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用法

文言文翻译用法

夫文言文,古之文章也。

其言简练,意蕴深远,读之使人神往。

然文言文与今文之差异,亦甚显明。

故欲通古文之妙,必先明其翻译之法。

兹将文言文翻译之用法,分而述之。

一、直译法直译者,直译其意,不增不减,不增不减其辞也。

此法适用于文意明确,句子结构简单之文言文。

直译之法,有以下几点:1. 逐字翻译:将文言文中每个字逐个对应现代汉语中的字,力求保持原句之韵味。

2. 保留古汉语之特色:如“矣”、“焉”、“乎”等助词,可根据语境译为“了”、“了”、“呢”等。

3. 译出句子之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需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调整。

例: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二、意译法意译者,译其大意,不求其辞。

此法适用于文意隐晦,句子结构复杂之文言文。

意译之法,有以下几点:1. 略去不必要之字:如“之”、“者”、“乎”等虚词,可根据语境省略。

2. 译出句子之核心意义:如“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可译为“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陪坐”。

3. 适当增减字词:如“吾日三省吾身”可译为“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

例: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译:孟子说:“得道的人得到的多,失道的人得到的少。

”三、增译法增译者,根据语境增译字词,使文意更加明确。

此法适用于原文意蕴不深,需补充说明之处。

增译之法,有以下几点:1. 增译时间、地点、人物等背景信息。

2. 增译动词、形容词等修饰语,使句子更加生动。

3. 增译解释、说明等,使读者易于理解。

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译:屈原被流放,于是创作了《离骚》。

四、省译法省译者,省略部分字词,使句子更加简洁。

此法适用于原文表达清晰,无需过多解释之处。

省译之法,有以下几点:1. 省略虚词:如“之”、“乎”、“者”等。

2. 省略重复之字:如“吾、我”等。

3. 省略解释性之字:如“故、是以”等。

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已成为高考语文阅读考查的必考内容,也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1、训练考点意识,对一些考点词不能简单组词。

如“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新元史·董俊传》)中的“夺”,很多学生简单地翻译成“抢夺、夺取”,这样的不注意语境、不认真推断而出现的错误其实是学生屡犯而不改的,其实在上文有语句“(武)仙攻之,不能下,乃纵兵蹂民禾。

(董)俊呼语之曰: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这里的“夺”是和上文的“蹂”照应的,所以应该翻译成“毁坏、践踏”。

2、要注意对省略的主语、宾语、兼语的补充翻译人物的姓名要完整译出,这些是语意通顺的基本要求。

如“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三国志·魏延传》)要译成“只有杨仪不宽容他。

魏延对杨仪十分仇恨,两人关系如同水火。

”3、掌握行之有效的理解推断方法。

(1)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如:“屡遣兵戍池河、浦口,援庐州,扼滁阳,有警辄发,节制精明。

”(《明史·范景文传》)前三句构成排比,其中“戍、援、扼”三个动词对举,分别译成“守卫、救助、控制”。

(2)联想课文法——联想课文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语例。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由此正确理解词义。

联想成语推断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联想双音词推断法: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今汉语一脉相承,因此我们就可借助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来解古汉语的单音词。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力求准确无误。

意译,则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适当的变通,使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原文:子路问曰:“闻斯行诸?”直译:子路问孔子说:“听到这件事就去做吗?”意译:子路问孔子:“听说这件事就立刻去做吗?”二、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

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义,则指词在句子中的具体意义。

例如:原文:吾友张生,聪明睿智,好学不倦。

分析:吾(代词)、友(名词)、张生(名词)、聪明(形容词)、睿智(形容词)、好学(动词)、不倦(形容词)。

翻译:我的朋友张生,聪明智慧,勤奋好学。

三、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翻译文言文,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古今异义,指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义上的差异;通假字,指在古代文献中,某些字因书写、传抄等原因而通用的字;词类活用,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需要而改变词性的现象。

