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二下物理力及力的描述名补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7章第2节 力的描述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2节力的描述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第7章第2节力的描述2. 详细内容:(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表示:矢量表示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牛顿(N)。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表示方法。
2. 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的单位。
3.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概念,力的表示方法。
2.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幻灯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力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讲解力的表示方法:用矢量表示法,介绍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扯弹簧;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推动小车。
4. 讲解力的单位:牛顿(N),举例说明1N的力可以使1kg的物体产生1m/s²的加速度。
5. 例题讲解: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示意图。
6. 随堂练习:学生绘制力的示意图,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表示:矢量表示法,箭头表示方向和大小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单位:牛顿(N)七、作业设计1. 题目: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标明力的方向和大小。
2. 题目:计算两个力的合成和分解。
3. 题目:解释生活中一个力的现象,如抛物线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力的概念、表示方法、作用效果和单位,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力的合成与分解部分,部分学生理解较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和辅导。
2. 拓展延伸:研究力的计量单位,了解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探索力的应用领域,如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力的合成与分解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力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力的描述》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力的描述》教案素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6)学生看课本图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7)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如:踢足球时,足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等。
(8)让学生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力的单位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体验1N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四、力的三要素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
2. 力的描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2. 力的描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概念和单位。
2.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熟悉常见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4.掌握平衡状态的概念和平衡条件。
5.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二、教学重点1.掌握力的概念和单位。
2.熟悉常见的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力的三要素。
2.掌握平衡状态的概念和平衡条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进行以下活动来导入新课:•引入观察:让学生观察手指吸住物品、木球沿斜面滚落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探究力的三要素: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引入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月球能够绕着地球转一圈而不掉下来。
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力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影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讲解力的概念和单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力的定义,即: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接着,教师讲解力的单位——牛(N)。
让学生熟悉1牛等于1千克受到的重力,也可通过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来计算力的大小。
3. 探究力的三要素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让学生自行总结这三要素。
4. 学习常见力讲解常见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并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以深化对这些力的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常见力,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学习平衡状态和平衡条件讲解平衡状态和平衡条件,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平衡状态和平衡条件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得到如下结论:•物体处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力合力为零。
•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时,不一定受力合力为零,但受力合力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6. 综合应用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通过问题解决、实验设计等方式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力的概念和单位、力的三要素、常见力、平衡状态和平衡条件等内容。
教科版初二物理下弹力、重力、摩擦力名补教案
教科版初二物理下弹力、重力、摩擦力名补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非常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和目的。
本节课的设计方式是采用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导他们认识弹力、重力和摩擦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这三种力的概念和作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难点和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这三种力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准备了弹力球、重量计和摩擦板等教具和学具。
接着,我会引入重力的概念,通过重量计教具,让孩子们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并引导他们理解重力的作用。
我会引入摩擦力的概念,通过摩擦板教具,让孩子们体验摩擦力的作用,并测量不同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孩子们的操作和安全,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使用教具和学具,并避免受伤。
对于活动的重难点,我会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理解和掌握。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孩子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活动,例如让孩子们观察和记录生活中各种力的作用,或者让他们尝试设计一些力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力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相信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弹力、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如弹力球、重量计和摩擦板,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弹力、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设置了能够理解弹力、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辨别生活中各种力的作用;以及掌握测量力的大小的方法等目标。
3. 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这三种力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我准备了弹力球、重量计和摩擦板等教具和学具,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孩子们克服这个难点。
