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四、五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四、五单元导学案






交流,说理。
小明家来了15位客人,那么这些客人中至少有几个人是同一个属相的,为什么?
怎样放可以一次得出结论?
1独立试做
2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总






1、6只兔子要放进5个兔笼,至少有()只兔子要放在同一个笼里。
2、张阿姨把11块糖分给3个小朋友,至少有一个小朋友能分得()块糖.
3、一个11位数中,至少有()个数位上的数字是相同的。
科目
数学
课题
抽屉原理2
总课时数
29
学生姓名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六年级
执教师教师
审阅人
课堂导入
把3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苹果,为什么?
自学内容
P71及做一做P36 2,每课100 P30第3课时1,2,3
学习
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进一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并逐步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
自学内容
P68例1 P69 1,每课100 P24第1课时1,2,4,5第,2课时1,5
学习
目标
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预测。2、理解扇形统计图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3、认识到统计工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重点
难点
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和简单预测
3小组代表汇总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峡江县福民俊杰学校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峡江县福民俊杰学校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峡江县福民俊杰学校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峡江县福民俊杰学校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峡江县福民俊杰学校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峡江县福民俊杰学校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教材分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用比例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代数知识的范畴,是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拓宽。

教材中的例5,是一道用正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只要抓住李奶奶和张大妈家(或张大妈和王大爷家)每吨水的价钱相等,就可以根据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列出比例。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作较好的准备。

设计理念:《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导学设计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通过“读一读、理一理、列一列、比一比、议一议、想一想、用一用”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并探究获得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在导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孩子的数学素养。

学习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能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并能运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2.经历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术法与比例法的区别和联系。

3.培养自主导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任务:一、阅读理解(一)读一读,我会把上题的信息在表格中记录下来。

(二)理一理,要解决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的问题:1.可以先求,再求。

2.我还发现是一个固定的数,和成关系。

二、分析解答(一)列一列我能试着用上述两种不同思路解答:(二)比一比1.把两种解答想法与同学交流分享。

《同步导学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第三课时 成正比例的量

《同步导学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第三课时 成正比例的量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三课时成正比例的量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2、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图像。

3、重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

知识导入数学课上,老师拿出一个量杯,一个玻璃杯,一把尺子,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一听做实验,大家立刻来了精神,都想到讲台上跃跃欲试。

老师让红红用量筒量出50毫升的水倒入玻璃杯中,让明明量出杯中水的高度,明明量得水高为2厘米。

老师说:“再加入50毫升水,看水面会有什么变化?”在红红往玻璃杯中加水的过程中,大家看到水面缓缓地上升,明明量了量水面上升到4厘米。

老师又说:“如果再加入50毫升的水,大家猜猜水面的高度为多少呢?”大家异口同声:“6厘米。

”果然如大家所料,红红又加了50毫升水后,明明测得水高为6厘米。

老师说:“继续猜想,如果我把加到200毫升、250毫升、300毫升,你们知道水的高度是多少厘米吗?”“知道,太容易了……老师说:“是呀,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发现了什么?”“我发现水的高度随着水的体积的增加而升高。

”“我发现水的体积与水的高度的比值相等。

”“我发现…..”老师微笑着说:“数学需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不错,水的高度和体积正是因为具有同学们发现的这些特点,所以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是正比例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和特征。

”知识讲解知识点一:正比例的意义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分析:首先计算相应的底面积,完成表格。

根据“底面积=圆柱的体积÷高”来计算,将计算出的数据填入表格。

然后观察比较表格中的数据,探究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规律。

解析: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设计.doc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设计.doc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通过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难点是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学法指导】先自学课木,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导学案,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解决困难。

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1、请同学们冋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12、求出下而各比的比值12 :16 二:丄4. 5 :2. 7 10 : 6483、上面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二、探索新知1、自学P40-41 例1。