例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学(动词)、而(连词)、时(名词)、习(动词)、之(代词)、不亦(副词)、说(动词)。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按时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四、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翻译文言文,要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

古代文化背景,包括天文、地理、历史、风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分析:青青(形容词)、子(代词)、衿(名词)、悠悠(形容词)、我心(名词)。

翻译: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五、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翻译文言文,要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先理解整个句子,再对局部进行调整,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

例如: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夫(发语词)、君子(名词)、之行(名词)、静(形容词)、修身(动词)、俭(形容词)、养德(动词)。

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古文作为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较难的考点。

在阅读和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古文的意思。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古文水平。

一、全文理解:全文理解是翻译古文的基础。

在翻译古文时,首先要明确全文的主旨,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化背景。

通过阅读全文,可以了解文章的基本脉络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

二、词义理解:古文中经常使用一些生僻的词汇和词义,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在翻译古文时,我们要注重词义的理解。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阅读古文注释和参考资料等方式,加深对生词的理解和掌握。

三、语法分析:古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常常使用倒装、并列句、比喻等修辞手法。

因此,在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语法分析,理解并准确运用古文的语法规则。

四、省略理解:在古文中,作者常常使用省略的表达方式。

为了准确地翻译古文,我们需要通过上下文推断和逻辑判断,补全省略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古文中一些代词或指示词的具体指向,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五、意象把握:古文中经常使用一些形象的描写和意象,这给学生理解和翻译带来了困难。

在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注重对意象的把握。

通过对句子和段落的整体理解,抓住作者的形象描写和意境表达,以便更好地翻译古文。

六、逐字逐句翻译:在翻译古文时,我们要注意逐字逐句地翻译,尽量保持原文的句式和修辞特点。

通过逐字逐句的翻译,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思,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七、实践演练:提高古文翻译水平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演练。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文材料进行阅读和翻译,并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通过多次的实践演练,逐步提高古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总结起来,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包括全文理解、词义理解、语法分析、省略理解、意象把握、逐字逐句翻译和实践演练等。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古文翻译的水平,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考试中的古文题目。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实用4份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实用4份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实用4份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1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一、善于联系,做到知识迁移1. 联系课文。

考试中遇到的词语,大多在课文中出现过,因此,遇到词义不理解,首先想到的便是相关的课文内容。

2. 联系成语。

文言词的某些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也许很少见到,但在一些成语中却依旧保留着。

3. 联系诗句。

文言语段中的一些疑难词语,可能就在你熟悉的'诗句中出现过,适当的联系,也许就能帮你解决问题。

二、考虑全面,注意文言词的特殊用法1. 通假字。

高考所考查的通常是在理解基础上的通假,所以,根据上下文内容大多可推断出来。

2. 偏义词。

偏义词的考查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在翻译中也不容忽视。

3. 词类活用。

包括使动、意动、为动、名词做状语、动词做名词等等,文言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会改变词性,这种现象平时一直作为重点掌握的知识,在考试中也要充分考虑到。

遇到解释不通的句子在翻译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每个词语的意思都能理解,但连缀在一起,句意却不通。

这时应考虑到以下两种情形:一、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果文言文中使用了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就不宜直译,应结合上下文进行意译。

二、特殊句式1. 倒装。

常见的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

2. 省略。

补充省略部分,常常就是命题考点。

3. 被动。

这种句式虽较为常见,但如果忽视,也很容易被扣分。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2【增补法】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

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

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

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新高考文言文语文翻译

新高考文言文语文翻译

近年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文言文阅读和翻译成为了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较于传统的文言文翻译,新高考文言文翻译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高考文言文翻译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一、新高考文言文翻译的特点1. 文言文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新高考文言文翻译选取的文言文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时代背景,使得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意,提高阅读兴趣。

