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临床全面总结及应用
艾灸的工作总结

艾灸的工作总结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它通过燃烧艾草或将艾草置于特定的穴位上,利用艾草的温热作用来调理人体的气血和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作为一名从事艾灸工作的中医师,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现在就来总结一下。
首先,艾灸的适应症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肌肉酸痛、呼吸系
统疾病、妇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艾灸对于一些慢性病症状的缓解效果非常显著,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群来说,艾灸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次,艾灸在保健养生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艾灸被认为是
一种温补的疗法,可以帮助人体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因此,很多人在没有明显疾病的情况下也会选择艾灸来保健养生,我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为一些健康人进行艾灸调理。
最后,艾灸的注意事项也需要我们重视。
虽然艾灸有着很好的疗效,但是在实
际操作中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要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艾草,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皮肤等等。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儿童、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也需要特别注意使用艾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总的来说,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有着广泛的适应症和良好的保健养
生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我们细心呵护。
作为一名从事艾灸工作的中医师,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为更多的患者带去健康和快乐。
艾灸工作的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2023年已接近尾声。
在这一年里,我国艾灸行业在政策扶持、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作为一名艾灸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年的发展历程,现将我的艾灸工作年度总结如下,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二、工作回顾1. 政策扶持2023年,国家继续加大对中医药行业的扶持力度,艾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政策上的倾斜。
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艾灸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2.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意识的提高,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养生方法,市场需求逐年攀升。
艾灸馆、艾灸产品等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3. 技术进步艾灸技术不断进步,艾灸设备、艾灸产品等方面不断创新。
艾灸疗法在治疗疾病、调理身体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4. 工作内容(1)艾灸馆运营负责艾灸馆的日常运营,包括接待顾客、艾灸治疗、咨询服务等工作。
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顾客满意度。
(2)艾灸技术培训为提高艾灸技术水平,定期参加艾灸技术培训,学习新的艾灸疗法和艾灸设备操作。
(3)艾灸产品研发参与艾灸产品的研发工作,根据市场需求,推出具有针对性的艾灸产品。
(4)艾灸知识普及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向大众普及艾灸知识,提高人们对艾灸的认识。
三、工作成绩1. 顾客满意度在2023年,艾灸馆的顾客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通过优化服务质量、提高艾灸技术水平,使顾客在体验艾灸的过程中感受到舒适和愉悦。
2. 艾灸馆业绩艾灸馆的业绩在2023年实现了稳步增长,艾灸治疗人次、艾灸产品销售额等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
3. 艾灸技术培训参加艾灸技术培训,提高了自己的艾灸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艾灸服务。
4. 艾灸产品研发参与艾灸产品研发,成功推出几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艾灸产品。
5. 艾灸知识普及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向大众普及艾灸知识,提高了人们对艾灸的认知度。
四、不足与反思1. 顾客满意度仍有提升空间虽然顾客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仍有部分顾客对艾灸馆的服务质量、艾灸治疗效果等方面存在不满。
护理艾灸实训总结报告范文

一、实训背景艾灸作为我国传统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艾灸操作技能,提升护理质量,我院组织开展了护理艾灸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使护理人员掌握艾灸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艾灸技术的能力。
二、实训目的1. 了解艾灸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及作用。
2. 掌握艾灸的操作方法、穴位选择及注意事项。
3. 提高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艾灸技术的能力。
4. 培养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实训内容1. 艾灸基本理论(1)艾灸的定义、起源及发展。
(2)艾灸的治病机理。
(3)艾灸的分类及适应症。
2. 艾灸操作技术(1)艾灸器材的准备及使用。
(2)艾灸的操作方法:悬灸、铺灸、隔物灸等。
(3)艾灸的穴位选择及操作要点。
3. 艾灸护理(1)艾灸后的护理:观察皮肤反应、饮食调理、休息等。
(2)艾灸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实训开始,我们首先对艾灸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学习,了解了艾灸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及作用。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对艾灸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实操练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艾灸操作技术的实践练习。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艾灸器材的准备、使用方法,掌握了艾灸的操作技巧。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艾灸的距离、角度,以确保艾灸的效果。
3. 临床应用在掌握了艾灸操作技术后,我们进行了临床应用。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艾灸治疗,观察了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艾灸的强度和时长。
五、实训收获1. 提高了艾灸操作技能: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艾灸的操作方法、穴位选择及注意事项,为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艾灸操作要求严谨,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养成了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艾灸个人总结文案范文