(1)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2)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3)什么叫做比例?⑷举例说明比例的两种写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儿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I友情小提示|: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

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求比值。

如判断10:12和35: 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10: 12= , 35: 42=,所以10:12二35:42。

2、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I友情小提示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四单元 -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四单元 -2

展示 分享 总 结 反 思
一、学生自评: 二、学生互评: 三、教师总评:
整理导学案 (图星)
作好记录
六年级数学下册
班级: 姓名: 温馨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 主备人 课题 参备人 学习 内容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学习 流程 导学 乐学一: 自 主 合 作 学 习 组名: 年 月 日 课型 讲授课 课时 1 课时
审核人




一、复习导 入,激发兴趣. 二、创设生活 情境,生成问题. 乐学二: 沟通数学与生 乐学三: 活的联系 1、 学生独立思考. 2 、同桌交流成 果. 教师 : 查学生的学 习情况 , 并进行点 评. 全班交流成果: 三、 探索交流. 1、 认真、 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意见,等同学说 学生展示自己 完后你再补充. 的学习方法. 2、汇报时说清自己的算法. 教师适时点 3、组织学生评出最优算法. 拨、点评. 四、 通过检测, 了解学生的学习 情况. 学生完成后 上台展示,教师适 时进行点评.

《同步导学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第四课时 成反比例的量

《同步导学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第四课时 成反比例的量

第四课时成反比例的量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规律及特征。

2、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3、重难点:理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知识导入强强家的新居要装修了。

星期天,明明和爸爸去选地砖。

商城有5种型号的地砖,分别是900cm2、1000 cm2、450 cm2、1800 cm2、540 cm2。

爸爸说:“强强,帮爸爸算一下,如果选取其中的一种型号,分别需要多少块?”强强略作计算,回答道:“选900cm2的地砖需要600块,1000 cm2的地砖需要540块,450 cm2的地砖需要1200块,1800的地砖需要300块cm2,540 cm2的地砖需要1000块。

爸爸说:“强强算的真快。

每块地砖的面积与块数成反比例关系呀。

”强强听了爸爸的话,心想:“我们刚刚学过正比例关系的意义,那么什么是反比例关系呢?成反比例关系的两个量又有什么变化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和强强一起来深入研究成反比例关系的意义和特征。

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反比例的意义分析:首先计算相应的体积,完成表格。

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来计算,将计算出的数据填入表格。

然后观察比较表格中的数据,探究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规律。

解析: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

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成绩一定。

点拨: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在例3中,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是成反比例的量。

如果用字母χ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χ×y =k(一定)。

知识点二: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分析:根据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我们要找的两种量必须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及练习题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及练习题

六下数学全册导学案及练习题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授课日期主备人副备人【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二、自主探究1.感知负数。

(1)-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①-3℃表示,3℃表示;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2)0℃表示什么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1)2000.00表示。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我的想法:。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3.做一做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第二课时直线上的负数授课日期主备人副备人【学习目标】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填一填。

(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2)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教案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教案导学案

教学课题第四单元统计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 2 学案使用者第周星期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掌握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作用,能正确描述统计图中的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制作统计图,充分利用统计图的特征准确、合理、规范地反映出有关数据。

过程与方法1、经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针对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问题,能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提高制作统计图的技能。

2、在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正确描述数量变化情况。

关键: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统一标准。

教学准备与手段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共性意见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单元教学时应注意向学生阐明以下两点:(1)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

(2)不要被统计图表面的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实际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谈谈直观感受和看法,再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达和包含的数据信息,得出正确结论。

