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谱图异常看这一篇就够了

合集下载

HPLC常见异常及解决方法_R130326

HPLC常见异常及解决方法_R130326

20% - 100% MeOH 梯度洗脱没有进样
23
现鬼峰的可能原因 1. 2. 3. 4. 5. 6. 上次进样残留 流动相污染 样品中不明干扰物 离子对: 离子对:破坏平衡 肽谱: 肽谱:三氟乙酸氧化 反相: 反相:水受污染 1. 2. 3. 4. 5. 6.
解决方法 运行结束时用强溶剂冲洗色谱柱或延长 运行时间 冲洗色谱柱除去污染物 样品净化或预分馏 在实际应用的流动相中制备样品 每天新配样品, 每天新配样品,使用抗氧化剂 用不同量的水通过反相柱检查水的适用 性且洗脱后测量峰高
HPLC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Eddy Zhou
1
培训目的
∗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 使我们了解日常使用 HPLC 过程中最常见 的异常现象、 的异常现象、引起此 异常的可能原因及其 解决办法
2
HPLC常见异常现象 HPLC常见异常现象
∗ ∗ ∗ ∗ ∗ ∗ ∗ ∗ 溶剂(Solvent) 色谱峰(Peaks) 泄漏(Leaks) 灵敏度(Sensitivity) 保留时间(Retention) 平衡(Equilibration) 基线(Baseline) 压力(Pressure)
灵敏度( 灵敏度(Sensitivity)
出现灵敏度低的可能原因 1. 2. 3. 4. 5. 6. 7. 8. 自动进样器流路堵塞 检测器衰减设置过高 样品吸附于定量环或柱 1. 2. 3. 解决方法 检查流路和清除任何障碍 降低检测器衰减值 用高浓度样品初始化定量环和柱子 用样品充满定量环 增加进样量 稀释或浓缩样品, 稀释或浓缩样品,使检测器响应落在线性范 围之内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使用内标物,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使用内标物,优化样品制 备方法 使用聚合物填料, 使用聚合物填料,改变柱的类型和模式

HPLC常见问题和对策Word版

HPLC常见问题和对策Word版

HPLC色谱常见问题1.用HPLC进行分析时保留时间有时发生漂移,有时发生快速变化,原因何在?如何解决?2.液相色谱中峰出现拖尾或出现双峰的原因是什么?3.HPLC灵敏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4.做HPLC分析时,柱压不稳定,原因何在?如何解决?5.我最近更换了另一种牌号的ODS柱,虽然分离情况仍可以,但保留时间不重现,为什么?6.我购买的HPLC柱验收测试时柱压过高,请问为什么?7.色谱双峰产生的可能及判断和处理8.色谱柱中的流动相会排干吗?9.使用PEEK(polyetheretherketone)管路和接头需要注意什么问题?10.液相色谱梯度洗脱中柱温的影响有那些?11.为何基线会漂移12.规则的基线噪音是如何产生的13.不规则的基线噪音是如何产生的14.保留时间漂移的故障排除15.为何出现肩峰或分叉?16.为何出现鬼峰?17.为何出现峰拖尾?18.为何出现峰展宽?19.除了流速外,还有哪些因素能引起压力改变?20.什么是强溶剂、弱溶剂?21.怎样才会使峰位发生重排?22.除了在线脱气常用的实验室脱气方式还有哪些?23.评价一个色谱柱的最基本指标有那些?24.什么是时间常数?25.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倒峰?26.为何会出现“胖”峰和平头峰?怎样避免?27.什么是次级保留效应?28.前延峰的发生及处理?29.峰变宽的原因?30.柱平衡慢的常见原因有哪些?31.用内标法实验时对内标物的要求有哪些?32.管子切割与安装注意事项?33.什么是HPLC的“无限直径效应”?34.如何评价一台检测器?35.如何简单判断比例阀是否内漏?1.用HPLC进行分析时保留时间有时发生漂移,有时发生快速变化,原因何在?如何解决?关于漂移问题:①温度控制不好,解决方法是采用恒温装置,保持柱温恒定②流动相发生变化,解决办法是防止流动相发生蒸发、反应等③柱子未平衡好,需对柱子进行更长时间的平衡关于快速变化问题①流速发生变化,解决办法是重新设定流速,使之保持稳定②泵中有气泡,可通过排气等操作将气泡赶出。

高效液相色谱(HPLC)使用中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三)峰型异常问题

高效液相色谱(HPLC)使用中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三)峰型异常问题

高效液相色谱(HPLC)使用中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三)峰型异常问题峰型问题是液相的主要问题,在做液相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变换不同的条件来改善不好的峰型,对于各种各样的异常峰,要区别对待,从主要问题出发,一个一个加以解决。

1、色谱图中未出峰。

解决方法:系统未进样或样品分解;泵未输液或流动相使用不正确;检测器设置不正确;针对以上情况成因作相应调整即可。

2、一个峰或几个峰是负峰。

解决方法:流动相吸收本底高;进样过程中进入空气;样品组分的吸收低于流动相。

3、所有峰均为负峰。

解决方法:信号电缆接反或检测器输出极性设置颠倒;光学装置尚未达到平衡。

4、所有峰均为宽峰。

解决方法:系统未达到平衡;溶解样品的溶剂极性比流动相差很多;色谱柱尺寸及类型选择不正确;色谱柱或保护柱被污染或柱效降低;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

、5、所出峰比预想的小。

解决方法:样品黏度过大;进样品故障或进样体积误差;检测器设置不正确.定量环体积不正确;检测池污染;检测器灯出现问题。

6、出现双峰或肩峰。

解决方法:进样量过大;样品浓度过高;保护柱或色谱柱柱头堵塞;保护拄或色谱柱污染或失效;柱塌陷或形成短通道。

7、前伸峰。

解决方法:进样量或样品浓度高;溶解样品的溶剂较流动相极性强;保护柱或色谱柱污染或失效。

8、拖尾峰。

解决方法:柱超载,降低样品量;增加柱直径采用较高容量的固定相;峰干扰,对样品进行清洁过滤;调整流动相;硅羟基作用,加入三乙胺,用碱致钝化柱增加缓冲液或盐的浓度降低流动相pH值;柱内烧结不锈钢失效,更换烧结不锈钢;加在线过滤器,对样品进行过滤;死体积或柱外体积过大,将连接点降至最低;尽可能使用内径较细的连接管;柱效下降,更换柱子;采用保护柱,对柱子进行再生。

