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 第9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变态心理学(第九版)整理
焦虑综合征:1.恐惧症(phobia)2.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3.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4.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分离性障碍:1.分离性遗忘症(Dissociative amnesia)2.分离性漫游症(Dissociative fugue)3.分离性认同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不同人格轮流控制)4.人格解体障碍(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感觉从别人的角度在看自己,自我感低下)躯体形障碍:1.体相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2.疑病症(Hypochondriasis)3.躯体化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 NOS)(常感到身体不适但医学无法解释)4.疼痛性障碍(Pain disorder)(和躯体化障碍有点像,但只是疼痛,躯体化障碍可以是头晕、恶心等)5.转换性障碍(Conversion)(某种功能的丧失如,某个人的腿没有任何毛病,但他无法走路)心境障碍综合征:1.重度抑郁障碍2.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3.心境恶劣障碍、环形情绪障碍(就是轻度的抑郁和轻度的双相)人格障碍:1.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偏执型只是多疑,怀疑的事务虽可能性不大但符合逻辑,而妄想症幻想的事务则不切实际,如自己的脑袋中有个炸弹)2.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想法怪异,毫无逻辑,而分离性认同障碍是有多个人格,且相互之间不知道)3.分样型人格障碍(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4.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5.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总体表现还是正常的,只是会经常的情绪不稳定,有诸如拿烟头烫自己等过激行为,而精神分裂症是“疯”了,言语和行为都严重不符合逻辑)6.表演型人格(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7.自恋型人格(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8.回避型人格(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内心希望和社会接触,但因为恐惧而不敢和社会接触,而分裂样人格则是不想和社会接触)9.依赖型人格(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10.强迫型人格(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完美主义,吹毛求疵,而强迫症是某种想法不断侵入)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妄想性障碍(人格完整,而精神分裂的人格已经破碎)。
变态心理学(2024)
社会环境
社会压力、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等因素,对 个体心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可能诱发变态
心理。
15
神经生化机制
要点一
神经递质
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异常,可能导致心理障 碍的发生。
要点二
神经网络
大脑神经网络的异常连接或功能失调,可能与变态心理的 发生和发展有关。
2024/1/30
虚拟现实技术在变态心理学中的应用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建仿真的心理环境和情境,为心理障碍患者提供 更安全、有效的治疗体验。
生物标记物在变态心理学中的应用
通过生物标记物的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心理障碍的生物学基础,为个 性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互联网与移动技术在变态心理学中的应用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实现心理障碍的远程诊疗、在线咨询和自助 式心理干预,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性和便捷性。
量表评估法优缺点分 析
量表评估法的优点在于标准化程度高 、操作简便、易于量化分析。但是, 量表评估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量表 设计的局限性(可能无法涵盖所有症 状或功能领域)、被评估者主观因素 的影响(如社会期望效应、自我掩饰 等)以及文化差异对量表适用性的影 响等。
2024/1/3024来自结构化面试技巧培训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 念为特征。
9
情感性精神障碍
抑郁症
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
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情感障碍。
2024/1/30
10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重性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疾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 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变态心理学—精神障碍
变态心理学——精神障碍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与其他妄想型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一、精神分裂症二、偏执性精神障碍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癔病性精神病、妄想阵发、旅途精神病、病理性激情一、精神分裂症一组常见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不协调病程多迁延,有精神衰退的可能。
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自知力丧失二、病因:至今未明(一)遗传因素:有一定作用(二)素质因素(三)社会环境因素(四)躯体生物学说:(五)神经生化假说:多巴胺过度活动假说。
总之:SP的发生是由遗传的易感性,再加环境中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因素激发而致。
部分病人有脑结构和发生上的异常。
三、临床表现症状复杂多变、不同类型表现可有很大差别。
(一)思维障碍: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特征性症状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思维中断、思维云集病理象征性思维、思维贫乏。