一、扇形统计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旧知铺垫电脑课件呈现扇形统计某校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统计图1、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1)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45﹪喜欢相声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8﹪喜欢小品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25﹪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2﹪(2)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最绝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同一首歌,小品和相声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少说一说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2、说一说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1)扇形统计图(2)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二、探索新知教学例1电脑课件出示课文例题统计图下面是一幅彩电市场各部分品牌占有率的统计图(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A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20﹪B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5﹪C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0﹪D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8﹪其他品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47﹪(2)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建议: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将“其他”当中的一些品牌彩电所占份额单单独计算,在统计图中详细标出它的占有率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十一第1(1)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建议上面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建议?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汇报交流结果经过讨论,交流,使全体同学懂得:在“其他”里面还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所以,从这个统计图不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彩电最畅销.二、折线统计图(2)从图中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吗?为什么?(3)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四、布置作业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其他”所占有的份额应该是最小的部分,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数量占有率的情况,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旧知铺垫 二、探索新知一、旧知铺垫1、出示统计图。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2
2.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导汇报展示】(预设约10分钟)
小组派代表汇报【汇报展示】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和,等号两边的比值都是3,这个比例可能是
()或()。

【导课堂练习】(预设约7分钟)
1、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达标检测】
1、解下面的比例。

2、按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
(2)
【导课堂总结】
(预设约6分钟)
想一想,解比例的
关键是什么?
【拓展延伸】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1.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比例的计算方法。

3.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比例进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生活案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场合。

2.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比例的计算方法是比较两个量的相对大小关系。

3. 比例的计算方法3.1 基本比例比例的基本形式为a:b,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

3.2 比例的扩大和缩小当两个量的比例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乘以相同的系数来扩大或缩小比例。

4.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运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比例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练习与检测练习一1.甲乙两人的身高比例是3:4,已知乙的身高是160厘米,求甲的身高。

2.一个矩形的长和宽的比是5:3,如果长是15厘米,求矩形的宽。

练习二某班同学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2:3,如果男生有30人,求女生的人数。

检测题1.一本书的原价是4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打完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小明和小华的身高比是4:3,如果小明的身高是120厘米,求小华的身高。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目。

2.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例进行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定困难。

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掌握好比例的相关知识。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资料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资料
4、比例尺表示图上1cm代表实际km.
【导课堂探究】
(预设约10分钟)
1、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合作探究】
1.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地图说说什么叫比例尺?它表示什么意思?
2.是什么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
【导汇报展示】
(预设约10分钟)
小组派代表汇报
【汇报展示】
全班交流有疑问的题目,然后全班展示。
【导课堂练习】
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学习难点
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导案
生学案
【导自主学习】
(预设约7分钟)
(一)填空.
1千米=()米
1分米=()厘米
1米=()分米
1厘米=()毫米
30米=()厘米300厘米=()分米
15千米=()厘米40毫米=()厘米
五环:自主学习(初懂、初会)——合作探究(学懂、学会)——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学实、学活)
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
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导案
生学案
【导自主学习】
(预设约7分钟)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预设约7分钟)
1、独立完成
交流、点评
【达标检测】
1、一个圆柱形零件的高是5MM,在图纸上的高是2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完成P56页第1、2题。
【导课堂总结】
(预设约6分钟)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四单元 -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四单元 -2
六年级数学下册
班级:姓名:组名:
温馨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年月日
主备人
课题
课型
讲授课
参备人
审核人
课时
1课时
学习
内容
学习
目标
导学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乐学一:
乐学二:
乐学三:
二、创设生活情境,生成问题。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成果。
教师: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点评。
展示
分享
提升
评学
全班交流成果:
1、认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意见,等同学说完后你再补充。
2、汇报时说清自己的算法。
3、组织学生评出最优算法。
三、探索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适时点拨、点评。




四、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完成后上台展示,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一、学生自评:
二、学生互评:
三、教师总评:
整理导学案
(图星)




作好记录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4周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4周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学案13号第三章解比例编制教师:审核领导:学生姓名:班级:组别: 【学习目标】1..了解比例的含义。

2.能利用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的比例意识能力。

【学习重点】利用比例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找出比例关系。

【自主学习】一、内容要求:自主学习教材P35页内容,并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叫做解比例。

