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_因子分析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_顾雪松
调研中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应用
调研中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应用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数据的快速增长和信息的爆炸式增加,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是两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们可以帮助研究者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理解,从而提炼出重要的因素和模式。
本文将分别对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调研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因子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变量之间关联性的统计方法。
它的目的是通过将变量聚集成更少的无关因子,以便提供更简化的数据分析结果。
在调研中,因子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潜在特征和结构,并从中找出一些重要的因素。
以市场调研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因子分析来确定顾客的消费行为和购买偏好。
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键因素,比如消费者的品牌偏好、价格敏感度、购买意愿等。
这些因素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并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
聚类分析是一种基于相似性度量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可以将相似的对象分为一组,同时将不相似的对象分到不同的组。
在调研中,聚类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调查样本进行分类,从而揭示出不同类别的特点和差异。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消费者购买习惯的调研,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将消费者分为不同的群组,比如高消费群体、低消费群体、品牌忠诚群体等。
这些群体的特点和差异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并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调研中具有很强的补充性。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可以挖掘数据背后的因素和结构,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模式。
而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将样本进行分类,找到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当然,在使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选择合适的变量和样本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需要确保选取的变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样本的大小和代表性也会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解释结果时,需要进行充分的解读和分析,而不仅仅依赖于统计结果。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间存在着程度不 同的相似性( 亲疏关系) , 将研究对
象分 为相对 同质 的群 组.
信息的情况下 , 将多个变量减少为少数几个 因子的 方法. 这几个 因子可以高度概况 大量数据 中的信
息, 这样 , 既 减少 了变 量个 数 , 又 同样 能再现 变 量之
间的 内在联 系 .
由于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定义形式不 同, 每种定
第2 9卷 第 4期( 上)
2 0 1 3年 4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
,
X p ) ’ 为可 观测 的随机 变量 , 要 寻找 公 因子 为 f = ( f l ,
f 2 , …, f q ) ’ , 则模 型 :
本文数据来源于大庆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
基 金项 目 : 大 庆 师 范 学 院 大 学 生创 新创 业训 练计 划 创 新 训 练 项 目( C X1 2 0 4 0 )
关键 词 :因子 分析 ; 聚 类分析 ; 综合 素 质 中 图分类 号 : G 6 4 5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2 6 0 X( 2 0 1 3 ) 0 4 — 0 1 9 1 — 0 3
由于我国大众化教育生源层次不 同, 学生的学
习和 生活 也较 以往更 为 多元 化 , 如 何 对学 生做 出科
1 . 2 聚类 分 析
用多元统计 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 价, 进而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学生做出更为合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姜明明;马丹【摘要】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并将学生做出科学的分类。
研究结果表明,和以往常用的两种方法(平均积点分和综合测评总分)相比,该方法更具科学性。
同时,利用多种聚类方法对学生做出的分类更加合理。
%Using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methods, analyze the students’achievements and get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ies, then classify the stud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scientific, compared with commonly used two methods (grade point average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core).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several kinds of clustering methods for students makes classification more reasonable.【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5页(P77-80,83)【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学生成绩;综合素质【作者】姜明明;马丹【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大庆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212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
