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传热-传热系数
![传热-传热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b19e71de168884868662d62a.png)
(3)若为金属薄管,清洁流体
111
重点
K o i
计算
A、管内、外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50W/(m2.K) 、1000W/(m2.K) 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计算总传热系数。 47.6 B、管内、外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100W/(m2.K) 、1000W/(m2.K) 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计算总传热系数。 90.9 C、管内、外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50W/(m2.K) 、2000W/(m2.K) 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计算总传热系数。 48.8
式中,K — 总传热系数,W/(m2·K)
注意: K 与 A 对应,选Ai、Am 或 A0
工程上习惯以管外表面积作为计算的传热面积,即取 A = A0
1 1 1 KodAo 0dA0 dAm idAi
同乘 dAo
1 1 do do K0 0 dm idi
4、污垢热阻
实际计算热阻应包括壁两侧污垢热阻:
六、工业热源与冷源
1)工业上传热过程有3种情况 1、一种工艺流体被加热或沸腾,另一侧使用外来
工业热源,热源温度应高于工艺流体出口温度 2、一种工艺流体被冷却或者冷凝,另一侧使用外
来工业冷源,冷源温度低于工艺流体的出口温度 3、需要冷却的高温工艺流体同需要加热的低温工
艺流体之间进行换热,节约外来热源与冷源降低 成本。
6、 壁温计算
管壁较薄,忽略其热阻,稳态传热:
q T tw
1
o
Rso
tw t
1
i
Rsi
结论:壁温接近对流传热系数大的一侧流体温度
五、计算示例与分析
例 4-12(设计型计算) 例 4-13 (操作型计算,试差) 例 4-14 (操作型计算)
例 4-12
传热学三大基本公式
![传热学三大基本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8d022f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9.png)
传热学三大基本公式Nu = 2+0.6(Re^1/2)(Pr^1/3) 。
F=Q/kK*△tm F 是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
Q 是总的换热量。
k 是污垢系数一般取0.8-0.9K。
是传热系数。
△tm 是对数平均温差。
传热学三种传热方式可以分开学。
传热学相较于理论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大学生掌握了高等数学完全可以自学的。
学习传热学必须有耐心,了解几种换热方式和常见的几个常数公式(努谢尔特数、格拉晓夫数、伯努利常数,傅里叶常数,而且常常推导下几个常用常数公式间的关系,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其实不少是远亲的),其实解决传热学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在和导热系数较劲,有时候是直接涉及。
扩展资料:在热对流方面,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701年在估算烧红铁棒的温度时,提出了被后人称为牛顿冷却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不过它并没有揭示出对流换热的机理。
传热学作为学科形成于19世纪。
1804年,法国物理学家毕奥在热传导方面得出的平壁导热实验结果是导热定律的最早表述。
稍后,法国的傅里叶运用数理方法,更准确地把它表述为后来称为傅里叶定律的微分形式。
1860年,基尔霍夫通过人造空腔模拟绝对黑体,论证了在相同温度下以黑体的辐射率(黑度)为最大,并指出物体的辐射率与同温度下该物体的吸收率相等,被后人称为基尔霍夫定律。
传热的三种方式:热的传递是由于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的温度差引起的。
若无外功输入,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总是自动地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至温度较低的地方。
热能的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传热方式(一)热传导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成为热传导。
热传导的基本计算公式是傅立叶定律:在单位时间内热传导方式传递的热量与垂直于热流的截面积成正比,与温度梯度成正比,负号表示导热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其中Q表示热流率,单位为W; dT/dx为温度梯度,单位为°C/m ;A为导热面积,单位为m2;λ为材料的导热系数,又称热导率,单位为W/(m°C) ,也可以为W/(mK) 。
化工原理传热计算
![化工原理传热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78307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3.png)
化工原理传热计算传热计算是化工原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用于分析和预测化工过程中的传热效果,以确定传热设备的尺寸和操作参数。
传热计算涉及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三种传热方式,而传热计算的基本原理是热传递方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传热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传热计算的基本原理是热传递方程,热传递方程是通过数学表达式来描述和计算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常用的热传递方程有热传导方程、对流传热方程和辐射传热方程。
热传导方程是描述物质内部传热过程的方程,其基本形式为Fourier 定律:Q/t=-λA(∆T/∆x)其中,Q/t表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λ表示物质的热导率,A表示传热面积,∆T/∆x表示温度梯度。
对流传热方程是描述物体表面传热过程的方程,其基本形式为牛顿冷却定律:Q/t=hA(∆T)其中,h表示传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T表示温度差。
辐射传热方程是描述物体间通过辐射传热的方程,其基本形式为斯特藩-波尔兹曼定律:Q/t=εσA(T1^4-T2^4)其中,ε表示发射率,σ表示斯特藩-波尔兹曼常数,A表示传热面积,T1和T2表示物体的温度。
根据传热的具体情况和传热方式,可以选择适用的热传递方程来进行传热计算。
传热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传热计算公式和传热计算软件两种。
传热计算公式是根据传热方程进行推导和计算得到的。