(二)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三)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四)感知障碍1、可见多种幻觉;2、言语性幻听最多见;3、行为常受幻听支配;4、人格解体:精神、躯体、现实。
(五)妄想:1、多原发,突然发生;2、内容怪异,离奇荒谬;3、结构松散;4、易于泛化;5、多不愿主动暴露;6、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最常见;7、被控制妄想、影响妄想、被洞悉感对sp的特征性诊断最有意义。
(六)自知力缺乏偏执型:1、发病年龄较晚,多在中年,起病较缓慢;2、起初敏感多疑,逐渐发展为妄想,并有泛化趋势;以妄想、幻觉为主3、人格变化轻微;4、发展较慢,自发缓解少,治疗彻底可获满意缓解。
青春型1、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临床:语言增多,内容怪异,离奇荒谬;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不协调,喜怒无常,行为幼稚,常有兴奋冲动;幻觉妄想片断零乱;本能意向亢进,意向倒错;/ 以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以及性轻浮为多见;3、病程发展较快,可自发缓但易复发;4、系统及维持治疗可延长缓解期。
变态心理学
一、变态心理学:以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异常的症状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侧重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为了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侧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1、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对心理异常的说明:固着(性心理发展受挫),焦虑(本我和自我的冲突的矛盾),压抑(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所以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2、行为主义的解释:巴普洛夫: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认为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三、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保障顺利适应环境,正常进行人际交往,正常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四、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分1、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2、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自知力)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是完整统一协调一致的)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八、心理健康: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应的状态区分心理正常心理健康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心理不健康(从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四个方面来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冲突是常形的,→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
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冲突时常形的,持续时间限在半年之内→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第9章 心理障‘碍
5、行为问题和人格障碍 6、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异常 某些药物作用、催眠状态以及梦境、 某些药物作用、催眠状态以及梦境、人格 偏离和某些特殊意识状态下的心理异常。 偏离和某些特殊意识状态下的心理异常。
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三、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一)生物因素 (1)遗传 感染、 (2)感染、中毒或颅脑损伤 (3)脑内分子水平化学病变 (4)神经类型 (二)心理因素 1)易病性心理因素 (1)易病性心理因素 (2) 应对能力 (3)生活事件 (三) 社会文化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 (四)不良生活方式。
(三)、医学标准 )、医学标准 比如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持续至少两周, 1、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持续至少两周, 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的四项: 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的四项: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 精力减退, (2)精力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活动明显减少 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内疚感, (4) 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内疚感,可达妄 想程度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自杀行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失眠或早醒、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2、严重程度标准 (1)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2)社会功能受损 3、排除标准 不符合脑器质性诊断标准或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标准
)、统计学标准 (四)、统计学标准 三、医学心理学的分类 1、轻度心理异常 等同医学的神经官能 能参加工作和学习及日常活动。 症,能参加工作和学习及日常活动。 重度精神分裂症、 2、重度心理异常 重度精神分裂症、抑 郁症。 郁症。 3、心身疾病时的心理异常 4、大脑及躯体疾患时的心理异常 5、大脑及躯体疾患时的心理异常
《变态心理学》课件——精神分裂症
神经病学基础 - 多巴胺过量(Liberman et al., 1990) 导致阳性症状 - 病毒感染(Torrey et al., 1997) 冬天病毒比较猖獗,会损害神经系统 - 妊娠及分娩并发症 会引起微弱的大脑损伤,增加患病几率 - 母亲的压力 物质滥用 - 兴奋药会引发短暂的精神病体验,并诱使某种已有的精神病复发(Satel & Edell, 1991)
嫉妒妄想(delusion of jealousy) - 坚信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 钟情妄想(delusion of love) 坚信自己被异性钟爱 ……