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全国各地区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对全国30个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首先,我们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和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并可以解释这些因子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选择了GDP总量、人均GDP、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外资吸引等指标作为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几个综合指标,用于评价各个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接着,我们可以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是将样本划分为几个相似的类别,每个类别内的样本相似度高,而类别间的相似度较低。
我们可以通过聚类分析得到若干个类别,这些类别可以代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将市自治区进行分类,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参考。
最后,我们可以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
通过对因子得分和聚类结果的比较,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综合评价。
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各个市自治区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发展机会。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经济发展策略和政策的参考。
在实施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
指标的选择应当代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权重的确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综合考虑。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可以对全国30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方法能够降低数据的维度,提取出关键的因子,并对样本进行分类。
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基于聚类-灰色关联分析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摘要 : 构 建 合 理 的绿 色 产 业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是 绿 色 产业 评 价 的关 键 。根 据 绿 色 产 业 的 内 涵 , 依 据 信 息 重 复 指 标 的 剔 除 标 准 和 加 权灰色关联度最 大的指标筛选标准 , 利 用 R 聚类 一 灰 色 关 联 度 分 析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定 量 筛 选 指 标 , 构 建 绿 色 产 业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主 要创新与特 色 , 一是通 过离差平方和法对评价指 标分准则层聚类 , 保 证 筛 选 后 不 同 指 标 反 应 的信 息 不 重 复 ; 二 是 通 过 灰 色 关 联 分 析
基于聚类一灰色关联分析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顾 在 浜 . 一 , 石 宝峰 , 迟 国泰
( 1 . 辽宁师范大学 ,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1 ;2 . 大连理工大学 工 商管理学院 ,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1 ; 3 . 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1 )
求 解 R聚类 同 类 指 标 中各 指 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 权 灰 色 关 联 度 , 遴选关联度最 大的一个指标 , 保 证 遴 选 出 的指 标 对 绿 色 产业 评 价 影 响 最 大 ; 三 是 通 过 R聚 类一 灰 色 关 联 分 析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定 量 筛 选 指 标 , 构建 2 2 个 指标涉及 绿色 生产 、 绿色 消费 、 绿 色 环 境 三 个 准 则 层 的绿 色 产 业评价指 标体系 。 关键词 : 绿 色产业评价 ; 指标筛选 ; 灰色关联分析 ; 指 标 体 系
Ab s t r a c t : Es t a b l i s hi n g a r e a s o n a bl e g r e e n i nd u s t r y e v a l ua t i o n i n d i c a t o r s s y s t e m wa s t h e k e y o f g r e e n i n d u s t r y e v a l u a t i o n.Ac c o r di n g t o t h e c o n— n o t a t i o n o f g r e e n i n d u s t y, r a n d t h e s t a n d a r d f o e l i mi n a t i n g d u pl i c a t e i n f o m a r t i o n a n d t he s t a n d a r d o f t h e ma x i mu m we i g ht e d g r e y r e l a t i o na l g r a d e, t h i s p a p e r c o n s t r u c t e d a n g r e e n i n d us t r y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i c a t o s r s y s t e m t h r o u g h q u a nt i t a t i v e a p p r o a c h e s o f R c l u s t e r a n d g r e y r e l a t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 . Th e c o n t r i — b ut i o n s h o we d t h a t , ir f st l y, i t us e d t h e me t h o d o f s q ua r e— s u m o f d i s p e si r o n t o c l a s s i f y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i c a t o r s c r i t e io r n o f t h e s a me g ui d e l i n e, wh i c h e ns u r e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i n d i c a t o s r r e l f e c t i n g i fo n m a r t i o n t h a t wa s di f e r e nt . S e c o n d l y, i t u s e d t h e re g y r e l a t i o n a na l y s i s t o s o l v e he t we i g h t e d re g y r e l a t i o n a l ra g d e o f e a c h i n di c a t o r o f t he s i mi l a r , he t n s c r e e n e d he t i n d i c a t o r t h