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dae8388f90f76c661371af3.png)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02f455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1.png)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数字与数量:认识0-9的数字及其大小,学会用数字表示数量。
2. 数字的排列和比较:学习数字的顺序排列和大小比较。
3. 数字的加法和减法:学习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数量的排序和比较:学习对一组物品按照大小进行排序和比较。
5. 数字的组成和分解:认识数字的组成和分解,如10由1和0组成。
6. 数字的顺序: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读数,如从1数到30。
7. 图形和图形的特点:学习认识基本的二维图形和它们的特点,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8. 空间关系:学习认识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9. 时间和事件的先后:学习认识时间的基本概念,如上午、下午、一天的时间等。
10. 量与重量:学习认识一些常见的量和重量单位,如升、斤等。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孩子能够培养对数字和数量的认知能力,以及一些基本的数学思维和操作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5a1cf1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3.png)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2、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数到几,这种物体的总个数就是几。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在确定左右时:参照物如果是物体和动物,以学生自己的左右为准。
参照物如果是人,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 -5的认识1、1- -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 -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 1、2、3、4、5. 从后往前数: 5、4、3、2、1.3、1- -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年级上册数学八大专项考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八大专项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9c829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3.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八大专项考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八大专项考点包括:
1.认识钟表:一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钟表的结构,包括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整点的概念。
2.20以内的加减法:这是一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认识图形: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图形的概念,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4.认识数位:学生需要了解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并能够进行数位的转换。
5.认识方位: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方位概念,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6.比较大小:学生需要了解如何比较不同数字的大小,并能够进行大小关系的排序。
7.单位换算: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单位换算,如厘米、米、千克等。
8.图形计数: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正确地计数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能够进行面积的计算。
这些考点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多练习、多思考,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adb04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0.png)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 认识数字:学习0-20的数字,包括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 数的比较:学习比较大小,例如:大于、小于和等于。
3. 简单的加减法: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初步概念,例如: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方法,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方法。
4. 图形和空间: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5. 分类和集合:学习按照一定标准将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例如按照大小、颜色、形状等将物品分成不同的集合。
6. 时间和钟表:认识时钟,了解时、分、秒的概念,能够读出时钟上的时间。
7. 统计和概率: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例如统计喜欢的颜色、水果的数量等;了解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这些知识点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dd7db9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b.png)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
(1)四则运算:熟练运用加减乘除,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包括基本四则运算、计算二元一次方程、计算实数的平方根等;
(2)数理逻辑:学习判断真假的能力,促进思考的能力及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
(3)数论:掌握数论基本概念及用数论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二、几何知识
(1)几何图形名称:学习三维几何图形及二维几何图形的名称,包括球体、圆锥形、平面四边形等;
(2)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学习判断四边形是否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线之间的角关系;
(3)角的概念:学习角的度量标准,包括弧度、角度等;
(4)三角形的认识:学习三角形的关系和性质,例如相似三角形、平行三角形等;
三、空间几何
(1)立体图形的构造:学习构成立体图形的原则,例如锥体的构成、棱柱的构成等;
(2)四面体、六面体的构成:学习构成四面体、六面体的原则,以及这些图形的内角度数和外角度数之间的关系;
(3)投影:学习投影的定义及投影原则;
四、测量学
(1)体积:学习体积测量的基本原理、定义及计算方法;
(2)质量:学习重力定义,认识重力的计量单位,以及质量计算方法;(3)面积: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曲面积的计算、正多边形的面
积计算等;
五、统计学
(1)概念: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例如众数、中位数、极差等;(2)数据处理:学习将数据用表格、图表表示出来的方法,方便分析;(3)概率:学习概率的定义,了解实验的不确定性。
一张,带你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所有知识点
![一张,带你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所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df7b4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f.png)