例如,通过对热传导方程进行变形和积分,可以得到传热器的传热速率和传热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传热器的尺寸。
传热计算软件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来进行传热计算的工具。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专业的传热计算软件,例如ASPEN、HEXTRAN和HTRI等。
这些软件可以根据传热方程和物性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和求解方程组,进行传热过程的预测和分析。
传热计算软件的优点是计算速度快、结果准确,并且可以进行复杂的传热计算,但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操作技能。
在进行传热计算时,需要明确传热参数和计算目标,并确定适用的传热方程和计算方法。
物质的热传递与传热方程
![物质的热传递与传热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252e4dd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3.png)
物质的热传递与传热方程热传递是指物体之间传递热量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热量会自动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以达到热平衡。
了解物质的热传递规律对于工程、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热传递原理以及传热方程。
一、热传递方式物质的热传递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传导、对流和辐射。
1. 传导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的热量传递。
当物体的一部分受热时,其分子会增加热运动并与周围分子碰撞,从而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物体的分子。
常见的传导材料有金属、一些固体和液体。
传导热量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热导率和温度梯度。
2. 对流对流是指通过流体的运动来传递热量。
当流体受热并膨胀时,其密度减小,从而形成向上的浮力,推动冷流体下沉。
这种上升和下降的流体运动形成了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可以是自然对流或强制对流,取决于流体运动的形式。
3. 辐射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传递热量。
所有物体都会向外发射热辐射,其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递,因此,在没有其他传热方式的情况下,辐射是物体热量传递的唯一方式。
二、传热方程传热方程是用来描述热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
根据不同的传热方式,我们有不同的传热方程。
1. 传导传热方程传导传热方程是用来描述物体内部热量传递的方程。
其一维形式可以表示为:q = -kA(dT/dx)其中,q是热流量,单位为瓦特(W);k是材料的热导率,单位为瓦特/(米·开尔文),A是传热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dT/dx是温度梯度,单位是开尔文/米。
通过该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传热速率和材料的热导率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热传递的行为。
2. 对流传热方程对流传热方程用来描述通过流体的传热过程。
其一维形式可以表示为:q = hA(Ts - T)其中,q是热流量,单位为瓦特(W);h是对流换热系数,单位为瓦特/(平方米·开尔文);A是传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Ts是表面温度,单位为开尔文;T是流体温度,单位为开尔文。
传热公式
![传热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bb5de8e6529647d272852c7.png)
定性温度 定性 准则数
关联式
换热温差
传热量
尺寸
外掠平 板
tm=
t∞
+ 2
tw
管内流 动
t
m
=
t
' f
+
t
" f
2
横掠圆 管
tm=
t∞
+ 2
tw
l
Re = ul γ
Nux
=
hl λ
=
0.332Re1 2
Pr1 3
Δt = tw − t∞ Q = hA(tw − t∞ )
Nu = hl Nu = hl = 0.664Re1 2 Pr1 3
Lambert 定律,Wien 位移定律, Kirchhoff 定律; 3. 两个近似:灰表面,漫射面 4. 发射辐射概念:辐射力,光谱辐射力,定向辐射力,辐射强
度,投射辐射 5. 几个系数:发射率,光谱发射率,定向发射率,
吸收比,光谱吸收比,穿透比,反射比; 6. 其它重要概念:立体角,选择性吸收
Φ
tw1
tw2
δ
t f2,h2
传热过程的剖析
( ) Φ
=
A 1
tf1 −tf2
+δ + 1
h1 λ h2
( ) Φ = kA t f 1 − t f 2 = kAΔt
传热系数,[W m 2K ]
传热方程式
一维稳态传热过程中的热量传递
传热系数:
是指用来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指标,不 是物性参数,与过程有关。
(3) 可加性
如图所示,表面2可分为2a和2b两个面,当然 也可以分为n个面,则角系数的可加性为
n
热交换器传热计算的基本方法
![热交换器传热计算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0802b743323968001c9280.png)
i1 i2
C1 C2
分别为热流体与冷流体的焓,J/Kg 分别为两种流体的定压质量比热,J/(Kg·℃)
Q M1c1 t1 t1t1 M1c1 t1 t2t1 M1c1t1 W1t1
Q
Q
M 2c2
M
t2
1
t
t21
C1dt1 M 2 C2dt2
M 2c2t2t2 W2t2
热交换器传热计算的基本方法
热交换器热计算的基本原理
1.1 热计算基本方程 1.2平均温差法 1.3 效率—传热单元数法(传热有效度) 1.4热交换器热计算方法的比较 1.5流体流动方式的选择
1.1 热计算基本方程式
进口温度t1
热流体1
流量 M1 比热容 c1
冷流体2
热交换器的换热面积F
进口温度 t 2 流量 M 2
(2)传热系数是常数;
t1
(3)换热器无散热损失;
(4)换热面沿流动方向的导热量可
以忽略不计。
要想计算沿整个换热面的平均温差,
t2
首先需要知道当地温差随换热面积的
变化,然后再沿整个换热面积进行平均。
t1 dt1 t1 t2 dt2 t2
在假设的基础上,并已知冷热流体的 进出口温度,现在来看图中微元换热 面dA一段的传热。温差为:
讨论:
1 考虑热损失的情况下:Q1 Q2 QL 或 Q1L Q2
L 以放热热量为准的对外热损失系数,通常为0.97-0.98
2
由式③可以知道 W1 W2
t 2 t1
冷流体的加热度 热流体的冷却度
可见 :两种流体在热交换器内的温度变化与他们的热容量成反比
3 由 W1t1= W2t2 =Q,还可以知道,在热交换器内,热容量
化工原理 传热计算
![化工原理 传热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6c5a336a98271fe900ef92b.png)
