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学设计
2024年《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4年《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理解积木搭建中的空间位置和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探索中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主动参与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其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立体图形的名称、特征及其空间关系。
积木搭建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立体图形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
用数学语言描述积木搭建的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积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搭积木。
提问学生平时是否玩过积木,是否注意过积木的形状和大小。
2. 观察与发现展示不同种类的积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形状积木在搭建时可能产生的稳定性差异。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积木搭建活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
在搭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积木间的空间关系和数量关系。
4. 交流分享邀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搭建的过程和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各组作品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5. 巩固提升设计数学游戏或挑战任务,如“用指定数量的积木搭建最稳定的结构”等。
通过游戏和挑战,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空间关系和数量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积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实践法:通过动手搭建积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手段:实物教学:利用实际积木进行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形状和空间关系。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
搭积木: 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积木的基本概念及构造方式;2.掌握通过搭积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数和认识基本形状的能力;3.体验集体合作与个人思考、创造的乐趣。
教学准备1.数字积木和形状积木;2.彩色卡纸、胶水、剪刀等;3.PPT教学讲义及讲师课件;4.视频资源和音乐资源。
教学流程引入环节1.老师展示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积木,要求学生自己想象并说出每一块积木应该如何合理的搭建;2.老师询问学生是否喜欢用积木,听听学生们最喜欢玩的搭建方式和效果。
教学重点1.数字积木的使用方法;2.形状积木的分类;3.积木搭建增强计数和空间想象的技能。
教学内容一、数字积木的使用方法1.老师用教学投影或手绘板书展示数字积木,内容页中显示某个数字几个字,在搭积木时可以拼凑成对应的形状和数量;2.老师翻译成口语,引导学生反复大声说出这个数字,并开始搭建对应的形状;3.老师播放视频资源,展示不同数字积木拼装后的形状,引导学生选择其中1-2个进行练习。
二、形状积木的分类1.老师用电子板书或人造板书来展示不同的积木形状:立方体、长方体、三角棱锥形、正方体、五棱柱等;2.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颜色和大小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简单分类,并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练习;三、积木搭建增强计数和空间想象技能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卡纸和胶水,进行组合,搭建出自己心目中的图案或者纯凭想象进行搭建,并简单记录自己所用的积木数量。
2.导师引导学生将自己搭建的图案拍照并上传至讲师PPT,大家轮流分享自己的作品,老师根据所用积木数量进行简单统计。
课程总结最后获得票数最多的同学,将获得小小鼓励奖励。
通过这种方式,带领孩子们在开心的氛围下,提升他们的组合想象和能力,培养一个丰富多彩的未来。
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能够更全面地体验到集体合作、个人思考与创造的乐趣。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搭积木》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感知和理解。
学生对于搭积木这样的活动通常比较感兴趣,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任务,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
2.搭积木活动的和指导。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积木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准备长度单位的模型或者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准备搭积木的场地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积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这些积木吗?你们能用这些积木搭出什么东西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或者模型展示,让学生理解和记忆长度单位。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长度单位。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比如:你们用了多少个积木?你们搭的积木有多高?等等。
4.巩固(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比如:用量尺测量积木的长度,或者用积木进行长度单位的大小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搭积木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搭积木9篇搭积木 1【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
认识新偏旁“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4、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5、通过游戏过关巩固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让学生感受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
认识新偏旁“彳”【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引趣,揭题导入(出示积木)你们瞧,这是什么?你搭过积木吗?你都搭过什么?过渡:真棒!小朋友都是搭积木的能手。
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平平跟大家认识,他可是搭积木的高手!揭题。
(出示课题:平平搭积木)谁能把课题读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
2、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三、读课文,边读边想1、平平搭了几间房子?都给谁住?2、读准字音,再读句段。
读准字音:学生找出难读的音,会读的学生教读。
学生读诗句:“平平搭积木,搭了四间房子。
