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文化论文
旅游优秀论文范文6000字(合集6篇)
![旅游优秀论文范文6000字(合集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94a4d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a.png)
旅游优秀论文范文6000字(合集6篇)(一)龙潭镇的资源开发现状龙潭镇境内辖国家AA级景区龙潭湾自然保护区,该区总面积4626公顷。
中心区龙潭湾山林面积1公顷,是辽宁南部森林种类、森林植被、森林环境保持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景区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
目前龙潭湾是龙潭镇主要建设和发展的旅游景点,具有很强的旅游价值和观赏价值。
另外,还有关门沟风景区,该处位于岫岩、庄河、盖州交界处,距岫岩县城50公里。
关门沟内溪水潺潺,水流缓缓,两侧峭壁林立,植被繁茂,风光旖旎,是一个极具观赏、游览、科考的旅游地。
(二)自然条件龙潭镇位于岫岩县城的西南部,南与大连市相互连接,西与盖州市相邻,西南相邻庄河市,属于辽南丘陵地带,地形西高东低,境内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与岫岩县城相距24公里,全镇面积192平方公里。
(三)历史沿革龙潭镇下辖八个村,其中包含鹿圈村、梨洒村、相信村、龙潭村、相荣村、蜜蜂村、大房子村、张家堡村,有99个村民组。
全镇成东西狭长型,有村民18000人。
半数以上是满族,全镇“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
”(四)社会经济基础岫岩龙潭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镇,主要种植大宗农作物,最近几年在政府执政兴镇的指导方针下,政府落实民生政策,大力发展肉鸡养殖业,其中大房子村的养殖规模逐年攀升,养殖种类涵盖,肉鸡、蛋鸡、庄河大骨鸡等。
目前全镇已有超过百户人家养殖,年收入超过千万元,此外,镇上还有滑子菇、香菇种植小区,政府通过政策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种植,年产量达到2万吨,获利过亿元。
龙潭镇还有一批中小企业,其中有龙达茧丝制品有限公司,龙乡酒业有限公司,缫丝厂等,镇上初步形成了以柞蚕茧深加工、木器加工、酿酒为主的产业。
(五)交通区位龙潭镇辖区内共有县、乡、村道路共23条,境内主要有岫庄铁路、岫庄公路通过。
另外乡道大童线东西横穿整个龙潭镇,成为龙潭镇各下辖村寨的主要连接路线,县道岫梨线和大童线交会于龙潭镇,其余村道多成南北走向,交通便利。
文化旅游论文范例精选3篇
![文化旅游论文范例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756b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d.png)
文化旅游论文范例精选3篇旅游文化是广泛存在于旅游活动中的,由专业人员挖掘或设计出来,满足旅游者特定需要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产品。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本文是勤劳的编辑给大家收集的文化旅游论文范例精选3篇,欢迎参考阅读。
旅游文化论文篇一不同于其他旅游文化创意产品,T恤穿着功能是首位的,其次是创意图案的载体。
旅游文化产品中,较接地气的也就算文化T恤了。
它老少皆宜,方便携带,实用性强,如果从业者同时注重图案设计和T恤质量开发的产品就一定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产品才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旅游文化T恤市场的消费者大多是事业有成的有闲阶层,他们大多具有鉴赏力,且消费理性。
从业者如果采取自主设计开发图案,被动让消费者选择为主的营销模式,想以自己的喜好设计出图案引导消费是比较难的,故旅游文化T恤图案设计是文化T恤设计领域较难把握的。
图案开发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笔者曾经尝试过街头调研,将设计好的图形、选择的颜色、T恤的款式和尺码做成问卷,让来西安旅游的外国人进行打分、评价,从而获得较佳的方案,把大多数消费者喜爱的方案作为主推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定不可以闭门造车。
三、好的创意图案,首先应该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赞赏,应该是畅销产品,有较长时间的生命力。
攀达T恤在1999年设计推广了兵马俑跪立射组合图案,此图案从2000年至今,除2003年非典造成的入境游客急剧下降外,每年都保持在2000件以上的销量。
此图案超过15年的生命力,超乎了预料。
四、从业者在制作工艺上还需要不断改进旅游文化论文篇二(一)旅游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由于落后地区交通不便利,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生态环境中的植被自由生长,加上不受当地人们的破坏式的开发,这就使得当地的环境优化,民族文化保存的十分完好,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我国旅游文化资源的富集地。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落后地区有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4处、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12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7个等等。
旅行的意义议论文优秀10篇
![旅行的意义议论文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ef332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6a.png)
旅行的意义议论文优秀10篇旅行的意义篇一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就是告诉大家,理论和实际一样重要。
在自然课本上可以看到了许多动物的照片和特征,多得数不胜数,背得我死去活来,但自从我户外教学到动物园参观,实际了解了动物的长相和习性后,便对动物有了充分的了解。
如图片上黑熊的脖子上有一个白色V字,当我亲眼看到后,就让我印象更鲜明深刻,永远难忘;又如书本上记载的鼻子“有千万根神经末梢,它是将近四万块富有弹性的小肌肉组成,它能极灵活地伸缩自如,作出灵巧地动作。
”今年寒假我到泰国度假,才真正的见到了它的威力,它不但可以让人骑在上面,还能用鼻子卷起甘蔗、芭蕉或玉米送进嘴里,用鼻子踢足球、卷着水彩笔在纸上画画、把鼻子当成椅子让人坐在上面;更厉害的是它还可以把鼻子当成莲蓬头,吸了水往自己身上喷,清洗自己的身体,我刚好骑在上面,差一点就喷到我了呢!这些都是无法从书本里边学习到的真实宝贵经验。
泰山的日出驰名国内、外,在语文课本中也曾读到过,但图片上的日出和我眼睛看到的,差别可大呢!日出的那一瞬间,万丈光芒的照耀着大地,真是耀眼夺目、璀璨非凡!我们拿着不同颜色的玻璃镜观赏太阳和云海,它们都呈现出彩色玻璃镜的颜色,就如同花蕾初开的少女,穿着不同颜色的洋装,展现出了变化多端的不同风貌。
这叫人惊艳的一幕幕景象,叫我怦然心动,久久不能自己,至今都印象深刻,深深撼动我心深处。
旅游不但是正当的休闲活动,还可以增广见闻、怡情养性,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这对我来说,是深具意义的。
旅行的意义篇二听说,旅行的意义是逃离。
逃离的不是一座城,而是一段回忆。
——曹方《伤心旅客》“你用心挑选纪念品,你搜集了地图上,每一次的风和日丽,你拥抱热情的岛屿,你埋葬记忆的土耳其,你流连电影里美丽的不真实的场景······却说不出旅行的意义。