a t c o n t a i n e d he t ma x i mu m we i g ht e d re g y r e l a t i o n a l g r a d e, wh i c h e n s u in r g he t s e — l e c t e d i n d i c a t o r wa s he t mo s t s i g n i ic f a nt i n f l u e nc e t o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r e s u l t . h i T r d l y, t h r o u g h q ua nt i t a t i v e a p p r o a c h e s o f R c l us t e r a n d re g y r e l a t i o n l a a n a l y s i s , e s t a bl i s h e d t h e g r e e n i n du s t r y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i c a t o r s s y s t e m c o mp o s e d o f 2 2 i n d i c a t o s r t h a t i n c l u d e d t h r e e g u i d e l i n e s: Gr e e n p r o d u c t i o n, re g e n c o n s u mp t i o n a n d g r e e n e n v i r o n me n t . Ke y wo r d s: g r e e n i n d u s t y r e v a l ua t i o n; i n d i c a t o r s c r e e ni n g; g r e y r e l a t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 ; i n d i c a t o s r s y s t e m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模型——基于聚类和因子分析法
关键 词 :农业现代化
评价指标体 系 聚 类分析 因子分析
“ 三农 ”问题 长期以来都 是党中央 、国务 院关注的重 点
和焦 点 。促进农 业现代化发 展 ,首当其冲是 要设计一套农 业
一
( )当前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存在的主要不足 二 是指标数量偏 多 。现有指标体 系一 般都比较繁琐 ,二
【 农韭 发展 1
农业经济
2l 02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模型
基 于 聚 类和 因子 分析 法
◎沈
摘
琦
胡资骏
要 :以辛岭 、பைடு நூலகம்和平 《 国农 业现代 化发展 水平评价指标体 系的构建和测算》提 出的指标体 系为例 ,将原有 1 个评 我 2
价指标精 简为9个 ,并 用 因子分 析法取代 了原有 的层 次分析 法,有效 克服 了权 重设 置主观 性较 强的不足 。最终计算结果表
一
标 ;而河北省制定 的则包括 5 2 项指标等。 类 3
三、 改进 思路 的具体 实践
※基金 项 目:重庆市科委软 科学项 目 “ 农业技 术创新过程及优 化研究— —基于重庆地 区的经验研 究”( 编号 : s 2 1c -k A 1 ) cc01 r 01 t x x
一
3 一
l 巫发展 】 农 为 了检 验改进 思 路 的可行性 ,本文 选用辛 岭 、蒋和 平 路对 这 l个指标 进行 简化 。 ( 2 本文所 有计算样 本数据 来源于 《 国农业现代化发 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一文 19 一C 9年 度 《 国农 村 统 计 年 鉴 》 和 《 国 统 计 年 我 9 0- X 22 中 中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地方标准评估方法构建
学术研讨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地方标准评估方法构建■ 韩 鹏 李 锋 陈晶照(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摘 要:对现行的地方标准展开评估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地方标准在标准体系中的作用。
结合现阶段标准评估方法多以定性方法或专家评分法为主的现状,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地方标准的评估指标,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
并以江苏省高速公路施工班组管理地方标准为例,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后续地方标准的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标准,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标准评估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6.009Construction of Local Standards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FactorAnalysis MethodHAN Peng LI Feng CHEN Jing-zhao(JSTI Group Co., Ltd.)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local standards can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local standards in the standards system. Considering that the current standards evaluation methods are mainly qualitative methods or expert scoring methods, this paper use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local standards, and furtherly uses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s of the criterion layer and the index layer. Taking the local standards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team manage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it verifi es the scientific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evaluation of local standards.Keywords: local standard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ctor analysis method, standards evaluation0 引 言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作为标准化工作中必要的一部分,是形成标准化闭环管理的重要措施[1]。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提高“学生评教”的有效性研究
Ro ae Fa t tr t td corPat n e
1 引言 .