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pathological symbolizing thought) 无关的具体概念代表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 例:患者反穿衣服,表示自己“心地坦然,表里一致” 2、逻辑倒错 逻辑推理荒谬离奇,无前提或无依据,因果倒置 例:“我是太阳神,只要你们看我一眼,你们的脸就会变成青色”
病因和发病机制—生物学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社会经济基础较差的人是高危人群(Eaton et al., 1989)有两种因果解释,但总的说前者是原因 24%的患者的症状发作是由一些急性的生活事件所致(Tsuang et al., 1986) 长期的压力也会增加初发的几率(家庭是一种可能导致长期压力的引发源) 心理生物学模型 - 压力—易感性模型 - 生物因素和压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病因和发病机制—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 反方 生母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养父母没有交流障碍的儿童,患思维障碍的几率没有增加的趋势;相反,生母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时又生活在有明显交流障碍的家庭的儿童,比那些生母健康但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儿童患病几率要高(Wahlberg et al.,2000) 探测增加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的基因位置的研究没有得到明确的结果(Tsuang,2000) 89%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没有家族病史
最新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的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损伤;(2)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社会功能受损在界定心理障碍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3)非典型性反应是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通常,有些事情会因为不经常出现或者偏离了正常范围而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4、对变态心理的认识(1)早期的认识。
早期人们对变态从3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
(2)生物学的解释。
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们相信心理障碍可能是由大脑病变或头部受伤引起的,并且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
希波克拉底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有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后来,盖仑发展了这一理论。
大部分振奋人心的发现来自于通过催眠研究得出的心理学观点。
首先是奥地利人梅斯梅尔指出物理磁流体的不均等分布造成了人体疾病。
“通磁术”就是后来所说的催眠,通过对病人的暗示起到了治疗效果。
对眠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人物是法国医生沙考。
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使用。
它构成了现代精神疗法的基础,并成为通过心理学途径研究精神障碍的里程碑。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变态心理和行为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梅耶。
梅耶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父。
他强调变态心理和行为由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
5、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心理动力学、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行为主义模型、认知学派、多维综合模型6、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
这些内部力量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
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维也纳医生费洛伊德。
他用精神分析的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等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变态心理学第9章人格障碍
二、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
一、生物学因素 脑电图研究;内分泌激素的研究;染色体的研
究;双生子研究;家谱调查方面。 二、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学的解释——
A心理动力学的解释:经典弗洛伊德派的理论 家认为,反社会人格是超我的发展不完善造成 的。 B学习学派的解释: 艾森克假设 ;班杜拉
心理社会因素 —— A 家庭因素 B 社会因素 C 压力的作用
1:牵连观念(未达关系妄想程度)
2:与其文化背景不相一致却影响其行为的古怪想法或魔术思想(如: 迷信,特异功能,心灵传感或者第六感受,对于儿童或者青少年,表现 为怪异的幻想或者整日沉湎的想法)
3:不同寻常的知觉或者身体幻觉
4:古怪的(比如:含糊的,琐碎的,隐喻的,过分推敲的或者刻板的 )言语
言语怪异,表达不清 思维方面的异常
二、形成原因
社会隔离方面与孤独症相似,生物机能障碍, 多巴胺受体密度低的人在“分离”的测量上得 分更高。
父母患有精神分裂,子女更容易分裂样人格 障碍。
三、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促进病人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团体治疗,建立社会系统、暴露自我、社会反馈
角色扮演,家庭作业
治疗前景不乐观
心理和团体训练
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其 典型的特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最大特 点是做作、情绪表露过分, 总希望引起他人注意。
此类型人格障碍多见于女 性,各种年龄层次都有, 尤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 一般年龄都在25岁以下。
芙蓉姐姐
从精神心理学上说,一开始芙蓉姐姐 的行为可能带有表演性人格障碍倾向 。因为多年清华考研失败,备受打击 ,导致她过分的自卑。
1 、精神分裂症 — 易与分裂样、分裂性、偏 执型等人格障碍共病
2 、抑郁症 — 易与抑郁性、分裂样、依赖型、 强迫型等人格障碍共病
精神分裂症(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第三版)
性别差异
行为混乱
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不可预测、无原因的激动
