用于肝气郁滞或脾
胃气滞病证,常用行气化滞、疏肝解郁药为主,结合证 候表现分别配伍活血化瘀、化痰祛湿、温经散寒或清热 泻火药组成。其中半夏厚朴汤善治情志不舒,痰气交阻 于咽喉的“梅核气”;瓜蒌薤白白酒汤善治胸阳不振, 痰浊中阻胸膺部的胸痹证。半夏厚朴汤、瓜蒌薤白白酒 汤两方都能行气祛痰,但半夏厚朴汤以开郁降逆为主兼 有散结的作用。瓜蒌薤白白酒汤以通阳散结为主兼有活 血作用。
组成: 半夏 厚朴 茯苓 生姜 苏叶
行气·半夏厚朴汤
功效: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 气滞痰凝之梅核气
行气·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证病因病机分析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 肺失宣降,胃气失和
气滞
痰湿
咽喉
行气·半夏厚朴汤
方解 君: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臣:厚朴——行气开郁,下气除满 佐:茯苓——渗湿健脾 生姜——和胃止呕 佐使:苏叶——芳香行气,宣肺疏肝
吐
气 虚
胃气上逆——噫气(嗳气),呕吐,呃逆
弱 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 下
胃胃 虚失 痰和 阻降
降气·旋覆代赭汤
方解 君:旋覆花——下气化痰,降逆除噫 臣:代赭石——重镇降逆 佐:半夏、生姜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人参、炙甘草、大枣
——益气补虚,防金石药伤胃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降气·旋覆代赭汤
功效: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行气·瓜蒌薤白白酒汤
主治证侯分析:
胸阳不振,津凝为痰,痰阻气机 ——胸中闷痛,甚至胸痛彻背
痰浊内阻,肺失宣降 ——喘促,短气,咳唾
行气·瓜蒌薤白白酒汤
方解 君:瓜蒌实——理气宽胸,涤痰散结
祛痰结
臣:薤白——通阳散结,行气止痛
通阳气
佐:白酒——行气活血
通阳气
行气·瓜蒌薤白白酒汤
定喘汤
(《摄生众妙方》)
降气·定喘汤
组成: 白果 麻黄 苏子 甘草 款冬花 杏仁 桑白皮 黄芩 半夏
降气·定喘汤
主治: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
功效: 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降气·定喘汤
主证病机分析:
风寒外束
微恶风寒
痰热内蕴 肺失宣降
哮喘咳嗽,痰稠而黄 , 苔黄腻,脉滑数
降气·定喘汤
方解
君:麻黄——宣肺平喘,解散风寒 白果——敛肺定喘,祛痰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