2、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根据比例的()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3、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1.8和0.6,这个比例两个外项的积是()。

4、如果A : B=C : D,那么A=( ),B=( ),C=( ),D=( )5、把下面的比例式改写成乘积的形式。

①0.8∶X=18∶40 改写成()×()=()×()②56∶712=X∶215改写成()×()=()×()③X∶0.3=815改写成()×()= ()×()6.解下列比例X∶10=14∶130.4∶x=1.2∶2 12∶2.4=3∶X【合作探究】要求:小组内先一对一交流,然后组内交流,并标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0∶X=15∶218∶14=X∶193.2X=0.65第1页共8页【巩固提高】1、1.2∶()=0.36∶2.5 34∶512=()∶1332、依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①18与X的比值和12与1.5的比例值相等。

②一个比例两个外项分别是0.16和3.5,两个内项分别是X和1.4。

③甲数的59等于乙数的23,求甲、乙两个数的比。

3、解下面的比例15:X=3:8 5:12=X:1440.61.8=1.5X22:X=55:100 16:12=84:X47:15=45:X4、长虹小学男女教师人数的比是3:5,女教师有35人,男教师有多少人?5、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70千米,如果速度不变,从相距680千米的A地行驶到B地,需要多少小时?总结与反思:第2页共8页第3页 共8页六年级数学下册学案 14号 成正比例的量编制教师: 审核领导: 学生姓名: 班级: 组别: 【学习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2、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4、渗透函数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课题比例尺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执教人课时第5课时审核人执教时间月日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学习方法“五环四步”法五环:自主学习(初懂、初会)——合作探究(学懂、学会)——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学实、学活)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学习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导案生学案【导自主学习】(预设约7分钟)(一)填空.1千米=()米1分米=()厘米 1米=()分米1厘米=()毫米 30米=()厘米300厘米=()分米15千米=()厘米40毫米=()厘米(二)解比例.10:X===1:500000 【自主学习】1、我们把在图上画的长度和量得的长度,叫图上距离。

实际的长度,叫实际距离。

把这些()距离和()距离的()就叫做所画平面图的()。

现在你知道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吗?请你用公式写出来比例尺=2、常见的比例尺一般有两类比例尺和比例尺。

3、比例尺1:10000000表示图上1cm代表实际 km.4、比例尺表示图上1cm代表实际 km.【导课堂探究】(预设约10分钟)1、生独立完成2、组内交流【合作探究】1.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地图说说什么叫比例尺?它表示什么意思?2. 是什么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导汇报展示】(预设约10分钟)小组派代表汇报【汇报展示】全班交流有疑问的题目,然后全班展示。

【导课堂练习】(预设约7分钟)1、独立完成2、交流、点评【达标检测】、一个圆柱形零件的高是5MM,在图纸上的高是2CM。

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完成P56页第1、2题。

【导课堂总结】(预设约6分钟)你学到了什么?【拓展延伸】学校要建一个长80M、宽60的长方形操场。

请画出操场的平画图。

(比例尺1:2000)板书设计: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导后反思:小学数学导学案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新授课主备人执教人第1课时审核人执教时间月日学习目标师导案【导自主学习】(预设约7分钟)1.什么叫做比?2.什么叫做比值?【导课堂探究】(预设约10分钟)1、生独立完成2、组内交流【导汇报展示】(预设约10分钟)小组派代表汇报【导课堂练习】(预设约7分钟)1、独立完成2、交流、点评【导课堂总结】(预设约6分钟)你学到了什么?小学数学导学案课题成反比例的量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执教人课时第4课时审核人执教时间月日学习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学习方法“五环四步”法五环:自主学习(初懂、初会)——合作探究(学懂、学会)——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学实、学活)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习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导案生学案【导自主学习】(预设约7分钟)回忆: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自主学习】1.课件出示P47页例2表格。