一张,带你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
所有知识点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所有知识点!(北师大版) -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生活中的数: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认识0~10各数,并建立起“物”与“数”的对应关系。
•比较:比较大小、数量、重量、高度和长度。
•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认识0~20各数,会进行加减运算,并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分类:了解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
类。
•位置和顺序:知道上下左右前后,用这些来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
•理解图形: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及其特
征。
•认识时钟:初步认识时钟,认识并读出时钟中的整点和
半点时间。
这些内容涉及数学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这些都是以后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有点高)。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4f0135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b.png)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读数、写数1.读20以内的数。
①正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 16 17 18 19 20.②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③ 2个2个的数: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无论是正数、倒数还是从指定中间数开始数都要会)。
④ 5个5个的数:0 5 10 15 20(无论是正数还是倒数都要会)。
⑤单数:1、3、5、7、9 ……⑥双数:2、4、6、8、10 ……(注: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①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10个“一”就是1个“10”,一个“十”就是10个“一”。
如: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2个“1”表示的意义不同。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
②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2位是十位。
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十。
③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观察图中的16个图形,从左数第三个和从右数第二个分别是哪个图形?这种题目需要注意方向和位置,同时要知道“几”和“第几”之间的区别。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736fe3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2.png)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数数基本方法: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数数时要避免重复和遗漏。
应用实例:比如数图中小飞机的数量,有8架小飞机就数到8,表示小飞机的总数为8。
二、数的认识1. 20以内的数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如0、1、2、3、...、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如20、19、18、...、3、2、1、0。
双数 (偶数):2、4、6、8、10、12、14、16、18、20(注意: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但它是偶数)。
数的组成:了解一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如15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
2. 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个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十。
3. 读写数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注意:读数和写数时要对照数位进行,确保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正确无误。
三、数的比较1. 同样多: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则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2. 比多少: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3. 关系符号:“=”表示等于,如3=3,读作3等于3。
“>”表示大于,如3>2,读作3大于2。
“<”表示小于,如3<4,读作3小于4。
使用这些符号时,要注意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四、数的顺序与位置1. 数序:了解数的顺序,如从前往后数1、2、3、 (5)从后往前数5、4、3、 (1)2. 位置关系:上、下: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前、后:一般指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五、基础应用数的应用:能够将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比如数物体的数量、比较物体的大小等。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9c40cbe3968011ca2009184.png)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5532c55727a5e9846a6116.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5篇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总结主动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看书。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
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
当遇到不懂的难题时,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懂装懂,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
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
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
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d23ef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0.png)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数字 0-10 的认识2. 加法和减法3. 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4. 长度的度量5. 时间的认知6. 重量的度量7. 温度的认知8. 数型的认知9.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0. 计数和比较大小1. 数字 0-10 的认识: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数字 0-10 的认知,比如数字的基本形态、发音、数字间的大小关系等。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拼图游戏等课堂活动认识这些数字。