2. 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新高考文言文翻译不仅要求学生准确翻译文意,还要求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运用现代汉语表达,体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考察学生的文化素养新高考文言文翻译要求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了解相关文化背景,体现学生的文化素养。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4. 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新高考文言文翻译要求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文意,还要关注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体现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新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应对策略1. 熟悉文言文语法和词汇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是进行文言文翻译的基础。

学生应熟练掌握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为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注重阅读积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关键。

学生应广泛阅读各类文言文作品,积累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高翻译水平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可以通过模拟翻译、写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关注文化背景,提高文化素养在翻译过程中,学生要关注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了解相关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5.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可以通过分析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结论新高考文言文翻译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这些挑战,学生应从多个方面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以适应新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法口诀》

《文言文翻译法口诀》

一、读文断句,理清脉络翻译文言文,首先应读通全文,断句合理。

此所谓“读文断句,理清脉络”。

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结构,为翻译打下基础。

二、逐字逐句,对照注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僻字、词,应对照注释,了解其含义。

此所谓“逐字逐句,对照注释”。

同时,注意句式、修辞手法,为翻译提供依据。

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力求忠实原文。

直译即逐字逐句翻译,保持原文的词义、句式。

但在某些情况下,可适当采用意译,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

此所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四、注意修辞,准确表达文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翻译时,要注意修辞,准确表达原文意境。

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

此所谓“注意修辞,准确表达”。

五、增删改移,灵活处理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以直译的语句。

此时,可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适当增删改移。

但要注意,增删改移要有根据,不可随意改动原文。

此所谓“增删改移,灵活处理”。

六、关注语境,揣摩语气文言文中,语气、语境对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翻译时,要关注语境,揣摩语气,力求准确表达原文的语气、情感。

此所谓“关注语境,揣摩语气”。

七、总结归纳,形成规律在翻译实践中,总结归纳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规律。

这样,在遇到不同类型的文言文时,能够迅速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

此所谓“总结归纳,形成规律”。

八、反复推敲,力求完美翻译完成后,要反复推敲,检查是否有错别字、漏译、误译等现象。

力求使译文达到完美。

此所谓“反复推敲,力求完美”。

总之,文言文翻译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灵活运用。

以下口诀可供参考:读文断句理脉络,逐字逐句对照注。

直译为主意译辅,注意修辞准确表。

增删改移灵活处,关注语境揣语气。

总结归纳成规律,反复推敲求完美。

牢记此口诀,定能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1. 使用标点符号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引号等。

合理运用这些标点符号可以使翻译更准确、流畅。

2. 理解上下文理解上下文是进行文言文翻译的关键。

文言文中的词句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翻译,单独抽离一个词或短语翻译往往会导致错误或误解。

因此,在翻译时要全面理解上下文,尽量还原原文的意思。

3. 注意动宾关系文言文中的动词与宾语常常需要根据宾语的名称或上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翻译。

要注意准确表达动作的主体和客体,避免产生歧义。

4. 避免拘泥于字面翻译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一味拘泥于字面翻译往往难以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要理解原文的背景、语境和用词习惯,进行意译或适当调整词序,使翻译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5. 正确处理成语与俗语文言文中充满了各种成语和俗语,这些语言表达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翻译。

一些熟知的成语可以直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但一些较为生僻的成语则需要进行解释或注释,确保读者理解。

6. 注意文体特点文言文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如虚词使用频繁、动词时态的省略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文言文的风格特点,避免过度现代化。

7. 善于使用辅助工具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如古汉语词典、翻译软件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理解生僻词汇、掌握正确的用词和短语,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8. 不盲目逐字逐句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不应盲目逐字逐句地进行,而应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整体理解和翻译。

有时候需要将一整句或一段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翻译,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9. 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原文的修辞效果,使译文更具有文学美感。

10. 不断学习和练习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和不断练习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古代文献、阅读优秀的翻译作品,并进行实际翻译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夫文言文,古人之遗泽,虽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

