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温病中的清、下、补法(上)-PP讲义T课件

合集下载

温病的概念PPT课件

温病的概念PPT课件
• 1、急性发热特点的多种急性传染病(除外破伤 • 风、狂犬病等少数) • 2、急性发热特点的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大叶 • 肺炎、支气管肺炎 • 3、一些非感染性的发热性疾病———中暑、风 • 湿热、红斑狼疮等
温病≠传染病
二、温病的命名
温病
发病季节
春温、冬温
四时主气
风温、暑温、 湿温
临床特点
大头瘟、烂 喉痧

• 昏、痉、厥、脱----温病四大重症。
第二节 温病的范围、命名和分类
一、温病的范围
一般把外感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 属于温病的范围。
本教材论述的温病范围以四时温病为主,包括: 风温(包括冬温)、春温、暑温、暑湿、湿温、秋 燥、伏暑、大头瘟、烂喉痧、温疫等。
现代中医温病包括的西医 疾病范围
特点
• 流行性有大小之别?与病邪本身的性质、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
• 大流行 • 小流行 • 散在发生
3、季节性
含义:是指有的温病只发生于某一特定 季节,有的温病则在某一季节发生较多。
-“四时温病”
• • 风热病邪
春季
夏季
• 暑热病邪
秋季
• 燥热病邪
冬季
• 风热病邪
4、地域性
含义:温病的发生和流行又常表现出一定 的地域性,即某些温病在某一地域较为多见, 而在其它地域则少见。甚至仅在某一地区发生。
叶天士《温热论》:“吾吴湿邪害人最广”
• 岭南(两广、云南、 贵州)多“瘴气” (湿热环境)
湿热类温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 ——(岭南热病学)
• 三、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
卫 气 营 血
上焦 中焦 下焦
叶天士
“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吴鞠通

《温病学第六章》PPT课件

《温病学第六章》PPT课件

2021/5/7
宁夏医学院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
9
3、邪正消长:
权衡感邪的轻重,正气盛衰,温病最易 伤津应时时顾护津液。
2021/5/7
宁夏医学院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
10
4、针对特殊症状:
神昏-开窍、痉厥-熄风、斑疹-化斑 透疹、虚脱-固脱等,总之根据症状分 别采用相应的治法。
2021/5/7
宁夏医学院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
口渴,心烦
湿 治法
等。
2021/5/7
宁夏医学院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
22
运用要点:
(1)用药不避辛温; (2)掌握解表寒、祛暑、化湿三个环节。
2021/5/7
宁夏医学院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
23
(一)泄卫透表法 3
治 定义 法
作用 主治 证候
方药
宣 用芳香宣透之 宣 表 化 湿热 恶 寒 微 热 , 藿 朴 夏
湿热秽浊
苔腻白如积粉而
之邪的一
舌质红绛甚或紫
种治法。
绛。
2021/5/7
宁夏医学院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
45
运用要点:
(1)用药偏温燥; (2)辨证要点在湿浊偏甚。
2021/5/7
宁夏医学院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
46
(三)和解祛邪法 4
治法 定义
作用
主治
和解 是用和解表 和解表 疟疾 截疟 里,截疟化 里,截 法 痰之品治疗 疟化痰。
表 品以疏化肌表 湿
病邪 头 昏 重 如 蒙 ,苓汤。
化 湿邪的一种治
侵于 身 体 困 重 ,
湿法
卫表 四 肢 酸 楚 ,
者 少汗,胸闷
脘痞,苔白
腻,脉濡缓
2021/5/7

温病学PPT(第5章 温病的治疗与预防)

温病学PPT(第5章 温病的治疗与预防)

裘沛然
程门雪
1.泄卫透表法
概念:通过解表,透邪外出以解除温病初起在卫 分病邪的一类治法。
适用范围:温病初起,邪在卫表。 作用:发汗、疏表、透疹。
现代研究
发汗 、解热作用 调节机体免疫力 抗炎作用 祛痰、止咳、平喘作用 祛除病原微生物及毒素 心血管活性作用
分类
疏风散热:桑菊饮、银翘散 解表清暑:新加香薷饮 宣表化湿:藿朴夏苓汤 疏卫润燥:桑杏汤
正如华岫云在《临证指南医案》 中所说的: “立法之所在,即理之所在, 不遵其法,则治不循理矣。药 味分量或可权衡轻重,至于治 法,则不可移易”。
(二)温病治疗的立法依据
(1)审病因: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 (2)辨病机:谨守病机 知常达变 (3)察邪正:扶正祛邪 邪去正安
(三)温病治法的应用:知常达变
疏风散热
代表方:桑菊饮、银翘散 主治:风温初起,风热病邪袭于肺卫 用药多为轻清透发之品 配伍清热解毒药 少佐辛温解表之品 可配伍宣肺清肺化痰止咳药及利咽药
解表清暑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 主治:夏月感受暑湿,复受寒邪侵犯肌 表 所用之药由解表寒、清暑热、化湿邪 组成 使用香薷必须掌握其适应证
宣表化湿
• 邪在肺卫