2. 加法和减法: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方法,例如用图示法表示加减运算过程。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加法和减法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感受加减运算的过程。
3. 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例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图示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物品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4. 长度的度量: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长度测量的方法,例如使用长度单位米、厘米等。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长度的杠铃或绳子的长度,然后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5. 时间的认知: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时间单位和对时间的认知,例如秒、分钟和小时等。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时间练习,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钟表读时间。
6. 重量的度量: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重量测量的方法,例如使用重量单位克、千克等。
例如,老师可以将许多相同数量的糖果重量相差很大的两个盒子,然后通过秤将它们的重量测量并记录结果。
7. 温度的认知: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温度单位度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温度测量的游戏,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8. 数型的认知: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的数字类型,例如奇数、偶数、整数和分数等。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字类型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数字类型。
9.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汇总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4a11d84f242336c1fb95e85.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纲要一、数一数1、数一数、连一连2、数一数二、比一比1、比多少2、比长短、比高矮三、 1-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1-10 的构成2、第几和几的认识(1)第几的认识(从左数、从右数)(2)数序4、5、6()() 93、1-10 的加减法(1)加减法计算6+4=5+2=3+6=8+1=6+2=4+3=7+2=2+5= 9-5= 8-4=7-5=6-0=5-4=8-5=6-4=3-3=(2)填写未知数() +5=8 ( )-4=2( )+3=9 9-( )=6(3)填上 +、—2()2=4 6 ()6=07()2=58()5=3(4)、填上>、<、 =5+2()88()98-7()9-4( 5)看图写两道加法、两道减法△△▲▲▲△△△▲▲▲▲5+7=12 7+5=12 12-5=7 12-7=5(6)看图写算4+2=66-2=4○○○○○ C C C C C¢¢¢¢△△△△△△△△○○○○连加 4+3+2=9连减12-4-3=5加减混淆4+7-3=8(7)连加连减、加减混淆计算四、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认识立体图形2、认识平面图形3、分类(重申分类的方法)五、认识钟表1、认识钟面2、认识整时和半时(1)会认整时和半时(2)会写整时和半时(两种写法)(3)会画整时和半时的分针和时针(4)会认一小时前的时辰、会认一小时后的时辰六、 11—— 20 的认识和 20 之内的进位加法1、11—20 各数的构成(1)认识数位表(认识个位和十位)(2)读数和写数(3)11—20 各数的构成(4)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10+3=12+5=12+8=15-5=15-10= 2、20 之内的进位加法(1)理解“凑十法”(2)会应用口诀计算(3)会应用口诀填写未知数知识点概括(以下为本册数学全部要掌握的知识点)一、读数、写数 .1、读 20 之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次序倒数:从大到小的次序20 19 18 17 ······单数: 1、3、5、7、9 ······双数: 2、4、6、8、10 ······(注: 0 既不是单数 ,也不是双数 ,0 是偶数 .在生活中说单双数 ,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常常碰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状况 ,实质上十个“ 1”就是一个“ 10”,一个“ 10”就是十个“ 1”.如: A:11 里有( 1)个十和(1)个一;11 里有( 11)个一 .12 里有( 1)个十和(2)个一;12 里有( 12)个一13 里有( 1)个十和(3)个一;13 里有(13)个一14 里有( 1)个十和( 4)个一;14里有(14)个一15 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 里有(15)个一······19 里有(1)个十和( 9)个一;或许说 ,19 里有( 19)个一 20 里有( 2)个十;20里有( 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 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构成的 . (2)在计数器上 ,从右侧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 2 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 1 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 1 个一)十位上的 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 1 个十)(3)先读 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 14,读作:十四 ,写作: 14.个位上是 4,表示 4 个一 ,十位上数字是 1,表示 1 个十.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比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能够按从大到小的次序摆列,也能够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摆列.(注意做题时 ,写一个数字 ,划去一个 ,做到不重不漏 .)2、随意取 20 之内的两个数 ,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 16 比15 大,写出来就是 16>159 比 13 小,写出来就是 9<13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边是谁,比几大 1 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 1 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 1.如:比 5 小 2 的数是( 3),比 4 多 3 的数是( 7).3、几和第几△▲▲★△☆☆△△△▲★★★☆★察看图 ,谈谈有几个图形?( 16 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侧三个圈起来;把右侧第 2 个圈起来.(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立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差别.)4、相邻数2 的前面是1,2的后边是3,2 再添上 1 就是3,3 再去掉 1 就是2,与2 相邻的数是1 和3.3 的前面是 2,3 的后边是 4,3 再添上 1 就是 4,4 再去掉 1 就是 3,与 3 相邻的数是2 和 4. ······20 的前面是 19,20 的后边是 21,······,与 20 相邻的数是 19 和 21.三、比一比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此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许说以此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而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许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能够采纳数格比较 ,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 ,能够先两个两个的比较 .