自从接触艾灸以来,我仿佛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养生之旅。
在这段旅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艾灸调理身体,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我对艾灸的个人总结,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艾灸的起源与功效艾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以艾草为主要原料,通过燃烧产生的热力作用于人体穴位,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艾灸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显著效果:1. 缓解疼痛:艾灸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 提高免疫力:艾灸能够激发人体正气,增强免疫力,有效预防感冒、流感等疾病。
3. 改善睡眠:艾灸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
4. 调理肠胃:艾灸能够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不良、便秘等肠胃问题。
二、艾灸的注意事项1. 穴位定位:艾灸前要准确找到穴位,避免盲目施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灸量适中: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调整灸量和灸的时间,避免过度施灸。
3. 饮食调养:艾灸期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艾灸效果。
4. 注意保暖:艾灸后,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受凉,以免影响艾灸效果。
5. 休息充足:艾灸期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三、我的艾灸实践自从开始艾灸,我坚持每天定时定点进行。
在实践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艾灸方法,并取得了以下成果:1. 身体状况得到改善:通过艾灸,我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2. 免疫力提高:我很少感冒,身体状况明显优于以往。
3. 睡眠质量提高:艾灸使我告别了失眠的困扰,每天都能拥有充足的睡眠。
4. 肠胃功能改善:我的消化系统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便秘问题得到了解决。
总之,艾灸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持艾灸,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将艾灸这一传统医学瑰宝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艾条灸实训报告总结通用

一、实训背景艾条灸作为我国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应用。
为了提高自身对艾条灸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艾条灸实训课程。
通过实训,我对艾条灸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适应范围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实训内容1. 艾条的选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不同部位的需要选择不同大小、不同质地的艾条。
例如,对于穴位较浅的部位,应选用细长的艾条;对于穴位较深的部位,则应选用粗短的艾条。
此外,实训中还介绍了不同艾条的质地特点,如优质艾条应选用纯净细软的艾绒,以保障施灸效果。
2. 燃烧方式艾条的燃烧方式也是实训的重要内容。
实训中,我们学习了温和灸和雀啄灸两种燃烧方式。
温和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穴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cm左右,徐徐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而无灼痛感为宜。
雀啄灸则是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象鸟啄食一样,上下运动施灸。
3. 操作方法实训中,我们亲自动手操作艾条灸,学习了以下操作方法:(1)准备艾条:选用合适的艾条,并将其点燃。
(2)定位穴位:根据病情和穴位位置,确定施灸的穴位。
(3)施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保持适当的距离,进行温和灸或雀啄灸。
(4)观察反应:在施灸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皮肤颜色、温度等,以调整施灸强度。
(5)结束施灸:当患者局部出现红晕时,结束施灸。
4. 适应范围艾条灸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感冒、咳嗽、胃痛、腹泻、腰痛、颈椎病等。
实训中,我们了解了艾条灸的适应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实训体会1. 艾条灸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2.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病情和穴位位置选择合适的艾条和燃烧方式,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通过实训,我们认识到艾条灸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为今后从事中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4.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患者的反应,调整施灸强度,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医院艾灸工作总结

医院艾灸工作总结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现代医院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和重视。
作为一名从事艾灸工作的医务人员,我深刻体会到了艾灸在医院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下医院艾灸工作的经验和心得。
首先,艾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通过艾灸可以温通
经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对于一些慢性病、疼痛症状和康复期的患者有着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在医院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慢性病患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这些患者通过艾灸疗法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减轻疼痛、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艾灸作为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疗法,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在
医院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患者对于药物治疗产生了耐药性或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他们对于传统的中医疗法有着更多的期待和信任。
艾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艾灸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最后,医院艾灸工作需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作为一名艾灸医务人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艾灸技术水平,不断完善治疗方案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和交流,形成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总而言之,医院艾灸工作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艾灸作为
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作为从事艾灸工作的医务人员,我们需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艾灸在医院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更多的患者。
艾灸实训体验感悟总结报告