9、出现平头峰。

解决方法:检测器设置不正确;进样体积太大或样品浓度太高。

10、出现鬼峰。

解决方法:进样阀残余峰,在每次进完样后用充足的时间来平衡和清洗系统;样品中存在未知物,改进样品的预处理;流动相污染,更换新流动相,尽可能现配现用,隔夜的流动相再次使用时要过滤;尽可能使用HPLC级试剂;流路中有小的气泡,打开Purge阀,加大流速排除。

HPLC谱图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解析

HPLC谱图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解析

HPLC谱图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随着2005年版药典的施行,高效液相色谱仪在新版药典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

我们在平常的检验工作中,常常发现HPLC谱图会与理论上的有差别,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广大药品检验人员的一个主要因素。

当出现某种现象时,又该如何去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呢,这也是广大药检人士所共同期待的事,如今参考多种文献资料,讲义,教材,结合自身的平常工作经验,将一些常见的,主要的现象,原因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整理总结,以供专业人士查阅参考,也。

这里所罗列的也只是一个大概内容。

如何做到真正解决问题,我认为坚持几个原则:一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原则;二先外设后内部原则;三由简而繁原则;四单一处理到综全处理原则。

由于这方面所遇到的问题相对比较多,笔者打算做成几个系列化内容,分次发表。

下面先介绍几个最常见,最主要的问题。

(解决办法前的编号对应前面相应的原因编号,其他皆同。

)问题一:基线漂移原因主要有:1、柱温波动。

(即使是很小的温度变化都会引起基线的波动。

通常影响示差检测器、电导检测器、较低灵敏度的紫外检测器或其它光电类检测器。

);2、流动相不均匀。

(流动相条件变化引起的基线漂移大于温度导致的漂移。

);3、流通池被污染或有气体;检测器出口阻塞。

(高压造成流通池窗口破裂,产生噪音基线);4、流动相配比不当或流速变化;5、柱平衡慢,特别是流动相发生变化时;6、流动相污染、变质或由低品质溶剂配成;7、样品中有强保留的物质(高K’值)以馒头峰样被洗脱出,从而表现出一个逐步升高的基线;8、使用循环溶剂,但检测器未调整;9、检测器没有设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

针对上述原因,有一些基本的解决办法:1、控制好柱子和流动相的温度,在检测器之前使用热交换器;2、使用HPLC级的溶剂,高纯度的盐和添加剂。

流动相在使用前进行脱气,使用中使用氦气;3、用甲醇或其他强极性溶剂冲洗流通池。

如有需要,可以用1N的硝酸。

(不要用盐酸);4、取出阻塞物或更换管子。

4HPLC图谱异常分析

4HPLC图谱异常分析

十、峰变形
样品过载:减少进样量或将样品稀释后再进样。

十一、早出的峰变形
样品溶剂选择不当:减少进样体积,运用低级性 样品溶剂。
十二、酸性或碱性化合物的峰拖尾
缓冲不合适 使用浓度为50-100mM的缓冲液。 使用pH值等于流动相pH值的缓冲液。
十三、额外的峰
样品中有其他组份:正常。 前一次进样的洗脱峰:增加运行的时间或梯度的 斜率,提高流速。 空位或鬼峰:检查流动相是否纯净,使用流动相 作为样品溶剂,减少进样体积。
四、宽峰
流动相组成变化:重新配置新的流动相。 流动相流速太低:调节至合适的流速。 漏液:同前。 检测器设定不正确:调整设定。 柱子过载:减少进样量或是稀释样品后再进样。 柱子与检测器之间的管路太长或管路内径太大:使用内径 为 0.007-0.01的管路。 缓冲液浓度太低:增加浓度。 保护柱污染或失效:更换保护柱。 色谱柱污染或失效, ,塔板数较代:更换色谱柱。
二、基线噪音(规则的)
在流动相、检测器中或泵中有空气:流动相脱 气,冲洗系统以除去检测器或泵中的空气。 漏液:检查管路接头是否松动,泵是否漏液, 是否有盐析出和不正常的噪音。如有必要,更 换密封圈。 流动相混合不完全:混合均匀。 温度影响(柱温过高,检测器未加热):减少 差异或加上热交换器。 泵振动:在系统中加入脉冲阻尼器。
十四、保留时间波动
温控不当:调整好柱温。 流动相组分变化:防止变化(蒸发、反应等)。 色谱柱没有平衡:在每一次运行之前给予足够的 时间平衡色谱柱。
十五、保留时间不断变化
流速变化:重新设定流速。 泵中有气泡:从泵中除去气泡。 流动相选择不当:更换合适的流动相,选择合适 的混合流动相。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HPLC(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异常峰的出现,这些异常峰可能是由于仪器问题、样品准备问题或者操作问题引起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一、异常峰的种类1.计算误差引起的峰:由于色谱计算误差或者柱温不稳定等因素引起的峰。

2.操作问题引起的峰:如进样量过大、进样错误、流动相选择错误等引起的峰。

3.仪器问题引起的峰:如漏气、泵浦故障、进样器故障、柱温不稳定等引起的峰。

4.柱问题引起的峰:如柱老化、杂质吸附等引起的峰。

5.试剂问题引起的峰:如流动相准备不当、试剂纯度不高等引起的峰。

二、异常峰的分析方法1.观察异常峰的峰形特征:异常峰的出现大多会导致色谱图上的峰形发生变化,比如峰形变宽、耳尖、分离度下降等。

可以通过观察峰形特征来初步判断异常峰的原因。

2.检查仪器状态:检查HPLC仪器的各个部分是否正常工作,如检查泵浦、进样器、柱温控制器等是否稳定工作,确定是否与仪器故障有关。

3.检查样品制备及进样:检查样品制备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未溶解的颗粒等问题。

同时,检查进样器设置是否正确,如进样量是否过大或过小,进样速度是否合适等。

4.检查流动相:检查流动相的准备是否正确,如流动相配制是否准确、流动相纯度是否高等。

5.检查柱状态:柱是HPLC分析的核心部分,柱的状态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

检查柱是否老化、是否被杂质吸附等。

三、异常峰的处理方法1.调整进样条件:如果异常峰是由于样品进样错误导致的,可以通过调整进样量、进样速度等参数来减小或消除异常峰。

2.更换柱:如果柱老化或者被杂质吸附导致的异常峰,可以考虑更换新的柱,并检查样品制备和进样条件,以防止柱再次受到污染。

3.调整流动相条件:如果异常峰是由于流动相准备不当导致的,可以调整流动相配比、纯化程度等参数来消除异常峰。

4.维修仪器:如果异常峰是由于仪器故障引起的,需要进行仪器的维修和维护工作,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HPLC是高效液相色谱的缩写,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分析技术。

在HPLC分析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异常的峰,即对分析结果产生干扰或影响的峰。