而后依据比较的结果 ,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 比 B 重,B 比 C 重,那么能够获得 A 比 C 重.A 最重,C 最轻.A比 B 重,A 比 C 重,只好获得 A 最重 ,还要比较 B 和 C,才知道谁最轻 .四、加减法(一)把两个数归并在一同用加法.加数 +加数 =和如: 3+13=16 中,3 和 13 是加数 ,和是 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 -减数 =差如:19-6=13中,19 是被减数 ,6 是减数 ,差是 13.(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二)知道以下规律1、加法(1)两个数相加 ,保持得数不变:假如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 ,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 ,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 ,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 ,此中的一个数不变 ,假如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 ,且加数变化了多少 ,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 ,互换它们的地点 ,得数不变 .2、减法(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 ,保持减数不变:假如被减数增大 ,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 ,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 ,则结果也减小 ,且被减数减小多少 ,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 ,保持被减数不变:假如减数增大 ,结果就减小 ,且减数增大了多少 ,结果就减小多少;假如减数减小 ,则结果增大 ,且减数减小了多少 ,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 ,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 ,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 ,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理与复习10之内的加减法(10 之内加法、减法口诀表)五、加减法(二)(一)掌握 20 之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 “凑十法” “凑小数 ,拆大数” ,将小数凑成 10,而后再计算 . 如:3+9(3+7=10,9 能够分红 7 和 2,10+2=12)“凑大数 ,拆小数” ,将大数凑成 10,而后再计算 .如: 8+7(8+2=10,7 能够分红 2 和 5,10+5=15)注意:孩子喜爱和熟习的方法才是最正确方法并且只掌握一种就能够了.(二) 20 之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1+6(个位相加 ,1+6=7)11+6=17 15-3(个位上够减 ,5-3=2)15-3=12 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 ,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常用的关系有:(1)部分数 +部分数 =总数:这时?在大括号下边的中间 . (2)总数 -部分数 =另一个部分数:这时?在大括号的上边一边.(3)大数 -小数 =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六、分类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型,依据这些类型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同就是分类 ,而这些类型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体验分类结果在单调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如:△△●●☆☆●△●●△△☆●按形状分:1、△按颜色分:1、有颜色2、☆2、没有颜色3、●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 ,我们只要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其他 ,而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同即可 .(2)未给定标准:当有好多物体摆在眼前 ,让我们自己确立类型分类时 ,应第一察看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色 ,把拥有同样特色的特色的物体放在一同 ,表示同一类 ,而这些特色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能够依据不同的标准分类 ,能够依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 3、常有题型有:(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 (3)同类的物体序号填在一同 .七、认识物体和图形(一)立体图形1、长方体长方体是长长的 ,有 6 个平平的面 ,有些面是同样的 ,有些面是不同样 ,长方体相对面相等 ,用它能够画出长方形 .平常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正方体四四方方的 ,它也有 6 个平平的面 ,它的边也是直直的 .并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 ,每个面都同样大 ,不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同样的,用它能够画出正方形 .魔方就是正方体 . 3、圆柱体圆柱就像一根柱子 .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并且大小同样 ,用它能够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曲折的 ,我们把曲折的面放在桌子上就能够转动它. 4、球圆圆的 ,能够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常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二)平面图形1、长方形:四条边 ,两条长边相等 ,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 ,并且一样长 . 3、圆形:没有角4、三角形:三条边(注:三棱柱能够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八、认识钟表1、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 1 就是 1 时. 1:00 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 2 就是 2 时. 2:00 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 4 就是 4 时. 4:00 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 6 就是 6 时.6:00 ······半时:时针指 1 和 2 的中间 ,分针指 6 就是 1 时半 . 1:30时针指 2 和 3 的中间 ,分针指 6 就是 2 时半 . 2:30 时针指 3 和 4 的中间 ,分针指 6 就是 3 时半 . 3:30 时针指 4 和 5 的中间 ,分针指 6 就是 4 时半. 4:30 时针指 5 和 6 的中间 ,分针指 6 就是 5 时半. 5:30 时针指 6和 7 的中间,分针指 6就是 6 时半.6:30 ·····注意:半时的时候 ,分针必定指 6,时针指在两数字中间 ,如时针指的是一个数,则这个时辰是错误的 .而分针指在 12 邻近 ,时针立刻指着正确的数字 ,此时是大概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 ,时针和分针必定要拨到正确的地点上.时针和分针并无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略微偏了一点 ,像这类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才过一点 ,我们就不可以说正好是几时,而应当说“大概是几时”.注意:“大概是几时”拨针时应当掌握在前后 5 分之内.。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6540af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c.png)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一数、比多少】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尺度,确定左侧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侧。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寄义:每个数都可以透露表现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透露表现。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2、比大小1、前面的数即是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3,读作3即是3。