艾灸实训体验感悟总结报告1. 引言在这次实训的过程中,我学习了艾灸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自己的技能。
本文将对这次艾灸实训的体验进行总结,并分享我所得到的感悟和收获。
2. 实训内容和方法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艾灸的基本原理和作用,了解了不同材料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然后,我们观看了师傅的示范,学习了正确的艾灸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接下来,我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亲手操作艾灸,加深对艾灸的理解。
3. 实训感悟3.1 对身体的作用在实训的过程中,我亲身体验了艾灸对身体的作用。
艾灸可以温暖经络、调理气血,对舒缓肌肉酸痛和改善体内湿气有一定效果。
通过多次实践,我发现使用不同的艾灸材料和点穴位置,可以对不同部位的不适起到针对性的作用,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3.2 注意事项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体会到艾灸操作的细节对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艾绒的处理和燃烧时间的控制都需要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否则可能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此外,不同体质的人在艾灸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不同,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艾灸是一门技术活,需要细心和耐心,不能马虎对待。
3.3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小组实验中,我意识到艾灸实训不仅需要个人技术的掌握,团队合作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相互协助,分享经验,帮助解决问题,使得每个人都能够有充分的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团队合作中互相鼓励和支持也帮助我们克服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4. 收获与启示通过这次艾灸实训,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细心和耐心的品质。
艾灸需要细致入微的操作,而这种细心和耐心的品质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重要。
此外,艾灸实训还让我产生了对中医养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开始更加关注个人的身体状况,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调理和运动锻炼,希望能够通过中医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5. 总结通过这次艾灸实训,我充分认识到艾灸的作用和技术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得到了对身体和健康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对中医养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艾灸工作总结简短

艾灸工作总结简短
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或其他草药,将热量传递到人体特定部位,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在我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艾灸的独特魅力和功效。
首先,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通过热量的传递,艾灸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疼痛和不适。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看到患者在艾灸后感到舒缓和放松,尤其是对于关节炎、肌肉疼痛等患者效果显著。
其次,艾灸还可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艾草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渗透皮肤,进入人体经络,调理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
在我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患者在艾灸后身体状态明显改善,抵抗力增强,更少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困扰。
最后,艾灸还有助于调理情绪,缓解压力。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而艾灸可以通过热量的传递和经络的调理,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调整情绪。
在我的工作中,我看到许多患者在艾灸后情绪得到舒缓,更加平和和愉快。
总的来说,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可以在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缓解压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舒适。
艾灸的实训小结及操作特色总结