”“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反馈,交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读准轻声音节:呢、啊。
学生读诗句:“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3、说一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读其他的字。
四、指导看图平平,这些房子给谁住?“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自由朗读男女生比赛。
五、自主识字游戏:摘苹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当个小小的建筑师,建设美丽的家园吗?我们知道,造房子之前要先选材料。
瞧!老师这里的材料真不少,如果你能叫出名字,那它就是你的了!二、复习生字1、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哪些话是奶奶说的?哪些是平平说的话?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谈话:你知道平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你喜欢他吗?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写字指导1、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
《搭积木》教学设计优秀5篇
《搭积木》教学设计优秀5篇《搭积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结合课文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再朗读中体会课文地含义。
教学流程:一、激情引趣,揭题导入1、激情引趣(出示积木,你们瞧,这是什么?你搭过积木吗?你搭过什么?)过渡:真棒!小朋友都是搭积木的能手。
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平平跟大家认识,他可是搭积木的高手!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他。
生:想。
师:不过,要想认识这位新朋友,必须闯关才能和他见面,听说一(1)班的同学们可聪明了,这儿有一些比较难的词,看谁最聪明,认识的字最多!而且能用这些词说一句话。
(分别出示卡片,卡片上分别写着:都是房间这些搭积木平平。
花叶上写着:很美往下没有好啊还有一间呢?)。
生:我们房间真漂亮。
生:我会搭积木。
生:这朵花很美。
生:今天的天气真的好啊!(老师提示)(认识词的同学带着大家一起读,巩固识字)师生:好,同学们的这一关闯的可好了!我们就来见见好朋友吧!戴着小朋友的头饰: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平平,我可会搭积木了,你们想和我比一比吗?生:想。
(利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
师:平平喜欢用积木搭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叁课《平平搭积木》。
板书课题:ping ping da ji mu(生齐读课题)哪位同学会写这些字呢?(生摇摇头)拿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好吗?(师指导写第一个平字,并说出笔画名称)同学们会写了吗?(生:会写了)好,你们就来写第二个平字好吗?(生书空并说笔画名称)。
后面的字请同学们认真看,看看你们还认识哪几个字。
(师写生答)师:老师教给你们一种识字方法,这样识字可快了,看搭积木的积左边是什么字(盖住右边的只)谁认识?生:禾苗的禾师:再看右边是什么字?(盖住左边的禾)生:一只、两只的只。
师:真好!两个认识的字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新字,同学们以后就按照这个方法去识字,一定会认得很多很多的字,同学们顺利地闯过了一关,我们就进行下一轮的比赛吧!过渡:现在大家齐读一遍课题(生齐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教案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1、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2、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并会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圆珠、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但是淘气和笑笑说了,只喜欢和聪明好学的小朋友玩,有信心吗?1、口算:6+4= 5+3= 9-9= 8+2=8-4= 5+5= 2+7= 3+7=2、填空:〔1〕1个十、4个一合起来是〔〕。
〔2〕18里面有〔〕个十,〔〕个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淘气和笑笑决定和大家一起玩“搭积木〞我们来看看笑笑搭的积木。
大家来看,笑笑搭了多少块?你是如何知道的?〔又加上2块〕那你能用“先……又…….〞完整地说一说笑笑搭积木的过程吗?〔先搭了13块,又加上2块〕这就是我们找到的数学信息,你看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几块积木?〕1、学生答复2、动手操作验证〔用你的学具珠子代替积木学着笑笑摆一摆,先摆13个,左边摆10个,右边摆3个,又在3个上面加2个,一共是15个〕3、用算式来表示:13+2=15或2+13=15同学们和笑笑玩得很开心,但是淘气可急坏了,也想来参加我们的游戏,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淘气是怎么摆的吧。
〔出示大屏幕〕1、说一说淘气的摆法〔左边10块,右边8块〕2、出示拿走2块,用“先……又……〞完整地说说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3、动手操作摆4、列式计算:18-2=16看着大家和淘气、笑笑玩得真开心,那么不学他们,我们自己可以摆出来算式吗?下面根据老师给出的算式摆一摆、算一算。
《搭积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搭积木》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命名。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 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3. 搭建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命名。
2. 教学难点:搭建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积木、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定义、特征和命名,展示实物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
3. 操练: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积木搭建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4. 应用: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六、板书设计1. 《搭积木》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一些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作图题:让学生利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3. 应用题: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学数学《搭一搭》教案:搭积木学数学
小学数学《搭一搭》教案:搭积木学数学引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发掘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搭一搭》是一种颇具趣味的数学教学模式,利用积木搭建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比较玩的形式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也切实提高了孩子们的空间思维和手眼协调能力。
本篇文章就来介绍一下小学数学《搭一搭》教案。
一、搭一搭教育特点搭积木是儿童在日常游戏中喜欢的一种玩具,而搭积木教学模式就是利用积木搭建的方式来巩固学的数学知识,让孩子们在游戏的同时了解到数学的原理和相关应用。
