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律诗

合集下载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带翻译和赏析)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带翻译和赏析)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带翻译和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及注释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注释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送梓州李使君唐代: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译文及注释译文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注释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

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

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壑(hè):山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本文为小编老师整理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希望大家喜欢。

【原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⑴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一作“蜀州”。

据《旧唐书·地理志》:“剑南道蜀州,垂拱二年分益州县置。

”垂拱二年为公元686年,其时王勃已去世十年,故当以“蜀川”为是。

⑵城阙(què ):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雍、塞、翟三国,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⑷君:对人的尊称。

⑸宦(huàn)游:出外做官。

同:一作“俱”。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中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这句意思是像小儿女那般挥泪告别。

【译文】在三秦护卫着的长安城,遥望五津的风尘烟雾。

跟您离别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不要在分别的道口,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样,一起哭得泪水沾湿了手巾。

【简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形式整齐,平仄协调,对仗工稳。

首联写景,描绘送别时的环境;次联点题,突出诗人自己与杜少府的.共同点;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强调友谊的真诚与持久,鼓励友人乐观对待人生,展现出诗人的宽广胸襟;尾联继续劝勉朋友,壮其行色,鼓其勇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律诗)赏析王勃(唐)选自《王子安集》一、朗读节奏(一)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温馨提示五言诗朗读节奏划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句式。

二、诗歌大意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三、写作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四、诗歌主旨这是首送别诗,王勃之友杜少府去蜀州任职,诗人在送友路上作此诗对友人表示劝勉,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怀)及朋友间真挚的感情。

五、诗歌赏析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处。

“城阙”,指京城长安;五津”,是杜少府要去之地,“望”,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颔联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感情及诗人豁达胸襟。

颈联笔锋一转,凝练、鲜明地申述对离别的看法,是慰人,也是自慰,情理交融,乃全诗最精警之处,也是千古佳句。

尾联紧接前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

“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

(注: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全诗情、景、理融为一体。

前两联紧扣送别,记事写景,借景抒情;后两联是对朋友的劝勉。

语言形象凝练,饱含深情并富有哲理。

六、补充资料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赏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⑴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

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

“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和颔联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和颔联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和颔联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和颔联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和颔联赏析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首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颔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颈联)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尾联)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赏析: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

“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

“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

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

“辅”,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全诗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全诗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全诗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由王勃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1、本文选自《王子安集》(《四部丛刊》本)。

2、少府:官名。

3、之:到,往。

4、蜀州:现在四川崇州。

也作蜀川。

5、城阙(què ):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

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

6、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7、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

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

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8、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

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9、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10、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11、宦(huàn)游:出外做官。

12、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13、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4、比邻:并邻,近邻。

15、无为:不要效仿。

16、歧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7、沾巾:泪水沾湿衣服。

意思是挥泪告别。

【翻译】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歧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韵译】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唐代〕城阙①辅②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③离别意,同是宦游④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⑤。

无为⑥在歧路⑦,儿女共沾巾⑧。

【作者简介】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zhi shou。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zui,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创作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jue bu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注释】①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②辅:护卫。

③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④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⑤比邻:并邻,近邻。

⑥无为:无须、不必。

⑦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⑧沾巾:泪沾手巾,形容落泪之多。

【赏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赠别诗,全文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的意思是:三秦之地护卫着长安,透过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心中怀有无限情意与你分别,我们都是离乡求取功名的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好像就在身边。

不必在分别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襟。

此诗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虽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年级下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海内存知⼰,天涯若⽐邻。

⽆为在歧路,⼉⼥共沾⼱。

【译⽂】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中怀着⽆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邻。

绝不要在岔路⼝上分⼿之时,像⼩⼉⼥那样悲伤泪湿佩⼱。

【主题思想】此诗意在慰勉友⼈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的抱负。

【习题】⼀、理解性默写: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可⽤来⿎励和安慰朋友,表达⼏千年⼈们⼼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天涯若⽐邻。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伤感的诗句是:⽆为在歧路,⼉⼥共沾⼱。

⼆、选择题: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项是( C )A 、这是⼀⾸五⾔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的王勃。

B 、第⼀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要跟朋友分⼿,去外地做官。

D 、尾联紧承颈联⽽来,诗⼈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般哭⿐⼦,抺眼泪。

分析:C、不是诗⼈去外地做官,⽽是友⼈去外地。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项是 ( D )A.这是⼀⾸五⾔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的王勃。