”一曲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唱出了多少人的迷茫,多少人的幻想,多少人那渐行渐远又遥不可及的梦。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65cd1d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e.png)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中国旅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文化不仅在发展脉络上呈现出与传统文化的一致性,而且还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产生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旅游方式和旅游思想。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旅游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篇1谈中国旅游文化产业的思考随着我国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旅游与文化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本文通过对旅游文化产业的综述研究,分析了我国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现在我国旅游文化产业存在对旅游文化产业开始重视但是实际投入较低,缺乏对旅游文化产业的一种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缺乏一个系统化的旅游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体系,旅游文化产业的人才稀缺,对旅游文化的保护不足。
可以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加强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一系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整合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加加强对旅游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抓住新的《旅游法》实施的机遇,严格法律制度,制度产业政策来更好的发展我国旅游文化产业。
随着我国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也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文化产业必将发展成为旅游产业的核心。
先阶段,我国很多旅游景点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简单的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人,很多游客的旅游也只是简单的观光旅游,随着游客的需求不断提升,这种旅游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要提升旅游产业的层次,必然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文化应该作为旅游的核心来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要提升旅游产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是必然之路。
一、当前国内旅游文化产业研究综述从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来看,与旅游文化产业相关的学术成果有126,102条结果,可以看到,对于旅游文化产业相关的成果已经非常丰富。
最早开始把旅游与文化结合的研究出现在80年代,如何重意(1984)谈到了人文因素在风景名胜建设中的作用,俞慈韵(1986)分析了旅游文化。
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消极影响论文
![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消极影响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802f45fe4733687e21aaaf.png)
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摘要: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接待地的经济振兴、社会繁荣、环境保护、文化多元化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诸多消极影响。
文章从社会学、文化学、思想异化等角度探讨了旅游给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变迁所施加的消极影响 ,并初步分析了其演化变异的内在动因,并指出应对旅游的消极影响做出合理化的调适。
关键词: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消极影响当今社会,旅游的浪潮席卷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旅游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猛发展,旅游业在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会对其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旅游地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除了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譬如风沙、雨水、阳光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影响外,大多数的影响都来自于旅游的主体——旅游者的人为破坏。
如乱刻乱画、触摸攀爬、各种闪光灯取景、无处不在的脚印、无法避免的呼吸和汗水等等。
旅游者所特有的物质摄取心理及不检点的行为使得他们每到一处,常常毁损掉他们不辞辛苦特地前来观赏的宝物。
我们所熟知的万里长城,这是用夯土和青石垒砌的世界建筑奇观,巍峨、雄伟、气势不凡,这是历经岁月风霜依旧巍然屹立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人类的骄傲。
但是,近看我们的长城却成了一张被毁了容的大报纸!上面深深浅浅的东西就是旅游者的刻痕!据北京假日办表示,在旅游旺季时,八达岭七天接待游客40万人次,平均每天就有5.71万游客,平均每一米的长城上就有游客15人以上,真正是到了“上山看屁股,下山看人头”的地步。
在游览点随意刻上“某某到此一游”,是最常见的事情。
在长城上,由于游客众多,许多马道城砖都被磨去了棱角,凡是有人伸手能及之处,每块青砖上都被刻上了各种各样的文字,有人名、地名,有中文、日文、韩文、英文等。
而对于接待地的摩崖石刻、佛像、洞窟等各种文化遗产,游客更愿意用手去触摸,为什么?因为他们对文化艺术是敬仰的,对宗教是虔诚的。
旅游文化论文
![旅游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9516b0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2.png)
旅游文化论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大幅提高,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余不仅为享受自然山水去旅游,更为体验凝聚古人智慧,包含丰富历史文化的人文内涵去旅游。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旅游文化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旅游文化论文篇一跨文化旅游刍议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大幅提高,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余不仅为享受自然山水去旅游,更为体验凝聚古人智慧,包含丰富历史文化的人文内涵去旅游。
在分析研究先辈对文化旅游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文化旅游的发展背景及意义,并能对跨文化旅游开发经营提供一些有益建议。