(2)污垢的影响
1 1 Rs1 b d1 Rs2 d1 1 d1
K 1
dm
d2 2 d2
(3)若两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如α1>>α2,则
K≈α2,即总传热系数接近α较小的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强 化传热的途径必须提高α小,即降低热阻大的流体的热阻。
(4)K 获取: 通过上述公式求算。 从有关手册和专著中获得,如《化工工艺设计手册》,
2500
45 22.5
20 50 20
=0.0004+0.00058+0.000062+0.000625+0.025 =0.0267 m2·K/W K=37.5 W/m2·K
(2)α1增大一倍,即α1=5000W/m2·K时传热系数
1
=0.0002+0.00058+0.000062+0.000625+0.025=0.0265 m2·K/W
K ''
K '' =70.4 W/m2·K
K值增加的百分率
K '' K 100% 70.4 37.5 100% 87.8%
K
37.5
由本例可以清楚地看到,要提高K值,就要设法减小主要热阻项。
关于总传热系数K的讨论:
(1)对于平壁或薄壁圆筒:有A1=A2=Am, 则:
1 1 b 1 1 1
4.4 传热计算
4.4.1 热量衡算-热负荷的计算
Cool fluid
Q放=Q吸 Q损
Hot
fluid
若无相变,忽略热损失:
Q qm1cP1 (T1 T2 ) qm2cP2 (t2 t1 )
《化工原理》传热计算
![《化工原理》传热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369b6af050876323012123a.png)
Q = W1·Cp1·(T1-T2 )= W2·Cp2·(t2- t1) + W2 ·r
若热损失为Q损,则:
Q = W1·Cp1·(T1-T2 )= W2·Cp2·(t2- t1) + W2 ·r +Q损
(4)冷热流体均有相变
热流体的放热量 = W1 ·Cp1·(T1-T2 )+ W1R 冷流体的吸热量 = W2 ·Cp2 ·(t2 - t1) + W2 ·r
1 1 1
K
i
o
设 1 10;2 1000 则
K 1
1
10
1 1 1 1
1 2 10 1000
现提高 α2 10000
则
K
1 11
1 2
1
1
1
10 10000
10
若提高 α1 100
K
1
1
1
1
1
1
100
则
1 2 100 1000
若 i o 则 K o
管壁外侧对流传热控制
四、平均温度差的计算
1、恒温差传热
壁面两侧进行热交换的冷热流体,其温度不 随时间及位置而变化。
2、变温差传热
采用对数平均值计算平均温度差(传热平均推 动力)。
(1) 并流
冷热流体流动方向相同。
tm并
t1 t2 ln t1
T1
t1 T2 t2
ln T1 t1
t2
T2 t2
(2) 逆流
Q热
T
TW 1
α1 S1
Q壁
TW
b
tw
λ Sm
Q冷
传热学-第7章 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2
![传热学-第7章 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2](https://img.taocdn.com/s3/m/f863668210661ed9ac51f307.png)
四、强化传热的考虑
kAtf1 tf 2
• 为强化传热,有三条途径:
★方法1:提高温差 ★方法2:提高传热系数
14
★如何提高传热系数?
k
1 h1
1 h2
1
1 h1
1 h2
1
数学上可以证明
k min( h1, h2 )
提高较小的表面传热系数值,强化薄弱环节,效果最好
15
• h1=1000,h2=10,没有强化前:k=9.90 W/(m2.K)
t m in
Δtmax、Δtmin 均指端差,即同一端热流体与冷流体间的温差。 Δtmax 是其中大温差, Δtmin 则是其中小温差。
26
平均温差的另一种更为简单的形式是算术平均温差,即
tm,算术
tmax
2
tmin
tm,对数
t max tmin ln t max
t m in
t1' t1"
t
' 2
温差 t f 1 沿t f 2整 个壁面不是常数,必须采用整个面积上的平均温差
t m
kAtm
25
(一)简单顺流及逆流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
t1'
t1"
t1'
t
' 2
t
" 2
t
" 2
t1"
t
' 2
顺流
逆流
换热器中流体温度沿程变化的示意图
可以推导出顺流和逆流的平均温差公式为
对数平均温差
tm
t max tmin ln t max
第7章 传热过程与换热器
导热
Φ
传热物理量与传热基本方程
![传热物理量与传热基本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6eba430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b.png)
传热物理量与传热基本方程一、传热中的一些物理量和单位:1.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用Q表示,[J];2.传热速率: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q=Q/t,J/s即[w ];3.热强度(热通量、热流密度):Q/QS单位时间、单位传热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 w/m2];4.焓: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具有的热量称为焓。
[J/㎏]或[J/mol]5.潜热:单位质量的物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相变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6.恒压比热:压强恒定时(常指一个绝对大气压)单位质量的物体温度升高1[K]时所需要的热量。
[J/㎏-1.K-1 ]或[J/mol-1.K-1];7.显热:物体的质量与比热及温度变化值的乘积。
[Q B=m.C F.△T]。
二.稳态传热与非稳态传热当与热流方向垂直的任一截面上、某点的温度和传热速率随位置变化而不随时间而变化时,称为稳态传热。
当与热流方向垂直的任一截面上、某点的温度和传热速率既随位置变化又随时间而变化时,称为非稳态传热。
三、工业上的换热方法1.直接换热(混合式换热)冷热两种流体在换热中直接混合而交换。
例如:硫酸工业中,对高温的炉气进行降温,就是用冷水与直接接触进行换热。
2.间壁换热:冷热流体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热流体将热量传给壁面,通过间壁由另一壁面将热量传给冷流体。
3.蓄热式换热:热流体通过炉内,放出热量使炉温升高,然后将需要加热的冷流体通过炉内,吸收热量炉温下降,然后使热流体再次入炉,如此交替使冷、热流体换热。
四,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1.导热(热传导):物体分子振动或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转移而引起的传热过程。
(可以发生在固、液、气三相中。
)2.热对流(给热):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引起的热传递过程。
(仅发生在流体中,如气体、液体。
)3.热辐射: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
(固、液、气都可以进行热辐射,一般以上才考虑热辐射影响。