药性--轻扬上浮 质地--质轻如羽 剂量--宜小 煎煮--宜短
中焦病证
以祛邪为主 邪去而正自安 湿热蕴阻证 清热化湿并施
下焦病证
用质重沉降的药物。 用药多滋腻厚味之品 多为介石重镇之品。
知常达变
知常:强调区分温病的病变阶段、层次 而采用不同的治法
达变:灵活运用
(四)温病的主要治法
是否都要发汗 误汗 不失汗 必须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邪兼挟
2.清解气热
概念:以清泄气分邪热之品以解除气分无形邪热 的一类治法,又称“清气法”。

《温病常用治法研究》PPT课件

《温病常用治法研究》PPT课件

医学PPT
6
▪ 到了晋代《肘后方》中以辛温解表与寒 凉清热药并用,治疗热性病邪在表者,又 有了一些新的方剂,如葛根解肌汤治疗伤 寒一、二日,药用葛根、芍药、麻黄、大 青叶、甘草、黄芩、石膏、桂、大枣等。
▪ 并且还有一批由解表药与清热解毒药相 配伍的方剂,如黑奴丸(又名水解丸),该方 由麻黄、大黄、黄芩、芒硝、釜底墨等组 成,治疗伤寒五、六日,胸中大热,口噤 者。
温病学常用治法研究
医学PPT
1
▪ 温病治法的内容极其丰富。以祛邪而言, 有解表、清热、攻下、和解、祛湿、化瘀 等法,以扶正而言,有滋阴、温阳、益气 等法。近年来研究较为集中、成果较多的 是解表、清热、攻下、化瘀、益气养阴等 治法。
医学PPT
2
一、解表法
▪ 温病初期多表现为表证,所以解表法是温病 初期主要治法。在温病中较常用的是泄卫透表 法,此法的作用是开泄腠理、疏解表邪、透疹 外达。泄卫透表法又可分为如下几种:
▪ 这些都是以解表药与清热药相配伍的方剂,由 此也可看到,当时在运用解表药的同时就已注意 到祛除邪热的重要性。当然,在当时这种用法有 部分是针对表里同病的病证而设的。
医学PPT
8
▪ 到宋代,对治疗表证佐以寒凉这一认识又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如朱肱在《类证活人书》中提出
了在江淮地区用桂枝汤时在春末及夏至以前,应
医学PPT
7
▪ 而在《千金要方》中,这类方剂就更多了。如在 卷九治肝腑脏温病阴阳毒,颈背双筋牵,先寒后 热,腰强急缩,目中生花,方中用桂心、香豉、 柴胡等配合大青、栀子、石膏;
▪ 治肺腑脏温病阴阳毒热暴气斑点方中用葱须、 豉、生葛、升麻等配合大青、石膏、栀子等;
▪ 葛根龙胆汤治伤寒三四日不差,身体烦毒而热, 用葛根、升麻、桂心、麻黄等配合大青、龙胆、 石膏、黄芩等。