关键词:文化旅游;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随着生活、交通、高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民间旅游业迅速兴旺起来,旅游文化逐渐成为了一种人类文明标志。
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活动,外在表现为人的空间流动,而其实质却体现着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一、文化旅游研究综述文化旅游自古有之,古罗马人早就开始了我们现在称之为文化旅游的外出旅行,主要是访问历史遗迹和标志性的文化建筑,参加节事活动等。
孔子周游列国开创了中国文化旅游和政治旅游的先河。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几乎都有自己的旅游思想和旅游主张。
魏晋南北朝时期,“穷诸名山,泛沧海”的人性思潮渐兴。
隋唐是中国旅游发展的鼎盛期,继承、发展和升华了旅游文化。
“贵游戚属及下俪工贾,无不夜游”(《大唐新语》)。
宋元明清时期是我国旅游发展的成熟期,审美能力普遍体高,旅游艺术化思想日臻成熟。
近代中国饱受挫折,旅游在民间较为低迷。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旅游重新焕发了生机,正在迎头赶上国际化的步伐。
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旅游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被看作一个特殊的旅游产品种类,而且旅游者大都是受过良好教育,家境富裕的一小部分人。
直到90年代,人们才对文化旅游的实质加以确认:它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拥有大众市场的活动(Mckercher & Cros, 2006)。
对于文化旅游的内涵定义,许多学者还没有达成统一的定义。
新旅游文化融合论文范文通用6篇
![新旅游文化融合论文范文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b9d26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1.png)
旅游文化融合论文范文通用6篇5旅游文化融合论文范文第一篇庄子崇尚虚静的旅游方式和旅游思想.这种思想受其“道”影响.庄子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称这种人与自然的统一为“天和”.在某种意义上说,庄子之“道”与庄子之”游”是相融合的.庄子之“道”就是视天地万物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去探究万物的本源,“道”保存着旅游的特征和痕迹.庄子以寄情山水达到人与自然的沟通,以虚静的心境和超脱物外的解脱为旅游的终极目标,以能体验四时变化之美,聆听风壑万籁之音为最佳旅游心境,为旅游文化创设了最高境界.佛教对于中国来说是外来文化,它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原因是它能更好地与中国人做心灵的沟通,这种沟通的最初方式得益于旅游.佛教自西汉传入我国,汉明帝时期的“白马驮经”,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生动地反映了伴随着佛教传播而兴起的旅游活动.自那以后,不断有古印度和西域的高僧来中国传经授教,有博学多识的大师孤身远游,在传播佛法的同时,还带来了异国他乡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大师们的那种虔诚信仰和崇高的献身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僧人的热情,他们走上了寻求佛法,朝礼圣迹的旅游之路,“西行求法”,得世界文化之宝.“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已经成为僧人们的一种风度,在自然山水中居静修行,清淡佛理,崇尚自然,品味山水,在山水中切磋玄理,发挥禅理;为深山幽谷以及万仞高崖,题诗做联;在大漠石窟,江心孤屿,驻足修炼.所以古联有云:“世间好语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杭州韬光寺对联:“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位于浙江定海县东南的普陀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济寺是普陀山三大寺(普济寺、慧济寺、法雨寺)之一,香火论文范文,信徒游客络绎不绝.普济寺有联语:“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位于江苏泰州县泰州光孝寺有联语:“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切莫放年华虚度;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可晓得脚步留神.”文化永远都是对应人的心灵的,对应人的精神世界的,它是每一个人获得安身立命的精神皈依,也是建构人生终极关怀的重要价值资源.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无论是先秦诸子,还是宋明理学,其基本精神是一以贯之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文化的融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神秘、异已变成为理解、亲和,将人性美和山水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总结: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庄子旅游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旅游文化论文论文 1000字以上
![旅游文化论文论文 1000字以上](https://img.taocdn.com/s3/m/ce137cf1941ea76e58fa04f6.png)
旅游文化论文文化,广义上讲,记录人类生存、发展、变化的载体的总合。
它体现在衣食住行这些最普通的生活过程中,也体现在政治,经济等这些很大的社会活动中。
现在有一种流行,什么东西一旦加上“**文化”,就很牛。
狭义上是指称现实可见的表达一定时代特征或价值观念的载体,比如出版物,传统节日,历史典故…那么从这个角度讲,旅游文化应该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出版物,各地举办的旅游促销活动,拍摄的旅游宣传片,旅游引发出来的新行为,比如驴友俱乐部,五一,十一疯狂的旅游透支….一、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至少涉及三大层面的问题:一是民族地区也主要是西部地区,反映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与规律;这些地区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但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后劲所在,所反映的不仅是东西部旅游发展的关系,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的关系,也是一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
二是民族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部地区是一个主体性的资源,如何开发好这些资源,既有一个如何借鉴东部经验,也有一个怎样结合西部实际的问题,即经验推广与发展创新的问题。
三是旅游产品的结构优化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旅游业界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官方提出了从观光向"观光+度假+专项"的发展思路,学术界有了旅游产品类型划分的一系列观点。
其中,就涉及到了民族文化类的旅游产品,它们到底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是观光为主、还是参与为主,如何开发利用比较科学,都还缺乏比较充分的总结和概括。