)五.总传热速率方程a=KS△t m q∝s△t m q=△t m/(1/KS)=传热推动力/传热阻力—传热速率[w ];—总传热系速[w/m2℃ ];—传热面积[ m2];—平均温度差[ ℃ ]。
传热过程的计算
![传热过程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e5b24eb551810a6f5248652.png)
解:本题为一侧饱和蒸汽冷凝加热另一侧冷流体的传热问题。蒸汽走传热管外侧其 的数量级为104左右,而空气(走管内)的 数量级仅101,因而有 >> 。以后碰到饱和蒸汽冷凝加热气体的情况,均要懂得利用 >> 这一结论。
(2)设计型问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计算的大致步骤如下:
① 首先由传热任务用热量衡算式计算换热器的热负荷 ;
② 作出适当的选择并计算平均推动力 ;
③ 计算冷、热流体与管壁的对流传热系数 、 及总传热系数 ;
④ 由总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 或管长 。
(3)设计型计算中参数的选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式中
对于稳定操作, 、 是常数,取流体平均温度下的比热,则 、 也是常数,若将换热面各微元的局部K值也作为一常数,则上式中只有 沿换热面而变。分离变量,并在A=0( )至A=A( )间积分,得
对整个换热面作热量衡算得:
(1)设计型计算的命题方式
设计任务:将一定流量 的热流体自给定温度 冷却至指定温度 ;或将一定流量 的冷流体自给定温度 加热至指定温度 。
设计条件:可供使用的冷却介质即冷流体的进口温度 ;或可供使用的加热介质即热流体的进口温度 。
计算目的:确定经济上合理的传热面积及换热器其它有关尺寸。
可取dA≠dA1≠dA2≠dAm中的任何一个,但我国换热器的基准都是取传热管的外表面积,即dA=dA1,则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35f1d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5.png)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传热是热能在不同物体之间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过程。
根据传热的方式不同,传热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模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1.传导:传导是在物质内部进行热能传递的过程,它是由物质内部粒子的碰撞引起的。
传导传热的基本方程是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它的表达式为:q = -kA(dT/dx)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传导传递的热量,在国际单位制中以瓦特(W)表示;k是物质的热导率,表示物质传热的能力,单位是瓦特/米·开尔文(W/m·K);A是传热面积,表示热量传递的面积;(dT/dx)表示温度梯度,即温度随长度的变化率。
2.对流:对流是通过流体介质(如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对流传热的基本方程是牛顿冷却定律,它的表达式是:q=hA(T1-T2)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对流传递的热量,在国际单位制中以瓦特表示;h是对流传热的热传递系数,表示流体传热的能力,单位是瓦特/平方米·开尔文(W/m^2·K);A是传热面积,表示热量传递的面积;T1和T2是两个物体之间的温度差。
3.辐射: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辐射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辐射传热的基本方程是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它的表达式是:q=εσA(T1^4-T2^4)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辐射传递的热量,在国际单位制中以瓦特表示;ε是物体的辐射率,表示物体辐射的能力;σ是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它的值约为5.67×10^-8瓦特/(平方米·开尔文的四次方);A 是传热面积,表示热量传递的面积;T1和T2是两个物体的绝对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传热计算可以根据以上基本方程进行。
首先,需要确定相关的参数,如热导率、热传递系数和辐射率等。
然后,可以使用适当的方程计算传热速率。
最后,根据传热速率和传热时间,可以计算传输的总热量。
传热计算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如建筑、工程、材料和环境等。
它可以帮助我们设计高效的热交换设备、优化能源利用和节约能源。
传热过程常用计算方法
![传热过程常用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fd90224dd36a32d73758169.png)
传热过程常用计算方法6.2.2.1 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为传热方程式和热平衡方程式。
(1)传热方程(6-12)式中,Δt m为换热器的平均温差,是整个换热面上冷热流体温差的平均值,它是考虑冷热两流体沿传热面进行换热时,其温度沿流动方向不断变化,故温度差Δt也是不断变化的。
它不能像计算房屋的墙体的热损失或热管道的热损失等时,都把其Δt作为一个定值来处理。
换热器的平均温差的数值,与冷、热流体的相对流向及换热器的结构型式有关。
(2)热平衡方程式(6-13)式中 G1,G2: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c1,c2:热、冷流体的比热,J/(kg·℃);t1′、t2′: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t1″、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G1c1,G2c2:热、冷流体的热容量,W/℃。
即各项温度的角标意义为:“1”是指热流体,“2”是指冷流体;”′”指进口端温度,”″”指出口端温度。
6.2.2.2 对数平均温差法应用对数平均温差法计算的基本计算公式如式(6-12)所示,式中平均温差对于顺流和逆流换热器,由传热学可得,均为:(6-14)由于温差随换热面变化是指数曲线,顾流与逆流相比,顺流时温差变化较显著,而逆流时温差变化较平缓,故在相同的进出口的温度下,逆流比顾流平均温差大。
此外,顾流时冷流体的出口温度必然低于热流体的出口温度,而逆流则不受此限制。
故工程上换热器一般都尽可能采用逆流布置。
逆流换热器的缺点是高温部分集中在换热器的一端。
除顺流、逆流外,根据流体在换热器中的安排,还有交叉流、混合流等。
对于这些其它流动形式的平均温差,通常都把推导结果整理成温差修正系数图,计算时,先一律按逆流方式计算出对数平均温差,然后按流动方式乘以温差修正系数。
用对数平均温差法计算虽然较精确,但稍显麻烦。
当Δt′/Δt″<1.7时,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的误差不超过2.3%,一般当Δt′/Δt″<2时,即可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这时误差小于4%,即Δt m=(Δt′+Δt″)/26.2.2.3 效能-传热单元数法(ε-NTU法)换热器热工计算分为设计和校核计算,它们所依据的都是式(6-12)、(6-13)。