如突然大喊大叫、做出不被社会认可行为 有些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紧张症行为
一组混乱行为反映出患者对外部世界极度缺乏 反应 紧张症兴奋
紧张症患者经常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变得非常 激动,并且难以平息 紧张症兴奋发作期间,病人可以清楚地表达各种妄 想和幻觉,但可能缺乏连贯性
原因可能是患者正在思考和对别的事情做出反映 相应脑区不能正常工作
快感缺乏 丧失体验情绪的能力 社交技巧损害 与阳性症状相比,阴性症状对药物反应更小,药物可 11 以帮助克服幻觉、妄想却不能克服情感淡漠等
精神分裂症 的诊断
DSM-IV
12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和 心境障碍的混合13Βιβλιοθήκη 精神分裂症的亚型14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患者表现出以迫害和夸大为主题的、明显的妄想 和幻觉;不像其他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那样表 现出严重的言语或行为混乱 患者思路清晰,表达清楚;对于与自己不一致的 观点非常抵制 与其他类型精神分裂症相比,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的预后会更乐观一些
患者可以独立生活,并且能够做一份工作,表现出更 强的认知能力 发病时间晚于其他类型
幽默感
对疾病的接受
家庭平衡
现实的预期
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阳性症状与诊断
包括:妄想、幻觉,混乱的想法和言语,行为混 乱和紧张症行为 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会表现出抑郁症状和情绪 剧烈波动,使得精神分裂症和具有精神病特征的 抑郁症很难区分
如果精神病症状只在明显的抑郁或躁狂期出现,那么 最恰当的诊断应当是具有精神病特征的抑郁症 如果在没有抑郁或躁狂症状的情况下,出现明显的精 神病症状,或者抑郁或躁狂症状不符合心境障碍的诊 断标准,那么应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 障碍 4
变态心理学整理——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徐×,男,34岁,北京人,未婚,无业。
1996年(26岁)无诱因缓慢出现敏感多疑的现象,疑心有人要害自己,平时害怕上街,坐车时不坐在前排,怕背后有人害自己。
曾经多次调换工作。
98-99年,病情略微有所缓解,能安心工作。
03年3月爷爷去世,导致病情加重,乱说话,说人死后有鬼魂,出现担心、恐惧、自言自语、凭空与人对话,看到他人看不到的东西。
一直认为有人害他。
曾经入住安定医院,并被诊断为“分裂症”。
服用维思通,出现较强烈的副作用,后将维思通与奋乃静合并使用,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基本如病前。
仍然有疑心,但基本能正常工作。
自2004年9月底,家人发现其病情又出现波动,在家里乱给人打电话,情绪易激动,经常发脾气,坐立不安,10月初,出现发呆、发愣、不与人交流的现象,睡眠和饮食都很差,再次出现凭空与人对话、怀疑自己被跟踪被监视等现象,家人给他服用启维,并没有好转,遂于10.12进入回龙观医院。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德国心理学家Emil Kraepelin第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严重精神障碍的分类体系。
将早期一些独立的精神障碍合并成早发性痴呆,并区分早发性痴呆和躁狂-抑郁症(双相障碍)。
瑞士精神病学家Eugen Bleuler提出了“精神分裂症”这一术语,强调了“联想的破坏”。
Bleuler认为,造成患者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症状的原因就在于保持稳定思维联系的困难。
美国脑病理学家Adolf Meyer对病因和治疗方法有独到见解,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认知和行为混乱,是源于不适当的早期学习和“适应不良”及习惯性歪曲,本质是个体的适应不良,而不是机能障碍。
症状描述——妄想精神分裂症最显著的症状之一,内容古怪与现实脱离。
夸大妄想——“我是耶稣;我是救世主”由那些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的信念构成的。
被控制感——“火星人正在给我指示呢”认为自己的想法或行为被外界所控制。
病人将气怒、性或其它方面邪恶的念头都归因于外界自然力。
变态心理学第3版课件第10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 多巴胺假说、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以及5羟色胺假说等。 • 谷氨酸能神经元—伽马氨基丁酸(GABA)和乙酰胆碱能(Ach)能神经元—多巴胺(DA)能神经元组成一个相互
作用与调节的环路,如果谷氨酸能神经元,或者GABA和Ach能神经元的调节作用下降,就会导致下游的DA能神经 元失去控制,进而出现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症状。
• 神经发育病因学假说:精神分裂症可能源于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越来越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 • 脑电生理与神经心理学 :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的思维障碍是左半球功能失调的结果。
社会、心理因素
• 个性特征:部分患者病前性格具有主动性差、依赖性强、胆小、犹豫、孤僻、敏感、内倾、害羞、思维 缺乏逻辑性、好幻想等分裂性人格特点。
• 物理治疗 • 心理治疗
五、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物理治疗
• 治疗原则 • 药物治疗 • 物理治疗
三、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意志行为障碍
• 意志行为障碍
• 精神分裂症常见的意志和行为障碍为意志减退、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等表现。 • 意志减退可以出现在精神分裂症病程的各个阶段。 • 紧张性木僵一般是在精神病性症状支配下出现,患者表现为不语、不动、拒绝饮食和饮水、违拗、缄默、随意运
动减少或缺失以及精神运动无反应,严重时出现蜡样屈曲。 • 紧张性兴奋一般与木僵交替出现,在木僵过程中会突然出现不协调的精神运动兴奋,表现出行为紊乱、冲动、大
• 素质—应激综合模型
• 目前学者们的共识是:罹患精神分裂症是由于个体的易感素质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遗传、神经发育及躯体易感素质是精神分裂症发生的基础,如个体具有遗传和(或)神经发育的易患素质,又碰
上生活应激和(或)躯体等易患因素,就极有可能发病。
变态心理学 第9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ppt课件
青春型:
常在青春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可以表现明显的思维散漫或思维破 裂、情感到错、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和行为怪异。
症状具有下列特点:一过性;行为怪异和色情症状明显;不协调症状明显。
夸大妄想——“我是耶稣;我是救世主”
由那些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的信念构成的。
被控制感——“火星人正在给我指示呢”
认为自己的想法或行为被外界所控制。病人将气怒、性或其它方面邪恶的念头都归 因于外界自然力。
被害妄想——“他要害我!有人要杀我”
确信他人、团体或政府对自己有恶意企图。
关系妄想——“街上汽车正向我执意!”