前面的数大于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3、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命数的方向,然后从1入手下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4c1f10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6c.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1、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5、实践活动必背知识点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数位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2、20里面有2个十,也可以说20里面有20个一。
3、10里面有1个十,也可以说10里面有10个一。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5、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比大小多少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少几的问题认时间1、时针短,分针长。
1时=60分60分=1时1刻=15分2、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4、钟面数字有十二个。
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
5、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6、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凑十歌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相凑就满十。
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f3d3f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b.png)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
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
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2__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的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
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一、目标与要求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知识框架三、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
(完整版)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862f93b05087632301212cf.png)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正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2个2个的数: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正数、倒数或从指定中间数开始数都要会)5个5个的数:0 5 10 15 20((正数、倒数都要会)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10个“一”就是1个“10",一个“十”就是10个“一”。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2个“1”表示的意义不同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一上数学知识点
![一上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d38d5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7.png)
一上数学知识点
“一上”通常指的是小学一年级上的数学知识点。
以下是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
1. 数的基础概念:包括认识数字0-100,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加减法口诀等。
2. 图形和空间:认识基本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以及它们的特征。
3. 分类和模式:学习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识别和创造简单的模式。
4. 测量:学习使用标准测量工具测量长度,高度,重量等。
5. 解决问题:学习通过图画和简单的文字描述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6. 基础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数位之间的转换等。
7. 时间:认识时钟,学习时间的基本概念,如小时,分钟,秒等。
8. 货币:学习货币的基础知识,如硬币,纸币的面值等。
请注意,每个学校和地区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提示:1、关注每个单元的“典型例题”。
2、关注每个“典型例题”下面对应的“温馨提示”(黑体字即是)。
3、会“举一反三”。
建议:(1)先打印出全部汇总,给孩子装订好,进行复习。
(2)单独打印出“只保留典型例题”的一份(14——23页),当练习卷让孩子做一做。
(3)根据孩子的错题,可以再改改题中数字和图案,打印出练习让孩子做一做,加深印象。
第一单元数一数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用数字来表示。
2、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正确比较出所给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或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
典型例题:一、看图写数。
如:△△△△△△△△温馨提示:有的数量较大,易漏数或重复数错,需要(1)按一定顺序数,(2)数一个划去一个,(3)做标记(数一个打一个对勾等)。
二、比多少。
1、△△△△○○○○○○○(1)()和()同样多。
(2)()比()少3个。
2、比一比、填一填。
△△△△△△△△○○○○○○○○○○○比△多()个。
○比△少()个。
3、画一画(1)画○和△同样多。
(2)画△比○少2个。
(3)多3个。
△△△△○○○○○○○温馨提示: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一定要用线一一连接起来),也可以用数数写出各自数量的方法比较多少。
第二单元位置知识点:认识“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并知道谁在谁的什么方向。
典型例题:1、在的()边。
2、在的()边。
3、在()的左边。
4、的右边是()。
5、在的()边。
温馨提示:1、一定要先找准“以谁为观察中心”,一般来说,找“谁”的哪一边,谁就是观察中心。
如:在的()边。
是观察中心,去找。
2、第3小题:在()的左边。
这种题很易错,是填写观察中心,注意要与前两题区分开,提问要求不一样。
第三、五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1、会读、会写0—10各数。
2、明确数的顺序,会按顺序写数。
3、知道2—10各数的组成。
4、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5、知道基数“几”和序数“第几”的不同。
6、会计算10以内加减法。
7、看图列式。
典型例题:一、数序1、按顺序填数。
(1)(28 ( ) ( )( )12 ( ) ( ) 15 ( )( )(3)6的前面是( ),9的后面是( ),与7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4)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各数。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各数。