第六章 传热-第六节-传热过程的计算
![第六章 传热-第六节-传热过程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649ad41be1e650e52ea9948.png)
t W1 , T2
热流体
T
t 1, W 冷流体
2
W 1 C p 1 (T − T 2 ) = W 2 C p 2 ( t − t 1 ) T = W 2C p 2 W 1C p 1 ⎛ W 2C p 2 ⎞ t1 ⎟ t + ⎜ T2 − ⎜ W 1C p 1 ⎟ ⎝ ⎠
这就是传热计算的指导思想,以下的工作就是要解决
K和Δபைடு நூலகம் m !
西北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W2, t1 1、热量衡算的微分表达式 h1, cp2 右图为一定态逆流操 t+dt t W1,T1 作的套管换热器,以微元 H ,c T+dT T 1 p1 T2,H2 体内内管空间为控制体作 dA t2,h2 热量衡算,并假定:
T − Tw Tw − t w t w − t = = q= 1 1 δ
t T
α1
T − Tw = q ⋅ 1
三 式 相 加
λ
α2
α 2 tw α1 Tw
α1 δ Tw − t w = q ⋅ λ
tw − t = q ⋅ 1
⎛ 1 δ 1 ⎞ T − t = q⎜ ⎜α + λ + α ⎟ ⎟ 2 ⎠ ⎝ 1
金属壁两边温差很小,Tw ≈ tw,于是: 1 T − Tw α1 = 1 Tw − t (6 − 119)
α2
如果金属壁热阻不能忽略时, 从(6-119)式可看出:传 热面两侧温差之比等于两侧热阻之比、壁温Tw必接近于热阻 较小或给热系数较大一侧流体的温度。
西北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二、传热平均温差和传热基本方程式
西北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4、传热基本方程式
T1 − T 2 将 式 dT = ( d T − t) 和 ( T − t) − T − t) 1 ( 2 t 2 − t1 ( dt = d T − t) 带 入 式 A = ( T − t) − T − t) ( 1 2
化工原理传热过程的计算讲义
![化工原理传热过程的计算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de26ca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e.png)
化工原理传热过程的计算讲义一、导言传热是化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物质热量的传递与转换。
在化工原理中,传热过程的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在化工装置的设计、运行与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化工原理传热过程的计算,包括传热的基本方法、传热系数的计算、传热器的设计等内容。
二、传热的基本方法传热可以通过三种基本方法进行,即传导、对流和辐射。
具体计算传热过程时需要结合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1.传导: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热量的传递。
传导热量的传导方程可以通过傅里叶定律来描述,即Q=kAΔT/Δx,其中Q为传导热量,k为传导系数,A为传热面积,ΔT为温度差,Δx为热传导距离。
2.对流:对流是指通过流体介质的热量传递。
对流热量传递的计算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以及传热的边界条件。
对于强制对流,我们可以使用恩塞定律来计算,即Q=hAΔT,其中Q为传热热量,h为传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ΔT为温度差。
而自然对流的计算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以及传热的边界条件。
3.辐射: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的热量传递。
辐射热量传递的计算需要考虑物体的辐射系数、表面特性以及温度差。
三、传热系数的计算传热系数是用来描述传热过程中的传热能力的参数。
在化工原理中,传热系数需要根据具体问题来进行计算。
1.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考虑流体的性质以及传热的边界条件。
通常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经验公式或者数值模拟等方法来计算。
2.传导传热系数的计算:传导传热系数的计算需要考虑传导过程中的材料的性质,包括导热系数、导热面积等。
通常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经验公式或者数值模拟等方法来计算。
3.辐射传热系数的计算:辐射传热系数的计算需要考虑物体的辐射系数、表面特性以及温度差。
通常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经验公式或者数值模拟等方法来计算。
四、传热器的设计传热器是化工装置中用于传热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的设计直接影响传热效果与能耗。
在传热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传热面积的确定:根据传热的需求以及传热系数的计算结果,确定传热面积的大小。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02229f7e518964bce847c7f.png)
第三节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从传热基本方程 m t kA Q ∆= (4-11)或传热热阻传热推动力=∆=kA t Q m 1 (4-11a)可知,要强化传热过程主要应着眼于增加推动力和减少热阻,也就是设法增大m t∆或者增大传热面积A和传热系数K。
在生产上,无论是选用或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还是对已有的换热器进行查定,都是建立在上述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的,传热计算则主要解决基本方程中的m t K A Q ∆,,,及有关量的计算。
传热基本方程是传热章中最主要的方程式。
一、传热速率Q的计算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时,当热损失忽略,则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热流体放出热量h Q ,必等于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c Q ,即c n Q Q =,称之热量衡算式。
1. 1. 无相变化时热负荷的计算 (1) (1) 比热法()()1221t t c m T T c m Q pc c ph h -=-=(4-12)式中 Q ——热负荷或传热速率,J.s -1或W ; c h m m ,——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1;ph pc cc ,——冷、热流体的定压比热,取进出口流体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下的比热, k J.(kg.k )-1;21,T T ——热流体进、出口温度,K(°C ); 21,t t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C )。