抑郁
在精神分裂症中也很常见,尤其是女性精神病患者。自杀是精神 病患者的首要死因,约10%的患者最终自杀身亡。
共同的生物因素引起,还是精神分裂症后导致了抑郁?
.
11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
诊断考虑
特征性症状:至少有2项,并且每1项症状的出现时间至 少1个月。
社会或者职业功能:受损(低于病前水准,低于预期_儿 童青少年)。
第9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本章将回答的问题
什么是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病性障碍有什么特点?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类型? 精神分裂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需要怎样的治疗?
目录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第四节 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因就在于保持稳定思维联系的困难。
美国脑病理学家Adolf Meyer
对病因和治疗方法有独到见解 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认知和行为混乱,是源于不适当的早期学习和“适应不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
绪论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冬季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工作重点:变态心理学不仅要对心理异常的各种现象加以描述,进行分类和解释,而且要试图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待定】?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2、个案调查法3、实验法(病程实验,病人的治疗性实验,儿童自然实验,动物实验)4、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心理测验,评定量表和行为评定法)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1、统计学指标2、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3、以个人经验为指标4、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CCMD-3的主要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疮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第二章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中枢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2、儿茶酚胺3、去甲肾上腺素4、多巴胺5、5-羟色胺6、r(伽马)-氨基丁酸7、神经肽第五章认知心理障碍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体却坚持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幻觉相关:幻觉也可以在正常人身上见到。
不过对正常人来说一般都是片段的,持续时间也很短,如果反复出现大量的幻觉或持续时间很长就应看做是病理状态。
作为病理过程的幻觉,按其内容的性质来看,可以是肯定的,中性的,否定的与命令性的。
分类:1、按照感知器官的不同,幻觉可以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唤触以及内脏和本体感受器的幻觉等。
变态心理学第九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临床分型与分期
(1)临床分型 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确定,
现行的主要分类法将精神分裂症分为青春 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及未定型。
(2)临床分期
1)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2)精神分裂症缓解期 3)精神分裂症残留期 4)慢性精神分裂症 5)精神分裂症衰退期
(三)鉴别诊断
1.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心境障碍 4.神经症
(四)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评估
1.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 2.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
一、地发展、 早期的研究方法存在局限等方面的原因, 有关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的资料存在着较 大差异与分歧。
二、生物学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 (三)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 (四)神经发育病因学假说 (五)脑电生理与神经心理学
(二)思维障碍
1.联想过程障碍 2.思维内容障碍
(三)情感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 感淡漠、情感不协调、抑郁等。
(四)意志与行为障碍
精神分裂症常见的意志和行为障碍为 意志减退、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等表 现。
(五)认知功能损害
认知功能由注意、记忆、抽象思维功 能等组成,现代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 认知功能的诸多方面从疾病的早期就存在 着损害,而且认知功能损害呈持续性,慢 性衰退的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更加明显。
二、心理治疗
仅仅消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 是不够的,还须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 态,恢复原有的工作或学习能力,重建恰 当稳定的人际关系,这样才算达到全面的 社会康复。
三、康复措施
精神康复可以帮助防止患者的复发和 出现衰退以及严重的精神残疾。这项工作 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家庭和周围人的配合 和帮助,也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和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脑病理学家Adolf Meyer
对病因和治疗方法有独到见解 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认知和行为混乱,是源于不适当的早期学习和“适应不
良”及习惯性歪曲,本质是个体的适应不良,而不是机能障碍。
5
症状描述——妄想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
精神分裂症最显著的症状之一 ,内容古怪与现实脱离。
第四节 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
21
二、心理社会因素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
(一) 高危儿童的研究
对于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双亲,孩子中将近13%可能表现出这种障 碍。
早期家庭教养环境的不稳定是精神分裂症预测因素之一。
(二) 家庭与复发
与亲友的接触较少的患者比那些与家人相处较长时间的患者表现 得更好。
如果家庭成员表达出过多的批评(不同意)、敌意(憎恶)或过 度的情绪卷入,患者就容易复发。
坚信某些人或物对个体具有特殊的意义。
躯体妄想——“我的骨头坏死了!”