艾灸的实训小结及操作特色总结一、实训小结在艾灸的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艾灸的独特疗效和操作技巧。
首先,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香气,刺激人体穴位,调理身体,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祛寒湿、活血止痛等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艾灸的基本知识,包括艾灸的起源、发展历程、原理和适应症等。
通过理论学习,我们对艾灸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随后,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学习了艾灸的具体技巧和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艾草的种类和燃烧时间,以及掌握正确的灸具使用方法。
通过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艾灸的疗效和操作技巧。
艾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而艾灸的操作技巧则需要细致入微,包括选择合适的穴位、艾草的种类和燃烧时间,以及掌握正确的灸具使用方法。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更好地发挥艾灸的疗效。
二、操作特色总结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具有独特的操作特色。
首先,艾灸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
穴位是艾灸的重要环节,不同穴位对应不同的疾病和保健目标。
在选择穴位时,需要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灸治。
其次,艾草的种类也是艾灸操作的关键。
艾草具有不同的功效和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艾草可以增强艾灸的疗效。
在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保健目标选择合适的艾草进行灸治。
最后,艾灸的燃烧时间也需要掌握。
燃烧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艾灸的疗效,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掌握艾灸的燃烧时间。
艾灸的操作特色使得其具有较高的疗效和适应性。
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艾草和燃烧时间,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和保健目标进行灸治,达到良好的疗效。
艾灸的操作特色也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注重个体差异和综合调理,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和疾病发展规律。
艾灸的实训小结包括实训过程和操作特色两个方面。
艾灸手法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艾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艾灸通过点燃艾绒产生的热力和药力,作用于人体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艾灸手法对特定穴位治疗效果的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探讨不同艾灸手法对穴位治疗效果的影响;2. 分析不同艾灸手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3. 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20-40岁,男女各半;2. 实验分组:将3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分别进行回旋灸、温和灸和隔物灸;3. 实验穴位:选取足三里、内关、三阴交三个穴位作为实验穴位;4. 实验步骤:(1)回旋灸组:将艾条点燃后,悬于穴位上方2-3厘米处,左右移动,往返回旋,顺时针画圈,紧灸慢移;(2)温和灸组:将艾条点燃后,悬于穴位上方2-3厘米处,保持不动,待艾条自然燃尽;(3)隔物灸组:在穴位上放置姜片,将艾条点燃后,置于姜片上,待艾条自然燃尽;5. 实验指标:观察三组志愿者在艾灸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记录每次艾灸后的疼痛评分。
四、实验结果1. 三组志愿者在艾灸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 回旋灸组疼痛评分最低,温和灸组次之,隔物灸组最高;3. 回旋灸组治疗效果最佳,温和灸组次之,隔物灸组最差。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1. 回旋灸手法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对治疗寒性病证具有显著疗效;2. 温和灸手法具有调和气血、温阳补虚的作用,对治疗虚寒证具有较好疗效;3. 隔物灸手法通过隔物传递药力,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对治疗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等证具有较好疗效;4.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艾灸手法。
六、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艾灸手法对穴位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
回旋灸、温和灸和隔物灸三种手法均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艾灸手法。
艾灸工作总结

艾灸工作总结
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或艾条来热敷人体穴位,以达到调理人体气血、温暖身体、祛除寒湿等功效。
在我从事艾灸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深深体会到了艾灸的独特魅力和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首先,艾灸具有温暖身体的作用。
在寒冷的季节或者身体受凉时,艾灸可以通过热敷穴位来温暖身体,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
这对于一些体质较弱或者经常感冒的人来说,艾灸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其次,艾灸还可以调理人体气血。
根据中医理论,艾灸可以通过热量的作用来激活经络,调理气血,促进气血的流通,从而改善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
在我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患有经期不调、腰腿酸痛等问题的客户,通过艾灸的治疗,他们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此外,艾灸还可以祛除寒湿。
在中医理论中,寒湿是导致人体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艾灸的热力作用,可以驱散体内的寒湿,改善寒湿引起的疼痛、湿疹等症状。
我曾经有一个客户患有关节炎多年,经过艾灸治疗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总的来说,艾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疗法,对于调理人体气血、温暖身体、祛除寒湿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效果。
在我从事艾灸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艾灸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尝试艾灸这种传统疗法,让身体得到更好的保养和调理。
艾灸临床全面总结及应用