二、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品位评价民族文化要开发出市场前景好、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除了要具备必要的外部开发条件外,其自身还须具备较高的品位或基本的优势。
从国内外民族文化开发成功的实例看,大致应具备以下特点:(一)资源的独特性或代表性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资源,应具有相对的唯一性和独特性,由这样的资源开发出的旅游产品才会具有市场竞争力,而比它稍逊一筹的同类资源则要相差很多,这是与山水类旅游资源的很大不同,即民族文化资源比较容易产生雷同化问题。
旅游文化论文2篇
![旅游文化论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fb112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a.png)
旅游文化论文旅游文化论文第一篇:旅游文化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引言旅游一直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活动之一,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的发展,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了国际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旅游文化作为旅游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增强城市软实力以及促进社会经济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旅游文化与旅游业旅游业是现代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间的交流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而旅游文化作为旅游活动中传承和体现地方文化的载体,延续着各地民族的历史风俗和独特风情,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旅游文化与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形象是一个地区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重要标志,而旅游文化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塑造城市独特的文化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的到来。
通过旅游活动,游客可以感受到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地方特色和创造力,从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旅游文化与社会经济进步旅游文化不仅可以为地区带来游客消费,还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进步。
此外,旅游文化还能够推动当地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手工艺和文化表演等元素的传承和创新,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结论旅游文化作为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形象塑造和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手段。
因此,各地应该充分利用旅游文化资源,加强旅游文化的开发和传承,以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
旅游文化论文第二篇:旅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引言旅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涉及到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还需要注重当地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只有将旅游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旅游更具吸引力、可持续发展。
旅游文化保护旅游文化的保护是指对旅游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以保持其独特的历史和自然风貌。
这包括对历史建筑、文化遗址、自然景区等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有关云南旅游文化论文
![有关云南旅游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da51fb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3.png)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摘要]:本文叙述了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特征以及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对云南民俗旅游资源构成及优势作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游资源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一、前言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
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
全国总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和村舍建筑等等,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云南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新型的旅游产品,使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二、民俗旅游资源特征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可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又可划分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两类。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节、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
民俗旅游资源是具有多种属性与特征的文化现象,其表现形态千差万别,除了作为文化现象而具有科学、史学、文学、美学、和艺术等特征外,从旅游的功能与价值的角度看,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地域性。
旅行的意义议论文(精彩7篇)
![旅行的意义议论文(精彩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b2293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1.png)
旅行的意义议论文(精彩7篇)旅行的意义议论文(精彩7篇)1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旅行,是一种能让心情舒缓平静的活动;既可以增加自身见闻,又可以给忙碌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五彩斑斓的大自然会让你一瞬间就体会到生命之美,人在旅途总有无处不在的惊喜。
可能拼接出你生命精彩的片段,可能让你见识到冷暖自知的人情世故,可能让你的眼界心底无私天地宽。