4.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弹力球、重量计和摩擦板等教具和学具,确保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力的作用。
教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 力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力的描述》教案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4.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5.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力叫做重力。
6.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能够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2. 让学生掌握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重力和摩擦力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2. 难点: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重力和摩擦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模型。
2.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
2. 知识点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有关力的作用的例子,如拉力、压力、摩擦力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演示力的示意图,分析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5. 重力和摩擦力讲解: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7. 布置作业:(1)画出课本上给出的力的示意图,并注明力的三要素。
(2)举例说明重力和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作用效果。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1.力 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力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及单位。
2.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难点1.力的概念。
2.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教学准备磁铁、铁钉、橡皮泥、弹簧教学过程导入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来自生产、生活,人们对力的认识也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
那么,什么是力?它又是如何作用的呢?新课讲解一、认识力教师提问:哪些事例需要用力?请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2图712,并联系实际归纳总结。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一种作用。
1.生产、生活中的“推拉”“提压”“摩擦”“碰撞”“吸引”“排斥”等都是物体间的作用。
2.力的产生条件(1)必须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教师提问:蚂蚁搬运食物时,“搬”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施力物体是蚂蚁,受力物体是食物。
教师提问:运动员举起杠铃时,“举”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又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施力物体是运动员,受力物体是杠铃。
教师提问:这两个力都是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的。
那么,不接触的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的事例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磁铁吸引铁钉。
教师总结:不接触的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的事例除了磁铁吸引铁钉,还有地球吸引树上的苹果等。
例题讲解:【例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 ( )A.两个物体相接触时就一定有力的作用B.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一定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这两个物体都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解析】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A错误。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如吸引力和排斥力,B错误。
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的,C错误。
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两个物体都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D正确。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科版初二物理下力的平衡名补教案
教科版初二物理教学3L个性化一对一名师培优精讲第十讲、力的平衡【进门得分】1.学完牛顿第一定律,是不是只要受力的物体,就不会静止?2.两个同学坐跷跷板,什么时候叫做平衡?天平的平衡的概念?【教学内容】1、平衡状态(1)平衡状态定义: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叫做平衡状态。
(2)平衡力定义: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几个力叫做平衡力。
注意: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作用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二力平衡的条件(1)实验目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哪些;原理:二力平衡器材:木板与定滑轮;轻绳与砝码。
步骤: ①将两个定滑轮固定在光滑的长木板相对两端;②在两根绳端分别挂上质量不相等的钩码,观察木块是否静止;③在两根绳端分别挂上质量不相等的钩码,观察木块是否静止。
(2)二力平衡的条件: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即满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的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 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3、比较: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平衡力相互作用力相同点等值、反向、共线不同点同体不同体【例1】(2010年上海)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用钩码(重1牛)、测力计、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进行实验。
试验中,先将钩码挂在已调好以的测力计下,且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a)所示。
接着,在钩码的下端固定纸带,并使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分别三次拉动钩码竖直向上运动,每次拉动过程中,观察到一段时间内测力计示数是不变的,纸带上的点记录了这段时间内钩码的运动情况,三次实验如图1(b)、(c)、(d)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测力计示数和对应的纸带,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由图1(a)与(b)与(c)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a)与(d)或(b)与(d)或(c)与(d)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初二下物理力及力的描述名补教案
教科版初二物理教学3L个性化一对一名师培优精讲力及力的描述【教学目标】1.感受力的存在,认识力的性质;2.力的相互性;3.学会用物理方式描述力的特点;4.力的三要素。
【教学重点】1.力的相互性,平衡力;2.力的三要素,图示、【教学难点】1.运动状态判断;2.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第一讲、力【进门得分】1、举一些生活中哪些是力?2、一个物体能产生力不?3、是不是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才产生力呢?【教学内容】一、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力至少有个两个物体、有力的存在,必有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力不估计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相互性: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它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因此,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力的作用效果:(1)运动状态改变是指:运动速度的大小、方向的改变。
(2)形变是指:凹陷、断裂、弯折等、(3)力的作用效果:一、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改变物体的形状、【典例剖析】考点一:力的概念【例1】下列关于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B、两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估计有力的作用;D。