近年来 , 伴随着高校连续几年 的大 规模 扩招所带来 的是整 个社 会对 高等 教育教学质量 以及人 才培 养质量 的关 注, 对大学进行教学评价成为~个备受 瞩 目的热点 问题 。大学 教学 评价 展现 在教学领域 中表 现为林 林 总总 的或宏 观、 或微观 、 或整体 、 或个 体的教学评价 实践活动 , 这些实践活动给大学教学活 动以深刻的影 响 , 在某种程度上也引导 着大 学教学活动的发展 , 给高等教育领 域 带 来 了正 面 的和 负 面 的许 多 问题 。 学生评价 任课 教师 的课 堂教 学质 量( 以下简称“ 学生评 教” 是这 些教学 ) 评价 实践 活动其 中之 一。 国内外 专家 理论 和实践 的研究 证 明学 生 的评 价是 可靠 和有效 的, 学生的反 馈信息是 促进 教师改进 教学必 要 的组成 部分 。 目前 学 生评 教 已 经 成 为 大 学 管 理 教 师 的 一 种 方 式 和 手段 。 成功 的学 生 评 教 有 助 于 对 教 师 履 行职费 隋况 和教学效果进行 价值 判断 , 但是在实际实施学 生评教过 程中 , 高校 管理 者只是通过评 价将 教师 划分 为不 同等级 , 然后辅 以不 同 的奖惩 措施 , 以 达到表彰先进 , 激励 后进 的 目的 , 忽视 了学 生评教 的指导性作用 , 进而使教师 和 学 生 对 学 生 评 教 的 结 果 产 生 不 良情 绪, 降低 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 为此 , 笔者认为对学生评教结果进 行分析研究 , 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是 很有必要的。
基 于 因子 分 析 和 聚 类分 析 提 高 “ 生评 教 ’ 学 ’ 的有 效 性 研 究
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及优缺点
主成分分析:利用降维(线性变换)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主成分),用综合指标来解释多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结构,即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使得主成分比原始变量具有某些更优越的性能(主成分必须保留原始变量90%以上的信息),从而达到简化系统结构,抓住问题实质的目的综合指标即为主成分。
欧阳学文求解主成分的方法:从协方差阵出发(协方差阵已知),从相关阵出发(相关阵R已知)。
(实际研究中,总体协方差阵与相关阵是未知的,必须通过样本数据来估计)注意事项:1. 由协方差阵出发与由相关阵出发求解主成分所得结果不一致时,要恰当的选取某一种方法;2. 对于度量单位或是取值范围在同量级的数据,可直接求协方差阵;对于度量单位不同的指标或是取值范围彼此差异非常大的指标,应考虑将数据标准化,再由协方差阵求主成分;3.主成分分析不要求数据来源于正态分布;4. 在选取初始变量进入分析时应该特别注意原始变量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最小特征根接近于零,说明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优点:首先它利用降维技术用少数几个综合变量来代替原始多个变量,这些综合变量集中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其次它通过计算综合主成分函数得分,对客观经济现象进行科学评价。
再次它在应用上侧重于信息贡献影响力综合评价。
缺点:当主成分的因子负荷的符号有正有负时,综合评价函数意义就不明确。
命名清晰性低。
聚类分析:将个体(样品)或者对象(变量)按相似程度(距离远近)划分类别,使得同一类中的元素之间的相似性比其他类的元素的相似性更强。
目的在于使类间元素的同质性最大化和类与类间元素的异质性最大化。
其主要依据是聚到同一个数据集中的样本应该彼此相似,而属于不同组的样本应该足够不相似。
常用聚类方法:系统聚类法,K均值法,模糊聚类法,有序样品的聚类,分解法,加入法。
注意事项:1. 系统聚类法可对变量或者记录进行分类,K均值法只能对记录进行分类;2. K均值法要求分析人员事先知道样品分为多少类;3. 对变量的多元正态性,方差齐性等要求较高。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因子得分系数
Component
1
2
.225
- .036
.175
.073
.179
- .062
- .081
- .082
- .043
.347
- .004
.330
- .097
- .019
.238
.009
- .004
.342
.239
.002
.115
- .040
- .064
.014
3 - .090 - .034 .049 .414 - .026 - .025 .409 - .110 - .044 - .111 .135 .282
Fi=#i1x1+#i2x2+…+#ipxp( 1, 2, …,m)
( 2)
得到评价对象在各个公因子的得分。
2、模 型 的 实 现 步 骤
该模 型 的 实 现 采 用 SPSS 统 计 分 析 软 件 , 实 现 步 骤 一 般
分为五步:
第一步 确定待分析的原有若干变量是否适合因子分
析;
第二步 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关键因子;
Total
% of Cumulative
Variance
%
5.755 47.958 47.958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A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范文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A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A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财务绩效进行评价。
通过分析A公司的财务数据,揭示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A公司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其财务绩效评价对于了解企业运营状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A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旨在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同行业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A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降维技术将多个财务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数据来源方面,本文选取A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报告数据,包括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
四、因子分析法的应用1. 指标体系构建根据财务绩效评价的需要,本文选取了反映A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多个指标,包括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等方面。
2. 数据处理与因子提取对选取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
通过计算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矩阵,得到特征值、贡献率等指标,确定主成分因子。
3. 因子旋转与解释对提取出的主成分因子进行旋转,使其更具有解释性。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解释各因子的含义及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4. 因子得分与排名根据各因子的得分系数,计算A公司各年度的因子得分,并进行排名。
通过比较不同年度的得分及排名,分析A公司财务绩效的变化趋势。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1. 因子分析结果通过因子分析,本文提取了反映A公司财务绩效的几个主成分因子,包括盈利能力因子、营运能力因子、偿债能力因子和成长能力因子。
各因子对A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但都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 因 子 分 析 :聚 类 分 析 ;教 学 质 量 综 合 评 价
●
●
t
a
pl
a
‘
‘
●
02
X
F
简记为
x
=
:
。
AF+
一
、
引言
一
其中 位教 师 的教学 质量有很 多指 标
,
‰‰
…
e
基 .