让你不在是甘于现状做一只蜗居的井底之蛙,而是劈波斩浪、遨游大海的鲸鱼。
人的一生总是忙忙碌碌、行色匆匆的,旅行恰逢其会地,在你生命中增添靓丽的色彩,让你可以在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候,去欣赏自然的美丽,静享生命的缤纷。
旅行无国无界:你可以去小镇转转看看淳朴乡情,也可以到国外看看异域景观,也算是旅行的意义。
你要懂得生命的自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去看看海有多深,天有多高。
去记录震撼心灵的时刻。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蒲公英都有旅行的意志更何况是身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的人类呢?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我们也要趁年华正好,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去体验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奇闻异事,让你的生命因为旅行变得更加有意义。
让自己的见识不在局限于一隅,而是放之于茫茫寰宇、星辰大海,让你的人生更加出彩。
旅行中你会见到奇花异草,你从未听闻过的珍禽异兽,你从未见过的社会现象……你会觉得,原来旅行这么妙趣横生。
你可以在旅行中感到生命的不易,懂得要珍惜那些岩缝中植物的生长,小鸟的破壳,蝉的蜕变……各种精彩的场面,有些东西书上是学不来的,你要在现实中去发现。
去捕捉那精彩的一刻,用你的眼睛去记录,去发现。
旅行是一种情绪上的放松,看着蔚蓝的天空,广阔的草原,你会觉得身心非常放松,心情就会不自觉的变好,天地一片苍茫,而你独乐其中。
放飞心情,让清新的空气把你包围,你可以幕天席地平平静静地甜甜美美地睡一觉,曼妙的梦境中:青草的芳香仿佛带着一丝丝甜味。
旅行的意义在于,你可以寻找生命的真谛,可以增加自身见闻,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可以使自己变得物我两忘、神清气爽。
大学生旅游的意义和价值论文
![大学生旅游的意义和价值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365cc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f.png)
大学生旅游的意义和价值论文大学生旅游的意义和价值引言:旅游是一项活动,通过探索不同的地方和文化,人们可以放松心情,增加知识,丰富人生体验。
对于大学生来说,旅游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旅游的意义和价值,并解释为什么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旅游。
1. 打破常规思维:大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只在课堂和书本间徘徊是不能完全发展大学生全面素质的。
旅游可以让大学生摆脱学习的压力,换个思维角度看待世界。
当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观念时,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可以学习到新的想法和方法,进而发展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
2. 增加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往往在大学校园中相对封闭,接触的人和事物都比较有限。
而旅行可以让大学生接触到新的社会群体和文化背景,深入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这样的经历可以增加他们的社会认知和理解力,并培养与不同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通过旅游,大学生可以扩大自己的人际网络,结识来自不同地区和背景的人。
3. 提高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旅行期间,大学生必须自己安排行程、解决问题和管理财务。
这要求他们具备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需要学会做出决策,并为自己的行动负责。
他们必须学会适应新的环境,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能力对于他们的个人和职业发展都非常重要。
4. 拓宽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通过旅游,大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世界上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和自然风光。
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这对他们的文化素养非常有益。
大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体验融入当地的生活,领悟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5. 增强个人发展和自信心:旅行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环境和机会,让他们挑战自己,尝试新的经历和活动。
这样的经历可以增强他们的个人发展和自我意识,激发他们的潜力。
在旅行过程中,大学生要独立应对各种情况,这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决策能力。
旅游对文化交流的促进演讲稿
![旅游对文化交流的促进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4fbba7d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8.png)
旅游对文化交流的促进演讲稿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旅游对文化交流的促进
的话题。
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首先,旅游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当我们踏上旅途,走入一个陌生的国家或地区,我们就开始接触和了解不同的文化。
我们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欣赏当地的风景,体验当地的风俗习惯,这些都是对文化的一种深入了解。
通过旅游,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他者的理解和尊重。
其次,旅游是文化交流的载体。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
加频繁和便利。
人们可以通过旅游,走出自己的国家,去到世界各地,与不同国家的人们交流,分享自己的文化,了解他人的文化。
这种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更可以促进文化的多元融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最后,旅游是文化交流的催化剂。
在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可
能是当地的居民,也有可能是其他旅行者。
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们交流,分享自己的文化,了解他们的文化,从而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这种交流不仅可以让我们收获友谊,更可以让我们收获文化的启迪,激发我们对文化的热爱和探索的欲望。
总之,旅游对文化交流的促进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旅游,我们可以成为文化的
使者和传播者,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让我们一起走出去,走向世界,用心去感受和体验不同的文化,让文化交流之花在旅途中绽放!