外情况。
05
艾灸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艾灸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疼痛管理
艾灸在缓解疼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尤其在关节 炎、颈肩痛、腰痛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免疫调节
艾灸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对于提高抵抗力、预防 感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施灸时间
避免空腹和饱腹状态施 灸,选择舒适的体位进
行。
禁忌人群
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不宜 施灸,实热证、阴虚发
热者慎用艾灸。
03
艾灸的实践操作
艾灸的操作流程
准备阶段
选择合适的艾灸工具,如艾条、 艾柱等,并准备好相应的辅助材
料,如姜片、盐等。
施灸阶段
将艾绒或艾条置于施灸部位,点燃 后进行施灸,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和 避免烫伤。
医学影像学检查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如X光、CT、MRI等来 评估艾灸的治疗效果。
艾灸的疗效分析
综合疗效分析
通过对大量临床研究的综合分析, 可以得出艾灸在某些疾病领域具
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长期疗效分析
部分临床研究还关注了艾灸的长 期疗效,发现艾灸在某些疾病中
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安全性分析
THANKS
04
艾灸的临床研究与效果评 估
艾灸的临床研究进展
01
艾灸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肿瘤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艾灸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艾
灸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少炎症反应和改善生活质量来辅助肿瘤治
疗。
02
艾灸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述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深入了解艾灸的疗效和操作技巧,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在我国某知名中医医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艾灸实习。
本次实习让我对艾灸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以下是我对实习过程的总结。
二、实习目标及完成情况1. 了解艾灸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实习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艾灸的基本理论,掌握了艾灸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实际操作,我对艾灸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掌握艾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艾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我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3. 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我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为患者进行艾灸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4.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尊重患者,关爱同事,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心得1. 艾灸的基本理论艾灸是通过点燃艾条或艾绒,将艾的药效作用于人体穴位,以达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消除病痛的目的。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等功效。
2. 艾灸的操作方法艾灸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直接灸、间接灸、温和灸、悬灸等。
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灸法。
3. 艾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艾灸的适应症包括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腰痛、风湿性关节炎等。
禁忌症包括孕妇、过敏体质、高热、出血倾向等。
4. 实践中的收获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为患者进行艾灸治疗,掌握了艾灸的操作技巧。
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心得:(1)与患者沟通:在为患者进行艾灸治疗时,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操作规范:严格按照艾灸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3)观察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感冒艾灸经验总结范文

感冒艾灸经验总结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感冒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时常困扰着大家。
近年来,我通过实践艾灸疗法,有效缓解了感冒症状,现将我的艾灸经验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艾灸原理艾灸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通过燃烧艾条,使艾热渗透到人体穴位,以达到温经散寒、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艾灸治疗感冒主要针对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
二、艾灸穴位1. 针对风寒感冒,我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合谷。
2. 针对风热感冒,我常用的穴位有:太阳、印堂、曲池、合谷。
三、艾灸方法1. 准备艾条和艾灸盒。
2. 清洁穴位周围皮肤,保持干燥。
3. 将艾条点燃,放入艾灸盒中。
4. 将艾灸盒放置在穴位上,调整艾灸盒的高度,使艾热均匀地作用于穴位。
5. 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6. 灸疗期间,注意观察穴位皮肤颜色变化,避免烫伤。
四、艾灸注意事项1. 施灸前,先了解自己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
2. 施灸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冒加重。
3. 施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 施灸期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强抵抗力。
5. 若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五、艾灸效果通过一段时间艾灸治疗,我发现我的感冒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感冒初期,艾灸能有效缓解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缩短病程。
同时,艾灸还能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复发。
总之,艾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在感冒初期,通过艾灸穴位,可以有效缓解感冒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我的经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艾灸实践总结

中医艾灸实践总结引言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灸烟来刺激治疗人体的穴位,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对中医艾灸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探讨艾灸的功效、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一、艾灸的功效艾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艾灸具备以下主要功效:1. 温通经络艾灸可以通过热疗的方式温暖人体经络,促进经络的畅通。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畅通的经络有益于调节脏腑功能,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
2. 暖阳祛寒艾灸的温热作用有助于暖阳祛寒,对于寒性疾病如寒痹、风寒感冒等有一定的疗效。
艾灸的温热作用能够使阳气得以恢复和增强,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
3. 祛湿除湿艾灸具有祛湿除湿的神奇功效,对于湿痹、湿疹等病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艾灸通过温热作用,能够促进湿气的排出,改善湿邪困扰引发的症状。
4. 活血化瘀艾灸对于血液循环不畅、血瘀引起的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艾草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的氧气和营养供应。
二、艾灸的适应症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适用于许多疾病的辅助治疗,下面列举了一些艾灸的适应症:•风寒感冒:艾灸可以辅助祛寒,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
•针灸不宜疾病:对于一些针灸疗法不适用的疾病,如疮疡、瘀血等,艾灸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疗法。
•骨伤痛、风湿病:艾灸对于这些疼痛性疾病有镇痛和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缓解疼痛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妇科疾病:艾灸对于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经痛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消化系统疾病:艾灸可以通过温通经络的作用,促进消化系统的蠕动,改善胃肠功能。
三、艾灸的注意事项尽管艾灸在许多疾病中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但在实践中还是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禁忌症艾灸在一些情况下是禁忌的,比如妊娠期、高热、皮肤病变、出血倾向等情况下不宜进行艾灸。
灸法的工作总结