,
X I, X : ,
X
。
表 示 教 学 评 价 中 的各 指 标 是 均 值 为零
, ,
、
标 准 差 为 1 的标 准化变量
,
为 了迎 接 本 科 教 学 评 估 西 安 邮 电学 院应用 数 理 系组 织
学 生 首次 对数理 系 20 位 青年教 师 的教学质量进 行评 价打
安 邮 电学 院 中 青 年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项 目 编 号 : 10 5 0 4 3 3 )
—
。
维普资讯
相 伴 概 率 为 00 0 . ,小 于 显 著性 水 平 0 5 0 。 。故 适合 做 因子 分 0
析。
表 1 KM0 n ret e t a d Bat ts T s l
。9 6l 2 95 8 5 。5
6 6 .o o 0
K MO检 验 B r e 球 形 检 验 A P o . h — q ae at t S lt P rx C i S u r
一
聚类分析综合评 价方 法
。
该 方
基 于 因 子 分 析 和 聚 类分 析 的教 质 量 综 合
法 利 用 多元 统 计 分 析 中 的 因 子 分 析 理 论 和 聚 类 分 析 方 法 建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的安徽省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1 前 言
市 技术 创新 指 标 体 系 ,并 用 聚 类 分 析 法 对 其 进 行 分 类 分析 和评 价 。
2 指标 选取
约瑟夫 ・ 熊彼特在 《 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
提出 “ 创新 ” 的概念 以来 ,创新 已成 为 国际上 国家或 地 区提升竞 争力 的关 注焦点 ,也 被视 为 国家或 地 区经 济 发展和社会 进步 的潜 在核 心竞 争力 ¨ J 。城市 技术 创 新 能力 的高低 是支撑所 在 国家技 术创 新能 力高 低 的重 要 支柱 。S t e r n 、P o r t e r 和F u r m a n认为一个 区域 的创 新 能力 由生产一 系列相关 的创 新产 品 的潜力 确定 ,最 重 要 的 因素 是 R &D存 量 ,无 论 是 企 业 R & D还 是 政 府 R & D,都能 资 助 新 技 术 、发 明 、设 计 和 创 新 生 产 方 式 ,从 而影 响创 新 能 力 的 R & D边 际 产 出 。我 国学 者 在 国家 创新 系 统 和 区域 创 新 系统 上 的研 究 也 取 得 了 可 喜 的成就 ,其 中很 多 思 想 为 评 价 城 市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的研 究提 供 了重要 的理 论依 据 。 客 观地 评 价 一个 城 市 的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可 以很 好地 了解 城 市 所 属地 区或 国 家 的创 新 状 况 ,不 1 o f P u b l i c A f f a i r s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C h i n a , H e f e i 2 3 0 0 2 6 , C h i n a )
浅议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学生就业分类指导模型设计中的应用
浅议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学生就业分类指导模型设计中的应用作者:施晓晗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第12期摘要合理的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对职校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分析职校现有的“学积分”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该不足,在“学积分”管理系统中引入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建立学生就业分类指导模型,并运用SPSS19.0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实现。
该模型的运用有助于职校实现分类指导教学,其结果也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关键词因子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学生就业分类指导引言目前的学生分类指导模型一般采用单一模型,鲜少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学生科学的分类,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其结果也更有说服力,更具准确性和合理性。
在某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积分”制度中,仅仅是学生的成绩按照特定的方法转化成积分,并按积分的排名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优、奖惩等,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这种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在职校“学积分”管理系统中,采用多元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的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从学生的现有专业课程成绩中挖掘其潜在能力,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职位能力要求,可给出其毕业时的就业指导建议。
1 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从多个变量指标中选择出数量较少的几个综合变量指标,以再现出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一种降维的多元统计方法[1]。
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学生成绩的各个专业课程科目进行分类。
具体分析实例如下:(1)选取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商贸系2014级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20名学生的14门专业课程成绩作为因子分析的对象。
(2)应用条件分析。
运用SPSS 19.0软件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建立原始数据矩阵的相关系数矩阵R,并对相关系数矩阵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得到KMO值为0.628>0.6,Bartlett检验的P值为0.000(3)提取公因子。