然今之人,鲜有通晓古文者,故翻译之法,遂成吾辈之必备。

翻译文言文,非易事也,须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严谨的态度,以及灵活的技巧。

兹论及文言文翻译之法,以飨读者。

一、字词翻译1. 直译:以现代汉语中与之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替换古文中的字词。

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直译为:“天地,是万物所逆旅的地方。

”2. 意译: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语境,对字词进行灵活的解释。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意译为:“那青青的衣领,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3. 音译:对于一些古文中的字词,现代汉语中没有对应的意义,可采取音译的方法。

如:“蝴蝶”在古文中写作“胡蝶”,可音译为“胡蝶”。

二、句子翻译1. 调整语序:古文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调整。

如:“余闻之也。

”应翻译为:“我听说这件事。

”2. 增删词语:为了使句子通顺,可适当增删词语。

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有我的老师。

’”3. 保留古风:对于一些具有古风色彩的句子,可保留其原貌。

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翻译为:“月亮明亮星星稀疏,乌鹊向南飞去。

”三、篇章翻译1. 理解篇章主旨:翻译文言文篇章,首先要理解其主旨,把握全文大意。

如《离骚》一篇,主要表达了屈原忧国忧民之情。

2. 分析篇章结构:文言文篇章结构严谨,翻译时要注意层次分明。

如《岳阳楼记》分为四段,分别描述了楼之高、山之远、水之广、心之旷。

3. 融汇贯通:翻译文言文篇章,要将字词、句子、篇章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翻译。

四、注意事项1. 严谨态度:翻译文言文,必须严谨认真,不可随意篡改原文。

2. 灵活运用:在保证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可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3. 注重文采:文言文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注重文采,使译文更具韵味。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严谨的态度,以及灵活的技巧。

文言文及翻译技巧口诀

文言文及翻译技巧口诀

文言文示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技巧口诀: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三、词不离义,义不离境。

四、音译、意译相结合。

五、考究文化背景,把握时代特征。

具体翻译如下:孔子曰:“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翻译技巧详解: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此句中,“学而时习之”直译为“学习并且按时复习”,“有朋自远方来”直译为“有朋友从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直译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

这些直译保留了原文的语序和句式,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原文。

二、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翻译时,要关注每个字在句中的含义,同时也要把握整个篇章的语境。

例如,“学而时习之”中的“而”字,在句中起到连接作用,翻译时应保留其连接功能。

三、词不离义,义不离境。

翻译时,要准确把握每个词的含义,同时也要关注其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如“不亦说乎”,这里的“说”字,在句中表达的是愉悦之情,翻译时应体现这一含义。

四、音译、意译相结合。

对于一些古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地名、官职等,可采用音译的方法。

如“子曰”,直译为“孔子说”。

而对于一些表达抽象意义的词语,则可采用意译的方法。

如“不亦君子乎”,直译为“不是君子吗”,意译为“真是君子啊”。

五、考究文化背景,把握时代特征。

翻译时,要关注古汉语中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如“学而时习之”,在古代,学习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因此翻译时应体现这一文化内涵。

总之,学习文言文,需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

通过以上口诀,希望能帮助学者在阅读文言文时,更好地理解其内涵,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及口诀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及口诀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及口诀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高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高分技巧

高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高分技巧

高考语文 |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高分技巧!一、文言文翻译的根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别难解词语精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表达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②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审出译句中的特别句式是关键。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累积,重点掌握简单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图片二、文言文翻译的根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依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图片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留、换、调、删、补、变。

1、“留〞即保存文言文中的一些根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含: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存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累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累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存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存不译。

2、“换〞:①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替换本钱字,⑤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

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3、“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根底上,将特别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

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在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许多考生感到棘手的部分。

要想在文言文翻译中取得好成绩,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一、准确理解关键词语文言文翻译的第一步是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这些关键词语往往是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例如,“亡”这个字,在文言文中有“逃跑”“丢失”“灭亡”等多种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具体含义。