相互直截了当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变式1-1】关于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B、物体间只有直截了当接触,才有力的作用C、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能够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变式1—2】完成下列表格施力物体物理书磁铁受力物体桌面参与作用物体的个数两个物体是否接触接触考点二:力的作用效果【例2】下列现象或事例中,不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B树枝在风中摇曳;C向上抛出的石块落到地面D、铅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变式2-1】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1)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2)篮球撞击在篮球板上被弹回;(3)用力握住小皮球,皮球变瘪了(4)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吹得漫天飞舞。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力5.1 力的概念5.2 力的测量5.3 力的作用效果5.4 力的合成与分解2. 第六章压强6.1 压力的概念6.2 压强的计算6.3 液体压强6.4 大气压强3. 第七章浮力7.1 浮力的概念7.2 阿基米德原理7.3 浮沉条件7.4 浮力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测量、作用效果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
2. 使学生了解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计算及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测量、作用效果、压强的计算、浮沉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气压计、浮力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学生互相拉扯、挤压物体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力的概念、测量、作用效果,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
3.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力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介绍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压强的计算,讲解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压强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讲解:引入浮力概念,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浮沉条件。
7.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浮力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测量、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
2. 压强计算、液体压强、大气压强。
3. 浮力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力的合成与分解。
(2)应用题:压强的计算。
(3)实验题:浮力的测量。
2. 答案:详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思考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程度如何,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1)探讨力的作用与反作用。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7.2力的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存在和作用,如拉扯弹簧测力计、抛掷物体等。这样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科学情境: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力的作用效果,如用力挤压气球、摩擦力实验等。实验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
2.让学生了解力的分类,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并能够区分它们。
3.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题等形式,深入理解力的作用原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力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这些力的作用效果。实验演示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力的不同类型和作用效果。
3.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对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改变,从而深化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一)知识与技能
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接触力如弹力和摩擦力,非接触力如重力和电磁力。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方面,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和产生原因,力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3.讨论过程: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借鉴,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力的描述 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2.力的描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三要素。
2.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教学重难点1.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足球比赛中,运动员作用在足球上的力大小、方向、位置稍有不同,就会使足球的运动大不相同。
那么,力作用于物体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呢?新课讲解一、力的三要素教师引导学生参照课本p.6图722完成活动。
a.分别用很小的力和较大的力沿同一方向推书的中间部位,并观察书的运动情况。
b.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方向推书的同一部位,并观察书的运动情况。
c.用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力推书的不同部位,并观察书的运动情况。
实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的符号及单位(1)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
讨论交流:“开门”体验力的三要素(教师可预留5分钟时间让两名学生当堂体验)。
例题讲解:【例1】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
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倒。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解析】用手分别推矿泉水瓶的下部和上部,力的作用点不同,矿泉水瓶发生了不同情况的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答案】C二、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可以怎样形象地表示力的三要素呢?1.力的图示(1)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2)力的图示的作图步骤①找到受力物体,选定标度和力的作用点;②按选定的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适当长度的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③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④标明力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力的描述教案 (新版)教科版
2.力的描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三要素;知道力的单位;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教学难点】力的图示.【教具准备】多媒体、刻度尺【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或者口头介绍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请学生思考、讨论.师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生: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进行新课】力的三要素1.实验演示1:用较大的力和用较小的力使刻度尺发生弯曲,观察刻度尺弯曲的程度相同吗?学生动手实验后回答:用力越大,形变就越大.教师总结并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演示实验2:请两个同学(一个大个子男生和一个小个子男生),大个子男生在门里离门轴很近处向外推门,小个子男生在门外(远离门轴的拉手处)向里推门,要求两人尽自己最大的力推,看谁取胜了.(如图结果是小个子男生轻松战胜了大个子男生)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所用力的作用点有关.演示实验3:用一个钢球沿不同的方向撞击另一钢球,学生观察钢球运动轨迹的变化.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师这在打台球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应用到,同学们有体会吗?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总结板书: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注意:力的三要素均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当其中一个要素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会随之改变,因此表述一个力要把这个力的三个要素都表示出来.两个完全相同的力必须是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例 1 (湖南岳阳中考)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解析】用手推矿泉水瓶的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点不同,使矿泉水瓶发生了不同的运动情况,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ABD错误;C正确.答案:C2.老师给出力的单位(牛顿,用符号N表示),简单介绍牛顿的事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表示:使用力的图示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 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能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2. 能够使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
