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一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Word版)

初一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Word版)

初一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第五单元第一课【基础巩固】1-8题选择题:1C5B2A6A3B7D4D8A【拓展提升】9、(1)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称霸全球的战略。

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

(2)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以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杜鲁门主义是政治方面的,它干涉别国内政,公开地*反苏。

10、(1)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美苏展开军事、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对抗。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一课【基础巩固】1-5题选择题:1B2A3A4A5B【拓展提升】6、(1)美国是战后初期最富强的国家;二战后,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期;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等。

(任答一点)(2)美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通过立法促进就业;重视科学研究,加太对科技和新兴工业的投入。

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基础巩固】1-5题选择题:1C2A3A4A5C【拓展提升】6、(1)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或欧洲传统优势地位消失);两极格局形成(或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2)材料二反映了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德国经济值居前列,英国加入欧共体后经济发展迅速。

欧洲走向联合大大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也极大地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3)要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和平发展。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一)红松之乡【基础巩固】1、小兴安岭2、黑龙江吉林辽宁3、红松人与生物圈4 - 10 题选择题:4C5B6A7B8C9A10C11、(1)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东北平原松花江渤海(2)内蒙古高原 B(3)气温低,蒸发量小【拓展提升】1、C2、B3、C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基础巩固】1、太行秦岭黄土2、干燥寒冷湿润炎热疏松水土流失3、信天游腰鼓窑洞4 - 13 题选择题:4C9D5D10A6B11B7A12C8B13D14、(1)内蒙古高原太行山秦岭黄河(2)太原呼和浩特郑州西安兰州(3)北温北方二(4)略(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①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祓保护;② 夏季多暴雨;③ 黄土支离破碎,土层疏松;④ 人们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

防护的主要措施有:① 采取檀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和挡土坝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 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等合理的生产活动措施【拓展提升】1、C2、A3、D4、(1)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 华北平原秦岭祁连山脉(2)d(3)丙该地地势较高,位于向阳地带,适宜建住宅。

(提示:乙处为沟壑,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甲处位于该地区的阴坡,阳光条件差)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三)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基础巩固】1、华北 3000 8002、中南海3、故宫规模4、胡同四合院5 - 13 题选择题:5D10A6B11C7B12D8D13B9B【拓展提升】(1)太行华北渤黄(2)长城(或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3)水南水北调。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1. C2. B3. A4. C5. A6. B7. C8. C9. BlO.C II.(l)森林资源、淡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2)主要是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从而造成资源的短缺。

12.(1)如“地球出汗”。

(2)由于工业生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不断增多等原因,大气增温现象日趋明显,温室效应日趋严重。

13.①大气污染。

②自然因素:多“逆温”、无风的天气。

人为因素:居民燃煤和工业排放废气。

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1.D 2.B 3.B 4.A 5.C 6.D 7.B 8.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9.答案一——数量问题:人口多,增长快,使自然资源消耗增多,生态环境压力变大,经济发展受阻,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人口多,还会影响教育发展,进而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答案二——素质问题:人口素质不高,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还会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人口数量难以有效控制。

答案三——既是数量问题,也是素质问题:人口多,增长快,自然资源消耗增大,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发展受阻,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素质不高,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1. C2. B3. B4. A5. C6.C7.B8.B9.C1 0.(1)自然因素:风力、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壤表层状况;人为因素:植被破坏、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2)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

II.材料中的'“烧烤摊点”既污染环境,又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两位小学生呼吁公众“口下留情救树林”。

1 2.(1)人均耕地少,耕地破坏严重;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大资源开发的范围;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初一下学期作业本历史与社会答案

初一下学期作业本历史与社会答案

初一下学期作业本历史与社会答案史前泉州开拓甚早。

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技术。

前秦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

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

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

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

泉地属冶县。

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

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

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

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改南安江为晋江。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doc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doc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一)母亲河黄河【基础巩固】1、黄河2 - 8 题选择题:2C3A4D5C6B7C8A9、(1)略(2)渭河汾河龙羊峡三门峡(3)黄土高原(4)祁连山太行山(5)地上(6)乱垦滥伐。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

【拓展提升】1、A3、C4、A5、降水集中在夏季;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黄土土质较为疏松。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二)母亲河长江【基础巩固】1、长江2 - 10 题选择题:2C3B4C5C6A7C8B9D10D11、(1)青海重庆上海C J 东(2)宜昌湖口(3)汊江湘江(5)洞庭湖鄱阳湖(6)防洪【拓展提升】1、A2、D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三) 秦岭淮河分南北【基础巩固】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2、自然环境气候秦岭一淮河3、自然环境4、低大5 - 13 题选择题:5D6C7D8B9D10C11D12A13A14、秦岭一淮河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小于0℃河流封冻情况不封冻封冻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800毫米以下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以旱地为主【拓展提升】1、B2、A3、(1)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湿热( 2)C(3)青藏青稞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确确实实地决定,你将会付出什么努力与花多少代价去学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