搭一搭教育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联合游戏和教育,增加孩子的兴趣通过积木搭建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增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积木搭建需要考虑空间形态、颜色搭配以及构成等条件,这就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搭一搭教育模式可以拓展孩子的空间思维,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积木搭建需要考虑很多细节,同时也需要孩子的视觉和手部协调能力。
通过搭一搭教育模式,孩子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二、搭一搭教育实践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进行搭一搭教育实践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对于如何进行搭一搭教育实践的介绍:1.确定教育目标和内容为了让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需要确定搭一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之前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年级等条件,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2.选择适当的积木选择适当的积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在选择积木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孩子所需要的积木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可以选择积木的形状和颜色比较简单的,而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可以选择形状和颜色比较复杂的积木。
3.制定搭建规则和游戏时间制定搭建规则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不至于盲目搭建,也要规范搭建的过程,增加游戏的竞争性,让孩子们更有激励。
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第一章:认识搭积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搭积木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对搭积木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搭积木的名称和种类。
2. 讲解搭积木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搭积木,了解其基本特征。
2. 引导学生尝试搭建简单的积木结构,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搭积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搭建过程中所展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搭积木的基本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搭积木的基本手法,如平铺、堆叠、连接等。
2. 介绍搭积木的平衡和稳定性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演示搭积木的基本技巧,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搭建复杂的积木结构。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搭建过程中所使用的技巧和手法。
2. 评估学生搭建作品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第三章:搭建简单的积木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独立搭建简单的积木结构。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搭建简单积木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搭建基本的积木结构。
教学活动:1. 演示搭建简单积木结构的过程,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2.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搭建不同的积木结构。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搭建简单积木结构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2. 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第四章:搭建复杂的积木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合作搭建复杂的积木结构。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搭建复杂积木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搭建复杂的积木结构。
教学活动:1. 演示搭建复杂积木结构的过程,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搭建复杂的积木结构。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搭建过程中所展示的团队合作精神。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搭积木的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等符号的含义,能正确运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使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积木、教学PPT。
学生:一套积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搭积木,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知识。
2、探索实践(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搭积木。
可以是搭建一座房子、一个城堡等。
(2)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比较不同积木的大小、多少,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小组讨论,尝试用“>”、“<”和“=”等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4)小组汇报,分享各自的方法和发现。
3、交流反馈(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如何正确使用“>”、“<”和“=”等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出示教学PPT,通过不同例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大小、填空等练习题。
4、拓展延伸(1)出示一些有趣的积木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2)请学生回家后,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积木造型,下节课带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
五、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和“=”等符号的含义,能正确运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搭积木的游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搭积木教学设计通用7篇
搭积木教学设计通用7篇搭积木教学设计篇一《搭积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具准备:每两个学生准备20块正规的小正方体、课件、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你们玩过搭积木吗?这节课我√一米范文★1mi√们一起来学习《搭积木》。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积木增减游戏。