3. 理解力的作用相互性,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表示方法。
2. 难点:力的作用相互性及其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的小球、弹簧测力计、力的图示教具。
2. 学具:每个学生一份力的图示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效果。
提问:“什么是力?力有哪些作用效果?”2. 讲解力的概念(10分钟):使用力的图示教具,讲解力的概念,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展示力的图示,让学生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演示力的作用效果(10分钟):利用弹簧测力计,展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通过力的图示,展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讲解力的作用相互性(10分钟):通过力的图示,讲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让学生举例说明力的作用相互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与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使用力的图示练习纸,练习表示力的三要素。
每组选一个实际情境,应用力的作用相互性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表示: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七、作业设计1. 画出两个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
2. 举两个例子,说明力的作用相互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2力的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2力的描述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力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初步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并能够用力的语言进行简单描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让孩子们能够用力的语言进行简单描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语言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故事书、玩具。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力的概念。
故事中,小兔子用力拉绳子,把绳子拉长了,让孩子们看到力的作用效果。
2. 互动游戏(10分钟)游戏一:力的传递。
孩子们两人一组,用手传递力量,感受力的传递。
游戏二:力的作用。
孩子们用玩具演示力的作用,如推、拉、挤等。
3. 动手实践(10分钟)让孩子们用彩纸、剪刀和画笔,制作一个力的作用场景,如推倒建筑物、拉开弓箭等,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语言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了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在动手实践环节,孩子们能够用语言描述力的作用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力的语言描述方面,部分孩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拓展延伸:力的作用效果不仅限于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还可以影响物体的温度、声音等。
可以在课后让孩子们观察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如吹风机吹头发、晒衣服等,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科版初二物理下力与运动总复习名补教案
A. 小丑的鞋子可能很重 , 有助于降低重心。
B. 小丑的鞋子长 , 支撑面扩大了 , 使重心在支撑面以内。
C.小丑的鞋底受到了地面的摩擦力
D.小丑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小丑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10、(2019 年杭州市 ) 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游轮上 , 某同学朝各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 定跳远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小明匀速爬杆时 , 手对杆的握力和小明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行车时司机要系安全带 , 是为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D.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车中 , 小明竖直跳起后会落在原地 , 是因为小明具有惯性。
12、 (2019 东营 ) 如图所示 , 水平公路上向前行驶的汽车中 , 有一竖直站立的人突然向前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C.脚对球的力和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球静止在水平地面时 , 球的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变式 3-1 】一个重 50N 的木箱放在水平桌面上 , 在 10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静止不动 , 此时木
3 / 12
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f1 ;当推力为 22N 时 , 木箱作匀速直线运动 , 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f2,
2. 力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
或由运动变为静止, 或者改变运动的方
向,只要物体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
, 它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 1 / 12
3. 力与运动的关系
条件
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 方向
物体所处状态
不受力或受平 衡力(合力为
零)
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
教科版初二物理教学 3L 个性化一对一 名师培优精讲
【教学目标】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1力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表示:用符号“F”表示力,力的单位是牛顿(N)。
4. 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让学生掌握力的表示方法,了解力的单位。
3.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相互性,能够运用力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相互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力的作用现象,如拉扯、推动等。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通过举例说明力的存在和作用。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示例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4. 讲解力的表示方法:用符号“F”表示力,力的单位是牛顿(N)。
介绍力的单位换算关系。
5. 讲解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通过示例说明力的相互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形状,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的表示:符号“F”,单位牛顿(N)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的概念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力的作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3)力的表示方法是什么?请写出力的单位换算关系。
2. 答案:(1)力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例如:拉扯、推动、挤压等。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例如:用力拉伸弹簧,弹簧发生形变;用力踢足球,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最新初中物理科教版八年级下册7.2力的描述教案 教学设计
7.2力的描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单位。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力的三要素,知道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力的三要素。