这些异常峰可能是由于实验样品中杂质、仪器设备问题或方法操作不当引起的。

本文将对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对HPLC中的异常峰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1.峰形异常分析:检查异常峰的峰形,比如是否呈现肩峰、前峰或后峰等。

这些峰形异常可能是由于样品纯度或混杂物的影响而导致的。

2.峰面积异常分析:对异常峰的面积进行比较。

如果异常峰的面积显著高于正常峰,可能意味着该成分浓度异常增加。

如果异常峰的面积显著低于正常峰,可能意味着该成分浓度异常减少或者被其他物质干扰。

3.保留时间异常分析:对异常峰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

如果异常峰的保留时间明显偏移,可能意味着方法操作不当,如流速、温度等参数有误。

也可能是仪器设备问题,如柱温、流动相、检测器等引起。

4.峰宽异常分析:对异常峰的峰宽进行比较。

如果异常峰的峰宽过宽,可能是操作参数有误,如柱温过高、流速过慢等。

也可能是柱损坏、装填不均匀等问题引起。

在分析了异常峰的原因后,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1.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HPLC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样品制备的不当可能导致样品中存在杂质或溶剂未去除干净等问题,从而引起异常峰。

因此,我们应该保证样品制备步骤的正确性和严谨性。

2.仪器检测:在HPLC分析中,仪器设备的问题也是引起异常峰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仪器设备,包括柱子、流动相、检测器等部件,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行。

3.柱子选择与使用:柱子是HPLC分析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选择和使用对分析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异常峰是由柱子问题引起的,我们可以尝试更换新的柱子,并优化柱子的使用条件。

4.参数优化:对于异常峰的处理,我们可以尝试优化分析方法的各项参数,如流速、温度、柱温等。

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

异常峰分析异常得色谱峰指得就就是色谱图中得无峰或出现负峰、宽峰、双峰、肩峰、峰形不对称等情况。

异常峰就就是色谱实验工作中最棘手得问题。

这些峰严重影响色谱分析得结果。

色谱图中不可能有纯正得高斯对称峰, 轻微得拖尾就就是正常得, 这就就是由分离系统所决定得。

在此仅对几种异常峰进行分析。

1、峰前或峰后有小峰得分析产生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1)样品不纯。

可改变不同得流动相与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比较,选择合适得分离条件。

(2) 分析柱或保护柱柱头塌陷。

此情况较常见,可更换分析柱或保护柱后对峰形进行比较。

柱头塌陷时往往所有得峰都会出现峰分裂。

对色谱柱再生与清洗可以改善分离效果。

ﻫ(3) 色谱柱柱容量下降。

当长时间使用后, 有一些强保留组分吸附在柱子中, 不大得进样量往往就会出现峰分裂。

用强洗脱能力得溶剂清洗色谱柱,或更换色谱柱可使问题得到改善。

(4) 样品溶剂与流动相不匹配或进样体积过大。

当样品溶剂比流动相极性大时,有时即使进样体积很小, 也容易出现峰变形与裂分现象。

建议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5)流动相不恰当。

此情况较罕见, 有些样品在特定得色谱条件下可能存在结构得动态平衡,而出双峰, 这种双峰就就是无法分离完全得, 改变色谱条件尤其就就是p H值会使峰形正常。

(6) 样品分解。

不稳定得样品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变成其她物质而出现双峰。

这时需改变样品处理方法或色谱分离条件。

2、负峰分析在色谱分析中有时会出现负峰或倒峰, 如图 3 中得大峰得左下就有一负峰。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就就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得, 可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排除,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1)流动相吸收本底值过高。

此时可适当改变检测波长。

(2) 进样过程中进入空气。

进行排气处理, 直到基线平稳再进样。

(3)样品组分得吸收低于流动相。

可改变流动相或改变检测波长。

(4)配制样品得溶液与流动相不一样。

重新配制样品, 用与流动相一样得溶剂配制或稀释样品。

3、前沿、拖尾峰分析拖尾:1 干扰峰,优化条件分离;2色谱柱塌陷,更换色谱柱; 3 流动相pH不合适,调节pH值;4 管路没有接好,存在较大得死体积,可以重新接一下。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

产生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样品不纯 (2)分析柱或保护柱柱头塌陷 (3)色谱柱柱容量下降 (4)样品溶剂与流动相不匹配或进样体积过大 (5)流动相不恰当 (6)样品分解
负峰分析
在色谱分析中有时会出现负峰或倒峰, 如图 3 中的大峰的左下就有一负峰。
原因
• • • • (1)流动相吸收本底值过高 (2)进样过程中进入空气 (3)样品组分的吸收低于流动相 (4)配制样品的溶液与流动相不一样
结语
• 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 良好峰形是分 析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 上述几种异常 峰, 如在日 常工作中遇到, 可以参照文 中所述方法进行排除和解决。
Hale Waihona Puke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 H PL C) 具有分离效率高、 分析速度快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特 别适合 于高沸大分子 强极性和热稳 定性差的化合物 的分离分析自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发展以来, 是现代分离测定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效液 相 色谱已成为 解决各种实际分析和分离课题必 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但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中因各种原因会经常出现异常峰形, 严重影响 对结果的分析。
异常峰分析
异常的色谱峰指的是 色谱图中的无 峰或 出现负峰、 宽峰、 双峰、 肩峰、 峰形 不对称等情况。异常峰是色谱实验工作 中最棘手的问题。这些峰严重影响色谱 分析的结果。在此仅对其中几种异常峰 进行分析。
峰前或峰后有小峰的分析
某个单组分样品的大峰附近带小峰, 如图 1 中的第 3 个峰右下的小峰以及图 2 中 第 2 个峰左下的小峰。

液相色谱峰形异常

液相色谱峰形异常

液相色谱峰形异常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高效、灵敏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药学、食品科学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液相色谱峰形异常的情况,这可能会给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带来问题。

本文将探讨液相色谱峰形异常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液相色谱峰形异常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峰形不对称、峰形尖锐或宽平、峰形峰面积异常等。

