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共52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ppt综合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ppt综合复习课件
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 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
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
腐朽的东西,要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过程中,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
③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 然要经历的过程。因此,进行文化创新要批
判继承传统文化,否则就会失去根基,同时
又要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 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 要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 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 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 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⑤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
(3)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 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文化多样性,
带来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
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 化成果,在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同时,也 实现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③文化多样 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 基础。 (4)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6)正确面对当前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 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 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 明繁荣进步。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
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
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 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 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

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第二单元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 文化创新
第二单元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三课: 1、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 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2、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他们各自的特点:理解 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 深刻的影响。 第四课: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 化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的道理 第五课: 1、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不断绵延的重要根 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 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文 化 创 新 的 途 径
(2)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3)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克服错误 的倾向
1、“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2、“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
(一)知识网络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纵向网络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要求 第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文化 二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传播 单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元 文化继承性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 要求 化 文化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传 文化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 要求
本单元考纲考点要求: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复习资料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复习资料人教版必修3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专题九文化与生活【知识网络】【知识要点】【复习指导】疑难解析1.凡是文化都具有积极作用?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所以,在分析文化的作用时,应依据具体情况作判断。

2.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和带动文化的发展,但它们的步伐也不是绝对同步的。

文化有时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例如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处于世界的高峰,而古代的经济却不可与今天同日而与。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修养都是先天形成的?文化修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是后天养成的产物。

专题十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知识网络】要求源泉利于决定【知识要点】【复习指导】疑难解析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会降低本民族文化的地位?(1)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有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各民族文化应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时,共同维护和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3)由此可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不会降低本民族文化的地位,反而会通过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相互借鉴,更好地培养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2.传统文化是精华还是糟粕?(1)单纯的把传统文化看作精华或糟粕都是片面的。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共62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共62张PPT)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 第 20 页 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 式。唐朝时,日本共派遣唐使近20次,最大规模时一次派遣约 650人,最少时也有120人。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的经学、佛学、 医学、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建筑、手工艺术以及政治、法律制 度和风俗习惯,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从 而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外留学生更是对传播各自民族的文 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 22 页
第 23 页

年 海 归
政治家:孙中山、蒋介石 、周恩来、邓小平‥‥‥ 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胡适、蔡元培‥‥‥ 科学家:邓稼先 、李四光 、詹天佑‥‥‥
(3)教育
A.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 文化知识 B.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
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里根
“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渠道。推 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政治文明的跃迁。
思考
“民工潮”、“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等 事例都涉及什么事件?这是文化传播途径吗?
(2)人口迁徙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
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 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 17 页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少数
民族学习汉族文化,促进他们封建化,民族间的融合,为隋唐时期的统 一繁荣准备了条件。 元朝大一统后,大量人民迁居到边疆地区,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开
始了边疆的经济。
“走西口、闯关东” 1923年-1930年间移入东北达300万人,1937 年一年就达到70万人。此外,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也有 很多来自河南、陕西等省的农民。 1968年开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把城市文明扩散到农村。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PPT参考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PPT参考

2021/3/10
授课:XXX
4
• 37、材料一: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 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 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 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 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 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 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 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一定的 作用。
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
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个人、
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4分)③大众传
媒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成为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
对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
用。(4分)
2021/3/10
授课:XXX
6
• 38.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 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 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 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 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 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 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 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 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 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 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 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 一个正确的选择。
多样性
途径
么办)
促进文化传播 手段—现代信息技术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基本
矛盾
作用AB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科技
思想 运动
影 响
文化 发展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 相对稳定性(基本特征稳定,内涵因时而 变);
• 鲜明的民族性(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 族气派)
4、传统文化的作用:
• 如果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满足人们日益增 长的精神需求,就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 积极作用;
• 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 人的全面发展。
5、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 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
• 总的观点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体 来说就是要:
• ①认同本民族文化; • 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 ③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④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人类文 明繁荣进步。
5、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化沉淀,
从民族 文化看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伟大成就的重要标志。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
5、为什么要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 传播?
• (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 (3)文化交流的意义
6、怎样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 (1)尊重文化多样性应坚持的正确态度 • (2)尊重文化多样性应坚持的原则、要求 • (3)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
•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相互借鉴和吸 收,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共享人类文 明成果,对经济、政治也能产生极大的影 响。
4、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什么?
• 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 • 传媒(主要手段):历史上的传媒所经历
的发展阶段是口语→ 文字→ 印刷→ 电子→ 网络。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 众传媒,即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面 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媒介。大众传媒的出现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提纲

内蒙古海拉尔第三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多样性含义 原因 表现作用态度必要性原则 ⑴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⑵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因为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⑶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此外还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伦理、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

⑷文化多样性的作用①从文化本身来看,保持和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可使世界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不断繁荣和发展②从人类社会来看,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⑸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⑹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⑺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文化传播含义途径手段⑴文化传播的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⑵文化传播的途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