2.通过作力的示意图的练习,培养标准规范的作图能力,知道力的示意图是一种形象化的物理图形语言,是表示力的一种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播放设备、扳手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很难搬动较重的家具,但是几个人共同用力就能搬动;顺时针方向用力可以把螺丝拧紧,而逆时针方向用力则能松开螺丝;人在门外,手在门边用力易把门推开,而在靠近门轴处用力却很难推开门。
我们同样对物体用力,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呢?通过上面几个袋子,我们猜想到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会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的位置有关。
教学活动一、力的三要素利用多媒体展示或者口头介绍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老师演示实验:可以从“开门”或“用扳手拧螺母”的实例来引出力的三要素。
推力离门轴较远,比推力离门轴较近易推开门。
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中间容易把螺母拧紧。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做教材P6图7-2-2的活动: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单位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做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教科版,河北专版)7.2力的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4.培养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景创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解力的定义时,我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相互推拉的情况?这些现象与力的概念有什么关系呢?”这样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力的概念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力的计量单位时,我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力的计量单位的选择和换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自主探索力的描述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使本节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遵循了以下教学原则: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法: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描述相关知识。
2.问题导向: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二节力的描述
教案: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二节力的描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的第二节“力的描述”。
本节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力的计量单位、力的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3. 力的图示: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4.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计量单位和力的图示。
2.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分析力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图示的绘制方法和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计量单位和力的图示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科书、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力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如用手推桌子,手对桌子施加了一个力,桌子受到了力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力的计量单位:牛顿,符号为N。
(2)力的图示: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图示的绘制方法,如一个力的大小为10N,方向为水平向右,则可以用一个水平向右的箭头,箭头长度为10cm表示这个力。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力的概念、力的计量单位和力的图示的知识。
5. 力的作用效果的讲解:通过实验和举例,让学生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如用力拉伸弹簧,弹簧的长度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改变了弹簧的形状;用力踢足球,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力的作用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计量单位、力的图示、力的作用效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绘制一个力的图示,力的大小为8N,方向为竖直向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初二物理教学3L个性化一对一名师培优精讲力及力的描述【教学目标】1.感受力的存在||,认识力的性质;2.力的相互性;3.学会用物理方式描述力的特点;4.力的三要素||。
【教学重点】1.力的相互性||,平衡力;2.力的三要素||,图示||。
【教学难点】1.运动状态判断;2.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第一讲、力【进门得分】1、举一些生活中哪些是力?2、一个物体能产生力吗?3、是不是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才产生力呢?【教学内容】一、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力至少有个两个物体||。
有力的存在||,必有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相互性: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它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因此||,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力的作用效果:(1)运动状态改变是指:运动速度的大小、方向的改变||。
(2)形变是指:凹陷、断裂、弯折等||。
(3)力的作用效果:一、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改变物体的形状||。
【典例剖析】考点一:力的概念【例1】下列关于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B.两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D.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变式1-1】关于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B.物体间只有直接接触||,才有力的作用C.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变式1-2】完成下列表格举例物理书对桌面的压力磁铁对铁的吸引力施力物体物理书磁铁受力物体桌面参与作用物体的个数两个物体是否接触接触考点二:力的作用效果【例2】下列现象或事例中||,不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B树枝在风中摇曳;C向上抛出的石块落到地面D.铅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
【变式2-1】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1)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2)篮球撞击在篮球板上被弹回;(3)用力握住小皮球||,皮球变瘪了(4)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1)(2)B.(2)(3)C.(3)(4)D.(2)(4)【变式2-3】为了探究力能否是玻璃瓶发生形变||,小林把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其中||,细玻璃管上有刻度||,便于观察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
小林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于是他得出结论: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表明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小华却认为: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可能是由于手挤压玻璃瓶壁时||,瓶内水的温度升高所致||,因此不能说明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要求只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证明力能使玻璃瓶发生形变||。
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相应的实验现象||。
【例3】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
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赛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桨B湖水C同学 D.龙舟【变式3-1】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运动员就向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B运动员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水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 D水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