(2)热焓法)(21I I m Q -= (4-13)式中 1I ——物料始态的焓,k J.kg -1; 2I ——物料终态的焓,k J.kg -1。
2.有相变化时热负荷计算Gr Q = (4-14)式中 G ——发生相变化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1;r ——液体汽化(或蒸汽冷凝)潜热,k J.kg -1。
注意:在热负荷计算时,必须分清有相变化还是无相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算式进行计算。
对蒸汽的冷凝、冷却过程的热负荷,要予以分别计算而后相加。
当要考虑热损失时,则有:损Q Q Q c h +=通常在保温良好的换热器中可取h Q Q )(损%5~2=三、平均温度差m t ∆的计算在间壁式换热器中,m t ∆的计算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1.两侧均为恒温下的传热两侧流体分别为蒸汽冷凝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则:m t ∆=T-t =常数 2. 2.一侧恒温一侧变温下的传热 可推得计算式为:()()21212121ln ln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m ∆∆∆-∆=-----=∆ (4-15)式中m t ∆为进出口处传热温度差的对数平均值,温差大的一端为1t ∆,温差小的一端为2t ∆,从而使上式中分子分母均为正值。
热能的传递和热量的计算
![热能的传递和热量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84991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3.png)
热能的传递和热量的计算热能的传递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根据热传递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主要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一、传导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而传递的过程。
当两个物体处于不同的温度时,它们之间的热量将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
传导的速率取决于物体的导热性能以及温度差。
热传导的公式可以用傅里叶定律表示:q = kA(ΔT/Δx)其中,q表示传导的热量,k表示热导率,A表示传热的面积,ΔT表示温度差,Δx表示传热的距离。
二、对流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流动而传递的过程。
对流可以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形式。
自然对流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气体或液体的密度差异而产生的流动。
在自然对流中,热量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
自然对流的传热速率可以按照牛顿冷却定律计算:q = hAΔT其中,q表示传导的热量,h表示对流换热系数,A表示传热的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强制对流是指通过外部力推动流体进行传热的过程,如风扇、水泵等。
在强制对流中,热量的传递速率可以用牛顿冷却定律进行计算,其中对流换热系数h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三、辐射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热辐射(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过程,不需要介质作为媒介。
热辐射的传热速率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与物体的表面特性有关。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可以计算辐射传热的功率:q = εσA(T1^4 − T2^4)其中,q表示传导的热量,ε表示发射率,σ表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表示辐射的面积,T1和T2分别表示物体表面的温度。
热量的计算是根据热量的传递方式,应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的过程。
例如,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通过传导方式传递热量,根据传热的面积和温度差可以使用传导公式进行计算。
对于通过对流方式传递热量的情况,根据对流换热系数、传热的面积和温度差可以使用对应的公式计算热量。
而利用辐射方式传递热量时,需要知道物体的发射率、表面温度以及辐射的面积,才能求解出传导的热量。
传热公式
![传热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bd6dc0302020740be1e9bf2.png)
传热基本公式第一节 热传导 1.单层平壁:2、多层平壁:3、单层圆筒壁:4、多层圆筒壁:第二节 对流传热1、对热传热方程:Q=αA Δt .2、与对流传热有关的无因次数群(准数) 努塞尔特准数:)(21t t A Q -=δλ导R t t t A Q ∆=-=λδ21∑∑∑∆=-==+导Rtt t AQ i i ii n 111λδ1221)(2r r l t t L Q n-=λπ11111)(21r r l t t L Q i nni in +=∑+-=λπλαl N u=雷诺准数: 普兰特准数:格拉斯霍夫准数:3、常用对流传热膜系数关联式:(1)流体在圆形直管中强制湍流时的膜系数: (a )流体被加热时,n=0.4; 流体被冷却时,n=0.3。
应用范围:低粘度流体,R e >10000, 0.7<Pr<120, L/d>60。
特征尺寸:取管内径d定性温度: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b )应用范围:较高粘度流体,R e >10000, 0.7<Pr<16700, L/d>60。
特征尺寸:取管内径d 。
定性温度:除µ‘取壁温外,均取为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2)流体流动在过渡区时,先按湍流公式计算α,然后乘以校正系数Φ:μρlu R e =λμc P r =223μβρtgl G r ∆=nreP R d8.0023.0λα=14.0'33.08.0)(027.0μμλαreP R d=8.151061eR ⨯-=Φ应用范围:R e =2000—10000;(3)流体在圆形直管中层流时的膜系数(4)流体在弯管内强制流动时的膜系数(5)流体在非圆形管内流动时的膜系数4x 流动截面积d ‘ =———————————— 为流体润湿的传热周边(6)列管式换热器壳程流体的膜系数关联式第三节 传热方程与换热器基本公式 1.传热方程2.热负荷的计算 (a )焓变法(b )显热法 此法用于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无相变化情况。
换热器的传热计算-2013.