⑶文化传播的手段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成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⑴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第二单元复习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312

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第二单元复习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312

8、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注意: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注意:这个观点错。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0、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注意: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 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注意:不科学。文化创新还有另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 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注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 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疑 似 点)
1.区分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
第 二 单 元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 化的多元性是指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以及指导思想上的差异。 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 性的发展方向。 我们的态度是:提倡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多元性。
文 化 2.区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 传 族性、继承性、历史性、时代性 承 与 3.区分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传统文化、 创 优秀文化、先进文化 新 4.“海纳百川” 与“以我为主”统一
(一)知识网络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纵向网络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要求 第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文化 二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传播 单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元 文化继承性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 要求 化 文化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传 文化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 要求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复习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复习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利于促进人员往来,有利于增进文化交流与传播,便于 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外国了解中国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传统答案
中国铁路是中华文化传播的载体 之一,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利于 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化 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利于外国 民众了解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 在世界的传播;有利于中国民众了 解外国文化,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和 民族先进的文化成果;扩大中外人 员的交往。
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 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中医药,抗击疫情。在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方舱医院 采用百分百的中药汤剂治疗,同时也齐备西医的手段,包括吸氧、 输液等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使用。医护人员还会配合其他的 中医非药物治疗,如按摩、针灸、太极拳、八段锦等,提高患者 健康素质。在治疗的同时,医护人员还搜集治疗的结果进行中医 药临床疗效的科研。目前在对抗新冠肺炎还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 中医了重要的疗效,数以百计的确诊病例,中西协同救治病患取得 明确成果。
●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西医文化会发生交 流碰撞,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协作攻关,共同保护百姓安康。
● (3)对待中西医文化,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 (若回答出:要推动中医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 以促进中西医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等也可酌情赋分)
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 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态度)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原则) ③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 长,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特色。(交流与借鉴) ④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 (错误倾向)

2020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上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精品课件

2020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上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精品课件
8、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注意: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 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 9、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注意:这个观点错。社会实践是文化创 新的源泉。)
▪ 10、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注意: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 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 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北 京文博会举办的意义。(8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 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举办文博会,对社会发展有积 极的促进作用。(1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1分)举办文博会 ,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生产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 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 力和智力支持。(1分)
2011年11月,在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 会展出了陕西的大型3D网络游戏《黄帝》、台湾 “创意时尚汉字”等一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本 届文博会创下重点项目签约总金额263亿元的历 史新高;展示了大批体现中华文化内涵、整合现 代科技的民族文化产业;展示了大批来自海外的 文物;吸引了逾百万海内外游客参观,共享了一 场文化盛宴。组卷网
▪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树!
▪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 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 育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 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 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 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 、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坚持文明平等观,在文化交流借鉴中促进文化趋同
③秉持平等和尊重,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④坚持面向世界,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汲取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四、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 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个性)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 创新
实质
文化 发展
文化 传播
文化 继承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地位、作用)?


二、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三、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四、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一、文化多样性的含义、表现(地位、作用)?
1.含义: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 民族的独特标识。
考点集训
6.第三届文明古国论坛部长级会议于2019年11月27日在北京召开,会 议通过的《北京宣言》强调,所有的文明构成了人类共同的遗产, 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要 相互尊重,应共同努力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可持续发展。这要 求我们
①反对文明优越论,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考点集训
11.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 于2019年9月17日正式亮相,“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 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 克精神。“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体现了通过残奥 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可见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 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共性)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世界性 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辩证关系。
考点集训
1、2018年3月,中国--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技术研讨会在重庆开 幕,两国文物专家就文物保护经验进行交流并达成合作共识,对世界 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造像进行修复与保护。我国重视对文化遗产的 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化遗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①古村落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保护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要性+重要性)
1.必要性(地位):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 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文化传播的前提,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②文 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③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 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趋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考点集训
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古村落被建筑学家喻为“空间说书 者”,传承着文化和历史。然而,这些穿越千百年、印刻着历史记忆 的“说书人”,有的被不断加快的城镇化浪潮推倒,有的因村庄人口 流失而陷入“空心村”或破败坍塌的危局,令人唏嘘。我们要保护这 些古村落,是因为
考点集训
3.《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指出,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 尊重、包容互鉴,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 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这是基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融合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④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三、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原则)
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 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 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考点集训
4.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 其美”,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美人之美”是 指 A.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B.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D.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2.重要性(意义):①(引进来)有利于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 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②(走出去)有利 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提 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③(世界文 化)有利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尊重文化的多样 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 单元复 习(共52 张PPT )ppt精 品课件 ppt优 秀课件p pt下载p pt课件 高中政 治人教 版课件 完美课 件
专题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 单元复 习(共52 张PPT )ppt精 品课件 ppt优 秀课件p pt下载p pt课件 高中政 治人教 版课件 完美课 件
2.表现: (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了文化的长期积淀。地位:庆祝民族节
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作用:透 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意义: 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 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以名录方式 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 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