3、7、8、9、2、10 5、3、6、9、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1、第1、2小题,根据已知数得知顺序后,再填写,不要做题太盲目。
4、第4小题,将0—1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之后,左为前、右为后。
二、组成8 6 7 13 8 2 9温馨提示:有的孩子对于6—10的组成不熟练,需要单独练习巩固。
三、比较大小(1)3()5 10()9 4+3()9 8()4+4温馨提示:如果是算式与数进行比较,都是将得数进行比较。
四、变式练习(1)4+()=10 10—()=2()+2=7 7=()—1温馨提示:可以利用“数的组成”知识填写。
(2)()<2 9>()温馨提示:此种题型,很多题的答案都有多个,不是唯一的,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如果孩子能找出所有答案或找到答案的范围,那更好!五、几和第几1、(1)图中一共有()个图形。
(2)从右往左数,是第()个。
(3)从左往右数,排第()。
(4)从右数出第6个图形,并涂上颜色。
(5)从左数出2个图形,并圈起来。
温馨提示:1、孩子很容易将基数“几”和序数“第几”相混淆,一定要明确区别。
2、有的孩子不认真审题,左右不分。
六、口算2+3= 4—0= 10—8= 0+6=3+2+4= 10—3—2= 7—2+3= 9—2—7=温馨提示:不管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七、看图列式(这两个单元的应用题类型比较多,请重点关注一下。
)(一)一图多式1、一图四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1)有的图,物体数量较多(如20以内的数量),所以一定要点着数清楚物体数量。
(2)此类题,孩子容易把左右两边割裂为两道题看,如本题易错写为:3+1=4、1+3=4、3—1=2、3—2=1。
因此要提醒孩子,此为一幅图,左边4个,右边2个。
2、一图两式(1)(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温馨提示:关键看清楚图下的题目要求,看看究竟题中要求列出几个算式。
(二)一图一式(1)(2)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1、图中没有去掉的意思,应表示为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的意思,用加法。
数量关系:部分+部分=总数。
2、第2小题,用圆圈(即集合圈)的方式,表示求总数。
(3)(4)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又跑来6个同学。
温馨提示:用“虚线圈”或“划斜线”的方式,表示去掉部分后,求剩余的意思,用减法。
数量关系:总数—部分=部分。
(6)(7)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1、第6小题,根据图意,应理解为:原来有---个,踢进去了---个,还剩几个没踢进去。
应为求剩余,用减法计算。
第7小题,根据图意,应理解为:原来有---只,跳走了---只,还剩几只。
应为求剩余,用减法计算。
2、减法,关键是要找准“总数”是多少。
(8)(9)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要先观察“?”的位置,“?”在哪里,就是求哪里,一般来说,“?”在大括号的下面,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用加法; “?”在大括号的左边或右边,就要“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如第8小题,用加法。
第9小题,用减法。
(三)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应用题1、2、一共有7只。
还剩几只?列式: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温馨提示:当文字和图画相结合时,一定要找全题中的条件,明确问题。
一道应用题中,至少有2个条件和1个问题。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知识点:能直观认识、辨认、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
典型例题:1、正方体()个,长方体()个,圆柱体()个,球()个。
正方体()个,长方体()个,圆柱体()个,球()个。
温馨提示:点着数,避免漏数。
2、将序号填在相应的()里。
长方体是(),正方体是(),圆柱体是(),球是()。
温馨提示:点着数、数一个划去一个,避免漏数。
3、(1)一共有()个图形。
(2)圆柱有()个,长方体有()个。
(3)圆柱比长方体多()个,长方体比圆柱少()个。
(4)最少的是(),最多的是()。
(5)从左边数,球排在第(),它是从右边数第()个。
(6)在从右数第3个图形的下面画√。
把从左数第6个图形涂上红色。
(7)圈出从左数出的3个图形。
4、下面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个()个温馨提示:被挡住的部分也应该算,有的孩子因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所以想象不出来。
此题部分孩子错题率较高,可以多找点此类型的题目加强练习。
第六单元11—20的认识知识点:1、能按照一定顺序数出0—20各数(正数、倒数,会1个1个、2个2个、5个5个的数),能正确的排列大小,知道数序。
2、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数位顺序。
3、明确20以内各数的组成。
4、能根据计数器或小棒等实物,正确用数表示。
5、会正确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6、知道加法、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7、看图列式。
典型例题:一、看图写数1、2、3、()()()温馨提示:20以内数量比较多,一定要点着数、做标记,否则易数错数量,如第1、3小题。
二、看数画珠。
温馨提示:此题考察“数的组成”这一知识点,数位上是几,就画几个珠子。
三、按顺序填空。
1、10、11、()、()、()、15、()、()、()、()、()(1)一共有()个数。
(2)左起第3个数是(),右起第5个数是()。
(3)从右边数出3个数圈起来,在右数第3个数的下面画“√”。
2、17后面连续的三个数是()、()、()。
3、19前面的数是(),13后面的数是(),4、和15相邻的两个数是()、()。
5、比14少1的数是(),比18多1的数是()。
6、(1)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17、19、13、2018、13、14、3、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1、要根据已知数,先确定好顺序再填写,不要盲目填写。
2、正着数数,大部分孩子都没问题,但倒着数20以内的数,有的孩子不熟练,所以易错,请加强练习。
3、第3小题,左为前、右为后。
4、第5小题,多1、少1的数都是相邻的数。
四、(1)写数十一十五十七十二写作:()()()()(2)读数16、17、19、14、18读作:()()()()()温馨提示:写数要用数字填,读数要用汉字填。
五、根据数的组成填空1、1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13里面有()个十、()个一。
3、20是由()个一组成的,是由()个十组成的。
4、()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3。
5、()个十和()个一组成19。
6、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8。
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16。
8、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9、个位上是1,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温馨提示:1、在数位顺序表中,右数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右数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
2、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
六,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被减数是16,减数是2,差是多少?列式:_________2、加数是3,另一个加数是10,和是多少?列式:___________温馨提示:熟记并应用“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七、解决问题。
1、小明排第6,小红排第10,他们之间有()人,从小明到小红共()人。
2、亮亮家的上面有10层,下面有6层。
亮亮住的这幢大楼共有()层。
温馨提示:1、此类型的题,一定要结合画图或写数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不能凭空想象。
2、第2小题,还要加上亮亮家已知的那一层,孩子容易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