温病的治疗ppt课件

温病的治疗ppt课件
注意清里(清热泻火解毒)——里
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在卫汗之可也,到 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 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辛凉宣肺,使病人
汗出,勿使过汗 有气分病 变时才可 以使用寒 凉清热的 药物
“清、养、散” 1.活血:如丹皮赤芍等 2.养阴:由于血分病变 耗血伤津,故适当加入 养阴之品使瘀血症状得 到缓解或好转
一、祛除温邪 二、扶助正气
一、祛除温邪
祛除温邪是温病治疗的关键
吴又可:“大凡客邪贵乎早逐,乘人气血未乱, 肌肉未消,病人不至危殆,投剂不要挚肘,愈后 亦易平复,欲为万全之策者,不过知邪之所在, 早拔去病根为要耳。”
开腠宣肺(使邪从汗解)——表
给邪以出路 注意通腑(使邪走二便)——下
二、扶助正气
初期 — 邪正俱盛 — 祛邪为主,扶正为辅
中期 — 虚实挟杂 — 扶正祛邪并重 后期 — 邪正俱虚 — 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治疗立法应注意:
1. 注意兼证
2. 注意体质
3. 辨证辨病结合
第一节 温病治疗原则
一、祛除温邪 二、扶助正气 祛邪 扶正
第二节 温病的主要治法
祛邪: 1、泄卫透表法 3、和解表里法 5、通下逐邪法 • 扶正: 滋阴生津法 • 急救: 1、开窍息风法 2、固脱救逆法 2、清解气热法 4、祛湿清热法 6、清营凉血法
目的要求
1、了解温病兼夹证治疗和瘥后调理方法。
2、 熟悉温病的治疗原则。 3、 掌握温病的主要治法的具体运用(各 个治法的分类、适应证侯、临床运用及注 意点 )。甚或里热渐退而余热扰于胸膈的证候
证候 — 身热,微渴,心中懊憹不舒, 舌苔薄黄,脉数。

温病学讲义PPT课件

温病学讲义PPT课件
第19页/共43页
第八章 春温
• 【诊断依据】 • 1、多发于春节或冬春之交。 • 2、本病初起即见里热炽盛证,如突然高热、头痛、呕吐、项强或神志改变等,其体征可见:皮肤黏膜瘀点、
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 • 克氏征阳性等 • 3、本病极易出现斑疹、痉厥、神昏等危重证候。
第20页/共43页
第八章 春温
第30页/共43页
第十一章 伏暑
• 【诊断依据】 • 1、本病多发于深秋或冬季。 • 2、本病起病急骤,初起即见暑湿或暑热内伏的证候。发于气分者,
即见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发于营分者,即见高热、心烦、 舌绛少苔,甚则皮肤、粘膜出血而发斑等。两者均兼有恶寒等卫表 证。 • 3、病程中若见但寒不热,入夜尤甚,天明得汗稍减而胸腹灼热不除, 兼大便不爽,色黄如酱,此多为湿热郁结胃肠,也是本病特征之一。
• 3、热燔气营(血) • (1)气营(血)两燔:P129 • (2)热盛动血:P130 • (3)热与血结:P130 • 4、热盛动风:P131 • 5、邪陷正衰:P132 • (1)热闭心包:P132 • (2)内闭外脱:P132 • (3)阳气暴脱:P133
第22页/共43页

第八章 春温
• 6、热灼真阴 • (1)真阴亏损: P133 • (2)阴虚风动: P134 • (3)阴虚火炽: P135 • 7、邪留阴分: P136
绪论
• 明清时代-温病学的形成阶段 • 一、温病学术上的成就 P5 • 二、温病学家的贡献: • 1、吴又可:《瘟疫论》-第一部瘟疫病专著,疠气 • 2、叶天士:《温热论》-卫气营血理论,为温病学的奠基作。 • 3、薛生白:《湿热论篇》-湿热病证 • 4、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理论 • 5、王孟英:《温热经纬》

(温病学)温病的治疗.ppt

(温病学)温病的治疗.ppt

(温病学)温病的治疗.ppt⽂档介绍:第五章温病的治疗⽬的要求 1. 了解温病兼夹证治疗和瘥后调理⽅法。

2. 熟悉温病的治疗原则。

3. 掌握温病的主要治法的具体运⽤。

温病辨证论治理论证候表现病因性质类型邪正的消长体质治则⽅药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第⼀节温病治疗原则⼀、祛除温邪⼆、扶助正⽓⼀、祛除温邪 “祛邪为第⼀要务” “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量体裁⾐” “病同体异,难执成⽅”,”不可执死⽅以困活⼈”。

“死于病者⼗之⼀⼆,死于药者⼗之七⼋,故⽤药不可不慎,⾃⼲杀⼈之咎”。

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才可清⽓,⼊营犹可透热转⽓,……⼊⾎就恐耗⾎动⾎,直须凉⾎散⾎。