” 1.老师说说游戏规则:两人20块积木(同桌互相合作),每次谁来先玩,有石头剪刀布来定输赢。
赢的同学先来玩,输的同学做小老师,看看对方说对了吗。
每个同学一边玩,一边说:“先摆几块,再放几块(或拿走几块),现在有几块?”摆放积木一定要平放在桌子上。
2.学生动手搭一搭。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中学乐,学生脑海里呈现对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计算,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出示课件(1)我们来看看笑笑在做什么?①说说图的意思?----先摆一叁块,再放2块②问:现在有多少块?③你能列出算式吗?(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积木摆一摆),在书本P74上写一写。
④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一叁+2=?(板书)⑤请一个学生在计算器摆一摆这里的积木。
----先在个位摆上3个珠子,在十位上摆1个珠子。
(师分别用黄色粉笔在个位上描一描,十位用白色)⑥可是笑笑再放多2块积木,那么这个2又在哪个位上?——个位。
你怎么知道的!---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所以在个位摆上2个珠子,之前个位上有3颗珠子,后来再个位上放多2个,所以个位现在有5个珠子,十位上还是1。
小学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
教案主题:小学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操作积木的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搭积木游戏提高学生对数量和计算的理解。
教学准备:1.各种形状的积木。
2.小组活动桌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积木,让学生观察它们,引导学生讨论积木的特点和用途。
2.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老师适时总结学生的观点。
二、搭建指定形状的积木(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些积木。
2.老师给出一个形状的示例,例如正方形,要求学生根据示例,用积木搭建一个正方形。
3.学生根据要求,动手搭建积木。
4.完成后,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各组的搭建结果,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分享搭建的过程和经验。
三、搭建数量模型(15分钟)1.老师出示一个数字卡片,例如数字“5”。
2.要求学生用积木搭建一个有5个积木的图形模型。
3.学生根据要求,动手搭建积木。
4.完成后,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各自的搭建结果,并进行数学大声朗读。
四、数学计算游戏(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需要一个能容纳积木的篮子或容器。
2.老师将一些卡片上面写有数字。
3.每位学生从篮子里随机取一个积木,并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一系列简单的数学计算(加法或减法)。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将对应数量的积木放入篮子中,并进行验证。
5.完成后,学生观察和比较各组的篮子中积木的数量,并进行结果讨论。
五、总结(5分钟)1.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加油。
2.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操作积木的能力、想象力以及数学计算。
教学延伸:1.让学生尝试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乘法计算,以提高学生对乘法的理解。
2.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搭建模型,并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培养了操作能力和想象力,通过数学计算游戏提高了对数量和计算的理解。
同时,小组合作,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
《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立体图形常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嘴描述,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摆一摆、搭一搭、推一推等实践活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受几何体的一些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的积极体验,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能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拼出新的图形,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所拼图形的内容与方法。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立体几何图形(圆柱体、球、正方体、长方体)、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立体几何图形(圆柱体、球、正方体、长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玩过搭积木吗?生:我以前玩过搭积木,并且很喜欢玩积木。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喜欢搭积木。
今天,我带来了几个“朋友”和同学们一起来玩搭积木,你们猜猜他们是谁?(生猜一个师在黑板上张贴一个)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
(球)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
(正方体)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
(圆柱)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
(长方体)师:同学们真棒!看来同学们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立体图形来玩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搭积木”。
(板书:搭积木) 设计意图:本课先以亲切的谈话引入课题并以“猜一猜”活动复习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求新知。
(一)摆一摆。
师:现在每个桌子上都有许多漂亮的积木,下面由老师提要求,同桌合作来摆,看哪组同桌配合得最默契。
先拿出一个长方体放在桌子上,互相看一看拿得对不对。
(学生按老师要求拿出一个长方体,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师:再拿出一个圆柱放在桌子上。
谁能说一说你把圆柱放在了长方体的哪一边?生1:圆柱放在长方体的右面。
《搭积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搭积木》教学设计(精选10篇)《搭积木》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二)70、7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2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在之前学生已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再加上上一课时刚刚对11—20各数的认识,学生已建立了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也建立了11—20各数的表象,同时借助计数器表示数初步建立了数位的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也为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法扫除了障碍。