峰形不对称是最常见的液相色谱峰形异常之一。

常见的原因包括色谱柱问题、样品准备问题和仪器条件问题。

首先,使用老化的色谱柱或柱上的杂质可能会导致峰形不对称。

解决方法是更换新的色谱柱或清洗柱。

其次,样品准备问题也可能导致峰形不对称,例如溶剂选择不当、溶解度不好、样品分离不彻底等。

解决方法是优化样品的准备方法,例如改变溶解剂以提高样品的溶解度。

最后,仪器条件问题也可能导致峰形不对称,例如流速过高、进样量过大、柱温过高等。

解决方法是优化仪器条件,减小流速、减少进样量、降低柱温等。

峰形尖锐或宽平也是常见的液相色谱峰形异常之一。

峰形尖锐或宽平可能与色谱柱、流速和进样量等因素有关。

首先,使用的色谱柱可能不适合所需分析的化合物。

解决方法是选择合适的色谱柱,例如选择相应分析物的特异性柱。

其次,流速不适当可能导致峰形尖锐或宽平。

高流速可能导致峰形尖锐,而低流速可能导致峰形宽平。

解决方法是优化流速,选择适当的流速以获得理想的峰形。

进样量也是影响峰形的因素之一,进样量过大可能导致峰形宽平。

解决方法是减小进样量,确保进样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峰面积异常也是液相色谱峰形异常的一种表现形式。

峰面积异常可能与样品准备、进样量、积分演示等因素有关。

首先,样品准备不当可能导致峰面积异常。

峰面积异常可能是由于溶剂残留、样品挥发等引起的。

解决方法是改善样品准备方法,确保样品没有残留溶剂。

进样量也是影响峰面积的因素之一,进样量过大或过小可能导致峰面积异常。

解决方法是优化进样量,确保进样量在合理范围内。

此外,峰面积异常还可能与积分演示的参数设置有关,例如积分窗宽、基线漂移调整等。

液相色谱峰异常问题分析

液相色谱峰异常问题分析

HPLC色谱峰异常问题分析目录1、色谱峰问题的来源 (1)2、所有峰均为负峰 (2)3、一个或几个峰是负峰 (2)4、所有的峰都是宽峰 (2)5、较早洗脱的峰呈宽峰 (2)6、色谱峰峰形异常问题 (2)(1)、峰比预想的要小 (2)(2)、双峰或肩峰 (3)(3)、前伸峰 (3)(4)、平头峰 (3)(5)、拖尾峰 (3)(6)、分叉峰 (3)(7)、色谱图中未出峰 (3)(8)、色谱图中出峰比预想的少 (4)(9)、色谱图中出峰比预想的多(鬼峰) (4)7、色谱峰保留时间异常问题分析 (4)(1)、保留时间飘忽不定(各次运行之间) (4)(2)、保留时间增加或减少(各次运行之间) (4)(3)、保留时间改变到一个新的恒定值 (5)(4)、保留时间重现性:pH的影响 (5)8、HPLC系统压力问题分析 (5)(1)、系统压力高 (5)(2)、压力低或没压力 (5)(3)、压力不稳可能原因: (6)9、HPLC流路基线噪音问题分析 (6)(1)、基线不稳定(不重复) (6)(2)、基线漂移 (6)(3)、基线周期性噪声 (7)(4)、基线非周期性噪声 (7)(5)、基线周期性波动 (7)(6)、基线有无规律的尖峰 (7)1、色谱峰问题的来源①、色谱柱毁坏②、溶解样品的溶剂不当③、第二种相互作用④、色谱柱过载——质量过载——体积过载⑤、其他柱外效应⑥、管路连接2、所有峰均为负峰——信号电缆接反或检测器输出极性设置颠倒——光学装置尚未达到平衡。

3、一个或几个峰是负峰——流动相吸收本底高——进样过程中进了空气——离子对分离中的系统峰——样品组分的吸收(RI或UV)低于流动相4、所有的峰都是宽峰——系统未平衡或未达到化学平衡——溶样的溶剂比流动相强很多——色谱柱类型或尺寸不正确——色谱柱或保护柱被污染或降级——温度变化对色谱柱的影响5、较早洗脱的峰呈宽峰——进样体积过大或样品浓度太高——进样器有问题,定量环(Loop)大小不合适——在线过滤器,保护柱,色谱柱或管路堵塞——管路问题:内径不对或切管不正确——管路连接问题:接头或锥箍不正确——检测器时间常数不正确6、色谱峰峰形异常问题(1)、峰比预想的要小①、样品粘度过大②、进样器有问题或进样体积有误③、检测器设置不正确,定量环(Loop)体积不正确④、检测器输出未置零⑤、用了不正确的检测器输出信号⑥、检测池被污染⑦、检测器的灯可能有问题(2)、双峰或肩峰①、进样量或样品浓度过大②、保护柱或色谱柱进口堵塞③、保护柱或色谱柱污染或失效(3)、前伸峰①、进样量或样品浓度过大②、溶液的溶剂相对于流动相太强③、保护柱或色谱柱污染或失效(4)、平头峰①、检测器设置不正确②、进样体积过大或样品浓度太高(5)、拖尾峰①、保护柱或色谱柱问题:污染或失效②、进样问题③、检测器时间常数设置不正确(6)、分叉峰①、保护柱或分析柱污染②、样品溶剂不溶于流动相(7)、色谱图中未出峰①、进样问题:未进样或样品分解②、流动相问题:泵未输液或流动相不正确③、检测器设置不正确,或检测器有问题(8)、色谱图中出峰比预想的少①、样品分解②、色谱柱柱效丧失③、用错流动相④、梯度洗脱时平衡不足(例如,过早将手动进样器扳至Load位置) (9)、色谱图中出峰比预想的多(鬼峰)①、样品分解或制样时导入了杂质②、流动相被污染,或用错流动相③、流动相中含有稳定剂或稳定剂发生变化④、前次进样的后流出物(某些Rt值特别大的组分)⑤、进样器被污染,洗针系统出问题或注射器脏⑥、未充分平衡进样器Loop管⑦、保护柱脏,色谱柱被污染,分辨率下降或①、进样阀残余峰②、样品中未知物③、柱未平衡④、水污染⑤、三氟乙酸7、色谱峰保留时间异常问题分析(1)、保留时间飘忽不定(各次运行之间)①、系统不稳定或未达化学平衡②、泵压力不稳(泵头里有气泡)③、进样体积过大或样品浓度过大④、温度波动⑤、流动相混合不均匀⑥、色谱柱被污染(2)、保留时间增加或减少(各次运行之间)①、系统不稳定或化学平衡不足②、泵流速变化③、温度变化④、色谱柱污染,柱效下降⑤、流动相被污染⑥、溶剂入口过滤器堵或管路堵塞⑦、系统渗漏(3)、保留时间改变到一个新的恒定值①、流动相不正确或其组成不正确②、泵流速变化③、实际输液的流速不正确(泵失灵或故障)④、环境温度变化;柱温不正确⑤、色谱柱尺寸或类型不正确⑥、色谱柱被污染⑦、流动相含有稳定剂或稳定剂发生变化⑧、输液系统的梯度滞后体积不正确(4)、保留时间重现性:pH的影响化学因素——中性物质:无影响——酸性物质:pH增加,保留降低——碱性物质:pH增加,保留增加——0.1 pH的变化会导致高达10%的保留时间变化。