又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成现代的“行走”,就会造成翻译错误。

对于一些多义词,我们要结合语境进行推断。

可以通过语法结构、词语搭配、上下文逻辑关系等来判断其在特定句子中的意思。

同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比如“妻子”在古代是指“妻子和儿女”,而现代则仅指“配偶”。

二、把握文言句式特点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在翻译时,我们要将这些特殊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调整。

判断句通常有“……者,……也”“……,……者也”“……,……也”等形式,翻译时要加上“是”字。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应翻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被动句常见的标志有“于”“为……所”“见……于”等,翻译时要体现出被动的关系,如“为仲卿母所遣”应翻译为“被仲卿的母亲驱赶”。

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宾语前置句如“何陋之有”,应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定语后置句如“求人可使报秦者”,应翻译为“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状语后置句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应翻译为“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颜色更青”。

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翻译时要补上“蛇”字。

三、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字词和句子结构进行直接翻译,保持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意译则是根据原文的大意进行灵活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词和句式。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想要学好文言文,就要学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的翻译虽然说比较难,但是仍旧是有技巧和(方法)的。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盼望大家喜爱!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一1.把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

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推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

系统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分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2.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多诵读可以培育语感,达到娴熟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会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爱好。

3.词性法解答文言文,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解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关心解题。

4.代入法文言文课外学问是课内学问的拓展和延长,把握了课内学问点,特殊是把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

5.对比法文言文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挨次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比,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留意是否张冠李戴、大事的时间是否精确、人物性格是否精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谈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二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挨次,首览全篇,把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看前文,联系后句,认真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

文言者,古人之言也,简练而意深。

欲解其意,非翻译不可。

翻译之道,繁复而微妙,然有口诀,可助学者一臂之力。

兹录《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如下:一、字字推敲,意译为宗。

翻译文言,首重字义,一字一句,皆须推敲。

意译为主,直译为辅,使文意通顺,不失原意。

二、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翻译文言,须将词置于句中,句置于篇中,前后连贯,方显文意。

不可断章取义,孤立解读。

三、词性辨析,句式识破。

文言文词性变化多端,句式亦复杂。

翻译时,需辨析词性,识破句式,准确翻译。

四、虚词翻译,注意语境。

文言文虚词丰富,翻译时需注意语境,虚词用法多样,不可一概而论。

依语境而定,方为上策。

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直译词义,使文意明确。

意译,即意会文意,使文意流畅。

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两者相辅相成。

六、增删润色,保持文风。

翻译文言,有时需增删润色,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同时,保持原文文风,使译文更具可读性。

七、注重音韵,保持节奏。

文言文讲究音韵,翻译时注意音韵搭配,保持原文节奏。

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具美感。

八、典故引用,注重考据。

文言文中典故繁多,翻译时需注重考据,确保典故准确无误。

同时,可适当引用典故,丰富译文内涵。

九、成语翻译,注意搭配。

文言文中成语丰富,翻译时需注意搭配,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同时,保留成语原意,使译文更具韵味。

十、文化差异,注意传达。

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需注意传达。

尽量使译文符合原文文化背景,避免误解。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共十句,简明扼要,便于记忆。

学者若能熟记并运用,定能在翻译文言文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以下为具体口诀:1. 字字推敲,意译为宗。

2.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 词性辨析,句式识破。

4. 虚词翻译,注意语境。

5.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6. 增删润色,保持文风。

7. 注重音韵,保持节奏。

8. 典故引用,注重考据。

9. 成语翻译,注意搭配。

10. 文化差异,注意传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1、训练考点意识,对一些考点词不能简单组词。

如"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新元史·董俊传》)中的"夺",很多学生简单地翻译成"抢夺、夺取",这样的不注意语境、不认真推断而出现的错误其实是学生屡犯而不改的,其实在上文有语句"(武)仙攻之,不能下,乃纵兵蹂民禾。

