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家经济、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社会都在关注如何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离贫苦的时候,城市贫困现象日趋严重。城市贫困问题给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城市贫困的原因极其复杂,并带有我国特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因此在治理城市贫困问题时,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通盘考虑。本文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城市贫困的途径,并以解决能力贫困及权利贫困为重点解决对象。

关键词:转型时期;城市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并在2010年第二季度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人均gdp却只有3800美元,在全球仅排在第105位左右。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时,做出了相当卓越的成绩,但现实是,我国仍有1.5亿人口未达到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标准。贫困问题依然严重。尤其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市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城镇事业人口不断增加,下岗职工人数不断加大,社会救济及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的条件下,相当一部分的城镇居民沦为城市贫困阶层,城市贫困问题日趋严重,并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关学者经过研究探讨,总结出了导致我国现阶段城市贫困日趋严重的原因。如傅道忠[1]认为导致城市贫困的原因有下岗失业人员的大量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即是基于“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社会帮助。因为“以人为本”是政府提出并落实一切政策措施的根源及出发点。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初衷。对于相关的政策,刘家强[4]教授从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角度,认真分析了现有体系的不足,并提出了详细的改进政策,为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城市贫困的现状

1. 城市贫困的界定

贫困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包括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种类型。所谓绝对贫困,就是那些没有能力获取满足基本需要资源的人群,凡生活在低于某一特定的最低的实际收入水平的人都计算在内[2]。所谓相对贫困,是指在同一时期,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各阶层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而产生的低于社会认定的某种水平的状况[2]。中国城市贫困则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城市部分社会成员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正常获得生活资料和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权利,并使他们的生活持续性地低于社会常规生活标准[3]。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贫困的规模,近年来不同机构的研究

者有其各自的定义和标准,加之各地的低保线又容易受到当地财政投入能力的影响,因此迄今为止依然没有准确的官方统计数字。但是,据相关部门估计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低保人口总数在连年增加,并且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由于政策不完善等原因,未能享受低保。无论数据是否精确,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日趋严重,治理城市贫困的任务将异常艰巨。

2. 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

我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6到现如今早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伴随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迅速扩大,我国城市贫困越来越严重,并且呈现出我国的特点:1)贫困主体呈现多元化。

目前,我国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城市贫困群体,主要由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抚养人的“三无”人员构成。而我国现如今的贫困群体的组成已经随着社会的变革发生了质的转变,在新出现的城市贫困人口中,大部分是有一定工作能力并且愿意工作,只是由于社会制度及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失去了原有的工作机会的人。在经济学家眼里,现在庞大的城市贫困人口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导致失业的群体;资源枯竭型城市里大量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的城市居民;退休较早、仅依赖退休金生活的老年人;流入城市、成为城市新贫困阶层的大量农村人口。

2)贫困问题更加复杂化。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贫困不同于国外城市贫困,国外城市贫困原因比较单一,大多是因为经济危机等因素导致的失业所造成的。而我国的城市贫困不仅包括了贫困人口的生活资料不足,更重要的是它还包含了贫困人口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精神文化方面的匮乏,是缺乏基本生存资料和个人发展条件的综合性的贫困。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部分的贫困人口只是生活资料的缺乏,而现如今的贫困人口,大多是由于缺乏发展的物质资料、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当前大部分城市贫困人口,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工作,但是由于种种社会因素失去了工作的机会,又由于缺乏人力资本以及物质条件,因而更难找到适合的新岗位。而正是由于社会资本的缺乏,使他们更难生存和发展。这便是经济学家所认为的能力贫困以及权利贫困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贫困是一个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综合体,即生存意义上的绝对贫困、发展意义上的相对贫困,这便是“转型期”的贫困。我国的城市贫困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经济与社会转型因素所造成的,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相应的基础设施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国现行体制又不能瞬间跟上经济的步伐,因此原有体制的不健全便成为了城市贫困的根源之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的用工方式被彻底打破,原来企业内部的大量冗员被推向社会,使原有的隐性失业

显性化,导致许多劳动者就业权的丧失,而新的就业岗位又少之甚少,再加之自身能力的不足,既不能再回到社会的主导产业中,也不会在新兴的产业中谋取生存的机会,从而导致他们在丧失工作的同时,也丧失了收入,从而使自己和家庭陷入了贫困的困境中。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时的大量农民放弃原有的生存方式,涌入到城市中去另寻生存之路,更加大了贫困问题的严重性。

3)贫困呈现区域性和阶层性。

就区域而言,我国贫困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内陆地区,这些地区受自然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极其缓慢。又由于我国城市贫困呈现行业性特点,一些暴力行业的工作人员收入远比其他行业的收入大得多,因此大多城市贫困人口都有着相同的经历,甚至存在着某些经济连带关系,居住在相对集中的地区。阶层性贫困主要存在于失业人员、无业人员、老人和穷人子女。这些贫困人口有着共同意识和群体感,也容易使他们形成共同的目标,阶层性的特征比较明显,由于文化素质都相对较低,从众心理较强,加之较为艰难的共同生活处境,使他们的阶级意识更为强烈,长期下去,定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安全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三,城市贫困产生的根源

1. 经济和社会体制转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性问题是城市贫困的最根本原因。

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失业是造成城市贫困最根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