hplc 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hplc 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System X-ducer Primary X-ducer
Accum. Head
Primary Head
GPV
Prime/Vent Valve To Sample Management System
From Degasser
In-Line Filter
•注意流动相组分的互溶性! •使用正确的 Seal Wash 溶剂!
996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PM Kit
请使用Waters正品部件
Waters Quality Parts
Waters
非Waters 密封圈 正品密封圈
请使用Waters正品部件
P rr o p e l y ce he ad m f r s a m p l e p o r t
I rr m p o p e m a g c h i n i n opt fm s p a o l r e
• 清洗柱塞杆密封(Seal Wash)
HPLC 常见故障因素(717/2690进样器)
其它注意事项:
• 打开样品仓盖后,等待样品盘停止转动后再取出 • 关机前取出所有样品瓶,或将样品盘全部取出
• 注意保持样品仓内和样品盘清洁
• 请使用 Waters 公司认可的样品瓶 • 使用微量进样瓶请设定正确的针尖高度值(Depth of Needle〕
化学品的影响
• 已损坏的保护柱、色谱柱 • 所用溶剂、试剂的品质 • 化学品使用不当带来的影响 • 样品前处理方法不当带来的影响 • 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结束后的收尾工作
HPLC 常见故障因素(泵)
515 510
1515/1525 600
2690/2695
HPLC 常见故障因素(泵)
正确使用您的色谱泵:

HPLC压力异常及基线噪音问题全面解析

HPLC压力异常及基线噪音问题全面解析

HPLC压力异常及基线噪音问题全面解析一、液相色谱压力异常液相系统压力产生的原因在于流动相流经管路及色谱柱时会有阻力,即所谓的反压或系统压力。

漏液会引起系统压力的降低,而堵塞会引起系统压力的飙升。

系统压力的单位有:巴(Bar)、兆帕(Mpa)和磅/平方英吋(psi),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Bar=0.1Mpa=14.5psi。

1、影响因素影响系统压力的因素主要有流动相的溶剂组成、温度及流速这三方面:(1)流动相的粘度是产生反压的主要原因,下图为有机溶剂-水的粘度随组成与压力的关系图:由上图可以看到,乙腈-水比例为(20:80)、甲醇-水比例为(40:60至50:50)时,系统的压力最大。

因此,在做实验时应尽量避开这个比例范围。

另外,异丙醇粘度大,一般不作流动相使用。

(2)流速对反压的影响是线性关系,流速增加,反压亦增大。

(3)温度对反压的影响是反比关系,温度升高,反压降低,对某些流动相的影响更大一些。

(4)液相色谱仪各模块之间的连接管路也会产生压力,系统压力与管路的长度成正比,与管路直径的四次方成反比(1/4D)。

上述考虑的是柱外因素对系统压力的影响,色谱柱对系统压力的影响也很大,反压与色谱柱长度成正比,与填料颗粒度的平方成反比(2.5μm填料比3.5μm填料反压高)。

2、压力原因具体到压力问题的表现形式上,主要有压力高、压力低或没有压力以及压力不稳:造成压力高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温度太低;(2)流速太高;(3)流动相粘度大;(4)管路堵塞;(5)仪器或色谱柱堵塞;(6)压力传感器问题。

系统压力高的故障排除流程图如下:产生压力低情况的可能原因:(1)系统内有渗漏处;(2)单向阀堵塞;(3)入口管路有气泡;(4)溶剂滤头堵塞;(5)所用溶剂不正确,储液瓶中无溶剂;(6)温度太高,流速太低;(7)泵未输送流动相;(8)泵关闭或保险丝断了。

以上为仪器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如果某些原因造成宝石球与球基座发生黏结,造成液体不能进入到泵中,从而造成泵的压力偏低。

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和药学等领域的分析技术。

它通过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通过高压将混合溶液推动通过柱体,利用溶液中组分的相互作用力差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然而,在进行HPLC分析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异常峰,即不符合预期的色谱峰,这可能源于多个因素。

首先,异常峰可能是由于色谱柱的问题所致。

色谱柱是HPLC分析的关键部分,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分离和分析结果。

镇定相的老化、柱体损坏、柱床压缩度不均匀或堵塞等都可能导致异常峰的出现。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更换新的色谱柱,确保柱体的完整性和功能正常。

其次,异常峰可能是由于样品制备不当导致的。

样品制备是HPLC分析的前提工作,错误的样品制备方法可能会导致样品中的非目标化合物进入系统,从而产生异常峰。

此外,样品中存在的杂质的性质和浓度也可能影响到色谱分析结果。

因此,在进行样品制备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条件,确保样品的干净纯净。

此外,异常峰还可能是由于仪器设备问题所致。

HPLC分析中的仪器设备包括进样器、色谱柱和检测器等。

进样器的错误设置或进样量过大可能导致异常峰的产生。

色谱柱流速设置不当、检测器灵敏度调整不准确等也都可能导致异常峰的出现。

因此,在进行HPLC分析前,应确保仪器设备的良好状态,正确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

最后,异常峰还可能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问题所致。

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流动相浓度、pH值等。

这些条件的改变可能引起样品中化合物的溶解度、相互作用力等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分析结果。

例如,溶剂的pH值偏离了一些化合物最适合分离的范围时,可能会导致异常峰的产生。

因此,在进行HPLC分析前,应仔细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并对其进行优化。

综上所述,高效液相色谱中的异常峰可能是由多个因素引起的,包括色谱柱的问题、样品制备不当、仪器设备问题和实验条件问题等。

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完整版

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完整版

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异常峰分析异常的色谱峰指的是色谱图中的无峰或出现负峰、宽峰、双峰、肩峰、峰形不对称等情况。

异常峰是色谱实验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

这些峰严重影响色谱分析的结果。

色谱图中不可能有纯正的高斯对称峰 , 轻微的拖尾是正常的 , 这是由分离系统所决定的。

在此仅对几种异常峰进行分析。

1.峰前或峰后有小峰的分析产生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1) 样品不纯。

可改变不同的流动相和色谱柱 ,对样品进行分离比较 , 选择合适的分离条件。

(2) 分析柱或保护柱柱头塌陷。

此情况较常见 ,可更换分析柱或保护柱后对峰形进行比较。

柱头塌陷时往往所有的峰都会出现峰分裂。

对色谱柱再生和清洗可以改善分离效果。

(3) 色谱柱柱容量下降。

当长时间使用后 , 有一些强保留组分吸附在柱子中 , 不大的进样量往往就会出现峰分裂。

用强洗脱能力的溶剂清洗色谱柱 , 或更换色谱柱可使问题得到改善。

(4) 样品溶剂与流动相不匹配或进样体积过大。

当样品溶剂比流动相极性大时 , 有时即使进样体积很小 , 也容易出现峰变形和裂分现象。

建议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5) 流动相不恰当。

此情况较罕见 , 有些样品在特定的色谱条件下可能存在结构的动态平衡 , 而出双峰 , 这种双峰是无法分离完全的 , 改变色谱条件尤其是p H 值会使峰形正常。

(6) 样品分解。

不稳定的样品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变成其他物质而出现双峰。

这时需改变样品处理方法或色谱分离条件。

2.负峰分析在色谱分析中有时会出现负峰或倒峰 , 如图 3 中的大峰的左下就有一负峰。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 , 可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排除 , 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1) 流动相吸收本底值过高。