谢谢大家!。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f299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6c.png)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引言:旅游是一种包含了观光、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等多重元素的活动。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旅游文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和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沿革二、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1.历史文化的独特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包括长城、故宫、兵马俑等世界闻名的历史遗迹。
这些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2.文化多样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如汉族、藏族、维吾尔族等。
这些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中国旅游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3.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的兴趣。
4.饮食文化的独特性:中国的饮食文化被誉为世界上最美味的饮食之一、四川川菜、广东粤菜、北京烤鸭等美食吸引了许多食客,成为中国旅游的一大亮点。
三、中国旅游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1.经济效益上的影响:旅游业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旅游文化的吸引力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
2.文化交流上的影响:旅游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通过旅游,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传统和习俗。
中国旅游文化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3.地区发展上的影响:中国各地都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提供了巨大机会。
例如,云南的石林、北京的故宫等地成为了当地的旅游热点,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结论:中国旅游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旅游的论文范文
![旅游的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9e33f2011ca300a7c39043.png)
旅游的论文范文很多人都喜欢旅游,很多人以旅游作为自己的工作,这样就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玩,还可以结交很好的朋友,了解各个的旅游胜。
下面我们来看看旅游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旅游文化中茶文化的发展对策摘要:我国茶文化在世界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博大精深,茶文化源远流长,而当今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青睐,具有其他旅游产品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具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逐渐成为发展旅游产业的关键。
因此,旅游文化中茶文化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首先分析了茶文化旅游相关概念,其次阐述了旅游文化中茶文化的发展意义,最后讨论了旅游文化中茶文化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旅游文化;茶文化;创新1茶文化旅游相关概念1.1我国茶文化的背景尽管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但是在我国茶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
茶文化推动了中国的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增进了交流和友谊,增强了中国同全球各个地区的联系,向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了茶叶的品种、栽培、加工、饮茶、茶文化等。
茶文化的交流不局限于茶学者,对茶的研究和喜爱也是辐射广阔,人们在茶文化、茶综合利用、茶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和交流。
茶文化旅游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是旅游的新兴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可以达到积极的休息和娱乐、获取茶知识等目的。
1.2茶文化旅游的内容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茶文化是指精神层次和物质层次两个层次。
精神层次对茶的物质文化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在社会文明中起积极推动作用,包括茶的知识、茶艺、茶道、文化艺术等,指一切茶的物质文化存在反映到人们记忆中的学习。
物质层次包含茶叶培养制作工艺、实践过程、茶叶推广的生产流通方式、茶饮的生活模式、茶叶的消费模式和茶政设施等。
本文探讨的茶文化是指科技成果、茶礼仪、饮茶艺术、茶的习俗、茶的生产、茶的历史、茶的发现等方面的内容,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作为载体,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
2旅游文化中茶文化的发展价值2.1茶文化旅游能够推广茶文化茶文化旅游对促进中国茶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向公众提倡茶饮,向广大游客宣传、普及中华茶文化和茶知识,通过科普的方式促进茶文化的传播。
旅游与社会文化论文(全文)
![旅游与社会文化论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15031a172ded630a1cb6c1.png)