灸法的工作总结灸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是通过燃烧中草药或者其他物质,将热量传导到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实践中,灸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一些慢性病、慢性疼痛以及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上有着显著的疗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灸法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期对中医治疗有所帮助。
首先,灸法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热量传导到人体穴位,刺激穴位周围的神经末梢,进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灸法可以通过艾条、艾灸盒等工具进行施灸,也可以通过灸灰、艾绒等物质进行灸治。
在灸法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和灸法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灸法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一些慢性病、慢性疼痛以及一些慢性疾病患者。
比如,一些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慢性疼痛患者,通过灸法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的目的。
同时,一些慢性病患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通过灸法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达到治疗的目的。
最后,灸法的工作总结需要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灸法需要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需要注意灸法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灸法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灸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灸法的工作总结,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进一步完善灸法的理论和技术,为中医治疗贡献更多的力量。
艾灸工作总结

艾灸工作总结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在过去的一段
时间里,我有幸能够参与艾灸工作,并且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在此,我想对艾灸工作进行一些总结和分享。
首先,艾灸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疗法,其原理和方法都非常简单,但却非常有效。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进行燃烧艾草,可以产生温热的效果,从而促进气血循环,调和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症来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方法,以确保艾灸的疗效。
其次,艾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比于药物治疗,艾灸不
会产生副作用,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
在一些慢性病、慢性疼痛以及康复期的治疗中,艾灸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同时,艾灸还可以用于美容养生,通过调理气血,改善肌肤状态,达到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最后,艾灸工作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进行艾灸操作时,我
们需要熟悉人体穴位的位置和特点,掌握艾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对不同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艾灸工作还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和耐心,因为艾灸的效果需要长期坚持和配合患者的信任和合作。
总的来说,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通过艾灸
工作,我们可以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健康和幸福,同时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为艾灸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艾灸临床全面总结及应用

艾灸分类
间接灸: (1)隔姜灸(Moxibustion on Ginger):用鲜 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薄片, 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部位, 然后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灸。一 般5~10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在施灸 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 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姜片。此法应用很广,多 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泄泻、风寒湿痹和 外感表证等。
艾灸分类
(3)隔盐灸(Moxibustion on Salt):因本法 只用于脐部,又称神阙灸。用纯净干燥的精制食 盐填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如 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也可于盐上放置姜 片后再施灸,一般灸5~9壮。此法有回阳、救逆、 固脱之功,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待脉起、 肢温、证候改善。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 痛、吐泻、痢疾、小便不利、中风脱证等。
三、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 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 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 厥论》 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凡大病危疾, 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 阴寒,回阳救脱。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 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 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 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皇帝内经》
四、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 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 胎等,《灵枢· 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 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李东垣还认 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 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 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 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灸 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 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使机体功能 恢复正常。
艾灸法小结

艾灸法小结艾灸法小结艾灸法是中医治疗常用的一种疗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使用艾条或其他艾制品进行熏灸的方式,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法自古以来就被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疗效也得到了验证和积累。
以下是对艾灸法的一些小结:1. 艾灸的起源和历史:艾灸法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氏的时代。
关于艾灸法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著名的是神农尝百草时,经过不断试验和总结,发现了艾灸的疗效。
后来由于其疗效显著,艾灸法逐渐推广开来,并成为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
2. 艾灸的作用原理:艾灸的作用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首先,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促进气血流通。
其次,艾灸可以温暖体表,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最后,艾灸可以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3. 艾灸的适应症:艾灸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风寒湿痹、寒湿中阻、经络疼痛等。
同时,艾灸还可以用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缓解疲劳,调节内分泌,提高睡眠质量等。
4. 艾灸的禁忌症:虽然艾灸法有许多好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进行艾灸。
艾灸有一些禁忌症,如皮肤破损、出血倾向、体力衰弱、孕妇或经期女性等,这些人群应避免艾灸。
5. 艾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艾灸的方法主要包括选艾、灸穴位、时间和频率等。
艾灸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总疗程为10-20次。
在进行艾灸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艾火的大小、艾温的适宜度、用艾的远近和灸具的摆放位置等。
综上所述,艾灸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其疗效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艾灸法能够通过调理经络、活血化瘀、温暖体表等多种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多种病症。
然而,在进行艾灸之前,需要了解艾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注意艾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艾灸法作为一种传统的疗法,仍然具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不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和发展。
中医艾灸工作总结