【变式3-2】如图所示是我国火箭运送载人飞船上太空的情景.(1)火箭点火向下喷出气体||,火箭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向下喷出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同时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2)在上升过程以火箭为参照物||,宇航员是_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过手练习】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可以没有物体而单独存在B.物体之间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脚踢球时||,脚先对球施力使球飞出||,然后球对脚施力使脚疼痛2、2019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中||,我国选手李娜勇夺桂冠||,成为该项国际赛事的亚洲第一人||,在网球运动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球拍对网球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人B.网球与球拍撞击时||,球拍发生形变是因为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C.飞行的网球不受力的作用D.网球撞击球拍的力和球拍对网球的弹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3、用钓鱼竿拉出水中的鱼时||,对鱼施力的物体是( )A.手握鱼竿的人B.钓竿C.拉住鱼的鱼钩D.鱼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的推力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C.用手捏一个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是使物体发生形变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5、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6.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A.米(m)B.秒(s)C.牛顿(N)D. 千克(kg)7.下列事实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D.某同学用力推桌子||,桌子没有动8.两个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时()A.一定互相接触B.一定互相接触||,并发生形变C.可以不接触D.一定互相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9.如图所示||,手通过细绳提着鱼||,则鱼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为()A.人的手B.地球C.细绳D.鱼10.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
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不仅使小树发生了________||,还使落叶的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11.“蚍蜉撼大树”一句中||,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
12.根据你对力的大小的认识||,从10-3 N、1 N、5 N、6×106 N四个数值中选择合适的量||,填在横线处||。
1、一天||,发生了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
一个交警前来处理||,说:“我一定要找出是哪辆车先撞的||。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交警能否找出那辆车?答:__________||,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_________发生的||。
2、作图:如图9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的物体A||,在F=4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向右运动||,物体同时受到3N的阻力||,画出物体在水平方向受的力的图示||。
3.一个力气很大的举重运动员能不能不借助别的物体||,自己将自己举高而停在空中?为什么?【课后作业】1、如图10(a)、(b)所示||,“跳橡筋”和“打陀螺”是老上海典型的弄堂游戏||,其中图______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图______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以上均选填“(a)”或“(b)”]2、轮船的尾部装有螺旋桨||,它的主要目的是( )A给轮船施加向前的推力B给水施加向后的推力;C.增加水对轮船的阻力D.减小水对轮船的阻力||。
3、下列物体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A.篮球从篮筐中落下B.火箭发射升空C.月球绕地球转动D.火车在平直铁轨上匀速行驶第二讲力的描述【进门得分】1.上节课讲了力||,试想一下怎么来描述力?一、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
常识:托起两个鸡蛋静止时用的力约为1N;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0N||。
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三、力的画法(1)力的图示:科学上常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作法: ①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②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③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作用点;④为了精确表示力的大小||,还要在图上右上方或左上方画出力的标度||,指出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的力||。
(2)力的示意图:画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粗略的表示力||。
【过手练习】考点四:力的三要素【例1】如图3所示||,F1=F3=F4>F2||,拉同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A、B、C、D四种形变||。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______图和______图(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______图和______图(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______图和______图||。
【变式1-1】如图||,用水平力轻轻推动矿泉水瓶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用等大的水平力轻推瓶盖||,瓶子翻了||,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的有关(选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翻了”||,说明瓶子的_________发生改变||。
【变式1-2】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A.大小有关B.作用点有关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变式1-3】下列四个事例中||,其中与另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人对拉力器的作用力可使弹簧伸长;B.杆对台球的作用力可使台球由静止开始运动C.守门员对足球的作用力可使运动的足球静止D.拦网队员对排球的作用力可使排球改变运动方向||。
考点五:力的图示【例2】木块A在40牛的水平向左的拉力F的作用下运动||,请用力的图示法在下图6中划出木块受到的拉力的图示||。
【变式2-1】木块A受到50牛与水平方向成45°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运动||,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7中划出木块受到的拉力的图示||。
【拓展训练】1、在足球场上||,优秀运动员的脚踢在球的恰当的位置||,球会划过一道弧线飞转过守门员而使球进入球门||,这就是所谓的“香蕉球”.这里的“恰当的位置”||,从力的三要素分析是指力的( )A.大小B.方向C.作用点D.以上都是2、小明同学用力推一个门||,门没有开||,但他又用同样大的力拉此门||,则门被拉开了||,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推门时||,门受到的阻力太大B.力的作用方向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C.门太重了D.门轴之间有摩擦3、如右图所示||,小强和大勇一起在用拉簧锻炼身体.比较(a)、(b)两图所示的情景||,主要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中哪个要素有关()A.作用点B.大小C.方向D.以上因素均有关4.如图所示的几幅图中||,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A.甲、乙B.乙、丙C.甲、丙D.丙、丁5. 对于力的示意图()A.只能表示力的方向B.只能表示力的大小C.只能表示力的作用点D.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6.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双方的实力悬殊||,鸡蛋弱者碰得“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从物理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受力而石头不受力B.蛋受力大而石头受力小C.蛋与石头受同样大的力||,石头比蛋硬D.以上说法都不对7.当人用力加速提起一桶水时||,人对桶柄施加一个拉力||,桶柄对人也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拉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是()A.都相同B.仅作用点相同C.仅大小相同D.大小、作用点相同8.如图甲所示||,左球挤右球||,两球都被压扁了||,该现象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力的作用是_______;图乙中||,分别在A、B、C三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