此时可适当改变检测波长。

(2) 进样过程中进入空气。

进行排气处理 , 直到基线平稳再进样。

hplc谱图异常,看这一篇就够了

hplc谱图异常,看这一篇就够了

hplc谱图异常,看这一篇就够了2021-04-15液相色谱系统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谱图上反映出来。

其中有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改变设备参数得到解决;而其他的问题必须通过修改操作程序来解决。

对于色谱柱和流动相的正确选择是得到好的色谱图的关键所在。

A.峰拖尾原因解决办法1.筛板阻塞;1.a.反冲色谱柱; b.更换进口筛板; c.更换色谱柱;2.色谱柱塌陷; 2. 填充色谱柱;3.干扰峰;3. a.使用更长的色谱柱; b.改变流动相或更换色谱柱;4.流动相pH选择错误; 4.调整pH值,对于碱性化合物,低pH值更有利于得到对称峰;5.样品与填料表面的溶化点发生反应;5.a.加入离子对试剂或碱性挥发性修饰剂。

b.更改色谱柱。

B.峰前延原因解决办法1.柱温低; 1.升高柱温;2.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2.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3.样品过载; 3.降低样品含量;4.色谱柱损坏; 4.见A1、A2;C.峰分叉原因解决办法1.保护柱或分析柱污染;1.取下保护柱再进行分析;如果必要更换保护柱;如果分析柱阻塞,拆下来清洗;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是柱子被强保留物质污染,运用适当的再生措施;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入口可能被阻塞,更换筛板或更换色谱柱。

2.样品溶剂不溶于流动相;2.改变样品溶剂;如果可能采取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D.峰变形原因解决办法1.样品过载; 1.减少样品载量;E .早出的峰变形原因解决办法1.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 1. a.减少进样体积;b.运用低极性样品溶剂;F .早出的峰拖尾程度大于晚出的峰原因 解决办法1.柱外效应; 1. a.调整系统连接(使用更短、内径更小的管路);b.使用小体积的流通池;G .K’增加时,脱尾更严重原因解决办法1.二级保留效应,反相模式;1. a.加入三乙胺(或碱性样品);b.加入乙酸(或酸性样品);c.加入盐或缓冲剂(或离子化样品);d.更换一支柱子;2.二级保留效应,正相模式; 2. a.加入三乙胺(或碱性样品);b.加入乙酸(或酸性样品);c.加入水(或多官能团化合物);d.试用另一种方法;3.二级保留效3.加入三乙胺(或碱性样品);应,离子对;H.酸性或碱性化合物的峰拖尾原因解决办法1.缓冲不合适;a.使用浓度50~100mM的缓冲液;b.使用P ka等于流动相pH值的缓冲液;I.额外的峰原因解决办法1.样品中有其他组份;1.正常;2.前一次进样的洗脱峰;2. a.增加运行时间或梯度斜率;b.提高流速;3.空位或鬼峰;3. a.检查流动相是否纯净;b.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c.减少进样体积;J.保留时间波动原因解决办法1.温控不当; 1.调好柱温;2.流动相组分变化 2.防止变化(蒸发、反应等);3.色谱柱没有平衡;3.在每一次运行之前给予足够的时间平衡色谱柱;K.保留时间不断变化原因解决办法1.流速变化; 1.重新设定流速;2.泵中有气泡; 2.从泵中除去气泡;3.流动相选择不恰当; 3. a.更换合适的流动相;b.选择合适的混合流动相;L.基线漂移原因 解决办法 1.柱温波动;(即使很小的温度变化都会引起基线波动;通常影响示差检测器、电导检测器、较低灵敏度的紫外检测器或其它光电类检测器;)1.控制好柱子和流动相的温度,在检测器之前使用热交换器;2.流动相不均匀;(流动相条件变化引起的基线漂移大于温度导致的漂移)2.使用HPLC 级的溶剂,高纯度的盐和添加剂;流动相在使用前进行脱气,使用中使用氦气; 3.流通池被污染或有气体; 3.用甲醇或其他强极性溶剂冲洗流通池;如有需要,可以用1N 的硝酸。

色谱图异常情况介绍

色谱图异常情况介绍

色谱图异常情况介绍一、正常的色谱图是啥样的呢?样品经过色谱柱和检测器以后,被记录的信号-时间曲线就是色谱图,它是指被分离组分的检测信号随时间分布的图像,每一个峰代表最初混合样品中不同的组分,那么正常的色谱图是什么样的呢?如下图1所示。

图1 正常的色谱图二、异常的色谱图又是啥样的呢?下面列举常见的异常的色谱图及可能的原因分析。

前伸峰1、前伸峰:①色谱柱过载,进样体积过大,可稀释样品,减少进样量,气相色谱也可以增大分流比;②在液相色谱中,溶剂效应导致峰变形,可以用溶于流动相的小体积进样最为理想;③进样时,进样针推杆压力不稳定;④色谱柱涡流,可以考虑更换色谱柱。

拖尾峰2、拖尾峰:①气相色谱衬管、分流平板或色谱柱被严重污染,拆下来清洗干净或更换;②气相色谱柱安装不正确,泄露或柱端切割不平整,重新安装或切割色谱柱;③进样口总流量过低;④气相色谱不分流模式下,延迟时间过长;⑤气相色谱检测器尾吹气流量不足;⑥注射技术问题,需提高。

不出峰或者峰很小3、不出峰或者峰很小:①检查检测器信号值,信号值基本正常,优先考虑进样口;②可能进样针堵塞,未进去样品,检查进样针,手动进溶剂观察信号;③气相色谱降温后,检查色谱柱出口流量;④气相色谱使用热导检测器检查TCD是否关闭;⑤气相色谱老化或更换色谱柱重新测试。