切实理解本节所学内容将为后面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学具教具准备:小木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听说我们一(1)班的同学特别聪明,老师想考考大家,我有一些小木棒,(投影仪出示一捆和3根小木棒)谁能很快说出它有多少根吗?(指名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能给大家说说吗?你也摆个13。
师:你能把这个数写出来吗?对照摆的小木棒说说13中的1和3分别指的是什么?师:下面跟着老师做再摆2根,(出示2根)现在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一说)你能用一个算式把它记录下来吗?(学生同桌交流,记录,并指名板演)当学生写出算式后,让学生指着算式把计算的方法再说一下。
教师帮助并板书:13+2=15在计数器上先拨13,再拨2,进一步体会13+2的方法及算理。
二、自主摆小棒:师:请用最快的速度摆出16,然后拿走2根,看看还有多少根?(学生动手摆)请把刚才摆的用一个算式来表示。
(教师指名一人摆,一人写算式)让学生指着算式把计算的方法再说一下。
教师帮助并板书:16-2=14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三、 1、摆一摆或拨一拨完成70页的“试一试”。
2、出示70页下面的图:你们玩过碰碰车吗,先看第一副图中四辆车身上的数字是多少?他们相互碰撞,谁和谁相碰作加法。
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模板5篇
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模板5篇《搭积木》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模板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1教学内容:搭积木教学目标: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难点。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10+5=1516-2=14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二)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一)动手操作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10+1=1111-1=1011-10=110+6=1616-6=1016-10=610+7=1717-7=1017-10=7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三、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2活动要求1、通过玩大积木,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2 搭积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2 搭积木-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针对一年级学生开展,主要教学内容是关于“搭积木”的相关知识。
该课程主要在课堂上进行,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观察积木的属性,理解搭建积木的规律,从而反应其简单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掌握积木的基本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2.了解积木搭建的基本规则,如平稳、稳定、建筑结构等。
3.能够通过积木的组合,了解简单算法运算,如加减法。
4.培养学生探索和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知识点重点积木的基本属性形状、大小、颜色等积木的搭建规则平稳、稳定、建筑结构等积木的组合简单算法运算(加减法)学生能力培养探索和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四、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1.推选2名学生向大家展示搭建的积木。
2.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搭建的积木,分析其中变化的情况。
(二)讲授环节1.讲解积木的基本属性,感性理解。
2.逐步教授积木的搭建规则,并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
(三)实践过程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搭建比赛学习。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索积木的组合方式,并在组内共同设计一幢建筑。
(四)课堂互动1.点名邀请小组代表展示搭建的建筑作品,并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2.分享学生的感受,让学生表达团队协作中的收获和经验。
(五)作业布置1.布置简要写作业:让学生对积木的基本属性、搭建规则以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感受和体会进行简单的文字描述。
2.鼓励学生拍照片或视频纪念小组作品,并将其加入到学生的个人作品展示。
五、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小组内搭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积木的属性和规则,并借此练习并锻炼自己的探索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对积木搭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特色1.引入形象、直观的积木材料,生动有趣。
2.教学方式多样化,突出团队合作和探索性学习。
3.遵循线上、线下两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应变。
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案
第2课时搭积木教学内容:教材P35~36。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会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2、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物体的特点进行拼搭,并能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二、新授1.介绍“拼积木”的方法。
(1)教师示范。
教师用积木边拼边说:“我用4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可以拼一个大的正方体,还可以用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
”(2)学生拼积木。
师:请同学们自己拼一拼,看能不能用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能不能用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学生拼的时候,教师注意巡视。
集体订正时,从用几个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用几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拼法中各选一种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拼成后的立体图形各用了几个什么形状的积木。
2.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1)观察想象,拟定策略。
师:请你观察这些积木,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师:认真思考每种积木怎样摆放就能搭得又高又稳,然后把你想的办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初步操作,聚焦问题。
师: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你们刚才的想法动手搭一搭,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学生小组活动,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收集问题。
引导学生小结,让学生说说“在搭积木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进而归纳出“把球放稳很困难”。