B.⾸联第⼀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

D.尾联紧承颈联⽽来,诗⼈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般哭⿐⼦、抹眼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2、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3、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4、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5、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6、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7、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8、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9、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这是王勃供职长安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今四川崇州市所作的一首著名的赠别诗。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以写景起兴,对仗相当工整。

“城阙辅三秦”是一个倒装的句式,其实是“三秦辅城阙”,指长安的城垣宫阙都被三秦之地护卫着。

这一句一扫以往送别诗常有的萧索黯淡之象,起笔雄伟。

下句“风烟望五津”。

五津指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泛指蜀川。

这里诗人用一个“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

“风烟”在此起了渲染离别气氛的作用,从而引出下句。

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赏析

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赏析

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全文古诗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前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注释】⑴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翻译】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音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音版

王勃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分享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拼音版,一起来朗读一下吧!sònɡ dù shào fǔ zhī rèn shǔ zhōu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hénɡ què fǔ sān qín , fēnɡ yān wànɡ wǔ jīn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yǔ jūn lí bié yì, tónɡ shì huàn yóu rén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hǎi nèi cún zhī jǐ,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wú wéi zài qí lù , ér nǚɡònɡ zhān jīn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词句注释⑴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⑴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译文: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赏: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带翻译和赏析)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带翻译和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及注释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注释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送梓州李使君唐代: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译文及注释译文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注释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

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

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壑(hè):山谷。

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

唐诗三百首(第五卷:五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第五卷:五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唐] 唐玄宗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望月怀远[唐]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狱咏蝉并序[唐] 骆宾王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 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杂诗[唐] 沈佺期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题大庾岭北驿[唐] 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
九: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
天末:天的尽头。
命:命运,时运
魑魅:山精水怪,这里指坏人或者邪恶势力。
译文:
凉风飕飕从天边吹来,现在你的境况如何?我惦念不已。传信的鸿雁几时才能飞到?只恐怕江湖秋水多风浪,文才卓绝却薄命遭嫉恨,山精水怪最喜欢好人犯错,有怨要和先贤说,不如写诗投汨罗。
五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
孟夫子:孟浩然。
风流:指有文采,风度潇洒。
白首:白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
中圣:饮清酒而醉。
迷花:迷恋花草。此处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孟浩然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译文:
十: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划分开,日月星辰似乎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泊。北方边关战士又起,我倚靠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八: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
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断人行:开始宵禁。
边秋:边塞的秋天。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简介与翻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简介与翻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简介与翻译《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翻译与作者简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

少府县尉的别称。

“蜀州” 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

城阙:指京城长安。

辅:护卫。

三秦: 今陕西省关中地区, 古为秦国, 项羽在灭秦后, 曾将秦地分为雍、 塞、 瞿三国,史称三秦。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着名渡 口,合称五津。

此则泛指四川。

宦游:在外地作官。

海内:天下。

存:有。

天涯:天边。

比邻:近邻。

这两句说,只要是互相了解的好朋友,虽然彼此住处隔得很遥 远,也和邻居一样。

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

”这里化用其意。

无为:不要。

歧路:岔路,指分别之处。

这两句说,我们在分手时不要象普通男女一样啼1/9哭,让眼泪弄湿了佩巾。

[翻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赏析] 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

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 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 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城外。

回 望那长安城在三秦的护卫下显得如此无奈;遥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风烟迷雾 中竟是如此凄迷。

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会?离别的伤感,袭上王勃的心头。

但 想到为官的友人与自己,上任、调离,实在是平常之极的事,又何必徒伤别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三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律诗
作者:王勃朝代: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创作背景《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
这首送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二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
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

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

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
惜别的情意。

“望”字不但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

这个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
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
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
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惜别之中
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
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

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
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

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
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
诚挚的友谊能够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
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
然面对。

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这首诗四
联均紧扣“离别”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意及友情,既得到了体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
的上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三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

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
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

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
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
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
跌宕。

“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

翻译一下,那
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

意思是:我和你同样
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三
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

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

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
府作结。

“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

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
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

作品点评:南朝的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
“黯然消魂”。

古代的很多送别,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

王勃的这个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
时所作的抒情诗。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
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
起的。

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
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结构严谨,
起承转合章法井然,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具有极大的艺术造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