鬼峰(无缘无故多出峰)4、鬼峰:①液相色谱没有进样,就有峰出现,一般为流动相中含杂质引起;②液相色谱没有进样,不出峰,杂质引入(针、针座、定量环、六通阀、样品瓶等);③气相色谱需要考虑色谱柱老化不够,色谱柱内残留的不明成分流出;④气相色谱气化室内附着污染物,注入样品时,污染物脱离,气化;⑤气相色谱载气内的不纯物、载气排管的污染物被检测出来。

双峰(峰顶部)双峰(峰中部)5、双峰:①所有峰都是双峰,可能是柱头塌陷或柱床运动;②某个峰是双峰,可能是方法不对,峰未分开;③样品没有完全溶解,过滤样品,确保样品中没有固体颗粒;④用流动相或者比流动相溶解性弱的溶剂溶解样品。

HPLC谱图异常问题与原因及解决方法

HPLC谱图异常问题与原因及解决方法

HPLC谱图异常问题与原因及解决方法HPLC谱图异常问题与原因及解决方法HPLC谱图异常问题与原因及解决方法液相色谱系统的许多问题都能在谱图上反映出来。

其中有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改变设备参数得到解决;而其他的问题必须通过修改操作程序来解决。

对于色谱柱和流动相的正确选择是得到好的色谱图的关键。

a、峰拖尾原因解决方法1、筛板阻塞 1.a、反冲色谱柱 b、更换进口筛板 c、更换色谱柱2、色谱柱塌陷 2.填充色谱柱3、干扰峰 3.a、使用更长的色谱柱 b、改变流动相或更换色谱柱4、流动相PH选择错误 4.调整PH值。

对于碱性化合物,低PH值更有利于得到对称峰5、样品与填料表面的溶化点发生反应 5、a、加入离子对试剂或碱性挥发性修饰剂 b、更改色谱柱b、峰前延原因解决方法1、柱温低 1、升高柱温2、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 2、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3、样品过载 3、降低样品含量4、色谱柱损坏 4、见A1、A2c、峰分叉原因解决方法1、保护柱或分析柱污染 1、取下保护柱再进行分析。

如果必要更换保护柱。

如果分析柱阻塞,拆下来清洗。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是柱子被强保留物质污染,运用适当的再生措施。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入口可能被阻塞,更换筛板或更换色谱柱。

2、样品溶剂不溶于流动相 2、改变样品溶剂。

如果可能采取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d、峰变形原因解决方法1、样品过载 1、减少样品载量e、早出的峰变形原因解决方法1、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 1、a、减少进样体积 b、运用低极性样品溶剂f、早出的峰拖尾程度大于晚出的峰原因解决方法1、柱外效应 1、a、调整系统连接(使用更短、内径更小的管路) b、使用小体积的流通池g、K’增加时,脱尾更严重原因解决方法1、二级保留效应,反相模式 1、a、加入三乙胺(或碱性样品) b、加入乙酸(或酸性样品) c、加入盐或缓冲剂(或离子化样品) d、更换一支柱子2、二级保留效应,正相模式 2、a、加入三乙胺(或碱性样品) b、加入乙酸(或酸性样品) c、加入水(或多官能团化合物) d、试用另一种方法3、二级保留效应,离子对 3、加入三乙胺(或碱性样品)h、酸性或碱性化合物的峰拖尾原因解决方法1、缓冲不合适 1、a、使用浓度50-100mM的缓冲液 b、使用Pka等于流动相PH值的缓冲液i、额外的峰原因解决方法1、样品中有其他组份 1、正常2、前一次进样的洗脱峰 2、a、增加运行时间或梯度斜率 b、提高流速3、空位或鬼峰 3、a、检查流动相是否纯净 b、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c、减少进样体积j、保留时间波动原因解决方法1、温控不当 1、调好柱温2、流动相组分变化 2、防止变化(蒸发、反应等)3、色谱柱没有平衡 3、在每一次运行之前给予足够的时间平衡色谱柱k、保留时间不断变化原因解决方法1、流速变化 1、重新设定流速2、泵中有气泡 2、从泵中除去气泡3、流动相选择不恰当 3、a、更换合适的流动相 b、选择合适的混合流动相l、基线漂移原因解决方法1、柱温波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B.峰前延
原因解决办法
1.柱温低; 1.升⾼柱温;
2.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 2.使⽤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3.样品过载; 3.降低样品含量;
4.⾊谱柱损坏; 4.⻅A1、A2;
C.峰分叉
原因解决办法
1.保护柱或分析柱污染;1.取下保护柱再进⾏分析;如果必要更换保护柱;如果分析柱阻塞,拆下来清洗;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是柱⼦被强保留物质污染,运⽤适当的再⽣措施;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被阻塞,更换筛板或更换⾊谱柱。

2.样品
溶剂不
溶于流
动相;
2.改变样品溶剂;如果可能采取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D.峰变形
原因解决办法
1.样品过载; 1.减少样品载量;
E.早出的峰变形
原因解决办法
1.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 1. a.减少进样体积;
b.运⽤低极性样品溶剂;
F.早出的峰拖尾程度⼤于晚出的峰
原因解决办法
1.柱外效应; 1. a.调整系统连接(使⽤更短、内径更⼩的管路);
b.使⽤⼩体积的流通池;
G.K’增加时,脱尾更严重
原因解决办法
1.⼆级保留效应,反相模式; 1. a.加⼊三⼄胺(或碱性样品);
b.加⼊⼄酸(或酸性样品);
c.加⼊盐或缓冲剂(或离⼦化样品);
d.更换⼀⽀柱⼦;
2.⼆级保留效应,正相模式; 2. a.加⼊三⼄胺(或碱性样品);
b.加⼊⼄酸(或酸性样品);
c.加⼊⽔(或多官能团化合物);
d.试⽤另⼀种⽅法;
3.⼆级保留效应,离⼦对; 3.加⼊三⼄胺(或碱性样品);H.酸性或碱性化合物的峰拖尾
原因解决办法
1.缓冲不合适; a.使⽤浓度50〜100mM的缓冲液;
b.使⽤P ka等于流动相pH值的缓冲液;
I.额外的峰
原因解决办法
1.样品中有其他组份; 1.正常;
2.前⼀次进样的洗脱峰; 2. a.增加运⾏时间或梯度斜率;
b.提⾼流速;
3.空位或⿁峰; 3. a.检查流动相是否纯净;
b.使⽤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c.减少进样体积;
J.保留时间波动
原因解决办法
1.温控不当; 1.调好柱温;
2.流动相组分变化 2.防⽌变化(蒸发、反应等);
3.⾊谱柱没有平衡; 3.在每⼀次运⾏之前给予⾜够的时间平衡⾊谱柱;
K.保留时间不断变化
原因解决办法
1.流速变化; 1.重新设定流速;
2.泵中有⽓泡; 2.从泵中除去⽓泡;
3.流动相选择不恰当; 3. a.更换合适的流动相;
b.选择合适的混合流动相;
L.基线漂移
原因解决办法
1.柱温波动;(即使很⼩的温度变化都会引起基线波动;通常影响⽰差检测器、电导检测器、较低灵敏度的紫外检测器或其它光电类检测器;)1.控制好柱⼦和流动相的温度,在检测器之前使⽤热交换器;
2.流动相不均匀;(流动相条件变化引起的基线漂移⼤于温度导致的漂移)2.使⽤HPLC级的溶剂,⾼纯度的盐和添加剂;流动相在使⽤前进⾏脱⽓,使⽤中使⽤氦⽓;
3.流通池被污染或有⽓体; 3.⽤甲醇或其他强极性溶剂冲洗流
通池;如有需要,可以⽤1N的硝
酸。