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以及他们各自的优缺点。
主成分分析就是将多项指标转化为少数几项综合指标,用综合指标来解释多变量的方差- 协方差结构。
综合指标即为主成分。
所得出的少数几个主成分,要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变量的信息,且彼此不相关。
因子分析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丢失,将众多原始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因子变量,以及如何使因子变量具有较强的可解释性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是依据实验数据本身所具有的定性或定量的特征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组归类以了解数据集的内在结构,并且对每一个数据集进行描述的过程。
其主要依据是聚到同一个数据集中的样本应该彼此相似,而属于不同组的样本应该足够不相似。
三种分析方法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本文力图将三者的异同进行比较,并举例说明三者在实际应用中的联系,以期为更好地利用这些高级统计方法为研究所用有所裨益。
二、基本思想的异同(一) 共同点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都是用少数的几个变量(因子) 来综合反映原始变量(因子) 的主要信息,变量虽然较原始变量少,但所包含的信息量却占原始信息的85 %以上,所以即使用少数的几个新变量,可信度也很高,也可以有效地解释问题。
并且新的变量彼此间互不相关,消除了多重共线性。
这两种分析法得出的新变量,并不是原始变量筛选后剩余的变量。
在主成分分析中,最终确定的新变量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如原始变量为x1 ,x2 ,. . . ,x3 ,经过坐标变换,将原有的p个相关变量xi 作线性变换,每个主成分都是由原有p 个变量线性组合得到。
在诸多主成分Zi 中,Z1 在方差中占的比重最大,说明它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最强,越往后主成分在方差中的比重也小,综合原信息的能力越弱。
因子分析是要利用少数几个公共因子去解释较多个要观测变量中存在的复杂关系,它不是对原始变量的重新组合,而是对原始变量进行分解,分解为公共因子与特殊因子两部分。
公共因子是由所有变量共同具有的少数几个因子;特殊因子是每个原始变量独自具有的因子。
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学生成绩综合评价
立 综合评 价指标 和公 共 因子分析 指标来进 行学 生
成绩 评价 和具 体的优势 、 势的度 量. 劣 该方 法一方
面避 免 了单 指标 的片 面性 , 重 要 的是 在 构造 综 更
合评 价指标 值时 所涉及 的权数 都是通 过数学 变化
德 、 理 、 物 、 理 、 乐 、 育 和劳 动技 术 作 为 物 生 地 音 体 变量 , 分别 用 z , 。 … , 。来 表示 , z , z: 用 “ 表示 第 i
差 , 可直 接用 F , 2 … , 的 线性 组 合 来表 示 则 F , F
X 忽 略 特 殊 因子 e , 后 就 可 以 用 变 量 的 观 测 而 然
晰地 揭示 影响 学生 成绩 的主 要 原 因 , 促 进学 生 对
能 力 不 断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指 导 作 用 [ ] 而 聚 类 分 3 .
函数与 特殊 因 子之 和来 描 述 原 来 观 测 的每 一分
量 . 设 评 价 的 总 体 有 P个 成 绩 ,/ 学 生 , 子 假 7个 " 因
表 1 KMO( ie — Me e — Oli ) Kasr yr kn
检 验 和 巴特 利 特 球 度 检 验 结 果 表
KMo检 验 值 。 5 65
要对 因子载荷 矩 阵 进 行 正 交旋 转 或斜 交 旋 转 . 通
过旋 转坐 标轴 , 每 个 因 子 负 荷 在新 的 坐标 系 中 使
能 有 困难 , 此 , 得 出 较 明确 的分 析 结果 , 往 因 为 往
助 S S 1 软 件对 该案 例进 行 因子 分 析 和聚 类分 P S3
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医院医疗绩效
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医院医疗绩效
顾晓鸣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统计》
【年(卷),期】2008(025)001
【摘要】为了合理评价我院2003~2005年各月的医疗绩效,搜集了门急诊量、出院人数等12项相关指标数据(表1)。
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院有关月份的医疗绩效进行定量分析、排序,从而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异,为医院管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3页(P50-51,54)
【作者】顾晓鸣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信息科,201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因子分析法探讨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J], 陶凤;陈兴玲;江恒君;胡毓秀
2.灰色关联因子分析法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以企业盈利能力综合评价为例 [J], 刘攀;冯长焕
3.灰色关联因子分析法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以企业盈利能力综合评价为例 [J], 刘攀;冯长焕
4.因子分析法在综合评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中的应用——甘肃省各地(州、
市)1990年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J], 王仁曾;肇英杰
5.高校绩效评估量化方法研究评价——论因子分析法在高校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J], 张国玉;余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分类——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分类——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
析方法
顾天竹