旅游与社会文化论文一、西安简介西安,是一个古都,古城长安城,多少古今中外的名人为此地驻留,留下诗句,留下笔墨。
这个城市,在世人眼里就像一部鲜活的史书,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沧桑。
如今,西安进入了高速进展的时期,它展现给大家的是经济繁荣、文明进步的现代城市感,它用历史留给它的财富打造了全国甚至是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目前的旅游经济情况和游客情况显示,旅游业是西安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进展速度迅猛,旅游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面配套进展,旅游服务质量也稳步提升,尽显现代化旅游文化名城的风范。
这个古都为每一个游客的行囊都装的满满的,里面不仅仅是些景区的名字,更多地是文化的沉淀,可与此同时,西安的社会文化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二、旅游带来的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旅游活动给西安的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表现在对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之间的积极影响,而且还表现在为人类文化传承的积极影响,比如说肉眼文化的传承,兵马俑的震撼呈现,华清池的妩媚,更有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承,西安民众对价值观的朴实感的积极触动。
(一)增进了不同GJ、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交流来西安旅游的游客,外国人很多,不比现代化城市中旅游的人少,因为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曾这样记载着,把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这是多少外国游客慕名前来的理由,而当他们来到了西安,看到了古城墙,看到大规模的兵马俑,文化在交融。
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在导游的带领下,难免会和当地的旅游经营者和当地的居民进行接触,在这过程中,文化就在交流,比如说西安很多的商家都会说各国的基本语言。
旅游地的开放,促进了不同GJ、不同地区的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不同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实现了不同地域文化互补的愿望。
(二)旅游者经过在当地的旅游活动,体验了当地社会文化,影响着旅游者的身心素养来到西安的游客的旅游目的,不仅是一览西安的旅游风景,还要体验民族地域文化,最典型的便是饮食方面。
羊肉泡馍,肉夹馍,油泼面,裤带面等等,即使很多游客觉得味道一般,亦或是难以接受,但是总归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这便是当地的饮食文化,当地居民的喜好。
关于日本旅游文化论文
![关于日本旅游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a7c1e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d.png)
关于日本旅游文化论文摘要: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边的太平洋上。
整个国土由四个主要岛屿组成,在这四个岛屿的周围还有约4,000多个小岛,日本的国土面积大致相当于德国和瑞士这两个国家面积的总和,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相比要稍微小一点。
日本海岸线复杂多变、火山众多,峡谷深邃。
境内山地崎岖、河谷交错,山地面积占80%,全国森林覆盖率达66%。
地热和渔业资源丰富。
日本矿藏资源极为匮乏,绝大部分工业原料和燃料都依赖进口,但它却是世界经济大国,其工业和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很高。
日本是一个地势多变、水力资源丰富的国家,由此构成了优美壮丽的景色,那里有山中积雪的湖泊、怪石嶙峋的峡谷、湍急的河流、峻峭的山峰、雄伟的瀑布以及大大小小的温泉,这些引人入胜的旅游景点常年吸引着大量游客来到日本观光.关键词:日本;旅游文化;温泉;1、日本文化体验忍者忍者在动漫、电影中频频登场,现已成为闻名于世、颇受欢迎的人物。
相信有很多人慕名来到日本,穿上忍者的装扮,像模像样地修行体验。
真正的忍者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近忍者,感受忍者的无限魅力吧。
茶道花道无论是茶道,还是花道,都是让人心神安宁、丰富心灵的日本传统艺术。
品茶、插花等看似平常的行为,如果深谙传统礼仪,就会成为思索人类在自然中的定位、人生之意义的契机,引领你进入一个从未体验过的、非凡的精神世界。
歌舞伎日本的传统舞台表演艺术丰富多彩,享誉世界。
歌舞伎以绚丽多彩的舞台布置,展现一幕幕人间悲喜剧,扣住了日本人的心弦。
旅馆在旅馆您能感受到古色古香的日本。
榻榻米、“布团(蒲团)”、浴衣、“大浴场(大浴池)”…这里保留着日本人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
毫不造作的关怀、热情洋溢的服务,从中可以感觉到日本人的温柔善良。
参观日本,一定要住一下旅馆啊。
2、购物原宿连接涩谷和原宿的明治路、前往青山的表参道两边,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巴宝丽(Burberry)等顶级品牌专卖店鳞次栉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与文化论文
旅城
游市
规化
划趋
的势
姓名张乐
学号0908224061
年级09 级
专业通信工程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0-6-10
关注旅游规划中的城市划趋势
对商业利益的过多追求使得中国众多风景区内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错位的风景区规划人为加重风景区城市化的现象也不鲜见。
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学者指出不少地区存在城市化的旅游规划现象,将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规划等同于城市建设规划。
而今,十多年过去了,这股城市化的旅游规划势头在某些地方依旧蔓延滋长。
背景
为了充分说明问题,首先举两个著名风景区规划的例子进行实证分析。
电影《少林寺》放映后,少林寺名扬天下,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旅游业的发展使得部分当地村民受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乱搭、乱建、乱采、乱挖现象严重,从景区入口处到少林寺山门前不到2