(不要⽤盐酸)
4.检测器出⼝阻塞;(⾼压造成流通池窗⼝破裂,产⽣噪⾳基线)4.取出阻塞物或更换管⼦;参考检测器⼿册更换流通池窗;
5.流动相配⽐不当或流速变化; 5.更改配⽐或流速;为避免这个问
题可定期检查流动相组成及流速;
6.柱平衡慢,特别是流动相发⽣变化时; 6.⽤中等强度的溶剂进⾏冲洗,更
改流动相时,在分析前⽤10〜20倍
体积的新流动相对柱⼦进⾏冲洗;
7.流动相污染、变质或由低品质溶剂配成;7.检查流动相的组成;使⽤⾼品质
的化学试剂及HPLC级的溶剂;
8.样品中有强保留的物质(⾼K’值)以馒头峰样被洗脱出,从⽽表现出⼀个逐步升⾼的基线。

8.使⽤保护柱,如有必要,在进样之间或在分析过程中,定期⽤强溶剂冲洗柱⼦。

9.使⽤循环溶剂,但检测器未调整。

9.重新设定基线;当检测器动⼒学
范围发⽣变化时,使⽤新的流动
相;
10.检测器没有设定在最⼤吸收波⻓处;10.将波⻓调整⾄最⼤吸收波⻓
处;
M.基线噪⾳(规则的)
原因解决办法
1.在流动相、检测器
或泵中有空⽓;
1.流动相脱⽓。

冲洗系统以除去检测器或泵中的空⽓;
2.漏液 2.⻅第三部分;检查管路接头是否松动,泵是否漏液,是否有
盐析出和不正常的噪⾳。

如有必要,更换泵密封。

3.流动相混合不完全 3.⽤⼿摇动使混合均匀或使⽤低粘度的溶剂
4.温度影响(柱温过
⾼,检测器未加热)
4.减少差异或加上热交换器
5.在同⼀条线上有其他电⼦设备5.断开LC、检测器和记录仪,检查⼲扰是否来⾃于外部,加以更正。

6.泵振动 6.在系统中加⼊脉冲阻尼器
N.基线噪⾳(不规则的)
原因解决办法
1.漏液 1.⻅第三部分。

检查接头是否松动,泵是否漏液,是否有盐
析出和不正常的噪⾳。

如有必要,更换密封。

检查流通池
是否漏液。

2.流动相污染、变质或由
低质溶剂配成
2.检查流动相的组成。

3.流动相各溶剂不相溶 3.选择互溶的流动相
4.检测器/记录仪电⼦元
件的问题
4.断开检测器和记录仪的电源,检查并更正。

5.系统内有⽓泡 5.⽤强极性溶液清洗系统
6.检测器内有⽓泡 6.清洗检测器,在检测器后⾯安装背景压⼒调节器
7、流通池污染(即使是
极少的污染物也会产⽣噪
⾳。


7.⽤1N的硝酸(不能⽤磷酸)清洗流通池
8.检测器灯能量不⾜8.更换灯
9.⾊谱柱填料流失或阻塞9.更换⾊谱柱
10.流动相混合不均匀或混合器⼯作不正常10.维修或更换混合器,在流动相不⾛梯度时,建议不使⽤泵的混合装置
O.宽峰
原因解决办法
1.流动相组成变化 1.重新制备新的流动相
2.流动相流速太低 2.调节流速
3.漏液(特别是在柱⼦和检测器之间)3.⻅section 3。

检查接头是否松动、泵是否漏液、是否有盐析出以及不正常的噪⾳。

如果必要更换密封。

4.检测器设定不正确 4.调整设定
5.柱外效应影响
a.柱⼦过载
b.检测器对反应时间或池体积响应过⼤
c.柱⼦与检测器之间的管路太⻓或管路内径太⼤
d.记录仪响应时间太⻓5.
a.⼩体积进样(例如:10μl⽽不是100μl)以1:10或1:100的⽐例稀释样品
b.减少响应时间或使⽤更⼩的流通池
c.使⽤内径为0.007〜0.01的短管路
d.减少响应时间
6.缓冲液浓度太低 6.增加浓度
7.保护柱污染或失效7.更换保护柱
8.⾊谱柱污染或失效,塔板数较低8.更换同样类型的⾊谱柱。

如果新柱⼦可以提供对称的⾊谱峰,则⽤强溶剂冲洗旧柱⼦。

9.柱⼊⼝塌陷9.打开柱⼊⼝,填补塌陷或更换柱⼦
10.呈现两个或多个未被
完全分离的物质的峰
10.选择其它类型的⾊谱柱以改善分离效果
11.柱温过低11.提⾼柱温。

除⾮特殊情况,温度不宜超过75℃
12.检测器时间常数太⼤12.使⽤较⼩的时间常数
P.分离度降低
原因解决办法
1.流动相污
染或变质
(引起保留
时间变化)
1.重新配置流动相
2.保护柱或分析柱阻塞2.去掉保护柱进⾏分析。

如果必要则更换保护柱。

如果分析柱阻塞,可进⾏反冲。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谱柱可能被强保留的污染物损坏,建议使⽤恰当的再⽣程序。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进⼝可能阻塞了,更换⼊⼝处的筛板或更换⾊谱柱。

Q.所有的峰⾯积都太⼩
原因解决办法
1.检测器衰减设定过⾼ 1.减少衰减的设定
2.检测器时间常数设定太⼤ 2.设定较⼩的时间常数
3.进样量太少 3.增⼤进样量
4.记录仪连接不当 4.使⽤正确的连接R.所有峰⾯积都太⼤
原因解决办法
1.检测器衰减设定过低 1.采取较⼤的衰减
2.进样过多 2.减少进样量
3.记录仪连接不正确 3.正确连接记录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