![换热器的传热计算-2013.](https://img.taocdn.com/s3/m/068f73dd04a1b0717fd5dd82.png)
Q KStm
K——换热器的平均传热系数,W/m2· K 1 1 或 Q t m / —— 总传热热阻 KS KS 注意:其中 K 必须和所选择的传热面积相对应
,选择的传热面积不同,总传热系数的数值不同。
传热基本方程可分别表示为:
Q Ki Si tm K0 S0tm Km Smtm
式中:
Ki、Ko、Km——分别为管内表面积、外表面积和内外侧
的平均表面积的传热系数,W/m2· K Si、So、Sm—— 换热器管内表面积、外表面积和内外侧 的平均面积,m2。 注:工程上大多以外表面积为计算基准,Ko不再加下标“o”
第五章 传 热
第五节 换热器的传热计算
一、热平衡方程 二、总传热速率方程 三、总传热系数
1 K 1
i
Rsi
b
Rso
热平衡方程
假设换热器绝热良好,热损失可以忽略不 计,则在单位时间内换热器中热流体放出的热 量必等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
dQ qm, h dI h qm,c dIc
对于整个换热器,其热量衡算式为 QT qm, h (Ih1 Ih2 ) qm,c (Ic 2 Ic1 ) 式中 Q 为整个换热器的传热速率,或称为换热器的 热负荷,W;I表示单位质量流体焓值,kJ/kg;下标1 和2分别表示流体的进口和出口。
间壁换热器总传热速率为:
T t T dQ 1 R KdS0
dQ K T t dS0
T TW t1 TW tW t 2 t w t t 3 b 1 1 R1 R2 R3 i dSi dSm 0 dS0
利用串联热阻叠加原则:
若换热器中两流体均无相变,且流体的定压 比热容不随温度变化或可取流体平均温度下的值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从传热基本方程
m t kA Q ∆= (4-11)
或
传热热阻传热推动力=
∆=kA t Q m 1 (4-11a)
可知,要强化传热过程主要应着眼于增加推动力和减少热阻,也就是设法增大m t ∆或者
增大传热面积A和传热系数K。
在生产上,无论是选用或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还是对已有的换热器进行查定,都是建立在上述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的,传热计算则主要解决基本方程中的m t K A Q ∆,,,及有关量的
计算。
传热基本方程是传热章中最主要的方程式。
一、传热速率Q的计算
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时,当热损失忽略,则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热流体放出热量
h Q ,必等于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c Q ,即c n Q Q =,称之热量衡算式。
1. 1. 无相变化时热负荷的计算 (1) (1) 比热法
()
()1221t t c m T T c m Q pc c ph h -=-= (4-12)
式中 Q ——热负荷或传热速率,J.s -1或W ; c h m m ,——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1;
ph pc c
c ,——冷、热流体的定压比热,取进出口流体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下的比热, k J.(kg.k )-1;
21,T T ——热流体进、出口温度,K(°C ); 21,t t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C )。
(2)热焓法
)(21I I m Q -= (4-13) 式中 1I ——物料始态的焓,k J.kg -1; 2I ——物料终态的焓,k J.kg -1。
2.有相变化时热负荷计算
Gr Q = (4-14) 式中 G ——发生相变化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1;
r ——液体汽化(或蒸汽冷凝)潜热,k J.kg -1。
注意:在热负荷计算时,必须分清有相变化还是无相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算式进行计算。
对蒸汽的冷凝、冷却过程的热负荷,要予以分别计算而后相加。
当要考虑热损失时,则有:
损Q Q Q c h +=
通常在保温良好的换热器中可取h Q Q )(损%5~2=
三、平均温度差m t ∆的计算
在间壁式换热器中,m t ∆的计算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两侧均为恒温下的传热
两侧流体分别为蒸汽冷凝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则:m t ∆=T-t =常数 2.2.一侧恒温一侧变温下的传热 可推得计算式为:
()()2
12
12
121ln ln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m ∆∆∆-∆=-----=