” 治上焦如⽻(⾮轻不举);治中焦如衡(⾮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重不沉)。

⼆、扶助正⽓初期邪正俱盛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中期虚实挟杂扶正祛邪并重后期邪正俱虚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北芪 20 党参 20 ⽩术 15 茯苓15 ⼟茵陈 15 浮⼩麦 30 五味⼦10 ⽩芍 15 川朴 10 丹参 15 郁⾦10⽢草6 ⼆剂治疗⽴法应注意: 1. 注意兼证 2. 注意体质 3. 结合辨病第⼆节温病的主要治法祛邪:1. 泄卫透表法 2. 清解⽓热法 3. 和解表⾥法 4. 祛湿清热法5.通下逐邪法 6.清营凉⾎法⼀、泄卫透表法⽅法:驱除在表温邪,解除卫分表证作⽤:疏泄腠理,逐邪外出,散热降温适⽤证:温病初起,邪在卫表⼀、泄卫透表法 1. 疏风散热风温⾟凉轻清 2. 解表清暑暑湿⾟温清凉 3. 宣表化湿湿温芳⾹宣透 4. 疏卫润燥秋燥⽢凉濡润(⼀)疏风散热⽅法:⾟凉轻透,疏散肺卫风热适⽤证:风温初起,邪在肺卫。

证候:发热微恶寒、⼝微渴、⽆汗或少汗,⾆边尖红,苔薄⽩。

代表⽅:银翘散(⼆)解表清暑⽅法:⾟温和清凉并⽤,解表寒,清暑湿适⽤。

温病中的清下补法(上下)(姜良铎)ppt - 首都中医药实训网.

温病中的清下补法(上下)(姜良铎)ppt - 首都中医药实训网.
生晒研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或神面糊 丸如弹子五钱 飞滑石六钱 白通草二钱 白蔻 仁二钱 竹叶二钱 厚朴二钱 生薏仁六钱 半夏五钱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中,气分湿热是在各种气分病中最为 缠绵难愈的。如叶天士说:“且吾吴湿邪害人 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胜则 阳微也。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即不 可过于寒凉,恐成功反弃。何以故耶?湿热 一去,阳亦衰微也。”
温病中的清、下、补法 (上)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 姜良铎热爱知识,热爱1温病中的清、下、补法
引言热爱知识,热爱2引言 温病是以感受温邪而引起的发热病,具有热 象偏重与易化燥伤阴的特点,因此在治则上, 重点是“清热保津”,考虑到祛邪与扶正两方 面的关係。
当中清热的主要治法是“清”与“下”,保津则 用“补”,因此,“清、下、补”三法,应为温 病学中最为常用的治法。以此角度对温病的
诊治作一系统归纳,将能深化了解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外感:准确、急症、量大; 内伤:通《温病条辨》提出: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热爱知识,热爱热爱知识,热爱19
王氏连朴饮《霍乱论》
厚朴二钱,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 一钱,香豉炒、焦栀论》
藿香叶 佩兰叶 陈皮 厚朴 鲜荷叶半夏 来自腹皮热爱知识,热爱
21
甘露消毒丹《续名医类案》
飞滑石十五两,淡黄芩十两,茵陈十一两, 藿香四两,连翘四两,石菖蒲六两,白蔻仁 四两,薄荷四两,木通五两,射干四两,川 贝母五两。热爱知识,热爱10辛凉重剂 白虎汤方
生石膏一两(研) 知母五钱 生甘草三钱 白粳米一合
水八杯,煎取三杯,分温三服。病退减后初起以恶寒为主者,多因风寒转化风 热,或因风热较轻,可以荆防败毒散治之。