(董)俊呼语之曰: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这里的"夺"是和上文的"蹂"照应的,所以应该翻译成"毁坏、践踏"。

2、要注意对省略的主语、宾语、兼语的补充翻译人物的姓名要完整译出,这些是语意通顺的基本要求。

如"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三国志·魏延传》)要译成"只有杨仪不宽容他。

魏延对杨仪十分仇恨,两人关系如同水火。

"3、掌握行之有效的理解推断方法。

(1)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如:"屡遣兵戍池河、浦口,援庐州,扼滁阳,有警辄发,节制精明。

"(《明史·范景文传》)前三句构成排比,其中"戍、援、扼"三个动词对举,分别译成"守卫、救助、控制"。

(2)联想课文法——联想课文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语例。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由此正确理解词义。

联想成语推断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联想双音词推断法: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今汉语一脉相承,因此我们就可借助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来解古汉语的单音词。

如:我与(申屠)季虽无素故,士穷相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后汉书·冯鲂传》)中"素故"联想《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译成"一向交情好","相"联想《孔雀东南飞》"嬉戏莫相忘"译成"我","穷"联想成语"穷途末路"译成"走投无路","任"联想双音词组词"担任"推断译成"担保")(3)邻字借推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如:(冯)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后汉书·冯鲂传》)其中"矜"可以用同义连用的邻字"严"借推,译成"严肃",联想《陈情表》"愿陛下矜悯愚诚"中"矜"可以用同义连用的邻字"悯"借推译成"可怜",还有《三国志·魏延传》的"又性矜高"中"矜"可以用同义连用的邻字"高"借推译成"傲慢"。

(4)语境推断法——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作者而言的语境。

还有历史文化等大语境。

"魏忠贤暨魏广微中外用事,景文同乡,不一诣其门,亦不附东林,孤立行意而已。

"(《明史·范景文传》)有学生把"东林"翻译成"东边林子的盗贼",缺乏对明史这个大语境的了解,应该是"东林党"。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短语翻译1、得无:表示反诘的语气,译为:莫非,莫不是。

2、否则:是两个词,否:不是这样,不然;则,相当于"就"。

3、然后:是顺接连词,可译做"这样以后",或者"之后"4、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如此),那么……5、虽然:与现代汉语不同,"虽"相当于"虽然","然"相当于"这样",可译作"虽然如此""尽管如此"6、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也可译作"恐怕"。

7、比及:等到,等到了。

8、盍:何不。

曷:何不。

叵:不可。

9、如何,奈何,若何:它们组成固定形式,相当于汉语"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样"等。

10、"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上述形式的扩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办"。

11、孰若,孰与:用做比较或选择,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如放在动词前,可译为"怎如""何如""怎比得上"12、所以:表原因,译做"……的原因"。

表凭借或方法,译做"用来""靠它来""用来……的(根据、礼节、方法)"13、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14、卑鄙:地位卑微,见识浅陋。

15、其实:它的果实,或者"那实际情况""它实际上""它的实利16、不过:不超过。

17、地方:土地方圆18、山东:淆山以东。

19、可怜:可爱,或者"值得同情"20、于是:在这时,或者"在这件事上"21、以为:把……当作,或者"任用……人做"22、指示:指给……人看。

23、可以:可以凭借……24、至于:达到某种程度,或者"落到什么地步"25、不必:不一定,今义"用不着"26、因而:趁着某个机会而……27、或者:有的人,有些人28、即使:就让(使)29、智力:智谋和力量30、前进:走上前献上高考语文文言文必备常识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有《韩非子》一书。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即选自《史记》。

9.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之首。

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属乐府歌辞。

开创"建安风骨"新风。

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10.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等。

1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

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

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

是"初唐四杰"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12.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13.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唐朝诗人兼画家。

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

主要作品为《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竹里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4.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

主要诗作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峨眉山月歌》《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结为《李太白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