确信体内的某些器官已经彻底坏掉了。
6
症状描述——幻觉
指虚幻的感知觉,即患者感知到的刺激并不真实存在。
幻听——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幻觉 幻听往往起源于日常思维,但是病人无法区分内部和外部、真实
和想象、可控和被迫的听觉体验。
幻觉的生理机制:
某种神经递质调节机制抑制“快速眼动” 的产生。 当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验幻视或幻听时,他 们视皮层或听皮层的PET图处于激活状态。
7
症状描述——语言混乱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
答非所问到语言不连贯,严重的是言语无组织,杂乱无章,听者完 全无法听懂。
思维松弛:言语联系不规则。比如:
关联分析
18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
一、生物学原因——神经生物学影响
多巴胺
关于精神分裂症起因的任何理论都会涉及到神经递质——多巴 胺。
增加多巴胺的药物,能够使精神分裂症的特征行为增加,而减少 多巴胺的药物则使症状减轻。
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交互作用
5-羟色胺和多巴胺两种神经递质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精神分裂症的 症状,特别是一些阳性症状,如妄想和幻觉。
20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
一、生物学原因——分裂型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
分裂型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存在着某些遗传上的 联系。
相当比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年轻时表现出与分裂型人 格障碍一样的综合征。
有研究发现患有分裂型人格障碍的青少年,具有一些在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才能观察到的躯体特征。
分裂型人格障碍在青春期会出现明显行为改变,而精神 分裂症的早期症状也在青春期出现。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康复措施
精神康复可以帮助防止患者的复发和出现衰退以及严重 的精神残疾。这项工作需要全社会各界层、家庭和周围 人的配合和帮助,也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重 视。
1、首先要让患者和患者的家人了解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 的重要性。
2、一旦患者的精神症状消除,自知力得到恢复,要让他 们尽快回归社会,作为社会和家庭要热忱的接纳他们。26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通过平衡阻滞5-HT与D2受体,而发挥治疗 作用,不但对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有效,对情感平淡、意志减退
等阴性症状也有一定疗效。代表药物有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
氯氮平等。
24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自知力、 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也可有助于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 系,促进患者与社会的接触。
DSM-Ⅳ-TR
偏执型分裂症 混乱型分裂症 紧张型分裂症 未定型分裂症 残余型分裂症
13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
CCMD-3临床分型
偏执型
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为最常见的类型,约占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40~60%。 发病年龄较晚,起病较缓慢,病初表现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泛化趋势,妄想内
3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精神分裂症
4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
德国心理学家Emil Kraepelin
第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严重精神障碍的分类体系 将早期一些独立的精神障碍合并成早发性痴呆,并区分早发性痴呆和躁狂-抑
郁症(双相障碍 )。
瑞士精神病学家Eugen Bleuler
提出了“精神分裂症”这一术语 强调了“联想的破坏”。Bleuler认为,造成患者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症状的原
总病期:连续有病的时期至少6个月(包括前驱症状和残 余症状时期),其中至少1个月是症状活跃期。
排除:物质滥用,其他精神疾患。
12
精神分裂症的分类
CCMD-3
偏执型分裂症 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 紧张型分裂症 单纯型分裂症 未定型分裂症 其他型或待分类的精神分
裂症。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
抑郁
在精神分裂症中也很常见,尤其是女性精神病患者。自杀是精神 病患者的首要死因,约10%的患者最终自杀身亡。
共同的生物因素引起,还是精神分裂症后导致了抑郁?