【期刊名称】《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本文从教育投入、参与和产出这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和分类,进一步描述和分析其差异性,为各地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为缩小区域间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作出贡献。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顾天竹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9.21
【相关文献】
1.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分类 [J], 申新鑫
2.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我国高等学校的分类研究 [J], 薛新龙;李立国
3.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我国高等学校的分类研究 [J], 薛新龙;李立国;
4.我国西北五省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研究\r——基于因子分析法 [J], 王烁;张春海
5.我国西北五省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 [J], 王烁; 张春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 第4期2010年4月科 学 学 研 究S t u d i e s i nS c i e n c e o f S c i e n c e V o l .28N o .4A p r .2010文章编号:1003-2053(2010)04-0508-07基于聚类-因子分析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顾雪松,迟国泰,程 鹤(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4)摘 要:根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海选科学技术评价指标,利用R 聚类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筛选指标,构建了科学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R 聚类将同一准则层内的指标分类,使不同的类代表科技评价的不同方面。
二是通过因子分析筛选出各个类中因子载荷最大的指标、并剔除其他指标,既保证了筛选出的指标在所在类别中对评价结果影响最显著、又避免了同一类指标的信息重复。
三是研究结果表明,最终建立的指标体系用18%的指标反映了98%的原始信息。
四是通过科技进步贡献率、万元G D P 综合能耗等指标反映了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内涵。
五是在国际权威机构典型观点高频指标基础上进行客观数据筛选的指标体系,兼具专家知识和客观实际的双重信息。
关键词:科技评价体系;科技评价指标;科学发展;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N 945.16;F 20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9-06-11;修回日期:2009-10-1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06&Z D 039);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D U T H S 2007101) 作者简介:顾雪松(1984-),男,辽宁抚顺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评价。
迟国泰(1955-),男,黑龙江海伦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评价。
程 鹤(1983-),女,吉林松原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评价。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根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筛选出对科学技术评价有重要影响的代表性指标。
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是科学技术评价的关键。
如果指标体系不合理,则无论采用什么评价方法,评价结果都不会有任何意义。
(1)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一是国外权威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
代表性的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E C D )[1]、瑞士洛桑国际管理研究院(I M D )[2]、世界银行(W o r l dB a n k )[3]等建立的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国内权威机构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
代表性的有中国科学技术部建立的科技发展评价指标体系[4]。
以上两类指标体系虽然权威性强,但是偏向于宏观层面各个国家科学技术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不适合不同一国之内不同地区微观层面的评价。
三是学术文献整理得出的评价体系。
代表性的有唐炎钊建立的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5]。
吴强等用文献聚合分析建立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6]。
T i s d e l l C l e m 等针对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7]。
S h i n i c h i K o b a y a s h i 等在日本建立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8]。
H a r i o l f G r u p p 等建立的评价国家科技政策的指标体系[9]。
这类指标体系存在反映同一科技信息的多个重复指标,指标体系庞杂。
(2)科学技术评价指标筛选方法的研究现状一是基于专家经验的主观筛选方法。
孙兰学从科学技术评价的内涵出发对科技创新评价指标进行筛选[10]。
专家主观筛选法存在的问题是单纯依靠指标的含义和个人经验,主观随意性强。
二是客观的评价指标筛选方法。
范柏乃等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进行筛选[11]。
郭冰洋筛选农业科技现代化评价指标[12]。
赵金楼等建立了科技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阶段式综合筛选方法[13]。
客观筛选法存在的问题是过度依赖于指标数据,忽略了指标的实际含义。