∆ (4-15)
式中m t ∆为进出口处传热温度差的对数平均值,温差大的一端为1t ∆,温差小的一端为2t ∆,从而使上式中分子分母均为正值。
当1t ∆/2t ∆≤2时,则:
22
1t t t m ∆+∆=
∆,即可用算术平均值。
3.3.两侧均为变温下的稳定传热 其计算式与式(4-15)完全一致。
4.4.复杂流动时m t ∆的计算
流体是复杂错流和折流时,其m t ∆的计算较为复杂,一般用下式计算:
t
m m t t ∆∆=∆ε逆系 (4-16)
式中 逆m t ∆——为按逆流操作情况下的平均温度差,
t ∆ε——为校正系数,为P ,R 两因数的函数,即:t ∆ε=f (P ,R ),对于各种换热情况下的t ∆ε值,可在有关手册中查到。
m t ∆的计算要注意:
(1) (1) 计算通常用式(4-15)所示的对数平均温度差,当1t ∆/2t ∆≤2时,
可用算术平均值代替。
(2) (2) 为避免不同操作条件下的计算错误,最好用图示出流动方向并注明温度: 1T 逆流 2T
2t 1t 2t ∆ 1t ∆
(3)当冷、热流体操作温度一定时,逆m t ∆总大于并m t ∆。
当要求传热速率一定时,逆流所需的设备投资费用及操作费用均少于并流,故工业生产的换热设备一般采用逆流操作。
四、总传热系数K 的确定
总传热系数K 值有三个来源:一是选取经验值 ;二是实验测定值;三是计算。
1. 1. 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数值的大致范围
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K 值,可参看天津大学编《化工原理》上册,P239表4-2及谭天恩等三人编《化工原理》上册P232表5-3。
K 值变化范围很大,选取K 值时应注意换热器型式及冷热介质均符合要求。
2. 2.现场测定总传热系数 根据传热速率方程式m t KA Q ∆=,当传热量Q 、传热面积A 及平均温度差m t ∆为已知时,则可测出某换热设备在该工艺条件下的K 值。
3. 3. 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两流体通过间壁的传热过程是由热流体对管壁对流—管壁热传导—管壁对冷流体的对流所构成的串联传热过程,利用串联热阻的关系,即可导出总传热系数K 的计算式。
若以传热管外表面积()L d A A 000π=为基准,其对应的总传热系数K 0为:
0000
0001
11
1
11
αλααλα++=
++=
m i i m i i d d b d d A A b A A K (4-17)
同理,若以传热管内表面积()L d A A i i i π=为基准,其对应的总传热系数K i 为:
00
0111
111
d d d d b A A A A b K i
m i i i
m i i i αλααλα+
+=
+
+=
(4-18)
若以传热管壁的平均面积()L d A A m m m π=为基准,其对应的总传热系数K m 为
00
0111111d d b
d d A A b
A A K m
i m i m
i m i m αλααλα+
+=
+
+=
(4-19)
由此可见,所取基准传热面积不同,K 值也不同,即i m K K K ≠≠0。
当传热面积为平壁时,则:m i A A A ==0,此时的总传热系数K 为:
i b
K αλ
α1
1
10
+
+
=
(4-20)
当壁阻λb
较i αα1
,1
小的多时,λb 可忽略不计,此时K 为:
i K αα1
110+=
(4-21) 注意:
(1)总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的对应关系。
所选基准面积不同,总传热系数的数值也不同。
手册中所列的K 值,无特殊说明,均视为以管外表面为基准的K 值。
(2)管壁薄或管径较大时,可近似取m i A A A ==0,即圆筒壁视为平壁计算。
(3)总传热系数K 值比两侧流体中α值小者还小。
(4)当i αα<<0时,壁阻可忽略不计时,则0α≈K 且 m m t A t A K Q ∆≈∆=0000α 当0αα<<i 时,壁阻可忽略不计时,则i K α≈且
m i i m i i t A t A K Q ∆≈∆=α
由此可知,总热阻是由热阻大的那一侧的对流传热所控制的,即两个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时,要提高K 值,关键在于提高α较小的;若两侧α相差不大时,则必须同时提高两侧的α值,才能提高K 值。
五、污垢热阻
污垢的存在,将增大传热阻力,污垢热阻一般由实验测定,其数值范围可参看天津大学编《化工原理》上册附录二十二及谭天恩等三人编《化工原理》上册表5-2。
对传热面按平壁处理时,其总的热阻为:
i d d i R b R K αλα11100+
+++= (4-19)
式中
i
d d R R ,0为管壁两侧的流体的污垢热阻。
六、壁温的计算
壁温可按下式计算:
h h w A Q
T T α-
= (4-20)
m w w A Q
b T t λ-
= (4-21)
c c w A Q
t t α+
= (4-22) 壁温总是接近对流传热系数α值大的一侧流体的温度。
壁温的具体计算过程需进行试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