11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
诊断考虑
特征性症状:至少有2项,并且每1项症状的出现时间至 少1个月。
社会或者职业功能:受损(低于病前水准,低于预期_儿 童青少年)。
2
案例
徐×,男,34岁,北京人,未婚,无业。 1996年(26岁)无诱因缓慢出现敏感多疑的现象,疑心有人要害自己,平时 害怕上街,坐车时不坐在前排,怕背后有人害自己。曾经多次调换工作 98-99年,病情略微有所缓解,能安心工作。 03年3月爷爷去世,导致病情加重,乱说话,说人死后有鬼魂,出现担心、恐 惧、自言自语、凭空与人对话,看到他人看不到的东西。一直认为有人害他。 曾经入住安定医院,并被诊断为“分裂症”。服用维思通,出现较强烈的副 作用,后将维思通与奋乃静合并使用,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基本如病前。仍然 有疑心,但基本能正常工作。 自2004年9月底,家人发现其病情又出现波动,在家里乱给人打电话,情绪易 激动,经常发脾气,坐立不安,10月初,出现发呆、发愣、不与人交流的现象, 睡眠和饮食都很差,再次出现凭空与人对话、怀疑自己被跟踪被监视等现象,家 人给他服用启维,并没有好转,遂于10.12进入回龙观医院。
支持性心理治疗:
疾病的早期可以帮助患者增加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在急性期和的副作用,并且 尽可能帮助患者在生活、学习、工作等中所遇到的问题。
认知行为治疗:
让患者了解疾病性质,改善内省力,主动接受治疗,发展与医生
25
及照料的合作;找出影响病情稳定性的因素;纠正患者的某些功
明显的言语和行为混乱、淡漠或不适宜的情感,如 在不适当的场合愚蠢地大笑。如果出现妄想或幻觉, 它们倾向于更加支离破碎,不系统。
除了保持固定姿势(蜡样屈曲)、行为过多等异常 运动反应,有时还在脸部和躯体上表现出不固定的 奇怪行为,包括面部扭曲
至少有过一次精神分裂症发作,但不再出现主要症 状,症状包括社会性退缩、古怪想法、不活跃以及 平淡感。
容日益脱离现实。
青春型:
常在青春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可以表现明显的思维散漫或思维破 裂、情感到错、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和行为怪异。
症状具有下列特点:一过性;行为怪异和色情症状明显;不协调症状明显。
紧张型:
临床相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大多数起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病程多呈发作性,主要表现为 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两者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
第9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本章将回答的问题
什么是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病性障碍有什么特点?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类型? 精神分裂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需要怎样的治疗?
目录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第四节 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19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
一、生物学原因——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1.大脑结构
患者的脑室比正常人的大;患者左脑室明显比右脑室大。 患者的脑内前额叶、颞叶、杏仁核和海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缩。
2.大脑功能
在完成认知作业时,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的活动减少; 当让他们辨别气味时,病人的颞叶和前额区域活动也有所减少。 脑部异常是大脑功能紊乱的一般性表现。 而造成精神分裂症的关键因素也可能是来 自于某个特殊脑回路的损坏。
15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
流行病学研究
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约为1%。 精神分裂症的首次发病通常出现在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 男性发病较早,大多在25岁以前,高峰是在24岁;女性的发病
年龄平均在25岁。 精神分裂症在穷人中的患病率比在富人中高,原因未明。
16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
17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
一、生物学原因——遗传学研究
双生子的研究
50%的同卵双生子和9%的异卵双生子出现精神分裂症的一致表 现,比率为4:1——遗传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一部分原因。
另有结果发现,遗传的影响可能被高估了,双生子的生活经历也 需要注意。
收养研究
研究结论支持了素质-压力模型,即如果这些孩子的 生母患有精神分裂症,而他们又生活在充满压力的环 境中,则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环境因素影响基因表达的机制不明,可能与DNA的甲基化23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手段。
抗精神病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经典药物与非经典药 物两类。
经典药物:又称神经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D2受体起到抗幻觉妄 想的作用,按临床特点分为低效价(氯丙嗪)和高效价(氟哌啶 醇)两类。
各种各样怪异的行为 紧张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