公里的街道旁,搭建的商店、饭店多达数百家。
为解决愈来愈突出的商业化、人工化、城市化问题,2003年3月,登封市聘请规划专家编制《嵩山少林寺景区规划》,按此规划,少林寺景区进行拆迁和新建的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涉及到200多家商业网点、10多家武术学校及400多家农户的搬迁。
然而如果该规划实施后却会使景区形成典型的城市格局,淹没原有景观意境,造成一种新的人为化的建设性破坏。
“深山藏古刹、碧溪锁少林”。
少林寺这一意境的载体是由进山的东西向山路、两侧的山峰、寺前的溪流、树林、村庄和寺庙等组成的。
而该《规划》恰恰从外到内对五层意境载体进行现代化的改造。
进山的东西向道路被修成宽阔的公路;弯曲的溪流被改造成人工化规整的水道和垂直石砌驳岸;寺前及周围的村庄被拆掉;寺前的空地上正在建设一座现代城市广场……该规划将城市格局完全搬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景区之中,虽然拆建的决心很大,摒弃了商气,但实质上是对景区原有格局产生根本性的机理式改变。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山东省菏泽市。
“曹州牡丹甲天下”。
作为国内第一大牡丹品种基地,理应以“花海、绿海”的田野风光来凸现主题,与洛阳牡丹进行区分。
然而,2002年编制的《牡丹园景区规划》却是一部城市规划的翻版。
其特点是按照城市化的模式来规划牡丹园,该规划实施后形成了目前景区内东边是城市广场,西边是风景园林的风貌。
彻底破坏了牡丹园自然田园状的格局,降低了景区品位,完全背离了旅游景区崇尚的“人本主义”原则,不能不说是我国旅游景区规划上的一次重大失误。
原因
通过上面两部规划的分析,可见城市化的旅游规划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将旅游规划等同于城市规划,机械地套用城市规划的通用概念和规划模式,导致旅游规划的城市规划化和旅游景区的城市化与园林化。
具体表现一是把局部当作全部,忽视了旅游规划分层逐级展开的特性、战略规划的领先地位。
规划师缺乏旅游市场意识,对旅游者的需求及特征了解不多,从具体地段的研究与空间分割入手,强调一种技术性的推衍和标准化的设计,缺少对风景区深度与广度的认识和思考,忽略旅游地的软件开发建设,突出表现为一种图件主义;二是沿袭城市规划思维,以城市与园林的体系框架进行盲目套用,多数是把城市公园建设手法移植到风景区开发建设中。
而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现行的风景区规划体制所致。
城市规划工作开展的比较早,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编制与实施体系,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已被社会各界所广泛接受。
加之城市规划、园林规划已经有一套成熟的理论方法,技术运作与认定标准较为熟练。
而旅游规划即使是在国外也尚未定型,国内更是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建立严格的规划编制与认定体系,理论体系多借鉴于别的学科,技术方法处于探索阶段。
因此,旅游规划影响力小,社会地位低,其光辉难免被城市规划所遮盖。
措施
近年来各地的城市规划已开始注意吸收旅游规划的成果以增强城市的特色,旅游规划也意识到必须与城市及相关规划衔接才能更好地发挥效能。
但是想要杜绝城市化的旅游规划却不仅仅限于此,还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应解决“风景区旅游规划由谁来编制”的问题,建立一种科学的技术分工体系。
旅游,或者是转向旅游的地理、文史、经管等专业,由于学科性质天然的广元性、综合性与思辩性,更加侧重于从多元时空角度来思考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已经认识到必须从“资源—产品—市场”的互动层面来规划目的地。
因而,应由他们首先编制旅游总体规划或旅游地概念性规划,再由城市、园林、建筑规划人员在上游规划思路的指引下编制下游的详细规划,完成规划的空间设想和景观落脚。
其次,应解决“如何架构风景区的灵魂”的问题,即凸显风景区地方性。
城市化的旅游规划以一种模式性的“公园化”、“广场化”、“草皮化”戕害风景区的地方特色。
如何消除和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其基本途径是从风景区的地方性研究与文脉分析开始,进行市场调查,分析游客心理需求和市场特征,继而提出适宜于景区的发展主题,再按照主题进行景观设计和项目建设。
如上述的少林寺景区应从游客心理需求定开发,形象定位为“佛教禅宗祖庭,少林武术源地”,在“深山藏古刹”上做文章,突出“山路、山林、山峰、山谷、山溪、山村”等原生型主题景观,按照写意手法进行场景化的意境流设计,让“河变溪、路变径、园变村、阁变楼”,寺内外空间形成“深山翠林、碧溪环绕、小桥流水、沟谷村落、牧羊女牧羊、飞鸟晨钟”等系列场景,形成有一定的景深且富有质朴感的生活氛围空间;同时做足少林武术的
文章,跨院内要有精彩的寺院武僧表演,开展武术修学旅游,让游客体验到真正的中国功夫;寺院空间内要突出达摩———禅宗主线,而不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模式化的寺院让游人来参观游览。
这样充分展现景区的特色主题,吻合游客来自于电影印象感知心理,满足游客的意境体验。
至于菏泽牡丹园,“园”的理解是自然田园而非人工园林,主题形象定位为“中华牡丹园”,进行景观改造,淡化园林概念,强化田园环境。
西部园林化的空间应先恢复其大片田园风光,营造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壮丽粗犷的田园花海牡丹景观;打破雕像式僵化开发方式,按照斑、廊、基原理,以若干个“基”(田块)作为“绿叶”(生产性牡丹花),以基上的“斑”(成片的观赏牡丹)作为“牡丹红叶”,以“廊”作为观赏通道,以斑中的“蕊”作为观赏核心。
为此须彻底改变现有的城市公园与园林建设格局;在田园牡丹风光的基础上建设故事化的场景,在大田园的外围展现牡丹文化。
第三,应解决“风景区主要服务对象是谁”的问题,即现代化与地方特色化的冲突问题。
风景区存在近程游憩与中远程特色观赏的冲突,外地游客多钟情于高品位富有特色的景观,本地居民多喜欢现代游憩项目。
旅游开发主要针对外地游客,就必须高标准要求,尊重地方性,展现出根源于地脉文脉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而城市化与园林性的游憩设施能满足本地居民休闲娱乐需求,但不必集中于高品位的原生型自然与人文景区内,在其他空间内皆可以建设。
倘若对风景区的认识停留在本地居民层面,风景区规划采用本地居民的价值标准,非要推动风景区的“现代化”,必定付出代价。
最后,从根本上来说,必须解决“旅游规划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问题。
推行风景区规划中旅游规划首位机制,逐步建立旅游规划的法制化体系和风景区旅游规划专项审核体系
与认定机构,推动旅游规划在学界、政界以及社会产生影响力,从而加强人们对旅游规划的特征、功能及意义的了解,进而形成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