2.那么这里相关联的两个量是什么?3.根据记录的数据,你能发现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有什么特点?4. 表中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这个度300实际上是什么呢?那么积都是 300,是一定的,就说明什么是一定的呢?5.这个关系式该怎样写?指明学生回答,确认并板书:水的高度X底面积=圆柱体积(一定)【导课堂探究】(预设约10分钟)1、生独立完成2、组内交流【合作探究】说说生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量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用式子怎样表示?【导汇报展示】(预设约10分钟)小组派代表汇报【汇报展示】(1)在例2中相关联的量是()和(),()随着()的变化,()是一定的。

因此,水的高度与底面积成()关系。

(2)如果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那么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积一定。

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则反比例关系可以概括成什么?板书:X×Y=K(一定)【导课堂练习】(预设约7分钟)1、独立完成2、交流、点评【达标检测】1.判断下列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关系?是成什么比例关系?(1)小明从家里步行到学校,步行的速度和时间。

()(2)前进的路程一定,车轮的直径和滚动的转数。

()(3)化肥的数量一定,每公顷的施用量和施肥的公顷数。

()(4)每人的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导课堂总结】(预设约6分钟)你学到了什么?【拓展延伸】甲乙两种量,只要它们相对应的数的积一定,这两个量一定成反比例,对吗?举例说明。

板书设计: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那么,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X×Y=K(一定)导后反思:小学数学导学案课题成正比例的量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执教人课时第3课时审核人执教时间月日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学习方法“五环四步”法五环:自主学习(初懂、初会)——合作探究(学懂、学会)——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学实、学活)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习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导案生学案【导自主学习】(预设约7分钟)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自主学习】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数量/M 1 2 3 4 5 6 7 8 …总价/元3.5 7 10.5 14 17.5 21 24.5 28 …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导课堂探究】(预设约10分钟)【合作探究】1、说说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1、生独立完成2、组内交流2、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关系用式子怎样表示?【导汇报展示】(预设约10分钟)小组派代表汇报【汇报展示】1、理解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导课堂练习】(预设约7分钟)1、独立完成2、交流、点评【达标检测】1、判断下列每题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4)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导课堂总结】(预设约6分钟)你学到了什么?【拓展延伸】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成正比例吗?为什么?板书设计:成比例的量3.5:1=3.5 7:2=3.510.5:3=3.514:4=3.517.5:5=3.5 …Y:x===k (一定)导后反思:小学数学导学案课题解比例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执教人课时第2课时审核人执教时间月日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2.使学生在了解比例的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从而熟练解比例.学习方法“五环四步”法五环:自主学习(初懂、初会)——合作探究(学懂、学会)——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学实、学活)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导案生学案【导自主学习】(预设约7分钟)下1、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x 2X =8×9、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自主学习】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导课堂探究】(预设约10分钟)1、生独立完成2、组内交流【合作探究】(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 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2.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导汇报展示】(预设约10分钟)小组派代表汇报【汇报展示】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14和15,等号两边的比值都是3,这个比例可能是()或()。

【导课堂练习】(预设约7分钟)1、独立完成2、交流、点评【达标检测】1、解下面的比例。

2、按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2)【导课堂总结】(预设约6分钟)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拓展延伸】板书设计:解比例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导后反思:小学数学导学案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执教人小课时第7课时审核人执教时间月日学习目标1.要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时的特征,以及掌握利用比例的知识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2.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一些现实中存在的按照比例对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从而体会图形放大缩小的实际意义并观察得出图形放大缩小的一些变化特征。

3.通过鼓励学生实际操作将一些简单图形放大缩小从而掌握其中的方法,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

学习方法“五环四步”法五环:自主学习(初懂、初会)——合作探究(学懂、学会)——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学实、学活)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时的特征,以及掌握利用比例的知识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学习难点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时的特征,以及掌握利用比例的知识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导案生学案【导自主学习】(预设约7分钟)么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自主学习】(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