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ppt课件

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ppt课件
清热泻火法重在清泻火毒,作用在于三焦。通过苦 寒药物,直折火热,清降邪热于下。
精品课件
21
运用清解气热法时还应注意:
本法主治气分无形邪热,若邪热已与有形实邪相结, 如湿邪、燥屎、食滞、痰浊、瘀血,必须祛除实 邪才能解除邪热。
热邪未入气分者不宜早用,以免寒凉冰伏邪气。
素体阳气不足,不可过用之,应中病即止,防止寒 凉过度而伐伤阳气。
作用——适用于温病热盛血分,迫血妄行, 热瘀交结之证。证见灼热躁扰,甚则昏狂 谵妄,斑疹密布,各种出血,舌质紫绛或 有瘀斑等。
代表方——犀角地黄汤。
精品课件
44
(三) 气营(血)两清 定义——用清营或凉血法与清解气热法互
相配用,双解气营或气血之邪热。
作用——适用于温病气分与营(血)分的同 病证,即气营(血)两燔证。
透化湿邪。
作用——适用于湿温病初起,湿中蕴热,湿 遏表里气机的证候。证见身热不扬, 午后 热甚, 或微恶寒,汗出不解,胸闷脘痞, 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濡缓。
代表方——三仁汤。
精品课件
30
(二) 燥湿泄热 定义——用辛开苦降之品疏通中焦气机,
祛除湿热邪气。
作用——适用于中焦湿热遏伏,湿渐化热, 遏伏中焦的证候。证见身热而汗不解,口 渴不多饮,脘痞腹胀,泛恶欲吐,舌苔黄 腻,脉濡数等。
吴又可说:“大凡客邪贵乎早逐,乘人气 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人不至 危殆,投剂不至掣肘,愈后亦易平复,欲 为万全之策者,不过知邪之所在,早拔去 病根为要耳。”
精品课件
4
2.卫气营血证候的治疗大法
叶天士根据卫气营血病机演变,提出不 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在卫汗之可也,到 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 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温病的主要治法PPT课件

温病的主要治法PPT课件

杏仁滑石汤: 杏仁三钱 、滑石三钱、黄岑二钱、橘红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郁金二钱、通草一钱、厚朴二钱 半夏三钱
水半杯,煮取三杯,分两次服。
祛湿清热法的分类
宣气化湿 燥湿泄热 分利湿热
分利湿热
适用于湿热阻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的症 候。
用淡渗之品渗湿清热,使湿从小便而出。 症状见小便短少,甚则不通,舌苔白腻等。 代表方:茯苓皮汤。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湿热并重,困阻中焦
症候: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苔黄滑腻, 脉濡数。
病机:湿热俱盛,交蒸中阻。 治法:辛开苦降,燥湿泄热。 方药:王氏连朴饮:川连、厚朴、石菖蒲、制半夏、
淡豆鼓、炒山栀、 芦根
王氏连朴饮:
制厚朴二钱 、芦根二两、川连、 石菖蒲、制半夏各一钱、 香鼓、焦栀各三钱 水煎温服
苡仁、半夏
吴鞠通说:“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 则湿亦化也。”
祛湿清热法的分类
宣气化湿 燥湿泄热 分利湿热
燥湿泄热
适用于中焦湿热遏伏,湿渐化热,遏伏中焦的症 候。
用辛开苦降之品疏通中焦气机,祛除湿热邪气。 症状见身热而汗出不解,口渴不多饮,舌苔黄腻,
脉濡数。 代表方:王氏连朴饮、杏仁滑石汤。
《温病条辨》
吸受秽湿,三焦分布,热蒸头胀, 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 白,渴不多饮,先宜芳香通神利窍, 安宫牛黄丸,继用淡渗分消浊湿,茯 苓皮汤。

《温病学》总论 PPT课件

《温病学》总论  PPT课件
医学课件 28
病变部位—认为其内不在脏腑,外不在体表经络, 即半表半里,膜原是也,伏于膜原之邪或外出于 表,或入于里,有九传之说 病邪性质—具有强烈传染性,种属、脏腑选择性 “是氣也,其來無時,其著無方,眾人觸之 者,各隨其氣而為諸病焉。” “某氣專入某臟腑經絡,專發為某病,故眾 人之病相同,非關臟腑經絡或為之證也。 “牛病而羊不病,雞病而鴨不病,人病而禽 獸不病,究其所傷不同,因其氣各異也”
医学课件 16
(二)宋—元代(公元960—1368年)成长阶段 韩祗和《伤寒微旨论》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 郭雍《伤寒补亡论》 朱肱《类证活人书》 刘完素 王安道《医经溯洄集》
医学课件
17
《伤寒论》对温病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 六经辨证学说对后世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 辨证有很大的启发 • 《伤寒论》中许多治法方剂,如清热(白虎汤)、 攻下(承气汤)、养阴(竹叶石膏汤)等法等法 为后世温病的治则治法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学课件 12
《伤寒论》提到了温病这一名称,但与现在温病涵 义不同,为伤寒误汗后的坏证。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学说对后世创立的卫气营血 辨证和三焦辨证有很大的启发 《伤寒论》中未提出温病的具体治法方药,但许多 治法方剂,如清热(白虎汤)、攻下(承气汤)、 养阴(竹叶石膏汤)等法为后世温病的治则治法发 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学课件 22
王安道《医经溯洄集》 “傷寒即發於天令寒涼之時,而寒邪在表,閉 其腠理”;“溫病、熱病後發於天令暄熱之 時……無寒在表”。因此强调“溫病不得混稱 傷寒”。 ——真正把狭义伤寒和温病分开,并从病 因学角度把温病与伤寒予以区别。认为伤寒与 温病的发病机理迥然不同,温病属里热外发, 即使有表证亦多为里热郁表所致。 ——吴瑭称其“始能脫卻傷寒,辯證溫病”