DOI :10.16192/j .cn ki .1003-2053.2010.04.021 第4期顾雪松迟国泰程 鹤:基于聚类-因子分析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根据科学技术评价的内涵海选与初筛指标的基础上,利用R聚类和因子分析定量筛选指标,建立了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1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1.1 国际权威机构典型观点高频指标的海选思路(1)准则层的设置:通过设置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两个准则层来体现国际权威机构经典观点的高频指标[1-4]原则。
通过设置科技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准则层来体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2)指标的选取:通过R&D经费、R&D经费/G D P等指标反映国际权威机构经典观点的高频指标[1-4]原则,通过科技进步贡献率等指标反映全面与协调发展原则,通过万元G D P综合能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反映可持续发展原则。
1.2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的可观测性原则根据可观测性原则初步筛选指标。
删除海选指标中数据无法获得的评价指标,使初步筛选后的指标满足可观测性,能够实际应用。
1.3 指标客观数据的聚类与因子分析筛选思路(1)通过R聚类将同一准则层内的指标分类,使不同的类代表科技评价的不同方面。
(2)通过因子分析筛选出各个类中因子载荷最大的指标、并剔除其他指标,既保证了筛选出的指标在所在类别中对评价结果影响最大,又避免了同一类指标的信息重复。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理2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2.1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的海选以国际权威机构经典观点的高频指标[1-4]为重点,结合文献梳理[5-12]和调查研究进行指标的海选。
根据可观测性原则将数据无法获得的海选指标删除,保证初步筛选后的指标体系可以量化。
2.2 指标筛选前的数据标准化(1)正向指标的标准化正向指标指数值越大表明科技发展越好的指标。
设:p i j–第j个评价对象第i个指标标准化后的值;V i j–第j个评价对象第i个指标的值;n–被评价的对象数。
根据正向指标标准化公式,p i j为[15]:p i j=V i j-m i n1≤j≤n(V i j)m a x1≤j≤n(V i j)-m i n1≤j≤n(V i j)(1) (2)负向指标的标准化负向指标指数值越小表明科技发展越好的指标。
负向指标标准化公式为[15]:p i j=m a x1≤j≤n(V i j)-V i jm a x1≤i≤n(V i j)-m i n1≤j≤n(V i j)(2) 式(2)各个符号的含义与式(1)相同。
2.3 指标类别提取的R聚类(1)通过R聚类划分每一个准则层下的指标类别与数量一是将反映信息重复的指标归为一类,使不同的类代表科技评价的不同方面。
二是保留每一类指标中信息含量(因子载荷)最大的一个指标。
这就既保证了从不同的类中筛选出的指标反映信息不重复,又保证了筛选后的指标体系能够全面覆盖科技评价的各个方面。
对准则层内的指标聚类而不对整个指标体系聚类的原因是:定量的聚类方法根据数据关系对指标分类而没有考虑指标的实际含义,按准则层聚类保·509·科 学 学 研 究第28卷 证了聚类指标在含义上有关联,避免了将数据相关性强但含义上毫无关联的指标聚为一类。
(2)R 聚类的基本模型采用离差平方和法对评价指标R 聚类。
设:把n 个评价指标分成l 类;S i -第i 类的离差平方和(i =1,2,…,l );n i -第i 类的评价指标个数;X i (j )-第i 类中的第j 个评价指标标准化后的样本值向量(j =1,2,…,n i ); X i -第i 类指标的样本平均值向量,则第i 类的离差平方和S i 为[16]:S i =∑n i j =1(X (j )i- X i )′(X (j )i- X i)(3) k 个类的总离差平方和S 为[16]:S=∑ki =1∑nij =1(X (j )i - X i )′(X (j )i- X i)(4) 离差平方和聚类法的具体步骤[16]:①将n 个评价指标看成n 个类。
②将n 个评价指标中任意两个合并成一类其他不变,这样有n (n -1)/2种合并方案。
根据式(6)计算各合并方案的总离差平方和,按总离差平方和最小的合并方案进行新的分类。
③重复步骤②直到最后分类数目为l 。
(3)聚类数目的确定聚类分析的分类数目l 一般人为给定,为了避免分类数目确定的主观随意性,对聚类后每一类的指标进行非参数K-W 检验[12]以判断聚类数目l 的合理性。
非参数K-W 检验的原假设是不同的指标在数值特征上无显著差异。
检验聚类数目合理性的做法是:对聚类后每一类的指标进行K-W 检验,如果每一类的显著性水平S i g >0.05,则接受原假设,即同一类指标间无显著差异,聚类数目合理;如果某一类的显著性水平S i g ≤0.05,则拒绝原假设,即同一类指标间有显著差异,聚类数目不合理。
2.4 信息含量最大指标筛选的因子分析(1)因子分析的基本模型因子分析的实质是将观测指标表示为少数“公因子”的线性组合。
因子分析的模型为[17]:X i =a i 1F 1+a i 2F 2+...+a i k F k +εi(5) 其中,X i (i =1,2,…,m )-第i 个指标;F j (j =1,2,…,k )-第j 个公因子;αi j -第i 个指标在第j 个公因子上的负载,称为因子载荷;εi -只影响指标X i 的特殊因子;k -公因子个数;m-指标个数。
因子分析的具体步骤[17]:①求标准化指标值的相关系数矩阵R m×m 。
②求矩阵R 的特征值λj (j =1,2,…,m ),λj 表示第j 个公因子F j 所解释的原始指标数据的总方差,则公因子F j 对原始指标数据的方差贡献率w j 为:w j =λj /∑mj =1λj(6) ③将特征值λj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85%的要求选取前k 个特征值对应的公因子建立因子分析模型,λj 与αi j 的关系为:λj =∑mi =1a 2i j(7) (2)因子分析对评价指标的筛选因子载荷的绝对值 αi j 反映了指标i 与公因子的相关性, αi j 越大表明指标i 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越显著,越应当保留; αi j 越小则表明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越弱,越应当剔除。
因子分析保证了用少量在公因子上载荷大的指标有代表性的反映原始信息。
在R 聚类的基础上用因子分析筛选指标与现有研究[10-13]的差别及特色在于:一是每一类中只选择一个因子载荷最大的指标而剔除其它指标,解决了单纯剔除少量相关系数极大的指标导致筛选后的指标仍然存在信息重复的问题;二是在每一类中均有指标入选,解决了筛选后的指标所反映的信息无法覆盖评价的所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