师:为什么球很难放稳呢?怎样搭才能把球放稳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解决方法。
)讨论后明确:用3个长方体搭成一个基座,再把球放在上面就可以放稳了。
(3)再次操作,验证方法。
总结归纳:让积木的平面着地保证平稳,借助长方体的长保证高度,将球放在有3个支点的面上确保整体的稳定,并用上所有积木。
搭积木的教案6篇
搭积木的教案6篇搭积木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范例图中物体的空间关系。
2、能用实物展现范例中的物体的空间关系。
3、幼儿能根据需要选取积木,轻拿轻放。
活动准备:1、积木造型照片一套8张。
2、几何积木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各两个。
3、底卡3《补图画1》,图形补块6个。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派派学麦麦搭积木”为情景)1、介绍角色出示麦麦和派派:“麦麦是搭积木能手,每天都能搭出一种新花样。
(出示积木照片)派派想学麦麦搭积木,就把麦麦搭的积木拍成了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你能看出麦麦搭的是什么吗?”幼儿欣赏。
2、看照片搭积木取任意照片,提问:“用了几块积木?分别是那些积木?”出示积木,根据照片找出积木,搭积木。
二、幼儿分组操作1、分组操作请幼儿回到自己所在组开始搭积木。
2、观察指导教师巡视各组,观察幼儿是否理解操作规则。
3、提示常规教师:“做完的小朋友,可以拿给其他小朋友检查一下,检查完后要把所有积木放回筐子里,如果少了赶紧找一找,材料都收好了就可以和相应组小朋友交换操作。
三、交流评价1、展示交流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都搭好了么?把搭好的积木留在桌子上,请大家相互参观一下。
2、评价教师:“今天我看到小朋友用积木把每个图上的建筑都搭了一遍,你们真棒。
”3、整理教师:“派派要和大家再见了,我们也一起把材料收起来吧。
幼儿有序收学具,活动结束。
搭积木的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ㄔ”;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3、通过看图,结合生活实际、自读自悟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懂得从小要关心别人。
4、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1、认字和朗读课文。
2、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喜欢玩积木吗?老师小时侯也很喜欢。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小朋友平平他正在高兴地搭积木呢!看,他开心吗?二、合作展示1、各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以及顺序和大小。
教学方法故事举例法、问答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电脑、投影仪,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新课学习(一)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11-1=1011-10=110+6=1616-6=1016-10=610+7=1717-7=1017-10=7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三:整理归类。
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教材第77页的情境图。师:笑笑在干什么?(搭积木)师:同学们,玩过积木吗?喜欢搭积木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搭积木中的数学知识吧。
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先后摆出1个十块积木和3个一块积木。提问:谁来说说老师摆了多少块积木?你是怎样知道的?
(合作学习)
7、摆出1个十块积木和8个一块积木。提问:老师摆了几块积木?
8、拿走2块。提问:根据老师的动作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9、提出要求:请独立列式,并尝试解决。
10、组织交流汇报算式。
11、学生拿出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
观察并回答:共18块积木。
观察后提问:还剩几块积木?
独立列式,并尝试解决。新课标第一网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毛毛虫的数线图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帮助学生体会加法递增的特性和数的顺序,进而从多角度加强对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当
堂
检
测
(学习诊断)
10+1=11 11-1=10 11-10=1
10+6=1616-6=1016-10=6
10+7=1717-7=1017-10=7
学生独立计算,再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教学重点
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会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法。
教具准备
学具小棒 计数器X|k |B| 1 . c|O |m
教法运用
讲述、练习、讨论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拓
展
学
习
(深入探究)
12,完成书本77页题目:下面做法你能看懂吗
学生先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再找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全班进行交流。若学生不懂,可以结合尺子来进行教学。X|k |B| 1 . c|O |m
学生同桌相互说一说题意。
学生认真观察,结合13+2=15来交流思考过程,可能出现13加1是14,14加1是15,也可能出现13加2是15。
10+5=15 13+2=1510+6=16 18-2=16
教学反思
提问:一共有几块积木。
完整地叙述题意,独立列式并交流。
回答:十位1不变,个位3加2得5,合起来是15。即:3+2=5,10+5=15或3+2=5,13+2=15,也可以直接往后数2个数。
学生拿出计数器,拨一拨,说一说,算一算
结合搭积木活动,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并探索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引
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释
疑
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
一(1)班
课 题
搭积木第1课时
主备教师
副备教师
上课时间
年12月9日星期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再放2块积木在3块积木上。提问:你能根据老师的动作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题意,并提出要求: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请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新课标第一网
4、引导交流算式,并提问:得多少?怎样算?
5、听回答板书算式:13+2=15。引导齐读板书。
6、用计数器拨一拨。
观察后回答:共13块积木。
巩固不进位加法及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课
堂
小
结
(梳理归纳)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回答。
巩固新知识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完成书本78页练一练第一题。xKb 1.Co m
搭积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3+2=5 3+2=58-2=6 8-2=6
集体交流、汇报算式及算理:18-2=16。十位1不变,用个位8减2等于6,合起来是16。即:8-2=6,10+6=16或8-2=6,18-2=16,也可以18往后数2个数即可。
学生拿出计数器,拨一拨,说一说,算一算
结合搭积木活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并探索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