清、调、补综合课件

清、调、补综合课件

人体中的毒素
• 体内有
?
毒素
3-25公斤
肠毒----1-15公斤
血毒-----0.5-5公斤
结石、结晶(关节处的无机盐) 3公斤
人们对毒素采取的方法
• • • • 清血毒 清肠毒 清自由基 对抗酸性体质
• 方法单一、屡不见效。
本草清液—名称及成分
• 本草:中药以植物药材居多,应用亦最 为普遍,故中药亦称“本草”。 • 复合当归、丹参、郁金、泽泻、草决明 、柴胡、黄精、首乌等几十味中草药的 排毒组方,通过高科技萃取、科学配伍 精制而成。
津液失调对脾脏的影响
• 津液失调影响脾脏 则出现消化不良、 饮食不振、面黄毛 发干、消瘦、腹泻 或便秘等。
津液失调对肾腑的影响
• 津液失调对肾脏的 影响常见于:水肿 、腰腿疼痛、头晕 眼花、失眠多梦、 肾功能低下等症。
津液对内分泌的影响
• 津液失调与我们现代 西医学中的糖尿病、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包括失眠、肠道功能 紊乱、心率不齐、更 年期综合症等,)和 高血压的产生关系非 常密切。
血液充足 环流不息

49
津液的主要功能
(一)滋润濡养 (二)化生血液 (三)调节阴阳 (四)排泄废物(机体内毒素) (五)维持机体功能平衡
津液病辨证
证型: 1、津液不足证—津亏、津伤
2、津液内停—痰证、饮证、水肿
津 液 不 足
定义: 是指由于津液亏少,全身 或某些脏腑组织器官失其濡润滋 养而出现的症候,属内燥证。 在临床上最典型的就是 “消渴症”
正气免疫系统四个能力
清除能力 保护能力 修复能力
监控能力
免疫缺陷疾病
• 艾滋病
• 类风湿
• 红斑狼疮

《温病学》总论PPT课件

《温病学》总论PPT课件

医学课件
30
叶桂,字天士,清代康熙五 年(公元1666年),卒于乾隆 十年(公元1745年),号香岩, 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人, 清代杰出医学家。 叶天士生于医学世家,
祖父叶时、父叶朝采都是精 通医术,尤以儿科闻名。叶 桂12岁开始从父学医,14岁 父死,拜其父门人朱某为师, 专学医术。叶天士聪慧过人, 悟超象外,一点即通;尤其 虚心好学,凡听到某位医生 有专长,就拜其为师,十年 之内换了十七个老师,且能 融会贯通,故医术突飞猛进, 名声大震。
医学课件
15
小结
• 成绩
—温病的资料积累时期。医家对温病的因证脉治 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内容简单
• 不足
—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在概念上仍 隶属于伤寒,只是伤寒范围内的一个类型,未形 成自身独立的辨证论治体系,理论比较朴素。
《素问》“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
• 战国-晋唐时期是温病学发展的萌芽阶段
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纲领,作 为温病诊治的依据“衛之後, 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
丰富了诊断学内容-辨舌、验 齿,辨斑疹、白陪
提出了温病治疗大法,“在衛 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入 營猶可透熱轉氣,入血就恐耗 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
留下了丰富的诊疗经验《临证 指南医案》
医学课件
33
薛雪,(1681-177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字 生白,号一瓢,苏州南园 人,气宇洒落,风度俊雅, 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颇有 声望的大方家,秉性孤傲, 工八法,诗画俱佳,因母 多病,而究心岐黄之学, 博览群书遂精于医术。著 有《医经原旨》、《湿热 病篇》等,晚年尚著有 《扫叶庄医案》四卷,今 已刊入《珍本医书集成》
医学课件
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