中医艾灸工作总结
中医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或灸盒,将热量传导到人体穴位上,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艾灸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以下是对中医艾灸工作的总结和回顾。
首先,中医艾灸工作注重穴位的准确把握。
在进行艾灸时,医师需要对人体穴位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只有在准确找准穴位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理疗的效果。
因此,医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对穴位的认识和掌握。
其次,中医艾灸工作强调病因的辨析。
在治疗疾病时,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别病因,确定艾灸的方法和穴位。
只有根据病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此外,中医艾灸工作还注重术法的灵活运用。
在实际操作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情的变化,灵活选择艾灸的方法和技巧,以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因此,医师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艾灸技术的水平。
最后,中医艾灸工作需要注意安全和卫生。
在进行艾灸时,医师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医师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中医艾灸工作是一项需要医师具备丰富经验和扎实技术的工作。
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中医艾灸工作者能够不断努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治病的原理
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名医别录》
艾灸产生于远古时代,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 从原始人发明火就出现了灸法的使用,在人类文 明进程及医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医 学认为艾属温性,其味芳香,善通十二经脉,具 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 《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 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 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 沉苛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本草正》也 认为“艾叶,能通十二经脉,而尤为肝脾肾之药, 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
7
艾灸的作用
四、升阳举陷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皇帝内经》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 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 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 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李东垣还认为 “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 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 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 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灸疗 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 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使机体功能恢 复正常。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皇帝内经》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 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 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 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凡大病危疾, 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 阴寒,回阳救脱。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 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 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 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
灸疗临床应用
1
艾灸的起源
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黄帝内经》
艾灸,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当人类知 道了用火之后,在以火取暖、烧烤食物时,受到 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当身体某一部位产生疼痛 时,以烧灼之法来治疗疼痛,特别是因寒冷而致 的疾病也得到缓解。并不断积累了经验,萌生了 灸法。灸法的最早记载见于《左传》,鲁成公十 年(公元前581年),晋候有疾,医缓至曰:“疾 不可为也,在膏之上,肓之下,攻之不可,达之 不及。”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足臂十 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五十二病方》、 《脉法》,以上出土的4种帛书的成书年代可上溯 至春秋时期甚至更早,说明春秋战国之际已萌生 了灸法。
9
艾灸的作用
六、扶正祛邪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皇帝内经》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的抵抗力强,卫外能 力强,疾病则不易产生,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 灸,如大椎、足三里、气海、关元等,可以培扶 人的正气,增强人防病治病的能力,西医证实, 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 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 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 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
4
艾灸的作用
一 、温经散寒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皇帝内经》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 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 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 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 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灸法正是 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 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 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 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 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5
艾灸的作用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皇帝内经》
二、通经活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 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 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艾灸借 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 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6
艾灸的作用
三、扶阳固脱
10
艾灸的作用
七、防病保健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皇帝内经》
我国古代医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
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 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 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
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
8
艾灸的作用
五、局部刺激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皇帝内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 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 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 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 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 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 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 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 物的吸收。
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 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
11
艾灸分类
一、艾炷灸
直接灸: (1)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临床上多用中、小 艾炷。施灸前先在施术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 以增加粘附性。然后将艾炷放上,从上端点燃, 当燃剩2/5左右,患者感到烫时,用镊子将艾炷挟 去,换炷再灸,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充血、 红晕为度。因施灸后皮肤不致起泡,不留瘢痕, 故名。此法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 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
3
艾灸治病的原理
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 《孟子》
之滞,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或 炒热熨敷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 生熟,俱有所宜”。说明艾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 在灸治过程中艾叶进行了燃烧,正是这种温热刺 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 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 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 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 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 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 促进药物的吸收。