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一)生活的时代印记1、生活的变化一般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

正是物质生活的变化,才使人们产生了更多的想法,它们因物质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并深深烙上时代的印记。

2、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之中。

3、书本P78晚年的感慨,这两幅图反映了两位老太太在花钱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不同。

4、过去的消费观:勤俭节约量入为出;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历史与社会下册作业本七年级答案

历史与社会下册作业本七年级答案

历史与社会下册作业本七年级答案史前泉州开拓甚早。

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技术。

前秦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

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

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

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

泉地属冶县。

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

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

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

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改南安江为晋江。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

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

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

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

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史前泉州开拓甚早。

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技术。

前秦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

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

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

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

泉地属冶县。

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_3.doc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_3.doc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一、填空题(一)写出下列标志性的事件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1、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历史事件是。

5、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历史事件是6、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事件是7、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和。

8、*结束的标志是9、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事件是10、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事件是11、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历史事件是12、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事件是海峡两岸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历史事件是(二)写出下列会议的名称1、为新中国成立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2、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3、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会议是4、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是5、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会议是。

6、①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议是②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会议是③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会议是④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7、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是(三)填写下列事件的时间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2、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3、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4、“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5、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时间7、*起止时间:8、香港回归的时间是;澳门回归的时间是9、到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作业本答案.doc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作业本答案.doc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作业本答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作业本答案(一)季风的影响【基础巩固】1、季风2、偏南偏北3 - 11 题选择题:3C4C5C6A7C8A9D10A11B12、(1)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2)东南西南太平印度(3)拉萨海拔高(4)B(5)A1、B2、D3、(1)夏温暖湿润高温多雨(雨热同期)(2)西南②印度(3)季风非季风丰富(丰沛)(4)夏水旱(旱涝)(5)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作业本答案(二)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基础巩固】1、平原广阔气候湿润2 - 7 题选择题:2D3C4C5B6D7C8、在自然资源、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和交通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可从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等方面考虑),举例略。

(1)准噶尔塔里木内蒙古(2)天山油气新疆维吾尔上海黄长(3)新、甘或陇、宁、陕或秦、晋、豫、皖、苏、沪(4)C(5)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的开发,有利于弥补东部地区能源不足,促进东西部优势互补。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作业本答案(三)红松之乡【基础巩固】1、小兴安岭2、黑龙江吉林辽宁3、红松人与生物圈4 - 10 题选择题:4C5B6A7B8C9A10C11、(1)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东北平原松花江渤海(2)内蒙古高原B(3)气温低,蒸发量小【拓展提升】1、C2、B3、C。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推荐文章2017年适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热度: 7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2017 热度:浙教版7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热度: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作业本答案热度: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热度:做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习题要认真,检查要仔细!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小编整理了关于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一)母亲河长江【基础巩固】1、长江2 - 10 题选择题:2C3B4C5C6A7C8B9D10D11、(1)青海重庆上海 C J 东(2)宜昌湖口(3)汊江湘江(4)L K(5)洞庭湖鄱阳湖(6)防洪【拓展提升】1、A2、D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二) 交流与互补【基础巩固】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南方北方3、C4、C5、B【拓展提升】1、C2、(1)京杭大丹江口黄(2)引滦入津引黄济青(3)A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三)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基础巩固】1、太行秦岭黄土2、干燥寒冷湿润炎热疏松水土流失3、信天游腰鼓窑洞4 - 13 题选择题:4C9D5D10A6B11B7A12C8B13D14、(1)内蒙古高原太行山秦岭黄河(2)太原呼和浩特郑州西安兰州(3)北温北方二(4)略(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①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祓保护;② 夏季多暴雨;③ 黄土支离破碎,土层疏松;④ 人们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

防护的主要措施有:① 采取檀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和挡土坝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 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等合理的生产活动措施【拓展提升】1、C2、A3、D4、(1)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 华北平原秦岭祁连山脉(2)d(3)丙该地地势较高,位于向阳地带,适宜建住宅。

(提示:乙处为沟壑,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甲处位于该地区的阴坡,阳光条件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
导读:本文初一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

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

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

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

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史前泉州开拓甚早。

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技术。

前秦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

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

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

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不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
东越王)以共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

泉地属冶县。

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

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

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

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

泉地属南安郡晋安县。

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25年)改隶东扬州。

陈·永定元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

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设在闽县,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

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所辖。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幅度地裁减郡、县。

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

于是,福建历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市地除德化因侯官县废归属闽县外,均属南安县。

唐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全国为十道。

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
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

武德五年(622年),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并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

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

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消,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